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9篇文章
< 1 2 1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空间辩证法的四重向度
1
作者 李春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4,共8页
马克思开启了独特的空间辩证法的视野,这一空间辩证法主要关涉四重向度:一是“在场”与“缺场”的空间辩证法,其基本指向是人的对象化活动,人的对象化活动既是在物的世界中人从“缺场”走向“在场”的过程,亦是在人的世界中物从“缺场... 马克思开启了独特的空间辩证法的视野,这一空间辩证法主要关涉四重向度:一是“在场”与“缺场”的空间辩证法,其基本指向是人的对象化活动,人的对象化活动既是在物的世界中人从“缺场”走向“在场”的过程,亦是在人的世界中物从“缺场”走向“在场”的过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场”与“缺场”的空间辩证法现实地体现为物的世界的“强势在场”与人的世界的“空前缺场”。二是“同一”与“差异”的空间辩证法,其基本指向是历史空间的总体性与多样性,马克思的历史哲学阐释了现实历史运动的总体的结构性特征,同时,马克思视野中的历史不是无空间差异的均质的线性历史。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同一”与“差异”的空间辩证法具体体现为空间生产的普遍物化与差异化的空间生产的式微。三是“部分”与“整体”的空间辩证法,具体关涉三个维度:现代视野中的民族与世界、个人与社会、经济生活与作为整体的社会生活。四是“中心”与“边缘”的空间辩证法,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具有不同的形态,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中心”与“边缘”的空间辩证法主要关涉资本宰制下空间生产的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的场域涉及全球空间、城市与乡村之间、城市内部。通过以上四重向度的探讨,马克思既呈现了空间辩证法的“一般”,即一般意义上空间的生产与社会历史过程的辩证关系,同时又呈现了空间辩证法的“特殊”,即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积累与空间生产的辩证关系。其中,后者是马克思关注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空间辩证法 四重向度
下载PDF
论现代性与时空的问题化过程
2
作者 邓万春 胡诺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1-56,共6页
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化和现代性问题纠结在一起。在前现代社会,时间与空间内在于自然节律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时空问题没有进入社会的主流话语。现代社会,时间和空间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在变量,现代社会的时空观念打上了现... 时间与空间的问题化和现代性问题纠结在一起。在前现代社会,时间与空间内在于自然节律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时空问题没有进入社会的主流话语。现代社会,时间和空间成为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在变量,现代社会的时空观念打上了现代性的烙印,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话语———现代性话语的话语要素。因此,时间和空间正是在社会时空的现代性转变过程中被问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时间 空间
下载PDF
ChatGPT、人类心灵与人工心灵——科辛斯基ChatGPT实验的考察与反思
3
作者 赵泽林 程聪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05,共7页
让人工智能机器具有人类心灵并实现人类心灵的类似功能,一直是人工智能追求的重要科学技术目标之一。ChatGPT的横空出世给这一目标似乎带来了新的希望。科辛斯基通过计算心理学实验跟踪研究惊人地“发现”,ChatGPT-3.5就已经具有相当于... 让人工智能机器具有人类心灵并实现人类心灵的类似功能,一直是人工智能追求的重要科学技术目标之一。ChatGPT的横空出世给这一目标似乎带来了新的希望。科辛斯基通过计算心理学实验跟踪研究惊人地“发现”,ChatGPT-3.5就已经具有相当于9岁儿童的心灵状态和能力,并认为ChatGPT是对“心灵可能是伴随语言技能提升而自发生成的”这一基本观点的最新证明。然而,细致反思科辛斯基ChatGPT实验的结构、方法等,科辛斯基ChatGPT实验既不能证明ChatGPT已经拥有人类心灵,也不能将其视为“心灵可能是伴随语言技能提升而自发生成的”这一哲学认识的最新证明。不过,科辛斯基ChatGPT实验的“惊人发现”的确启示人工智能研究需要在自然语言处理、感受性质等关键问题上,强化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协同研究,强化人类心灵与人工心灵的双向互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辛斯基 ChatGPT 人工智能 心灵
下载PDF
