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地下储气库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
作者 糜利栋 曾大乾 +7 位作者 刘华 郭艳东 李彦峰 李遵照 孙旭东 张广权 鲁春华 王佩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1-592,共12页
中国储气库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储气库智能化建设发展了油气藏-井筒-管网一体化耦合模拟和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搭建了智能储气库云平台框架,采用“数据+平台+应用”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物联网... 中国储气库在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成果,储气库智能化建设发展了油气藏-井筒-管网一体化耦合模拟和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搭建了智能储气库云平台框架,采用“数据+平台+应用”的建设模式,充分利用数据中心、物联网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各业务板块管理、研究、生产和服务等需求。储气库智能化建设研发了储气库信息化管理平台、储气库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基于数字孪生一体化仿真的决策系统和储气库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平台。智能储气库未来建设将重点发展地质体数字孪生、高精度建模、可视化动态展示、智能运营、实时智能风险预警、工业软件国产化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协同优化 工业物联网 地理信息系统 智能储气库 天然气
下载PDF
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成储成藏机理与油气藏开发方法研究进展
2
作者 马永生 蔡勋育 +9 位作者 黎茂稳 李慧莉 朱东亚 邱楠生 庞雄奇 曾大乾 康志江 马安来 石开波 张军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2-707,共16页
基于钻井、地震、测井、测试以及实验分析等新资料,针对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成储、成藏和油气藏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持续攻关。研究表明:(1)断裂主导形成的储集体和古老层系白云岩储层是深层—超深... 基于钻井、地震、测井、测试以及实验分析等新资料,针对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成储、成藏和油气藏高效开发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持续攻关。研究表明:(1)断裂主导形成的储集体和古老层系白云岩储层是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两类重要的储层;以断裂为主导形成的规模储集体,根据成因可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断裂活动过程中构造破裂形成的缝洞储集体、致密碳酸盐岩受断裂和流体双重改造形成的储集体与早期丘滩等高能相带受断裂和流体改造形成的储层;优势丘滩相、早期白云石化和溶蚀、酸性流体环境、膏盐岩封盖和超压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和保持的关键。(2)中国中西部叠合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发育于被动陆缘深水陆棚、碳酸盐缓坡等环境中,构造-热体制是控制深层—超深层油气藏赋存相态的重要因素,改造型动力场控制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与分布。(3)普光等高含硫酸性气田开发过程中硫析出堵塞井筒,采用井筒溶硫剂配合连续油管解硫堵效果明显;基于沉积模拟的双重介质建模数模一体化技术可以精细刻画水侵前缘空间展布及变化,并据此提出气井全生命周期调、排、堵控水对策。(4)超深断控缝洞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储层应力敏感,渗透率随压力下降而显著降低,产量递减较快;凝析气藏相态变化快,压降显著影响凝析油采出程度;据此提出“注水+注天然气”重力驱油藏开发方法和“高注低采”天然气驱凝析气藏开发方法;采用分层次约束、逐级地质建模和流-固-热耦合的复合介质数值模拟有效提高了油气藏开发生产动态模拟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超深层海相碳酸盐岩 油气成藏机理 礁滩相高含硫酸性气藏 超深断控缝洞油气藏 井筒硫沉积 流-固-热耦合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岩强非均质储层双重介质三维地质建模——以普光气田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为例
3
作者 李辉 游瑜春 +3 位作者 曾大乾 刘国萍 郑文波 张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3,共10页
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地层埋深大、礁滩相发育、基质物性差、天然裂缝广泛发育、储层非均质强等特征,开展此类强非均质储层双重介质的三维地质建模具有很大的挑战。为此,将储层建模对象划分为基质与裂缝2大介质,基于单井解释数据与... 普光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地层埋深大、礁滩相发育、基质物性差、天然裂缝广泛发育、储层非均质强等特征,开展此类强非均质储层双重介质的三维地质建模具有很大的挑战。为此,将储层建模对象划分为基质与裂缝2大介质,基于单井解释数据与地震波阻抗数据体,通过井-震结合、逐级相控、多趋势融合概率体约束建立基质模型;按照分尺度、分期次建模思路,通过融合成因-地质-地震,综合构造应力场、距断层远近和裂缝地震敏感属性,采用熵权法联合专家经验评价的方式,多元融合构建裂缝空间展布约束体;在该约束体约束下,以离散裂缝网络建模方法构建裂缝模型。对融合后的基质-裂缝双重介质模型开展气藏数值模拟,各井历史拟合率最高可达90%,拟合误差控制在20%以内,模型拟合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储层 强非均质性 多趋势融合概率体 双重介质 三维地质建模
下载PDF
液硫沉积吸附影响下高含硫气藏储层精细定量表征
4
