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口盆地超深水区LW21-A井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气成因
1
作者 朱俊章 黄玉平 +3 位作者 陈聪 翟普强 张志琳 韩晋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2,共12页
珠江口盆地超深水区勘探程度低,珠四坳陷仅LW21-A井有油气发现,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地特征分子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揭示了所钻遇烃源岩的类型和发现油气的成因。该钻井揭示,文昌组和恩平组发育海相(海侵)泥岩和微咸水浅湖相(近海湖盆)泥岩;... 珠江口盆地超深水区勘探程度低,珠四坳陷仅LW21-A井有油气发现,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地特征分子地球化学测试与分析,揭示了所钻遇烃源岩的类型和发现油气的成因。该钻井揭示,文昌组和恩平组发育海相(海侵)泥岩和微咸水浅湖相(近海湖盆)泥岩;LW21构造气藏中存在海相(海侵)和湖相2类凝析油;LW21构造气藏中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O_(2),属于CO_(2)气藏,含一定量烷烃气;CO_(2)主要是无机幔源型成因气,烷烃气主要是油型气与海相生物气的混合型干气。这一认识对珠江口盆地超深水区珠四坳陷带的进一步评价和勘探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超深水区 烃源岩 CO_(2)气藏 分子地球化学 油气成因
下载PDF
新时代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策略与发展研究
2
作者 廖琛 农丽颖 +1 位作者 朱俊璋 李慧敏 《武术研究》 2024年第7期66-70,共5页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深入分析了武术课程思政的传统教育变革、文化教育拓展、德育教育承载和文化自信践行的内在驱动及导向。武术课程思政归根结底在于立德树人,对于课程目标、武术教材、思政元素挖掘和课... 文章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和比较分析法,深入分析了武术课程思政的传统教育变革、文化教育拓展、德育教育承载和文化自信践行的内在驱动及导向。武术课程思政归根结底在于立德树人,对于课程目标、武术教材、思政元素挖掘和课程监督力度出现的问题要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转变高校武术教师的教育理念,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拓宽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文化教育方向,规范教材,聚焦思政元素要点;规范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教学常规,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加大高校武术课程思政的监政力度,优化考核指标体系。武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建设在于推陈出新,且具有多元化和常态化的发展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课程思政 需求导向 发展指向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15披覆构造带油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仰帝 彭光荣 +4 位作者 朱俊章 肖张波 龙祖烈 杨兴业 张小龙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7-57,共11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15披覆构造带南、北部分别与陆丰22洼、陆丰15洼毗邻,常规的油源对比指标无法确定构造带上S2-1和S5-1油藏的油源,2个洼陷都有可能向其供烃。为揭示原油的成因来源,对该地区原油及烃源岩开展了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及含氮... 珠江口盆地陆丰15披覆构造带南、北部分别与陆丰22洼、陆丰15洼毗邻,常规的油源对比指标无法确定构造带上S2-1和S5-1油藏的油源,2个洼陷都有可能向其供烃。为揭示原油的成因来源,对该地区原油及烃源岩开展了生物标志物、碳同位素及含氮化合物等特征的精细对比。在研究区原油及源岩中新检测出4个C_(24)四环萜烷:脱-A-奥利烷、脱-A-羽扇烷、新C_(24)四环萜烷及C_(24)17,21-开环藿烷。研究对比发现,S2-1和S5-1油藏原油中C_(24)四环萜烷分布特征与陆丰22洼文昌组烃源岩更加吻合,具有更强的亲缘关系。此外,全油碳同位素和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指示S2-1和S5-1油藏明显区别于陆丰15洼生成的原油,预示着其原油具有陆丰22洼烃源岩的贡献。含氮化合物示踪参数指示S2-1油藏具有近源充注特征,进一步验证了陆丰22洼烃源岩对S2-1和S5-1油藏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 C_(24)四环萜烷 碳同位素 含氮化合物 陆丰15披覆构造带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阳江东凹高含CO_(2)油气藏的类型、成因及成藏过程
4
