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分析—综合法与循环论证问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文本再探
1
作者 陈广思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9,共11页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运用了分析—综合法,形成事实—概念的文本逻辑,表明异化劳动的概念并不先验地、分析性地包含私有财产的概念。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具有“(认识)理由—结果”的因果关...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部分运用了分析—综合法,形成事实—概念的文本逻辑,表明异化劳动的概念并不先验地、分析性地包含私有财产的概念。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之间具有“(认识)理由—结果”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的形成包含“异化劳动事实→异化劳动概念+‘资本家’→私有财产概念”的分析—综合过程。通过马克思的这种方法论,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在此文本中为自己制定的理论任务及性质,证明马克思关于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关系的推论不是循环论证,并从多个方面澄清学界认为此推论是循环论证的质疑。以此为视角来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青年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思想层次和哲学观点,以及马克思分析—综合法的科学性和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劳动 私有财产 分析—综合 循环论证
下载PDF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理论探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考察
2
作者 罗邈 卢毅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5期91-96,共6页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互为感性对象的生命共同体;另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交互影响的利益共同体。资本逻辑是破坏和割裂这种整体性的感性对象性交互关系的罪魁祸首,只有根除资本逻辑,实现社会重构,才能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共生共荣、互为感性对象的生命共同体;另一方面,说明人与自然是交互影响的利益共同体。资本逻辑是破坏和割裂这种整体性的感性对象性交互关系的罪魁祸首,只有根除资本逻辑,实现社会重构,才能彻底解决人与自然的双重异化状态问题,进而从社会历史范畴为解决人与自然问题、实现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提供现实路径,即在人与自然这个生命共同体之中彰显社会正义和生态正义,实现人与自身、人与自然的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 中国式现代化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正义 共同体
下载PDF
《巴黎手稿》对国民经济学收入形式理论的批判
3
作者 李彬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共6页
《巴黎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针对国民经济学的收入形式理论提出的,具有批判国民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社会的重要功能。这一理论揭露国民经济学收入形式理论的自相矛盾,指出国民经济学虽然追求富国裕民,却带来工人的普遍贫困,其劳动价... 《巴黎手稿》的“异化劳动理论”是针对国民经济学的收入形式理论提出的,具有批判国民经济学和资产阶级社会的重要功能。这一理论揭露国民经济学收入形式理论的自相矛盾,指出国民经济学虽然追求富国裕民,却带来工人的普遍贫困,其劳动价格理论把工人降低到动物的水平。异化劳动揭开收入形式所试图掩盖的阶级对抗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不是收入形式理论所设想的和谐共生关系,而是充满竞争和对抗。异化劳动理论还说明了私有财产的本质,指出人的异化就包含在国民经济学和私有财产的本质中,是对国民经济学的一种前提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手稿》 国民经济学批判 异化劳动理论 收入形式理论 私有财产的本质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转向
4
作者 杨静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3期87-97,共11页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对他的影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德国古典哲学都是在纯粹的精神领域中兜圈子,把宗教幻想推崇为历史的动力,通过抽象的思维和观念去理解人与世界。之前人们从未逃出黑格尔思辨哲学... 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过程中,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对他的影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德国古典哲学都是在纯粹的精神领域中兜圈子,把宗教幻想推崇为历史的动力,通过抽象的思维和观念去理解人与世界。之前人们从未逃出黑格尔思辨哲学方式的樊笼,费尔巴哈却揭露了“体系的秘密”,摧毁了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马克思强调要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从物质实践出发而非从观念出发。马克思颠覆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前提,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变为以实践活动为基础,在实践中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 费尔巴哈 唯物主义 历史观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探析——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文本
5
作者 温煜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48-54,共7页
对劳动者群体境况的反思和关怀伴随了马克思一生,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趣旨。青年马克思的劳动伦理观植根于对劳资关系的深刻审视与考察,是马克思解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主要理论内涵包括:对劳动本质的探究和... 对劳动者群体境况的反思和关怀伴随了马克思一生,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趣旨。青年马克思的劳动伦理观植根于对劳资关系的深刻审视与考察,是马克思解构资本主义生产体系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其主要理论内涵包括:对劳动本质的探究和对劳动者生命活动的关照、对劳资对立下资本逻辑的批判、对象性关系中的人与自然、劳动主体的解放与人的本质的复归。这四个维度层层递进,具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成了完整的劳动伦理观理论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劳动伦理 国民经济学 劳动 劳动者 资本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探赜
