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镁合金表面DCPD涂层的制备及其界面结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沛 李志 +1 位作者 杨建成 袁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199,210,共8页
目的研究CaHPO_(4)·2H_(2)O(DCPD)与Mg的界面结合机制,以提高DCPD在镁合金表面的界面结合强度。方法利用电镀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DCPD涂层,采用SEM、XRD、XPS等对涂层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对DCPD在M... 目的研究CaHPO_(4)·2H_(2)O(DCPD)与Mg的界面结合机制,以提高DCPD在镁合金表面的界面结合强度。方法利用电镀法在AZ31镁合金表面制备DCPD涂层,采用SEM、XRD、XPS等对涂层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D)对DCPD在Mg表面形成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统计界面层中不同组分的径向分布函数、密度分布、均力势、总能量等的变化,揭示DCPD/Mg的界面结合能、结合位点及结合方式。结果通过电镀法形成的DCPD涂层形貌为致密的荷花瓣状晶体,主要成分为CaHPO_(4)·2H_(2)O。模拟结果表明,CaHPO_(4)·2H_(2)O的4个晶面(010)、(-120)、(11-1)、(111)、(-120)与Mg的结合能最强(163.63 kJ/mol)。其中起“铆钉”作用的基团是HPO_(4)^(2-)和H_(2)O,结合位点主要为O与Mg,即HPO_(4)^(2-)和H_(2)O通过静电作用及范德华力与Mg形成Mg-HPO_(4)^(2-)和Mg-H_(2)O偶极对。研究发现,形成的偶极对中HPO_(4)^(2-)及H_(2)O的配位数分别为0.75和1.16,Mg-H_(2)O的解离能更大,结构更稳定。结论提出改善DCPD/Mg结合强度的方法,电镀前可将镁合金置于NH4H_(2)PO_(4)溶液中浸泡片刻,促进CaHPO_(4)·2H_(2)O(-120)晶面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DCPD涂层 界面结合能 界面结合位点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间隔织物双剑杆织机平行打纬机构箱体的振动分析
2
作者 杨建成 刘艳哲 +2 位作者 黄子文 赵全鹏 刘健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针对双剑杆织机共轭凸轮与四连杆组合的平行打纬机构箱体随着织机转速的提高产生强烈振动,影响打纬精度和可靠性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虚拟仿真结合的方法对打纬机构及箱体进行动应力和振动特性研究。建立了平行打纬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 针对双剑杆织机共轭凸轮与四连杆组合的平行打纬机构箱体随着织机转速的提高产生强烈振动,影响打纬精度和可靠性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与虚拟仿真结合的方法对打纬机构及箱体进行动应力和振动特性研究。建立了平行打纬机构的动态静力分析方程,运用ADAMS软件对机构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求解箱体所受的支反力;构建箱体—弹簧阻尼—柔性基础的系统模型,分析箱体在竖直方向的受迫振动,并在仿真过程中探索减小箱体振动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摆臂轴孔处箱体所受支反力峰值最大,打纬推程阶段箱体的受力最为集中;当凸轮轴转速为260 r/min时齿轮啮合频率与箱体一阶固有频率相等,会产生共振,应避免使用这一转速工作;箱体在竖直方向上产生周期性振动,增加螺栓个数和附加动力减震器有助于改善箱体的振动特性,振幅分别减少38%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剑杆织机 平行打纬机构 支反力 动态静力分析 弹簧阻尼 减振
下载PDF
质子位移损伤模拟试验装置的建设与应用
3
作者 史成城 李豫东 +7 位作者 郭旗 杨建成 张云 刘建立 白鹏飞 王金鹏 陈祥 张丹 《现代应用物理》 2024年第4期81-87,共7页
质子位移损伤效应模拟试验专用装置(proton radiation effects facility,PREF)可以在10~60 MeV范围内连续精确提供宽注量率范围的高品质单能质子束。采用多圈注入方式将质子注入到同步加速器以获得高增益束流累积,采用3阶共振慢引出方... 质子位移损伤效应模拟试验专用装置(proton radiation effects facility,PREF)可以在10~60 MeV范围内连续精确提供宽注量率范围的高品质单能质子束。采用多圈注入方式将质子注入到同步加速器以获得高增益束流累积,采用3阶共振慢引出方式以实现高效率、连续均匀的束流引出,平均质子束流范围为10~1×10^(8) cm^(-2)·s^(-1),均匀扫描后的束斑尺寸为2 cm×2 cm~20 cm×20 cm,均匀性优于95%。PREF在累积辐射效应、质子单粒子效应评估及质子能谱仪标定方面有极好的应用前景,可为卫星和有效载荷组件的位移损伤效应研究提供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加速器 质子加速器 同步加速器 辐射效应 位移损伤效应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丹参调节氧化应激的机制
4
作者 杨建成 于蕾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89-100,共12页
