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青藏高原对流层臭氧年际变化及影响因子
1
作者 王振华 雒佳丽 +2 位作者 张健恺 谷明臻 朱方瑞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5-736,共12页
基于2003—2022年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数据、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卫星数据和中国生态环保部的地面臭氧等数据,采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发现夏季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年际变化特征明显,并以每年约... 基于2003—2022年ERA5(ECMWF reanalysis v5)再分析数据、AIRS(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卫星数据和中国生态环保部的地面臭氧等数据,采用合成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发现夏季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年际变化特征明显,并以每年约0.08 DU的速度增加。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臭氧柱总量高低年份差异不仅与对流层高低层臭氧垂直分布直接相关,更与高低层动力和化学过程有关。分析发现:当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偏高时,青藏高原北侧对流层顶偏低,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弱且存在断裂,较弱的传输屏障使平流层对流层交换增强,有利于平流层高浓度臭氧空气下传。对流层低层的垂直环流通过向上传输低浓度臭氧空气影响整个对流层臭氧浓度。此外,青藏高原西南部对流层整层的臭氧浓度偏低还与南亚高压异常有关,青藏高原腹地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偏高可能与地面污染物排放、地面太阳净辐射量异常偏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臭氧 青藏高原 夏季 影响因子
下载PDF
重载铁路反向运输碳减排效果案例研究
2
作者 张海山 张剑铠 +1 位作者 张永恒 秦进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5期25-30,共6页
中国重载铁路普遍存在双向运量不均衡和反向运力浪费问题。为充分利用反向运输能力,从运输链的视角出发,构建了重载铁路运输链碳排放估算模型,重点细化了重载铁路反向运输七个阶段的碳排放,并与基准链反向运输碳排放进行了对比。案例结... 中国重载铁路普遍存在双向运量不均衡和反向运力浪费问题。为充分利用反向运输能力,从运输链的视角出发,构建了重载铁路运输链碳排放估算模型,重点细化了重载铁路反向运输七个阶段的碳排放,并与基准链反向运输碳排放进行了对比。案例结果表明:重载运输链反向运输的综合碳排放因子为12.495 gCO_(2)/(t·km),相较于基准链的49.759 gCO_(2)/(t·km)减少了四分之三。从降低反向运输碳排放量角度出发,重载铁路对公路运输的替代率是关键,采用重载铁路方式运输能够带来明显的碳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因子 碳排放估算模型 重载运输链 基准链 公转铁
下载PDF
陕北风沙区温室滴灌油桃生长和产量对水分亏缺的响应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鹏 曹红霞 +1 位作者 张建锴 胡笑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39,共8页
为探明滴灌方式下不同水分处理对陕北风沙区温室油桃生长的适用性,选择5a生早熟油桃“秦光6号”,设置3个滴灌处理W1、W2、W3和当地漫灌处理(CK)4个水分处理,当任一滴灌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灌水下限50%θf,开始统一灌水,灌水上限分别为90%... 为探明滴灌方式下不同水分处理对陕北风沙区温室油桃生长的适用性,选择5a生早熟油桃“秦光6号”,设置3个滴灌处理W1、W2、W3和当地漫灌处理(CK)4个水分处理,当任一滴灌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灌水下限50%θf,开始统一灌水,灌水上限分别为90%θf(W1)、75%θf(W2)、60%θf(W3)。经过2017年的预试验处理后,于2018年测定桃树新梢生长量、茎干日最大收缩量(MDS)、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果径以及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等指标。结果表明:新梢生长量和滴灌灌水量呈正相关,各生育期的MDS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叶片的SPAD值在果实第二膨大期和成熟采摘期差异显著,W2在果实生长期SPAD整体居高。果实的生长情况:CK的成熟果实横径和缝径分别为44.3、46.0 cm,而W2达53.3、55.9 cm;W1和W3的单株果个数较W2(49.3)分别高20.8%和5.7%,CK则低至40.7个;但W2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到106.39 g。W1、W2、W3的果实产量分别为24446.8、23303.7、20777.2 kg·hm^-1,而CK产量仅为15845.3 kg·hm^-1,可见漫灌产量最低,滴灌时重度水分胁迫下减产显著。W1、W2、W3的WUE分别是CK的188.0%、299.0%、614.4%。持续性亏缺灌溉下,处理W2在减产不明显的情况下能保持油桃需水关键期较优的光合作用,提高果实单果重和W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油桃 滴灌 水分亏缺 水分利用效率 产量 生长 叶绿素相对含量
下载PDF
结晶器角缝超标原因分析与控制
4
作者 张佩立 王计超 +2 位作者 张建凯 李朝阳 李滨 《河北冶金》 2024年第4期54-58,共5页
