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
1
作者 徐振华 邓航 +3 位作者 吴胜和 岳大力 刘钰铭 李庆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8-1351,共14页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分流沙坝型和指状沙坝型2类河-坝组合类型,前人多关注扇状的分流沙坝型与鸟足状的指状沙坝型的前缘砂体,而对多个指状沙坝组成的树枝状沙坝关注不足,其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以鄱阳湖日帽洲三角洲为... 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可分为分流沙坝型和指状沙坝型2类河-坝组合类型,前人多关注扇状的分流沙坝型与鸟足状的指状沙坝型的前缘砂体,而对多个指状沙坝组成的树枝状沙坝关注不足,其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尚不清楚。以鄱阳湖日帽洲三角洲为例,综合卫星地图、探地雷达、浅钻孔、沉积数值模拟数据,揭示了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的沉积构型与形成机理。研究认为,树枝状沙坝是由多个相互分叉、交汇的指状沙坝拼接而成,呈现“河在坝上走”的河-坝组合关系,其间发育分流间湾。根据规模差异,树枝状沙坝内的分流河道可分为主支分流河道与侧支分流河道,主支分流河道的宽度大、数量少,多发育于近源端并延伸至沙坝末端,分布于沙坝中部;侧支分流河道的宽度小、数量多,多分布于前缘两侧与末端。树枝状沙坝的形成与细粒、黏性、高排量河流供给相关,细粒与黏性沉积物促进了稳定天然堤的加积与指状沙坝的形成,高排量导致了分流河道的分流与决口,从而形成树枝状的指状沙坝。河控浅水三角洲前缘树枝状沙坝储集层的侧向连通性较差,优势储集层位于指状沙坝中部,为分流河道砂体与近岸河口坝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浅水三角洲 树枝状沙坝 鄱阳湖 日帽洲三角洲 沉积数值模拟 探地雷达 沉积构型 形成机理
下载PDF
“三三三”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构建与实践
2
作者 李庆 由雪莲 +3 位作者 吴胜和 岳大力 刘钰铭 牛花朋 《中国地质教育》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师教学思想理念与实际教学过程的桥梁,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本文探索了“三三三”课程教学设计模式,首先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的三个层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其次是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师教学思想理念与实际教学过程的桥梁,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本文探索了“三三三”课程教学设计模式,首先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的三个层次: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明确“为什么教”的问题;其次是教学内容设计的三融合: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融合、课程内容与科学前沿相融合、课程内容与思政相融合,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最后是教学方式的三维互动:教学逻辑链设计、教学问题链设计、教学展示链设计,体现“怎么教”。力争通过这一体系不断完善优化课程设计,使每堂课都让学生入脑入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分频地震属性融合储层预测方法
3
作者 刘磊 李伟 +3 位作者 杜玉山 岳大力 张雪婷 侯加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2,共11页
地震属性蕴含大量储层信息,融合多种地震属性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由于地下地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依据单一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难以精细刻画储层特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分频地震属性融合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 地震属性蕴含大量储层信息,融合多种地震属性可提高储层预测精度。由于地下地质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依据单一的地震属性融合方法难以精细刻画储层特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Stacking集成学习的分频地震属性融合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3个部分:①根据不同厚度储层的振幅与频率关系,利用多个频率的地震信息,降低地震属性的多解性;②联合相关性分析和无监督聚类技术优选地震属性,剔除冗余属性特征;③利用能够综合多个差异化模型优势的Stacking集成学习模型,融合不同频段的地震属性,提高地震属性的解释精度。将该方法用于渤海湾盆地埕岛油田,并使用线性公式定量分析法进一步评估Stacking模型的泛化效果。结果显示:与单类预测模型相比,Stacking模型的综合预测性能和可靠性均有显著提升;对应的地震属性融合结果高值区形态更加清晰,融合属性与砂体厚度的相关系数可达到0.92,这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STACKING 集成学习 分频 智能融合
下载PDF
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研究进展
4
作者 庞小娇 王贵文 +5 位作者 岳大力 李栋 李红斌 王重阳 匡立春 赖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4-978,共25页