试验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调节氧化应激的作用靶点与通路。通过TCMSP平台检索丹参的成分及蛋白靶点;经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氧化应激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3.9.1软件及STRING数据库建立“丹参-活性成分-靶... 试验旨在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丹参调节氧化应激的作用靶点与通路。通过TCMSP平台检索丹参的成分及蛋白靶点;经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氧化应激相关靶点;运用Cytoscape3.9.1软件及STRING数据库建立“丹参-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以及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核心靶点进行筛选;由DAVID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以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依托AutoDockTools平台进行分子对接,对丹参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效能进行考察。筛选得到59个丹参调抗氧化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有木犀草素、2-异丙基-8-甲基菲-3,4-二酮和二氢丹参内酯等,收集到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肿瘤蛋白p53(TP53)等关键作用靶点136个。GO和KEGG富集预测丹参主要依靠PI3K/AKT等信号通路干预氧化应激。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丹参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的对接能力。研究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了丹参干预氧化应激的有效成分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丹参保护畜禽免受氧化应激损伤提供了参考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氧化应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胎方位异常阴道分娩第二产程会阴超声测量产程进展参数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杨建成 马琰 +3 位作者 徐颖 施梦蝶 邹小君 邱剑萍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9期656-661,共6页
目的:研究评价会阴超声监测产程进展参数在评估胎方位异常(枕后位或枕横位)阴道分娩管理中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妇产科足月妊娠胎方位异常产妇阴道试产第二产程达2h以上48例。... 目的:研究评价会阴超声监测产程进展参数在评估胎方位异常(枕后位或枕横位)阴道分娩管理中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妇产科足月妊娠胎方位异常产妇阴道试产第二产程达2h以上48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35例,A组)和中转剖宫产组(13例,B组)。产程中通过会阴超声测量第二产程不同时间点关键产程进展角(AOP)和中线角(MA)等评估产程进展。比较两组产程AOP及MA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截断值。结果:胎方位异常第二产程宫口开全时,阴道分娩组和中转剖宫产组的AOP平均值分别为(127.5±4.5)°、(107.5±6.6)°;宫口开全1h,AOP平均值分别为(135.3±3.9)°、(114.0±7.8)°;宫口开全2h时,AOP平均值分别为(157.7±5.6)°、(125.3±5.3)°。胎方位异常在第二产程宫口开全时,阴道分娩组和中转剖宫产组的MA平均值为(112.7±18.7)°、(137.2±19.5)°;宫口开全1h,MA平均值分别为(73.9±18.0)°、(128.0±18.9)°;宫口开全2h,MA平均值分别为(28.1±8.1)°、(118.2±16.4)°。两组三个时间点AOP及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体重是影响分娩结局的最大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AOP诊断价值优于MA。根据ROC曲线计算出0、1、2h AOP的截断值分别为118°、129°、142°,0、1、2h MA的截断值分别为94°、74°、45°。结论:通过会阴超声测量产程进展参数AOP及中线角MA,可准确有效评估胎方位异常阴道分娩产程进展,减少产妇阴道指检痛苦及感染风险,及时干预产程,避免母婴分娩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程进展参数 胎方位异常 会阴超声 产程进展角 中线角
下载PDF
Uniformity Control of Scanned Beam in 300 MeV Proton and Heavy Ion Accelerator Complex at SESRI
6
作者 HOU Lingxiao YUAN Youjin +10 位作者 SHEN Guodong RUAN Shuang LIU Jie ZHU Yunpeng WANG Geng GUO Hongliang LYU Mingbang GAO Daqing XU Zhiguo SHENG Lina yang jiancheng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5-713,共9页
In recent years,heavy ion accelerator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worldwide and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s of space radiation simulation and particle therapy.Usually,a very high uniformity in the irradiat... In recent years,heavy ion accelerator technology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worldwide and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s of space radiation simulation and particle therapy.Usually,a very high uniformity in the irradiation area is required for the extracted ion beams,which is crucial because it directly affects the experimental precis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Specifically,ultra-large-area and high-uniformity scanning are crucial requirements for spacecraft radiation effects assessment and serve as core specification for beamline terminal design.In the 300 MeV proton and heavy ion accelerator complex at the Space Environment Simulation and Research Infrastructure(SESRI),proton and heavy ion beams will be accelerated and ultimately delivered to three irradiation terminals.