结晶器是连铸机的关键设备。针对结晶器角缝超标造成角缝夹钢、铜板划伤、铸坯飞边缺陷、悬挂漏钢等恶性事故的问题,采用设备树展开的方式结合结晶器使用经验,对造成结晶器角缝超标的设备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晶器水箱平面度超... 结晶器是连铸机的关键设备。针对结晶器角缝超标造成角缝夹钢、铜板划伤、铸坯飞边缺陷、悬挂漏钢等恶性事故的问题,采用设备树展开的方式结合结晶器使用经验,对造成结晶器角缝超标的设备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结晶器水箱平面度超标、窄面铜板腐蚀、磨损、结晶器导向部位存在杂物、结晶器夹紧碟簧性能下降、窄面水箱与传动缸筒连接间隙超标等因素均会造成结晶器角缝变大,甚至超标。通过完善结晶器修复标准、周期性检测水箱的平面度、增加结晶器导向部位防护装置、采用压力检测的方式严格控制碟簧变形量、周期性地检测窄面水箱与传动缸筒连接间隙,加强结晶器铜板、结晶器夹紧碟簧等重要部件的检查验收等措施,结晶器角缝超标问题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器 角缝 平面度 碟簧 铜板 连接间隙
下载PDF
高压直流断路器电力电子器件供能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吕玮 许元震 +3 位作者 曹冬明 方太勋 张建凯 陈羽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783-2790,共8页
高压直流断路器受限于运行方式,其内部大量电力电子器件驱动板卡无法通过系统自取能工作,是高压直流断路器研制的主要难点之一。该文基于500kV高压直流断路器中电力电子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驱动板卡的负载特性,提出了对地级、... 高压直流断路器受限于运行方式,其内部大量电力电子器件驱动板卡无法通过系统自取能工作,是高压直流断路器研制的主要难点之一。该文基于500kV高压直流断路器中电力电子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驱动板卡的负载特性,提出了对地级、层间级和组件级的分层隔离供能方法,开展了对地隔离供能变压器电磁场、机械和热的多物理场仿真研究,并对IGBT器件高电位驱动板卡的供能线圈进行了设计,通过有限元仿真模块Maxwell和电路仿真模块Simplorer搭建了供能线圈和驱动负载的仿真模型,进行了场路耦合联合仿真,最后在500 kV高压直流断路器上试验验证了所提供能技术的可行性及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分层次的隔离供能,可为各层供能线圈提供稳定的输入电流,从而可靠地为电力电子器件高电位驱动板卡提供电源,不仅解决了高压直流断路器无法通过系统直接取能的难题,还能显著减小供能设备的绝缘水平要求,降低研制难度,并已在±500kV张北柔直工程中应用。采用多级串联的对地隔离变压器能够满足500 kV电压等级的绝缘要求,内部温升小于30 K,且能够满足9级烈度抗震要求。采用硅钢片工频取能的供能线圈能够满足高电位驱动板卡5 VA的负载容量要求,且结构尺寸小,易于大规模工程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断路器 电力电子器件 分层隔离供能 供能线圈 场路耦合
下载PDF
双氧水脱漆剂对钛合金腐蚀行为研究
6
作者 张金娜 王晓艳 +3 位作者 张建凯 徐小艳 焦常恩 李晓楠 《涂层与防护》 2024年第6期30-34,40,共6页
为提高脱漆效率,常需提高双氧水添加量,在此情况下,易引起钛合金的腐蚀。分别测试不同双氧水添加量(4.5%、9%、13.5%、18%),不同pH(5.0、6.0、7.0、8.0、9.0),不同双氧水分解抑制剂(聚丙烯酰胺、硬脂酸镁、三聚磷酸钠、EDTA-Na2),不同... 为提高脱漆效率,常需提高双氧水添加量,在此情况下,易引起钛合金的腐蚀。分别测试不同双氧水添加量(4.5%、9%、13.5%、18%),不同pH(5.0、6.0、7.0、8.0、9.0),不同双氧水分解抑制剂(聚丙烯酰胺、硬脂酸镁、三聚磷酸钠、EDTA-Na2),不同缓蚀剂(EP030、苯并三氮唑、IDS镁、CTAB)配方对钛合金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双氧水添加量为3%、脱漆剂pH为5~6、A剂和B剂的配比为1∶1时,钛合金腐蚀最小,且脱漆效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 钛合金 腐蚀 脱漆剂
下载PDF
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建凯 陈琳 史宇平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9年第7期435-43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模式将本院治疗单侧上肢的带状疱疹痛和臂丛神经损伤后出现机体疼痛的88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与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的模式将本院治疗单侧上肢的带状疱疹痛和臂丛神经损伤后出现机体疼痛的88例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周围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的疼痛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1%,较对照组的22.70%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臂丛神经阻滞进行疼痛治疗的患者,采取超声定位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治疗方法较周围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治疗效果更为显著,有效缓解患者的上肢疼痛感,不良反应少,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定位 周围神经刺激器 臂丛神经阻滞 疼痛治疗
下载PDF
滴灌施肥对温室油桃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鹏 曹红霞 +1 位作者 张建锴 胡笑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2-158,共7页
