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碳链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提高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和有效性
1
作者 孔维众 张水勤 +5 位作者 李燕婷 徐久凯 许猛 高强 赵秉强 袁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3-1172,共10页
【目的】有机酸与磷肥结合施用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磷固定,但有机酸碳链长度与磷肥有效性的关系尚不明确。将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研究其对磷酸二铵在土壤中的扩散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高效磷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有机酸与磷肥结合施用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磷固定,但有机酸碳链长度与磷肥有效性的关系尚不明确。将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研究其对磷酸二铵在土壤中的扩散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高效磷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草酸(OA)、丁二酸(BA)、己二酸(AA)、辛二酸(SA)为供试材料,分别按0.5%的质量比与粉状磷酸二铵混合均匀后挤压造粒,得到4个含有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磷肥试验样品(代号分别为OAP、BAP、AAP、SAP),磷酸二铵样品(DAP)也按照同样方法挤压造粒。磷培养试验以5个肥料样品为处理,以不添加磷肥为对照(CK),每个处理设置18个重复。在培养的第1、3、7、14和28天,进行滤纸可视化显色,测定肥料磷的扩散距离(半径),同时采集土样测定速效磷、Ca2-P和Ca8-P含量,测定pH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DAP相比,OAP、BAP、AAP、SAP处理均增加了磷素扩散距离,扩散距离各处理的排序为OAP>BAP>AAP>SAP,OAP处理的磷扩散距离较DAP平均增加了29.5%。培养28天时,4个二元羧酸磷酸二铵复合磷肥处理的土壤平均速效磷、Ca2-P、Ca8-P含量分别较DAP提高了0.48%~12.6%、4.06%~37.1%、1.25%~20.9%,均以OAP的提高幅度最高。在培养3~28天,二元羧酸磷酸二铵复合磷肥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DAP,以OAP处理的活性最高。与CK处理相比,施磷肥处理土壤pH显著下降,以OAP处理降幅最大。【结论】供试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均可减少磷的固定,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磷肥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其中,以草酸磷酸二铵复合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羧酸 碳链长度 羧基含量 磷扩散 速效磷含量 磷形态
下载PDF
中低分子量腐殖酸提高冬小麦磷吸收和产量的机理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伟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林治安 李燕婷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43-2050,共8页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腐殖酸与磷肥复合制备的腐殖酸磷肥对作物和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为腐殖酸磷肥研发和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超滤分级方法,将风化煤腐殖酸分子量分为> 100 kDa、10~100 kDa和<10 kDa 3个部... 【目的】研究不同分子量腐殖酸与磷肥复合制备的腐殖酸磷肥对作物和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为腐殖酸磷肥研发和磷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超滤分级方法,将风化煤腐殖酸分子量分为> 100 kDa、10~100 kDa和<10 kDa 3个部分,获得高(HAH)、中(HAM)、低(HAL)不同分子量的腐殖酸,采用磷酸与KOH反应法制备普通磷肥(P)、未分级腐殖酸磷肥(PHA)、高分子量腐殖酸磷肥(PHAH)、中分子量腐殖酸磷肥(PHAM)和低分子量腐殖酸磷肥(PHAL) 5种磷肥。采用深100 cm、内径25 cm的土柱进行冬小麦栽培试验,按等磷量原则,设置P、PHA、PHAH、PHAM、PHAL 5个施磷处理,同时设置与4个施磷处理对应的等量腐殖酸处理(HA、HAH、HAM、HAL),以不施磷肥为对照CK。测定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植株磷含量及不同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结果】1)与CK相比,腐殖酸处理(HA、HAH、HAM、HAL)小麦增产不明显。与普通磷肥相比,PHA、PHAM和PHAL处理产量显著提高了14.73%、18.84%、21.37%(P <0.05),3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PHAH增产不明显。PHAL处理千粒重显著高于普通磷肥处理,其余3个腐殖酸磷肥处理增幅未达显著水平。2) PHA、PHAM和PHAL处理籽粒吸磷量较普通磷肥处理分别显著提高14.97%、19.45%、22.68%,而PHAH增幅未达显著水平;腐殖酸磷肥处理间秸秆吸磷量没有显著差异。3)与普通磷肥相比,PHA、PHAH、PHAM、PHAL磷肥偏生产力和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4.71%、6.01%、18.82%、21.35%和14.95%、1.66%、20.18%、23.03%,磷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2.93、0.51、4.52、5.41个百分点,也以中、低分子量腐殖酸磷肥效果最为明显,腐殖酸中的氧烷基碳、羧基/酰胺基碳、烷基碳结构与小麦籽粒产量和磷肥利用率具有正相关性,与芳香碳、芳香C―O负相关。4) 4个腐殖酸磷肥处理间及其与普通磷肥处理间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结论】田间土柱栽培条件下,单施腐殖酸对小麦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果。腐殖酸中的氧烷基碳、羧基/酰胺基碳、烷基碳结构与小麦磷素吸收具有正相关性,低分子量腐殖酸具有较多的烷基碳、氧烷基碳、羧基/酰胺基碳结构,因而低分子量腐殖酸提高磷肥中磷素利用率的作用好于中分子量腐殖酸,而高分子量腐殖酸的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腐殖酸分子量 磷肥 冬小麦 产量
下载PDF
氮锌配施对作物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赵丽芳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赵秉强 林治安 李燕婷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6-352,共7页