作者 马宁 熊万林 +4 位作者 龙祖烈 朱俊章 温华华 杨兴业 汪晓萌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通过对阳江东凹高含CO_(2)油气藏的流体组分组成、P-T相图、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分析了高含CO_(2)油气藏的类型、成因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阳江东凹高含CO_(2)的油气藏分为3类:第一类为含CO_... 通过对阳江东凹高含CO_(2)油气藏的流体组分组成、P-T相图、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分析了高含CO_(2)油气藏的类型、成因及成藏过程。结果表明,阳江东凹高含CO_(2)的油气藏分为3类:第一类为含CO_(2)溶解气的常规油藏,第二类为含CO_(2)溶解气的挥发性油藏,第三类为含溶解烃的CO_(2)气藏。油气藏中原油主要为浅湖-半深湖相及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成熟阶段的产物,烃类气均为原油伴生气,CO_(2)属于幔源型无机成因气。EP20-A井原油的充注时期为12~10.7 Ma,CO_(2)充注时期为5.6~1.7 Ma。EP20-C井存在两期原油充注及两期CO_(2)充注,第一期原油充注时期为14~6 Ma,为主要充注期,第二期原油充注时期为4~0 Ma,第一期CO_(2)的充注时期为11~10 Ma,第二期CO_(2)的充注时期为5~1.5 Ma。根据CO_(2)充注强度的相对大小,分别形成了EP20-C井含溶解烃的CO_(2)气藏,EP20-A井含CO_(2)溶解气的挥发性油藏,EP20-B井含CO_(2)溶解气的常规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CO_(2)油气藏 流体类型 油气成因 成藏过程 阳江东凹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恩平组泥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石创 龙祖烈 +2 位作者 朱俊章 姜正龙 黄玉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86,共8页
泥岩的元素特征对沉积环境变化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较好地保存原始沉积记录。为了明确白云凹陷恩平组烃源岩发育环境,选取凹陷内5口钻井泥岩样品进行元素测试。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分析白云凹陷各洼陷恩平期古水深、古氧相、古气... 泥岩的元素特征对沉积环境变化有较高的灵敏度,能够较好地保存原始沉积记录。为了明确白云凹陷恩平组烃源岩发育环境,选取凹陷内5口钻井泥岩样品进行元素测试。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分析白云凹陷各洼陷恩平期古水深、古氧相、古气候、古盐度和埋藏效率等古环境指标,结果表明:白云西洼处于水深较深、气候偏冷潮湿、还原性弱的淡水环境,埋藏效率相对最低;白云东洼处于水深较浅、气候湿热、亚还原半咸水环境,埋藏效率高;白云主洼处于水深相对最深、暖湿气候、亚还原—还原的淡水环境,埋藏效率相对中等;白云南洼处于水深总体较浅、暖湿气候、亚还原环境,咸水—半咸水—淡水均有分布,埋藏效率总体趋好。环境恢复结果显示白云主洼、白云东洼和白云南洼恩平期烃源岩的形成和保存条件较好,白云西洼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元素地球化学 恩平组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不同成藏期次原油成因及混源比例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熊万林 龙祖烈 +2 位作者 朱俊章 杨兴业 丰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15-324,342,共11页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两年来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采用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全油气相色谱法混源油定量配比实验相结合,对阳江凹陷不同成藏期次原油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已获得混源油藏的混源比例进行...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两年来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采用饱和烃色谱—质谱实验、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全油气相色谱法混源油定量配比实验相结合,对阳江凹陷不同成藏期次原油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对已获得混源油藏的混源比例进行了测算。阳江凹陷发生两期原油充注,充注时间分别为12.0~7.5 Ma和6.5~0 Ma。第一期原油来源于恩平20洼始新统文昌组文三段中浅湖相烃源岩,主要在中新统珠江组储层中聚集成藏;第二期原油来源于文一段和文二段中深湖相烃源岩,在中新统珠江组—韩江组储层中均有成藏。通过混源油定量配比实验建立混源比例测算模板,计算结果表明,B20-1、B20-2油田韩江组油藏均为第二期充注,B20-1油田珠江组油藏第一期和第二期充注量占比分别为39%和61%。关键成藏时期断裂活动强度、圈闭发育层段及有效烃源岩三者耦合关系共同控制着圈闭富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比实验 油气成因 原油充注时期 混源比例定量计算 阳江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白云凹陷烃源岩分布与油气源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聪 龙祖烈 +3 位作者 熊永强 朱俊章 翟普强 郑仰帝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2,共12页
