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股前外侧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替代方案选择
1
作者 杜青晏 臧梦青 +3 位作者 朱珊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3-548,共6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方法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anterolateral thigh,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和手术替代方案。方法回顾在2009年1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计划实施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45例,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分析ALT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该皮瓣不可用时采用的替代方案。结果45例患者中,按计划成功实施的ALT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39例(86.7%);因不存在合适的ALT区穿支血管,手术变更为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共6例(13.3%),其中,其他穿支螺旋桨皮瓣的穿支血管的源血管包括股直肌支者2例,旋股外侧动脉横支,股动脉,股深动脉,膝上外侧动脉各1例。2块皮瓣出现静脉回流障碍,1块皮瓣经保守治疗后成活;1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应用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清创后继发创面。结论ALT穿支螺旋桨皮瓣可修复自腹股沟到膝关节范围内的缺损;在ALT区穿支血管不可用时,以来自股直肌支、股动脉、膝上外侧动脉或股深动脉等邻近的穿支血管为蒂,同样可以切取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血管 螺旋桨皮瓣 软组织修复 替代方案
下载PDF
基于新分类的41例远端蒂股前外侧皮瓣回顾性临床研究
2
作者 杜青晏 臧梦青 +4 位作者 朱珊 童德迪 李杉珊 陈子翔 刘元波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9-554,559,共7页
目的探讨远端蒂股前外侧(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dALT)皮瓣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患者,以dALT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将以降支为蒂者定义为... 目的探讨远端蒂股前外侧(distally 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dALT)皮瓣的特点及手术注意事项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10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41例患者,以dALT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将以降支为蒂者定义为Ⅰ型皮瓣,以斜支为蒂者为Ⅱ型皮瓣,以横支为蒂者为Ⅲ型皮瓣,对比不同类型皮瓣的血管蒂长度、修复的缺损位置以及皮瓣转归。结果Ⅰ型皮瓣24块,Ⅱ型皮瓣13块,Ⅲ型皮瓣4块。Ⅰ型皮瓣血管蒂较短,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大腿远端1/3和膝关节前/外侧(62.5%,15/24);Ⅱ型和Ⅲ型皮瓣血管蒂较长,修复的缺损主要位于膝关节后/内侧和小腿近端1/3(84.7%,11/13;100.0%,4/4)。Ⅲ型皮瓣的并发症发生率(50.0%)和皮瓣坏死率(25.0%)较高。结论dALT皮瓣术前应注意评估可切取的血管蒂长度,术中需注意血管解剖、小心操作,避免破坏逆行血供,影响皮瓣血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瓣 穿支皮瓣 逆行皮瓣 软组织修复 下肢
下载PDF
先天性并指畸形诊疗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0
3
作者 王斌 高伟阳 +11 位作者 刘波 田晓菲 胡勇 沈小芳 张红星 白晨平 汪洋 臧梦青 丁建 谭为 韩刚 孙文海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303-309,312,共8页
并指畸形(Syndactyly)是最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之一。表现为相邻指/趾间软组织和(或)骨骼不同程度的融合,可伴发多指、屈指、短指、先天性指间关节融合等。表现变异性及不完全外显率,使并指畸形的诊疗缺乏清晰的路径。多年来对该疾病... 并指畸形(Syndactyly)是最常见的手部先天性畸形之一。表现为相邻指/趾间软组织和(或)骨骼不同程度的融合,可伴发多指、屈指、短指、先天性指间关节融合等。表现变异性及不完全外显率,使并指畸形的诊疗缺乏清晰的路径。多年来对该疾病的处理以经验为依据,缺乏对基因学研究的了解和治疗策略的参考。为进一步规范并指畸形的诊疗,更新治疗策略,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手部先天畸形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手整形专委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学分会四肢畸形学组,汇集全国10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进行专题研讨,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制定"先天性并指畸形诊疗的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并指畸形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以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来源的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韩婷璐 臧梦青 +6 位作者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王世东 姬涛 郭卫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54-861,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来源的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的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收治27例腿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3... 