细粒沉积岩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烃源岩层和储集层,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测井评价细粒沉积岩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技术进展,研究认为:细粒沉积岩在常规测井基... 细粒沉积岩是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的烃源岩层和储集层,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点和前沿领域,测井评价细粒沉积岩在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细粒沉积岩测井评价技术进展,研究认为:细粒沉积岩在常规测井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测井开展了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可动性、润湿性、脆性、烃源岩特性和地应力各向异性等“七性+”特性评价。进一步发展为细粒沉积岩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和可压性“新四性”评价方法。依据岩性、岩相、孔隙类型和微观孔隙结构、页理、总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储集性。根据黏土矿物分布、TOC、游离烃含量、含油饱和度、赋存状态及可动油量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含油性。通过成熟度、地层压力、原油密度、原油黏度及气/油比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油可动性。依据黏土矿物成分和含量、脆性矿物成分和含量、杨氏模量、泊松比及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等参数评价细粒沉积岩可压性。通过成像测井切片技术实现细粒沉积岩米级、毫米级甚至微米级纹层的人工识别与评价。用测井资料开展细粒沉积岩岩相识别与评价。细粒沉积岩测井从常规测井法、新技术测井法向基于数学统计的人工智能法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点分级 测井评价 非常规油气储层 细粒沉积岩
下载PDF
湖相重力流沉积主控因素与分类方案研究进展
5
作者 范洪军 王夏斌 +6 位作者 陈飞 詹盛云 岳大力 刘警阳 李伟 任柯宇 张姝琪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2期167-182,共16页
深水重力流沉积是当前全球油气的勘探热点。近三十年来,在湖相重力流的沉积特征、主控因素及沉积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由于陆相沉积盆地构造复杂、重力流类型发育多样,湖相重力流分类研究仍存在欠缺。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重... 深水重力流沉积是当前全球油气的勘探热点。近三十年来,在湖相重力流的沉积特征、主控因素及沉积模式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由于陆相沉积盆地构造复杂、重力流类型发育多样,湖相重力流分类研究仍存在欠缺。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重力流发展历程与研究热点,总结了一套基于沉积成因和主控因素的湖相重力流沉积分类方案,并将湖相重力流的研究热点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1)重力流主控因素研究:不同类型盆地的湖相重力流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差异性明显,主要受盆内因素和盆外因素控制,盆内因素主要包括盆地类型(如地形坡度)、沉降速率、水体密度等,盆外因素主要包括沉积物的成分和来源。2)“源-汇”系统下的重力流砂体分布:湖相重力流的形成演化和砂体分布样式通常受控于“源-渠-汇”系统,该系统能够将盆内因素与盆外因素很好地联系起来。3)湖相重力流分类:陆相湖盆相较海相盆地具有规模较小、水体较浅、构造活动强烈等特点,导致重力流沉积的控制因素与沉积特征多样、分类复杂。基于不同研究目的,可按沉积成因、发育位置或物源供给进行分类,但湖相重力流的分类方案尚未统一。本文综合考虑重力流成因机制与主控因素,将湖相重力流分为3大类7亚类,具体包括洪水型(缓坡富砂型、缓坡砂泥混合型、缓坡富泥型、陡坡富砂型、陡坡砂泥混合型)、滑塌型(挠曲滑塌型、断控滑塌型)以及洪水-滑塌共存型。目前,湖相重力流的研究成果已十分丰富,但在流体、流态转化和深水水道成因机制上仍存在很大进步空间,综合动力学和沉积学交叉领域探究湖相重力流的形成演化与成因机理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滑塌型重力流 洪水型重力流 主控因素 沉积模式
下载PDF
河控三角洲河口坝储层内部隔夹层分布样式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旭影 姜在兴 +2 位作者 岳大力 王欣 王夏斌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7,共9页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利用丰富的岩芯、动态监测资料及密井网条件,采用层次约束和动态拟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河口坝储层内部隔夹层的类型、成因和表征级次,讨论不同级次隔夹层的发育位置、沉积产状、规模及分布样式。研究表明,...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组为例,利用丰富的岩芯、动态监测资料及密井网条件,采用层次约束和动态拟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河口坝储层内部隔夹层的类型、成因和表征级次,讨论不同级次隔夹层的发育位置、沉积产状、规模及分布样式。研究表明,河口坝储层内部发育泥质、物性隔夹层和钙质夹层3类。5级界面处的隔夹层限定河口坝复合体,位于复合河口坝顶部,泥质、物性隔夹层侧向拼接,呈连片状,沿单层较连续分布,钙质夹层延伸规模小,呈孤立状,离散分布;4级界面处发育泥质夹层、物性夹层和钙质夹层,限定单一河口坝,位于单一河口坝相互叠置处,顺单一河口坝顶部延伸,侧向与5级界面斜交,离散分布;3级界面处的泥质夹层、物性夹层和钙质夹层,限定单一河口坝内部的增生体,数量多,厚度薄,分布离散,向湖心方向以低角度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分布样式 河口坝 构型级次 胜坨油田
下载PDF