针对白云凹陷烃源岩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争议大,主力烃源岩及成藏贡献不明,不同区带油气分布差异性极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该区文昌及恩平期沉降速率分析,结合已钻井油-气-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不同母质类型源岩黄金管高温高压生成天然气... 针对白云凹陷烃源岩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争议大,主力烃源岩及成藏贡献不明,不同区带油气分布差异性极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该区文昌及恩平期沉降速率分析,结合已钻井油-气-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与不同母质类型源岩黄金管高温高压生成天然气模拟实验产物特征,认为白云凹陷发育半深湖、浅湖及海相/海侵3类烃源岩,白云主洼及白云西洼的洼陷区(沉降速率>200 m/Ma)可能发育规模性半深湖-深湖相源岩,斜坡-隆起区低沉降速率区(<200 m/Ma)文昌组及恩平组发育浅湖相源岩;白云主洼东部恩平组晚期发育海相/海侵泥岩。文昌组浅湖-半深湖相源岩为该区主力气源岩,而斜坡带中-低沉降速率区文昌组及恩平组浅湖相源岩为主力油源岩,海相/海侵源岩未见成藏贡献,呈现“二源供烃”格局。另外,根据烃源岩生排烃史、断裂体系发育等成藏要素及天然气生烃动力学建模,探讨了白云凹陷中浅层及洼陷内中深层气源及成藏特征差异性;认为隆起区已发现的中浅层气藏隶属于凝析油伴生气含气系统,为干酪根裂解气成藏;洼陷内深层气藏隶属于油裂解气含气系统,为洼陷内因缺乏油源断裂沟通疏导未经排出的原油裂解生气,为超压驱动、致密层阻隔的油裂解气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沉降速率 天然气生成动力学 油裂解气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源-汇-聚”特征与惠州26-6大油气田发现启示 被引量:26
8
作者 施和生 高阳东 +3 位作者 刘军 朱俊章 龙祖烈 史玉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7-791,共15页
珠江口盆地发现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拗陷期沉积的中新统-渐新统,在断陷期沉积的始新统中找到的油气仅占已发现油气资源的8%,而在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富烃洼陷是否有大量的油气仍保存在中-深层的断陷层系内,古近... 珠江口盆地发现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拗陷期沉积的中新统-渐新统,在断陷期沉积的始新统中找到的油气仅占已发现油气资源的8%,而在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尚未获得商业性油气发现。富烃洼陷是否有大量的油气仍保存在中-深层的断陷层系内,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双古”)地层油气运-汇通道是否有效发育,成藏动力的强弱,以及圈闭和储-盖组合是否发育等是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领域勘探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源-汇-聚”评价思想,通过对珠江口盆地惠州26洼的源(烃源岩类型与质量、热成熟演化史与生排烃史、油气资源类型与规模)、汇(运-汇单元、运-汇方向、输导通道、汇聚强度)、聚(二级构造带与圈闭、储-盖组合、充注强度、保存条件)等静态和动态成藏要素相结合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惠州26洼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领域的源-汇-聚特征,提出了“油型烃源岩晚期加快熟化、先油后气、断-压双控、源-储对接强势供烃、立体运聚”动态成藏模式,推动了惠州26-6构造古近系和中生代古潜山新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成藏 源-汇-聚评价 中生代古潜山 古近系 惠州26-6油气田 惠州26洼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高热流背景油气类型与成藏时期综合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米立军 何敏 +4 位作者 翟普强 朱俊章 庞雄 陈聪 马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2,共12页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地壳强烈薄化带,快速沉降和高地温背景使得油气生成运聚非常复杂。应用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2D盆地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白云凹陷目前已发现油气类型、充注幕次、成藏期次和古压... 白云凹陷位于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深水区地壳强烈薄化带,快速沉降和高地温背景使得油气生成运聚非常复杂。应用油气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和2D盆地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白云凹陷目前已发现油气类型、充注幕次、成藏期次和古压力演化,结果表明:白云凹陷存在5类原油和2类天然气,油气充注具有"油早气晚"的特征。白云凹陷珠江组和珠海组储层油包裹体主要分为3类:成熟油包裹体(黄色荧光)、较高成熟油包裹体(黄绿色荧光)、高成熟油包裹体(蓝白色荧光,与天然气充注关系较为密切)。白云凹陷早期存在油气充注,后期普遍经历气洗作用而使古油藏遭受破坏。应用古压力-埋藏深度投点法确定至少存在2期充注:第1期为13.1~7.3Ma,主要为成熟油充注;第2期为5.5~0Ma,主要为高成熟油和天然气充注。压力演化模拟表明,较明显的生烃增压主要开始于白云运动时期,主要经历3期泄压:第1期成藏意义不大,第2期对早期油运移有重要意义,第3期对油气晚期成藏意义重大。本文成果对白云凹陷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及下一步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油气类型 成藏时期 流体包裹体 压力演化模拟 珠江口盆地深水区
下载PDF
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油源判识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向涛 朱俊章 +4 位作者 熊万林 秦成岗 杜家元 孔祥星 张林晔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23,共12页