锌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锌肥施入土壤后有效性下降,利用率较低,提高锌肥有效性一直以来广受关注。而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且需求量较大的营养元素,与锌元素具有协同效应... 锌是作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锌肥施入土壤后有效性下降,利用率较低,提高锌肥有效性一直以来广受关注。而氮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且需求量较大的营养元素,与锌元素具有协同效应,氮锌科学配施不仅可以提高锌肥有效性,也能提高氮肥利用率,并能促进作物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产量,但氮锌的这种协同作用因土壤类型、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了解氮锌配施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生产意义。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氮锌肥配施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氮锌配施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氮能促进作物对锌的吸收和转运,提高作物籽粒中锌的浓度;锌可通过促进氮的代谢过程,提高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氮锌配施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1)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2)增加作物对氮、锌的吸收。但这种协同效应受作物种类、土壤性质、氮锌配施比例及配施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氮锌配施的应用效果也不同,在生产中应根据不同土壤和作物科学配施氮锌,以实现高产高效。氮锌科学配施能够促进作物高产、优质,但目前关于氮锌配施的作用机理研究还较少,氮锌配施技术也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因此,未来应加强氮锌互作机理研究,明确不同条件下氮锌配施最优比例及方式,从而为促进锌高效利用及研发氮锌肥料新产品提供技术依据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氮配施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利用
下载PDF
锌与尿素物理混合和熔融混合对玉米产量及肥料氮、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赵丽芳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赵秉强 林治安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14-1724,共11页
【目的】研究锌与尿素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氮、锌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锌与尿素科学配施及新型含锌尿素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将硫酸锌(ZnSO_(4)·7H_(2)O)按0.5%和5%(W/W)添加量与^(15)N标记... 【目的】研究锌与尿素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氮、锌利用的影响,以期为锌与尿素科学配施及新型含锌尿素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将硫酸锌(ZnSO_(4)·7H_(2)O)按0.5%和5%(W/W)添加量与^(15)N标记尿素分别进行物理混合(U+Zn)和熔融混合(UZn),制备^(15)N标记的含锌尿素试验产品:U+Zn0.5、U+Zn5、UZn0.5和UZn5。设置玉米土柱栽培试验,包括分别施用以上4种含锌尿素,另外还包括单施尿素(U)、硫酸锌和不施氮肥(CK)共7个处理。玉米成熟后,将植株地上部样品分为茎秆、叶片、苞叶、穗轴、籽粒5部分,调查分析干物质量、氮锌含量和^(15)N丰度;采集0—30、30—60、60—9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氮和有效锌含量以及^(15)N丰度。【结果】熔融含锌尿素处理(UZn0.5、UZn5)的玉米穗粒数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和物理混合含锌尿素处理,UZn0.5与UZn5之间无显著差异。UZn0.5和UZn5处理的玉米总吸氮量和肥料氮吸收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处理。另外,与普通尿素相比,锌与尿素熔融混合提高了籽粒锌累积量,其中UZn0.5处理较U处理显著提高62.08%(P<0.05)。在0.5%水平下,UZn0.5处理较U+Zn0.5处理提高了籽粒锌累积量,其锌肥利用率提高了2.4倍。在熔融混合方式下,0.5%用量(UZn0.5)的籽粒锌累积量较5%用量(UZn5)显著提高46.82%(P<0.05),锌肥利用率提高8.43个百分点。UZn0.5在0—60 cm土层的肥料氮残留量显著高于U+Zn0.5和U处理,且UZn0.5处理肥料氮在施肥层(0—30 cm)的残留量显著高于UZn5处理;物理和熔融法制备的含锌肥料氮的损失率均低于普通尿素处理,熔融法肥料又低于物理混合肥料。【结论】将硫酸锌与尿素熔融混合较物理混合更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促进玉米对肥料氮和锌的吸收,增加籽粒氮、锌累积量。与物理混合法相比,熔融法制备的含锌尿素可提高肥料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降低肥料氮的损失率。施用熔融法制备的含0.5%硫酸锌尿素可提高土壤肥料氮残留及降低肥料氮损失,效果优于含5%硫酸锌尿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尿素 物理混合 熔融混合 ^(15)N示踪技术 肥料氮去向 肥料氮利用率
下载PDF
尿素融合葡萄糖对潮土中尿素的水解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彬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林治安 赵秉强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827-1837,共11页
【目的】研究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对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小分子有机物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葡萄糖按0.5%、1%、5%和10%的比例与尿素熔融制成4种含葡萄糖尿素试验产品:G... 【目的】研究小分子有机物葡萄糖对尿素在石灰性潮土中的转化特征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小分子有机物在提高氮肥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葡萄糖按0.5%、1%、5%和10%的比例与尿素熔融制成4种含葡萄糖尿素试验产品:GU0.5、GU1、GU5和GU10。采用土壤培养法,设置6个处理:不添加尿素对照(CK)、普通尿素(U)和4种含葡萄糖尿素(GU0.5、GU1、GU5、GU10),除CK外,其它处理施氮量均为N 0.3 g/kg,干土。肥料与土壤混匀装入培养瓶,于25℃下恒温培养,于培养第0.5、1、3、5、7、14及21天进行采样,进行土壤pH、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以及土壤脲酶活性的测定。