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soil protection in the wind-water erosion area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
1
作者 LI Qing LI Dan +5 位作者 WANG Sheng WANG Jinfeng WANG Rende FU Gang yuan yixiao ZHENG Zhenhu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11期1522-1540,共19页
As one of typical areas in the world,north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 experiences serious wind-water erosion,which leads to widespread land degradation.During the past decades,a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was implemented t... As one of typical areas in the world,northern Chinese Loess Plateau experiences serious wind-water erosion,which leads to widespread land degradation.During the past decades,a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was implemented to reduce soil erosion and improve soil protection in this area.Thus,it i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protection for sustainable prevention and wind-water erosion control in the later stage.In this study,national wind erosion survey model and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and driving forces of soil protection in the wind-water erosion area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 during 2000–2020.Results revealed that:(1)during 2000–2020,total amount of soil protection reached up to 15.47×10^(8) t,which was realized mainly through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accounting for 63.20%of the total;(2)soil protection was improved,with increases in both soil protection amount and soil retention rate.The amounts of wind erosion reduction showed a decrease trend,whereas the retention rate of wind erosion reduction showed an increase trend.Both water erosion reduction amount and retention rate showed increasing trends;and(3)the combined effe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were responsibl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soil protection in the wind-water erosion area of Chinese Loess Plateau.The findings revealed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s and driving forces of soil protection,and proposed strategies for future soil protection planning in Chinese Loess Plateau,which might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soil erosion control in other wind-water erosion areas of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protection driving force trade-off SYNERGY wind-water erosion Loess Plateau
下载PDF
H_(2)/CO合成气的最小点火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畅 苑艺笑 +3 位作者 原琪 郝剑涛 何蔚 苑春苗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94,共7页
为探究工业合成气(主要成分为H_(2)和CO)的体积分数及惰化作用下其最小点火能变化特征,首先,选取CH_(4)气体样品利用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确定试验系统的敏感条件;然后基于系统敏感条件,测定不含惰性气体N_(2)系统中添加不同比例的H_(2)... 为探究工业合成气(主要成分为H_(2)和CO)的体积分数及惰化作用下其最小点火能变化特征,首先,选取CH_(4)气体样品利用最小点火能测试装置确定试验系统的敏感条件;然后基于系统敏感条件,测定不含惰性气体N_(2)系统中添加不同比例的H_(2)与CO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最后,测定N_(2)稀释作用下气体混合物的最小点火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含惰性气体的H_(2)与CO合成气中,H_(2)体积分数低于25%时其对合成气的敏感体积分数值影响较大;含惰性气体N_(2)的H_(2)与CO合成气中,燃料体积分数大于40%时,惰化作用效果显著;含惰性气体N_(2)气体的H_(2)与CO合成气中,燃料体积分数小于40%时,系统最小点火能值的贡献主要取决于H_(2)所占体积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CO合成气 最小点火能 惰化作用 敏感体积分数 惰性气体
