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白山红松和臭冷杉树轮密度变化特征及其气候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如先古丽·阿不都热合曼 张同文 +5 位作者 喻树龙 袁玉江 张瑞波 王兆鹏 郭冬 王勇辉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5期573-587,共15页
本研究建立了长白山红松和臭冷杉的全轮、早晚材密度年表,并分析了2个树种的树轮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树种树轮密度变化具有一致性。红松树轮密度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 本研究建立了长白山红松和臭冷杉的全轮、早晚材密度年表,并分析了2个树种的树轮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两树种树轮密度变化具有一致性。红松树轮密度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而臭冷杉树轮密度变化相对稳定。两树种树轮密度年表与平均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整体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平均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的相关性相对较弱。其中,生长季早期(4—5月)的平均最低气温可能是影响树轮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长季早期的平均最低气温上升,两树种早材密度与平均最低气温呈现先减弱后增强的响应趋势,而与生长季早期的降水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响应趋势。滑动相关分析显示:随着气候变暖,两树种树轮密度年表均对生长季晚期(9—10月)平均气温和生长季早晚期平均最低气温的正响应显著增强,而对生长季晚期平均最高气温的正相关减小,与降水的响应相对稳定。臭冷杉的树轮密度年表对上年12月平均最高气温和当年4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响应出现显著的正负转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红松 臭冷杉 树轮密度 气候响应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不同海拔雪岭云杉树轮宽度年表特征及其气候响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淑娟 喻树龙 +5 位作者 尚华明 袁玉江 姜盛夏 刘艳 范煜婷 牛军强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7年第1期50-57,共8页
利用西天山新源林场卡勒克玛林区5个采样点(按海拔从高到低依次将采样点编号为KL1、KL2、KL3、KL4、KL5)的雪岭云杉树木样芯,建立宽度年表,并分析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利用西天山新源林场卡勒克玛林区5个采样点(按海拔从高到低依次将采样点编号为KL1、KL2、KL3、KL4、KL5)的雪岭云杉树木样芯,建立宽度年表,并分析树木年轮标准化年表与气候的相关性,以及这种相关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样本对总体均有较高代表性,KL3的各项指标在5个标准化年表中最高,包含的气候信息最多,受到气候的影响最明显;(2)高海拔的KL1和KL2与新源上年4—8月以及当年4月的降水量呈正相关,中、低海拔的KL3~KL5则与上年4月—当年4月降水量正相关,除KL5与当年4月的降水量正相关不显著外,其余标准化年表均与新源上年及当年4月降水量相关显著;(3)各标准化年表与新源站上年4—10月以及当年9月的平均温度和平均最高温度呈负相关,而与上年12月的温度要素呈正相关;(4)各采样点树木径向生长受气候的"滞后性"影响明显,森林上线采样点(KL1、KL2)的树木径向生长主要受制于温度,中、下线(KL3~KL5)主要受制于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岭云杉 树木年轮 气候响应 西天山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西北部大果红杉径向生长衰退及其气候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岳伟鹏 陈峰 +3 位作者 袁玉江 喻树龙 高志鸿 赵晓恩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331-2341,共11页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发生转变,并减弱了其固碳能力,评估与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势在必行。基于采自云南西北部的大果红杉树木年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运用相关分析、空间相关、波谱分析等方... 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发生转变,并减弱了其固碳能力,评估与预测森林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势在必行。基于采自云南西北部的大果红杉树木年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运用相关分析、空间相关、波谱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滇西北大果红杉径向生长的主控因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温度是限制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季节性高低温变化交替影响大果红杉树轮径向生长。(2)相对湿度变化与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的径向生长紧密关联,对滇西北大果红杉树轮的径向生长起促进作用。(3)波谱分析结果显示滇西北大果红杉径向生长呈周期性变化,受ENSO等外强迫影响显著。(4)气候变暖背景下,滇西北大果红杉的径向生长出现衰退趋势。研究结果为加强云南西北部天然林保护和构建西南绿色生态屏障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北 大果红杉 径向生长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阿尔泰山西伯利亚云杉多种树轮宽度年表研制及其气候响应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姜盛夏 袁玉江 +5 位作者 喻树龙 尚华明 张瑞波 秦莉 张合理 张同文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0年第6期616-628,共13页
利用树轮图像分析法,获取了阿尔泰山较低海拔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的全轮、早材和晚材树轮宽度数据,并建立三种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对树轮宽度年表统计特征及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早材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更强,而晚... 利用树轮图像分析法,获取了阿尔泰山较低海拔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的全轮、早材和晚材树轮宽度数据,并建立三种树轮宽度年表。通过对树轮宽度年表统计特征及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早材生长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更强,而晚材宽度中含有的气候信息相对较少。三种年表对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较为一致,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水分是研究区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其中,全轮和早材年表与上年7月至当年6月的总降水量正相关性最高(p<0.01),晚材年表与当年4月至7月总降水量正相关性最高(p<0.01)。上年降水量的滞后效应对早材生长的影响比晚材更大。滑动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降水量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呈减弱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山 西伯利亚云杉 树木年轮 早材 晚材 气候响应