另外,第0.5、1、3与5天采集的土壤样品测定尿素态氮含量;第3、5与14天采集的土壤样品测定β-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结果】1)培养第0.5天,含葡萄糖尿素(GU)处理的土壤尿素态氮含量较普通尿素处理高了1.9%~12.2%;培养至第3天,含葡萄糖尿素加快了尿素的水解,且葡萄糖用量最高的尿素(GU10)水解最快;2)培养至第3~7天,4种含葡萄糖尿素处理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普通尿素处理提高了19.0%~26.2%,硝态氮含量提高了16.5%~30.9%;3)与普通尿素处理相比,在培养至第3~14天,含葡萄糖尿素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平均提高了6.9%~8.5%;培养至第3天,GU处理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了6.3%~9.0%,GU10处理的土壤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显著提高了21.3%;培养至第5天,GU5和GU10处理的土壤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提高了47.8%和52.4%;4)在培养至第3天时,土壤铵态氮、矿质态氮含量与脲酶、β-葡萄糖苷酶以及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硝态氮含量与β-葡萄糖苷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H与β-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将葡萄糖与尿素熔融结合为含葡萄糖尿素,可先减缓后促进尿素在潮土中的分解转化,增加了土壤矿质氮含量;施入土壤3~5天内对土壤脲酶、β-葡萄糖苷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和亮氨酸氨基肽酶活性影响最大;矿质态氮在培养前期与相关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pH与相关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有机物 含葡萄糖尿素 潮土 氮素转化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锌与磷肥不同混合方式对玉米产量及磷、锌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赵丽芳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赵秉强 林治安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05-2215,共11页
【目的】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磷、锌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锌与磷肥科学配伍及新型含锌磷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七水硫酸锌(Zn)按0.5%和5%(W/W)的添加量与磷肥(P)分别进行物理混合(P+Zn... 【目的】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混合方式施用对玉米干物质量、籽粒产量及磷、锌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锌与磷肥科学配伍及新型含锌磷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七水硫酸锌(Zn)按0.5%和5%(W/W)的添加量与磷肥(P)分别进行物理混合(P+Zn)和反应混合(PZn),制备含锌磷肥试验产品:P+Zn0.5、P+Zn5、PZn0.5和PZn5。采用玉米土柱栽培试验,设置8个处理,包括分别施用以上4种含锌磷肥(P+Zn0.5、P+Zn5、PZn0.5和PZn5)、普通磷肥(P)和硫酸锌(Zn0.5、Zn5),以不施肥为对照(CK)。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土柱0—30 cm土层。玉米成熟后,收获、考种,测定玉米植株不同部位(茎秆、叶片、苞叶、穗轴、籽粒)干物质量、磷和锌含量,以及采集0—30、30—60、60—9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和有效锌含量。【结果】1)与普通磷肥相比,锌与磷肥混合处理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分别平均提高了15.18%、7.70%,反应混合(PZn)效果优于物理混合(P+Zn),PZn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实现增产,锌肥低添加量PZn0.5增产效果显著优于高添加量PZn5。2)与普通磷肥相比,PZn0.5处理玉米地上部和籽粒磷吸收量分别提高了8.40%和16.67%,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了5.03个百分点,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41.91%和11.64%;与PZn5相比,PZn0.5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4.78个百分点,磷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分别提高了14.57%和3.58%(P<0.05)。3)与普通磷肥相比,施用PZn肥玉米籽粒锌累积量平均提高了21.90%(P<0.05);与P+Zn肥相比,施用PZn肥玉米地上部锌累积量平均提高了25.70%,锌肥利用率平均提高了7.83个百分点(P<0.05)。【结论】锌与磷肥混合后施用能够增加玉米干物质量和籽粒产量,其中反应混合方式在提高玉米对磷、锌的吸收量和磷、锌肥利用率以及提高土壤速效磷、有效锌含量等方面的效果优于物理混合,且以硫酸锌0.5%添加量与磷肥反应混合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锌磷肥 玉米产量 磷吸收 锌累积量
下载PDF
柠檬酸改性磷肥的结构分析及其对水溶性磷固定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英强 张水勤 +4 位作者 袁亮 李燕婷 林治安 王立艳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8-885,共8页
【目的】磷肥施入石灰性土壤后,易与土壤中的Ca2+等结合生成沉淀,降低磷肥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作物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本研究将柠檬酸与磷肥复合,研究其复合反应的特征及其对水溶性磷固定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和法将预先加有柠檬酸的... 【目的】磷肥施入石灰性土壤后,易与土壤中的Ca2+等结合生成沉淀,降低磷肥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作物对磷肥的吸收利用。本研究将柠檬酸与磷肥复合,研究其复合反应的特征及其对水溶性磷固定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和法将预先加有柠檬酸的磷酸与氢氧化钾反应制备柠檬酸改性磷肥。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31)P固相核磁共振技术(^(31)P-NMR)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等手段分析柠檬酸改性磷肥结构,分析柠檬酸与磷肥的反应特征。通过CaCl_(2)沉淀实验测定柠檬酸改性磷肥中水溶性磷的固定率,结合柠檬酸改性磷肥结构特征,探究柠檬酸与磷肥反应对水溶性磷固定率的影响机制。【结果】1)柠檬酸与磷肥反应改变了磷肥的结构:与不添加柠檬酸的磷酸二氢钾肥(CAP0)相比,柠檬酸改性磷肥的FTIR在1088~1077 cm^(–1)出现了磷酸酯(P—O—C)伸缩振动,是柠檬酸改性磷肥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标志;^(31)P-NMR分析发现,柠檬酸改性磷肥中除在6.60 ppm处检测到与CAP0相一致的K_(2)HPO_(4)位移峰外,还在12.28和4.80 ppm处分别检测到K_(3)PO_(4)和正磷酸单酯的位移峰,积分结果表明,以正磷酸单酯形态存在的磷占改性磷肥总磷量的16.48%。LCMS分析发现,柠檬酸在高温下与磷酸发生脱水反应,柠檬酸中的羟基O—H和磷酸中的P—OH化学键发生断裂,柠檬酸中的氧原子与磷酸中的磷原子发生结合生成磷酸酯(P—O—C)。2)柠檬酸与磷肥反应降低了磷肥的水溶性磷固定率:将柠檬酸以0.2%、0.5%和1.0%的比例添加到磷肥中,制备的柠檬酸改性磷肥均能降低水溶性磷固定率,添加量在0.2%时水溶性磷固定率降低效果显著,固定率为59.52%,低于CAP026.49个百分点,磷酸酯的存在有利于使磷不被Ca2+固定,提高了磷肥有效性。【结论】柠檬酸通过与磷酸发生脱水反应,生成了含有磷酸酯的柠檬酸改性磷肥。柠檬酸与磷肥反应显著降低了磷肥水溶性磷固定率,且柠檬酸微量添加即可达到显著的防磷固定效果,为高效磷肥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 磷肥 结构 水溶性磷固定率
