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44篇文章
< 1 2 1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嬗变及其核心问题意识 被引量:1
1
作者 夏莹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5,159,共15页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 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发展的时间逻辑为主线,在阐发其代表人物及其历史事件所构筑的思想嬗变的过程中,提炼出主导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核心问题:即指向革命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革命的可能性条件的前提性批判。其中,着重探讨了早期批判理论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迁,特别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诞生所带来的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路径的扬弃。彰显西方马克思主义在面向资本主义批判过程中的理论得失,其中将对经济结构的批判转向了对政治和文化的批判是其理论在当代失去批判的根本原因。基于此,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们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批判路径:其一,建立在“需要体系”基础上以劳动和资本的对抗为核心展开的批判;其二则是资本逻辑成为显性逻辑后由“欲望体系”所构筑的主体生成性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资本主义发展新形态的同步演进,不仅体现出批判理论面对资本逻辑试图保持的自觉意识的抗争,也为今天马克思主义理论面向资本逻辑所展开的批判带来了更多借鉴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批判理论 政治经济学批判 主体性
下载PDF
国内“大思政课”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核心期刊论文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顾晓英 周孙卿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4年第3期101-114,共14页
“大思政课”是近年的一个新议题。自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以来,“大思政课”建设在全国积极推进,成为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持续涌现。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 “大思政课”是近年的一个新议题。自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以来,“大思政课”建设在全国积极推进,成为新时代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持续涌现。借助Cite 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2021-2023年间350篇核心期刊论文的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近三年学界的研究热点聚焦“大思政课”的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以及一体化等方面。未来,学界还应以多学科交叉和多主体融合实现“大思政课”研究的系统化,以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升“大思政课”研究的科学化,以破解技术遮蔽与AI赋能强化“大思政课”研究的数字化,以研究反哺教学,不断增强“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Cite Space 思政课教学
下载PDF
劳动与资本:相遇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兼论《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中的资本逻辑批判
3
作者 夏莹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66,共8页
德勒兹和伽塔里《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理论批判所指并非当代精神分析思潮,而是19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金融化语境下的资本逻辑。德勒兹、伽塔里将资本的金融化视为资本血缘式而非姻亲式的增殖,是资本主义机器的真正... 德勒兹和伽塔里《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的理论批判所指并非当代精神分析思潮,而是197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金融化语境下的资本逻辑。德勒兹、伽塔里将资本的金融化视为资本血缘式而非姻亲式的增殖,是资本主义机器的真正开启。由此,马克思有关资本逻辑批判中资本与劳动的对峙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阿尔都塞的“相遇的哲学”所开启的有关资本原始积累如何可能的叙事需要重新被思考:“属人性”的劳动与“非人性”的资本呈现出不可相遇的异质性;而资本的金融化发展让劳动与资本最终成为货币之流的不同存在样态,又赋予了两者相遇的全部可能性。德勒兹、伽塔里对这一“相遇哲学”的讨论路径彰显的是他们对资本在金融化语境下资本逻辑的描述性批判。这一批判内涵的非辩证的肯定性批判扬弃了辩证的否定性批判,最终让这一批判带上了犬儒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的金融化 资本逻辑批判 劳动 货币 《反俄狄浦斯:资本主义与精神分裂》
下载PDF
“前台”与“背景”的制度性分离——论南希·弗雷泽对资本主义危机的结构性阐释
4
作者 黄其洪 兰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2,177,共9页
南希·弗雷泽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前台”与“非经济背景”关系的全面分析,挖掘出资本主义在结构上存在着生产与再生产、人类与自然、经济与政治、剥削与征用的四重分离。这些分离形成了一种被制度化的社会秩序,构成了资本主义... 南希·弗雷泽立足于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前台”与“非经济背景”关系的全面分析,挖掘出资本主义在结构上存在着生产与再生产、人类与自然、经济与政治、剥削与征用的四重分离。这些分离形成了一种被制度化的社会秩序,构成了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同时,“前台”与“背景”的分离关系不是偶然的、给定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积累体制的变化而历史性地生成的,这使得经济与非经济要素间的边界愈发难以界定,因而对边界的捍卫或挑战成为当代社会斗争的主要内容。为此,弗雷泽使用“边界斗争”的概念,提出有关边界划分的规范性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对21世纪社会主义的图景进行扩大的想象。弗雷泽兼顾阶级与地位、再分配与承认、文化批判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危机批判方法,是对传统批判理论宏大叙事的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前台 非经济背景 资本主义危机 批判理论 边界斗争
