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推类 被引量:14
1
作者 黄朝阳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2-99,共8页
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推类具有什么性质和特点?这取决于古代三个逻辑学概念:"故"、"理"、"类"。"类"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推类遵循同类相推、异类不推的推类原则。因此,推类是:当... 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推类具有什么性质和特点?这取决于古代三个逻辑学概念:"故"、"理"、"类"。"类"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推类遵循同类相推、异类不推的推类原则。因此,推类是:当且仅当两个对象同类,从某个对象具有什么属性,可以推知另一个对象也具有该属性。它区别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麦加拉一斯多噶学派的含有复合命题的推理,也不同于培根倡导的归纳推理,因而具有鲜明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类(类推) 推类原则
下载PDF
e-考据与中国近代逻辑史疑难考辩 被引量:10
2
作者 晋荣东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3-120,共8页
受到"e-考据"研究设想的启发,通过检索和分析"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0)"、"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 受到"e-考据"研究设想的启发,通过检索和分析"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0)"、"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大成老旧刊全文数据库"、"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等电子数据库提供的相关资源,对有关中国近代逻辑史的若干疑难问题进行了考辩,纠正了一些广为流行的不实之说,初步回答了"logic"一词的日制汉字译名"论理学"最早何时被引入汉语学术界,"名学"和"辨(辩)学"最早何时被用来指称中国古代逻辑,以及"名辩"一词何时出现、最早何时被引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考据 全文数据库 中国近代逻辑史
下载PDF
广义逻辑视野下的《左传》论辩研究--以受众因素分析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何杨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9-34,177,共7页
在百来年的先秦逻辑史研究中,《左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左传》不是一部讨论逻辑理论的著述,因而出现这种研究情况有其合理性。不过,这也影响到对先秦逻辑史的整体认识。在广义逻辑视野下,《左传》中丰富的论辩实践材料具... 在百来年的先秦逻辑史研究中,《左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左传》不是一部讨论逻辑理论的著述,因而出现这种研究情况有其合理性。不过,这也影响到对先秦逻辑史的整体认识。在广义逻辑视野下,《左传》中丰富的论辩实践材料具有重要的逻辑史料价值。对于《左传》论辩实践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春秋时人的论辩方法或策略(如论辩时对受众需求及其品质特征的考虑),而且有助于理解先秦诸子辩学和先秦论辩实践的总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广义逻辑 论辩实践 受众
下载PDF
论《公孙龙子》中的指-物关系
4
作者 王左立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0-26,共7页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公孙龙正名理论的解释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公孙龙关于指 -物关系的论述是理解公孙龙正名理论的关键和难点。《公孙龙子·指物论》中的“物莫非指”表明了公孙龙...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对于公孙龙正名理论的解释却众说纷纭 ,莫衷一是。公孙龙关于指 -物关系的论述是理解公孙龙正名理论的关键和难点。《公孙龙子·指物论》中的“物莫非指”表明了公孙龙对指—物关系的基本看法 ,在此基础上 ,公孙龙的正名理论是一种语言意义理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理论 指一物关系
下载PDF
19世纪20-30年代唯物辩证法的传入与马佩先生的辩证逻辑观
5
作者 曾昭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17,共5页
