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警惕AI热潮中的娱乐化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永谋 王春丽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第2期2-8,共7页
在此轮AI热潮中,AI宣传术居功至伟,但也呈现出某些负面效应。除了娱乐化宣传外,当前的AI发展的娱乐化趋势还表现在研究方向、企业组织和评论研究的娱乐化,在产业方向、认知观念和现实战略等层面均有表现。有限主义的发展进路反对AI发展... 在此轮AI热潮中,AI宣传术居功至伟,但也呈现出某些负面效应。除了娱乐化宣传外,当前的AI发展的娱乐化趋势还表现在研究方向、企业组织和评论研究的娱乐化,在产业方向、认知观念和现实战略等层面均有表现。有限主义的发展进路反对AI发展的娱乐化趋势,主张遵循有益AI理念,坚持AI以人为本,在推进AI技术创新与应用的同时,有效治理AI、控制AI。最终从战略上引领AI技术为实体经济赋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热 AI宣传术 娱乐化 有限主义进路
下载PDF
钱锺书语言哲学思想发微
2
作者 林合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53,共10页
在《管锥编》和《谈艺录》等著述中,钱锺书对语言哲学问题作了创造性的探讨,贡献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第一,通过对汉语中“一字多意且同时合用”现象的举证和分析,充分掘发汉语思辨特质,认为汉语足以表达思辨的哲理,驳斥了黑格尔“汉语... 在《管锥编》和《谈艺录》等著述中,钱锺书对语言哲学问题作了创造性的探讨,贡献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第一,通过对汉语中“一字多意且同时合用”现象的举证和分析,充分掘发汉语思辨特质,认为汉语足以表达思辨的哲理,驳斥了黑格尔“汉语不宜于思辨”的谬说;第二,在辨析“名”“字”异同的基础上,重思传统哲学中的“名实之辩”与“言意之辩”问题,批判神秘宗在处理言意张力问题时以“圣默然”为归趣,将其言说方式概括为权实双行、以言破言、正言若反、言默相即;第三,在经典诠释的视域中,环绕“诠释学循环”“诠释的多元性”等主题,讨论名言在理解与诠释中的定位问题。钱锺书的语言哲学研究展开于中西哲学互镜、会通的背景之下,其相关思想有助于印证人类“心同理同”原则的普遍性;但在如何界分中西哲学之深层差异、彰显中国哲学之特质等方面,似稍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锺书 语言哲学 言意之辩 诠释学循环
下载PDF
微信时间与当代人的存在论问题
3
作者 赵周宽 《唐都学刊》 2024年第2期45-55,共11页
由于微信应用的普及以及普遍的微信沉迷,微信时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有待反思的哲学课题。时间从纯粹的运动度量单位到自我意识的本质相关项,呈现出其与主体意识的紧密关联。在微信应用中,由程序和算法推动生产的微信时间产... 由于微信应用的普及以及普遍的微信沉迷,微信时间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有待反思的哲学课题。时间从纯粹的运动度量单位到自我意识的本质相关项,呈现出其与主体意识的紧密关联。在微信应用中,由程序和算法推动生产的微信时间产生了。在微信重度沉迷者那里,微信中的无生命时间统治着人的生命体验时间。深入分析微信时间的产生机制,是从哲学层面反思我们所处的智能时代的基础性思想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时间 存在论 算法 自我意识 现象学
下载PDF
威廉·莱斯生态经济批判理论探析
4
作者 赵婧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2期106-117,共12页
威廉·莱斯通过其独特的辩证哲学视角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本质进行了深度分析,论述了资本主义高强度市场经济架构中商品结构特征的新变化及其消费主义倾向,揭示了资本主义技术应用与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与悖论,主... 威廉·莱斯通过其独特的辩证哲学视角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反生态本质进行了深度分析,论述了资本主义高强度市场经济架构中商品结构特征的新变化及其消费主义倾向,揭示了资本主义技术应用与控制自然的意识形态的内在联系与悖论,主张通过确立环境友好的社会制度体系与伦理价值观念,将人类需要及其满足方式从市场依赖与技术律令中解放出来,构建重视发展质量且尊重自然限度的生态经济形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本主义经济生态批判及其重建的思想图景。莱斯首次明确了生态环境议题在资本主义经济批判及其重建中的重要地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环境保护思潮的融合性发展,为我们当下创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提供了思想启示,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经济建设不仅在于发展更为成熟的市场机制与技术条件,更在于构建更加完备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莱斯 市场经济 技术律令 控制自然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下载PDF
福克斯与数字时代的文化焦虑
5
作者 王欣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期71-73,107,共4页
电子媒介的普及促进了媒介批判理论的发展,但在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媒介批判理论转向文化研究,并逐步偏离马克思主义,这导致了文化研究的危机与困境,而马克思也成了社会科学的盲点。福克斯指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新... 电子媒介的普及促进了媒介批判理论的发展,但在新自由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媒介批判理论转向文化研究,并逐步偏离马克思主义,这导致了文化研究的危机与困境,而马克思也成了社会科学的盲点。福克斯指出,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新阅读马克思,建构马克思主义传播理论框架,实现文化研究与经济的和解,对新时期的资本主义进行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斯 媒介批判 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与文明新能量的增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同舫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体现出当代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使命和担当。