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分区自体脂肪注射术矫正眶下缘凹陷的美学效果研究
1
作者 张向涛 郑文立 +2 位作者 张国坤 刘志会 王大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目的:探究分层分区自体脂肪注射术矫正眶下缘凹陷的美学效果及对眶周色素沉着和细纹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6例眶下缘凹陷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结膜入路眶隔脂... 目的:探究分层分区自体脂肪注射术矫正眶下缘凹陷的美学效果及对眶周色素沉着和细纹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6例眶下缘凹陷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予以结膜入路眶隔脂肪释放重置术,观察组患者在适量去除眶隔脂肪后予以分层分区结构脂肪、微脂肪颗粒、纳米脂肪注射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复发率、泪槽评定量表(Tear trough rating scale,TTRS)评分、疼痛、手术指标、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沟、色素沉着、颧脂肪垫下垂及皮肤褶皱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泪沟、色素沉着及皮肤褶皱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眼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短)于对照组患者,美观度及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结节、眼部增生及面部神经受损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分区自体脂肪注射术美容效果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眶周色素沉着和皮肤细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下缘凹陷 自体脂肪注射 眶周色素沉着 细纹 美学效果
下载PDF
砂岩储集层凝灰质溶蚀作用的差异性及其物性响应——以珠一坳陷惠州—陆丰地区古近系文昌组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靳子濠 远光辉 +4 位作者 张向涛 操应长 丁琳 李晓艳 傅筱涵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12,共13页
以储集层显微分析为基础,通过主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陆丰地区典型洼陷带古近系文昌组砂岩中凝灰质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蚀变产物组合进行分析,并结合储集层物性特征,探讨不同凝灰质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物性... 以储集层显微分析为基础,通过主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惠州—陆丰地区典型洼陷带古近系文昌组砂岩中凝灰质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蚀变产物组合进行分析,并结合储集层物性特征,探讨不同凝灰质溶蚀作用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酸性、中性、基性和碱性4类凝灰质杂基;酸性凝灰质经历强蚀变、蚀变产物难溶蚀的演化过程,蚀变沉淀大量高岭石,不能有效增孔升渗;中性和碱性凝灰质则表现出凝灰质强溶蚀、残余凝灰质强蚀变的演化过程,凝灰质溶蚀粒间孔发育,但自生石英、磷灰石和伊利石等蚀变产物使孔隙结构变差,凝灰质溶蚀作用最终导致储集层增孔不升渗;基性凝灰质以凝灰质溶蚀-蚀变产物强溶蚀的演化过程为主,粒间凝灰质与蚀变成因的浊沸石均可溶蚀成孔,凝灰质溶蚀作用能够显著改善储集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珠一坳陷 惠州凹陷 陆丰凹陷 凝灰质 溶蚀作用 物性响应 古近系文昌组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文昌组源-汇系统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3
3
作者 高阳东 彭光荣 +4 位作者 张向涛 汪旭东 孙辉 刘太勋 孙丰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4-599,共16页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东部典型的边缘海盆地,白云凹陷为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中、新生代地层发育最全的深大凹陷,其古近系是深水区已证实的主力层系及近期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文昌组是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在凹陷...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东部典型的边缘海盆地,白云凹陷为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中、新生代地层发育最全的深大凹陷,其古近系是深水区已证实的主力层系及近期深层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文昌组是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岩层系,在凹陷周边物源控制区也是有利储层发育的重要场所。通过定量表征其源-汇系统和分析源-汇系统特征及演化规律为白云凹陷主力烃源岩及规模砂体分布预测提供依据。