下载PDF
利用树木年轮重建阿勒泰地区1572-2014年初夏平均温度 被引量:4
5
作者 牛军强 袁玉江 +4 位作者 张同文 陈峰 张瑞波 尚华明 姜盛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利用阿勒泰地区3个高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采样点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区域标准化年表(DKH)。通过相关普查发现,DKH年表与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当年6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05(P<0.00001),表明6月平均温... 利用阿勒泰地区3个高海拔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采样点的树轮样本,建立树轮宽度区域标准化年表(DKH)。通过相关普查发现,DKH年表与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站当年6月平均温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05(P<0.00001),表明6月平均温度是影响树木年轮径向生长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用DKH年表可较好地重建该地区1572-2014年共443 a的初夏平均温度,解释方差达49.6%,经验证表明温度重建序列是可信的。温度变化特征分析表明:重建初夏温度经历了10个偏暖和9个偏冷阶段,其中1605-1622年和1682-1723年分别是最暖和最冷的阶段,1875-1913年和1753-1804年分别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偏暖和偏冷阶段。存在2.37~2.39 a、2.19 a的显著周期(P<0.05)和73.50 a、14.00 a、7.30 a、2.29 a、2.21 a的较显著周期(P<0.10)。在1684年、1719年前后均出现了由冷转暖的突变。空间相关分析表明文章重建的温度序列对阿勒泰地区温度具有较好的空间代表性。本研究重建的初夏温度序列与阿勒泰西部5-9月平均温度和阿尔泰山南坡温度序列相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地区 西伯利亚落叶松 区域标准化年表 平均温度变化
下载PDF
Reconstruction of hydrological changes based on tree-ring data of the Haba River, nor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12
6
作者 zhang tongwen yuan yujiang +4 位作者 chen feng yu shulong zhang ruibo qin li jiang shengxia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8年第1期53-67,共15页
Reconstructing the hydrological change based on dendrohydrological data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pattern of a given river. The widespread, long-living conifer... Reconstructing the hydrological change based on dendrohydrological data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pattern of a given river. The widespread, long-living coniferous forests on the Altay Mountains provide a good example for carrying out the dendrohydrological studies. In this study, a regional composite tree-ring width chronology developed by Lariat sibirica Ledeb. and Picea obovata Ledeb. was used to reconstruct a 301-year annual (from preceding July to succeeding June) streamflow for the Haba River, which originates in the southern Altay Mountains, Xinjiang, China.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reconstructed streamflow series and the observations were fitting well, and explained 47.5%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observed streamflow of 1957-2008. Moreover, floods and droughts in 1949-2000 were precisely captured by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frequencies of the wettest/driest years and decades, we identified the 19th century as the century with the largest occurrence of hydrological fluctuations for the last 300 years. After applying a 21-year moving average, we found five wet (1724-1758, 1780-1810, 1822-1853, 1931-1967, and 1986-2004) and four dry (1759-1779, 1811-1821, 1854-1930, and 1968-1985) periods in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Furthermore, four periods (1770-1796, 1816-1836, 1884-1949, and 1973-1997) identified by the streamflow series had an obvious increasing trend. The increasing trend of streamflow since the 1970s was the biggest in the last 300 years and coincided with the recent warming-wetting trend in northwestern China.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treamflow and precipitation in the Altay Mountains indicated that the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contained not only local, but also broad-scale, hydro-climatic signals. The 24-year, 12-year, and 2.2-4.5-year cycles of the reconstruction revealed that the streamflow variability of the Haba River may be influenced by solar activity and the atmosphere-ocea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zx sibiffca Ledeb. Picea obovata Ledeb.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tree-ring width Altay Mountain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