人工智能意识“涌现论”的概念误区与未来视野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78,共8页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意识?或未来是否可能具有意识?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不好回答的问题。涌现论似乎可以提供一个肯定性的回答。然而,考察涌现论的概念结构,却发现人工智能意识的涌现论更多的是由于概念的不断转用而导致的误解,而非真正的... 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意识?或未来是否可能具有意识?这是一个看起来有些不好回答的问题。涌现论似乎可以提供一个肯定性的回答。然而,考察涌现论的概念结构,却发现人工智能意识的涌现论更多的是由于概念的不断转用而导致的误解,而非真正的意识涌现。这一涌现论也非全无益处,它鼓舞社会观念对人工智能抱有更宽容的接纳态度,视之为有机性存在,而非单纯机器。涌现论不是一个本体性问题,而是一个包含未来揣测维度的实践问题。未来是否承认人工智能存在意识,只能由离未来最近的人们来决定。所以,人工智能的意识涌现论不仅是技术和实质对象的讨论,更是一个文化观念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意识涌现论 概念分析
下载PDF
消费主义情境下的符号操持——以盲盒消费为例
5
作者 刘翔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107-114,共8页
消费社会中,“物”的极大丰盛使得“物”摆脱了生产逻辑而进入符号逻辑的序列,并从此落入了整个语言学体系合理性的操控之中。以盲盒消费为切入点,正是以“物”的功能性的消解为契机,盲盒手办成为符号操持的对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现... 消费社会中,“物”的极大丰盛使得“物”摆脱了生产逻辑而进入符号逻辑的序列,并从此落入了整个语言学体系合理性的操控之中。以盲盒消费为切入点,正是以“物”的功能性的消解为契机,盲盒手办成为符号操持的对象,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现象级消费品,并且也成为人与人之间产生关联的契机。分别从消费逻辑、消费者和消费品三个维度来解读符号对于社会生活各个层面的介入,永恒自洽的符号逻辑将被升级为拟真模式,并最终导致意义的“内爆”,此种意义的荒芜恰是符号操持的必然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盒 消费社会 符号操持 内爆
下载PDF
“异位”的当代性
6
作者 林云柯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9期29-29,共1页
“异位”又译为“异托邦”(heterotopias),是福柯提出的一个相对于“乌托邦”的空间概念。“乌托邦”指非现实存在的完美社会,而“异位”则是一种“镜像乌托邦”,我们在一个非真实的空间中看到那个并不在其中的自己。“异位”的悖论在于... “异位”又译为“异托邦”(heterotopias),是福柯提出的一个相对于“乌托邦”的空间概念。“乌托邦”指非现实存在的完美社会,而“异位”则是一种“镜像乌托邦”,我们在一个非真实的空间中看到那个并不在其中的自己。“异位”的悖论在于,正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就在镜中,我才明确知道自己并不在那里,并在注视之中转回真实处所中的自己并重构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 异托邦 空间概念 现实存在 乌托邦 非真实 当代性
下载PDF
挑战唯我论:许茨、泽鲁巴维尔和阿伯特的时间观
7
作者 李钧鹏 杨太文 《关东学刊》 2024年第1期70-81,共12页
社会学家重视时间的社会属性,因而既不将时间视为均质的客观流动,也反对将时间看作异质且纯粹内在的主观流动,尤其对以唯我论时间观点为代表的后一种立场持强烈批判态度,但既有研究很少正面讨论如何克服唯我论的时间观。如果将柏格森的... 社会学家重视时间的社会属性,因而既不将时间视为均质的客观流动,也反对将时间看作异质且纯粹内在的主观流动,尤其对以唯我论时间观点为代表的后一种立场持强烈批判态度,但既有研究很少正面讨论如何克服唯我论的时间观。如果将柏格森的主张视为唯我论时间观的代表,我们就可以从不同学者的批判中梳理出挑战唯我论时间观的不同路径。具体而言,许茨从主体间性入手,但这一概念只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效。泽鲁巴维尔强调思想共同体内共享的时间观念,但无法避免群体边界所带来的相对主义。阿伯特通过怀特海的有机哲学来避免唯我论倾向,是一种更彻底的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性 唯我论 主体间性 认知社会学 过程社会学
下载PDF
自然性、社会性与文化性的融通:“社会空间”之实践哲学辨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曙光 闫静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6-64,共9页