下载PDF
布洛赫的存在与死亡之辨及其马克思主义意蕴
5
作者 张秀华 张雪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F0002,共8页
区别于作为业已完成了的东西的实体存在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布洛赫的尚未存在的存在论是一种新形而上学——生存论存在论。尚未存在的存在论,在“否定”与“黑暗”的双重推动下展开,并呈现为存在与存在者的同一,但是死亡作为非... 区别于作为业已完成了的东西的实体存在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布洛赫的尚未存在的存在论是一种新形而上学——生存论存在论。尚未存在的存在论,在“否定”与“黑暗”的双重推动下展开,并呈现为存在与存在者的同一,但是死亡作为非同一性随时会打破这种同一。为了保持存在与自身的同一,布洛赫依循辩证法,借助灵魂转世,把死亡重新整合进历史中,将个体存在转化为集体存在,从而促使人的历史成为人之存在的意义场域。对布洛赫来说,实现存在的同一性就是要实现历史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既包含着从物质可能性而来的尚未生成的未来,也包含着从历史的时间中所蕴含的可能性,二者共同指向我们同一性的场所——家园,即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自由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斯特·布洛赫 存在 死亡 同一性 尚未存在论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巴迪欧论共产主义假设新序列与减法政治
6
作者 王福生 于海天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在传统左派陷入迷失之际,巴迪欧提出了“共产主义假设”并考察了其历史,进而指出现在的紧迫问题是要在组织和行动的新形式内部发现共产主义假设展示自身的新方式,开启共产主义假设的新序列。这一新方式就是其所倡言的“减法”政治,其核... 在传统左派陷入迷失之际,巴迪欧提出了“共产主义假设”并考察了其历史,进而指出现在的紧迫问题是要在组织和行动的新形式内部发现共产主义假设展示自身的新方式,开启共产主义假设的新序列。这一新方式就是其所倡言的“减法”政治,其核心要义在于与国家保持距离,而其实质,在巴迪欧自己看来是保罗•策兰意义上的一场新的“远征”,实则是一种弥赛亚主义式的狂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迪欧 共产主义假设 减法 国家 远征 弥赛亚主义
下载PDF
作为一种政治认识论的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7
作者 郇庆治 赵方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102,共14页
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是一种源自马克思的批判概念与方法,并经由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的自觉构建,而逐渐形成的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的系统性批判分析,尤其是当代国外(欧美)马克思主义学者或左翼学者的学术理论... 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在当代中国学界是一种源自马克思的批判概念与方法,并经由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批判理论的自觉构建,而逐渐形成的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制度的系统性批判分析,尤其是当代国外(欧美)马克思主义学者或左翼学者的学术理论成果。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背景语境,这一批判理论研究在当代中国社会至少承担着三个方面的“政治认识论功能(价值)”:科学认知、正确价值立场、大众社会政治动员。然而,以生物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数字(平台)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和生态资本主义批判理论为例的分析表明,当代中国学界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呈现出议题或论域“碎片化”的突出表征,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其政治认识论功能。更好发挥它的政治认识论功能的关键之处在于提升这一理论研究的中国相关性:一是彰显或阐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社会主义意涵;二是自觉构建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 政治认识论 议题碎片化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下载PDF
自然的控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第一种逻辑
8
作者 仰海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0,255,共15页
控制自然是近代以来理性主义传统中的重要内容。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从这一点出发,分析了控制自然这一观念的形成逻辑及其现实影响,认为控制自然与控制人是同体而生的。当然,他们中也有人意识到,将控制自然与控制人同一起来的命题具... 控制自然是近代以来理性主义传统中的重要内容。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从这一点出发,分析了控制自然这一观念的形成逻辑及其现实影响,认为控制自然与控制人是同体而生的。当然,他们中也有人意识到,将控制自然与控制人同一起来的命题具有抽象性,需要关注的是具体社会实践中的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按照这一思路,重要的是如何进入资本逻辑的具体展开过程中来展现生态学问题。法兰克福学派的讨论过于重视文化与形而上学的层面,对资本逻辑与生态学的内在关系反而没有深入下去。而从资本生产条件出发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则形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另一种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自然 科学 技术 中介 生态学