下载PDF
锌与磷肥混合方式对土壤中磷、锌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丽芳 袁亮 +4 位作者 张水勤 赵秉强 林治安 熊启中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14-1626,共13页
【目的】研究了锌与磷肥分别以物理混合和反应混合的方式结合后施用对土壤中锌、磷有效性的影响,为磷肥与锌肥的科学配施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锌肥(ZnSO_(4)·7H_(2)O)分别按0.5%和5%的质量比与磷酸氢二钾进行物理混... 【目的】研究了锌与磷肥分别以物理混合和反应混合的方式结合后施用对土壤中锌、磷有效性的影响,为磷肥与锌肥的科学配施及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锌肥(ZnSO_(4)·7H_(2)O)分别按0.5%和5%的质量比与磷酸氢二钾进行物理混合(P+Zn)和反应混合(PZn)后,制备含锌磷肥分别为P+Zn0.5、P+Zn5、PZn0.5和PZn5。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核磁共振波谱(NMR)分析锌与磷肥以不同方式结合对磷、锌化学结构和形态的影响;利用土壤培养试验,研究锌与磷肥以不同方式结合后施用对土壤有效锌和有效磷含量、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土壤pH的影响。试验设置8个处理:1)不施任何肥料(CK对照);2)施用普通磷肥(P);3)单施ZnSO_(4)·7H_(2)O 0.28 mg/kg(Zn0.5);4)单施ZnSO_(4)·7H_(2)O 2.81 mg/kg(Zn5);5)施用含锌磷肥P+Zn0.5(P+Zn0.5);6)施用含锌磷肥P+Zn5(P+Zn5);7)施用含锌磷肥PZn0.5(PZn0.5);8)施用含锌磷肥PZn5(PZn5)。其中,处理2)、5)、6)、7)和8)的磷用量相同,处理3)、5)和7)的锌用量相同,处理4)、6)和8)的锌用量相同。【结果】1)与单施锌肥相比,锌与磷肥以物理混合(P+Zn)和反应混合(PZn)两种方式结合后施用均可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4种含锌磷肥(P+Zn0.5、P+Zn5、PZn0.5、PZn5)分别使土壤有效锌含量提高了2.90%、12.17%、24.64%和10.86%,同样含锌量下反应制备的含锌磷肥(PZn0.5、PZn5)的效果比物理混合(P+Zn0.5、P+Zn5)的显著高出21.13%、7.37%。与PZn5处理相比,PZn0.5处理的土壤锌固定率可降低10.49个百分点。2)土壤培养60天时,PZn0.5和PZn5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普通磷肥分别提高5.76%和5.70%,P+Zn0.5、PZn0.5和PZn5处理的土壤磷固定率分别降低了3.33、2.74和0.57个百分点。3)在培养初始期,PZn0.5、PZn5处理可提高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以PZn0.5处理的效果好于PZn5处理,培养后期PZn0.5、PZn5处理可降低土壤pH,PZn0.5处理的降幅大于PZn5处理。【结论】施用物理混合或反应混合制备的含锌磷肥均可减少土壤对锌的固定,由于反应生成的含锌磷肥可降低土壤pH,其减少锌固定的效果优于物理混合,而且还可减少磷在土壤中的固定。以添加0.5%的硫酸锌反应制备的磷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与磷肥混合 物理混合 反应混合 锌有效性 磷有效性
下载PDF
小分子有机酸改性尿素的多谱学分子结构表征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英强 张水勤 +5 位作者 王立艳 袁亮 李燕婷 熊启中 林治安 赵秉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129-3136,共8页
尿素是我国主要的氮肥品种,但其活性高,在土壤中水解后极易通过挥发和淋洗损失,利用率低,造成养分资源浪费并污染环境。使用有机酸对尿素进行改性可以延缓尿素分解,提高尿素利用率,但有机酸与尿素的结合方式及其增效机理尚不明确。研究... 尿素是我国主要的氮肥品种,但其活性高,在土壤中水解后极易通过挥发和淋洗损失,利用率低,造成养分资源浪费并污染环境。使用有机酸对尿素进行改性可以延缓尿素分解,提高尿素利用率,但有机酸与尿素的结合方式及其增效机理尚不明确。研究中选取柠檬酸和水杨酸两种小分子有机酸作为添加剂,分别加入到熔融尿素中,获得柠檬酸尿素与水杨酸尿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材料的化学结构,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研究材料的物质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尝试通过以上多谱学的分析方法,明晰两种有机酸与尿素的结合方式。结果表明,柠檬酸和水杨酸与尿素结合后,FTIR在3348 cm^(-1)处产生了加强的伯胺振动峰,推测小分子有机酸与尿素在伯胺处发生了反应。XPS C(1 s)和N(1 s)图谱分别出现新的碳结构(—CX)和新的氮结构(—NX),降低了柠檬酸/水杨酸中原有羧基碳结构和尿素中酰胺基氮结构的相对含量,O(1 s)图谱出现C—OH化学键断裂,表明,柠檬酸/水杨酸的羧基与尿素的酰胺基相互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LC-MS分析发现柠檬酸尿素/水杨酸尿素中的新物质可能是柠檬酸/水杨酸的羧基与尿素的酰胺基发生脱水反应,生成含有O=C-NH-C(O)-NH_(2)结构的物质。因此,利用光谱分析等手段明晰了有机酸与尿素的结合方式与结合产物特征,为有机高分子与尿素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后续高效肥料增效剂的筛选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小分子有机酸 分子结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下载PDF
叶面喷施低共熔溶剂对冬小麦产量和基施肥料氮去向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云鹏 张水勤 +4 位作者 许猛 李燕婷 高强 赵秉强 袁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54-1663,共10页
【目的】探究叶面喷施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对冬小麦产量和基施尿素氮去向的影响,为传统叶面肥的绿色升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DES以氯化胆碱、乙二醇、葡萄糖、柠檬酸为原料制备。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 【目的】探究叶面喷施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s,DES)对冬小麦产量和基施尿素氮去向的影响,为传统叶面肥的绿色升级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供试DES以氯化胆碱、乙二醇、葡萄糖、柠檬酸为原料制备。以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供试作物,进行田间土柱栽培试验。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和氮肥+喷施清水(W)、氮肥+喷施氨基酸叶面肥(Y1)、氮肥+喷施海藻酸叶面肥(Y2)、氮肥+喷施DES(D)5个处理,除CK外,每个处理柱0—30 cm土层基施^(15)N尿素氮(^(15)N丰度为10.09%)0.15 g/(kg,干土),基施P_(2)O_(5)和K_(2)O各0.2 g/(kg,干土)。