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氮短期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乐 李嘉尧 +1 位作者 周文宗 成永旭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0-399,共10页
为探究氨氮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将体质量(6.33±0.73)g的克氏原螯虾暴露于0、20、40、60、80 mg/L 5个氨氮质量浓度下,比较胁迫48 h时及恢复48 h后,各组肝胰腺、鳃和血清的抗氧化和免疫酶活... 为探究氨氮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将体质量(6.33±0.73)g的克氏原螯虾暴露于0、20、40、60、80 mg/L 5个氨氮质量浓度下,比较胁迫48 h时及恢复48 h后,各组肝胰腺、鳃和血清的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以及各组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氨氮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9.37、238.09、196.34、162.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6.20 mg/L。胁迫48 h后,除20 mg/L试验组外,其余试验组肝胰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80 mg/L组鳃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80 mg/L组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恢复48 h后,60 mg/L组肝胰腺和鳃的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80 mg/L组鳃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60 mg/L组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其他试验组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48 h,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肝胰腺管腔逐渐变形、转运泡增大,鳃的呼吸上皮细胞开始脱落、微血管腔受损;恢复48 h后,肝胰腺的组织结构基本恢复正常,40、60、80 mg/L组鳃局部呼吸上皮细胞脱落,微血管腔受损。试验结果表明,20 mg/L质量浓度的氨氮胁迫48 h即会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及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解除胁迫48 h后可得到修复。克氏原螯虾经40、60、80 mg/L质量浓度的氨氮胁迫48 h后恢复48 h,鳃仍处于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氨氮 胁迫 恢复 抗氧化酶 免疫酶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养殖密度、断食时长和优势等级对克氏原螯虾摄食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孙梦芹 穆红城 +3 位作者 徐旭 周文宗 成永旭 李嘉尧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9-518,共10页
为深入理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摄食行为受养殖条件影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围绕养殖密度、断食时长以及群体内个体优势等级3个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实验探讨养殖条件关键影响因素如何协同作用,进而优化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密度及... 为深入理解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摄食行为受养殖条件影响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围绕养殖密度、断食时长以及群体内个体优势等级3个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实验探讨养殖条件关键影响因素如何协同作用,进而优化克氏原螯虾的养殖密度及投喂频次。研究选取初始体重为(9.53±1.45)g、雌雄比例相同的克氏原螯虾,围绕3个关键因素,对克氏原螯虾的摄食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同等规格雄虾比雌虾的优势等级更高,易成为优势虾,优势虾确立等级行为优先于摄食行为,从属虾一般先于优势虾摄食,且摄食时长显著高于优势虾(P<0.05);(2)投喂饲料会显著提高克氏原螯虾因争食引起的打斗次数(P<0.001),饲料消耗率和饲料吸引力随密度和断食时长的增加而增加;(3)随着养殖密度增加和断食时间的延长,克氏原螯虾的摄食时长、饲料吸引力以及消耗率都显著增高;打斗次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同等条件下优势虾血淋巴中的乳酸含量低于从属虾,反映了个体优势等级在代谢能量分配上的差异。综上,本研究揭示了密度、投喂及优势等级对克氏原螯虾摄食行为的影响,结果对优化克氏原螯虾的养殖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摄食行为 优势等级 密度 断食
下载PDF
基于SSA-LSTM模型的黄鳝池溶氧预测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彬彬 袁泉 +3 位作者 田志新 潘显斌 周文宗 徐震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3年第1期71-79,共9页
溶氧含量是影响黄鳝养殖的重要因素,为提高黄鳝池溶氧浓度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黄鳝池溶氧浓度预测模型,即利用SSA算法优化LSTM模型的超参数后,对循环水黄鳝养殖池的溶氧浓度进行预测... 溶氧含量是影响黄鳝养殖的重要因素,为提高黄鳝池溶氧浓度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麻雀搜索算法(SSA)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黄鳝池溶氧浓度预测模型,即利用SSA算法优化LSTM模型的超参数后,对循环水黄鳝养殖池的溶氧浓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于SSA-LSTM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96.77%,相较于对照模型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粒子群算法-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PSO-LSTM)分别提升了2.09%、3.34%、0.55%。该模型其他指标均方误差(E MSE)、平均绝对误差(E MAE)、均方根误差(E RMSE)分别为0.67、0.53、0.81,相较于对照模型也有明显下降。研究表明,利用SSA-LSTM模型预测黄鳝池溶氧浓度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鲁棒性,可以为黄鳝养殖中水质参数精准调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氧预测 LSTM 麻雀搜索算法 黄鳝养殖