作者 李童 马永生 +3 位作者 曾大乾 李倩 赵光 孙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7-379,共13页
为明确液硫沉积吸附对高含硫气藏储层的影响规律,选取代表3种典型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的天然岩心,以高温高压岩心驱替实验为基础,综合采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成像技术、全直径岩心X射线CT扫描技术、基础物性测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成... 为明确液硫沉积吸附对高含硫气藏储层的影响规律,选取代表3种典型碳酸盐岩孔隙结构的天然岩心,以高温高压岩心驱替实验为基础,综合采用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谱与成像技术、全直径岩心X射线CT扫描技术、基础物性测试和场发射扫描电镜成像等手段,对原始状态、注硫后和气驱后3个稳定状态的岩心进行精细定量表征。研究表明:硫沉积吸附引起的孔隙体积损失主要来源于1000μm以上的中大孔;液硫在较小孔隙空间中的吸附沉积能力更强,对原始孔隙结构较差的储层伤害更大;3类碳酸盐岩储层的孔隙结构呈现多重分形特征,孔隙结构越差,液硫沉积吸附引起的内部空间孔隙分布改变越大,非均质性越强;液硫沉积吸附引起岩石孔径分布、孔隙连通性和非均质性变化,进而改变储层物性,注硫及气驱后物性较好的Ⅰ类储层渗透率下降16%,而物性较差的Ⅱ、Ⅲ类储层渗透率下降90%以上,伤害程度极大,说明初始物性越差,液硫沉积吸附伤害越大;液硫以絮状、蛛网状或网膜状吸附沉积于不同类型的孔隙空间,引起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液硫 吸附沉积 孔隙结构 物性特征 储层表征
下载PDF
Research advances on the mechanisms of reservoir formation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the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methods of deep and ultra-deep marine carbonates
5
作者 MA Yongsheng CAI Xunyu +9 位作者 LI Maowen LI Huili ZHU Dongya QIU Nansheng PANG Xiongqi zeng daqian KANG Zhijiang MA Anlai SHI Kaibo ZHANG Juntao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4期795-812,共18页
Based on the new data of drilling, seismic, logging, test and experiments,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in reservoir forma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fficient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methods of deep and ultra-d... Based on the new data of drilling, seismic, logging, test and experiments, the key scientific problems in reservoir forma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nd efficient oil and gas development methods of deep and ultra-deep marine carbonate strata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superimposed basin in China have been continuously studied.(1) The fault-controlled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the ancient dolomite reservoir are two important types of reservoirs in the deep and ultra-deep marine carbonates. According to the formation origin, the large-scale fault-controlled reservoir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fracture-cavity reservoir formed by tectonic rupture, fault and fluid-controlled reservoir, and shoal and mound reservoir modified by fault and fluid. The Sinian microbial dolomites are developed in the aragonite-dolomite sea. The predominant mound-shoal facies, early dolomitization and dissolution, acidic fluid environment, anhydrite capping and overpressure are the key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high-quality dolomite reservoirs.(2) The organic-rich shale of the marine carbonate strata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s of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are mainly developed in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s of deep-water shelf of 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and carbonate ramp. The tectonic-thermal system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controlling the hydrocarbon phase in deep and ultra-deep reservoirs, and the reformed dynamic field controls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deep and ultra-deep marine carbonates.