目的探讨应用以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来源的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修复缺损的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共收治27例腿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3~73岁,平均34.6岁.术前对病变或缺损的位置、大小和形状进行评估,初步确定拟采用的皮瓣类型,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探测旋股外侧动脉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条件允许情况下,行术前CT血管造影检查,了解旋股外侧动脉分支情况.依据缺损的位置、旋股外侧动脉分支情况和穿支血管特点,分别切取螺旋桨皮瓣进行修复.包括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穿支为蒂的Ⅰ型螺旋桨皮瓣;以来自降支的穿支为蒂的顺行血流为血液供应的Ⅱa型皮瓣;以来自降支的穿支为蒂的反向血流为血液供应的Ⅱb型皮瓣;以来自斜支的穿支为蒂的Ⅲ型皮瓣以及以来自股直肌支的穿支为蒂的Ⅳ型皮瓣.结果 27例患者共切取30块皮瓣,其中,Ⅰ型皮瓣3块,Ⅱa型皮瓣12块,Ⅱb型皮瓣2块,Ⅲ型皮瓣10块,Ⅳ型皮瓣3块,皮瓣大小为12 cm×6 cm^30 cm×15 cm,血管蒂长度4~15 cm,皮瓣旋转角度60°~180°.1块皮瓣全部坏死,清创后另行腹壁下动脉穿支岛状皮瓣修复创面;1块皮瓣出现尖端坏死,另行1个自由设计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继发创面;2块皮瓣出现轻微并发症,经换药处理或血肿清除后皮瓣成活;其他26块皮瓣全部成活.23块皮瓣的供区直接缝合,7块皮瓣的供区需要另外植皮修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平均为9.9个月.1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行复发肿瘤切除手术,瘢痕患者手术后瘢痕挛缩症状得到极大改善,所有患者对供、受区外观表示满意.结论以来自旋股外侧动脉不同分支的穿支为蒂的螺旋桨皮瓣,手术操作简单,供区损害小,对于选择恰当的病例,可以很好地修复自腹股沟至膝关节的软组织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缺损 修复 穿支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研究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元波 朱珊 +4 位作者 臧梦青 韩婷璐 陈博 李杉珊 唐茂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5-846,共12页
在30年穿支皮瓣发展历史中,众多学者和外科医生提出了大量极富创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该文简要回顾了穿支皮瓣的发现和给予我们的启示,三维可视化数字解剖学技术、血管体区和穿支体区理论、术前穿支血管探测技术、皮瓣血运判断新技术、... 在30年穿支皮瓣发展历史中,众多学者和外科医生提出了大量极富创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该文简要回顾了穿支皮瓣的发现和给予我们的启示,三维可视化数字解剖学技术、血管体区和穿支体区理论、术前穿支血管探测技术、皮瓣血运判断新技术、自由设计穿支皮瓣、嵌合皮瓣技术、血流桥接皮瓣技术、螺旋桨皮瓣和拱顶石皮瓣等带蒂皮瓣技术、超级显微外科、超薄皮瓣即真皮下血管网皮瓣技术、皮瓣显微修薄技术以及携带血管化淋巴结瓣的穿支皮瓣再造乳房的同时治疗上肢淋巴水肿.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皮瓣外科学的认知程度,促进了修复重建外科的发展.现在,修复重建外科的治疗范围更加广泛,从单一皮瓣解剖学特点的研究、传统的创面修复、不同解剖学部位组织缺损和器官再造策略研究,发展到各种创伤、肿瘤切除造成的创面修复、神经损伤和缺损的修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修复缺损和再造器官,尤其是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研究和治疗得到了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可以预期,修复重建外科的方向将是从单纯的治疗手段的改良和精进,逐步向以疾病治疗为中心的方向发展.穿支皮瓣的研究将按照循证医学的要求,朝着更加精准化、微创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无疑也符合医学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新技术 新方法 回顾 展望
原文传递
穿支螺旋桨皮瓣简史、概念、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元波 朱珊 +4 位作者 臧梦青 陈博 李杉珊 韩婷璐 唐茂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7-960,共14页
1991年,Hyakusoku首次报道螺旋桨皮瓣技术,历经30年发展,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最基本的缺损修复方法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发展历史,并对穿支螺旋桨皮瓣的概念、命名方法和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回顾。通... 1991年,Hyakusoku首次报道螺旋桨皮瓣技术,历经30年发展,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已经成为修复重建外科最基本的缺损修复方法之一。文章简要回顾了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发展历史,并对穿支螺旋桨皮瓣的概念、命名方法和分类的现状进行了回顾。通过临床病例,详细介绍了穿支螺旋桨皮瓣手术过程和技术细节。