下载PDF
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转向”及其当代效应
9
作者 王雨辰 黄俊溶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58,共11页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转向”是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和晚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回归。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决定论的解释出发,重视实践、辩证法和文化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形成了...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转向”是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和晚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回归。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反对那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济决定论的解释出发,重视实践、辩证法和文化因素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形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后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思潮的主导下,利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转向中存在的缺陷,走向了完全脱离经济基础决定作用、背离历史唯物主义的抽象文化价值批判;晚期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的生产方式范式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展开了总体批判,既深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转向,又实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转向。揭示和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两次转向”的实质,既有利于深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逻辑和理论性质的认识,又有利于促进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 晚期马克思主义 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第二次转向
下载PDF
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三种解读方式
10
作者 余卫东 王楠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7-75,共9页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概念,对该概念的探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科技决定论、自然保护论、财富创造论代表了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三种解读方式,深入剖析这三种解读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概念,对该概念的探究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科技决定论、自然保护论、财富创造论代表了当代西方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三种解读方式,深入剖析这三种解读方式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的深刻内涵。科技决定论重视科学技术的力量,却将科学技术视为生产力中唯一的决定性要素,忽视了劳动者这一主体性要素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自然保护论以生态环保之名谪谴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实际上囿于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误读;财富创造论将“生产力”仅仅理解为一个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范畴,仍旧落入古典政治经济学见物不见人的窠臼。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概念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的体现,有着丰富科学内涵和鲜明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科技决定论 自然保护论 财富创造论
下载PDF
隐性认同机制:当代资本主义日常生活的同质性——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第三卷解读
11
作者 张一兵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9,285,共13页
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在刚刚遭遇无产阶级的反抗时,简单地诉诸暴力的政治统治,葛兰西提出的霸权不再是高压之后的屈从,而是被压迫阶级从内心里对资产阶级统治的认同,列斐伏尔要把霸权中的认同机制拉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批判中来。其中,身... 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在刚刚遭遇无产阶级的反抗时,简单地诉诸暴力的政治统治,葛兰西提出的霸权不再是高压之后的屈从,而是被压迫阶级从内心里对资产阶级统治的认同,列斐伏尔要把霸权中的认同机制拉到自己的日常生活批判中来。其中,身份同一性和日常话语就是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的“春风化雨般”的渗透,它通过每天随口言说的话语巧妙地掩盖起真实存在的压迫性的奴役关系和不平等的权力。当然,这种同一性隐性支配的现实基础,是资产阶级日常生活本身的同质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斐伏尔 《日常生活批判》 认同 同质性
下载PDF
概念:存在和存在者状态——阿多诺对概念另类分析及其启示
12
作者 王晓升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1期55-67,共13页
