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1
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从“婴儿”意象看《庄子》思想的承变
1
作者
饶晓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婴儿”作为一种意象,散见于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道家的述学语境中。老子开拓了道家以“婴儿”体道的先例,庄子也资取了老子“婴儿”意象所传达思想的某些成分:对于素朴古远、自然生命状态的追溯与回归;具有柔性色彩、弱德;自性完满、...
“婴儿”作为一种意象,散见于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道家的述学语境中。老子开拓了道家以“婴儿”体道的先例,庄子也资取了老子“婴儿”意象所传达思想的某些成分:对于素朴古远、自然生命状态的追溯与回归;具有柔性色彩、弱德;自性完满、自他疏离等。与此同时,庄子又注入了他个人所特有的生命格调,因而庄子的“婴儿”与老子不完全一致,主要表现为:从政治集体走向个人人生的“无为”;内直而外曲的全生选择;顺应自然与超自然的精神对抗。而庄子后学由于诸子述学逐渐趋向会通以及时代使然,其“婴儿”意象在承继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质:对儒家“中庸”观念与仁者情怀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庄子》
《老子》
庄子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古之所谓隐士”探赜
2
作者
夏资强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32-35,43,共5页
“时命大谬”是考察“古之所谓隐士”的关键。分析《缮性》篇古今对照的行文风格,结合与《庄子》同时代的学者对“今之隐士”的批评,此处的隐士应诠解为无论时命顺蹇,皆能排遣外物、调适内心,做到与时俱化、安之若命者,而不是在“时命...
“时命大谬”是考察“古之所谓隐士”的关键。分析《缮性》篇古今对照的行文风格,结合与《庄子》同时代的学者对“今之隐士”的批评,此处的隐士应诠解为无论时命顺蹇,皆能排遣外物、调适内心,做到与时俱化、安之若命者,而不是在“时命大谬”与“不当时命”困境下,主动抑或被动地采取伏身、闭言、藏知等行动来保全自身者。隐士突显了透过排遣外物侵扰的工夫,从而实现随顺时命的内在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隐士
时命
《缮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庄子对上帝鬼神的超越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松辉
张海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31,共6页
庄子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他虽然没有否定上帝鬼神的存在,但把道置于上帝之上,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他向人们揭示了神道设教的真实面目;对相面、鬼神致病、驱鬼活动也作出了理性的解释。
关键词
上帝
鬼神
神道设教
相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化解“成心”对生命的遮蔽——解读《齐物论》的主题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振纲
王素芬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7,共6页
庄子哲学的主题是放歌生命。《齐物论》是庄子系统责难和嘲讽人类知性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心是阐述"道通为一"。"道"是天地万物的生命本性或生命世界的本真之境,道通为一即天地万物的生命整体性。"齐物"...
庄子哲学的主题是放歌生命。《齐物论》是庄子系统责难和嘲讽人类知性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心是阐述"道通为一"。"道"是天地万物的生命本性或生命世界的本真之境,道通为一即天地万物的生命整体性。"齐物"要在齐"心",主旨是化解"成心"及"物论"对本真生命的遮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哲学
齐物论
道通为一
生命整体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的平等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谷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114,共3页
庄子的平等观是以"以道观物"为认识根据、在宇宙范围内言说平等的大平等观,其实质是主张"物固有所可"的差异中的宇宙平等和"人相忘乎道术"的自由中的社会平等。庄子平等观的思想内涵与当代平等思想如环...
庄子的平等观是以"以道观物"为认识根据、在宇宙范围内言说平等的大平等观,其实质是主张"物固有所可"的差异中的宇宙平等和"人相忘乎道术"的自由中的社会平等。庄子平等观的思想内涵与当代平等思想如环境伦理学和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有相通之处,具有可资利用的现代性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平等观
以道观物
差异
自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逍遥与庄子哲学
被引量:
7
6
作者
杨国荣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5-65,共11页
庄子以合乎人性或人性化的存在方式为人"在"世的应然形态,逍遥的意义,首先便在于它体现了如上价值趋向。在"乘天地之正"的形式下,循乎外在法则与合乎内在人性相互统一,逍遥则超越了被限定与有所待的存在方式而展现...