按照头颈部、躯干、四肢等不同解剖学部位,对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优缺点、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对临床工作中,应用穿支螺旋桨皮瓣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穿支螺旋桨皮瓣的应用日渐广泛,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穿支血管的准确定位、穿支体区的准确界定、皮瓣旋转角度、血管通畅性和血管蒂长度之间的关系等。作者认为虽然存在以上问题,但穿支螺旋桨皮瓣技术必将像组织扩张技术、游离皮瓣转移技术一样,最终成为修复重建领域一项常规的、重要的缺损修复和器官再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历史 手术 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一例脊膜膨出合并感染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杉珊 朱珊 +7 位作者 臧梦青 陈博 臧杰 薛兵建 韩婷璐 刘小俊 徐宇伦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患者为37岁女性,腰骶部脊膜膨出37年、破溃半年,于2018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病变直径约10 cm,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术中切除肿物后发现有脑脊液漏,应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对创面进行了覆盖。术后部分切口愈合... 患者为37岁女性,腰骶部脊膜膨出37年、破溃半年,于2018年3月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病变直径约10 cm,有脓性分泌物,伴有恶臭。术中切除肿物后发现有脑脊液漏,应用臀上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对创面进行了覆盖。术后部分切口愈合不良出现脑脊液漏,再次清创、更换引流后,切口愈合良好。作者对该例患者的治疗过程和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总结了腰骶部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脊膜膨出 脑脊液漏
原文传递
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 被引量:4
8
作者 韩婷璐 臧梦青 +5 位作者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谢婷珺 华彬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70-97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2012年7月至2019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采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创面24例,男9例,女15例,年龄4~81岁,平均43.6岁。术前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查背阔肌前缘和后缘附近的穿支血管并进行标记。术中根据拟修复缺损的大小、形状,切取背阔肌肌皮瓣,修复缺损;依据术前穿支血管探查结果,掀起1块或多块穿支蒂螺旋桨皮瓣,转移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观察术后效果。结果24例背阔肌肌皮瓣术后均成活,包括带蒂肌皮瓣22块,游离肌皮瓣2块,面积16 cm×11 cm^33 cm×17 cm,宽度9~20 cm。24例均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瓣区,其中12例应用1块螺旋桨皮瓣,11例应用2块,1例应用3块,共37块穿支皮瓣,包括36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1块自由设计穿支皮瓣。螺旋桨皮瓣的面积13 cm×5 cm^23 cm×14 cm,血管蒂长度3~6 cm,皮瓣旋转角度90°~180°,所有螺旋桨皮瓣的供瓣区都直接关闭。术后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完全坏死,清创后另行植皮修复;1块肋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远端2 cm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愈合;其他35块皮瓣全部成活,没有出现任何严重的并发症。24例均获1~38个月随访,平均7个月,随访期间4例肿瘤患者出现肿瘤复发,需再次实施肿瘤切除术;所有患者对术后术区功能和美学效果均满意。结论应用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背阔肌肌皮瓣供区缺损,在确保切取一个宽大的肌皮瓣用于缺损修复的同时,还可以确保背部肌皮瓣供区能直接关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阔肌肌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穿支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以旋肩胛动脉为蒂的肩胛区皮瓣整复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杉珊 朱珊 +4 位作者 臧梦青 陈博 韩婷璐 谢婷珺 刘元波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3-427,共5页