基于锆石定年及重矿物分析确定物源体系及其演化,利用PSDM地震资料及古地貌刻画了搬运通道类型及分布,井-震结合厘定了沉积体系及沉积相类型特征;结合古地貌起伏、剥蚀量及沉积汇聚量计算结果对源-渠-汇系统进行了定量耦合。研究表明,古近纪文昌期发育番禺低隆起、云荔低隆起、云东低凸起以及云开低凸起4个近物源体系,以断沟和沟谷为渠,形成了4套完整的源-渠-汇系统。不同沉积时期的源-汇体系发生明显转变,受各时期物源差异的影响,文昌期白云凹陷发育古沟槽及大型构造转换带控制下的近物源小型湖相、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沉积。白云凹陷源-汇系统控制下的文昌组规模滨浅湖在文昌组五段(文五段)、文四段和文三段分布范围最广;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分布局限,在文五段仅零星分布,在文四段、文三段及文二段的湖盆中央局部范围分布,这些认识为主力烃源岩的分布预测提供了基础。在宽缓裂陷结构及大物源控制下,白云凹陷北坡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富砂沉积体系控制了规模砂体的平面展布。白云凹陷东部辫状河三角洲及扇三角洲规模小,是有利相带砂体的主要分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表征 分布预测 规模砂体 主力烃源岩 源-汇系统 古近系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东区古近纪挤压-伸展变形模式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福国 张向涛 +4 位作者 梅廉夫 颜晖 柳保军 张忠涛 刘军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6-252,共7页
珠江口盆地白云东区是白云凹陷2个有利成藏区之一,目前勘探正面临转向古近系深层的阶段,急需重新认识深层洼陷结构构造。为了解决珠江口盆地白云东区古近系深层缓坡带砂岩变少,与伸展型半地堑储层发育模式矛盾的问题,利用改善深层成像... 珠江口盆地白云东区是白云凹陷2个有利成藏区之一,目前勘探正面临转向古近系深层的阶段,急需重新认识深层洼陷结构构造。为了解决珠江口盆地白云东区古近系深层缓坡带砂岩变少,与伸展型半地堑储层发育模式矛盾的问题,利用改善深层成像的重处理三维深度域地震资料及钻井数据进行综合解释,开展了白云东区古近系及基底之下滑脱面全三维构造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按动力学机制对盆地演化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构造层序由一个被动裂陷旋回,修改为被动裂陷-主动裂陷-被动裂陷3个旋回;构造幕由3分细化为6个幕次,即由断陷幕-断坳转换幕-坳陷幕细化为裂陷两幕-褶皱两幕-裂陷萎缩幕-漂移幕,细分方案更好地反映了地层变形规律。地层变形方式表现为基底呈东西向挤压构造,盖层为南北向伸展构造。伸展构造发育过程中,主动裂陷旋回参与的基底盖层脱耦变形的新模式协调了白云东区古近纪构造-沉积响应,补充了主动裂陷阶段盆地充填富泥旋回的认识,挤压-伸展同步变形模式丰富了南海盆地空间演化模式,支持了白云凹陷深层新领域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伸展变形 滑脱面 构造演化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南部古近系断裂发育特征与油气成藏 被引量:1
5
作者 唐旭 张向涛 +5 位作者 余一欣 邱欣卫 鲁明松 牛胜利 何雁兵 唐海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143,共12页
陆丰凹陷是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内的富烃凹陷,凹陷南部地区古近系具有良好勘探潜力。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分析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明确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划分油气成藏组合类型... 陆丰凹陷是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Ⅰ坳陷内的富烃凹陷,凹陷南部地区古近系具有良好勘探潜力。以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分析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断裂发育特征及演化过程,明确断裂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划分油气成藏组合类型。陆丰凹陷南部发育3个半地堑结构的洼陷,分别受活动性较强的3条铲式边界断裂控制。断裂主要发育于古近纪,斜坡带部位发育密度大,平面优势走向由深层NEE向至浅层近S-N向偏转,断裂密集带自东向西迁移。断裂可分为三级,分别控制洼陷结构、局部构造带和构造圈闭的形成。依据活动期次可划分出文昌期活动断层、恩平期活动断层和文昌-恩平期活动断层。陆丰凹陷南部地区断裂控制着断鼻、断块及断背斜圈闭的形成,断裂与烃源岩的组合类型差异影响着油气运聚效率。综合油气富集层系、输导方式、断裂活动性及源-断组合类型等成藏要素,建立源内自生自储型、源内自生上储型、源外旁生侧储型和源外下生上储型等4类油气成藏组合类型,对下一步油气勘探实践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圈闭 源-断组合 油气成藏 古近系 陆丰凹陷南部
下载PDF
不同规模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岩储层特征及差异研究——以惠州凹陷HZ25与XJ30转换带文昌组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向涛 崔航 +3 位作者 牛胜利 杨祎 邱欣卫 朱世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26,共13页