(3)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sulfur gas fields such as Puguang, sulfur precipitation blocks the wellbore. The application of sulfur solvent combined with coiled tubing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moving sulfur blockage. The integrated technology of dual-medium modeling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based on sedimentary simulation can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the water invasion front.Afterward, water control strategies for the entire life cycle of gas well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flow rate management, water drainage and plugging.(4) In the development of ultra-deep fault-controlled fractured-cavity reservoirs, well production declines rapidly due to the permeability reduction, which is a consequence of reservoir stress-sensitivity. The rapid phase change in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and pressure decline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ecovery of condensate oil. Innovative development methods such as gravity drive through water and natural gas injection, and natural gas drive through top injection and bottom production for ultra-deep fault-controlled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s are proposed. By adopting the hierarchical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the fluid-solid-thermal couple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accuracy of producing performance prediction in oil and gas reservoirs has been effective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and ultra-deep marine carbonate mechanisms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reef-beach facies high-sulfur sour gas reservoirs ultra-deep fault-controlled fractured-cavity reservoir wellbore sulfur deposition fluid-solid-thermal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Fin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H2S gas reservoi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sulfur deposition and adsorption
6
作者 LI Tong MA Yongsheng +3 位作者 zeng daqian LI Qian ZHAO Guang SUN N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2期416-429,共14页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sulfur deposition and adsorption to high-H2S gas reservoirs,three types of natural cores with typical carbonate pore structures were selected for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nfluence of liquid sulfur deposition and adsorption to high-H2S gas reservoirs,three types of natural cores with typical carbonate pore structures were selected for high-temperature and high-pressure cor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Fin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res in three steady states(original,after sulfur injection,and after gas flooding)was carried out using th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spectrum and imaging,X-ray computer tomography(CT)of full-diameter cores,basic physical property testing,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ing.The loss of pore volume caused by sulfur deposition and adsorption mainly comes from the medium and large pores with sizes bigger