6
作者 苗贵山 杨璐萌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19,共6页
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的理论主线是从对宗教的批判到对法与政治的批判再到对经济的批判,最后完成对共产主义的理论构建。由此决定了其理论主题是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政治解放确立的政治国家以及人权原则旨在维护有产阶级的特殊自由... 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的理论主线是从对宗教的批判到对法与政治的批判再到对经济的批判,最后完成对共产主义的理论构建。由此决定了其理论主题是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政治解放确立的政治国家以及人权原则旨在维护有产阶级的特殊自由与特殊利益,把共同体看作是相互分离的个体的集合体,因而是虚假的共同体。人类解放确立的共产主义就是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联合劳动中通过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而达到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的有机统一,注重的是个体与共同体和谐共生,因而是真正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政治哲学 政治解放 人类解放 普遍利益 特殊利益
下载PDF
从“劳动”到“精神”——异化之路的必然逻辑、现实样态与超越路径
7
作者 郭栋 程恩思 《中国冶金教育》 2024年第5期106-111,116,共7页
从“劳动异化”到“精神异化”是“现实的人”在主体性不断彰显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必然困境。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呈现出丰富多维的现实样态,即物化逻辑统治之下的现代性困境,个体原子化导致的价值相对主义盛行,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从“劳动异化”到“精神异化”是“现实的人”在主体性不断彰显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必然困境。现代人的“精神异化”呈现出丰富多维的现实样态,即物化逻辑统治之下的现代性困境,个体原子化导致的价值相对主义盛行,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呈现出“二律背反”的现实样态。新时代背景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人本理论的深厚意蕴,不断加强“四个自信”,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异化 精神异化 现实样态 超越路径
下载PDF
资本批判与时间标尺——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的时间概念及其当代价值
8
作者 胡文根 王浩斌 《武陵学刊》 2023年第3期49-58,共10页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是以时间为标尺的,把握时间是认识、批判、进而超越资本的根本前提。虽然马克思对时间的认知深受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影响,但他却冲破了古典时间哲学的桎梏,把时间纳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范畴,从而确立时间的标尺性原则... 马克思的资本批判是以时间为标尺的,把握时间是认识、批判、进而超越资本的根本前提。虽然马克思对时间的认知深受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的影响,但他却冲破了古典时间哲学的桎梏,把时间纳入人的感性实践活动范畴,从而确立时间的标尺性原则。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刻画了时间解析的三重视角,即资本通过时间来扬弃自身、时间取代资本来统摄历史进程,以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存在形态,从而明确了时间的阶段性、与劳动结合、自由化等特征。与马克思的其他文本相较,该文本对时间论证的独特性体现在“货币—资本”逻辑对“分工—所有”逻辑的超越,“政治—经济”语境对“哲学—经济”语境的覆盖,“时间—资本”结构与“空间—资本”结构的差异等三方面。资本在加速文明发展与限制文明突破的矛盾性总体进程中,时间重获自由、为人重新掌握,构成了该文本的整体时间图景。其当代价值体现在,一方面为更准确地理解资本的新殖民主义与新剥削主义提供了一种时间批判方法论,另一方面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创新21世纪政治经济学批判提供了时间的阐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资本批判 时间标尺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研究再议
9
作者 李烨 蒋炜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70-76,86,共8页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在《共产党宣言》传播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发现,陈译本的底本是日文版而非英文版;陈译本有明确的目标读者,并采用了与之一致的翻译策略;陈译本是第二个全译本——华岗译本的底本,而非目前普遍认为的... 《共产党宣言》陈望道译本在《共产党宣言》传播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研究发现,陈译本的底本是日文版而非英文版;陈译本有明确的目标读者,并采用了与之一致的翻译策略;陈译本是第二个全译本——华岗译本的底本,而非目前普遍认为的英译本是华岗译本的底本。本文对《共产党宣言》的翻译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和纠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译本 日文底本 英文底本 华岗译本
下载PDF
马克思早期的市民社会理论——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留白”的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乐如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9-18,共10页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留下了关于市民社会问题的诸多“留白”,这些“留白”浸润着他对突破黑格尔“国家和市民社会”框架的思考。马克思搁置了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及的《市民社会》章写作计划,根本原因在于他当时无...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留下了关于市民社会问题的诸多“留白”,这些“留白”浸润着他对突破黑格尔“国家和市民社会”框架的思考。马克思搁置了他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及的《市民社会》章写作计划,根本原因在于他当时无法对私有财产问题进行透彻的剖析:一方面,他所坚持的唯物主义是费尔巴哈式的不彻底的唯物主义;另一方面,他缺乏经济史的理论视野,无法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理论框架。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过程中,马克思实现了两个转向:其一,对私有财产和等级问题的历史考察,使他无意中转向了唯物史观;其二,认识到深入研究市民社会内部运行机制的重要性,促使他转向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市民社会 私有财产
下载PDF