古近系文昌组已成为惠州凹陷近期勘探的重点层系,但储层差异性大、优质储层成因机理不清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勘探工作。本文以惠州凹陷HZ25与XJ30转换带文昌组为例,充分利用各种岩矿测试手段对储层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HZ25转换带发... 古近系文昌组已成为惠州凹陷近期勘探的重点层系,但储层差异性大、优质储层成因机理不清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勘探工作。本文以惠州凹陷HZ25与XJ30转换带文昌组为例,充分利用各种岩矿测试手段对储层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HZ25转换带发育近源、小规模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表现为“高长石、高杂基、粒度粗、分选差”的特征,初始孔隙度仅为30.91%,其相对缓慢和较浅的埋藏特征导致压实减孔量较低,现今孔隙度为12.97%;XJ30转换带发育长源、大规模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表现为“低长石、低杂基、粒度细、分选好”的特征,初始孔隙度高达35.54%,而相对快速和较深的埋藏特征使得压实作用对孔隙破坏极其严重,现今孔隙度仅为10.41%。分析表明,搬运距离与埋藏过程决定了两个转换带的储层特征差异。该结论为惠州凹陷乃至珠江口盆地类似地区深层储层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凹陷 文昌组 储层差异性 辫状河三角洲 初始孔隙度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文昌组低渗透凝灰质砂岩储集特征与差异演化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晓艳 张向涛 +4 位作者 丁琳 李小平 周凤娟 靳子濠 远光辉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44,共11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文昌组发育低渗透凝灰质砂岩,凝灰质对储层物性有重要影响,是制约文昌组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本文综合利用岩心/井壁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压汞测试、阴极发光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文昌组凝... 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文昌组发育低渗透凝灰质砂岩,凝灰质对储层物性有重要影响,是制约文昌组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本文综合利用岩心/井壁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压汞测试、阴极发光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区文昌组凝灰质砂岩储层储集特征和储层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发育4种类型复合孔隙:原生孔隙+凝灰质溶孔+长石溶孔(Ⅰ类)、凝灰质溶孔+原生孔隙+高岭石晶间孔(Ⅱ类)、高岭石晶间孔+磷灰石晶间孔+凝灰质溶孔(Ⅲ类)、高岭石晶间孔+长石溶孔(Ⅳ类)。(2)研究区储层差异演化主要受控于凝灰质丰度以及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等。(3)富凝灰质储层早期快速压实致密,孔隙组合以少量Ⅳ类为主,形成超低孔-超低渗储层;含凝灰质储层凝灰质蚀变产生高岭石或磷灰石产生大量晶间孔,孔隙组合以Ⅲ类和Ⅳ类为主,有效提高储层孔隙度,形成中、低孔—特低、超低渗储层;贫凝灰质储层中原生孔隙较发育时,凝灰质易溶蚀成粒间孔,有效改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组合以Ⅰ类和Ⅱ类为主,形成相对优质的中、低孔-低、特低渗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凹陷 文昌组 低渗透 凝灰质砂岩 储集空间 成岩差异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17洼油气动态成藏过程 被引量:1
8
作者 史玉玲 龙祖烈 +2 位作者 张向涛 温华华 马晓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79-1289,共11页
基于地化分析明确了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17洼油气来源及分布特征,优选断层属性有效参数,定量评价了不同时期断层的输导性;借助MOVE软件再现了23.03 Ma以来主要层面的古构造形态,揭示了T_(7)~0古构造面形态变化对纵向上及不同构造带... 基于地化分析明确了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恩平17洼油气来源及分布特征,优选断层属性有效参数,定量评价了不同时期断层的输导性;借助MOVE软件再现了23.03 Ma以来主要层面的古构造形态,揭示了T_(7)~0古构造面形态变化对纵向上及不同构造带间油气调整分配的影响,最终恢复了油气动态成藏过程,也预测了潜在的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认为:恩平17洼原油主要来自始新统文昌组三段、四段及五段烃源岩,断距在100~130 m的断层可以向恩平组输导油气,断距大于130 m的断层有利于油气穿过恩平组向中、浅层垂向输导。恩平17洼油气经历了早期近源、中期南向、晚期南-北双向3个阶段的运聚过程,由于洼陷带晚期断层垂向输导油气能力较弱,使得恩平组成为纵向上及不同构造带间油气调整分配的枢纽。10.00 Ma之前,油气主要在T_(7)~0古构造面之下近源运聚;10.00~5.33 Ma,油气主要沿恩平组输导层向南部构造带运聚;5.33 Ma之后,油气开始在洼陷带T_(7)~0古构造面之下向北运移调整,整体油气运移趋势进入南-北双向运聚阶段。