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quired large irradiation area of 320 mm×320 mm,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canning magnets are used in the extraction beam line.However,considering the various requirements for beam species and energies,the tracking accuracy of power supplies(PSs),the eddy current effect of scanning magnets,and the fluctuation of ion bunch structure will reduce the irradiation uniformity.To mitigate these effects,a beam uniformity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measured beam distribution was proposed and applied in the accelerator complex at SESRI.In the experiment,the uniformity is successfully optimized from 75%to over 90%after five iterations of adjustment to the PS waveforms.In this paper,the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ion accelerator beam uniformity scanning magnet MIC
下载PDF
交流电机模型预测控制策略发展概述 被引量:49
7
作者 齐昕 苏涛 +3 位作者 周珂 杨建成 甘新鹏 张永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6408-6418,共11页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已被提出,但由于当时控制器的硬件限制,未能引起重视。近年,随着微处理器运算性能的不断提升,模型预测控制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由于具有滚动优化、反馈校正等诸... 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早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就已被提出,但由于当时控制器的硬件限制,未能引起重视。近年,随着微处理器运算性能的不断提升,模型预测控制逐渐引起广大学者的关注。由于具有滚动优化、反馈校正等诸多优点,模型预测控制已成为电力电子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文回顾了模型测控制的发展历程,总结近年来关于权重系数设计、无速度传感器控制、过调制与弱磁控制技术以及图形边界限定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各类方法的特点;对模型预测控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控制 代价函数 图形边界限定形式 有限控制集预测控制 控制策略
下载PDF
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计划 被引量:8
8
作者 曹须 常雷 +84 位作者 畅宁波 陈旭荣 陈卓俊 崔著钫 戴凌云 邓维天 丁明慧 龚畅 桂龙成 郭奉坤 韩成栋 何军 黄虹霞 黄银 Kaptari L P 李德民 李衡讷 李民祥 李学潜 梁羽铁 梁作堂 刘国明 刘杰 刘柳明 刘翔 罗晓峰 吕准 马伯强 马伏 马建平 马余刚 冒立军 Mezrag C 平加伦 秦思学 任航 Roberts C D 申国栋 史潮 宋勤涛 孙昊 王恩科 王凡 王倩 王荣 王睿儒 王涛峰 王伟 王晓玉 王晓云 吴佳俊 吴兴刚 肖博文 肖国青 谢聚军 谢亚平 邢宏喜 徐瑚珊 许怒 徐书生 鄢文标 闫文成 闫新虎 杨建成 杨一玻 杨智 姚德良 尹佩林 詹文龙 张建辉 张金龙 张鹏鸣 张肇西 张振宇 赵红卫 赵光达 赵强 赵宇翔 赵政国 郑亮 周剑 周详 周小蓉 邹冰松 邹丽平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共59页
轻子散射实验是探索核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理想工具。中国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 in China,EicC)建议书设想在已开建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 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基础上,升级质子束流为2... 轻子散射实验是探索核子与原子核结构的理想工具。中国电子离子对撞机(Electron Ion Collider in China,EicC)建议书设想在已开建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 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基础上,升级质子束流为20 GeV的极化束流,并建造2.8~5 GeV极化电子束流,从而实现质心系能量为15~20 GeV的双极化电子-离子对撞。EicC设计的亮度为(2~4)×10^33cm^-2·s^-1,质子束流极化率达到70%,电子束流极化率达到80%。该装置除了能提供极化轻离子束流(例如:氦-3)外,也可产生非极化重离子束流(碳-12~铀-238)。EicC将聚焦核子海夸克部分子结构、原子核物质结构与性质、奇特强子态三个方面的物理研究。