庄子以合乎人性或人性化的存在方式为人"在"世的应然形态,逍遥的意义,首先便在于它体现了如上价值趋向。在"乘天地之正"的形式下,循乎外在法则与合乎内在人性相互统一,逍遥则超越了被限定与有所待的存在方式而展现了自由的品格。但同时,庄子又将自然的形态视为逍遥之境,以无为消解目的性,自由与自然的某种等同,使之对自由的价值内涵也未能给予充分的注意。不过,以逍遥之境为指向,庄子哲学中的统一性与个体性、天与人的张力,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了化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自然
自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庄子“小大之辨”论达到逍遥游的前提
被引量:
2
7
作者
王永豪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3,共6页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大多庄学研究者过多关注“逍遥游”具有自在逍遥方面的涵义,而忽视“逍遥游”境界具有层面上的差别和达到“逍遥游”的前提。本文在梳理前人对庄子“小大之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小大之辨”是达到逍...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大多庄学研究者过多关注“逍遥游”具有自在逍遥方面的涵义,而忽视“逍遥游”境界具有层面上的差别和达到“逍遥游”的前提。本文在梳理前人对庄子“小大之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小大之辨”是达到逍遥游境界的前提。并且考察中国先秦典籍中“大”这一范畴的不同内涵,指出庄子诗学思想中的“大”与先秦其他各家不同,超越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意义而更具有审美层面的内涵,与处于西方文明源头的朗加纳斯的崇高范畴具有汇通意义。位于人类文明早期的朗加纳斯和庄子在各自文化的源头确立了崇高在社会及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是对人的自由精神的一次提升,是对人超越现实要求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小”
“大”
崇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刚健有为的逍遥何以可能
被引量:
1
8
作者
赵建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3,共6页
《庄子》一书以《逍遥游》开篇,"逍遥"二字给后学留下了无尽的阐释。有学者主张庄子的"逍遥"是内在逍遥,是一种"退居内在城堡"式的逍遥;另有学者主张它是一种艺术上的境界,在艺术领域达至逍遥的自由之境...
《庄子》一书以《逍遥游》开篇,"逍遥"二字给后学留下了无尽的阐释。有学者主张庄子的"逍遥"是内在逍遥,是一种"退居内在城堡"式的逍遥;另有学者主张它是一种艺术上的境界,在艺术领域达至逍遥的自由之境。然而"逍遥"之义,题中应包含"刚健有为"的向度。庄子试图通过"心斋""坐忘"工夫,达至"吾丧我"之逍遥境地,从而以一种刚健之姿,实现"真人"般的逍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心斋
坐忘
吾丧我
真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审美心胸理论是道家美学之魂
被引量:
1
9
作者
史可扬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15,共4页
庄子美学的最深刻处 ,在于把美与艺术同人类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联系了起来 ,在一种看来是消极虚幻的形态下 ,深刻意识到了审美与超功利的生活态度的联系 ,审美和艺术在庄子及道家那里不只是一种经验事实 ,更重要的是审美和艺术与人...
庄子美学的最深刻处 ,在于把美与艺术同人类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联系了起来 ,在一种看来是消极虚幻的形态下 ,深刻意识到了审美与超功利的生活态度的联系 ,审美和艺术在庄子及道家那里不只是一种经验事实 ,更重要的是审美和艺术与人所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的沟通 ,在于它们是个体生命自由的无限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美学
庄子美学
审美心胸
人生境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被引量:
3
10
作者
刘继平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2-25,共4页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美学
生命美学
自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生命语境中的“列子”说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9-25,共7页
列子与庄子生命哲学的关系可从如下几方面诠释:从《庄子》文本所出现的七处与列子相关的叙事看,内篇《逍遥游》中的列子技能虽然高于众人,但还未最终得道;《应帝王》中的列子在壶子点播下而近于道,与庄子思想是相向而行的。外篇杂篇五...
列子与庄子生命哲学的关系可从如下几方面诠释:从《庄子》文本所出现的七处与列子相关的叙事看,内篇《逍遥游》中的列子技能虽然高于众人,但还未最终得道;《应帝王》中的列子在壶子点播下而近于道,与庄子思想是相向而行的。外篇杂篇五处叙事中,《至乐》《让王》中的列子生死观、生命观与庄子相近;《田子方》《达生》《列御寇》中的列子则是被批评揶揄的对象。可以说列子是庄子思想的渊源之一,但不可据此"寓言性"叙事断然说是"历史学"意义上的列子其人其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命哲学
庄列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之“气”辨
被引量:
2
12
作者
陈永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气”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庄子》认为在物的起源、发展演化以及人的一生过程中,“气”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庄子》的“气”论进行详细地梳理,有助于系统地剖析《庄子》哲学中诸范畴的本来涵义和演变过程,从而确切...