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砂体构型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涛 景亚菲 +2 位作者 岳大力 王成刚 吴穹螈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2-61,I0004,共11页
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储层是主要的开发层位,内部结构复杂。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动态监测等资料,进行微相复合体及单一微相构型表征,建立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坝... 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储层是主要的开发层位,内部结构复杂。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动态监测等资料,进行微相复合体及单一微相构型表征,建立构型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北布扎奇油田下白垩统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坝主体拼接连片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坝缘拼接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孤立河口坝与分流河道和孤立滩砂4种微相复合体平面分布样式,以及单一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的拼接样式、单一河口坝之间的拼接样式两大类,主干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末端分流河道-河口坝拼接、坝主体-坝主体拼接、坝缘-坝缘拼接、河口坝-坝间泥-河口坝拼接5种单层优势微相样式。受构型的影响,注入水沿分流河道平面舌进、侧向隔挡体和坝缘侧向阻碍、不稳定层间隔层、层间干扰分别在河口坝、坝主体边部、河口坝边部、上部砂体、相对低渗层发生剩余油富集。该结果对相似油田的剩余油挖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剩余油 分布模式 三角洲前缘 下白垩统 北布扎奇油田
下载PDF
辫状河沉积构型研究进展:沉积演化与构型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伟 岳大力 +5 位作者 王武荣 高建 吴胜和 王南溯 刘警阳 张佳佳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2-1048,共17页
辫状河沉积是陆相沉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气、铀等矿产资源的重要载体。近30年来,辫状河研究在沉积演化与构型特征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因此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业价值。综合辫状河研究... 辫状河沉积是陆相沉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气、铀等矿产资源的重要载体。近30年来,辫状河研究在沉积演化与构型特征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因此系统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工业价值。综合辫状河研究进展并结合笔者及团队的多个研究实例,根据辫状河沉积内部结构与地貌演化速率分为稳定型与游荡型辫状河,两者地貌特征无显著区分标志,形成与演化过程基本相似,可划分为4个发育阶段:水流扰动形成横向朵状(叶状)单元坝,河流汇聚形成初始河道与坝尾沉积,单元坝生长、拼接形成复合坝,河流动态平衡阶段。但是两河型的内部构型存在显著区别,稳定型辫状河心滩内部由一系列横向较为稳定的垂积体与落淤层组成;游荡型辫状河心滩频繁被河道冲刷,导致辫状河道沉积与心滩之间无明显界限、形成“泛连通体”。目前,针对辫状河沉积构型的研究已十分丰富,通过河流动力学与沉积学交叉学科研究辫状河沉积构型模式的主控因素、建立不同沉积条件下多样化的沉积模式,并探究多样化沉积模式的演化过程与成因机理已成为当前的研究难点、热点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单元坝 复合坝 心滩 沉积构型 演化机理
下载PDF
基于地震属性智能融合的湖相重力流沉积致密砂岩储层预测 被引量:3
9
作者 万晓龙 刘瑞璟 +6 位作者 时建超 李伟 麻书玮 李桢 李士祥 岳大力 吴胜和 《石油科学通报》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湖相重力流是目前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也是致密油、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场所,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作为致密油、页岩油的典型代表已显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然而,由于湖相重力流砂体分布认识不清,导致油田并未达到预期... 湖相重力流是目前沉积学研究的热点与难点,也是致密油、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场所,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三叠系延长组作为致密油、页岩油的典型代表已显示出巨大的勘探开发前景。然而,由于湖相重力流砂体分布认识不清,导致油田并未达到预期的开发效率。本文采用支持向量机(SVR)的机器学习方法,先优选频段再优选属性,建立分频属性与测井解释砂体厚度的非线性映射关系,实现了致密砂岩的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低频地震属性适合预测厚层砂体,高频地震属性适合预测薄层砂体;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将不同频率的地震属性智能融合,能够兼顾预测不同厚度砂体,既提高了地震属性的解释精度,又降低了地震解释的多解性,实现了砂体厚度的定量预测。检验结果显示,智能融合属性与砂体厚度的分布趋势与值域区间基本一致,智能融合属性预测砂体分布的可靠性明显提高,与测井解释砂体厚度的相关性由0.60提高至0.79,大多数井点处预测的砂体厚度误差小于5 m。继而,根据融合属性与测井解释,刻画了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研究区目的层发育湖底扇沉积,细分为分支水道、朵叶主体、朵叶侧缘、滑塌体与朵叶间/水道间5种沉积微相;砂体主体呈扇形连片式沉积,厚度顺物源方向逐渐减薄;分支水道呈窄条带状树形分叉,下切发育于朵叶体之上;朵叶体沉积为研究区的沉积主体;滑塌体为湖底扇前端失稳滑塌形成的小规模孤立砂体,长轴方向多平行于湖底扇前端。研究成果对油田下一步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智能融合 储层预测 致密砂岩 湖相重力流