高亮度、高精度的对撞机有助于精确地测量核子结构函数并对核子进行三维成像,揭示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规律;原子核部分子分布包括核子短程关联以及原子核介质效应同样是该提案的重要科学目标;EicC能区接近重味夸克产生阈值,在研究重味强子谱方面拥有低背景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发现研究新的奇特强子态。质子质量起源问题也可以通过重味矢量介子的产生来研究。为了完成上述物理目标,我们将利用最先进的探测器技术建造接近全立体角覆盖的EicC对撞机谱仪。在准备EicC白皮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支持。EicC的物理与已有的实验和美国即将建设的EIC中的物理项目相互补充。EicC的建成及运行有望引领前沿的中高能核物理研究,使我国在加速器和探测器先进技术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核物理与强子物理以及相关科学领域提供大型综合实验平台与人才培养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离子对撞机 核子结构 核子质量 奇特强子态 量子色动力学 螺旋度 横动量依赖部分子分布 广义部分子分布 深度虚康普顿散射 深度虚介子散射 能量回收型直线加速器 极化度 自旋旋转器 三维成像
下载PDF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的增强器慢引出系统(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阮爽 杨建成 +6 位作者 任航 刘杰 盛丽娜 申国栋 王儒亮 杜衡 马桂梅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1-116,共6页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目前已进入了初步设计阶段。增强器作为该装置的主加速器,可利用双向涂抹技术将^(238)U^(35+)束的粒子数累积至1.0×10^(11),并将其从注入能量为17 MeV/u加速至高能量,引出能量...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承担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目前已进入了初步设计阶段。增强器作为该装置的主加速器,可利用双向涂抹技术将^(238)U^(35+)束的粒子数累积至1.0×10^(11),并将其从注入能量为17 MeV/u加速至高能量,引出能量的范围为200-835 MeV/u。为了提供s量级的准连续束以开展辐照实验,增强器中设计了慢引出系统,该系统将采用三分之一共振与RF-knockout的引出方法。同步加速器中有两种不同种类的六极磁铁,用于实现色品校正与共振驱动,并在设计中考虑了两者能同时运行并互不影响。针对增强器中不同引出能量的^(238)U^(35+)束,对其相应的稳定接受度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给出了在引出静电偏转板处的光学匹配参数,这将为增强器中重离子束的慢引出及放射性次级束流分离器的入口光学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knockout慢引出 界轨 增强器 MAD-X
下载PDF
宫腔镜在困难取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海燕 徐颖 +3 位作者 杨建成 金秀英 周静 邱剑萍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5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困难取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取环失败患者50例,均行宫腔镜下取环,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节育器完全位于宫腔22例均完全取出。节育器嵌顿25例,完全取出19例,大部分取出4例。节育器异位3例取出2例。结论:宫腔镜...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困难取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取环失败患者50例,均行宫腔镜下取环,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节育器完全位于宫腔22例均完全取出。节育器嵌顿25例,完全取出19例,大部分取出4例。节育器异位3例取出2例。结论:宫腔镜取环是治疗困难取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困难取环 节育器
下载PDF
大梯度强磁场抗磁物质悬浮的生物学效应及其应用
11
作者 杨建成 杨鹏飞 +5 位作者 杨周岐 王哲 吕毅 谢丽 尹大川 商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7-385,共9页
梯度强磁场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稳恒强磁场,抗磁性物质在这种磁场中的特殊位置上可模拟失重效应,即抗磁悬浮。与目前建立的多种模拟失重环境或失重生物学效应的装置与技术相比,抗磁悬浮技术在力学本质上更接近于空间失重环境,且模拟失重的... 梯度强磁场是一种特殊的人工稳恒强磁场,抗磁性物质在这种磁场中的特殊位置上可模拟失重效应,即抗磁悬浮。与目前建立的多种模拟失重环境或失重生物学效应的装置与技术相比,抗磁悬浮技术在力学本质上更接近于空间失重环境,且模拟失重的作用时间持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适用于长时间失重环境要求的生物学实验。目前大梯度强磁场下的抗磁悬浮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处于现象揭示及基础研究阶段,有许多科学问题和应用方向值得探索。综述了大梯度强磁场下抗磁物质悬浮对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和生物大分子等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梯度强磁场 抗磁物质悬浮 模拟失重 超导磁体 生物学效应
下载PDF
增强器共振补偿方案
12