than 1000μm.Liquid sulfur has a stronger adsorption and deposition ability in smaller pore spaces,and causes greater damage to reservoirs with poor original pore structures.The pore structure of the three types of carbonate reservoirs shows multipl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The worse the pore structure,the greater the change of internal pore distribution caused by liquid sulfur deposition and adsorption,and the stronger the heterogeneity.Liquid sulfur deposition and adsorption change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pore connectivity,and heterogeneity of the rock,which further changes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After sulfur injection and gas flooding,the permeability of TypeⅠreservoirs with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decreased by 16%,and that of TypesⅡandⅢreservoirs with poor physical properties decreased by 90%or more,suggesting an extremely high damage.This indicates that the worse the initial physical properties,the greater the damage of liquid sulfur deposition and adsorption.Liquid sulfur is adsorbed and deposit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pore space in the forms of flocculence,cobweb,or retinitis,causing different changes in the pore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y of the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H2S gas reservoir liquid sulfur adsorption and deposition pore structure physical property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下载PDF
四川盆地普光高含硫气田长周期高产稳产关键技术 被引量:15
7
作者 曾大乾 张庆生 +4 位作者 李童 宿亚仙 张睿 张诚 彭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5-75,共11页
普光气田是我国探明储量最大的高含硫气田,储层以礁滩相为主,具有非均质性强、边水能量强、高含硫等特点,面临礁滩储层地震预测精度低、气藏边水推进快、产能快速递减、硫沉积逐步析出、气井产能和气藏储量动用效果差等一系列技术难点... 普光气田是我国探明储量最大的高含硫气田,储层以礁滩相为主,具有非均质性强、边水能量强、高含硫等特点,面临礁滩储层地震预测精度低、气藏边水推进快、产能快速递减、硫沉积逐步析出、气井产能和气藏储量动用效果差等一系列技术难点和挑战。为此,针对普光气田开发面临的难点和挑战,全面、系统总结了自“十三五”以来,为实现气田长周期高产稳产而开展的技术攻关与矿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①建立了台内滩储层预测岩石物理量版,提出了有效动用对策,研发了“自转向清洁酸+降阻滑溜水+缝内暂堵”造复杂缝酸压工艺,实现了超深礁滩相低品位台内滩储层有效动用;②建立了礁滩相储层气水前缘运动方程,研发了新型抗硫三元复合泡排剂、高抗硫超高膨胀率比桥塞,设计了过油管注塞堵水工艺,实现了高含硫气井全生命周期控水稳气;③揭示了高含硫天然气单质硫析出机理,建立了高含硫气藏硫沉积分布模型,研发了快速分散型溶硫剂,配套射流冲洗工艺,形成了井筒硫沉积治理技术。结论认为,普光气田目前边水突进导致剩余气分布复杂、硫沉积逐渐从井筒扩展到地层、井口压力接近外输压力,下一步需要开展剩余气精细描述与挖潜、精准堵水、储层硫沉积治理、集输系统增压开采等技术攻关,以期进一步改善气田开发效果进而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高含硫气田 低品位储层 有效动用 全生命周期 控水稳气 硫沉积 精细描述与挖潜 增压开采
下载PDF
地下储氢技术现状及在中国加快发展的可行性
8
作者 张俊法 曾大乾 +1 位作者 陈诗望 王祖纲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4期114-119,共6页
随着能源转型升级需求的日益迫切,氢能以其零污染、零碳排、无次生污染的优势,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石化新能源业务的主要主攻方向。目前,中国主要采用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固态合金储氢等地面储氢方式,... 随着能源转型升级需求的日益迫切,氢能以其零污染、零碳排、无次生污染的优势,将成为中国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石化新能源业务的主要主攻方向。目前,中国主要采用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固态合金储氢等地面储氢方式,其储氢成本高,储氢效率低。与地面储氢相比,地下储氢以其规模大、成本低、更高的安全性,展现出更为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在国际上,混合储氢技术已在法国、德国等国家实现了一定规模的应用;纯氢气地下存储技术在美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但在中国这一领域的应用和研究近乎空白,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氢气强流动性、高泄漏风险及强腐蚀性的特点,通过研究明确地下储氢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对圈闭密封性、地层条件、完井材料、地面工艺等方面。从枯竭油气藏资源、盐岩资源、储气库建设与运行管理技术等方面出发,分析中国开展地下储氢技术的可行性。中国西部和中东部拥有多个大型油气藏,枯竭油气藏资源丰富,具备开展地下混合氢储试验和氢储能的条件;盐岩分布广泛,用盐穴储存纯氢或氢储能切实可行;中国在气藏型储气库和盐穴型储气库建设与运行管理技术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技术储备。综合分析认为中国具备了开展地下储氢的条件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氢 盐穴 枯竭油气藏 盖层破坏 井筒泄漏 矿物化学反应 氢脆