文化构建需要正确把握主体性原则,超越认识论层面的主体认知限度以汇聚人类共同意识,探寻符合人类普遍利益的共同价值。人类的共同价值内蕴着世界普遍联系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体现出当代中国推动世界文明发展进步的使命和担当。文化构建需要正确把握主体性原则,超越认识论层面的主体认知限度以汇聚人类共同意识,探寻符合人类普遍利益的共同价值。人类的共同价值内蕴着世界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公共性特质,公共性体现了社会成员共同的存在状态,公共性的凝合过程构成了共同价值生成机制的具体表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相互融合的产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构建超越了认知主体性的二元对立思维,在价值维度上致力于凝聚指向公共性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增添了新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文化构建 文明新能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下载PDF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嬗变及其核心问题意识 被引量:1
7
作者 夏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5,159,共15页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理论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诞生所带来的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的扬弃。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面向资本主义批判过程中的理论得失,其中将对经济结构的批判转向了对政治和文化的批判是其理论在当代失去批判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批判路径:其一,建立在“需要体系”基础上以劳动和资本的对抗为核心展开的批判;其二则是资本逻辑成为显性逻辑后由“欲望体系”所构筑的主体生成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发展新形态的同步演进,不仅体现出批判理论面对资本逻辑试图保持的自觉意识的抗争,也为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资本逻辑所展开的批判带来了更多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主体性
下载PDF
国内“大思政课”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核心期刊论文可视化分析
8
作者 顾晓英 周孙卿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大思政课”是近年的一个新议题。自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以来,“大思政课”建设在全国积极推进,成为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持续涌现。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 “大思政课”是近年的一个新议题。自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以来,“大思政课”建设在全国积极推进,成为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持续涌现。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21-2023年间350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近三年学界的研究热点聚焦“大思政课”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以及一体化等方面。未来,学界还应以多学科交叉和多主体融合实现“大思政课”研究的系统化,以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升“大思政课”研究的科学化,以破解技术遮蔽与AI赋能强化“大思政课”研究的数字化,以研究反哺教学,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Cite Space 思政课教学
下载PDF
再论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
9
作者 班班多杰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M0003,共14页
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讨论此话题,关键在方法论上要有新的突破。中西诠释学为外来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化课题提供了恰当的学理支持。如何理解和研判作者原意、文本原义与理解者、阐释者互动所导致的结果,即视域融合与效果... 佛教中国化是一个古老而全新的命题,讨论此话题,关键在方法论上要有新的突破。中西诠释学为外来佛教的本土化、中国化课题提供了恰当的学理支持。如何理解和研判作者原意、文本原义与理解者、阐释者互动所导致的结果,即视域融合与效果历史意识,这是诠释学的基本问题,其答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回到文本和作者本身,由此还原作者原意和文本原义,此所谓“我注六经”的原则;二是回到读者中心论的立场,任何读者的理解都是处境化的理解,因此没有更好的理解,只有不同的理解;三是视域融合所包含的必然是作者原意、文本原义和不同时空背景下读者的增质性理解,这两者体现的是“籍经立论”、“六经注我”的定向,此即所谓“守正创新”或者“继承发展”,“守正”体现的是文本原义、作者原意与诠释者之意间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创新”标志着它们之间的差别性和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者中心论 视域融合 效果历史意识 佛教中国化 作者原意 时空背景 六经注我 诠释学
下载PDF
劳动与资本:相遇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兼论《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中的资本逻辑批判
