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书论中的生生之思
1
作者 张广村 《枣庄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39-43,共5页
古代书论思想源自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易经》又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之一,因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无形中对其余经典形成一种理论的关照。儒家、道家思想的生成都曾深受易学影响。因此,易学思想无形中成为古代书论重要的理论源头... 古代书论思想源自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易经》又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源头之一,因其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无形中对其余经典形成一种理论的关照。儒家、道家思想的生成都曾深受易学影响。因此,易学思想无形中成为古代书论重要的理论源头之一。《易经》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之一是其“生生”思想,《易经》生生之哲思的哲理影响到了书法的发生论、创作论、审美论的基本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书论 “生生美学” 思想
下载PDF
“乐死”:庄子的死亡观念
2
作者 闫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0-35,42,共7页
对待死亡,老庄皆具“重死”之情,两者区别在于老子注重“哀死”,而庄子则更倾向于“乐死”。庄子“乐死”并非“以死为乐”,而是其死亡超越理念的另类表达。具体而言,庄子以“死生自然”将生死置于宇宙大化之中,依本根之“道”的永恒性... 对待死亡,老庄皆具“重死”之情,两者区别在于老子注重“哀死”,而庄子则更倾向于“乐死”。庄子“乐死”并非“以死为乐”,而是其死亡超越理念的另类表达。具体而言,庄子以“死生自然”将生死置于宇宙大化之中,依本根之“道”的永恒性寻求终极意义上的生死解脱;“生劳死息”在于通过生死存在状态的对比强调生之悲苦与死之逸乐,实质上是庄子刻意抹平生死在世俗情感层面上的鸿沟,以此克服悦生恶死之情;庄子的“以死为归”异于儒家所谓“视死如归”,其主旨是“生寄死归”,即生为暂寄形于天地,死为回归生命之本根。庄子“乐死”具有“不近人情”之弊,但绝非厌世思想,实为一种旷达、超然的死亡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自然 生劳死息 以死为归
下载PDF
论《天工开物》中的生命哲学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钱斌 李洪正 《新余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9-104,共6页
《天工开物》中的生命哲学思想集明清实学于一身,主要体现在“和合之论”“生生之流”和“序续之道”上,强调在生产、生活中对开采、使用的调控,注重对规律的把握,主张顺应自然,以达到生命延续的目标。《天工开物》中的生命哲学思想以... 《天工开物》中的生命哲学思想集明清实学于一身,主要体现在“和合之论”“生生之流”和“序续之道”上,强调在生产、生活中对开采、使用的调控,注重对规律的把握,主张顺应自然,以达到生命延续的目标。《天工开物》中的生命哲学思想以关注民众生命为基础,将追求美好生活作为升华,强调“天工”更注重“开物”,并以二者的结合来创造美好生活,彰显人的生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工开物》 生命哲学 和合 生生 序续
下载PDF
人类生命本质多样性的启示——源自信息主义生命观的人生观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黎群武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3-29,共7页
信息主义生命观认为,生命本质具有多样性。人类生命本质多样性的观点对人生的启示必然也是多样的。源自生命本质的八个方面信息:物质性、能量性、空间性、时间性、规律性、意识性、异象性和死亡性,相应地可以得到八点人生启示:保重身体... 信息主义生命观认为,生命本质具有多样性。人类生命本质多样性的观点对人生的启示必然也是多样的。源自生命本质的八个方面信息:物质性、能量性、空间性、时间性、规律性、意识性、异象性和死亡性,相应地可以得到八点人生启示:保重身体是人的基本需求,积蓄能量是人的终生任务;空间无形但制约人生自由,时间有序莫穿越人生春秋;从规律的意义上认识价值,在意识的基础上升华灵魂;当异象迷途时走中庸之道,于死亡悲剧中谋人生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 生命观 信息主义哲学
下载PDF
意志的肯定与否定——叔本华论本性的意志与意志的本性
5
作者 何怀宏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399-406,共8页
在西方哲学史上,相对于理性、经验和情感来说,意志一直是隐而不彰的,只是到了叔本华哲学时,才给了其一个突出的中心地位。但是,意志同世界与人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一“意志”又作何解?它真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人性中的意志吗?其实,意志被... 在西方哲学史上,相对于理性、经验和情感来说,意志一直是隐而不彰的,只是到了叔本华哲学时,才给了其一个突出的中心地位。但是,意志同世界与人的关系究竟如何?这一“意志”又作何解?它真是传统意义上所说的人性中的意志吗?其实,意志被叔本华视作表象世界后面的本质或者说物自体,被视作人的本性。然而,这一观念的成立必须依赖于他对意志概念的特殊扩展和解释。叔本华所阐述的意志并非与认知、情感相对而言的意志,也不是“意志自由”意义上一般的人的意志,它实际包括了一切动物的意图、植物的生长和无机界的力,而在人那里除了意图之外主要就是“欲望”。换言之,意志被叔本华视为永无休止、不可遏制、充满竞争但却永远达不到目的的欲望。因此,解脱之道是对意欲的清醒认识、取消和否定。但与通常的唯意志论不同,叔本华的意志反而是一种最不像意志的“意志”,对意志的否定实际上是对欲望的批判。无论如何,叔本华明确地揭示出意志的概念并赋予其核心地位,为后来的“权力意志”“潜意识”、生命哲学和非理性主义开辟了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叔本华 意志 欲望 本质 超越
