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丛子》与子思生年问题 被引量:13
1
作者 孔德立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30,共5页
《孔丛子》载有大量孔子和于思的对话,但是,学界普遍认为于思在孔子去世时年龄太小,无法亲受孔子之道,从而怀疑《孔丛子》的史料价值。《史记·孔子世家》等几种子思生年的说法均不能成立。伯鱼比颜回早卒,颜回的卒年是考察子思生... 《孔丛子》载有大量孔子和于思的对话,但是,学界普遍认为于思在孔子去世时年龄太小,无法亲受孔子之道,从而怀疑《孔丛子》的史料价值。《史记·孔子世家》等几种子思生年的说法均不能成立。伯鱼比颜回早卒,颜回的卒年是考察子思生年的下限时间。颜回卒于公元前491年(鲁哀公四年),子思生年不会晚于此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丛子》 子思生年 颜回
下载PDF
子思五行说的来源 被引量:3
2
作者 孔德立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5,共5页
子思创建的五行说,为儒家的修身、教化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子思五行说的主要来源有三:首先,原始的自然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广泛流行,为子思五行说的形成提供了思维范式的借鉴;其次,孔子对《洪范》意义的阐释,从天道思想中寻求礼的... 子思创建的五行说,为儒家的修身、教化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子思五行说的主要来源有三:首先,原始的自然五行说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广泛流行,为子思五行说的形成提供了思维范式的借鉴;其次,孔子对《洪范》意义的阐释,从天道思想中寻求礼的支持的思路,开启了子思五行说的理论基础;最后,曾子的五行说把五种孝行与身体结合起来,直接促进了子思五行说的出现。梳理子思五行说的来源,有利于进一步彰显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早期儒家传承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 中庸 孔子 子思 曾子 《洪范》
下载PDF
中庸伦理思想新探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永胜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7-82,共6页
子思并没有像朱熹所认为的那样提出性善论,但是他秉承孔子的中庸思想,把中庸思想提升到万物本体的高度,并明确指出一系列修养和践行中庸之道的方法和途径,对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的伦理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中庸 子思 儒家 伦理思想 性善论
下载PDF
帛简《五行》篇与原始“五行”说 被引量:4
4
作者 田文军 李富春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17-22,共6页
帛简《五行》中的“五行”观念 ,代表了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早期理论形态 ;但帛简《五行》中的“五行”观念是否源于原始的“五行”学说 ,学术界很少论及。本文记述了作者对帛简《五行》篇与原始“五行”
关键词 "五行" 思孟学派 "性善论"
下载PDF
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辨析——以《中庸》、《五行》篇为中心 被引量:2
5
作者 高立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2,共5页
郭店楚简中有大量儒家简,其中的"仁内义外"之说引起了理解分歧。本文结合《中庸》及郭店《五行》篇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的独特内涵与哲学意义,认为仁义从根源上说是天命于人的内在本性,为人性之内涵与本质;... 郭店楚简中有大量儒家简,其中的"仁内义外"之说引起了理解分歧。本文结合《中庸》及郭店《五行》篇的相关内容,阐述了子思学派仁义内外说的独特内涵与哲学意义,认为仁义从根源上说是天命于人的内在本性,为人性之内涵与本质;但从人伦的角度讲,仁义则是"教"之内容,是表现于外的道德行为与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思学派 《中庸》 《五行》
下载PDF
《中庸》的“参赞化育说” 被引量:8
6
作者 蒙培元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14-23,40,共11页