青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转向”缘起的四重语境
11
作者 朱金涛 孙迎联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3-41,共9页
马克思最初的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法、宗教和哲学问题。但在1843年前后,他的研究领域却发生了“政治经济学转向”。为达到对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的“一致性”认识,回应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整体性”要求,通过分析青年马克思第一次... 马克思最初的研究领域主要聚焦于法、宗教和哲学问题。但在1843年前后,他的研究领域却发生了“政治经济学转向”。为达到对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的“一致性”认识,回应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整体性”要求,通过分析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研究政治经济学前后阶段的主要文献,从“政治经济学转向”缘起的四重语境中还原出青年马克思这一转向的具体情形,即现实生活语境、交往激励语境、思想发展语境和立场转变语境。透过这四重语境,可以发现该转向是马克思敏锐把握市民社会内部问题根源、苦苦求索人类解放的必然过程。这不仅促使马克思走向了扬弃旧哲学的道路,同时也为他寻求人类解放的探索之旅开拓出全新的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转向 时代问题 青年马克思
下载PDF
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
12
作者 晏辉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6-80,共15页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适度吸收了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将对资本的研究提升到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的高度。经济哲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目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研究,本质上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适度吸收了国民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将对资本的研究提升到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的高度。经济哲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的研究目的,它们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核心内容。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的双重逻辑充分体现出他正视现代性,重视现代性,又通过批判现代性而超越现代性的内在理路。资本的运行逻辑及其人类学后果构成了现代性的经济形态;资本与劳动的分离又造成了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分离,私有制是现代性的政治形态;普遍的交换和全面的需求体系使基于资本运行逻辑之上的广泛交往成为必然。于是,一种超越地区、民族和国家边界的世界历史交往得以形成,全球化、世界化是现代性的社会形态。只有彻底消灭劳动异化,消灭违背正义原则的私有制,才能回归人本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简约地说,资本、私有制、世界化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构成了马克思研究资本逻辑的内在结构,经济哲学和经济人类学构成了马克思揭示这种结构的方法论基础。这些哲学画面勾勒出马克思资本研究的一个清晰内在逻辑:资本——私有制——历史交往——人类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资本 劳动本体论 经济哲学 经济人类学
下载PDF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内在逻辑——基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考察
13
作者 赵书峰 陆相欣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6期121-124,共4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它以当时德国现实为基础,首次阐释了人的解放思想。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宗教批判”,明晰实现人的解放的思想前提;通过“现实批判”,明晰实现人的解放的必要...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早期的重要著作,它以当时德国现实为基础,首次阐释了人的解放思想。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宗教批判”,明晰实现人的解放的思想前提;通过“现实批判”,明晰实现人的解放的必要环节;通过“阶级批判”,明晰实现人的解放的依靠力量无产阶级。深入研究马克思贯穿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人的解放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人的解放 批判 内在逻辑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14
作者 杨文俊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65-69,共5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完成“两个转变”的奠基作,也是马克思早期重要经典文本之一。其突出的地位使得学界多年来赓续不断地从中挖掘宝贵的学术资源以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根基,因而出现了大量异彩纷呈、观点各异的文献资料...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完成“两个转变”的奠基作,也是马克思早期重要经典文本之一。其突出的地位使得学界多年来赓续不断地从中挖掘宝贵的学术资源以及指导实践的理论根基,因而出现了大量异彩纷呈、观点各异的文献资料。归纳和整理文献资料发现,学界研究大致可以分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市民社会和国家的关系、哲学与现实的隐蔽关系、人类解放的批判视角和逻辑审视、文本整体性研究以及蕴涵的理论教育素材等六个方面。厘清这些研究思路,对于全面、精准理解这一文本的内涵和指导当今中国现实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观 市民社会 人类解放 整体性 理论教育
下载PDF
《共产党宣言》的现代性批判与中国式现代化
15
作者 许婕 李文通 《黑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1-4,共4页