“气”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庄子》认为在物的起源、发展演化以及人的一生过程中,“气”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庄子》的“气”论进行详细地梳理,有助于系统地剖析《庄子》哲学中诸范畴的本来涵义和演变过程,从而确切把握《庄子》哲学的真实内容,从中获取具有永恒价值的哲学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气”
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幸福实践的个人当为思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许建良
《武陵学刊》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庄子的"致福"运思是追求个人幸福的典型表现。理论上,幸福虽然是个人自由在一定程度上的实现,但幸福演绎的域场是个人生命,死生是生命的两把钥匙;自然对待死生是幸福的枢机之一。在实践中,实现幸福必须因循万物的自然本性,通...
庄子的"致福"运思是追求个人幸福的典型表现。理论上,幸福虽然是个人自由在一定程度上的实现,但幸福演绎的域场是个人生命,死生是生命的两把钥匙;自然对待死生是幸福的枢机之一。在实践中,实现幸福必须因循万物的自然本性,通过坐忘来抵达"不益生"的内在门径,通过心斋来实现"无容私""与物有宜"的目标;在内外的动态层面上,切实履行个人自身的当为是"致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幸福观
致福
因自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庄子的贵生——兼与“好死不如赖活”辨异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庄子的贵生就是把生命视为最高价值存在。庄子认为,只有贵生,才能在乱世中保有实现生命理想的载体,才能为生命理想的实现扫清心理障碍,从而在根本上实现社会的整体幸福。庄子的贵生,并非一味追求生命的长度,更与"好死不如赖活着&qu...
庄子的贵生就是把生命视为最高价值存在。庄子认为,只有贵生,才能在乱世中保有实现生命理想的载体,才能为生命理想的实现扫清心理障碍,从而在根本上实现社会的整体幸福。庄子的贵生,并非一味追求生命的长度,更与"好死不如赖活着"存在本质差异。庄子对生命的态度可概括为:"不伤生","乐然生","不贪生","安然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命
身外之物
死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神人”观念与魏晋精神生态
被引量:
1
15
作者
席格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神人、真人、至人、圣人是庄子哲学中精神自由的代表,具有自由自在、自至而成、自然而然、自性逍遥的特征。“神人”观念在被道教用来深化方士的神仙思想、构建游仙思想时,演变成为一种信仰。由于道教理论基础的先天性不足和宗教实践方...
神人、真人、至人、圣人是庄子哲学中精神自由的代表,具有自由自在、自至而成、自然而然、自性逍遥的特征。“神人”观念在被道教用来深化方士的神仙思想、构建游仙思想时,演变成为一种信仰。由于道教理论基础的先天性不足和宗教实践方式的可验证性,游仙思想最终走向了破产。但“神人”观念却由此从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两个层面对魏晋时期的精神生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神人
魏晋
精神生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文论中的生态思想解析
被引量:
1
16
作者
靳瑞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庄子的生态思想大致有两个层次在物质生态层面,首先他将万物不拘形式纳入写作版图,呈现出生态存在论的多元论审美观;其次他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关系及人在自然界的非中心位置。在精神生态层面,庄子以个人为对象,一一去...
庄子的生态思想大致有两个层次在物质生态层面,首先他将万物不拘形式纳入写作版图,呈现出生态存在论的多元论审美观;其次他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关系及人在自然界的非中心位置。在精神生态层面,庄子以个人为对象,一一去除名利形貌对人心灵的遮蔽,提出无待的逍遥游境界,并指出到达的途径——体道。从物质到精神,庄子构筑了一套健康完备的生态社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态思想
社会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帝王》的体用善恶思想推阐
17
作者
袁永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1-17,共7页
在解读《应帝王》篇奥义、新意与治道的基础上,按原论、推论和结论对其意蕴进行探讨。它蕴涵深刻的体用善恶思想,以至人为主体,对其体用与善恶作辩证分析,体无善恶之别却有真伪之用,用分善恶之果却见得失之举。总的论证是以无为体、以...