在三级层序格架下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纵向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优选出T/C30藿烷、Ts/Tm及C304-甲基甾烷/C29甾烷等参数作为原油族群划分和油源对比的主要指标,厘清了该洼陷区已发现原油的来源和分布规律... 在三级层序格架下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纵向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优选出T/C30藿烷、Ts/Tm及C304-甲基甾烷/C29甾烷等参数作为原油族群划分和油源对比的主要指标,厘清了该洼陷区已发现原油的来源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以高丰度C304-甲基甾烷、极低丰度双杜松烷T构型化合物和Ts与Tm相对含量均势为主要特征的第1类原油来自文四段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以高丰度C304-甲基甾烷、明显检出双杜松烷T构型化合物和Ts与Tm相对含量均势为主要特征的第2类原油来自文三段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以较高丰度C304-甲基甾烷和双杜松烷T构型化合物以及Ts较Tm显著优势为主要特征的第3类原油来自沉积环境相对偏氧化的文二段烃源岩。番禺4洼文昌组烃源岩中双杜松烷T构型化合物相对含量很可能受沉积时代和沉积环境的双重控制,上、下文昌组烃源岩中双杜松烷T构型化合物丰度变化可能与陆源区龙脑香科植物的逐步繁盛有关,较高丰度双杜松烷T构型化合物与高丰度C304-甲基甾烷的共存反映了在以低等水生生物来源有机质为主的宏观背景下具有一定丰度陆源树脂类有机质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番禺4洼 文昌组 烃源岩 生物标志化合物 原油族群划分 油源判识
下载PDF
基于概率神经网络的烃源岩TOC预测——以珠江口盆地陆丰南区为例 被引量:14
11
作者 石创 朱俊章 +3 位作者 龙祖烈 秦成岗 史玉玲 黄玉平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1-565,共5页
烃源岩评价在油气成藏和资源潜力研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和影响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海上油气勘探因钻井和取样数量的限制,难以获得连续的TOC数据。通过地化-测井-地震联合优选地震属性参... 烃源岩评价在油气成藏和资源潜力研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而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和影响油气资源评价的关键参数。海上油气勘探因钻井和取样数量的限制,难以获得连续的TOC数据。通过地化-测井-地震联合优选地震属性参数,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对陆丰南区烃源岩TOC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文昌组下段发育优质烃源岩,其中文四段烃源岩是陆丰凹陷南部油气资源的主要贡献者。运用PNN神经网络预测烃源岩TOC,可获得高精度烃源岩TOC三维数据体,充分揭示了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非均质特点,有效弥补了海上少井区烃源岩评价的缺陷,为精细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总有机碳质量分数 地化-测井-地震联合 神经网络 陆丰南区
下载PDF
恩平凹陷北部隆起构造带油气成因来源及成藏过程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熊万林 朱俊章 +4 位作者 杨兴业 龙祖烈 翟普强 郑仰帝 秦成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5,共12页
恩平凹陷北部隆起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类型众多,但各构造贫富差距较大,区域成藏认识不明。通过对区内油、气、岩样品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所发现的原油可划分为4种类型,主要来源于恩平17... 恩平凹陷北部隆起构造带油气资源丰富,类型众多,但各构造贫富差距较大,区域成藏认识不明。通过对区内油、气、岩样品生物标志化合物、同位素、流体包裹体发育特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研究区所发现的原油可划分为4种类型,主要来源于恩平17洼文昌组半深—深湖和浅湖—半深湖相两类优质烃源岩,烃类气体为混合有机质生成的原油伴生气,CO2气体主要为幔源无机成因气。研究区油气充注表现为“两期油、两期CO2、一期烃类气”充注特征,两期原油充注时间分别为13.8~7.7Ma和4.9~0Ma,且早期原油充注比率沿运移方向逐渐增加,两期CO2充注时间分别为11.6~6.1Ma和0.3~0Ma,一期烃类气充注时间为4.9~0Ma,其中第一期CO2对第一期原油形成的油藏驱替作用明显;研究区油气成藏过程表现为“南北洼双源供烃、两期油充注、断脊联控、CO2驱替、烃类气改造油藏”的特征。本文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区未来油气勘探提供成藏过程定量研究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平凹陷 北部隆起构造带 油气成因来源 油气成藏过程
下载PDF
Detrital K-feldspar^(40)Ar/^(39)Ar Ages:Source Constraints of the Lower Miocene Sandstones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9
13
作者 LIU Zaisheng SHI Hesheng +3 位作者 zhu junzhang QIU Huaning ZHANG Zhilin YUN Jianb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383-392,共10页