沿NW向构造脊发育的古近系构造圈闭及北部古隆起周缘恩平组构造-岩性或地层-岩性圈闭是今后较为有利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因类型 古构造面形态 输导体系 成藏过程 恩平17洼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白云凹陷超压模拟及成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力升 张向涛 +2 位作者 彭光荣 柳保军 师展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7,70,共9页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普遍发育超压,超压对油气运移起到重要作用,且对于海上钻井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盆地建模Petromod 2014方法对白云凹陷压力-孔隙度-生烃演化进行恢复,探讨超压成因,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白云凹陷现阶... 南海白云凹陷深水区普遍发育超压,超压对油气运移起到重要作用,且对于海上钻井的安全有着重要影响。通过盆地建模Petromod 2014方法对白云凹陷压力-孔隙度-生烃演化进行恢复,探讨超压成因,建立相应的成藏模式。研究表明:①白云凹陷现阶段压力应主要为生烃超压,生烃与超压分布特征一致。②现今超压中心在白云凹陷东部,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8以上。③白云凹陷以“生烃超压驱动、横向砂体输导、断裂-底辟复合泄压”的成藏模式为主,油气藏大多沿着断层与常-超压界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演化 生烃增压 深水区 白云凹陷
下载PDF
基于TBM施工长斜井压力钢管安装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兴彬 王炳豹 +3 位作者 殷康 张湘涛 朱静萍 高健 《云南水力发电》 2023年第11期174-179,共6页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高水头的特点,在引水斜井的设计上,当水头较大时,压力钢管衬砌型式是可靠的型式.压力钢管施工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斜井施工难度更大,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斜井采用TBM施工后,斜井长度和水平垂直高度大幅增大,压力钢管安...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高水头的特点,在引水斜井的设计上,当水头较大时,压力钢管衬砌型式是可靠的型式.压力钢管施工工艺复杂、质量要求高,斜井施工难度更大,抽水蓄能电站引水斜井采用TBM施工后,斜井长度和水平垂直高度大幅增大,压力钢管安装难度相应增加.以河南洛宁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围绕引水长斜井条件下压力钢管运输、焊接制作、设备选型、施工工期、施工布置等关键技术问题展开了分析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长斜井 大坡度 TBM 压力钢管安装
下载PDF
Differences of tuffaceous components dissolu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physical propertie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A case study on Paleogene Wenchang Formation in Huizhou-Lufeng area, Zhu I Depressio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China
11
作者 JIN Zihao YUAN Guanghui +4 位作者 zhang xiangtao CAO Yingchang DING Lin LI Xiaoyan FU Xiaoh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23年第1期111-124,共14页
The elem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enetic alteration products of tuffaceous component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Paleogene Wenchang Formation in typical subsags of the Huizhou-Lufeng area of the Zhu I De... The element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enetic alteration products of tuffaceous components in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Paleogene Wenchang Formation in typical subsags of the Huizhou-Lufeng area of the Zhu I Depression,Pearl River Mouth Basin,were identified through microscopic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ain and trace elements.The impacts of dissolution of different tuffaceous components on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 were discussed through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inly four types of tuffaceous components in the study area,which are acidic,intermediate,basic and alkaline tuffaceous