下载PDF
基于BOPPPS模型的“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教学设计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庆 吴胜和 +1 位作者 岳大力 牛花朋 《中国地质教育》 2022年第3期67-71,共5页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高效的课程教学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及关键。本文以“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为例,探索BOPPPS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基于该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期为相关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BOPPP...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高效的课程教学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及关键。本文以“结晶学与矿物学”课程为例,探索BOPPPS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基于该模式的实践效果进行深入的思考,以期为相关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BOPPPS教学模式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应在合理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根据课程实际情况,并结合现今教学理念,不断提高完善课程教学方式体系,包括“线上线下”与“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科教融合、完善考核体系等,不断提高教学效果,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 结晶学与矿物学
下载PDF
专业实习与课程思政“双基地”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油矿地质现场实习”课程为例
11
作者 周勇 岳大力 +4 位作者 刘钰铭 王茹 李庆 孙盼科 徐朝晖 《中国地质教育》 2023年第4期87-90,共4页
“油矿地质现场实习”是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油田现场实践课。依托课程团队在大港油田建设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教育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将石油精神教育、... “油矿地质现场实习”是高等院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油田现场实践课。依托课程团队在大港油田建设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教育部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成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矿地质课程思政实践基地,将石油精神教育、企业文化学习、社会责任培养等融入油矿地质课程实习实践教学。本文通过凝练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完善课程思政考核方式,积极探索“双基地”实践育人新模式,形成了具有油气地质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学生终身发展、适应和引领未来行业及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矿地质现场实习 课程思政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方法研究地层结构——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三段为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王文枫 岳大力 +3 位作者 赵继勇 王武荣 李伟 王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1-418,I0006,I0007,共10页
地层结构研究是开展地层等时对比、储层精细表征的前提。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三段的地层结构特征,采用了地震正演模拟方法。首先,基于前积地震反射结构,设计三种地层结构概念模型,即等厚尖灭式、底部地层减薄式和地层等... 地层结构研究是开展地层等时对比、储层精细表征的前提。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延长组三段的地层结构特征,采用了地震正演模拟方法。首先,基于前积地震反射结构,设计三种地层结构概念模型,即等厚尖灭式、底部地层减薄式和地层等比例减薄式;然后开展地震正演模拟,总结不同地层结构的波形响应差异;最后将正演模拟结果与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两种样式均呈现与实际地震剖面相似的前积地震反射结构,可作为研究区的潜在地层结构样式。结合测井响应特征,认为研究区地层结构为底部地层减薄式。该方法可为其他相似研究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积反射 地层结构 地震正演 合水地区 延长组
下载PDF