下载PDF
风蚀作用下农田土壤细颗粒的粒度损失特征及其对土壤性质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苑依笑 王仁德 +2 位作者 常春平 郭中领 李庆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09,119,共7页
以河北坝上地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农田与邻近天然草地土壤性质之间的差异,研究了农田土壤细颗粒物的损失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风蚀较轻的天然草地相比,农田土壤中黏粒含量下... 以河北坝上地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农田与邻近天然草地土壤性质之间的差异,研究了农田土壤细颗粒物的损失特征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风蚀较轻的天然草地相比,农田土壤中黏粒含量下降30%,粉砂含量下降14%;土壤细粒物质的损失粒径集中在0~40μm,其中1.8~24.0μm的细颗粒损失最为严重。由于土壤细颗粒物的损失,土壤砂粒含量相对增加7%,砾石含量相对增加75%,土壤平均粒径增大16%,农田土壤出现明显的粗化、沙化趋势。同时,农田土壤随着养分含量较高的细颗粒损失而变得贫瘠,表现为有机质含量减少29%,全氮含量减少24%,土壤C/N比明显下降,土壤肥力显著降低。土壤细颗粒物的损失对土壤的可风蚀性颗粒含量无明显影响,土壤风蚀可蚀性的变化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风蚀 细颗粒损失 土壤理化性质 风蚀可蚀性 河北坝上
下载PDF
基于复合模型的干式除尘系统粉尘爆炸风险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高娟 苑艺笑 +1 位作者 薛少谦 苑春苗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1年第9期1-5,共5页
为系统分析干式除尘系统的粉尘爆炸事故,提出一种基于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融合FMEA及DOW分析于一体的复合模型风险分析方法。首先利用FMEA方法对涉爆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引起爆炸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辨识爆炸事故节点;然后在粉尘特性参数... 为系统分析干式除尘系统的粉尘爆炸事故,提出一种基于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融合FMEA及DOW分析于一体的复合模型风险分析方法。首先利用FMEA方法对涉爆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引起爆炸的原因和造成的结果,辨识爆炸事故节点;然后在粉尘特性参数的基础上对事故节点进行爆炸可能性分析;最后对事故节点展开DOW分析,确定爆炸后果严重度,利用风险矩阵法确定事故节点的危险性等级,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以某一木制品加工厂除尘系统为例,应用该复合模型风险分析方法,验证了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爆炸 干式除尘系统 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道化学火灾爆炸指数法
下载PDF
土壤粉尘释放能力与土壤性质关系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王仁德 蒋红军 +5 位作者 李庆 付刚 李玉强 苑依笑 常春平 郭中领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土壤粉尘释放能力是决定区域粉尘释放强度的关键因素,但一直缺少适合的土壤性质指标进行表征。采用野外取样分析与风洞实验手段,就土壤粉尘释放能力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种与风蚀相关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中,只有粉... 土壤粉尘释放能力是决定区域粉尘释放强度的关键因素,但一直缺少适合的土壤性质指标进行表征。采用野外取样分析与风洞实验手段,就土壤粉尘释放能力与土壤性质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各种与风蚀相关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中,只有粉沙和沙粒含量对土壤粉尘释放能力的影响较显著,土壤粉尘释放能力随土壤中粉沙和沙粒含量增加具有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支持了有关学者提出的中等质地土壤具有最强粉尘释放能力的观点。土壤粉尘释放能力与土壤干团聚体粒度组成关系紧密,具有随土壤可蚀性颗粒中粒径<0.05 mm细颗粒含量(C<_(0.05/<0.85))增加呈线性规律显著增加,随土壤可蚀性颗粒中粒径0.1~0.5 mm跃移颗粒含量(C_(0.1-0.5/<0.85))增加呈幂函数规律显著降低的趋势。各项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中,土壤干团聚体中粒径<0.05 mm细颗粒含量(C<0.05)不仅能够反映各种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土壤粉尘释放能力的综合影响,而且与决定土壤粉尘释放能力的两个正向指标——土壤可蚀性颗粒含量(C_(<0.85))和C_(<0.05/<0.85)均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应是表征团聚体发育土壤表面粉尘释放能力较合适的土壤性质指标,这得到土壤样品分析结果的初步证实,但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粉尘释放能力 PM_(10)总释放量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可蚀性 风洞实验
原文传递
不同时间尺度下农田土壤风蚀可蚀性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仁德 安晨宇 +5 位作者 苑依笑 张春来 李庆 查慧敏 常春平 郭中领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209,共8页