下载PDF
复杂油气藏型地下储气库气藏工程关键参数设计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大乾 张广权 +7 位作者 杨小松 贾跃玮 朱思南 王志宝 张俊法 糜利栋 田洪维 秦余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4-33,共10页
我国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目标包括复杂断块、强水侵、异常高压、高含油凝析气藏等复杂类型,普遍具有埋藏深、构造复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常规气藏工程参数设计方法不适用,尤其在圈闭密封性分析、库容参数设计... 我国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建库目标包括复杂断块、强水侵、异常高压、高含油凝析气藏等复杂类型,普遍具有埋藏深、构造复杂、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常规气藏工程参数设计方法不适用,尤其在圈闭密封性分析、库容参数设计及注采能力评价等方面具有一定特殊性。为此,从建库目标地质特征出发,通过聚焦难点、自主创新、攻克技术瓶颈,形成了复杂断块储气库四维动态密封性评价技术,建立了异常高压储气库库容参数预测方法及水侵储气库分区带多因素耦合注采能力预测模型,论证了凝析气藏“提采—协同—储气”建库新模式和优化技术对策。研究结果表明:①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复杂断块储气库盖层疲劳损伤和断层滑移机理,实现了动态密封性指标定量化评价,为复杂断块型储气库库址筛选奠定了基础;②针对超高压裂缝型储气库岩石强应力敏感特性,建立了考虑压缩系数变化和束缚水膨胀的有效库容预测新方法,并形成了考虑周期时变和水侵影响的强水侵储气库不同区带多周期注采能力预测方法,实现了建库参数科学设计;③建立了凝析气藏提高采收率协同储气库建设新模式,明确了“提采—协同—储气”合理转换时机,形成了分阶段建库参数设计方法和井网部署对策。结论认为,形成复杂油气藏型储气库气藏工程关键参数设计系列方法有力支撑了中国石化复杂油气藏型储气库建设和运行,并对同类储气库建设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动态密封性 库容参数 注采能力 协同 复杂断块 异常高压 水侵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开发调整关键技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大乾 游瑜春 +12 位作者 李中超 宿亚仙 张睿 姜淑霞 石志良 张纪喜 刘国萍 彭松 王丹丹 李辉 李玉丹 余启奎 李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2-111,共10页
中国石化已在四川盆地成功开发了普光和元坝两大高含硫气田,但进入“十四五”以来气田开发进入稳产中后期,面临水侵及硫沉积日益严重、剩余气分布复杂、部分气井油压接近外输压力等新问题。为实现气田稳产和提高天然气采收率,以普光高... 中国石化已在四川盆地成功开发了普光和元坝两大高含硫气田,但进入“十四五”以来气田开发进入稳产中后期,面临水侵及硫沉积日益严重、剩余气分布复杂、部分气井油压接近外输压力等新问题。为实现气田稳产和提高天然气采收率,以普光高含硫碳酸岩盐气田为例(以下简称普光气田),对气田开发调整的关键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梳理了储层精细表征及建模、剩余气精细表征与挖潜、控水、控硫、增压开采等5个方面形成的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揭示了礁滩相碳酸盐岩储层不同储集空间类型的孔-渗特征,形成了“相控+震控”储层精细建模技术,精细表征了储层非均质性空间展布;②建立了普光气田5种类型剩余气分布模式,确定了普光气田储层非均质性控制纯气区剩余气分布,受井网完善程度和高渗条带分布控制,水侵区剩余气分布呈现小零散特征,形成了不同类型剩余气挖潜技术;③提出了普光气田采取“高部位控产、低部位排堵结合”的控水治水对策,实现水侵前缘均匀推进;④明确了储层硫沉积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小于6 m),可导致渗透率最大下降70%~80%(表皮增大6.5~12倍),实验证实了重复酸压治硫效果好于注入溶硫剂;⑤建立了考虑产水及硫沉积的气井多相渗流产能评价方法,确定了气田增压潜力、增压幅度、增压时机及增压方式。结论认为,普光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开发调整关键技术的实施,确保了气田自“十四五”以来稳产目标的实现,研究成果对我国高含硫气田开发调整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开发调整 礁滩相储层精细表征 剩余气定量分布与挖潜 水侵规律与治理 硫沉积规律与治理 低压气井增压开采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气田开发特征及提高采收率对策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大乾 石志良 +6 位作者 彭鑫岭 李玉丹 张睿 游瑜春 李正华 李辉 李童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887,共9页