作者 李杰 杨建成 HIAF物理设计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87-1690,共4页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的增强器用于强流重离子的极限累积和加速,其强流束产生的空间电荷效应使束流的工作点分布发散和漂移,并在工作点跨越低阶共振时造成离子束发射度增长甚至带来较大的束流损失。为消除低阶共振对离子束的不利影响,采用... 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的增强器用于强流重离子的极限累积和加速,其强流束产生的空间电荷效应使束流的工作点分布发散和漂移,并在工作点跨越低阶共振时造成离子束发射度增长甚至带来较大的束流损失。为消除低阶共振对离子束的不利影响,采用多极磁场来对6个低阶共振进行补偿。本文分析了增强器工作点附近的低阶共振,探讨了共振禁带的贡献项及相应的补偿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增强器的共振补偿方案。结果表明,由增强器色品校正六极场引起的共振增强能通过补偿六极场进行消除,这将有利于增强器强流重离子束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共振 共振禁带补偿 重离子 增强器
下载PDF
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不同直径球头假体的疗效比较
13
作者 李干 李奇 +4 位作者 陆遥 杨建成 田京 林荔军 杨晓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8年第4期209-213,共5页
目的比较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应用不同直径球头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203例行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直径球头组101例(球头直径<28 mm)、大直径球头组102例(... 目的比较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应用不同直径球头假体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203例行初次TH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小直径球头组101例(球头直径<28 mm)、大直径球头组102例(球头直径>33 mm),比较两组患者在Harri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大直径球头组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高于小直径球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大直径球头组假体脱位率低于小直径球头组(P <0.05),但术后1周膝关节VAS评分和末次随访腹股沟区VAS评分均高于小直径球头组(P <0.05)。结论初次人工THA术中应用大直径球头假体临床疗效满意,但术后膝关节及腹股沟区疼痛问题需引起重视,临床上应避免盲目选择过大直径球头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假体 假体脱位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吸附VOCs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建成 王诗宁 +3 位作者 杨硕 杨明涛 沈伯雄 张笑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3-476,共14页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具有严重危害,而吸附法作为有效的VOCs脱除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众多吸附剂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以其极大的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径和可修饰性等优势,在VOCs脱除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均具有严重危害,而吸附法作为有效的VOCs脱除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在众多吸附剂中,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以其极大的比表面积、可调节的孔径和可修饰性等优势,在VOCs脱除领域展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在吸附过程中涉及到的吸附机理,从影响因素角度回顾了近年MOFs在VOCs吸附方面的研究进展。按照吸附质与吸附剂的几何结构、改性官能团、MOFs的金属位点、酸碱、水和碳材料复合等多个方面剖析了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并将其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两大部分。针对影响因素归纳了提高吸附量的主要方法,并对MOFs吸附VOCs的吸附量进行了汇总。最后总结并展望了未来应用MOFs吸附VOCs的研究发展方向,期望为深入研究VOCs脱除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吸附 有机化合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为神经细胞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建成 王燕 +4 位作者 金毅然 李家辉 马晓娜 马海滨 梁雪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96-202,共7页
目的:比较DMEM/F12、高糖DMEM和Neurobasal-A培养基(NA)3种培养基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诱导成神经细胞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DMEM/F12组(DMEM/F12)、高糖DMEM组(DMEM)和Neurobasal-A组(NA)培养基诱导培养P3代人类PMSCs,比较各组诱... 目的:比较DMEM/F12、高糖DMEM和Neurobasal-A培养基(NA)3种培养基对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诱导成神经细胞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DMEM/F12组(DMEM/F12)、高糖DMEM组(DMEM)和Neurobasal-A组(NA)培养基诱导培养P3代人类PMSCs,比较各组诱导生成的神经球数量及其直径评价不同方法诱导后形成的神经细胞球的增殖能力;利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诱导成的神经球的巢蛋白(nestin)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神经丝蛋白(NF)表达量;分别采用由DMEM/F12、高糖DMEM和Neurobasal-A培养基诱导获得的神经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对由H_(2)O_(2)氧化损伤的神经元细胞系HT22细胞进行培养后,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细胞caSpaSe-3的表达评价不同方法诱导成的神经细胞对氧化损伤的神经元的治疗效果。