目的探讨以旋肩胛动脉为蒂的肩胛区皮瓣整复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18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21例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48岁,平均17.4岁;依据腋窝瘢痕挛缩的特点,分为Ⅰ型5例、Ⅱ型... 目的探讨以旋肩胛动脉为蒂的肩胛区皮瓣整复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2月—2018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21例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患者,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48岁,平均17.4岁;依据腋窝瘢痕挛缩的特点,分为Ⅰ型5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9例;术前肩关节外展角度为20~150°,平均68.33°。瘢痕挛缩切除、松解后创面面积为12cm×4cm^33cm×11cm,平均18.13cm×5.41cm,采用以旋肩胛动脉为蒂的肩胛区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14cm×5cm^35cm×14cm,平均20.19cm×7.71cm。5例患者皮瓣修复术前对皮瓣供区进行扩张,16例患者直接转移皮瓣。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统计采用肩胛区皮瓣的类型、数量及转移方式,观察术后随访时肩关节外展角度改善情况及皮瓣情况。结果本组患者采用向上延伸的肩胛皮瓣5个、肩胛皮瓣13个、肩胛旁皮瓣3个。通过明道转移皮瓣18个,皮下隧道转移皮瓣1个,三边孔转移皮瓣2个。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19.4个月,肩关节外展角度为90~180°,平均137.62°,肩关节外展功能明显改善;皮瓣质地柔软,色泽与周围皮肤相近,患者和/或家属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以旋肩胛动脉为蒂的肩胛区皮瓣具有血管蒂长、切取方便、供区隐蔽、转移方式灵活等优点,是临床整复严重烧伤后腋窝瘢痕挛缩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瘢痕 挛缩 旋肩胛动脉 肩胛皮瓣
原文传递
旋股外侧动脉斜支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臧梦青 朱珊 +4 位作者 陈博 李杉珊 韩婷璐 谢婷珺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1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27例躯干和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3~73岁,平均27.7岁。包括... 目的探讨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11月至2019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27例躯干和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3~73岁,平均27.7岁。包括烧伤后瘢痕挛缩16例,肿瘤根治切除11例。应用以斜支为蒂的带蒂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其中近端蒂股前外侧皮瓣16例,远端蒂皮瓣11例。结果27例皮瓣均完全成活,仅1例近端蒂皮瓣出现术后静脉回流不畅,术后5 d缓解,未影响皮瓣成活。以斜支为蒂的近端蒂股前外侧皮瓣切取范围为15 cm×8 cm^32 cm×12 cm,平均血管蒂长度8.2 cm;以斜支为蒂的远端蒂股前外侧皮瓣切取范围为9 cm×7 cm^24 cm×8 cm,平均血管蒂长度为18.6 cm。随访3个月至7年,平均17.8个月。皮瓣颜色、质地、色泽与受区周围皮肤相似。肿瘤患者无复发;膝关节周围瘢痕挛缩患者术后膝关节基本可伸直,伸屈功能及外观明显改善。结论以旋股外侧动脉斜支为蒂的带蒂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较好。斜支为蒂的近端蒂股前外侧皮瓣血管剥离简单,操作快捷,供区损伤相对较小;斜支为蒂的远端蒂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转移距离远,修复范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蒂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旋股外侧动脉 软组织缺损 修复
原文传递
膝上外侧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若梦 刘元波 +3 位作者 朱珊 臧梦青 陈博 李杉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03-1608,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膝上外侧动脉(superior lateral genicular artery,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9年5月,应用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6... 目的探讨应用膝上外侧动脉(superior lateral genicular artery,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13年10月—2019年5月,应用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10例。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6~66岁,中位年龄34.5岁。病因:肿瘤根治性切除4例,烧伤后瘢痕挛缩3例,烧伤后瘢痕增生2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组织坏死假体外露1例。部位:膝关节外侧6例,小腿近端外侧2例,腘窝1例,髌骨下方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6 cm×4 cm~14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10.0 cm×5.5 cm~23.0 cm×7.0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2.5~5.0 cm,平均3.65 cm;皮瓣均旋转180°。螺旋桨皮瓣的大桨修复缺损,小桨辅助供区关闭。结果术后1例患者皮瓣远端3 cm处出现水疱,经常规换药后愈合。所有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及切口裂开、感染等并发症发生。1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48个月,平均12.6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和厚度与受区相似,无需二次手术去脂修薄。瘢痕挛缩得到矫正;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人工膝关节得以保留,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良好。