土壤风蚀可蚀性(简称土壤可蚀性)作为风蚀模型的必要输入参数之一,会随风蚀事件过程、耕作措施以及气象气候等因素发生显著变化,但目前对其变化趋势尚认识不足。本文采用野外观测、采样分析与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就次风蚀事件、风蚀月、... 土壤风蚀可蚀性(简称土壤可蚀性)作为风蚀模型的必要输入参数之一,会随风蚀事件过程、耕作措施以及气象气候等因素发生显著变化,但目前对其变化趋势尚认识不足。本文采用野外观测、采样分析与空间换时间的方法,就次风蚀事件、风蚀月、风蚀季、多年4个时间尺度下坝上地区农田土壤可蚀性变化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严重风蚀事件过程中,地表土壤中粒径<0.85 mm干团聚体颗粒的含量明显降低,临界起沙摩阻风速明显升高,输沙率明显减弱,三者均显示土壤可蚀性出现明显降低的趋势。风蚀月、风蚀季和多年3个时间尺度下,农田特别是翻耕农田土壤可蚀性均呈下降的趋势,并且时间尺度越长,土壤可蚀性的下降幅度越大。强烈的风蚀搬运作用可能是造成各时间尺度下坝上地区农田土壤可蚀性普遍下降的主因。为了降低坝上地区农田风蚀的危害,应减少新农田的开垦并尽量避免在风蚀事件高发期进行农田翻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可蚀性 临界起沙摩阻风速 输沙率 时间尺度 农田
原文传递
土壤风蚀中粉尘释放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仁德 李庆 +7 位作者 常春平 郭中领 李继峰 邹学勇 张春来 苑依笑 刘颖 周娜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5-103,共19页
土壤风蚀中的粉尘释放问题是国际风沙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但对研究进展的介绍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基于此,对国内外土壤风蚀中粉尘释放问题的研究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首次进行了阶段划分,提炼了各阶段的主要研... 土壤风蚀中的粉尘释放问题是国际风沙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近年来研究进展很快,但对研究进展的介绍还不够系统和全面。基于此,对国内外土壤风蚀中粉尘释放问题的研究历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首次进行了阶段划分,提炼了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介绍了当前对粉尘释放机制的一些新认识;在对粉尘释放模型重新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了各类模型的建模过程、优缺点及其在全球粉尘模型和区域粉尘模型中的应用。本文还提出了当前粉尘释放研究的一些热点和难点问题,希望能为相关学者开展该领域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粉尘释放 研究历史 释尘机制 粉尘模型
原文传递
坝上地区不同年限退耕工程对土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8
作者 苑依笑 王仁德 +2 位作者 常春平 郭中领 李庆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4-89,共6页
选择河北坝上地区康保县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手段,以邻近农田为对照区,分析退耕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讨不同年限退耕工程对土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能够起到保护地表土壤免遭风蚀的作用,使... 选择河北坝上地区康保县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手段,以邻近农田为对照区,分析退耕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探讨不同年限退耕工程对土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退耕还林还草能够起到保护地表土壤免遭风蚀的作用,使退耕地的黏粉粒含量高于相邻农田,砂粒所占比重相对降低,有机质和氮等养分含量增加,抑制了土壤进一步粗化、沙化,对增加土壤肥力有积极作用。与农田相比,退耕地的土壤砾石含量偏低,可风蚀性颗粒含量偏高,土壤风蚀可蚀性较强。退耕年限关系到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退耕前期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较小,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质地和结构得以改善,肥力明显提高。由此可知,长期坚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保护当地土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理化性质 退耕年限 风蚀可蚀性 河北坝上
原文传递
微小RNA-125b与肿瘤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乾乾 何小兰 +3 位作者 唐林 袁艺箫 邱顺 段林灿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90-92,共3页
微小RNA-125b(miR-125b)近年来被证明与多种肿瘤疾病关系密切,如肺癌、消化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等。miR-125b在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检测miR-125b的表达量可以评估各种肿瘤疾病治疗方式的疗效,并能辅助诊断肿瘤。探索mi... 微小RNA-125b(miR-125b)近年来被证明与多种肿瘤疾病关系密切,如肺癌、消化系统肿瘤、血液系统肿瘤等。miR-125b在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性作用,检测miR-125b的表达量可以评估各种肿瘤疾病治疗方式的疗效,并能辅助诊断肿瘤。探索miR-125b在肿瘤疾病中的机制对肿瘤治疗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肿瘤 诊断 预后 miR-125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