《共产党宣言》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出发,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尖锐批判,又从基础要素、根本特征、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从《共产党宣言》出发,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以... 《共产党宣言》从批判与建构的双重维度出发,既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进行了尖锐批判,又从基础要素、根本特征、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阐明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价值目标。从《共产党宣言》出发,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中,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力发展、以共同富裕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共同发展,形成了以建构共产主义价值目标为根本追求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资本主义现代性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版本结构新探——能否作出不同于MEGA2的新编排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东 王晓红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9-26,共8页
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版本结构演化的历史轨迹的梳理,尤其是通过对MEGA2中《手稿》两种编排的分析,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就是认为把马克思的《手稿》分为经济学研究为主的三个手稿,并将《对黑... 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版本结构演化的历史轨迹的梳理,尤其是通过对MEGA2中《手稿》两种编排的分析,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就是认为把马克思的《手稿》分为经济学研究为主的三个手稿,并将《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这一部分完全纳入“第三手稿”的长期通行做法,不能真正体现马克思的思想进程。从而尝试提出一种不同于MEGA2的新编排,即认为应把整个手稿分为两大部分:以经济学手稿为主的上篇;以哲学手稿为主的下篇。这不是一个无关宏旨的编排技巧问题,而是关系到这部手稿的整个版本结构的大问题,从而关系到对其理论内涵、逻辑主线、理论贡献、历史地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重新阐发、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手稿》 版本结构 MEGA2 实践观
下载PDF
“人的解放”: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诉求 被引量:7
17
作者 谢霄男 王让新 乔丹丹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3,共3页
人的解放,指的主要是劳动解放以及社会解放。人之所以要获得"解放",源于高扬主体自身超越秉性的内在要求,跨越当代社会发展卡夫丁峡谷的现实需要以及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客观要求。发展和完善人的劳动能力、自由个性以及... 人的解放,指的主要是劳动解放以及社会解放。人之所以要获得"解放",源于高扬主体自身超越秉性的内在要求,跨越当代社会发展卡夫丁峡谷的现实需要以及消灭私有制和旧式分工的客观要求。发展和完善人的劳动能力、自由个性以及社会关系,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人的解放 终极价值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第一重意蕴
18
作者 周钰涵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5-87,共3页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达成离不开宗教批判这一重要环节,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则印证着马克思通过宗教批判已经转向唯物主义视域的事实。尤其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第一重意蕴则高度体现了这一转向的开始,即马克思... 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达成离不开宗教批判这一重要环节,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则印证着马克思通过宗教批判已经转向唯物主义视域的事实。尤其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第一重意蕴则高度体现了这一转向的开始,即马克思在宣告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环节已然结束的基础上,将批判的矛头直指那个产生了宗教的现实世界,同时以对宗教双重社会功能的肯定找到了哲学这个担负着改变客观世界的现实力量。其不仅使马克思的宗教批判事业具有了彻底性与现实性的可能,更是马克思开启唯物史观视域转向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批判 现实批判 哲学
下载PDF
“现代私有制社会”批判的理论一般——《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资本主义观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一兵 周嘉昕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5,共9页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复杂的历史推进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以"现代私有制社会"来指认这一特殊的所有制社会形式,第一次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历史性发生。并且,此时在资产阶级社...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有一个复杂的历史推进过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他们以"现代私有制社会"来指认这一特殊的所有制社会形式,第一次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形式的历史性发生。并且,此时在资产阶级社会批判中承担主要基础作用的范式是生产与分工。其中,奴役性分工批判取代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异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主义 《德意志意识形态》 现代私有制 生产 分工
下载PDF
文本的命运(上)——《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保存、刊布与版本源流考 被引量:15
20
作者 聂锦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7,共7页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其写作过程、刊布情形及版本源流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和辨析,这也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和最新...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表征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文本之一,对其思想的准确理解与把握离不开对其写作过程、刊布情形及版本源流等方面所作的考察和辨析,这也是目前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根据翔实的文献资料和最新研究动态,梳理了这一文本原始手稿的保存和归档情况、从零散刊布到全书出版的过程、《费尔巴哈》一章的不同版本以及MEGA2的编排设想和编排顺序,并阐明了笔者对于文本研究中版本考证与文本解读、思想阐释之间关系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意志意识形态》 手稿 保存 刊布 版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