患者及家属对术后下肢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SLGA穿支螺旋桨皮瓣切取相对简单,无需显微血管吻合,供区损伤小,可以切取复合组织瓣,是修复膝关节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选择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软组织缺损 膝上外侧动脉 穿支螺旋桨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CT血管造影预估近端蒂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长度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丹莹 刘元波 +4 位作者 陈威威 臧梦青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2-328,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行穿支血管定位及血管蒂长度预估,辅助近端蒂股前外侧(proximally-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pALT)皮瓣设计,修复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2月应用pAL... 目的探讨应用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行穿支血管定位及血管蒂长度预估,辅助近端蒂股前外侧(proximally-based anterolateral thigh,pALT)皮瓣设计,修复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2月应用pALT皮瓣修复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2例患者临床资料。男5例,女7例;年龄16~80岁,平均54.4岁。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5 cm~30 cm×12 cm;缺损部位:下腹部4例、腹股沟3例、大腿2例、臀部3例。术前采用CTA以最大密度投影获得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穿支的定位信息,预估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术中切取筋膜皮瓣(5例)或肌皮瓣(7例)修复缺损,皮瓣切取范围为20 cm×7 cm~30 cm×12 cm;大腿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1例)或植皮修复(1例)。应用Bland-Altman分析法检测CTA预估的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与术中实际获得的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之间的一致性。结果术后1例出现皮瓣远端血运障碍,清创后应用植皮修复;余11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2个月,平均4.3个月。1例患者术后6个月因盆腔肿瘤复发死亡,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术前CTA预估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3~24.7 cm,平均14.7 cm;术中实际获得的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为9.5~25.0 cm,平均14.8 cm。Bland-Altman分析示,术前CTA预估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与术中实际获得的pALT皮瓣血管蒂长度无显著差异,平均差值为0.1(95%一致限:-0.89,0.74),说明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CTA可准确探查pALT皮瓣穿支血管位置,预估皮瓣血管蒂长度,从而减少术中穿支探查、血管蒂剥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端蒂股前外侧皮瓣 CT血管造影 血管蒂长度 缺损修复
原文传递
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分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伯扬 李杉珊 +5 位作者 臧梦青 朱珊 陈博 薛兵建 韩婷璐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90-995,共6页
目的探讨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分型,以及手术适应证和技术要点。方法2005年7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8例患者软组织缺损,缺损位置包括腹部6例,髂腰部2例,会阴部4例,大腿近端6例。皮瓣分成2种类型,Ⅰ型为螺... 目的探讨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分型,以及手术适应证和技术要点。方法2005年7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修复18例患者软组织缺损,缺损位置包括腹部6例,髂腰部2例,会阴部4例,大腿近端6例。皮瓣分成2种类型,Ⅰ型为螺旋桨皮瓣,其中又分成2种亚型,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的为Ⅰa型;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但切断血管主干为Ⅰb型。Ⅱ型是传统的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的岛状皮瓣。结果18例患者(20块皮瓣)中,包括Ⅰa型皮瓣4块,皮瓣大小平均为19.0cm×6.5cm;血管蒂长度平均2.88cm;旋转角度分别为60°1例、120°1例和180°2例。Ⅱb型皮瓣3块,皮瓣大小分别为26cm×6cm、20cm×5cm和24cm×7cm;血管蒂长度分别为6cm、7cm和7cm;皮瓣旋转角度均为180°。Ⅱ型皮瓣13块,皮瓣大小平均为21.5cm×9.4cm,血管蒂长度平均11.08cm。手术后17块皮瓣全部成活,Ⅰa、Ⅰb和Ⅱ型皮瓣各有1例出现皮瓣尖端小面积坏死,2例经换药处理后,创面直接缝合,1例创面清创后,植皮修复。1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肿瘤患者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带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既可以岛状皮瓣形式用于腹部、腰部、大腿近端及会阴部的缺损修复,亦可作为螺旋桨皮瓣修复腹部、髂腰部缺损,是兼具灵活性及可靠性的有效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 带蒂皮瓣 修复