以温室油桃为试验材料,探明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水和施肥水平对油桃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90%θ_(f))、W2(75%θ_(f))、W3(60%θ_(f))(θ_(f)为田间持水量),当任一水分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灌水下限50%θ_(f)... 以温室油桃为试验材料,探明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灌水和施肥水平对油桃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水水平,W1(90%θ_(f))、W2(75%θ_(f))、W3(60%θ_(f))(θ_(f)为田间持水量),当任一水分处理的土壤含水率达灌水下限50%θ_(f)时开始统一灌水;设置3个NPK施肥水平:F1(130%F2)、F_(2)(N 200 kg/hm^(2)+P_(2)O_(5)120 kg/hm^(2)+K_(2)O 240 kg/hm^(2))、F3(70%F2),完全组合,并以当地灌水施肥方式为对照(CK)。结果表明:CK的产量较低,水肥利用效率低,滴灌施肥油桃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偏肥料生产力受灌水和施肥水平及交互效应影响显著(P<0.05)。低水低肥处理产量均较低,中水W2和中肥F2水平促进了产量的增加,而W1和F1水平增产效应不明显,甚至出现负效应;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水平的提高先增后减,W1下各施肥水平的差异不明显,W2下F2水平的值最高,F3最低,W3下2017年和2018年的变化规律不同;对于偏肥料生产力,在同一施肥水平下,均由W3到W2而变大,W1水平的效应不稳定,在同一灌水水平下,高肥F1的值最小。经非线性模型拟合,得出基于高产、节水、节肥的灌水和施肥量范围分别为750~900 m^(3)/hm^(2)和510~61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施肥 温室油桃 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回归拟合
下载PDF
插电式混动汽车热管理构型和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远 张建凯 牟连嵩 《汽车工程师》 2020年第12期42-44,共3页
为了研究先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构型和性能,文章以某进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热管理系统构型,通过试验,研究混动模式下不同工况热管理系统的性能。研究表明: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结构复杂;各... 为了研究先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构型和性能,文章以某进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热管理系统构型,通过试验,研究混动模式下不同工况热管理系统的性能。研究表明:该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结构复杂;各冷却回路可精准控制冷却液温度,保证不同发热部件的正常工作;高温环境下乘员舱温度控制在26-27℃左右,满足乘客空调热舒适性要求;电池包高、低电量(SOC)对热管理系统工作状态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热管理系统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热管理系统 冷却和空调 高低电量
下载PDF
东亚地区氮氧化物排放对北半球UTLS区域臭氧和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肖娜 张健恺 +3 位作者 田文寿 张诗妍 张如华 韩元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2-415,共14页
利用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资料和全球大气化学气候模式WACCM3,研究了东亚地区地表氮氧化物(NOx)排放增加对北半球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域臭氧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地表排放的NOx可以在夏、... 利用臭氧监测仪(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OMI)卫星资料和全球大气化学气候模式WACCM3,研究了东亚地区地表氮氧化物(NOx)排放增加对北半球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区域臭氧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东亚地区地表排放的NOx可以在夏、秋季输送到热带和东亚UTLS区域。在夏季,南亚高压可将东亚上空UTLS区域的NOx输送到低纬度地区。随着东亚地区地表NOx排放增加,冬季低纬度UTLS区域光化学反应增强,臭氧浓度显著增多,导致该区域增温;而中纬度UTLS区域NOx与臭氧的催化消耗反应增强,臭氧浓度显著降低,导致该区域降温。冬季UTLS区域低纬度和中高纬度之间的温度经向梯度减弱,副热带急流减弱,极区和中纬度之间的温度经向梯度增强,副极地西风急流增强,导致进入平流层的1波和2波强度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地区 氮氧化物 上对流层下平流层 臭氧
下载PDF
550 kV快速真空断路器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邓吉勇 张建凯 +4 位作者 严伟 王智勇 吕玮 陈羽 李德召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22,共8页
文中基于多断口串联技术,提出了气体绝缘罐式550 k V快速真空断路器。首先介绍了550 kV快速真空断路器的拓扑和结构方案,然后针对绝缘和温升开展仿真计算,以校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最后通过绝缘和温升试验验证产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 文中基于多断口串联技术,提出了气体绝缘罐式550 k V快速真空断路器。首先介绍了550 kV快速真空断路器的拓扑和结构方案,然后针对绝缘和温升开展仿真计算,以校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最后通过绝缘和温升试验验证产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有断口处于合位时,最大场强在快速开关进出线处的屏蔽罩上,为19.5 kV/mm,所有断口处于分位时,最大场强在真空灭弧室静触头端面处,为18.9 kV/mm,各部分场强均符合场强设计基准;根据温升场分布,最高温升在真空灭弧室动静触头接触处,为50.8 K。此外,样机通过了对地和端间绝缘试验,单断口罐体的温升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值最大偏差小于4 K,结果符合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真空断路器 多断口 罐式 绝缘 温升