The South China Sea began to outspread in the Oligocene. A great quantity of terraneous detritus was deposited i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sea, mostly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hich constituted the mai... The South China Sea began to outspread in the Oligocene. A great quantity of terraneous detritus was deposited in the northern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sea, mostly in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which constituted the main paleo-Pearl River Delta. The delta developed for a long geological time and formed a superimposed area. Almost all the oil and gas fields of detrital rock reservoir distribute in this delta. Thirty-three oil sandstone core samples in the Zhujiang Formation, lower Miocene (23-16 Ma), were collected from nine wells. The illite samples with detrital K feldspar (Kfs) separated from these sandstone cores in four sub-structural belts were analysed by the high-precision 40Ar/39Ar laser stepwise heating technique. All 33 illite 40Ar/39Ar data consistently yielded gradually rising age spectra at the low-temperature steps until reaching age plateaus at mid-high temperature steps. The youngest ages corresponding to the beginning steps were interpreted as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ages and the plateau ages in mid-high temperature steps a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detrital feldspar representing the ages of the granitic parent rocks in the provenances. The ages of the detrital feldspar from the Zhujiang Formation in the four sub-structural belts were different: (1) the late Cretaceous ages in the Lufeng 13 fault structural belt; (2)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early Cretaceous-Jurassic ages in the Huizhou 21 buried hill-fault belt; (3) the Jurassic and Triassic ages in the Xijiang 24 buried hill-fault belt; and (4) the early Cretaceous - late Jurassic ages in the Panyu 4 oil area. These detrital feldspar 4~Ar/39Ar ages become younger and younger from west to east, corresponding to the age distribution of the granites in the adjacent Guangdong Province, Sou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LITE detrital K feldspar 40Ar/39Ar dating parent rock sandstone reservoir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下载PDF
惠州凹陷HZ21-1构造油气成因来源及有利滚动勘探区预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朱明 施洋 +4 位作者 朱俊章 杨兴业 丁琳 龙祖烈 秦成岗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22,共11页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1构造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源供烃、多层系含油的特点,油气成因来源有待进一步落实。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构造的气藏凝析气与油藏溶解气来自同一类烃源岩,其沉积母质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气藏凝析油及...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HZ21-1构造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源供烃、多层系含油的特点,油气成因来源有待进一步落实。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分析表明,该构造的气藏凝析气与油藏溶解气来自同一类烃源岩,其沉积母质以陆源有机质为主。气藏凝析油及油藏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分析表明,该构造下中新统珠江组上段高部位气藏凝析油气来源于惠州21洼恩平组及文昌组浅湖—沼泽相烃源岩,珠江组下段—恩平组油藏黑油主要来源于HZ26洼具有明显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文昌组半深—深湖相烃源岩,文昌组—古潜山油藏黑油来源于HZ26洼文昌组下段浅—半深湖相烃源岩,HZ21-1构造天然气的成藏早于油藏,凝析油气充注时间在中晚中新世。综合分析认为,HZ21-1构造具有断裂输导、下油上气的成藏模式,珠江组上段岩性尖灭圈闭及古潜山具有较大的滚动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惠州凹陷 油气来源 成藏模式 有利滚动勘探区