在哲学研究中,传统的概念分析被束缚在实证科学的框架中,然而对阿多诺来说,哲学使用的概念与实证科学是不同的,哲学概念不是直接与经验要素结合在一起的,哲学概念必须抽象化,但是这个抽象化的概念又必须与经验的东西联系起来。这种联系... 在哲学研究中,传统的概念分析被束缚在实证科学的框架中,然而对阿多诺来说,哲学使用的概念与实证科学是不同的,哲学概念不是直接与经验要素结合在一起的,哲学概念必须抽象化,但是这个抽象化的概念又必须与经验的东西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是在概念的经验运用中发生的,而这种经验运用又必须在思想的自我反思中进行。概念的这种经验的运用使概念获得了存在者状态。而海德格尔在这种存在者状态之外设想了一种存在,好像存在具有原始的命名力量,它能够把概念和概念所涉及的东西直接结合起来。其实存在是一种普遍的中介,它不能脱离被中介者而存在。唯物主义在使用概念的时候必须在辩证法的意义上经验地使用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多诺 海德格尔 概念 存在者状态 存在
下载PDF
拉埃尔·耶吉异化与生活形式批判理论视域下的家庭
13
作者 陆俊 赵亚宁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29-40,共12页
拉埃尔·耶吉关于家庭的思考是她的批判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这既是她的生活形式批判的例证之一,又是她个人重新确定家庭本性的尝试。耶吉重新激活并改写的“异化”理论和“生活形式”的理论是她对资本主义实践情景中的家庭做... 拉埃尔·耶吉关于家庭的思考是她的批判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这既是她的生活形式批判的例证之一,又是她个人重新确定家庭本性的尝试。耶吉重新激活并改写的“异化”理论和“生活形式”的理论是她对资本主义实践情景中的家庭做出批判性思考并引导批判理论的当代话语转向的前提。她通过无力且失控的生活、角色行为、内部分裂和冷漠四种范例考察了异化视域下的家庭生活形式本身。耶吉把家庭看作由社会实践的文化秩序生发出来的具象生活形式,以此为基础建构了一种生活形式本体论,阐释家庭何以能成为合适的批判对象,同时可以应用于解决问题的实例。她从问题规范层面的家庭、黑格尔对资产阶级家庭的伦理解释是解决问题的尝试、特定家庭形式问题的规范性失败和家庭问题的内在批判等四个方面就家庭问题做了深入的剖析,从异化的角度出发构建出一种家庭批判观。耶吉的家庭观既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黑格尔的家庭观,又有可能陷入把家庭当作私人事务而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性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吉 异化 生活形式 家庭批判
下载PDF
国外“政治马克思主义”研究述要
14
作者 冯旺舟 《理论视野》 CSSCI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国内外学界对“政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形成、资本主义起源与社会发展形态理论、新帝国主义理论、民族国家理论、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与阶级斗争理论、全球化与现代性理论、后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国内外学界对“政治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政治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与形成、资本主义起源与社会发展形态理论、新帝国主义理论、民族国家理论、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与阶级斗争理论、全球化与现代性理论、后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等重要理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财产关系 资本逻辑
下载PDF
阿尔都塞是否是一个结构主义者?
15
作者 黄其洪 彭玉凤 《晋阳学刊》 2024年第3期91-99,共9页
以往学界总是将阿尔都塞标签化为一个结构主义者,原因在于他对在法国风靡一时的结构主义思潮的术语和方法的大量借用。跳出对其症候阅读法、“理论上的反历史主义”以及多元决定论的结构主义解读框架,可以发现他意在强调的是思想者总问... 以往学界总是将阿尔都塞标签化为一个结构主义者,原因在于他对在法国风靡一时的结构主义思潮的术语和方法的大量借用。跳出对其症候阅读法、“理论上的反历史主义”以及多元决定论的结构主义解读框架,可以发现他意在强调的是思想者总问题的“断裂”以及断裂处所给予新理论以无限的和非确定性的生长范围,即“思想-行动”空间,而在这当中体现的是一种断裂性、历史性和非确定性,而非一名标准的结构主义者应当具备的整体性、非历史性和多元性。因此,相较于将他定义为一个结构主义者,似乎用“于断裂处进行理论生产的行动哲学家”来描述他更为准确。同时,以这种新视角来对“阿尔都塞是否是一个结构主义者”这一问题进行再思考,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阿尔都塞哲学的实质,深化对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的总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都塞 结构主义 断裂性 非确定性 历史性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马尔库塞“虚假需要”思想诠释
16
作者 刘洋 周思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8期45-52,共8页
需要是人的本性,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虚假需要”作为马尔库塞批判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有着深刻内涵。从人的全面发展视域对马尔库塞的“虚假需要”思想进行诠释,阐述“虚假需... 需要是人的本性,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动力。“虚假需要”作为马尔库塞批判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逻辑起点,有着深刻内涵。从人的全面发展视域对马尔库塞的“虚假需要”思想进行诠释,阐述“虚假需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不利影响,即激化人与自然界的矛盾、迫使人沦为商品的附庸、抑制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从人的全面发展视域诠释马尔库塞的“虚假需要”思想,既有利于我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性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提高对人的全面发展、美好生活需要、绿色生活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 需要 马尔库塞 “虚假需要”
下载PDF
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内在逻辑——“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探析