原文传递
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肘部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杉珊 朱珊 +6 位作者 臧梦青 陈博 韩婷璐 谢婷珺 岳帅 王丹莹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84-989,共6页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肘部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共收治6例肘关节周围和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66岁,平均31岁。...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肘部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瘢痕综合治疗中心共收治6例肘关节周围和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66岁,平均31岁。均采用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予以修复。术前应用便携式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对桡侧副动脉后支的穿支血管进行定位,根据上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以选定的穿支血管为蒂,以穿支穿出点为旋转点,设计、切取螺旋桨皮瓣。将皮瓣旋转一定角度后转移至受区,大桨用于修复缺损,小桨用于辅助关闭供区。剩余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应用皮片游离移植修复。应用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或吲哚菁绿SPY荧光成像系统评估即刻皮瓣血运情况。观察患者术后修复效果。结果6例患者缺损面积6.0 cm×3.0 cm^10.0 cm×7.0 cm,皮瓣面积为6.0 cm×3.5 cm^20.0 cm×8.0 cm,穿支血管蒂长度2.5~5.0 cm,平均3.6 cm,均为肌间隔穿支。皮瓣旋转100°1例,180°5例。供区直接缝合5例,应用皮片移植修复供区缺损1例。术后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伤口感染,清创换药后二期愈合。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平均2.4年,皮瓣外观及质地良好,肘关节活动度良好,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中等大小的肘部及上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桡侧副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是一种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修复 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技术辅助肱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3
15
作者 谢婷珺 刘元波 +4 位作者 韩婷璐 朱珊 臧梦青 陈博 李杉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血管造影技术探测肱动脉穿支血管的可行性,以及应用肱动脉穿支螺旋桨(brachial artery perforator propeller,BAPP)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9年2月,应... 目的探讨应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血管造影技术探测肱动脉穿支血管的可行性,以及应用肱动脉穿支螺旋桨(brachial artery perforator propeller,BAPP)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8月—2019年2月,应用ICG血管造影技术探测肱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并以探测到的穿支血管为蒂切取BAPP皮瓣,修复躯干和上肢软组织缺损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5~66岁,平均28.6岁。病因:烧伤后瘢痕挛缩10例,软组织肉瘤5例,先天性黑色素痣2例,慢性胸壁溃疡1例,恶性黑色素瘤1例。部位:腋窝8例,胸壁4例,肘部5例,肩部2例。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5 cm×3 cm~20 cm×8 cm。11例于皮瓣转移前行扩张手术。13个皮瓣以1支穿支血管为蒂,6个皮瓣以2支穿支血管为蒂,血管蒂长度为2.5~4.5 cm,平均3.0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11 cm×5 cm~22 cm×10 cm。皮瓣旋转角度分别为110°1例、120°1例、180°17例。除1个皮瓣供区植皮修复外,其他皮瓣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ICG血管造影技术共探测到24支肱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术中找到26支,准确率为92.31%。术后所有皮瓣全部成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术中1个皮瓣远端4 cm处血液灌注不良,相对值低于32%,切除灌注不良区域后皮瓣顺利成活;术后1个皮瓣远端3 cm处出现静脉淤血,经针刺放血、按摩等保守治疗后成活。1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3个月,平均8.6个月。所有皮瓣菲薄,颜色、质地与受区相似,无需二次手术去脂修薄。肘关节内侧和腋窝瘢痕挛缩患者术后挛缩症状明显改善;1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术后1年5个月因肿瘤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其他肿瘤患者未见复发。结论ICG血管造影技术可用于探测肱动脉肌间隔穿支血管,以该穿支血管为蒂的BAPP皮瓣可用于胸壁、腋窝、肩部和肘关节内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动脉 肌间隔穿支血管 螺旋桨皮瓣 吲哚菁绿 血管造影技术
原文传递