普光气田是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高含硫气田,具有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活跃、高含H2S及CO_(2)等特点。气田自2005年投入开发,目前逐渐步入稳产末期,面临进一步延长稳产期、提高采收率等挑战。为此,文中系统梳理普光气田不同开... 普光气田是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高含硫气田,具有埋深大、储层非均质性强、边底水活跃、高含H2S及CO_(2)等特点。气田自2005年投入开发,目前逐渐步入稳产末期,面临进一步延长稳产期、提高采收率等挑战。为此,文中系统梳理普光气田不同开发阶段的关键开发指标变化规律,建立了普光礁滩相储层剩余气分布模式,提出了气藏提高采收率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普光气田开发阶段分为建产阶段、稳产阶段和调整阶段,期间通过持续跟踪研究、及时优化,使得气田稳产期延长3 a,实现了长期高产稳产;2)普光气田水侵经历快速见水、限产波动、均衡见水及缓慢见水等4个阶段,硫沉积呈现从地面流程向井口、再向井筒深部扩展的趋势,受地层压降、水侵、硫沉积及措施等综合影响,气田产能较初期下降40.63%;3)普光气田剩余气类型分为2大类5小类,其中,井网未控制型分为断层遮挡和独立礁体型,井网控制型分为纯气区动用不充分、水侵区致密层遮挡和水封气型;4)提出了普光高含硫气田提高采收率对策,即通过不同类型剩余气针对性挖潜、井筒-储层硫沉积综合治理、全生命周期控水、整体与分区相结合增压开采等,进一步改善气田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延长稳产期。文中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实现气田长期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田 剩余气定量表征 水侵规律 硫沉积规律 产能及压力变化规律 增压开采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底水气藏水侵规律数值模拟研究:以元坝长兴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玉丹 游瑜春 +3 位作者 曾大乾 石志良 顾少华 张睿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41-350,共10页
有水气藏开发过程中,边底水的侵入严重影响气井产能,但是目前对底水气藏水侵规律缺乏深层次认识。为此,基于元坝长兴组气藏2类产水气井生产特征,结合气藏实际地质特征、水体性质及气-水界面关系,分别设计直井和水平井水侵机理数值模拟模... 有水气藏开发过程中,边底水的侵入严重影响气井产能,但是目前对底水气藏水侵规律缺乏深层次认识。为此,基于元坝长兴组气藏2类产水气井生产特征,结合气藏实际地质特征、水体性质及气-水界面关系,分别设计直井和水平井水侵机理数值模拟模型,重点分析采气速度、水体大小、致密层连通性及避水高度等因素对生产及水侵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采气速度是影响水侵的主要因素,水体一定,采速越高,水侵越快,气井稳产期越短,水平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抑制水侵;(2)水体大小是影响水侵重要因素,水体倍数越大,水侵越严重,气井稳产期越短;(3)致密性夹层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侵,渗透性夹层(Kiz=100%Kz)对应的底水锥进速度最快,稳产期最短;(4)随着避水高度的增加,水气比上升变缓,气井见水时间变晚。结论认为:对于底水气藏,保持合理的生产压差或优化配产是控制底水快速锥进的关键;若储层中天然致密层无效,则可通过建立较低垂向连通性的人工隔夹层(致密夹层)抑制底水锥进;同时,钻井设计或后期补射孔时,需兼顾射开程度和避水高度对生产的影响。本文研究成果以期为底水气藏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气藏 水侵 数值模拟 采气速度 致密层连通性
下载PDF
中国石化地下储气库一体化综合平台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糜利栋 曾大乾 +2 位作者 刘华 张广权 张俊法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3年第6期781-788,共8页
地下储气库(下称“储气库”)涉及的环节多,运行周期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包括选址评价、方案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经营优化直至废弃,一体化是储气库安全建设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亟需一套完整的“管理决... 地下储气库(下称“储气库”)涉及的环节多,运行周期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储气库全生命周期包括选址评价、方案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运行、经营优化直至废弃,一体化是储气库安全建设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亟需一套完整的“管理决策—监测预警—模拟分析—生产操控”系统实现储气库的全流程一体化应用。围绕中国石化储气库建设规划,落实中国“两化”融合工作部署,将储气库管理、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解决储气库选址—设计—运行—分析全过程面临的管理和技术难题,以提升质量和效益为目标,设计并研发了以“生产监控、跟踪分析、远程调控、辅助决策”为核心内容的地下储气库一体化综合平台。研究表明:该平台实现了对储气库库址优选、地质研究、注采调控、调峰优化及全节点的数字化提升,精准掌控生产流程节点,智能分析生产运行趋势,科学做出生产管控决策,实现了对储气库选址优化、方案设计、生产运行、动态分析的一体化管理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化管理 智慧化运行 一体化平台
下载PDF
中国石化地下储气库智能化建设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9
14
作者 糜利栋 曾大乾 +4 位作者 李遵照 孙旭东 鲁春华 张广权 王佩弦 《世界石油工业》 2023年第6期88-95,共8页
地下储气库(简称储气库)作为天然气“产供储销”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纽带作用。中国国内储气库建设的初衷是“保供为先,兼顾效益”,储气库选址评价、方案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及经营优化等全流程高效联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 地下储气库(简称储气库)作为天然气“产供储销”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发挥着纽带作用。中国国内储气库建设的初衷是“保供为先,兼顾效益”,储气库选址评价、方案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及经营优化等全流程高效联动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对储气库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研究、生产提出更高要求。总结中石化近几年在储气库智能化建设方面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对未来储气库智能化建设的发展进行展望。中石化围绕储气库信息采集及管理,储气库综合管理,一体化决策及全生命周期运行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研发了储气库信息平台。根据储气库注采频率快、时效要求高、安全风险大等特点,提出基于B/S架构的协同技术、储气库群全局系统优化技术、储气库智能运营技术、储气库全流程风险管控技术、储气库数字孪生技术等是未来储气库智能化发展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智能化 库址筛选 数字孪生 一体化决策