唯物辩证法在现代中国的传入,形成了辩证逻辑学科。中国现代学者视形式逻辑为形而上学,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为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对形式逻辑的扬弃。马佩先生对此观念的超越体现在:承认传统逻辑的合法性,把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都作为... 唯物辩证法在现代中国的传入,形成了辩证逻辑学科。中国现代学者视形式逻辑为形而上学,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为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对形式逻辑的扬弃。马佩先生对此观念的超越体现在:承认传统逻辑的合法性,把普通逻辑和辩证逻辑都作为逻辑学研究对象;努力使辩证逻辑从唯物辩证法中独立出来,探讨辩证逻辑的思维、思维形式和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佩 辩证逻辑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对《基于生存情态差异的广义论证》一文的审查报告
6
作者 王克喜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6,共1页
美国哲学家马蒂尼奇在其所著《语言哲学》的中译本序言中指出:“本世纪最伟大的英美哲学家奥斯汀、戴维森、格莱斯、克里普克、蒯因、罗素、塞尔、斯特劳森和维特根斯坦均以其对理解语言性质的贡献而著称于世。……除了极少的例外,他们... 美国哲学家马蒂尼奇在其所著《语言哲学》的中译本序言中指出:“本世纪最伟大的英美哲学家奥斯汀、戴维森、格莱斯、克里普克、蒯因、罗素、塞尔、斯特劳森和维特根斯坦均以其对理解语言性质的贡献而著称于世。……除了极少的例外,他们都是依据其仅仅关于英语的知识来作出关于一切语言的论断……或许几年以后有人会翻译一部中国语言哲学文选以授惠于讲英语的人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哲学 格莱斯 审查报告 奥斯汀 戴维森 维特根斯坦 克里普克 斯特劳森
下载PDF
一多互补:中式说服的哲学基础与实践逻辑
7
作者 宣长春 赵可欣 杨义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56,共7页
说服是一切传播行为的基础性问题。对“一”与“多”关系的差异化认识折射出中西方哲学思维的分野,并延伸到中西方的说服实践之中。西方为“一多分有”,而中国则呈现“一多互补”。“一”是万物相系不分、浑然而一,“多”是互系不分的万... 说服是一切传播行为的基础性问题。对“一”与“多”关系的差异化认识折射出中西方哲学思维的分野,并延伸到中西方的说服实践之中。西方为“一多分有”,而中国则呈现“一多互补”。“一”是万物相系不分、浑然而一,“多”是互系不分的万物,“互补”是“多中有一”及“一中有多”。在剖析先秦引《诗》说服具体案例时发现,中式说服实践中的意象集中体现了“一多互补”思想,即允许说服双方以自身经验积极参与内容建构以及对意象意义的生发,从而更易达到“心悦诚服”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服研究 一多互补 “一”与“多” 意象
下载PDF
“中国古代逻辑”研究论诤与解蔽
8
作者 何冰 郎需瑞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4年第9期52-61,共10页
百余年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出现了许多论诤,大致可分为“基础层面”与“具体层面”两个层次。其中,基础层面的论诤与“逻辑观”以及“研究方法”有关;具体层面的论诤则涵盖“中国古代逻辑”的“有无”论诤、“是非”论诤以及“分期... 百余年来,“中国古代逻辑”研究出现了许多论诤,大致可分为“基础层面”与“具体层面”两个层次。其中,基础层面的论诤与“逻辑观”以及“研究方法”有关;具体层面的论诤则涵盖“中国古代逻辑”的“有无”论诤、“是非”论诤以及“分期”论诤等分殊面向,包括“中国古代逻辑”之“合法性”“形式性”“话语权”“体系性”“分期性”等具体问题的论诤。结合“广义论证”的理论与方法,辨析“中国古代逻辑”研究论诤之曲直,是新时期深化“中国古代逻辑”研究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逻辑 核心问题 论诤 广义论证
下载PDF
援用还是创译--西方逻辑第二次传入的术语问题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永强 翟锦程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近代中国逻辑术语体系的建设面临两种选择:援用与创译。前者主要指援用日本和制汉语中的逻辑术语,后者则是依照一定标准进行创造性翻译。两种方法在当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援用的术语较创译的术语更多地流传下来,并成为通用的标准术语... 近代中国逻辑术语体系的建设面临两种选择:援用与创译。前者主要指援用日本和制汉语中的逻辑术语,后者则是依照一定标准进行创造性翻译。两种方法在当时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援用的术语较创译的术语更多地流传下来,并成为通用的标准术语。分析二者大相径庭的结果,可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援用的术语较创译的术语更为通俗、采纳援用的术语的逻辑教科书规模大于创译术语、中国逻辑思想研究关于援用的术语的介绍。这三点对于现今的逻辑术语体系建设、逻辑研究乃至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语 逻辑 援用 创译
下载PDF
RBAC在PMI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10
作者 吴勇 《管理观察》 2009年第29期69-69,共1页
为了加强权限管理给出了一种基于角色的PMI授权服务平台,授权管理中心分配角色给用户,资源所有者分配资源给角色,利用角色中介完成用户身份到应用授权的映射,由资源所有者自主完成对资源的分配,更好地保证了资源所有者资滑的私密... 为了加强权限管理给出了一种基于角色的PMI授权服务平台,授权管理中心分配角色给用户,资源所有者分配资源给角色,利用角色中介完成用户身份到应用授权的映射,由资源所有者自主完成对资源的分配,更好地保证了资源所有者资滑的私密性和授权的自主性,更加贴近现实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权管理基础设施 RBAC 访问控制 角色
下载PDF