components.The acidic tuffaceous components evolved in a process of strong alteration and weak dissolution of alteration products,with a large amount of kaolinite precipitated during alteration to disenable the improvement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e intermediate and alkaline tuffaceous components evolved in a process of strong dissolution of tuffaceous components and strong alteration of residual tuffaceous components;the dissolution of tuffaceous components created intergranular pores,but the alteration products such as autogenic quartz,apatite and illite deteriorated the pore structure;ultimately,the dissolution of tuffaceous components resulted in the increase of porosity but no increase of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The basic tuffaceous components dominantly evolved in a process of dissolution of tuffaceous components to strong dissolution of alteration products;both tuffaceous components between particles and laumontite generated from alteration can be strongly dissolved to create pores;thus,the dissolution of tuffaceous component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reservo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 I Depression Huizhou Sag Lufeng Sag tuffaceous component DISSOLUTION physical property response Paleogene Wenchang Formation
下载PDF
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演化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9
12
作者 焦鹏 郭建华 +3 位作者 张向涛 刘辰生 郭祥伟 王玺凯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19,共11页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钻井、测井、薄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建立其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陆丰地区恩平组裂陷Ⅱ幕发育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3类沉积相,即扇三角洲...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钻井、测井、薄片等资料,对珠江口盆地陆丰地区古近系恩平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古地貌建立其沉积相模式。研究表明:陆丰地区恩平组裂陷Ⅱ幕发育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3类沉积相,即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恩平组沉积早期,研究区发育的3个洼陷互不连通,洼陷陡坡带发育扇三角洲,缓坡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中期,洼陷主控断裂活动强度由南向北增强,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逐渐向北迁移,洼陷相互连通,主物源区经历了由盆内基底凸起和东沙隆起向北部隆起带的转换,以发育大范围展布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滩坝为特色。沉积晚期,主控断裂活动减弱,湖盆淤浅萎缩,四周辫状河三角洲进积,发育薄煤层;主控断裂活动为沉积物提供可容空间,控制洼陷几何形态,一级断层转换带控制主物源方向,二级断层转换带分割主物源通道,影响沉积砂体再分配,沉积体系发育与砂体分布则与古地貌密切相关;滨浅湖滩坝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其次是扇三角洲前缘水下辫状河道及河口砂坝,最末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砂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沉积相 沉积模式 恩平组 陆丰地区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负压拔罐与VSD治疗不同类型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郑文立 王立民 +2 位作者 赵连魁 张向涛 李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6期1745-1749,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负压拔罐与真空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不同类型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9例慢性创面患者,其中创面类型属于浅溃疡50例、简单窦道28例、复杂窦道41例,每种创面类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拔罐组和VSD组。