下载PDF
高含硫气藏固硫沉积特征
15
作者 李倩 曾大乾 +4 位作者 李童 张睿 石志良 李玉丹 张广东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9-1006,共8页
储层固硫沉积极大制约了高含硫气藏的高效开发,亟需明确其对储层特性的影响。为此,文中以普光气田的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基于有机溶剂溶解原理的固硫饱和度、核磁共振、渗透率测试等一系列实验,结合多重分形理论分析,实现了非均质... 储层固硫沉积极大制约了高含硫气藏的高效开发,亟需明确其对储层特性的影响。为此,文中以普光气田的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基于有机溶剂溶解原理的固硫饱和度、核磁共振、渗透率测试等一系列实验,结合多重分形理论分析,实现了非均质特征的量化研究,精细对比了固硫沉积过程中的参数变化,并阐明了不同物性样品中渗透率的伤害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含硫饱和度的升高,物性差异较大的样品核磁共振T2谱变化规律不同,物性好的样品为双峰分布,物性差的样品呈现双峰—三峰—双峰的规律。2)多重奇异谱和广义分形维数谱的规律表明,2个样品在注硫过程中存在多重分形特征,且固硫沉积对物性差的储层非均质性影响更为敏感。3)随着含硫饱和度的升高,在物性好的样品中,固硫优先沉积于优势孔渗通道中,而后赋存于半封闭的分支裂缝,使得非均质性先升高后降低,连通性由差到略好,渗透率下降趋势先快后慢。在物性较差的样品中,固硫沉积对其非均质性影响较大,整体上渗透率下降趋势较快。研究成果加深了对储层硫沉积机理的认识,可为含硫气井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气藏 固硫 多重分形分析 非均质性 渗透率
下载PDF
普光高含硫气田开发动态监测技术 被引量:15
16
作者 曾大乾 彭鑫岭 +3 位作者 付德奎 胡杰 吴晓磊 张俊法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3-69,共7页
为了解决普光超深高含硫气田动态监测技术系列和相关标准规范缺乏的难题,基于对国内外高含硫气田的调研,通过设备研制、室内实验、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超深高含硫气井产气剖面测井、井下取样及流体相态特征分析、水侵动态预测及产... 为了解决普光超深高含硫气田动态监测技术系列和相关标准规范缺乏的难题,基于对国内外高含硫气田的调研,通过设备研制、室内实验、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形成了超深高含硫气井产气剖面测井、井下取样及流体相态特征分析、水侵动态预测及产水层位识别、气井产能测试及评价、开发监测安全控制等5项动态监测关键技术,并制订了相关规范标准,进而在该气田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1)所研制的高抗硫产气剖面测井仪器耐温175℃、耐压105 MPa,产气剖面测井43井次,成功率达100%;(2)所研制的高抗硫井下保压取样器耐温150℃、耐压70 MPa,井下保压取样7井次,成功率达100%;(3)地层压力下降至29.5 MPa时地层中有单质硫析出,气井产气量高于20×10~4m^3/d时井筒中不会产生硫沉积;(4)应用产水层位识别技术和水侵动态预测模型可准确识别产水层位和预测气井出水时间,通过优化、调整气井工作制度以控制水侵速度,延长气井的无水采气期;(5)应用"井下永置式压力计+绳缆输送+井口变流量"测试技术和压力计算模型、试井解释模型实现了气井产能测试全覆盖,气井产能评价结果准确;(6)所设计的绳缆式超高压气密封多级防泄漏控制系统动态气密封压力达50 MPa,研发的防喷装置余气处置工艺实现了143井次测试作业"零泄漏、零污染"。结论认为,上述动态监测技术系列为普光气田科学制订增产增储措施、确保长期稳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光气田 超深 高含硫 开发动态监测 产气剖面 相态特征 水侵预测 产能测试 防泄漏
下载PDF
中石化地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7
作者 曾大乾 张俊法 +1 位作者 张广权 糜利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123,共9页
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上升,为了保障安全、平稳、连续、可靠的天然气供应,我国加大了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的建设力度及相关技术攻关。为此,梳理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储气库建设现状... 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上升,为了保障安全、平稳、连续、可靠的天然气供应,我国加大了地下储气库(以下简称储气库)的建设力度及相关技术攻关。为此,梳理了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储气库建设现状,分析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总结了中石化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①中石化储气库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大;②中石化建库地质条件复杂,相对较差,但库址资源靠近消费区;③初步形成了包括库址筛选与评价、储气库动态密封性评价、地质重构、有效库容评价、库容参数与建库方案优化设计、全生命周期完整性评价等一系列复杂地质条件气藏型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④同时开展了含水圈闭资源筛选、含水圈闭改建储气库地质评价、有效气顶形成机理、关键库容参数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了含水层储气库建库关键技术;⑤攻关了盐穴储气库腔体设计与稳定性评价、多夹层垮塌与腔体形态控制等关键技术,厚夹层盐穴储气库建库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结论认为,一系列建库关键技术有力地支撑了中石化储气库的建设和发展,助推了中石化天然气业务的快速有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储气库 动态密封性评价 建库方案 气藏型储气库 含水层储气库 厚夹层盐穴储气库 完整性评价