10
作者 夏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共8页
德勒兹和伽塔里《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理论批判所指并非当代精神分析思潮,而是19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金融化语境下的资本逻辑。德勒兹、伽塔里将资本的金融化视为资本血缘式而非姻亲式的增殖,是资本主义机器的真正... 德勒兹和伽塔里《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理论批判所指并非当代精神分析思潮,而是19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金融化语境下的资本逻辑。德勒兹、伽塔里将资本的金融化视为资本血缘式而非姻亲式的增殖,是资本主义机器的真正开启。由此,马克思有关资本逻辑批判中资本与劳动的对峙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阿尔都塞的“相遇的哲学”所开启的有关资本原始积累如何可能的叙事需要重新被思考:“属人性”的劳动与“非人性”的资本呈现出不可相遇的异质性;而资本的金融化发展让劳动与资本最终成为货币之流的不同存在样态,又赋予了两者相遇的全部可能性。德勒兹、伽塔里对这一“相遇哲学”的讨论路径彰显的是他们对资本在金融化语境下资本逻辑的描述性批判。这一批判内涵的非辩证的肯定性批判扬弃了辩证的否定性批判,最终让这一批判带上了犬儒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的金融化 资本逻辑批判 劳动 货币 《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
下载PDF
“前台”与“背景”的制度性分离——论南希·弗雷泽对资本主义危机的结构性阐释
11
作者 黄其洪 兰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2,177,共9页
南希·弗雷泽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前台”与“非经济背景”关系的全面分析,挖掘出资本主义在结构上存在着生产与再生产、人类与自然、经济与政治、剥削与征用的四重分离。这些分离形成了一种被制度化的社会秩序,构成了资本主义... 南希·弗雷泽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前台”与“非经济背景”关系的全面分析,挖掘出资本主义在结构上存在着生产与再生产、人类与自然、经济与政治、剥削与征用的四重分离。这些分离形成了一种被制度化的社会秩序,构成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同时,“前台”与“背景”的分离关系不是偶然的、给定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积累体制的变化而历史性地生成的,这使得经济与非经济要素间的边界愈发难以界定,因而对边界的捍卫或挑战成为当代社会斗争的主要内容。为此,弗雷泽使用“边界斗争”的概念,提出有关边界划分的规范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图景进行扩大的想象。弗雷泽兼顾阶级与地位、再分配与承认、文化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危机批判方法,是对传统批判理论宏大叙事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前台 非经济背景 资本主义危机 批判理论 边界斗争
下载PDF
布洛赫的存在与死亡之辨及其马克思主义意蕴
12
作者 张秀华 张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F0002,共8页
区别于作为业已完成了的东西的实体存在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布洛赫的尚未存在的存在论是一种新形而上学——生存论存在论。尚未存在的存在论,在“否定”与“黑暗”的双重推动下展开,并呈现为存在与存在者的同一,但是死亡作为非... 区别于作为业已完成了的东西的实体存在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布洛赫的尚未存在的存在论是一种新形而上学——生存论存在论。尚未存在的存在论,在“否定”与“黑暗”的双重推动下展开,并呈现为存在与存在者的同一,但是死亡作为非同一性随时会打破这种同一。为了保持存在与自身的同一,布洛赫依循辩证法,借助灵魂转世,把死亡重新整合进历史中,将个体存在转化为集体存在,从而促使人的历史成为人之存在的意义场域。对布洛赫来说,实现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要实现历史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既包含着从物质可能性而来的尚未生成的未来,也包含着从历史的时间中所蕴含的可能性,二者共同指向我们同一性的场所——家园,即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自由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斯特·布洛赫 存在 死亡 同一性 尚未存在论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巴迪欧论共产主义假设新序列与减法政治
13
作者 王福生 于海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在传统左派陷入迷失之际,巴迪欧提出了“共产主义假设”并考察了其历史,进而指出现在的紧迫问题是要在组织和行动的新形式内部发现共产主义假设展示自身的新方式,开启共产主义假设的新序列。这一新方式就是其所倡言的“减法”政治,其核... 在传统左派陷入迷失之际,巴迪欧提出了“共产主义假设”并考察了其历史,进而指出现在的紧迫问题是要在组织和行动的新形式内部发现共产主义假设展示自身的新方式,开启共产主义假设的新序列。这一新方式就是其所倡言的“减法”政治,其核心要义在于与国家保持距离,而其实质,在巴迪欧自己看来是保罗•策兰意义上的一场新的“远征”,实则是一种弥赛亚主义式的狂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共产主义假设 减法 国家 远征 弥赛亚主义
下载PDF
作为一种政治认识论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14
作者 郇庆治 赵方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02,共14页