在人类生命实践活动中开显和形成的“空间”特别是“现代性”的空间,被许多学者称之为“社会空间”,这种空间最显著的特征无疑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属性。但社会空间既要永远依托于自然物理空间并受其制约,从而具有自然属性,又指向由文... 在人类生命实践活动中开显和形成的“空间”特别是“现代性”的空间,被许多学者称之为“社会空间”,这种空间最显著的特征无疑是经济的、政治的社会属性。但社会空间既要永远依托于自然物理空间并受其制约,从而具有自然属性,又指向由文化符号承载的意义世界,从而具有文化属性。在人的生命实践活动中,空间的自然性、社会性与文化性次第展开并相互作用,甚至有矛盾与对立的一面。资本和市场对于现代社会空间的世界性拓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强化了人类的逐利取向及其内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扩大人类共享的公共的自由的空间,提升精神境界,是一个摆在所有人面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自然性 社会性 文化性 马克思
下载PDF
论马克思空间阐释学的四重向度 被引量:4
9
作者 李春敏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8,共10页
马克思的空间阐释学有四重基本向度,分别是:“存在的空间”“物质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和“反叛的空间”。其中,“存在的空间”旨在呈现存在与空间的本质关联,在马克思关于存在的思考中,已经渗透了关于“位置”与“安放”的空间自觉;... 马克思的空间阐释学有四重基本向度,分别是:“存在的空间”“物质的空间”“资本的空间”和“反叛的空间”。其中,“存在的空间”旨在呈现存在与空间的本质关联,在马克思关于存在的思考中,已经渗透了关于“位置”与“安放”的空间自觉;“物质的空间”关涉对空间本质的思考,它是与“精神的空间”相对的,代表了马克思对于空间一种新的唯物主义阐释;“资本的空间”关涉马克思对所在时代经验结构中的空间性的思考,旨在呈现资本时代“空间崛起”的动力学机制;“反叛的空间”是对空间拜物教及其导致的各种空间异化的反叛,探寻扬弃空间的资本化的空间实践的可能路径。马克思的空间阐释学虽然是围绕“资本”或“资本主义”的运行过程展开的,但本质上呈现的是一种反资本的空间阐释学立场。四重向度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物质的空间”是“存在的空间”的逻辑推进,“资本的空间”是作为“存在的空间”的一种具体的空间构型,“反叛的空间”既是对“资本的空间”的一种解构,同时又指向一种新的“存在的空间”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空间 阐释学
下载PDF
情感及其规制:数字时代情感的意识形态审视 被引量:4
10
作者 鲍金 黄婧 《天府新论》 CSSCI 2023年第6期28-35,共8页
在数字技术所建构的虚拟场域,情感表达空间的拓宽、“身体—情感”具象联结的消解以及情感的全景敞视与精准模塑改变了意识形态的呈现样态,促使情感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向度。数字空间的情感叙事将情感理性化为易于被算法操控的“数据—... 在数字技术所建构的虚拟场域,情感表达空间的拓宽、“身体—情感”具象联结的消解以及情感的全景敞视与精准模塑改变了意识形态的呈现样态,促使情感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向度。数字空间的情感叙事将情感理性化为易于被算法操控的“数据—情感”,在情感消费构境下传递数字情感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并且通过意识形态质询唤醒数字用户的情感认同。意识形态的情感向度既有可能成为赋能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力与引领力的重要增量,也有可能嬗变为解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变量。为此,必须规制个体在数字空间的情感表达,借助数字圈层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依托情感叙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情感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意识形态 情感向度 数字圈层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概念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乃忠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89,共8页
空间是离我们最近亦是最远的一个概念。人类的空间概念,不仅包括客观空间,也包括主观空间。人类空间概念的演化史也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史。空间概念是反映智能发展水平和智能时代人类角色的基本范畴和主要参数。从微观到超微的物化空间、... 空间是离我们最近亦是最远的一个概念。人类的空间概念,不仅包括客观空间,也包括主观空间。人类空间概念的演化史也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史。空间概念是反映智能发展水平和智能时代人类角色的基本范畴和主要参数。从微观到超微的物化空间、从三维到四维的关系空间、从思维到行为的思维空间、从二元到一元的虚拟空间、从黑箱到澄明的梦境空间,共同演绎了人工智能时代空间概念的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空间 物质生活空间 精神生活空间
下载PDF
空间内涵的现代之思——评《理解空间:20世纪空间观念的激变》
12
作者 黄传球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I0041-I0041,共1页