基于分频智能反演的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识别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洪辉 岳大力 +3 位作者 李伟 郭长春 李响 吕梅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8-368,共11页
曲流河点坝、废弃河道级次构型表征对丰富曲流河储层构型模式、指导油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渤海湾盆地孤岛油田中12—斜检3011井区馆陶组为例,基于分频智能反演技术识别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首先,通过地震资料分频处理,... 曲流河点坝、废弃河道级次构型表征对丰富曲流河储层构型模式、指导油气田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渤海湾盆地孤岛油田中12—斜检3011井区馆陶组为例,基于分频智能反演技术识别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首先,通过地震资料分频处理,依据振幅与砂体厚度之间的关系优选最佳频段地震资料,采用支持向量回归(SVR)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频反演;其次,在利用反演数据体平面属性刻画复合河道砂体分布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河道边界的地震、测井等响应特征预测单一曲流带;最后,以废弃河道泥质半充填的样式为指导,选取目的层上、中、下部的反演属性切片进行RGB融合,建立废弃河道识别模板,并在定量模式约束下识别点坝和废弃河道。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机器学习的分频反演技术能够充分利用不同频段地震信息与测井信息,提高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可指导河道边界识别;(2)采用RGB融合技术融合河道不同位置的反演属性切片,能够辅助判别砂体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有助于井间废弃河道识别;(3)在地震资料主频为38 Hz的情况下,利用基于分频智能反演的曲流河点坝与废弃河道识别技术在研究区目的层复合曲流带中共识别了4个单一曲流带、13个废弃河道和15个点坝。开发动态资料验证了识别结果的准确性,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分频反演 RGB融合 机器学习 曲流河 孤岛油田
下载PDF
川中北斜坡地区沧浪铺组一段颗粒滩特征及分布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松 岳大力 +5 位作者 谭磊 马梓珂 李明 杨应 王双琴 刘宏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2-830,共9页
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围绕川中北斜坡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一段颗粒滩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研究,认为:1)区内滩体岩性以鲕粒灰岩及在此基础上受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改造的残余鲕粒云岩、云质鲕粒灰岩、灰质鲕粒云岩为... 基于岩心、薄片、测井及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围绕川中北斜坡地区寒武系沧浪铺组一段颗粒滩特征及分布规律开展研究,认为:1)区内滩体岩性以鲕粒灰岩及在此基础上受不同程度白云石化作用改造的残余鲕粒云岩、云质鲕粒灰岩、灰质鲕粒云岩为主;颗粒滩在自然伽马曲线上以箱形、漏斗形响应为主,地震反射上以丘状杂乱、中弱振幅、中低频的a类地震相响应最优,b类地震相次之。2)纵向上,沧一段颗粒滩单体厚度不大,表现为多套频繁叠置、累计厚度具有一定规模的特征;横向上,滩体连续性较好,可对比追踪;平面上,三维地震资料精细刻画显示滩体北西—南东向展布,呈现整体连片、局部分异的特征。3)滩体发育受到海平面及古地貌的双重控制,位于研究区东侧的相对古地貌高带及裂陷槽边缘地带是沧浪铺组颗粒滩发育的主要区域,也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滩 古地貌 沧浪铺组 川中北斜坡地区
下载PDF
An analysis of the type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atural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被引量:7
15
作者 Xu Zhangyou yue dali +3 位作者 Wu Shenghe Zhang Xiaoyu Chen Ce Ni Yuqiang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8-42,共5页
The natural gas reservoir beds of different area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clastic natural gas reservoir bed, carbonate natural gas reservoir bed and special natural gas reservoir bed. They have diffe... The natural gas reservoir beds of different areas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clastic natural gas reservoir bed, carbonate natural gas reservoir bed and special natural gas reservoir bed. They have different combination patterns controlled by deposition, diagenesis and tectonism. Ou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Precambrian, Palaeozoic, Mesozoic, and Tertiary-Quaternary. Craton basin, foreland basin and intracontinental rift basin which contain most of natural gas in China have special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favorable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and will be important exploration area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ural gas clastic reservoir carbonate reservoir gas-bearing basin China