拔罐组给予... 目的观察比较负压拔罐与真空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不同类型慢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9例慢性创面患者,其中创面类型属于浅溃疡50例、简单窦道28例、复杂窦道41例,每种创面类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拔罐组和VSD组。拔罐组给予拔罐负压治疗,每日1次;VSD组给予VSD持续负压治疗,3 d更换1次。记录不同创面类型中2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治疗3 d、7 d、14 d后愈合面积比例,观察不同创面类型中2组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细菌培养阳性率和疼痛评分。结果浅溃疡、简单窦道中2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窦道患者中拔罐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显著长于VSD组(P<0.05)。浅溃疡、简单窦道中2组治疗3 d、7 d、14 d后创面面积比例均较治疗前逐渐降低(P均<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杂窦道中拔罐组治疗3 d、7 d、14 d后创面面积比例无明显变化(P均>0.05),VSD组治疗7 d、14 d后创面面积比例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期拔罐组(P均<0.05)。浅溃疡、简单窦道中2组治疗7天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杂窦道中拔罐组治疗7 d后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疼痛VAS评分无明显变化(P均>0.05),VSD组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拔罐组(P均<0.05)。结论对于浅表溃疡及简单窦道患者,拔罐与VSD治疗疗效相等或相似;对于复杂窦道患者,只有VSD治疗是有效的,在临床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罐 真空封闭引流技术 慢性创面 创面愈合
下载PDF
负压拔罐治疗简单窦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文立 王立民 +2 位作者 赵连魁 张向涛 李明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9期796-799,共4页
目的评估负压拔罐对简单窦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非盲的实验设计,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简单窦道患者50例,随机分为拔罐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拔罐组患者每日在简单清创、换药的基础上给予局部拔... 目的评估负压拔罐对简单窦道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非盲的实验设计,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简单窦道患者50例,随机分为拔罐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拔罐组患者每日在简单清创、换药的基础上给予局部拔罐治疗(每次持续10 min,间隔15 min后再重复1次);对照组患者每日给予简单清创、换药。比较两组愈合时间、窦道创面细菌检测结果及疼痛评分(VAS评分)等。结果拔罐组窦道愈合率(88%)高于对照组(48%)(P=0.002)。拔罐组窦道平均愈合时间[(17.08±4.24) d]短于对照组[(28.20±8.74) d](P=0.000)。两组治疗1周后窦道创面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有所下降,但拔罐组(40%)较对照组(68%)下降更为明显(P=0.047)。拔罐组和对照组在治疗1周后疼痛评分均有所下降,但拔罐组(2.28±0.88分)较对照组(4.20±1.04分)下降更为明显(P=0.000)。结论负压拔罐治疗简单窦道可以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窦道细菌负荷,减轻局部疼痛,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 拔罐 窦道 伤口愈合
下载PDF
32~10.5 Ma古韩江三角洲沉积演化与控制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辰生 侯文锋 +3 位作者 邱争科 王涛 张向涛 汪旭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2-490,共9页