在解读《应帝王》篇奥义、新意与治道的基础上,按原论、推论和结论对其意蕴进行探讨。它蕴涵深刻的体用善恶思想,以至人为主体,对其体用与善恶作辩证分析,体无善恶之别却有真伪之用,用分善恶之果却见得失之举。总的论证是以无为体、以虚为用、以天为善、以人为恶,推展其理论诉求为生命道体的本真存在,引领生活器物的实用发挥,并由文化圣人传教与政治王者范导来实现这种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应帝王》
至人
体用
善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与柏拉图美学观之比较
18
作者
孙强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21-623,627,共4页
柏拉图与庄子分别以理念和"道"诠释美,把美从艺术欣赏领域引入世界观。他们对美的本源性特征的表述有相近之处,然而也存在巨大的不同。从理念与"道"、对象与通融、真实与自由三方面进行分析,试对二者的美学观加以...
柏拉图与庄子分别以理念和"道"诠释美,把美从艺术欣赏领域引入世界观。他们对美的本源性特征的表述有相近之处,然而也存在巨大的不同。从理念与"道"、对象与通融、真实与自由三方面进行分析,试对二者的美学观加以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柏拉图
理念
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庄子与萨特的美学比较
19
作者
孙强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33-436,444,共5页
庄子与萨特以艺术欣赏与创作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与独立自存,这就把美从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比较二者思想,可以发现他们在自由的概念、追求自由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也...
庄子与萨特以艺术欣赏与创作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与独立自存,这就把美从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比较二者思想,可以发现他们在自由的概念、追求自由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也存在很大不同。庄子的"逍遥游"与萨特的"自由"同具有反异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特征;也都希望通过想象、体道等主观方式去达到自由之境界;而他们对束缚自由的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前者主张迴避,后者勇于反抗。这些异同为"艺术化人生"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萨特
自由
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伽达默尔与中国道家美学观念的异同
20
作者
孙强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48-651,共4页
道家理论被认为是中国最具美学特质的哲学理论。"忘己"在其美学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庄子作品中,处处强调为了"体道",首先必须"忘己",在自由状态下观照"真理";"天道观物"则是以...
道家理论被认为是中国最具美学特质的哲学理论。"忘己"在其美学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庄子作品中,处处强调为了"体道",首先必须"忘己",在自由状态下观照"真理";"天道观物"则是以艺术化的"道"来理解"存在之真",既是"道境"也是"存在之澄明"。这些正是与诠释学极为相似的关于理解的哲学。以伽达默尔的观点为尺牍来看道家理论,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互通性与互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这默尔
道家
关学
诠释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婴儿”意象看《庄子》思想的承变
1
作者
饶晓玉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文摘
“婴儿”作为一种意象,散见于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道家的述学语境中。老子开拓了道家以“婴儿”体道的先例,庄子也资取了老子“婴儿”意象所传达思想的某些成分:对于素朴古远、自然生命状态的追溯与回归;具有柔性色彩、弱德;自性完满、自他疏离等。与此同时,庄子又注入了他个人所特有的生命格调,因而庄子的“婴儿”与老子不完全一致,主要表现为:从政治集体走向个人人生的“无为”;内直而外曲的全生选择;顺应自然与超自然的精神对抗。而庄子后学由于诸子述学逐渐趋向会通以及时代使然,其“婴儿”意象在承继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质:对儒家“中庸”观念与仁者情怀的接受。
关键词
婴儿
《庄子》
《老子》
庄子后学
Keywords
infant
Zhuang Zi
Lao zi
Zhuangzi's Later Scholars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古之所谓隐士”探赜
2
作者
夏资强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32-35,43,共5页
文摘
“时命大谬”是考察“古之所谓隐士”的关键。分析《缮性》篇古今对照的行文风格,结合与《庄子》同时代的学者对“今之隐士”的批评,此处的隐士应诠解为无论时命顺蹇,皆能排遣外物、调适内心,做到与时俱化、安之若命者,而不是在“时命大谬”与“不当时命”困境下,主动抑或被动地采取伏身、闭言、藏知等行动来保全自身者。隐士突显了透过排遣外物侵扰的工夫,从而实现随顺时命的内在超越。
关键词
《庄子》
隐士
时命
《缮性》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庄子对上帝鬼神的超越
被引量:
4
3
作者
张松辉
张海英
机构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出处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31,共6页
文摘