在每次喷施处理前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在小麦收获后,调查穗数和籽粒产量、秸秆生物量,测定含氮量和^(15)N丰度;取0—15、15—30、30—50、50—70、70—90 cm土壤样品,用于测定^(15)N丰度。探究叶面喷施DES对小麦生长和肥料氮去向的影响。【结果】与W处理相比,3个叶面施肥处理(Y1、Y2、D)灌浆后期旗叶SPAD值显著提高了17.14%~32.24%,提升效果以D处理最优,显著高于Y1和Y2处理;小麦籽粒产量显著提高了17.48%~21.11%,以D处理增产效果最优,其穗粒数显著高于W处理;小麦地上部总吸氮量显著提高了10.00%~18.33%,D和Y2处理还分别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肥料氮吸收量9.43%和7.55%;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提高了7.98、8.25和14.53个百分点,且D处理分别显著高于Y1和Y2处理6.55和6.28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显著提高了34.07%、31.09%、41.20%,且D处理肥料氮利用率较Y1处理显著提高了4.19个百分点。与Y1和Y2处理相比,D处理的肥料氮残留率分别显著提高了7.94和8.95个百分点,肥料氮损失率分别显著降低了12.13和10.73个百分点。【结论】叶面喷施低共熔溶剂可以显著提高灌浆后期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延缓小麦旗叶衰老,增加穗粒数,提高小麦产量,促进小麦对基施肥料氮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氮利用效率,降低肥料氮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叶面喷施 小麦 产量 15N尿素 肥料氮去向
下载PDF
腐植酸增值尿素的多谱学分子结构表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景建元 袁亮 +2 位作者 张水勤 李燕婷 赵秉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610-2615,共6页
尿素生产过程中加入腐植酸生产腐植酸增值尿素,可以有效延缓尿素水解,提高作物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然而在此过程中腐植酸(HA)与尿素(U)主要发生什么反应还未见报道。利用风化煤源HA生产含腐植酸5%,10%及20%的腐植酸增值尿素(HAU5,HAU10... 尿素生产过程中加入腐植酸生产腐植酸增值尿素,可以有效延缓尿素水解,提高作物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然而在此过程中腐植酸(HA)与尿素(U)主要发生什么反应还未见报道。利用风化煤源HA生产含腐植酸5%,10%及20%的腐植酸增值尿素(HAU5,HAU10及HAU20),采集并分析了HAU5,HAU10,HAU20及U的红外谱图及其二阶导数谱图,用XPS与O(1s)NEXAFS分别对HAU20,HA及U进行表征;通过无水乙醇溶解HAU20的方式去除了HAU20中的尿素,并利用FTIR与XPS对醇不溶物(UHA)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FTIR原谱图及二阶导数谱图表明,腐植酸增值尿素伯胺C—N振动强度低于普通尿素,且振动强度随着HA添加量的提高而降低,XPS N(1s)与O(1s)NEXAFS检测到HAU20中分别存在较多仲胺氮与非羰基氧,且FTIR发现UHA酰胺特征明显,表明腐植酸增值尿素制备过程中HA与U发生了反应。(2)XPS C(1s)表明,HAU20与UHA羧基碳比例少于HA,FTIR结果表明,UHA中不存在HA中检测到的羧酸C—O—H面内弯曲振动,羧基CO伸缩振动位置发生偏移且伯胺氮特征明显,表明腐植酸的羧基参与了HA与U的反应,且反应方式为腐植酸羧基C—OH化学键断裂,与尿素胺基结合,脱水形成R—CO—NH—CO—NH。因此,采用光谱分析明晰了腐植酸增值尿素制备过程中,腐植酸与尿素的主要反应方式,这将为腐植酸增效尿素机理揭示以及增值尿素研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增值尿素 腐植酸 反应方式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射线近边吸收光谱
下载PDF
腐植酸与尿素结合工艺对尿素在潮土中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正国 袁亮 +3 位作者 赵秉强 李燕婷 张水勤 林治安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6-212,共7页
通过研究腐植酸与尿素结合工艺对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为腐植酸尿素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在石灰性潮土上进行土壤培养试验,设置8个处理:不施尿素(CK)、普通熔融尿素(U)、0.5%添加量的腐植酸(HA0.5)、5%添加量的腐植酸(HA5)... 通过研究腐植酸与尿素结合工艺对尿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为腐植酸尿素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在石灰性潮土上进行土壤培养试验,设置8个处理:不施尿素(CK)、普通熔融尿素(U)、0.5%添加量的腐植酸(HA0.5)、5%添加量的腐植酸(HA5)、腐植酸添加量为0.5%的掺混腐植酸尿素(HA+U0.5)、腐植酸添加量为0.5%的熔融腐植酸尿素(HAU0.5)、腐植酸添加量为5%的掺混腐植酸尿素(HA+U5)、腐植酸添加量为5%的熔融腐植酸尿素(HAU5),分析转化过程中的尿素残留量、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土壤p H值及土壤脲酶活性。结果表明:(1)与对照尿素U相比,腐植酸尿素均可降低氨挥发,平均降低23.5%;添加5%腐植酸,熔融腐植酸尿素较掺混腐植酸尿素可显著降低氨挥发累积氮量13.5%。(2)两种工艺制备的腐植酸尿素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尿素水解。总体上,在培养的第0.25、0.5、1、2 d,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尿素残留量分别较对照尿素U高出29.2%、22.0%、10.3%、11.8%;熔融腐植酸尿素处理的尿素残留量较掺混腐植酸尿素显著高出21.3%~50.8%。(3)培养结束时,腐植酸尿素较对照尿素U可提高硝态氮含量3.8%~12.6%;熔融腐植酸尿素较掺混腐植酸尿素可提高硝态氮7.6%~13.8%。(4)在培养第0.25、0.5 d,与对照尿素U相比,掺混腐植酸尿素可分别降低脲酶活性19.1%、12.3%,而熔融腐植酸尿素可显著提高脲酶活性48.5%、102.1%。以上结果表明腐植酸无论与尿素以何种工艺结合均可降低氨挥发、减缓尿素水解,且熔融工艺的效果较掺混工艺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熔融工艺 掺混工艺 氨挥发 氮素转化
下载PDF
氧化/磺化腐殖酸对潮土中Cu、Zn、Fe、Mn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静悦 袁亮 +3 位作者 林治安 张水勤 赵秉强 李燕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95-1503,共9页