近年来,古韩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南海油气勘探的热点,对其开展沉积演化分析有助于评价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潜力,预测有利勘探区块。依据岩心、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陆丰—韩江凹陷区32~10.5Ma沉积相类型和古韩江三角洲演化。韩江—... 近年来,古韩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南海油气勘探的热点,对其开展沉积演化分析有助于评价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潜力,预测有利勘探区块。依据岩心、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陆丰—韩江凹陷区32~10.5Ma沉积相类型和古韩江三角洲演化。韩江—陆丰凹陷古韩江三角洲相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古韩江三角洲演化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渐新统珠海组至中新统珠江组沉积期,古韩江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粗,三角洲延伸远,主要分布在陆丰凹陷;第二阶段,中新统韩江组下段沉积期,随着海平面上升,古韩江三角洲逐渐向物源区退缩,陆丰和韩江地区以碳酸盐岩台地相和浅海陆棚相为主,海平面在韩江组下段沉积时期达到最大,古韩江三角洲面积达到最小;第三阶段,韩江组上段沉积期,随着海平面下降,古韩江三角洲又开始向盆地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海平面变化 珠江三角洲 古韩江三角洲 珠海组 珠江组 韩江组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烃源岩成因:阳江凹陷的资源潜力 被引量:7
16
作者 姜衍 张向涛 +7 位作者 龙祖烈 姜素华 索艳慧 刘泽 汪刚 陆蕾蕾 王光增 李三忠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107,共18页
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等资料,对阳江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作者从盆地分析入手,明确了走滑拉分的成盆模式有利于烃源岩形成,并首次利用Badlands盆地模拟揭示了阳江凹陷古地貌及沉积发育特征... 本文基于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等资料,对阳江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作者从盆地分析入手,明确了走滑拉分的成盆模式有利于烃源岩形成,并首次利用Badlands盆地模拟揭示了阳江凹陷古地貌及沉积发育特征,指出该区属于典型有利于烃源岩的形成和发育的内源沉积;并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析其断裂体系,在井震结合进行烃源岩层位标定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结合沉积体系的研究结果,在阳江凹陷文昌组中识别出深湖和半深湖相沉积,说明阳江凹陷古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文昌组,文昌组自下而上可为文三段、文二段和文一段;根据钻井资料揭示的烃源岩特征,在地震剖面上识别出烃源岩的地震相反射特征,然后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确定文昌组烃源岩的分布特征;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利用Petromod盆地模拟技术对文昌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文昌组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文一段烃源岩在16Ma成熟,开始生油;文二段和文三段烃源岩在23Ma成熟,开始生油,且文二段烃源岩为最好的生烃潜力层段。结合生烃史模拟结果,表明恩平20洼为生烃潜力最好的洼陷,是未来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江凹陷 古近系 烃源岩 盆地模拟 资源潜力
下载PDF
陆丰凹陷古近系构造-沉积差异性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 被引量:30
17
作者 米立军 张向涛 +3 位作者 汪旭东 雷永昌 余一欣 于福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0,共10页
陆丰凹陷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富生烃凹陷,古近系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南北差异性影响油气成藏和有利勘探区带的分布。始新世陆丰凹陷沉降中心由南向北迁移,其中文昌组沉积期陆丰南地区控洼断裂活动性较强,并向北依次减弱;恩平组沉积期陆丰北... 陆丰凹陷是珠江口盆地重要的富生烃凹陷,古近系构造和沉积特征的南北差异性影响油气成藏和有利勘探区带的分布。始新世陆丰凹陷沉降中心由南向北迁移,其中文昌组沉积期陆丰南地区控洼断裂活动性较强,并向北依次减弱;恩平组沉积期陆丰北地区控洼断裂活动性最强,并向南依次减弱。陆丰凹陷沉积充填受构造演化控制也表现出平面迁移特征,从文昌组沉积期至恩平组沉积期,沉积中心由南往北迁移,陆丰南地区主要发育文昌组深湖泥岩,陆丰北地区则发育恩平期深湖泥岩。在构造-沉积作用的共同控制下,陆丰凹陷发育了旁生侧储式、自生自储式和下生上储式等3种典型的源储配置关系。针对陆丰凹陷构造-沉积的平面迁移特征,根据"富洼找优、差异勘探"的思路,建议在陆丰南地区深挖油区潜力,在陆丰北新区加快勘探进程,优选有利二级构造带进行整体解剖并择优钻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丰凹陷 古近系 构造活动 沉积体系 油气成藏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南海北部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与新近纪岩浆活动 被引量:19
18
作者 蔡国富 张向涛 +7 位作者 彭光荣 吴静 柳保军 白海军 李振升 马晓楠 李三忠 索艳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52,共13页