中国传统哲学有丰富的生态意识 ,《中庸》的“参赞化育”说就是其中之一。“参赞化育说”与“人类中心论”的最大区别是 ,它不是以征服、战胜自然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而是以尊重自然、促成自然界的进化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这一学... 中国传统哲学有丰富的生态意识 ,《中庸》的“参赞化育”说就是其中之一。“参赞化育说”与“人类中心论”的最大区别是 ,它不是以征服、战胜自然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而是以尊重自然、促成自然界的进化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唯一选择。这一学说为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提供了重要的价值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参赞化育 成已成物
下载PDF
《孝经》为子思撰新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文玲 《管子学刊》 2002年第2期57-61,共5页
魏文侯作《孝经传》 ,说明《孝经》至迟于战国初年魏文侯时已成书 ,在魏文侯时及以前 ,对孔子称“仲尼”者仅为《孝经》和《中庸》 ,《缁衣》《坊记》《表记》《中庸》取自《子思子》 ,为子思所作 ,已由郭店楚简的出土得到证明 ,四篇中... 魏文侯作《孝经传》 ,说明《孝经》至迟于战国初年魏文侯时已成书 ,在魏文侯时及以前 ,对孔子称“仲尼”者仅为《孝经》和《中庸》 ,《缁衣》《坊记》《表记》《中庸》取自《子思子》 ,为子思所作 ,已由郭店楚简的出土得到证明 ,四篇中对孝的论述与《孝经》相近似 ,而且此四篇与《孝经》在“子曰”之后引《诗》《书》 ,体例相同。郭店楚简《缁衣》的出土为这一体例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因此 ,《孝经》是战国初期魏文侯时子思将其祖孔子、其师曾子论孝的对话编撰整理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经》 子思 《缁衣》 郭店楚简
下载PDF
子思派《诗》学及其道德化倾向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毓庆 郭万金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子思、孟子、荀子代表着战国儒家中的三派,孟子代表的是王道派,荀子代表的是制度派,而子思则代表道德派。子思一派的《诗经》传本与今本《诗经》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是战国众多传本中的一种。此派于《诗》没有多少解读性的话语,而全部... 子思、孟子、荀子代表着战国儒家中的三派,孟子代表的是王道派,荀子代表的是制度派,而子思则代表道德派。子思一派的《诗经》传本与今本《诗经》没有直接的继承关系,是战国众多传本中的一种。此派于《诗》没有多少解读性的话语,而全部指向了人伦道德的兴喻与确立。《诗》在这里已不再是"礼"的说明书,而变成了修养心性、完善人格的精神法典,体现出一种新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思 诗学 道德化
下载PDF
子思生卒及师承考述 被引量:2
9
作者 宋立林 《人文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79-85,共7页
子思是孔子裔孙,位列儒家道统,被尊为'述圣',但是由于文献缺略有间,有关子思的很多问题也因此存在众多争议,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儒学史著述之中,子思也并未占据应有的地位。而随着简帛文献尤其是郭店楚简和上博竹书的... 子思是孔子裔孙,位列儒家道统,被尊为'述圣',但是由于文献缺略有间,有关子思的很多问题也因此存在众多争议,在近代以来的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儒学史著述之中,子思也并未占据应有的地位。而随着简帛文献尤其是郭店楚简和上博竹书的问世,有关子思的研究逐渐为学界所重视。一些儒学史的著述也开始改变了过去'孔—孟—荀'先秦儒学三段论的叙述,将子思纳人儒学史。为厘清有关问题,本文希望能够在前人基础上对子思生卒及其师承作进一步的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承关系 孔子弟子 鲁穆公
下载PDF
《中庸》教学过程新解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中梁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4期92-94,109,共4页
子思的学、问、思、辩、行学习过程思想是孔丘学、思、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属于启发式教学的范畴,是学的过程,更是教的过程;既是教学过程阶段理论,又是教学方法的理论。
关键词 《中庸》 学习过程 儒家思想 教学过程 启发式教学
下载PDF
《淮南子·缪称训》征引子思《累德篇》考
11
作者 杨颉慧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97,共6页