下载PDF
动力传输和地表排放对北京地区对流层臭氧长期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洋 张健恺 +2 位作者 田文寿 谢飞 索春男 《干旱气象》 2018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利用2003—2013年北京地区臭氧探空资料和多种再分析资料,结合CAM-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北京地区对流层臭氧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11 a来,北京地区对流层臭氧整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流层臭氧总量每年增加约0.98 DU,且地表... 利用2003—2013年北京地区臭氧探空资料和多种再分析资料,结合CAM-chem模式模拟分析了北京地区对流层臭氧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11 a来,北京地区对流层臭氧整体呈明显增加趋势,对流层臭氧总量每年增加约0.98 DU,且地表排放对该地区对流层臭氧增加的贡献相比动力过程更大。其中,由平流层向下输送造成的对流层臭氧总量每年增加约为0.13×10^(-3)~0.17×10^(-3)Tg,对北京地区对流层臭氧总量的增加贡献约20%;由水平输送造成的臭氧增加每年约为0.06×10^(-3)Tg,对臭氧总量增加贡献约10%;而由地表排放造成的对流层臭氧增加约占该地区对流层臭氧总增加量的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臭氧 平流层与对流层交换 地表排放 北京地区
下载PDF
基于DART+WACCM模式搭建的平流层同化、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飞 田文寿 +2 位作者 郑飞 张健恺 陆进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0-1318,共19页
本论文基于WACCM(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模式最新版本WACCM6和DART(Data Assimilation Research TestBed)同化工具最新版本Manhattan,开发了中高层大气温度、臭氧和水汽卫星资料的同化接口,搭建了一个包含完整平流... 本论文基于WACCM(Whole Atmosphere Community Climate Model)模式最新版本WACCM6和DART(Data Assimilation Research TestBed)同化工具最新版本Manhattan,开发了中高层大气温度、臭氧和水汽卫星资料的同化接口,搭建了一个包含完整平流层过程的数值同化、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模型(此后简称模型);本模型对2020年3~4月平流层大气变化进行了同化观测资料的模拟,并以同化试验输出的分析场作为初值,对5~6月的平流层大气进行了0~30天天气尺度预报以及31~60天短期气候尺度预测的回报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型能较好地重现2020年3、4月北极平流层出现的大规模臭氧损耗事件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模拟结果和Microwave Limb Sounder(MLS)卫星观测结果很接近;而未进行同化的模拟试验,虽然可以模拟出北极臭氧损耗现象,但是模拟的臭氧损耗规模相比MLS卫星观测结果要低很多;利用同化试验4月末输出的分析场作为初值,预报的5月北极平流层臭氧体积混合比变化与MLS卫星观测值的差值小于0.5,预测的6月北极平流层臭氧变化只在10~30 hPa之间的区域,与观测之间的差异达到了1 ppm(ppm=10^(-6))。本模型不但改善了北极平流层化学成分变化的模拟,也显著地提升了北极平流层温度和环流的模拟。本模型同化模拟的3~4月、预报预测的5~6月北极平流层温度和纬向风变化与Modern-Er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or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Version 2(MERRA2)再分析资料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仅在北极平流层顶部,预报预测的温度和纬向风分别与再分析资料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约为3 K和4 m s^(-1)。未进行同化的试验模拟的3~4月、预报预测的5~6月北极平流层的温度和纬向风与MERRA2再分析资料之间的RMSE在大部分区域都达到6 K及5 m s^(-1)以上。从全球范围来看,本模型对平流层中低层模拟性能改善最为显著,其预报预测结果与观测值之间的差异,比未进行同化试验的结果,减少了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流层 数值同化 天气预报 短期气候预测
下载PDF
基于产量和品质的陕北苹果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优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建锴 曹红霞 +1 位作者 潘小燕 南学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通过2 a田间试验,研究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化苹果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以达到节水、节肥和高产优质的目的。试验设置4个灌溉水平:高水(W1:100%I,I为计算灌水量)、中水(W2:80%I)、低水... 通过2 a田间试验,研究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滴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指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优化苹果灌水量和追施氮量,以达到节水、节肥和高产优质的目的。