下载PDF
GPT-N:“人机联袂”对生命教育的深度挖掘
6
作者 刘沃奇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1期76-81,共6页
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嵌入人类的生命,特别是刚刚问世的ChatGPT将深度影响和改写生命的进程。本文从技术哲学角度阐发“人机联袂”给人类生命及其教育体系带来的重大变革,并由此发掘“生命教育”的更深层含义。
关键词 ChatGPT 人机联袂 数字身体 深度神经网络互侵 生命哲学
下载PDF
中国生命哲学视野下的健身气功养生观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涛 王巾轩 孙刚 《体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9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视角,对健身气功的养生思想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气"作为中国生命哲学的特有范畴,是健身气功的生命动力源,也是健身气功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和养生根柢。虚静恬淡...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视角,对健身气功的养生思想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气"作为中国生命哲学的特有范畴,是健身气功的生命动力源,也是健身气功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和养生根柢。虚静恬淡、道器合一、阴平阳秘、调和气血、自然而然等分别体现了健身气功的生命本然观、生命整体观、生命运化观、生命和谐观、生命自然观的养生思想,折射出中国生命哲学的文化意蕴,彰显了中华养生文化的生命色彩。研究对于丰富中国健身气功理论和文化体系建设具有较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哲学 健身气功 天人合一 养生 身心平衡
下载PDF
生命之维:思想政治教育视界的拓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秋凤 曹清燕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5-37,共3页
我们不仅应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之维和社会之维,也应凸显其个体生命之维。这一方面源于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关爱生命的呼唤,一方面源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存在的内在逻辑关联。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之维要保持人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 我们不仅应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之维和社会之维,也应凸显其个体生命之维。这一方面源于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关爱生命的呼唤,一方面源于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存在的内在逻辑关联。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之维要保持人的肉体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协调、保持生命的超越性和有限性之间的张力以及个体性生命存在与他人生命共在之间的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生命 和谐
下载PDF
论人类生命的二维性四重性--以自杀问题与人生意义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16
9
作者 郑晓江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6,共6页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所以,对"生命"的理解及阐释在... 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教育,是作为主体的"生命"(教师)以"生命"的丰富性与发展性为教育内容,对每一个个体之"生命"(学生及全体社会公众)的教育。所以,对"生命"的理解及阐释在生命教育健康展开及实效性方面有着重大基础性的作用。本文认为,人类生命有二维:其一是"实体性生命"(生理生命);其二是"关系性生命"(人文生命)。人之关系性生命的内涵又由相互联系着的三个方面组成:一是"血缘性亲缘生命";二是"人际性社会生命";三是超越性精神生命。本文着重探讨人类生命二维四重性之间的区别与关系,并指出人类生命二维性四重性原理可以运用来解释及解决现代人之生命困顿问题和寻觅人生意义与价值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 二维 四重性 生命困顿 意义与价值
下载PDF
道家生命观论纲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霞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5期34-46,共13页