[目的]研究比较改性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开发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专用腐殖酸功能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培养法,将腐殖酸(HA)、氧化腐殖酸(YHA)和磺化腐殖酸(SHA)分别按 30、100、300 mg/kg... [目的]研究比较改性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为开发提高微量元素有效性的专用腐殖酸功能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土壤培养法,将腐殖酸(HA)、氧化腐殖酸(YHA)和磺化腐殖酸(SHA)分别按 30、100、300 mg/kg 用量与干土混匀装入培养瓶中,调节含水量至田间持水量的60%,置于 25℃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恒温培养,并保持土壤湿度恒定。分别在培养第 3、7、15、30、60 天取样,测定土壤有效铜、锌、铁、锰含量。[结果]三种腐殖酸对土壤 Cu、Zn、Fe、Mn 有效性的影响大小依次为 HA>YHA>SHA。施用 30~300 mg/kg 腐殖酸(HA)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铜含量,特别是在 15~30 天内,土壤有效铜含量提升幅度可达 51.3%,明显优于氧化腐殖酸和磺化腐殖酸;施用三种腐殖酸 30~300 mg/kg 可在15 天内增加土壤有效锌含量,其中以腐殖酸(HA)效果最好,土壤有效锌含量增幅可达 11.8%~20.3%,优于氧化腐殖酸、磺化腐殖酸;30~100 mg/kg 用量下,施用腐殖酸(HA)可在 15 天内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提升 5.6%,效果优于氧化腐殖酸和磺化腐殖酸,300 mg/kg 用量下,磺化腐殖酸可使土壤有效锰含量提升 13.6%;施用30~300 mg/kg 的腐殖酸(HA)一周后,土壤有效铁含量提高 4.3%~7.2%,磺化腐殖酸或氧化腐殖酸用量分别在 30 mg/kg 和 300 mg/kg 时可提高土壤铁有效性。[结论]施用腐殖酸可显著提升潮土铜的有效性,但对潮土锌、锰、铁有效性的影响呈现出阶段性变化,不同结构腐殖酸对潮土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差异较大,以HA 对元素有效性的影响最大。因此,腐殖酸应用于提升微量元素有效性时,需考虑腐殖酸本身性质及施用时期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氧化腐殖酸 磺化腐殖酸 微量元素有效性
下载PDF
葡萄糖改性尿素的反应特征及其对尿素转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英强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李燕婷 王立艳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5-333,共9页
【目的】利用葡萄糖对尿素改性可延缓尿素水解,提高尿素氮肥利用率。从葡萄糖与尿素的反应特征、产物结构方面,研究其作用机理及葡萄糖添加量对尿素分解的影响。【方法】将葡萄糖按10%的比例加入到熔融尿素中获得葡萄糖改性尿素,利用傅... 【目的】利用葡萄糖对尿素改性可延缓尿素水解,提高尿素氮肥利用率。从葡萄糖与尿素的反应特征、产物结构方面,研究其作用机理及葡萄糖添加量对尿素分解的影响。【方法】将葡萄糖按10%的比例加入到熔融尿素中获得葡萄糖改性尿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葡萄糖改性尿素的化学结构、物质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将葡萄糖按照0.2%、0.5%和1.0%的比例添加到熔融尿素中制备出3种比例的葡萄糖改性尿素,在3个样品分别加入脲酶溶液(1 U/mg),于(25±2)℃恒温箱中培养30 min后,用比色法测定剩余尿素的含量,计算尿素的分解率。【结果】1)葡萄糖与尿素反应后,FTIR位于1599 cm-1处伯酰胺NH2变角振动消失,3441 cm-1处伯胺NH2反对称伸缩振动强度减弱,推测葡萄糖与尿素胺基发生反应,XPS C 1s和N 1s图谱分别出现未知形态的碳结构(―CX)和氮结构(―NX),醛基碳(―CHO)消失,O 1s图谱发现醛基的C=O化学键发生断裂,证明葡萄糖的醛基与尿素的胺基反应生成了新的产物。依据LC-MS分析,葡萄糖中的醛基与尿素的胺基发生亲核加成反应,生成了含有C=N结构的物质。2)与普通尿素的分解率(20.16%)相比,添加0.2%、0.5%和1.0%比例的葡萄糖改性尿素的转化率分别为15.5%、3.3%、11.0%,其中葡萄糖添加比例为0.5%的改性尿素处理降幅高达16.9个百分点。【结论】尿素熔融条件下加入葡萄糖,葡萄糖的C=O化学键断裂,碳原子与尿素中的氮原子结合形成C=N键。C=N键结构的存在延缓了尿素的水解,进而显著降低了脲酶对其分解率。葡萄糖添加量对葡萄糖改性尿素的分解率影响显著,以葡萄糖添加比例为0.5%的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葡萄糖 化学结构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尿素分解率
下载PDF
采用响应面模拟法优化过氧化氢提高腐殖酸羧基含量的反应条件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明坤 袁亮 +3 位作者 张水勤 李燕婷 高强 赵秉强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69-2075,共7页
【目的】腐殖酸的生物活性与其羧基含量密切相关,本文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采用响应面模拟法研究获取提高腐殖酸羧基含量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以风化煤腐殖酸为原料,6%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选取pH、反应时间和液固比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 【目的】腐殖酸的生物活性与其羧基含量密切相关,本文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采用响应面模拟法研究获取提高腐殖酸羧基含量的最佳反应条件。【方法】以风化煤腐殖酸为原料,6%过氧化氢为氧化剂,选取pH、反应时间和液固比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试验,以腐殖酸羧基的红外光谱峰面积为响应值,根据响应面模拟(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子四水平的分析法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优化过氧化氢提高腐殖酸羧基含量的反应条件。以650FTIR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测定并计算了产物中腐殖酸的羧基峰面积。【结果】在pH因素试验中,腐殖酸羧基含量在pH为7时达到最大值,与未处理腐殖酸相比,腐殖酸羧基含量提高了192.2%。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腐殖酸羧基的含量在反应时间为120 min时达到最大值,并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的趋势,与未处理腐殖酸相比,在反应时间为180和240 min时,腐殖酸羧基含量可分别提高83.0%和48.5%。腐殖酸羧基含量随液固比的增加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液固比为0.4∶1时达到最大值。在响应面优化试验中,回归模型具有高度显著性,方程对试验拟合度较高,可对腐殖酸羧基含量进行分析和预测,各因子对腐殖酸羧基含量的影响大小依次是pH>液固比>反应时间。响应面分析图表明,pH对腐殖酸羧基含量有显著影响,pH、液固比和反应时间任意两因子之间交互作用不显著。【结论】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对腐殖酸羧基基团影响最显著的条件是反应过程中的pH,其次是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在反应温度为100℃条件下,过氧化氢氧化提高腐殖酸羧基含量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 7.49、反应时间114.84 min、液固为0.39∶1,在该条件下得到的羧基含量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率仅为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腐殖酸羧基 过氧化氢 响应面
下载PDF