庄子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思想家,他虽然没有否定上帝鬼神的存在,但把道置于上帝之上,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他向人们揭示了神道设教的真实面目;对相面、鬼神致病、驱鬼活动也作出了理性的解释。
关键词
上帝
鬼神
神道设教
相面
Keywords
GOd
ghosts and gods
worshiping ghost to educate and deceive people
fortunetelling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化解“成心”对生命的遮蔽——解读《齐物论》的主题
被引量:
3
4
作者
李振纲
王素芬
机构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7,共6页
文摘
庄子哲学的主题是放歌生命。《齐物论》是庄子系统责难和嘲讽人类知性的一篇著名文章,其中心是阐述"道通为一"。"道"是天地万物的生命本性或生命世界的本真之境,道通为一即天地万物的生命整体性。"齐物"要在齐"心",主旨是化解"成心"及"物论"对本真生命的遮蔽。
关键词
庄子哲学
齐物论
道通为一
生命整体性
Keywords
philosophy of Zhuangzi
On Equality of Things
integrity of life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的平等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
5
5
作者
张谷
机构
西北政法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114,共3页
文摘
庄子的平等观是以"以道观物"为认识根据、在宇宙范围内言说平等的大平等观,其实质是主张"物固有所可"的差异中的宇宙平等和"人相忘乎道术"的自由中的社会平等。庄子平等观的思想内涵与当代平等思想如环境伦理学和自由主义的平等观有相通之处,具有可资利用的现代性资源。
关键词
庄子
平等观
以道观物
差异
自由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逍遥与庄子哲学
被引量:
7
6
作者
杨国荣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5-65,共11页
文摘
庄子以合乎人性或人性化的存在方式为人"在"世的应然形态,逍遥的意义,首先便在于它体现了如上价值趋向。在"乘天地之正"的形式下,循乎外在法则与合乎内在人性相互统一,逍遥则超越了被限定与有所待的存在方式而展现了自由的品格。但同时,庄子又将自然的形态视为逍遥之境,以无为消解目的性,自由与自然的某种等同,使之对自由的价值内涵也未能给予充分的注意。不过,以逍遥之境为指向,庄子哲学中的统一性与个体性、天与人的张力,在某种意义上得到了化解。
关键词
逍遥
自然
自由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庄子“小大之辨”论达到逍遥游的前提
被引量:
2
7
作者
王永豪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8-153,共6页
文摘
“逍遥游”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概念,大多庄学研究者过多关注“逍遥游”具有自在逍遥方面的涵义,而忽视“逍遥游”境界具有层面上的差别和达到“逍遥游”的前提。本文在梳理前人对庄子“小大之辨”理解的基础上,指出“小大之辨”是达到逍遥游境界的前提。并且考察中国先秦典籍中“大”这一范畴的不同内涵,指出庄子诗学思想中的“大”与先秦其他各家不同,超越了伦理层面的道德意义而更具有审美层面的内涵,与处于西方文明源头的朗加纳斯的崇高范畴具有汇通意义。位于人类文明早期的朗加纳斯和庄子在各自文化的源头确立了崇高在社会及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是对人的自由精神的一次提升,是对人超越现实要求的肯定。
关键词
逍遥游
“小”
“大”
崇高
Keywords
the happy excursion
small
big
sublime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刚健有为的逍遥何以可能
被引量:
1
8
作者
赵建建
机构
北京教育学院历史系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8-93,共6页
基金
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基于U-M模式的考古资源转化与应用研究”。
文摘
《庄子》一书以《逍遥游》开篇,"逍遥"二字给后学留下了无尽的阐释。有学者主张庄子的"逍遥"是内在逍遥,是一种"退居内在城堡"式的逍遥;另有学者主张它是一种艺术上的境界,在艺术领域达至逍遥的自由之境。然而"逍遥"之义,题中应包含"刚健有为"的向度。庄子试图通过"心斋""坐忘"工夫,达至"吾丧我"之逍遥境地,从而以一种刚健之姿,实现"真人"般的逍遥。
关键词
庄子
逍遥游
心斋
坐忘
吾丧我
真人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审美心胸理论是道家美学之魂
被引量:
1
9
作者
史可扬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15,共4页
文摘
庄子美学的最深刻处 ,在于把美与艺术同人类生活中超功利的自由境界联系了起来 ,在一种看来是消极虚幻的形态下 ,深刻意识到了审美与超功利的生活态度的联系 ,审美和艺术在庄子及道家那里不只是一种经验事实 ,更重要的是审美和艺术与人所向往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的沟通 ,在于它们是个体生命自由的无限延伸。
关键词
道家美学
庄子美学
审美心胸
人生境界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被引量:
3
10
作者
刘继平
机构
贵阳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系
出处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2-25,共4页
文摘
庄子美学是生命美学,它以生命为逻辑起点构建起“道”的美学体系。它追求生命的自由,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以天合天”,通过“心斋”、“坐忘”与物同化;追求“大美”,追求绝对自由的美,达到一种至高的审美人生境界。庄子美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现当代的生命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庄子美学
生命美学
自由
Keywords
Zhuangzis aesthetics
life aesthetics