郭沂先生在《〈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一文中指出,《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其他部分是子思《累德篇》佚文。虽然《淮南子.缪称训》多处引用《子思子》,但其主体部分有很多语句明显是道家者... 郭沂先生在《〈淮南子.缪称训〉所见子思〈累德篇〉考》一文中指出,《淮南子.缪称训》除首尾两段为编者所加前言、后语外,其他部分是子思《累德篇》佚文。虽然《淮南子.缪称训》多处引用《子思子》,但其主体部分有很多语句明显是道家者语,不可能全部出自儒家书《子思子》。现有资料不能证明它的主体部分就是《累德篇》佚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缪称训》 《累德篇》 《子思子》
下载PDF
郭店儒简《成之闻之》作者考
12
作者 崔海鹰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8-103,共6页
《成之闻之》是郭店儒简中的重要一篇。该篇的作者问题,关系到文本的时空定位和主体定位,以及对该篇乃至整部郭店儒简思想内涵的探讨。在战国儒学传播背景下,系统考察郭店儒简与《子思子》的关系、《子思子》成书过程,以及子思为人与《... 《成之闻之》是郭店儒简中的重要一篇。该篇的作者问题,关系到文本的时空定位和主体定位,以及对该篇乃至整部郭店儒简思想内涵的探讨。在战国儒学传播背景下,系统考察郭店儒简与《子思子》的关系、《子思子》成书过程,以及子思为人与《成之闻之》文本特征之关系,可知子思与该篇作者颇为密合。本文进而对该篇简制问题及"闻之曰"问题加以探讨,从而据多个角度推定《成之闻之》作者应为子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儒简 成之闻之 子思
下载PDF
论子思的人格及思想
13
作者 孙聚友 《东岳论丛》 2002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子思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对儒家学说的丰富发展中 ,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格和思想。子思的人格特点 ,主要表现在 :明道救世、笃志不移的远大理想 ,修德成善、不畏困苦的坚定意志 ,抗节守道、威武不屈的刚正品格。子思的... 子思作为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在对儒家学说的丰富发展中 ,形成了其独特的人格和思想。子思的人格特点 ,主要表现在 :明道救世、笃志不移的远大理想 ,修德成善、不畏困苦的坚定意志 ,抗节守道、威武不屈的刚正品格。子思的思想特点 ,主要表现为 :强调反求诸己的道德修养观 ,推崇德位相称的社会人伦观 ,提出仁义礼智圣的道德五行观 ,揭释守诚践道的天人合一观。子思的人格及思想 ,对儒家学说的发展 ,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思 人格 儒学思想
下载PDF
先秦儒家“中庸”说述评——以孔子、子思为中心的考察
14
作者 孙德华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42-44,共3页
"中庸"说是先秦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但对其起源及含义诸问题,学界尚难达成共识。首先,我们认为清华简《保训》即是"中庸"的源头。其次,孔子"中庸"说蕴藏两层含义,即肯定事物的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 "中庸"说是先秦儒家学说中的重要内容,但对其起源及含义诸问题,学界尚难达成共识。首先,我们认为清华简《保训》即是"中庸"的源头。其次,孔子"中庸"说蕴藏两层含义,即肯定事物的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要转向它的反面;要求保持这个事物的变化限度,以免转向它的反面。再次,子思之"中庸"说直接承袭孔子,但又有一定的发展,可以说是对孔子的某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孔子 子思 中庸
下载PDF
以意逆志说《诗》与诗教传统
15
作者 杨红旗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78-84,共7页
从时代语境与知识谱系来看,文化背景的变化、孔圣身份的认同与儒学主题的坚守,使得孟子提出以意逆志说《诗》。孟子以意逆志之学总结孔门《诗》学经验、解决《诗》学现实问题,实现了儒家诗教传统的继承与开拓。
关键词 孟子 以意逆志 诗教
下载PDF
子思学派的“君道”观——以郭店楚简为考察对象
16
作者 孙德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6-28,共3页
子思学派是介于孔孟之间的重要儒家派别,在孔孟之间的儒家传承中起过重要作用。郭店楚简中所反映的大量的"君道"思想,正说明这一问题。首先,子思学派主张为君者要实行"德治仁政";其次,呼吁为君者要有"表率作用... 子思学派是介于孔孟之间的重要儒家派别,在孔孟之间的儒家传承中起过重要作用。郭店楚简中所反映的大量的"君道"思想,正说明这一问题。首先,子思学派主张为君者要实行"德治仁政";其次,呼吁为君者要有"表率作用"和"重民思想";再次,提倡为君者要有"尚贤"观。这些思想虽大都为孔子所提出,但却语焉不详。子思学派的相关论述无疑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与发展,同时又影响了后来的孟子。可以说,对郭店楚简中子思学派"君道"观之考察,可以加深对儒家学说的体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子思学派 郭店楚简