下载PDF
开平凹陷古近系稠油和砂岩储层沥青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俊章 施洋 +3 位作者 熊万林 史玉玲 杨兴业 黄玉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3,共10页
通常情况下埋深大于2 000 m的油藏中原油受次生改造作用影响较小,但珠江口盆地首次在开平凹陷埋深大于2 000 m的古近系发现了稠油油藏和大量沥青质砂岩层。为揭示该凹陷区稠油和砂岩储层沥青质的形成机制,开展了原油和岩石样品系统取样... 通常情况下埋深大于2 000 m的油藏中原油受次生改造作用影响较小,但珠江口盆地首次在开平凹陷埋深大于2 000 m的古近系发现了稠油油藏和大量沥青质砂岩层。为揭示该凹陷区稠油和砂岩储层沥青质的形成机制,开展了原油和岩石样品系统取样和地球化学测试分析,结合凹陷埋藏-热演化史、油藏地质特征等分析,对典型稠油油藏和沥青质砂岩层进行了深入解剖。研究表明,10 Ma左右开平主洼文昌组淡水中深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油气自深部向浅部依次充注到恩平组、珠海组圈闭中聚集成藏,成藏后遭受生物降解、水洗和汽油馏分烃散失等次生改造作用,使得原生成因的中质油藏原油变重变稠,从而形成了现今次生成因的稠油油藏和大量沥青质砂岩层。开平凹陷不具备生成原生成因稠油的石油地质条件,开平主洼文昌组淡水中深湖相烃源岩主要生成原生中质油和轻质油,因此洼陷内深部构造-地层圈闭具有中质原油和轻质原油的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开平凹陷 古近系 砂岩储层 稠油 沥青质 形成机制
下载PDF
阳江凹陷恩平21洼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成藏贡献 被引量:7
16
作者 熊万林 龙祖烈 +4 位作者 朱俊章 杨兴业 石创 翟普强 杜晓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6,共7页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两年来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为明确阳江凹陷恩平21洼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成藏贡献,采用无机元素分析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阳江凹陷文昌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及生烃潜力进行了... 阳江凹陷为珠江口盆地近两年来获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的新区。为明确阳江凹陷恩平21洼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成藏贡献,采用无机元素分析与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阳江凹陷文昌组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质来源及生烃潜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明确了已发现原油的来源并估算了不同沉积环境烃源岩的成藏贡献。结果表明:文昌组沉积时期恩平21洼气候湿热,湖盆水体较深、盐度较低,是整体处于亚还原环境的淡水湖盆,发育半深湖-深湖相和浅湖-半深湖相两套优质烃源岩;油-源对比及油藏中不同来源原油的占比分析发现,源于半深湖-深湖相烃源岩的占比为15%,源于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的占比为85%。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同样具有较强的供烃能力,发育浅湖-半深湖相烃源岩的浅-小洼陷,也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生烃潜力 成藏贡献 烃源岩 阳江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半开放条件下裂解成气模拟实验 被引量:4
17
作者 龙祖烈 石创 +3 位作者 朱俊章 黄玉平 史玉玲 张小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07-512,共6页
为深入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裂解机制及产物变化特征,选取了白云凹陷渐新统珠海组原油样品,利用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模拟了地下压力、地下流体介质及半开放条件下、不同升温速率的原油裂解过程,分析了气产率和气体组分特征。研究表... 为深入研究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原油裂解机制及产物变化特征,选取了白云凹陷渐新统珠海组原油样品,利用高温高压模拟实验,模拟了地下压力、地下流体介质及半开放条件下、不同升温速率的原油裂解过程,分析了气产率和气体组分特征。研究表明,原油样品在365℃开始裂解,裂解产率随温度增加而增加,在20℃/h的升温速率下,最终(550℃)裂解气体产率、烃气产率和非烃气体产率分别为580.13,394.25,185.88 mg/g;而在60℃/h的升温速率下,最终(550℃)裂解气体产率、烃气产率和非烃气体产率分别为707.68,485.77,221.91 mg/g。不同升温速率下最终产率的差异和烃气的组分差异均与不同温度下原油裂解机制差异有关。从原油裂解成气模拟实验的组分特征来看,大部分原油裂解气具有较高的重烃气含量,而较高重烃含量可作为判识原油裂解气和干酪根裂解气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裂解 裂解模拟实验 半开放体系 裂解气产率 天然气 珠海组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一坳陷油气成藏组合划分及有利成藏组合预测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俊章 朱明 +3 位作者 史玉玲 杨兴业 熊万林 郑仰帝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75,共9页