海藻酸增效复合肥料减施的黄瓜肥料效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丽平 袁亮 +5 位作者 李燕婷 赵秋 张水勤 宁晓光 张新建 赵秉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1-117,共7页
化肥减施增效可助力农业绿色发展,通过探究新型海藻酸增效复合肥料及减施处理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新型增效复合肥料产品的改进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开展温室大棚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常规复合肥料、增效复合肥料、常规复合肥... 化肥减施增效可助力农业绿色发展,通过探究新型海藻酸增效复合肥料及减施处理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新型增效复合肥料产品的改进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开展温室大棚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常规复合肥料、增效复合肥料、常规复合肥料减量20%和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5个试验处理。结果表明:(1)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处理能够增加黄瓜苗期、坐果期、盛果期和末果期的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黄瓜苗期、坐果期、盛果期和末果期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了16.3%、8.2%、10.2%和5.7%,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的黄瓜苗期、坐果期、盛果期和末果期的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了4.7%、0.9%、2.9%和0.4%。(2)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地下部干物质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果实干物质量比常规复合肥料处理分别增加了9.8%、12.6%和17.7%,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的黄瓜地上部干物质量和果实干物质量比常规复合肥料处理分别增加了4.8%和10.8%。(3)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黄瓜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其地下部、地上部和果实氮含量分别增加了16.6%、17.3%和12.7%,黄瓜地下部、地上部和果实磷含量分别增加了24.3%、45.4%和22.4%,黄瓜地下部、地上部和果实钾含量分别增加了45.8%、45.7%和28.9%。(4)与常规复合肥料处理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处理的黄瓜产量增加了11.1%,在各处理中,增效复合肥料的黄瓜瓜条数和单果重为最高。(5)与常规复合肥料相比,增效复合肥料和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分别增加了9.5%和2.2%。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23.8%和25.1%。综合考虑作物养分吸收状况、产量和作物品质,增效复合肥料的作用效果最好,其次为增效复合肥料减量20%处理,这说明,增效复合肥料减量处理能够实现黄瓜提质增产,在黄瓜中的推广应用具有较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产量 品质 生长性状 养分吸收
下载PDF
Effects of urea enhanced with different weathered coal-derived humic acid components on maize yield and fate of fertilizer nitrogen 被引量:14
17
作者 zhang shui-qin YUAN Liang +4 位作者 LI Wei LIN Zhi-an LI Yan-ting HU Shu-wen ZHAO Bing-qi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56-666,共11页
Humic acid(HA) is a readily available and low-cost material that is used to enhance crop production and reduce nitrogen(N) los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consensus o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HA components. In the cu... Humic acid(HA) is a readily available and low-cost material that is used to enhance crop production and reduce nitrogen(N) loss. However, there is little consensus on the efficacy of different HA components. In the current study, a soil colum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15)N tracer technique in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urea with and without the addition of weathered coal-derived HA components on maize yield and the fate of fertilizerderived N(fertilizer N). The HA components were incorporated into urea by blending different HA components into molten urea to obtain the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HA-enhanced urea(HAU). At harvest, the aboveground dry biomass of plants grown with HAU was enhanced by 11.50–21.33%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plants grown with U. More significantly, the grain yields under the HAU treatments were 5.58–18.67% higher than the yield under the urea treatment. These higher yields were due to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kernels per plant rather than the weight of individual kernels. The uptake of fertilizer N under the HAU treatments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under the urea treatment by 11.49–29.46%, while the unaccounted N loss decreased by 12.37–30.05%. More fertilizer-derived N was retained in the 0–30 cm soil layer under the HAU treatments than that under the urea treatment, while less N was retained in the 30–90 cm soil layer. The total residual amount of fertilizer N in the soil column, however,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reatments. Of the three HAU treatments investigated, the one with an HA fraction derived from extraction with pH values ranging from 6 to 7, resulted in the best improvement in all assessment targets. This is likely due to the abundance of the COO/C–N=O group in this HA com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IC acid ENHANCED UREA maize ABOVEGROUND dry biomass FERTILIZER N uptake FERTILIZER N residue