道家生命观是道家诸子关于生命问题的基本观点 ,主要内容包括 :道生德成的生命本源观、阴阳气化的生命机制观、形神兼养的生命结构观、生死更替的生命过程观、重人贵生的生命价值观、自然朴真的生命本质观、无为之为的生命存在观、形神... 道家生命观是道家诸子关于生命问题的基本观点 ,主要内容包括 :道生德成的生命本源观、阴阳气化的生命机制观、形神兼养的生命结构观、生死更替的生命过程观、重人贵生的生命价值观、自然朴真的生命本质观、无为之为的生命存在观、形神兼养的生命修养观、身心超越的生命境界观。上述内容相互关联 ,纵横交织 ,构成道家生命观的理论框架。道家生命观深刻与偏颇并存 ,我们应在认真反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扬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生命本质观 论纲 玄学 生命本源观 生命机制观 生命结构观 生命价值观 生命修养观
下载PDF
“道法自然”与生命教育 被引量:8
11
作者 曾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生命哲学的支撑。"道法自然"是道家生命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可用之于生命教育。"道法自然"的基本涵义是道效法自己的本性,其运行法则是"顺其自然"。这对具体生命发展的启示意义在于,... 生命教育的开展,需要生命哲学的支撑。"道法自然"是道家生命哲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可用之于生命教育。"道法自然"的基本涵义是道效法自己的本性,其运行法则是"顺其自然"。这对具体生命发展的启示意义在于,万物各有其性德自然,应顺遂各自性德成就自己。对生命教育而言,"执道遂德"、"顺其自然"便是"道法自然"的内在要求;尊重学生个性特质,摒弃一元选拔模式,倡导多元生成模式便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 生命教育 “执道遂德” 多元生成
下载PDF
生命是什么?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建会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6-91,共6页
生命的本质问题是历史上的大哲学家都要讨论的问题,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近年来哲学家们明显地忽视了这个问题。本文讨论了生命难以定义的各种原因,论述了定义生命的两种主要方法:实体定义方法和功能定义方法,分析了一些主要生命定义... 生命的本质问题是历史上的大哲学家都要讨论的问题,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近年来哲学家们明显地忽视了这个问题。本文讨论了生命难以定义的各种原因,论述了定义生命的两种主要方法:实体定义方法和功能定义方法,分析了一些主要生命定义的优点和问题,论证了生命的信息定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定义 实体定义 生命哲学 生命本质
下载PDF
西方怀疑主义认识论的历史演进与思维方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解保军 张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0-15,共6页
西方怀疑论起源于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这是人类第一次对知识的普遍有效性的置疑。皮浪的否定一切知识的可能性的不可知论是古代怀疑论的最后结论。值得一提的是,由笛卡尔所倡导的近代理性哲学以研究知识的可靠性和l必然性为己任,却是从... 西方怀疑论起源于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这是人类第一次对知识的普遍有效性的置疑。皮浪的否定一切知识的可能性的不可知论是古代怀疑论的最后结论。值得一提的是,由笛卡尔所倡导的近代理性哲学以研究知识的可靠性和l必然性为己任,却是从普遍怀疑开始的。英国哲学家体谟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把其先辈洛克的经验主义原则义无反顾地贯彻到底,从而得出了否定因果关系和归纳原理的怀疑论,大哲学家康德“梦醒之后”.更是提出了“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无效”的结论,进而严肃认真地考察了人的认识能力,因此形成了彪炳于西方哲学史的认识论思想。从普罗泰戈拉到康德,“怀疑”已经从对事物的置疑发展成为批判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它对于我们这个讲求创新的时代,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疑论 感觉主义 不可知论 思维方式
下载PDF
疾病、事件与治理——从康吉莱姆到福柯的生命政治学 被引量:5
14
作者 蓝江 王鸿宇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6,共12页
康吉莱姆的作为事件的疾病观,将疾病视为一种与健康状态决裂的新的生命维度。而福柯发现,17世纪以后的西方社会和政治治理技术,恰恰在于对这种作为事件的疾病的排除。从一开始的隔离和规训,到以人口为基础的生命政治的治理,实际上都是... 康吉莱姆的作为事件的疾病观,将疾病视为一种与健康状态决裂的新的生命维度。而福柯发现,17世纪以后的西方社会和政治治理技术,恰恰在于对这种作为事件的疾病的排除。从一开始的隔离和规训,到以人口为基础的生命政治的治理,实际上都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试图摆脱不确定性因素困扰,排除颠覆性事件的尝试。将生命体还原为政治科学的人口,将事件的影响力降到最低,成为现代生命政治治理的基本目标。今天的数字技术与生命政治治理的结合,让福柯的生命政治学得到了更高的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事件 生命政治 康吉莱姆 福柯
下载PDF
赛博格分叉与N.维纳的信息论生命观 被引量:14
15
作者 计海庆 《哲学分析》 CSSCI 2017年第6期122-132,共11页
赛博格有三层含义:体现了控制论思想的生命观、实现控制论生命观的技术方案和反二元论的文化批判隐喻。三者都来源于N.维纳的信息论生命观,后者是以系统科学为背景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深化和改造。虽然具有相同的来源,赛博格的前两种... 赛博格有三层含义:体现了控制论思想的生命观、实现控制论生命观的技术方案和反二元论的文化批判隐喻。三者都来源于N.维纳的信息论生命观,后者是以系统科学为背景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的深化和改造。虽然具有相同的来源,赛博格的前两种理解和后一种在身心关系等问题上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立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科学家、工程师和文化批判学者之间对于维纳信息论生命观基于不同侧重的理解,以及控制论思想本身与经典自然科学不同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维纳 信息论生命观 身心二元论