结果:采用3种不同诱导培养基将PMSCs培养24 h后,各组均有神经球出现;诱导形成的神经样细胞的nestin和GAP-43表达为阳性;NF在诱导形成的神经样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诱导的Normal组的表达水平(P<0.05);分别采用3种由不同诱导方法获得的神经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对氧化损伤的HT22细胞进行培养后,阳性表达caspase-3的HT22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5)。结论:3种诱导培养基均可以有效地将PMSCs诱导成神经细胞,诱导形成的神经细胞对氧化损伤的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促进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细胞 诱导方法 抗氧化作用
下载PDF
我国工业织材的发展现状、需求和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曦 李姝佳 +5 位作者 叶贺 袁汝旺 杨建成 孟婥 祝宪民 陈革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1,共9页
工业织材是将纤维原料通过机织、针织、编织、非织等手段加工而成的功能性或结构性新型基础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领域。大力发展工业织材有望使我国占领制造业新的制高点,使... 工业织材是将纤维原料通过机织、针织、编织、非织等手段加工而成的功能性或结构性新型基础材料,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海洋工程、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等领域。大力发展工业织材有望使我国占领制造业新的制高点,使我国纺织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现代工业的新兴资源产业,对我国纺织产业国际国内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工业织材的发展现状、应用场景、产业需求和制造技术,明确工业织材技术与装备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研究认为,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工业织材的技术研发–装备开发–织材生产–织材应用的产业链协同,建立各类工业织材装备的标准体系,建设工业织材领域的创新服务和人才体系,是大力发展工业织材产业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织材 新型基础材料 纺织产业 制造技术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干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燕 杨建成 +5 位作者 金毅然 马晓娜 李家辉 郭松林 刘佳鑫 梁雪云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4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氧-糖剥夺后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将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检测诱导后的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收集诱导的神经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原代... 目的探讨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氧-糖剥夺后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将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检测诱导后的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收集诱导的神经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原代培养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并鉴定其神经干细胞相关分子的表达;建立原代海马神经干细胞氧-糖剥夺模型;采用EdU染色比较正常组(Normal组)、氧-糖剥夺组(OGD组)和氧-糖剥夺+条件培养基组(OGD+CM组)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不同组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组SOD蛋白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ROS水平情况。结果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与Normal组相比,OGD组神经干细胞EdU阳性细胞数减少,Cleaved-Caspase-3阳性细胞数目增加(P均<0.05);与OGD组相比,OGD+CM组神经干细胞的EdU阳性细胞数增多,Cleaved-Caspase-3阳性细胞数目减少(P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ormal组相比,OGD组SOD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OGD组相比,OGD+CM组SOD蛋白表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Normal组相比,OGD组ROS表达升高(P<0.05);与OGD组相比,OGD+CM组ROS表达降低(P<0.05)。结论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能够提高氧-糖剥夺损伤的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少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内的抗氧化能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糖剥夺 神经干细胞 损伤 凋亡 抗氧化