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是一种源自马克思的批判概念与方法,并经由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的自觉构建,而逐渐形成的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的系统性批判分析,尤其是当代国外(欧美)马克思主义学者或左翼学者的学术理论... 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是一种源自马克思的批判概念与方法,并经由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的自觉构建,而逐渐形成的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的系统性批判分析,尤其是当代国外(欧美)马克思主义学者或左翼学者的学术理论成果。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背景语境,这一批判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社会至少承担着三个方面的“政治认识论功能(价值)”:科学认知、正确价值立场、大众社会政治动员。然而,以生物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数字(平台)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生态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例的分析表明,当代中国学界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呈现出议题或论域“碎片化”的突出表征,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其政治认识论功能。更好发挥它的政治认识论功能的关键之处在于提升这一理论研究的中国相关性:一是彰显或阐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主义意涵;二是自觉构建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政治认识论 议题碎片化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自然的控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种逻辑
15
作者 仰海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0,255,共15页
控制自然是近代以来理性主义传统中的重要内容。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从这一点出发,分析了控制自然这一观念的形成逻辑及其现实影响,认为控制自然与控制人是同体而生的。当然,他们中也有人意识到,将控制自然与控制人同一起来的命题具... 控制自然是近代以来理性主义传统中的重要内容。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从这一点出发,分析了控制自然这一观念的形成逻辑及其现实影响,认为控制自然与控制人是同体而生的。当然,他们中也有人意识到,将控制自然与控制人同一起来的命题具有抽象性,需要关注的是具体社会实践中的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按照这一思路,重要的是如何进入资本逻辑的具体展开过程中来展现生态学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讨论过于重视文化与形而上学的层面,对资本逻辑与生态学的内在关系反而没有深入下去。而从资本生产条件出发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则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自然 科学 技术 中介 生态学
下载PDF
日常物化意识批判与马克思的主体性哲学内涵再辨识
16
作者 刘怀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通过总体性辩证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意识对无产阶级的现实统治(而不是经由“外部灌输”先进的科学理论)从而化为变革现实的实践,来寻找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途径,这是卢卡奇开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道路,但对这种物化意识统... 通过总体性辩证法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物化意识对无产阶级的现实统治(而不是经由“外部灌输”先进的科学理论)从而化为变革现实的实践,来寻找无产阶级自身解放的途径,这是卢卡奇开启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道路,但对这种物化意识统治的哲学批判在后来不断地被泛化。列斐伏尔就认为无产阶级意识的形成与觉醒,主要不是一个总体批判泰勒制工具理性主义的问题,而是微观批判个人主义、法西斯主义、消费主义与现代主义意识形态对现代日常生活神秘化控制的认识论问题。而萨特则从“反认识论”的“存在论”立场否定了卢卡奇的无产阶级意识哲学的可能性,他并不认为主体性表现为无产阶级的自我阶级意识或自我表达,而是体现在日常的直接的物化行动性中。主体性恰恰在于它对自身的“非知”这种物化意识状态。由此,詹姆逊认为,萨特对于今天无产阶级意识衰落问题的敏锐观照以及对卢卡奇的批判,实际上重新激活了阶级意识哲学在全球化数字化资本主义时代的现实意义。而这无疑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固有的主体性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超出自我意识的主体性认识论的、走向直接改变现实的、革命的实践哲学。人的主体性作为一个哲学问题,并非一个单纯的理论认识问题,而是具体生活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主体性 马克思 卢卡奇 萨特
下载PDF
维柯的论题法对古典修辞学传统复兴与哲学解释学的意义
17
作者 徐鹏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0,201,共8页
“讲得真且讲得好”的古典修辞学,自亚里士多德之后逐渐演化成单纯为了“讲得好”的修辞科学。修辞学家维柯在辨识出古典修辞学的没落之后,借由“第二真理”通向“第一真理”的事实,用“论题法”辩护“第二真理”的方式恢复了古典修辞... “讲得真且讲得好”的古典修辞学,自亚里士多德之后逐渐演化成单纯为了“讲得好”的修辞科学。修辞学家维柯在辨识出古典修辞学的没落之后,借由“第二真理”通向“第一真理”的事实,用“论题法”辩护“第二真理”的方式恢复了古典修辞学的真理指向、循环结构和修辞学法则,并以此指出了演绎和分析纯形式的批判法的弊端。同时,维柯还进一步用诗性逻辑重塑了从论题法到批判法的逻辑进程,也造就了同为哲学解释学前提的共通感(常识)。于此,论题法唤起了古典修辞学对或然性事物固有的审判权,从而既为囿于批判法的精神科学寻得了蕴含在古典修辞学中的真理要素,又在真理维度加强了修辞学和解释学的亲缘性。维柯所发现的这条返回古典修辞学传统的道路,还启示着一条通向哲学解释学真理及其“问答逻辑”的秘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柯 古典修辞学 论题法 诗性逻辑 哲学解释学