试验设置4个灌溉水平:高水(W1:100%I,I为计算灌水量)、中水(W2:80%I)、低水(W3:60%I)和不灌水W4,各处理追施氮量均为230 kg·hm^-2(N2),探究最优灌水量;设置4个追施氮水平:高氮(N1:施纯氮0.69 kg·棵-1,约合345 kg·hm^-2)、中氮(N2:施纯氮0.46 kg·棵-1,约合230 kg·hm^-2)、低氮(N3:施纯氮0.23 kg·棵-1,约合115 kg·hm^-2)和不施氮N4,各处理灌水量均为80%I(W2),探究最优追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和追施氮量对苹果生长、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W1N2、W2N2和W3N2处理2 a平均叶片相对含水率比W4N2分别增加了7.5%、6.3%和2.5%,各追施氮处理的追施氮量对叶片相对含水率影响不显著。叶片SPAD值随生育期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2 a的SPAD值均在W1N2处理取得最大值,平均为61.30。W2N2处理能显著增加横径70~80 mm和>80 mm的苹果产量和苹果总产量,提高优果率。W1N2处理2 a的单果重均最大,平均为212.86 g,W2N2处理的单果重为210.20 g,与W1N2无显著差异。W2N2处理维生素C含量在2 a间均取得最大值,平均为5.6 mg·(100g)-1,比W1N2增加2.7%,比W2N1增加11.6%。W1N2、W2N2和W3N2处理2 a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W4N2处理减少11.3%、4.9%和2.5%,W2N1、W2N2、W2N3处理2 a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比W2N4处理减少11.7%、9.7%和4.8%。W1N2处理平均可溶性糖含量为11.53%,仅比W2N2增加2.4%。2年W1N2处理的可滴定酸均为最小,平均为0.35%,与W2N2处理不存在显著差异。全面考虑果树生长、产量、品质及节水节肥等因素,W2N2处理为该研究区较优的苹果灌水和追施氮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滴灌 灌水量 追施氮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高压直流断路器供能变压器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志婷 张建凯 +4 位作者 王智勇 杜道忠 吕玮 许元震 王文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55-61,共7页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负载形式多样且复杂,针对其供能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级联结构的隔离供能变压器设计方案,以满足±535 kV/25 kA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层次多目标的供能需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地隔离供能变压器,因此首先介... 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的负载形式多样且复杂,针对其供能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级联结构的隔离供能变压器设计方案,以满足±535 kV/25 kA混合式高压直流断路器分层次多目标的供能需求。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地隔离供能变压器,因此首先介绍对地隔离供能变压器的级联结构,并对电场、温升进行了仿真校核;然后进行了对地隔离供能变压器抗震性能的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满足9级烈度地震的强度要求;最后进行了对地隔离供能变压器样机长期直流耐压下温升试验,以及单节隔离变压器高低温试验和输出绕组温升的测定,结果表明在长期直流耐压下,隔离变压器温升约18 K,电阻温升约33 K,电容器温升约12 K,而单节隔离变压器在高低温作用以及高温带载情况下,环氧树脂未发生开裂等问题,且满足绝缘要求,同时测试计算得到输出绕组温升约为26 K,与热仿真结果基本一致,另外通过试验验证了对地隔离供能变压器的绝缘性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断路器 隔离供能 级联结构 抗震仿真 温升
下载PDF
地铁列车制动系统速度信号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建凯 钱雪军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20年第6期75-78,共4页
速度信号是地铁列车制动系统的一个关键信号,对速度信号进行模拟是实现地铁列车制动实训系统和制动测试系统的基础工作。根据地铁列车架控式制动系统中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要求,提出并实现一个实时可控的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模拟方案;利... 速度信号是地铁列车制动系统的一个关键信号,对速度信号进行模拟是实现地铁列车制动实训系统和制动测试系统的基础工作。根据地铁列车架控式制动系统中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要求,提出并实现一个实时可控的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模拟方案;利用STC15系列单片机输出高速脉冲电压信号,再将电压信号转换为电流信号,输出7 mA^14 mA脉冲电流信号,作为模拟地铁列车行驶过程中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地铁列车速度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模拟要求,有助于提高地铁列车制动测试系统和制动实训系统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列车 制动系统 速度 电压转电流
下载PDF
煤矿井下水处理反渗透膜的污染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韦文术 zhang Jeffery +6 位作者 张健恺 邹湘 吕顺之 李然 赵康康 刘雪菲 王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3-110,共8页