下载PDF
钠化合物对高碱煤液态排渣过程中Na和S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唐明图 张芝昆 +3 位作者 马蒸钊 王晶 杨建成 沈伯雄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54-60,共7页
液态排渣技术是解决高碱煤结渣、黏污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典型准东煤-西黑山煤为研究对象,在原煤中负载不同比例的NaCl和Na_(2)CO_(3),对原煤和负载煤的煤灰进行高温(900~1400℃)燃烧实验来模拟液态排渣过程,研究煤灰中Na和S的迁移... 液态排渣技术是解决高碱煤结渣、黏污难题的一种有效途径。以典型准东煤-西黑山煤为研究对象,在原煤中负载不同比例的NaCl和Na_(2)CO_(3),对原煤和负载煤的煤灰进行高温(900~1400℃)燃烧实验来模拟液态排渣过程,研究煤灰中Na和S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钠化合物的负载可以减少煤灰高温燃烧过程中SO_(2)的释放,其中负载0.5%NaCl和3.0%Na_(2)CO_(3)的固硫作用明显;钠化合物的负载提高了煤灰的单位质量损失和煤灰中Na的含量,其中负载Na_(2)CO_(3)的作用强于NaCl;随着燃烧温度的升高,煤灰的单位质量损失增加,而其中Na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规律。负载3.0%Na_(2)CO_(3)的煤灰在加热过程中Na_(2)SO_(4)和Na_(6)Ca_(2)Al_(6)Si_(6)O_(24)(SO_(4))_(2)的衍射强度较高,在1300~1400℃时新生成了KNa_(3)(AlSiO_(4))_(4);原煤灰在1200℃时出现熔融和团聚,负载3.0%Na_(2)CO_(3)的煤灰在1100℃时就出现了明显的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煤 液态排渣 钠化合物 NA S
下载PDF
弹性连杆对平行打纬机构前死心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艳哲 杨建成 +2 位作者 黄子文 赵全鹏 刘健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3-69,共7页
随着织机转速提高,共轭凸轮与四连杆组合的平行式打纬机构中的连杆构件会在惯性载荷的作用下变形加大,从而导致钢筘前死心位置与理想位置产生偏差,影响打纬精度。针对该问题采用虚拟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机构进行研究,建立了平行打纬... 随着织机转速提高,共轭凸轮与四连杆组合的平行式打纬机构中的连杆构件会在惯性载荷的作用下变形加大,从而导致钢筘前死心位置与理想位置产生偏差,影响打纬精度。针对该问题采用虚拟仿真与实验结合的方法对机构进行研究,建立了平行打纬机构柔性连杆下的动力学模型,并运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探究不同凸轮转速和连杆不同材料对钢筘前死心位置的影响,同时搭建实验平台对仿真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凸轮转速对钢筘前死心位置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凸轮转速在180 r min以内钢筘的前死心位置稳定且偏差值较小。弹性连杆构件选用比刚度更大的材料有助于减小钢筘前死心位置偏差。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共轭凸轮平行打纬机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打纬机构 弹性连杆 刚柔耦合模型 前死心位置 响应偏差 比刚度
下载PDF
骨细胞MLO-Y4在不同强度静磁场下的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4
20
作者 廖钟财 杨建成 +8 位作者 吕欢欢 魏云鹏 张志浩 方彦雯 李俊 弓彦枫 胡立江 方志财 商澎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3-290,共8页
目的研究骨样细胞系MLO-Y4在不同强度静磁场下的生物学效应。方法MLO-Y4细胞接受场强为500nT亚磁场、0.2T中强磁场及16T强磁场作用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HE染色分析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骨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ELISA或... 目的研究骨样细胞系MLO-Y4在不同强度静磁场下的生物学效应。方法MLO-Y4细胞接受场强为500nT亚磁场、0.2T中强磁场及16T强磁场作用后,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HE染色分析细胞形态变化,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骨细胞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ELISA或化学试剂盒检测骨细胞可溶性细胞因子的分泌,收集处理后的条件培养基诱导成骨细胞矿化及破骨细胞形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磁场对骨细胞活性和形态无影响,促进了RANKL而抑制了Cx43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细胞因子M-CSF的分泌,其条件培养基对成骨细胞矿化无影响,但促进了破骨细胞形成。中强磁场对细胞活性无影响,增加了骨细胞突触数目,其条件培养基对成骨和破骨细胞分化都无明显影响。16T强磁场促进了骨细胞活性及细胞突触数目,抑制了RANKL而促进iNOS和Cx43基因表达,促进ALP和NO而抑制M-CSF分泌,其条件培养基对成骨细胞矿化无影响,但抑制了破骨细胞形成。结论骨细胞MLO-Y4在500nT亚磁场下表现为负向的生物学效应,0.2T中强磁场下无明显生物学行为变化,而在16T强磁场下表现为积极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磁场 中强静磁场 强静磁场 骨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