freedom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生命语境中的“列子”说
被引量:
1
11
作者
李振纲
机构
河北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9-25,共7页
文摘
列子与庄子生命哲学的关系可从如下几方面诠释:从《庄子》文本所出现的七处与列子相关的叙事看,内篇《逍遥游》中的列子技能虽然高于众人,但还未最终得道;《应帝王》中的列子在壶子点播下而近于道,与庄子思想是相向而行的。外篇杂篇五处叙事中,《至乐》《让王》中的列子生死观、生命观与庄子相近;《田子方》《达生》《列御寇》中的列子则是被批评揶揄的对象。可以说列子是庄子思想的渊源之一,但不可据此"寓言性"叙事断然说是"历史学"意义上的列子其人其学。
关键词
《庄子》
生命哲学
庄列关系
Keywords
Zhuangzi
philosophy of lif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unagzi and Liezi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之“气”辨
被引量:
2
12
作者
陈永杰
机构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出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文摘
“气”是《庄子》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庄子》认为在物的起源、发展演化以及人的一生过程中,“气”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对《庄子》的“气”论进行详细地梳理,有助于系统地剖析《庄子》哲学中诸范畴的本来涵义和演变过程,从而确切把握《庄子》哲学的真实内容,从中获取具有永恒价值的哲学智慧。
关键词
《庄子》“气”
气变
Keywords
Zhuang Zi
“Qi”
change of “Qi”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幸福实践的个人当为思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许建良
机构
东南大学哲学系
出处
《武陵学刊》
2018年第6期1-9,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文化强国视域下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研究"(14ZDA010)
文摘
庄子的"致福"运思是追求个人幸福的典型表现。理论上,幸福虽然是个人自由在一定程度上的实现,但幸福演绎的域场是个人生命,死生是生命的两把钥匙;自然对待死生是幸福的枢机之一。在实践中,实现幸福必须因循万物的自然本性,通过坐忘来抵达"不益生"的内在门径,通过心斋来实现"无容私""与物有宜"的目标;在内外的动态层面上,切实履行个人自身的当为是"致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庄子
幸福观
致福
因自然
Keywords
Zhuangzi
view of happiness
attaining happiness
following nature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庄子的贵生——兼与“好死不如赖活”辨异
被引量:
1
14
作者
王焱
机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37-140,共4页
基金
第四十八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庄子审美体验研究"(项目编号2010048073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级重点文科基地招标项目"庄子学说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文摘
庄子的贵生就是把生命视为最高价值存在。庄子认为,只有贵生,才能在乱世中保有实现生命理想的载体,才能为生命理想的实现扫清心理障碍,从而在根本上实现社会的整体幸福。庄子的贵生,并非一味追求生命的长度,更与"好死不如赖活着"存在本质差异。庄子对生命的态度可概括为:"不伤生","乐然生","不贪生","安然死"。
关键词
庄子
生命
身外之物
死亡
Keywords
Zhuangzi
life
mere worldly possessions
death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神人”观念与魏晋精神生态
被引量:
1
15
作者
席格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41-145,共5页
基金
河南省社科院基金资助项目(sky2005qn0014)
文摘
神人、真人、至人、圣人是庄子哲学中精神自由的代表,具有自由自在、自至而成、自然而然、自性逍遥的特征。“神人”观念在被道教用来深化方士的神仙思想、构建游仙思想时,演变成为一种信仰。由于道教理论基础的先天性不足和宗教实践方式的可验证性,游仙思想最终走向了破产。但“神人”观念却由此从现实生活和文学创作两个层面对魏晋时期的精神生态产生了巨大影响,并深入到中国人的精神内核之中。
关键词
庄子
神人
魏晋
精神生态
Keywords
Zhuangzi
shenren
Wei and Jin
spirit zoology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文论中的生态思想解析
被引量:
1
16
作者
靳瑞霞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出处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基金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金资助项目(skg2005qn0013)
文摘
庄子的生态思想大致有两个层次在物质生态层面,首先他将万物不拘形式纳入写作版图,呈现出生态存在论的多元论审美观;其次他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人与自然万物的平等关系及人在自然界的非中心位置。在精神生态层面,庄子以个人为对象,一一去除名利形貌对人心灵的遮蔽,提出无待的逍遥游境界,并指出到达的途径——体道。从物质到精神,庄子构筑了一套健康完备的生态社会体系。
关键词
庄子
生态思想
社会体系
Keywords
Zhuangzi
ecological thought
social system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帝王》的体用善恶思想推阐
17
作者