下载PDF
Salt-Lake Basin Bedrock Weathered Crust Gas Reservoir in the Altun Mountains Front of the Qaidam Basin,Western China
16
作者 ZHANG Yongshu JIA Chengzao +14 位作者 LI Guoxin LI Jiangtao WANG Bo ZHAO Fan yue dali SHI Zhenghao ZHU Jun WANG Yuanfei ZHANG Yi CHEN Yangyang ZHANG Fenying YU Xue XU Li Hou Lili SONG yue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5期1555-1567,共13页
The bedrock weathered crust in front of the Altun Mountains in the Qaidam Basin,western China,is different from others because this is a salt-lake basin,where saline water fluid infiltrates and is deposited in the ove... The bedrock weathered crust in front of the Altun Mountains in the Qaidam Basin,western China,is different from others because this is a salt-lake basin,where saline water fluid infiltrates and is deposited in the overlying strata.A large amount of gypsum infills the bedrock weathered crust,and this has changed the pore structure.Using core observation,polarized light microscopy,electron probe,physical property analysis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experiments,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eathered bedrock have been studied.There are cracks and a small number of dissolved pores in the interior of the weathered crust.Matrix micropores are widely developed,especially the various matrix cracks formed by tectonics and weathering,as well as the stress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dissolved pores,and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is‘dual structure’developed in the bedrock is important for guiding the exploration of the lake basin bedrock for natural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stream gas reservoir BEDROCK weathered crust cracks matrix micropores salt lake Qaidam Basin
下载PDF
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气藏水侵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强 马梓珂 +7 位作者 唐松 岳大力 李庆 张金福 谭玲 安可钦 李伟 王武荣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8,共13页
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龙王组气藏开发资源潜力大,但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不同水侵模式下的水侵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水侵形势日趋严峻造成部分储量难以有效动用,进而影响气藏采收率。以安岳气田磨溪开发主体区块为主要研究对象,基... 四川盆地磨溪地区龙王组气藏开发资源潜力大,但气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不同水侵模式下的水侵主控因素尚不明确,水侵形势日趋严峻造成部分储量难以有效动用,进而影响气藏采收率。以安岳气田磨溪开发主体区块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岩心、薄片、常规及成像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等资料,划分了产水井类型,动静结合厘定了不同井区水侵主控因素及水侵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依据产水特征,可将产水井划分为快速上升型、缓慢上升型、稳定型和复合型,4种类型产水井产水特征明显不同。②不同产水类型井水侵受裂缝发育程度、溶洞型高渗层分布、构造因素和储层连通性耦合控制,产水快速上升型受裂缝发育程度主控,缓慢上升型受溶洞型高渗层分布主控,稳定型产水井储层较为均质,复合型受多种因素共同控制。③不同主控因素影响下,不同井区表现为不同的水侵模式:MX009-3井区水侵模式为裂缝水窜型,水侵速度快,产水量高;MX8井区水侵模式为高渗层指进型,产水量快速上升而后趋于稳定;MX10井区为视均质储层,水侵模式为边水舌进型,边水推进相对均匀;MX204井区位于气水过渡带,表现为底锥横侵型。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气藏采收率以及开发技术政策的调整提供地质指导,为同类型有水气藏水侵规律研究和开发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王庙组 碳酸盐岩 水侵规律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流量变化控制的辫状河心滩演化过程