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极其重要的中-新生代构造带和转换带。基于钻井资料和大范围、高密度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本文初步揭示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走向为NW-NWW向、宽约30km,沿着断裂走向从陆架至洋陆边界断裂带可... 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极其重要的中-新生代构造带和转换带。基于钻井资料和大范围、高密度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本文初步揭示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走向为NW-NWW向、宽约30km,沿着断裂走向从陆架至洋陆边界断裂带可分为北-中-南三段,断裂在新生代选择性活化,具有多重走滑断裂叠合和基底岩浆底辟强烈等特点,表明其在新生代构造调节作用中发展成一个活动断裂带。通过对断裂带及其围区新近纪岩浆活动的系统解析,首次揭示了新近纪岩浆沿该深大断裂在大陆架-深水大陆坡均有强烈活动,具有沿断裂带走向呈带状分布、南早北晚和多期次幕式迁移等特征。新近纪岩浆活动开始于23.0 Ma,在断裂带南段的云开低凸起及邻区形成强烈的基底岩浆底辟。岩浆喷发作用集中在21.1~19.1 Ma、18.5 Ma、15.5~13.5 Ma和8~6 Ma等4个时期。在21.1~19.1 Ma期间,岩浆活动迁移到中段的开平东洼和神狐隆起东缘之间,出现了强烈的火山裂隙式喷发。18.5 Ma以来,断裂带南段-中段火山喷发作用基本停止,岩浆活动向北迁移到北段的阳江东凹一带,具有中心式溢流相喷发叠合裂隙式火山喷发的特征。推测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新近纪的岩浆来源于南海北部地幔上涌区的下地壳高速体减压熔融,而断裂带上岩浆活动表现出的时空不均一性和幕式迁移性,可能与地幔上涌区向海倾斜特性及断裂带分段差异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阳江-一统暗沙断裂带 岩浆活动 地幔上涌 新近纪 洋陆过渡带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运动及其意义 被引量:67
19
作者 施和生 杜家元 +5 位作者 梅廉夫 张向涛 郝世豪 刘培 邓棚 张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7-461,共15页
惠州运动指发生在珠江口盆地中始新世早、晚文昌期(距今43 Ma)之间的构造运动。基于地震、测井、地质、钻井等资料,综合运用断裂特征分析、剥蚀厚度恢复、岩浆作用统计、区域构造动力学比对等方法,揭示惠州运动的特征、属性及动力学机... 惠州运动指发生在珠江口盆地中始新世早、晚文昌期(距今43 Ma)之间的构造运动。基于地震、测井、地质、钻井等资料,综合运用断裂特征分析、剥蚀厚度恢复、岩浆作用统计、区域构造动力学比对等方法,揭示惠州运动的特征、属性及动力学机制。惠州运动主要表现为裂陷作用的南北转变和沿断裂走向的迁移、基底隆升、岩浆底辟以及地层剥蚀等。研究认为惠州运动是珠江口盆地周缘板块相互作用和岩石圈减薄过程的综合反映,特别是与岩石圈由初始张裂到快速减薄的变化、以及印度—欧亚大陆开始硬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变化有紧密的动力学成因联系。惠州运动对珠江口盆地古近系富生烃凹陷和烃源岩发育、沉积体系和深部优质储集层形成、油气成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州运动 油气成藏 始新世 古近系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成盆-成烃-成藏:代序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阳东 张向涛 +2 位作者 彭光荣 李三忠 索艳慧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共5页
珠江口盆地位于太平洋俯冲的东部动力系统、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碰撞或新特提斯洋俯冲的西部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因此其构造成因及南海海盆打开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且构造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群的油气成藏有何作用也不甚清晰... 珠江口盆地位于太平洋俯冲的东部动力系统、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碰撞或新特提斯洋俯冲的西部动力系统相互作用的中间地带,因此其构造成因及南海海盆打开机制一直存在争论;且构造对南海北部陆缘盆地群的油气成藏有何作用也不甚清晰。本专辑以珠江口盆地为例,特别是以阳江东凹为精细解剖区,结合中国东部新生代盆地的研究成果,展开了以下问题讨论:(1)珠江口盆地成盆机制:是单一裂陷、多幕伸展、单次伸展-走滑,还是多幕叠合走滑模式?(2)盆地的成盆机制与洼陷的生排烃、油气成藏相关性,尤其是古近系烃源岩的形成条件与资源潜力如何?不同幕次的构造转换对"源-汇"体系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等;(3)南海海盆的打开方式和动力学机制探讨:是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有关的挤出-逃逸模式、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弧后伸展模式、深部构造有关的地幔柱模式、与古南海俯冲有关的俯冲拖曳模式,还是右行右阶拉分模式?(4)中国东部近海盆地共性探讨:珠江口盆地的成盆、成藏、成烃机制是否与渤海湾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具有相似性?研究结果揭示,多期走滑拉分作用对珠江口盆地形成及其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也影响了南海及其周边盆地群的裂解和洋盆打开过程,其动力来源主要是太平洋俯冲动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阳江东凹 南海打开 走滑拉分盆地 太平洋动力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