下载PDF
交变载荷下储气库储层与盖层损伤规律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广权 范照伟 +6 位作者 曾大乾 张俊法 冒海军 糜利栋 贾跃玮 杨小松 敬霄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9-774,共6页
在多次循环注采条件下,储气库的储层和盖层往往会受到交变载荷作用,孔隙压力的改变使岩石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储气库圈闭密封性发生变化。为了保障储气库安全高效运行,文中通过开展三轴循环加卸载同步渗透率测试实验,建立了储层... 在多次循环注采条件下,储气库的储层和盖层往往会受到交变载荷作用,孔隙压力的改变使岩石力学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储气库圈闭密封性发生变化。为了保障储气库安全高效运行,文中通过开展三轴循环加卸载同步渗透率测试实验,建立了储层与盖层的损伤本构模型,研究了岩石在循环载荷作用下的强度、渗透率变化规律和损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外力作用下,砂岩较容易形成连通裂缝而被破坏,而泥岩由于水化膨胀作用渗透率减小,不容易产生连通裂缝。最大加载应力达到峰值强度的65%~70%条件下,初始压实阶段砂岩渗透率会急速下降,到达一定程度后,渗透率又会逐渐上升,说明砂岩内部裂缝逐渐发育;而对于泥岩,每次应力加载后,渗透率都会先增大、后减小,直至泥岩试样被破坏,说明泥岩在产生裂缝后因水化膨胀作用而裂缝闭合。随着应力循环加卸载次数增多,岩石残余应变、损伤变量会越来越大,导致岩石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交变载荷 渗透率 循环加卸载 损伤规律
下载PDF
超高压气藏改建储气库注采能力及库容评价--以川东北清溪储气库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俊法 曾大乾 +2 位作者 张广权 杨小松 糜利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75-780,共6页
超高压气藏储层欠压实,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又称压敏效应),在其改建储气库注采能力和库容评价时,常规方法不适用。为此,文中以川东北清溪储气库为例,开展了超高压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压敏实验,并基于实验结果,利用拟稳定渗流原理... 超高压气藏储层欠压实,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又称压敏效应),在其改建储气库注采能力和库容评价时,常规方法不适用。为此,文中以川东北清溪储气库为例,开展了超高压裂缝-孔隙型碳酸盐岩气藏压敏实验,并基于实验结果,利用拟稳定渗流原理,修正产能方程系数,建立了考虑压敏效应影响的二项式产能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节点分析方法,以冲蚀流量和临界携液流量为约束条件,评价了储气库在不同地层压力下的注采能力;同时,建立了综合考虑岩石压缩系数连续变化的超高压气藏物质平衡方程,准确评价储气库在不同地层压力下的有效库容,形成了超高压气藏改建储气库库容参数优化设计技术,为同类气藏改建储气库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气藏 应力敏感性 注采能力 库容评价 储气库
下载PDF
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砂体类型与展布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高阳 胡向阳 +4 位作者 曾大乾 赵向原 贾英 于清艳 王勇飞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63-1173,1207,共12页
砂体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造就了油气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通过岩心垂向序列特征明确了沙溪庙组砂体成因类型,并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刻画了不同类型砂体的空间分布。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发育垂积型主河道、侧积/填积型次河道砂体以... 砂体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造就了油气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通过岩心垂向序列特征明确了沙溪庙组砂体成因类型,并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刻画了不同类型砂体的空间分布。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发育垂积型主河道、侧积/填积型次河道砂体以及溢岸砂体,前缘发育侧积型近端水下分流河道、填积型远端水下分流河道、进积型河口坝砂体以及席状砂体;平原主河道砂体厚度多大于10 m,宽600~1 800 m,通过同位垂向切叠与侧向等高程切叠而形成毯状连片砂体,次河道砂体多位于主河道侧缘,厚度平均7. 5 m,物性较差,并常被主河道切割而零星分布;内前缘近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4~8 m,宽500~1 200 m,多错位切叠或拼接接触,呈带状;远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于三角洲外前缘,单砂体厚2. 5~6 m,宽200~700 m,平面呈鞋带状,砂体孤立;前缘河口坝砂体分布较少,垂向上常被河道切叠;平原相带两类河道砂体的物性差异造成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而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多在于不同类型砂体的迷宫状展布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砂体类型 砂体展布 沙溪庙组 新场气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