下载PDF
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转向”及其当代效应
18
作者 王雨辰 黄俊溶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8,共11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转向”是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和晚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回归。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决定论的解释出发,重视实践、辩证法和文化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形成了...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转向”是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和晚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回归。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决定论的解释出发,重视实践、辩证法和文化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后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思潮的主导下,利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中存在的缺陷,走向了完全脱离经济基础决定作用、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抽象文化价值批判;晚期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式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总体批判,既深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又实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转向。揭示和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转向”的实质,既有利于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和理论性质的认识,又有利于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晚期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转向
下载PDF
物质的诠释学分析
19
作者 吴国林 李全兴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5,共8页
自然物质属于诠释学意义上的广义“文本”,即物质文本。与一般文本不同,物质文本没有语言、文字等符号,物质的属性是物质文本的内容。物质本身是由元素按一定关系所形成的开放系统。在科学理解自然物质的一般过程中,科学家需要根据已有... 自然物质属于诠释学意义上的广义“文本”,即物质文本。与一般文本不同,物质文本没有语言、文字等符号,物质的属性是物质文本的内容。物质本身是由元素按一定关系所形成的开放系统。在科学理解自然物质的一般过程中,科学家需要根据已有的理论、信息进行测算去理解物质的属性,理解的属性是否正确最终由后续的应用、实验进行验证。物质诠释需要三个要素:一是科学家的能力,二是可理解的科学理论,三是可利用的技术(实验仪器)。因此,物质诠释是主体创造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在自然诠释学中“诠释”(Interpretation)的基本含义可从词义上的“说明”(Erklärung)与“解释”(Auslegung)升级为哲学上的“说明”(Erklärung)与“阐释”(Auslegung)。物质诠释是阐释与说明相互交替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既是对物质是什么的诠释,也是对物质文本意义的揭示,因此,物质诠释与意义筹划是相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 诠释学 诠释 意义筹划
下载PDF
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三种解读方式
20
作者 余卫东 王楠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5,共9页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概念,对该概念的探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科技决定论、自然保护论、财富创造论代表了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三种解读方式,深入剖析这三种解读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概念,对该概念的探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科技决定论、自然保护论、财富创造论代表了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三种解读方式,深入剖析这三种解读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深刻内涵。科技决定论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却将科学技术视为生产力中唯一的决定性要素,忽视了劳动者这一主体性要素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自然保护论以生态环保之名谪谴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实际上囿于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误读;财富创造论将“生产力”仅仅理解为一个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范畴,仍旧落入古典政治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的窠臼。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体现,有着丰富科学内涵和鲜明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科技决定论 自然保护论 财富创造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