下载PDF
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文宗 吴华莉 +6 位作者 涂尾龙 王洪洋 张莺莺 曹建国 刘娅琴 黄伟伟 谈永松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262-266,共5页
为探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以动植物、浮毯、填料、单一漂浮植物(中华天胡荽)、美人蕉等5种生态浮床为试验组,通过检测水质净化的重要指标,确定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净化指标的优势组合。结果表明,浮毯组和美人蕉... 为探究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以动植物、浮毯、填料、单一漂浮植物(中华天胡荽)、美人蕉等5种生态浮床为试验组,通过检测水质净化的重要指标,确定不同类型生态浮床对水质净化指标的优势组合。结果表明,浮毯组和美人蕉组对总氮(TN)去除效果较好;美人蕉组、填料组和浮毯组对总磷(TP)去除效果较好。氨氮对TN降解贡献不大;硝氨对TN降解贡献较大。试验结果表明,5种生态浮床在净化水质方面效果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床 水质净化 总氮含量 总磷含量 化学耗氧量 溶解氧含量
下载PDF
不同地方种群黄鳝暴露在亚硝酸钠环境中对其免疫、抗氧化和肌肉生长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强 吕巍巍 +6 位作者 焦阳 黄银盈 袁泉 黄伟伟 孙小琳 周文宗 赵云龙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4-252,共9页
亚硝酸盐是自然界和人工养殖环境中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对水产养殖动物具有毒害作用.本文利用亚硝酸钠对江西鄱阳湖(PYH)、湖南洞庭湖(DTH)、安徽巢湖(CH)、江苏洪泽湖(HZH)和太湖(TH)野生黄鳝(Monopterus albus)种群进行暴露,检测其肝脏... 亚硝酸盐是自然界和人工养殖环境中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对水产养殖动物具有毒害作用.本文利用亚硝酸钠对江西鄱阳湖(PYH)、湖南洞庭湖(DTH)、安徽巢湖(CH)、江苏洪泽湖(HZH)和太湖(TH)野生黄鳝(Monopterus albus)种群进行暴露,检测其肝脏组织中MHC-2A、Hepcidin、COX、5-PO和HSP等免疫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肝脏组织抗氧化系统中的SOD和CAT酶活性、GSH和GSSG及氧化应激标志LPO和MDA含量,以及肌肉中MYF5、MYOD1、MRF4和MYOG等生肌调节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地方黄鳝种群暴露在亚硝酸盐环境中,PYH群体和DTH群体的免疫能力相对更高;PYH、CH和HZH群体炎症反应较轻;早期暴露中PYH群体和CH群体抗氧化能力较强;CH群体具有更好的肌肉生长分化能力.说明不同地理黄鳝群体在环境压力下生理功能存在差异,可为人工选育抗压性强的黄鳝品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 地理种群 亚硝酸盐 抗氧化 免疫 生肌调节因子
下载PDF
上海崇明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比较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孙小淋 周燕 +3 位作者 盛海安 李林茹 周文宗 姚春霞 《作物研究》 2018年第4期276-279,共4页
为筛选出适合崇明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2015年对引进的8个常规品种在崇明区港沿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农香粳1267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株高适宜,适宜在上海崇明区种植;沪香粳106、金香软2号生育期适中、生产潜力大,具有很... 为筛选出适合崇明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2015年对引进的8个常规品种在崇明区港沿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金农香粳1267综合性状优良,产量高,株高适宜,适宜在上海崇明区种植;沪香粳106、金香软2号生育期适中、生产潜力大,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可以进一步示范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比较 适应性 崇明
下载PDF
Effects of Biomineral Liquid from Spartina alterniflora on Growth,Body Color and 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Ricefield Eels,Monopterus albus 被引量:1
7
作者 zhou wenzong Wang Jinqing Lv Weiguang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6年第3期182-185,共4页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develop new fodder additives and to strengthe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resources.[Method]The effects of biomineral liquid from S.alterniflora on growth,nutritiona... [Objective]The paper was to develop new fodder additives and to strengthen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partina alterniflora resources.[Method]The effects of biomineral liquid from S.alterniflora on growth,nutritional components of ricefield eels were studied.[Result](1)0.5%of biomineral liquid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weight gain rate,which was 8.37%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P〈0.01).Further supply of biomineral liquid could not increase the weight gain rate.Furthermore,biomineral liquid had no effect on the survival rate of ricefield eels.(2)Ricefield eels had certain changes in body color in the0.5%biomineral liquid group,and some ricefield eels were yellowing.