在不同的学科和语境中,空间蕴含着不同的语义,它既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客观承载和先在性统摄,也是我们不断探索与建构的重要对象。正所谓“熟知而非真知”,“从以往的资料可以看到,有多少种不同的尺度、方法和文化,就会有多少种空间以及在... 在不同的学科和语境中,空间蕴含着不同的语义,它既是我们生产生活的客观承载和先在性统摄,也是我们不断探索与建构的重要对象。正所谓“熟知而非真知”,“从以往的资料可以看到,有多少种不同的尺度、方法和文化,就会有多少种空间以及在空间中展开的人类活动”。而不同的空间实践往往会催生不一样的空间体验和空间认知结果。因此,如何科学理解与界定空间已经成为空间研究领域无法规避且必须直面的研究难点。冯雷先生所著的《理解空间:20世纪空间观念的激变》一书,为我们理解现代空间的内涵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之于空间及其相关性研究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空间 空间体验 空间内涵 空间认知 空间观念 先在性 空间实践 激变
下载PDF
从“意识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看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南湜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4-84,共11页
从马克思的“意识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看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尽管尚不能否定存在着客观上制造出具有意识功能的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但考虑到人类的任何一种创造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而人类并无创造出一种独立于人脑的具有意识的... 从马克思的“意识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看人工智能的意识问题,尽管尚不能否定存在着客观上制造出具有意识功能的人工智能的可能性,但考虑到人类的任何一种创造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而人类并无创造出一种独立于人脑的具有意识的人工智能之需要,则在总体上看,创造出具有意识的人工智能在极大的概率上不会成为现实。而通过相对易行的“人机融合”方式而改进人脑之能力,可能是人工智能发展之最具现实性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意识 判断力 计算力
下载PDF
信念非意志论与双重性质概念
14
作者 文学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111,共10页
关于信念与意志之关系的种种争议,归根到底是直接意志论与非意志论之间的分歧。反对直接意志论而支持非意志论的经典论证是概念不可能论证和心理不可能论证。虽然非意志论占据着当代知识论的正统地位,但最近的心理实验证明凭意志而相信... 关于信念与意志之关系的种种争议,归根到底是直接意志论与非意志论之间的分歧。反对直接意志论而支持非意志论的经典论证是概念不可能论证和心理不可能论证。虽然非意志论占据着当代知识论的正统地位,但最近的心理实验证明凭意志而相信在概念和心理上都是可能的。信念概念实际上是拥有具体特征和抽象价值的双重性质概念,人们既可以根据具体特征进行信念归赋判断,也可以根据抽象价值进行信念归赋判断,从而形成了宽窄两种信念概念。直接意志论具有信念宽概念下的合理性,非意志论具有信念窄概念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意志论 非意志论 双重性质概念 信念宽概念 信念窄概念
下载PDF
现代意识与伦理反应——一个基于哲学语用学的方法论反思
15
作者 贺敏年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9-184,共6页
“实践—语用”转向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系统地质询了现代意识的确定性与自明性,在哲学语用学视域下,这一反思指向内在于现代性实践的非认知性条件并深化为一种实践学的反思;基于这种反思,作为现代性之精神内核的“现代意识”趋向某种新... “实践—语用”转向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系统地质询了现代意识的确定性与自明性,在哲学语用学视域下,这一反思指向内在于现代性实践的非认知性条件并深化为一种实践学的反思;基于这种反思,作为现代性之精神内核的“现代意识”趋向某种新的方法论上的自我确证,即从一种基于普遍合理化要求的规范性证成转向一种基于内在伦理反应的情境化的动态认定;由此,“实践—语用”转向语境下的现代性反思便在现代意识与伦理反应之间的理论联系与实践效应中获得了新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语用”转向 现代意识 伦理反应 哲学语用学 实践学
下载PDF
资本时空加速的政治哲学意蕴与时间解放
16
作者 徐娜 《科学.经济.社会》 2023年第1期14-25,共12页