预扩张滑车上动脉和眶上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苓玲 臧梦青 +4 位作者 朱珊 陈博 李杉珊 韩婷璐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88-692,共5页
目的 探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一期手术时,在额肌下埋置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将扩张的额... 目的 探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 应用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预扩张额部螺旋桨皮瓣修复面部缺损.一期手术时,在额肌下埋置扩张器,扩张完毕后,将扩张的额部皮瓣以滑车上动脉或眶上动脉穿支穿出点作为旋转点,旋转转移修复面中部缺损.如缺损位于鼻部,供瓣区可直接关闭;如果缺损位于颊部或下睑,则皮瓣需跨越眼裂,3周后行断蒂手术.结果 2010年7月至2016年7月,应用该方法修复8例患者的面部缺损,5块皮瓣以滑车上动脉穿支为蒂,3块皮瓣以眶上动脉穿支为蒂.扩张器大小为150 -300 ml,扩张时间4-7个月,平均5.4个月.面部缺损大小为5.5 cm×2.5 cm - 9.5 cm×6.0cm;螺旋桨皮瓣面积为10 cm×6 cm - 15 cm×13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静脉回流不畅、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随访时间为3 - 36个月,平均10个月.6例患者术后分别实施了眉形修整、皮瓣修薄、瘢痕整形等手术.患者或其家属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对于选择恰当的病例,以滑车上或眶上动脉穿支为蒂的额部预扩张螺旋桨皮瓣是修复面部缺损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动脉 滑车上动脉 软组织扩张术 穿支皮瓣 螺旋桨皮瓣
原文传递
上臂内侧肌间隔穿支血管分布规律及其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兵建 臧梦青 +4 位作者 陈博 朱珊 李杉珊 张健华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74-880,共7页
目的探讨上臂内侧肌间隔穿支的分布规律及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4年3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对39例患者45侧上臂进行术中观测.建立坐标系,设肱骨内上髁为原点,以肱骨内上髁与腋窝顶点连线为y轴,设上臂全长的相对... 目的探讨上臂内侧肌间隔穿支的分布规律及其皮瓣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4年3月至2018年8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对39例患者45侧上臂进行术中观测.建立坐标系,设肱骨内上髁为原点,以肱骨内上髁与腋窝顶点连线为y轴,设上臂全长的相对值为1.将上臂三等分,设近、中、远三等分段分别为A区、B区、C区,统计分析各区穿支的分布情况.以肌间隔穿支为血供基础,应用上臂内侧皮瓣修复头颈部、手部、腋窝、肘关节、胸壁等软组织缺损.结果平均4.6条穿支排列分布于上臂内侧肌间隔,A、B、C区穿支在y轴的相对位置分别为0.87±0.08、0.50±0.09和0.20±0.06,出现率分别为95.6%、100%和86.7%.共切取45块皮瓣,直接远位皮瓣30块,穿支蒂螺旋桨皮瓣15块,皮瓣大小平均为18.7 cm×8.1 cm,穿支蒂长平均为3.1 cm.术后,1块直接远位皮瓣断蒂术后6 h出现血肿,行血肿清除术,皮瓣成活;1块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出现远端1/3部分坏死,予以清创后,转移局部皮瓣进行修复;2块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术后出现静脉淤血,经保守治疗后完全缓解,皮瓣全部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未出现明显的供区并发症.随访6个月至3年,平均12.6个月,皮瓣外观良好,供、受区瘢痕未见明显增生,恶性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瘢痕挛缩患者局部功能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上臂内侧的三等分段内均存在较恒定的肌间隔穿支,设计上臂内侧穿支皮瓣,可用于全身多处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臂 穿支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Consecutive flap transfer for repairing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opisthenar with improved donor site closure 被引量:1
18
作者 Wu Lehao Tong Dedi +3 位作者 Zhu Shan zang mengqing Tian Guanglei Chen Shanlin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tology》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56-260,共5页
Objective:To explore a surgical model of utilizing consecutive free scapular flap and adjacent pedicled flap transfer for repairing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on the dorsum of the hand while minimizing the donor sit... Objective:To explore a surgical model of utilizing consecutive free scapular flap and adjacent pedicled flap transfer for repairing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on the dorsum of the hand while minimizing the donor site morbidity.Methods:Six patients with massive soft tissue injuries on the