以经证经:也谈沈有鼎《墨经的逻辑学》治学之道
11
作者 谢长风 《鹿城学刊》 2024年第2期46-50,共5页
沈有鼎所著的《墨经的逻辑学》一书是现当代墨家逻辑研究的开山之作。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该书对《墨经》词句进行了准确诂解,并通过“以经证经”的研究方法,系统阐释了《墨经》的逻辑学思想。在中国逻辑学研究史上,沈有鼎《墨经》研究具... 沈有鼎所著的《墨经的逻辑学》一书是现当代墨家逻辑研究的开山之作。数据统计分析表明,该书对《墨经》词句进行了准确诂解,并通过“以经证经”的研究方法,系统阐释了《墨经》的逻辑学思想。在中国逻辑学研究史上,沈有鼎《墨经》研究具有兴微继绝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有鼎 《墨经》 以经证经
下载PDF
“正名-用名”与中国逻辑史研究——《先秦逻辑新论》述评
12
作者 卢奇飞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21年第3期82-87,共6页
A New Theory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ogic in the Pre-Qin Era by Zeng Zhaoshi曾昭式,Institute of Logic and Cognition,Sun Yat-sen University,is an excellent research achievement on pre-Qin logic,which was list... A New Theory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ogic in the Pre-Qin Era by Zeng Zhaoshi曾昭式,Institute of Logic and Cognition,Sun Yat-sen University,is an excellent research achievement on pre-Qin logic,which was listed into the National Achievements Librar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2017).Based on a profound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ogic over the past one hundred years,this book gives a systematic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ought of logic in the pre-Qin era.It represents the author’s profound thinking on the logic of the pre-Qin era(actually also Chinese logic)and on how to study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逻辑史研究 LISTED PROFOUND
下载PDF
《先秦名学史》及胡适博士学位问题的再探讨——重印《先秦名学史》导言
13
作者 席云舒 《关东学刊》 2023年第5期81-116,共36页
长期以来,胡适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一直被看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的初稿,或一部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著作,学界围绕胡适博士学位问题更是聚讼不休。本文认为:《先秦名学史》并非一本纯粹的逻辑史研究专著,而是一本研究先秦... 长期以来,胡适的博士论文《先秦名学史》一直被看作《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的初稿,或一部中国古代逻辑史研究的著作,学界围绕胡适博士学位问题更是聚讼不休。本文认为:《先秦名学史》并非一本纯粹的逻辑史研究专著,而是一本研究先秦哲学方法论发展史的著作,它跟《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是两本性质不同的书;胡适之所以要写《先秦名学史》,既有现实因素对他的触动,更有学术自身的因素,哲学受它的方法制约,哲学的发展也取决于它的方法论的发展,唯有从我们自己的文化土壤里发现、发掘和发展出科学的哲学方法论,才能避免“引起旧文化的消亡”,才能打破“信仰主义”和“先验主义”的中古遗产,从而引导中国哲学和科学走向现代化;《先秦名学史》作为一篇博士学位论文,很好地解决了它所提出的问题。胡适用西方“原因论”和“效果论”哲学方法来阐释孔子和墨子的哲学方法论,通过对先秦各家各派哲学方法的还原,充分揭示了哲学方法的发展是科学和哲学进步的内在驱动力,它是一篇具有极高创造性和创新性的博士论文。本文回顾了胡适博士学位案的来龙去脉,通过各种新发现的证据,证明了胡适的博士学位案是一场冤假错案,并主张取“无罪推定”的原则,来为这一“学案”画上句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先秦名学史》 哲学方法论 博士论文 学术史研究
下载PDF
先秦推类方法的模式构造及有效性问题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晓芒 董华 关兴丽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13年第4期38-59,共22页