17
作者 冯旺舟 《学理论》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社会运动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的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代西方学者的财产理论、当代西方左派学者的现代性思想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围绕资本主义起源、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超越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马克思主义 转型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当代文学话语实践嬗变
18
作者 谢欣然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19,37,共6页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降,以亨利·列斐伏尔、戴维·哈维、爱德华·苏贾等为代表的一批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在承继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时空观的基础上,将空间、主体与社会三者有效并置,构建出“人化空间”的现代空间样态,从而开...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降,以亨利·列斐伏尔、戴维·哈维、爱德华·苏贾等为代表的一批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在承继经典马克思主义社会时空观的基础上,将空间、主体与社会三者有效并置,构建出“人化空间”的现代空间样态,从而开启空间转向的理论浪潮。学者们因各自学术背景和理论旨趣的差异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的符号属性、文化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为文学场域话语实践的嬗变提供了可靠依据。空间生产与文学表征话语的协同建构、空间符号与文学审美话语的互构融合以及空间正义与文学诗性话语的内向升华等均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与当代文学话语相互涵摄的多重面向。这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文学的表达藩篱,为文学观念多元拓展提供了独特的范式与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 文学话语 空间生产 空间符号 空间正义
下载PDF
从“剥削的非正义性”到“可得利益平等”——兼论柯亨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解读与重构
19
作者 贾中海 赵凤婷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7,共7页
剥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方式驳斥的重要依据。然而,以诺齐克为代表的自由意志主义以自我所有原则为基础,推导出正义持有三原则,对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展开了批判。为了正面回击诺齐... 剥削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生产方式驳斥的重要依据。然而,以诺齐克为代表的自由意志主义以自我所有原则为基础,推导出正义持有三原则,对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展开了批判。为了正面回击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及其挑战,维护社会主义的平等,柯亨从道德规范维度对马克思的经典剥削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解读与重构。从对经典剥削理论的质疑到重新建构规范性剥削理论,从“剥削的非正义性”到“可得利益平等”,柯亨的理论探索具有明显的分析哲学韵味,这对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剥削理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也要注意柯亨对马克思剥削理论的误读和曲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削理论 分析马克思主义 规范性重构
下载PDF
俞吾金教授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析评
20
作者 王凤才 刘珂然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 2024年第1期41-55,共15页
俞吾金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而且是一位著名哲学家。在马克思哲学、德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哲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理论关照现实的过程中,俞吾金教授总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深入思考一个重大问题:... 俞吾金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而且是一位著名哲学家。在马克思哲学、德国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中国哲学等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理论关照现实的过程中,俞吾金教授总是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深入思考一个重大问题:在多元的理论环境和快速发展的现实世界中,中国学者应当如何思考自己的问题、发展自己的理论、走好自己的道路?从这一关切出发,俞吾金教授的法兰克福学派研究主要关注三个重要问题:(1)法兰克福学派意识形态理论,尤其是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问题;(2)法兰克福学派现代性理论,尤其是现代性理论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的启示问题;(3)法兰克福学派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的局限性问题。俞吾金教授关于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不仅为批判理论研究提供了优秀的学术成果,而且对中国学术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都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吾金 法兰克福学派 科学技术 意识形态 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