opisthenar and forearm were treated with free scapular flaps.Afterwards,a pedicled flap adjacent to the donor site was transferred to cover the donor site defect by direct closure.Results:All six free scapular flaps survived without signs of infection.Three adjacent pedicled flaps presented minor signs of insufficient blood flow on the distal apex,which resolved after six weeks with only conservative therapy.All the incisions healed without other complications.At six-month follow-up,the patients regained full shoulder function.Conclusion:With the assistance of an adjacent pedicled flap,the scapular flap is a highly applicable approach in repairing massive soft tissue defects in the opisthenar.It can achieve positive outcomes in both reconstructive and aesthetic a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ft tissue defect Free scapular flap Perforator flap
原文传递
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手术设计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杉珊 臧梦青 +4 位作者 朱珊 陈博 薛兵建 韩婷璐 刘元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4-719,共6页
目的 探讨应用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技术要点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7月至2017年12月,对56例患者应用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埋置扩张器时采用3种策略.策略Ⅰ:在肌肉下埋... 目的 探讨应用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技术要点和可行性.方法 2009年7月至2017年12月,对56例患者应用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埋置扩张器时采用3种策略.策略Ⅰ:在肌肉下埋置扩张器;策略Ⅱ:对于穿支源血管位置相对固定的穿支皮瓣,在远离源血管浅出点的位置埋置扩张器;策略Ⅲ:对于自由设计的穿支皮瓣,在扩张器埋置时先显露并明确穿支血管的位置,再决定扩张器的埋置位置.结果 56例皮瓣中,2例采用策略Ⅰ,42例采用策略Ⅱ,12例采用策略Ⅲ.皮瓣大小平均为9.38 cm×21.22 cm,血管蒂平均长度5.03 cm.皮瓣旋转角度44例为180°、6例为150°、6例为120°.所有患者二期手术时都发现了口径合适的穿支血管蒂.53例术后皮瓣完全成活,2例发生部分坏死,1例出现静脉回流不畅.平均随访时间为13.4个月.结论 预扩张穿支蒂螺旋桨皮瓣在确保供瓣区关闭的同时,提供了更多用于修复缺损的组织,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扩张术 螺旋桨 穿支皮瓣 修复
原文传递
远端携带一部分背阔肌的下位斜方肌肌皮瓣手术设计和初步临床应用
20
作者 谢婷珺 刘元波 +4 位作者 韩婷璐 朱珊 臧梦青 陈博 李杉珊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9-355,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携带一部分背阔肌的下位斜方肌肌皮瓣带蒂移位修复不同部位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14年12月—2019年12月,采用远端携带一部分背阔肌的下位斜方肌肌皮瓣修复不同部位缺损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9~83岁,平均52....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携带一部分背阔肌的下位斜方肌肌皮瓣带蒂移位修复不同部位缺损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14年12月—2019年12月,采用远端携带一部分背阔肌的下位斜方肌肌皮瓣修复不同部位缺损13例。其中男10例,女3例;年龄29~83岁,平均52.1岁。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创面12例,其中头颈部肿瘤6例、肩背部肿瘤5例、胸背部肿瘤1例;4例合并创面感染、骨外露,1例合并颅骨缺损、硬脑膜外露,1例合并创面感染、颅骨坏死、脑脊液漏。交通事故伤1例,导致肩背部感染创面、骨外露。创面范围为11 cm×7 cm~23 cm×15 cm。肌皮瓣切取范围为25 cm×8 cm~40 cm×14 cm。依据供、受区的空间位置关系,采取螺旋桨皮瓣(8例)或经皮下隧道岛状皮瓣(5例)移位方式,将肌皮瓣移位至受区修复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9例),张力过大者行游离植皮(2例)或转移皮瓣(2例)修复。结果术后2例肌皮瓣远端4 cm出现坏死,清创后1例采用局部皮瓣修复,1例行转移肋间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余11例肌皮瓣全部成活,无动静脉危象发生,供、受区创面Ⅰ期愈合。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8个月,平均7.4个月。所有皮瓣颜色、质地良好。随访期间1例患者因肿瘤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1例头皮血管肉瘤患者术后4个月因不明原因胸腔出血死亡;余肿瘤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缺损处肌皮瓣覆盖稳定,感染控制。结论远端携带一部分背阔肌的下位斜方肌肌皮瓣可用于修复合并重要组织、结构暴露及感染等难治性创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位斜方肌肌皮瓣 背阔肌 缺损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