下载PDF
Shifts in soil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duced by the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 coatings 被引量:8
18
作者 PAN Pan JIANG Hui-min +5 位作者 zhang Jian-feng YANG Jun-cheng LI Shu-shan LIU Lian zhang shui-qin LEI Mei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2855-2864,共10页
Coated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CRF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agriculture due to their increased efficiency. However, the widespread and a lot of coated CRFs application may leave undesired coating residu... Coated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s (CRF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agriculture due to their increased efficiency. However, the widespread and a lot of coated CRFs application may leave undesired coating residues in the soil due to their slow degradation. Limited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on the effects of substantial residual coatings on the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By adding 0, 5, 10, 20, and 50 times quantities of residual coating from conventional application amount of resin and water-soluble coated CRFs, we studied the responses of soil properties and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to these two residual coatings in black soi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sin and water-soluble coatings did not essentially alter the properties of black soil or cause dramatic changes to bacterial diversity within the test concentration range. The residual resin and water-soluble coatings also did not distinctly alter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 top ten bacteria at phylum level. Heatmap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treatments were basically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 by concentration rather than types of coating material.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MBC, r=0.394, P〈0.05), and the richness index abundance-based coverage estimator (ACE)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 (MBN, t=0.407, P〈0.05). Overall,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substantial residual resin and water-soluble coatings with 0-50 times quantities of residual coating from conventional application amount of coated CRFs did not generate obviously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in black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bacterial community controlled-release fertilizer residual coatings 454 pyrosequencing
下载PDF
外泌体诱导干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水勤 肖雁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9期825-828,共4页
体外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方法中,共培养及转化因子诱导均可使干细胞定向分化,但在干细胞定向分化微环境中真正起到诱导分化的关键物质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中表现出独特的功能,其在加快组织的修复... 体外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方法中,共培养及转化因子诱导均可使干细胞定向分化,但在干细胞定向分化微环境中真正起到诱导分化的关键物质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中表现出独特的功能,其在加快组织的修复,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及调控细胞生理功能等方面都具有显著作用。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就外泌体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进行综述,从宏观上进一步探索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物质的基础,为体外细胞的定向诱导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诱导分化 器官移植 无细胞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