下载PDF
未知肉身的痛,焉知精神的苦——王十月小说论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传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53,共4页
王十月的小说,由肉身的苦、活着的难进入人的世界,可将其归入诉苦文学的传统中。王十月由真实经历开始,再靠近修饰等语文手法,他的部分小说,真正做到了质朴有力,无须多费口舌解释。他的小说极具遭遇感,对暴力在心中的普遍情绪感有卓越发... 王十月的小说,由肉身的苦、活着的难进入人的世界,可将其归入诉苦文学的传统中。王十月由真实经历开始,再靠近修饰等语文手法,他的部分小说,真正做到了质朴有力,无须多费口舌解释。他的小说极具遭遇感,对暴力在心中的普遍情绪感有卓越发现,对没有归宿感等感觉也有直率坦诚的描写。他的写作趣味虽然摇摆不定,但他以良知勇气与艺术敏感揭示了这个时代的罪恶与苦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十月小说 遭遇感 情绪感 诉苦文学
下载PDF
生命教育应当直面生存困惑 被引量:7
17
作者 欧阳康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在于是否能够直面生存困惑。从根本上说,人的生存困惑产生于人的生命所具有的过程性、自觉性和价值性特征。生存困惑有多种类型,包含着生命的自然进程中所带来的体验性困惑,生命的自我规范性过程所带来的理想性困惑;生... 生命教育的有效性在于是否能够直面生存困惑。从根本上说,人的生存困惑产生于人的生命所具有的过程性、自觉性和价值性特征。生存困惑有多种类型,包含着生命的自然进程中所带来的体验性困惑,生命的自我规范性过程所带来的理想性困惑;生命的自主创造过程中所带来的挑战性困惑,生命的社会化进程中所带来的比较性困惑,生命作为自我反思过程所带来的认同性困惑等。生命教育应当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等不同层次上展开,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能够有针对性的解疑释惑,转化为困惑者的自我生命理解与自我生存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存困惑 自我教育
下载PDF
中国哲学的以人为镜和西方哲学的以自然为镜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光亚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1,共3页
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领域有一个共识,就是中西哲学在认识论上存在不同的思维模式,即中西哲学的基本精神可以分别概括为"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是一种&q... 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领域有一个共识,就是中西哲学在认识论上存在不同的思维模式,即中西哲学的基本精神可以分别概括为"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由此出发,我们可以进一步讨论"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是一种"以人为镜"的哲学,而"天人相分"的西方哲学是一种"以自然为镜"的哲学。这种思维模式虽然不能概括中西哲学的基本特征,但我们观察以儒家、道家为代表的中国哲学和以现象学为代表的西方哲学,其思维模式之间的对立表现得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以人为镜 西方哲学 以自然为镜
下载PDF
生物学哲学的特异性——狭义的科学哲学意义上的生物学哲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傅静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34,共4页
从狭义的科学哲学的角度讲 ,生物学哲学在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不同于物理学的基础上而存在着自己的特点。本文总结了生物学哲学在达尔文主义、科学定律、说明、概念及系统科学在生物学哲学中的元理论作用等方面的特异性 。
关键词 科学哲学 生物学哲学 特异性 达尔文主义 科学定律 目的性说明 系统科学 元理论
下载PDF
命的哲学追问 被引量:4
20
作者 余治平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5-144,共10页
中国古人似乎很早就把命与天作了有机连结。天是命的源泉,是命的最终决定力量,命是天的意志在人身上的体现与落实。孔、孟强调知命与立命,试图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偶然世界里建构起主体精神和人性尊严。董仲舒提出,君命顺,则臣民百姓... 中国古人似乎很早就把命与天作了有机连结。天是命的源泉,是命的最终决定力量,命是天的意志在人身上的体现与落实。孔、孟强调知命与立命,试图通过积极的生活态度在偶然世界里建构起主体精神和人性尊严。董仲舒提出,君命顺,则臣民百姓有“顺命”;君命逆,则臣民百姓必遭“逆命”。《白虎通》认为,“命有三科”,即“寿命”、“随命”与“遭命”。三命之中,寿命或正命是最理想的人生结局,死得其所,属于最上乘的命相。随命则属于中命,其结果可上、可下,可长、可短,完全取决于德性主体的人为因素。遭命的结局最差,也是三命之中最难以把捉的东西。对命的思考不应该忽略对自由问题的研究。命运与自由是人类生存在世的两个不可分离的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顺命 逆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