对现代资本“用时间消灭空间”扩张方式的批判离不开马克思早期对自然哲学时空置换辩证过程的分析。通过驳斥知性主观时空观和思辨唯心主义时空观,马克思指明了自然时间和劳动时间在生产劳动中的统一,然而当现代工业以量化的劳动时间作... 对现代资本“用时间消灭空间”扩张方式的批判离不开马克思早期对自然哲学时空置换辩证过程的分析。通过驳斥知性主观时空观和思辨唯心主义时空观,马克思指明了自然时间和劳动时间在生产劳动中的统一,然而当现代工业以量化的劳动时间作为价值尺度来衡量生产劳动之时,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了时空置换的加速化状态和时空结构的不平衡性。加速化的时空秩序,处于政治国家所赋权的直接稳定性与市民社会货币共同体动态平衡的二律背反之中。此二律背反以其政治的维度凸显了资本速度的后果,而打破资本速度就要求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时空视域内,使新的共同体样式得以出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时空置换 资本加速 动态平衡 二律背反 一般劳动时间
下载PDF
反现代性的现代性——本雅明《单向街》的时间意识分析
17
作者 徐荣先 《人文天下》 2023年第10期74-81,共8页
本雅明在《单向街》中提出“此在”,并通过梦境的复述强化了其时间意识中的“当下性”,制造出时间的断裂,解构了作为启蒙现代性特征的线性不可逆时间观,使《单向街》具备了反现代性的表征,这与本雅明的弥赛亚唯物史观是高度契合的。然而... 本雅明在《单向街》中提出“此在”,并通过梦境的复述强化了其时间意识中的“当下性”,制造出时间的断裂,解构了作为启蒙现代性特征的线性不可逆时间观,使《单向街》具备了反现代性的表征,这与本雅明的弥赛亚唯物史观是高度契合的。然而,本雅明碎片化的当下时间观作为一种崭新的时间意识,让《单向街》在反现代性的同时还具备了更深层的现代性思想内核,他对线性时间观的质疑和批判以及“此在”的提出都是在现代性时间范畴内的自我革命。因此,在时间之维考察,《单向街》体现出一种反现代性的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街》 现代性 此在 梦境 时间观
下载PDF
意识问题的量子力学解释——从玻姆到彭罗斯
18
作者 刘世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年第10期49-51,共3页
量子力学作为一种新的科学范式,与意识活动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似性。近年来,科学家开始将量子理论纳入意识研究的版图,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介绍了玻姆和彭罗斯各自的量子力学意识模型,并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层面上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 量子力学作为一种新的科学范式,与意识活动之间有着显著的相似性。近年来,科学家开始将量子理论纳入意识研究的版图,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介绍了玻姆和彭罗斯各自的量子力学意识模型,并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层面上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评价;然后,在此基础上,保留玻姆意识模型的本体论优势,削弱其整体论的绝对性,使之成为彭罗斯利用还原主义方法论研究意识的指导思想,形成一种融合二者优势的量子力学意识模型。这种意识模型不仅在解释意识的高度整合、高度分化和非决定性等方面比传统的心理学更加合理,而且为意识的计算描述提供了更有力的科学工具,弥补了传统的生物主义和心智计算在解决意识困难问题上的不足,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新的量子力学意识模型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问题 量子力学 整体论 还原论
下载PDF
求证:数字图书馆是技术化与人文化的辩证统一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志刚 周凤飞 李洁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7-70,共4页
在信息技术冲击下,数字图书馆在建设中出现了重技术、轻人文的现象,这有悖于图书馆的价值取向,数字图书馆应是技术与人文的辩证统一体。从哲学、传统图书馆思想与数字图书馆自身三个角度求证这一论点。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技术主义 人文主义 辩证统一
下载PDF
时间观与民族文化——中美时间观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20
作者 曾剑平 廖晓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5,共6页
从文化学的角度比较中美时间观念 ,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时间观既是线性时间观又是循环时间观 ,以循环时间观为主 ,而美国则是线性时间观 ;在时间取向上 ,中国重视历史 ,有过去的时间取向 ,美国重视未来 ,有将来的时间取向 ;在计时、用时... 从文化学的角度比较中美时间观念 ,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时间观既是线性时间观又是循环时间观 ,以循环时间观为主 ,而美国则是线性时间观 ;在时间取向上 ,中国重视历史 ,有过去的时间取向 ,美国重视未来 ,有将来的时间取向 ;在计时、用时和守时的习惯上 ,中国属于多向时间习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循环时间观 时间取向 时间习惯 民族文化 比较研究 线性时间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