(3)The contents of Cr,Fe,Zn in body of ricefield eel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but was lower than that in wild eel group,and the content of S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wild group(P〈0.01).(4)The contents of K,Mg in muscle of ricefield eel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and wild eel group.The contents of ash and Ca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close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 but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wild eel group.The content of crude fat in treatment group was close to that in wild eel group but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contents of Zn,Se,Ni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wild eel group,and the contents of Cr,Fe,Cu were close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 and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wild eel group(P〈0.01).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ntents of moisture,crude fat and P among the three groups(P〉0.05).[Conclusion]Addition of biomineral liquid from S.alterniflora could speed up the growth of ricefield eels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flesh quality,but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survival rate of ricefield e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rtina alterniflora Biomineral liquid Ricefield eels Weight gain rate Body color Nutritional component
下载PDF
无黏弹剂扩张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1年疗效观察
8
作者 刘雅聪 周文宗 +5 位作者 梁四妥 孙军 赵华 吴鑫桐 王亚莉 李希炜 《眼科》 CAS 2024年第1期16-20,共5页
目的观察无黏弹剂扩张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沧州爱尔眼科医院行无黏弹剂扩张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的POAG患者25例(35眼... 目的观察无黏弹剂扩张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疗效和安全性。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在沧州爱尔眼科医院行无黏弹剂扩张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的POAG患者25例(35眼)。方法记录术前术后眼压、抗青光眼药物数量、术前及术后1年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均厚度、垂直C/D、黄斑区平均节细胞层(GCL)厚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等。术后1、7天,1、3、6个月,1年随访。术后不使用任何降眼压药物,眼压≤21 mmHg为完全成功;使用降眼压药物(2种以内),眼压≤21mmHg为条件成功。主要指标Schlemm管穿通率、眼压、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33眼(94.3%)完成无黏弹剂扩张的360°Schlemm管穿通。所有患者均完成了12个月随访,术前平均眼压(25.8±7.7)mmHg,术后1、7天,1、3、6个月,1年的眼压分别为(14.1±6.1)、(13.3±4.9)、(14.8±4.4)、(15.0±4.8)、(15.2±4.0)和(14.7±3.6)mmHg,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术后1年手术完全成功率和条件成功率分别为90.9%(30/33)和97.0%(32/33)。结论无黏弹剂扩张的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治疗POAG安全有效,短期降眼压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弹剂扩张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原文传递
面向黄鳝养殖的自主移动投喂机器人研制
9
作者 刘治鑫 赖磊捷 +2 位作者 袁泉 周文宗 徐震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7-1005,共9页
研制一种面向黄鳝养殖的自主移动投喂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AGV搬运小车、XYZ数控电动同步带滑台直线导轨模组、投喂蠕动泵、运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AGV搬运小车通过传感装置实时检测导向磁条确定工作路径。运动控制器对XYZ三维数控电动... 研制一种面向黄鳝养殖的自主移动投喂机器人系统,主要包括AGV搬运小车、XYZ数控电动同步带滑台直线导轨模组、投喂蠕动泵、运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AGV搬运小车通过传感装置实时检测导向磁条确定工作路径。运动控制器对XYZ三维数控电动同步带滑台直线导轨模组的步进电机输出脉冲信号,实现机器人投喂位置的空间定位。通过控制蠕动泵驱动电机的转速,实现饵料的精准投喂和投喂过程的稳定性。针对三层立体结构黄鳝养殖池样进行9次样机性能测试,每次目标投喂量为9.5 g。结果显示,机器人空间定位精度的平均误差为(2.1,1.8,2.1)mm,标准偏差为(2.6,2.3,2.5)mm。机器人的平均投喂速度为1.85 g/s,平均投喂量为9.3 g,投喂量的误差小于5%。为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机器人以0.5 km/h的移动速度连续运行50 h,未发生技术故障和系统中断。综上所述,该自主移动投喂机器人运行稳定可靠、投喂精度高,投喂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鳝养殖 自主移动投喂机器人 AGV搬运小车 XYZ同步带导轨模组 蠕动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