18
作者 刘警阳 李伟 +6 位作者 赵文智 岳大力 束青林 王武荣 高建 侯秀林 吴胜和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16-3528,共13页
流量变化控制辫状河心滩形成演化进而影响心滩内部结构和叠置样式,但目前流量变化控制的辫状河心滩沉积过程与演化特征尚不明确.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发育辫状河沉积的13个河段,并在全球径流数据中心(GRDC)中查询整... 流量变化控制辫状河心滩形成演化进而影响心滩内部结构和叠置样式,但目前流量变化控制的辫状河心滩沉积过程与演化特征尚不明确.利用Google Earth软件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发育辫状河沉积的13个河段,并在全球径流数据中心(GRDC)中查询整理所选河段的流量数据,通过峰值流量变异系数(CVQ_(p))对心滩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就流量变化程度而言,(1)低流量变化辫状河(CVQ_(p)<0.4)心滩演化以坝尾沉积和下游迁移为主,高流量变化辫状河(CVQ_(p)>0.4)心滩演化相对快,洪水前后原有心滩易被破坏、改造形成新的心滩,心滩冲裂现象普遍;(2)单一河流内,低流量变化辫状河心滩长宽比分布相对集中,形态较为稳定,易形成相对稳定型辫状河,而高流量变化辫状河心滩长宽比分布离散,形态各异且发育规模变化较大,易形成游荡型辫状河;(3)顺流加积在低流量变化辫状河心滩演化中较常见,因此心滩经过长时间的演化易形成复合心滩,高流量变化辫状河的洪水事件对心滩演化过程影响较强,在时间尺度上心滩演化相对复杂、规律性较差.明确辫状河在不同流量条件下的心滩演化可为辫状河储层的砂体分布预测提供模式指导,也可为古环境重建和古流量恢复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 流量变化 洪峰流量 心滩演化 沉积模式 石油地质学
原文传递
以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推进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被引量:33
19
作者 吴小林 曾溅辉 +1 位作者 岳大力 许博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3-109,共7页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工程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难题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现实的教育实践却存在着实践碎片化、师资队伍非工化、工程素养单一化和全球胜任力边缘化等问题,亟需进行培... 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是工程教育领域研究生培养的核心内容。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和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难题对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现实的教育实践却存在着实践碎片化、师资队伍非工化、工程素养单一化和全球胜任力边缘化等问题,亟需进行培养模式改革。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创新油气勘探开发研究生培养理念,通过强化实践、产教深度融合、建设师资队伍、推进国际化及优化课程设置等途径,探索建立了"四维-双平台"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致力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为行业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培养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实践 创新能力 油气勘探开发 培养理念 培养模式
原文传递
河流相储层地震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综述 被引量:10
20
作者 岳大力 李伟 +5 位作者 杜玉山 胡光义 王文枫 王武荣 王政 鲜本忠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29-3943,共15页
地震属性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河流相砂体预测并取得良好效果.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属性提取、属性优选与属性融合,总结了河流相砂体预测中常见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优选及融合方法,分析了由围岩干扰、地震分辨率限制导致的属性提取与... 地震属性分析已广泛应用于河流相砂体预测并取得良好效果.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主要包括属性提取、属性优选与属性融合,总结了河流相砂体预测中常见的地震属性提取方式、优选及融合方法,分析了由围岩干扰、地震分辨率限制导致的属性提取与分析误区,阐述了不同属性优选与融合方法的优缺点、适用条件与发展前景.总体而言,基于线性模型的地震属性融合提升效果较差,适用于少井区域;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属性融合效果较好,但仅适用于钻井较多的地区,如油气开发阶段;无监督智能属性融合可应用于无井或少井区域,是未来无井或少井条件下属性融合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同时,重点阐述了新提出的分频属性融合与降低围岩干扰的属性融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地震属性 属性优选 属性融合 机器学习 沉积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