随着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水处理系统,矿井水的水质复杂性容易造成反渗透膜污染,大幅度地影响了膜组件的除盐效率及使用寿命。为探讨造成山东新巨龙煤矿综采工作面集成供液系统水处理装置反渗透膜组件失效的原因,通过对源水水... 随着反渗透技术广泛应用于煤矿井下水处理系统,矿井水的水质复杂性容易造成反渗透膜污染,大幅度地影响了膜组件的除盐效率及使用寿命。为探讨造成山东新巨龙煤矿综采工作面集成供液系统水处理装置反渗透膜组件失效的原因,通过对源水水样中浊度、硬度、阴阳离子浓度及总有机物等进行检测和分析,依据Visual MINTEQ计算环境水化学平衡工具,初步建立了污染物预测模型。采取肉眼检测、烧矢量(LOI)、扫描电镜(SEM)和藤原测试方法,揭示出反渗透系统运行失败的机理。基于膜元件内部在浓水通道和膜表面发现大量固体颗粒,反渗透膜片存在由颗粒物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机械损伤,推断其前端的保安过滤器存在失效的可能。考虑到膜表面污染物组成多为结晶状态下的无机盐,膜片存在少量有机污染现象,无氧化性污染物进入反渗透系统,排除了有机物污染造成系统失效的可能性。基于Visual MINTEQ的化学平衡模型对结垢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成分为钙离子,通过对膜结垢样品组成进行定量分析试验,验证了污染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结果表明,该矿井下供水的浊度和硬度较高,造成反渗透膜的表面结垢及颗粒沉积是系统运行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失效原因,提出了定期对保安过滤器进行检查维护、在RO预处理阶段增加阻垢剂等措施和新型水处理工艺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水 反渗透 膜污染 膜诊断 结垢
下载PDF
Recent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Extremes in the Heihe River Basin,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5
18
作者 CHENG Aifang FENG Qi +4 位作者 Guobin FU zhang jiankai LI Zongxing HU Meng WANG G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391-1406,共16页
Changes in rainfall extremes pose a serious and additional threat to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natural and artificial oasis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ragile ecosystems of arid inlan... Changes in rainfall extremes pose a serious and additional threat to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natural and artificial oasis stabi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fragile ecosystems of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In this study, the trend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are analyzed using daily precipitation datasets at 11 stations over the arid inland Heihe River basin in Northwest China from 1960 to 2011. Eight indice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nd large-magnitude increasing and decreasing trends for most indices, primarily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and eastern Hexi Corridor. More frequent and intense rainfall extremes have occurre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desert area than in the northern portion. In general, the temporal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extremes has changed throughout the basin. Wet day precipitation and heavy precipitation days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inear increasing trends and step change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and Hexi Corridor. Consecutive dry days have decreased obviously in the region in most years after approximately the late 1980s, but meanwhile very long dry spells have increased, especially in the Hexi Corridor.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indicates that very long wet spells have increased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dex and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tensity index possess strong and significant negative and positive correlations with rainfall extremes, respectively. Changes in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crease in water vapor in the wet season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extremes over the river ba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cipitation extreme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 China