下载PDF
辑佚本《子思子》考释
17
作者 李健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33-337,共5页
宋人汪0辑佚《子思子全书》和清人黄以周辑佚《子思子》,思路和方法与所处时代的学术兴味和学理特征密切相关。宋人汪0辑佚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弘扬儒学"道统",所辑《子思子全书》与原本《子思子》多不相合;清人黄以周受清代考... 宋人汪0辑佚《子思子全书》和清人黄以周辑佚《子思子》,思路和方法与所处时代的学术兴味和学理特征密切相关。宋人汪0辑佚此书的目的是为了弘扬儒学"道统",所辑《子思子全书》与原本《子思子》多不相合;清人黄以周受清代考据实学之风的影响,辑录的相关篇章皆有据可查,他的辑录本与《子思子》一书的原貌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辑佚本 《子思子》 儒学 考据
下载PDF
试析子思学派的修身论
18
作者 孙德华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46-53,共8页
子思学派是战国时介于孔孟之间的重要儒家派别。其修身理论非常丰富,有向内求和向外求两种路向。向内求是"修己",向外求是"治人",而"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与基础,因而显得更为重要。具体地说,&q... 子思学派是战国时介于孔孟之间的重要儒家派别。其修身理论非常丰富,有向内求和向外求两种路向。向内求是"修己",向外求是"治人",而"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与基础,因而显得更为重要。具体地说,"明明德"是其修身论的起点,"止于至善"是其终点;"慎独"是属于"求己"的自我教育的范畴;"八条目"则是修身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子思学派的修身论在今天仍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思学派 《大学》 《中庸》 郭店楚简 修身论
下载PDF
浅析子思的中庸思想
19
作者 付金才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4期42-46,共5页
子思在《中庸·第一章》中系统阐述了其中庸思想。结合先秦文献里"中庸"的基本字义、先秦学术普遍重视内业、《老子》对"中"的哲学意义之发掘和《中庸·第一章》文本来看,子思的中庸思想是儒家的内业之学... 子思在《中庸·第一章》中系统阐述了其中庸思想。结合先秦文献里"中庸"的基本字义、先秦学术普遍重视内业、《老子》对"中"的哲学意义之发掘和《中庸·第一章》文本来看,子思的中庸思想是儒家的内业之学。子思首先为"中庸"建立了人心性本有功能是无限的理论基础,提出了戒慎、恐惧和慎独的方法以修养心性,开发人性本具的创造性,赋予"中"、"和"以儒家式的含义,认为"中"是社会充满生机的根本,"和"是"中"由内到外展现的基本规则,只有"中"以"和"的方式表达出来、展现出来,才能促进社会的幸福与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思 中庸 内业
下载PDF
先秦“五行”说述论
20
作者 孙德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7,共2页
"五行"学说是先秦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战国时荀子即批评思孟之"五行",但对"五行"所指之内容为何,学界看法并不统一。其实,先秦的"五行"说有四义:其一,《尚书》中之"五行",指的是金... "五行"学说是先秦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战国时荀子即批评思孟之"五行",但对"五行"所指之内容为何,学界看法并不统一。其实,先秦的"五行"说有四义:其一,《尚书》中之"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具体的物质;其二,五行之"相生相克"说,指的是五种物质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其三,邹衍之"五德终始"说,指的是把五种物质的基本属性提升至道德高度,进而为政治模式提供一种解说;其四,思孟学派之"五行"说,指的是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这四种"五行"说在时间上存在先后关系,思孟学派之"五行"说受到前两种"五行"说之影响,又影响了它之后的邹衍之"五德终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五行 《尚书》 邹衍 思孟学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