针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寻找接替勘探领域、降低勘探风险的需要,采用成藏组合分析方法,从油气充注条件分析入手,研究珠一坳陷不同成藏组合油气优势运移聚集方向,研究表明:区域盖层的岩性组合与断裂活动强度共同决定了珠一坳陷油气在不同... 针对珠江口盆地(东部)寻找接替勘探领域、降低勘探风险的需要,采用成藏组合分析方法,从油气充注条件分析入手,研究珠一坳陷不同成藏组合油气优势运移聚集方向,研究表明:区域盖层的岩性组合与断裂活动强度共同决定了珠一坳陷油气在不同成藏组合间的分配与富集,恩平组砂地比在50%以上,且断层断距在140 m以上时,油气主要在T_(70)界面之上的珠海-粤海组成藏组合富集,反之则主要在T_(70)界面之下的成藏组合富集。长期活动型及叠加复合A型洼陷,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主力成藏组合及成藏带多位于烃源灶之上;早期活动型及叠加复合B型洼陷,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源内和近源的成藏组合最为有利,远源的珠海-粤海组成藏组合,其有利成藏带通常位于洼陷边缘及隆起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一坳陷 洼陷类型 油源分析 油气运移 有利成藏组合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原油密度分布及其成因 被引量:8
19
作者 熊万林 朱俊章 +3 位作者 施洋 杨兴业 郑仰帝 翟普强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9年第1期43-52,共10页
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主要产油区,本次研究选取该区79口井共计261个原油样品的密度分析数据,剖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原油密度以轻质油(140样品)和中质油(57样品)为主,含有少量凝析油(13样品)和重质油(51... 珠一坳陷是珠江口盆地的主要产油区,本次研究选取该区79口井共计261个原油样品的密度分析数据,剖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原油密度以轻质油(140样品)和中质油(57样品)为主,含有少量凝析油(13样品)和重质油(51样品)。其中,轻—中质油在区内各个油田分布广泛;凝析油仅在惠州凹陷惠州26油田珠江组上段油层中分布;重质油主要分布在恩平凹陷、西江凹陷、惠州凹陷流花油田珠江组上段及其上覆地层,油藏埋深以<2 000m为主,且现今油藏温度低于85℃。珠一坳陷所发现的凝析油主要为凹陷内浅湖—沼泽相烃源岩成熟阶段产物,其密度偏轻主要受油源所控制;轻—中质油密度主要受油源和成熟度控制,与浅湖—半深湖相原油、混源油及浅湖—沼泽相原油相比,半深—深湖相原油具有相对较高的密度,随着原油成熟度增加,其密度降低趋势明显;重质油密度主要受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控制,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导致原油轻组分丧失,原油密度变大。本研究成果可为珠一坳陷不同区域、不同层析原油类型、油品特征、资源量计算及产能预测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一坳陷 原油密度 凝析油 重质油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地温场特征及烃源岩热演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玉平 龙祖烈 +4 位作者 朱俊章 石创 张博 张小龙 陈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08口钻井的地温数据(BHT、MDT、DST)进行校正、分析,以点到面重构白云凹陷的现今地温场,再结合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正演恢复白云凹陷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研究结果显示:(1)白云凹陷具有变地温场,地温梯... 通过对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108口钻井的地温数据(BHT、MDT、DST)进行校正、分析,以点到面重构白云凹陷的现今地温场,再结合地质与地球化学资料,正演恢复白云凹陷烃源岩的热演化史及生烃史。研究结果显示:(1)白云凹陷具有变地温场,地温梯度分布在35~60℃/km之间,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2)受控于白云凹陷变地温场作用,白云凹陷不同洼陷烃源岩热史不同,主洼文昌组烃源岩处于高成熟至过成熟阶段,东洼、西洼和南洼文昌组烃源岩处于成熟至高成熟阶段。(3)在垂向上,白云凹陷高变地温场导致烃源岩具有高热快熟的演化特征,随地温梯度升高,烃源岩成熟门限快速变浅、生烃窗口变窄。(4)白云凹陷不同洼陷具有差异生烃特征,主洼文昌组烃源岩干酪根生油气早,生油阶段主要在23.03 Ma以前,生气阶段在33.9~10.0 Ma;东洼、西洼、南洼烃源岩埋藏浅,生烃较晚(23.03 Ma以来),油气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凹陷 温度校正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热演化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