下载PDF
课程思政在解剖学课程建设中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金华 陈晓佳 +2 位作者 赵毅 张剑凯 崔晓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4期72-75,共4页
解剖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将解剖学各课程之间的思政元素相辅相成、互相呼应,使得思政教育全方位、全过程顺其自然地融入解剖学课程群教学过程中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解剖学课程群改革和内涵建设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引... 解剖学是医学生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将解剖学各课程之间的思政元素相辅相成、互相呼应,使得思政教育全方位、全过程顺其自然地融入解剖学课程群教学过程中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在解剖学课程群改革和内涵建设过程中,以课程思政为引领,在重构解剖课程群建设体系、全过程融入生命文化教育、全方位解剖学实验教学思政建设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开展致敬“无语良师”解剖学开课仪式、人体解剖学绘图大赛、“遗体捐献”宣传教育活动和将与解剖学有关医学家的事迹、生命文化教育、感恩教育融入解剖学课程思政建设,深入梳理解剖学课程群教学内容、多维度挖掘课程思政要素、丰富解剖学课程思政形式和内容,逐步构建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解剖学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课程思政 课程建设 探索与实践
下载PDF
The Impacts of Two Types of El Nińo on Global Ozone Variations in the Last Three Decades 被引量:2
20
作者 XIE Fei LI Jianping +2 位作者 TIAN Wenshou zhang jiankai SHU Jianchuan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113-1126,共14页
The effects of E1Nifio Modoki events on global ozone concentrations are investigated from 1980 to 2010 E1 Nifio Modoki events cause a stronger Brewer-Dobson (BD) circulation which can transports more ozone-poor air ... The effects of E1Nifio Modoki events on global ozone concentrations are investigated from 1980 to 2010 E1 Nifio Modoki events cause a stronger Brewer-Dobson (BD) circulation which can transports more ozone-poor air from the troposphere to stratosphere, leading to a decrease of ozone inthe lower-middle stratosphere from 90~S to 90~N. These changes in ozone concentrations reduce stratospheric column ozone. The reduction in stratospheric column ozone during E1 Nifio Modoki events is more pronounced over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than over other tropical areas because transport of ozone-poor air from middle-high latitudes in both hemispheres to low latitudes is the strongest between 60°W and 120°W.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in stratospheric column ozone during E1 Nifio Modoki events more UV radiation reaches the tropical troposphere leading to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ropospheric column ozone An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EOF) analysis of the time series from 1980 to 2010 of stratospheric and tropospheric ozone monthly anomalies reveals that: E1 Nifio Modoki events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primary EOF modes of both time series. We also found that E1 Nifio Modoki events can affect global ozone more significantly than canonical E1 Nifio events. These results imply that E1 Nifio Modoki is a key contributor to variations in global ozone from 1980 to 20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ospheric ozone tropospheric ozone canonical E1 Nifio E1 Nifio Modoki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