袁永飞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11-17,共7页
文摘
在解读《应帝王》篇奥义、新意与治道的基础上,按原论、推论和结论对其意蕴进行探讨。它蕴涵深刻的体用善恶思想,以至人为主体,对其体用与善恶作辩证分析,体无善恶之别却有真伪之用,用分善恶之果却见得失之举。总的论证是以无为体、以虚为用、以天为善、以人为恶,推展其理论诉求为生命道体的本真存在,引领生活器物的实用发挥,并由文化圣人传教与政治王者范导来实现这种引领。
关键词
《庄子》
《应帝王》
至人
体用
善恶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与柏拉图美学观之比较
18
作者
孙强
机构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出处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621-623,627,共4页
文摘
柏拉图与庄子分别以理念和"道"诠释美,把美从艺术欣赏领域引入世界观。他们对美的本源性特征的表述有相近之处,然而也存在巨大的不同。从理念与"道"、对象与通融、真实与自由三方面进行分析,试对二者的美学观加以比较。
关键词
庄子
柏拉图
理念
道
Keywords
ZHUANG Zi
Plato
idea
Tao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庄子与萨特的美学比较
19
作者
孙强
机构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出处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433-436,444,共5页
文摘
庄子与萨特以艺术欣赏与创作来实现精神的自由安顿与独立自存,这就把美从艺术的领域延伸至现实世界。在东西方两种异质文化冲撞的背景下比较二者思想,可以发现他们在自由的概念、追求自由的方式以及对现实的态度三方面有惊人的相似,也存在很大不同。庄子的"逍遥游"与萨特的"自由"同具有反异化、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特征;也都希望通过想象、体道等主观方式去达到自由之境界;而他们对束缚自由的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前者主张迴避,后者勇于反抗。这些异同为"艺术化人生"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语境。
关键词
庄子
萨特
自由
艺术
Keywords
Zhuangzi
Sartre
freedom
arts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伽达默尔与中国道家美学观念的异同
20
作者
孙强
机构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系
出处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48-651,共4页
文摘
道家理论被认为是中国最具美学特质的哲学理论。"忘己"在其美学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庄子作品中,处处强调为了"体道",首先必须"忘己",在自由状态下观照"真理";"天道观物"则是以艺术化的"道"来理解"存在之真",既是"道境"也是"存在之澄明"。这些正是与诠释学极为相似的关于理解的哲学。以伽达默尔的观点为尺牍来看道家理论,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互通性与互释性。
关键词
伽这默尔
道家
关学
诠释学
Keywords
Gadamer
Taoist
aesthetics
hermeneutics
分类号
B23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从“婴儿”意象看《庄子》思想的承变
饶晓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庄子》“古之所谓隐士”探赜
夏资强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庄子对上帝鬼神的超越
张松辉
张海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化解“成心”对生命的遮蔽——解读《齐物论》的主题
李振纲
王素芬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庄子的平等观及其现代意义
张谷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逍遥与庄子哲学
杨国荣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从庄子“小大之辨”论达到逍遥游的前提
王永豪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刚健有为的逍遥何以可能
赵建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庄子审美心胸理论是道家美学之魂
史可扬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庄子美学与自由生命
刘继平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庄子》生命语境中的“列子”说
李振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庄子》之“气”辨
陈永杰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庄子幸福实践的个人当为思考
许建良
《武陵学刊》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论庄子的贵生——兼与“好死不如赖活”辨异
王焱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庄子“神人”观念与魏晋精神生态
席格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庄子文论中的生态思想解析
靳瑞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应帝王》的体用善恶思想推阐
袁永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庄子与柏拉图美学观之比较
孙强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庄子与萨特的美学比较
孙强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伽达默尔与中国道家美学观念的异同
孙强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