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先秦时代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于这种推类方法,古代先贤只给出了一系列的语义说明,没有而且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形式语言的语形说明。如借助现象对事物的状态和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规律进行描述的科学认... 援类而推的方法,是中国先秦时代特有的并广泛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于这种推类方法,古代先贤只给出了一系列的语义说明,没有而且也不可能给出一个形式语言的语形说明。如借助现象对事物的状态和功能及其所具有的规律进行描述的科学认识方法,我们今天可以尝试着给它构造一个推理模式,并通过分析它的思维进程、根据、推导原则及违反原则的错误,展现它的特点、能够成立的有效性及世代相传的普遍适用性。并进而了解其背后的逻辑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从逻辑与文化的角度增强我们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在越来越广泛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中,促进对传统思维方式的辩证扬弃,促进不同文化之间思维方式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类 模式 推导原则 有效性
下载PDF
多语种叙词本体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仲华 罗玲 +1 位作者 王琴 焦玉英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64-671,共8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信息与知识组织的重要工具叙词表应时代的发展也需要不断的改进。本文将本体模型及技术与叙词表的概念组织方案相结合,提出多语种叙词表的构建新方案——多语种叙词本体,并以此向新一代叙词表推进。通过...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信息与知识组织的重要工具叙词表应时代的发展也需要不断的改进。本文将本体模型及技术与叙词表的概念组织方案相结合,提出多语种叙词表的构建新方案——多语种叙词本体,并以此向新一代叙词表推进。通过分析目前关于叙词表构建、本体构建、本体映射以及本体学习和演化等研究现状,研究了叙词本体的结构与组成,分析了多语种叙词本体实现,包括多语种叙词本体的构建以及多语种叙词本体的自学习和自动演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组织 叙词本体 多语种 自学习
下载PDF
类比推理辩护的常识模型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任晓明 那顺乌力吉 解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4-111,共8页
20世纪60年代玛丽·赫西对类比推理辩护问题进行的探讨逐渐形成常识模型。但这一模型和规则存在难以解决的困难。哲学家巴萨反思常识模型,从而提出自己的模型,为类比进行辩护。但巴萨仅仅将类比论证的问题限定在逻辑的构建之上加以... 20世纪60年代玛丽·赫西对类比推理辩护问题进行的探讨逐渐形成常识模型。但这一模型和规则存在难以解决的困难。哲学家巴萨反思常识模型,从而提出自己的模型,为类比进行辩护。但巴萨仅仅将类比论证的问题限定在逻辑的构建之上加以辩护是不恰当的。这样辩护的哲学基础既不充分也不牢靠。类比推理是逻辑与心理交叉研究的模糊地带,需要将其放在更加深刻的逻辑哲学问题背景中,才能看到这一问题的实质。我们不仅需要从逻辑的角度,从技术上做出一个合理的辩护,也需要从哲学上对其背后所隐藏的哲学问题做出系统解答。一种更为合理的辩护策略是:关于类比论证的辩护需要从两方面进行,首先要建立合理的类比论证模型,并为这一模型进行哲学辩护。然后为其背后的逻辑与心理关系问题做出合理的哲学解答,从而支撑所建立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比推理辩护 常识模型 巴萨的模型 心理与逻辑之争
下载PDF
略论《黄帝内经》阴阳理论的逻辑思维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孙可兴 张晓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49,共6页
阴阳理论是《黄帝内经》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法,其理论建构过程中应用了分类、归纳、推类、比较以及分析与综合等多种逻辑方法,呈现出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融贯并存的方法论特征。从逻辑的视角出发对此进行深入解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 阴阳理论是《黄帝内经》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思维方法,其理论建构过程中应用了分类、归纳、推类、比较以及分析与综合等多种逻辑方法,呈现出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融贯并存的方法论特征。从逻辑的视角出发对此进行深入解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其理论本质,为传统中医理论研究与发展提供重要的学理依据,而且还可以从文本意义上为中国逻辑史研究增添思维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理论 逻辑方法
下载PDF
推类:中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 被引量:34
18
作者 崔清田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3期136-141,共6页
逻辑有共同性 ,也有特殊性。主导的推理类型不同是希腊逻辑、印度因明、中国逻辑三者彼此有别的重要方面。本文认为 ,推类是中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推类是以类同为依据的推理 ,有类比推理的逻辑性质 ,有重内容、轻形式的特征。推类以... 逻辑有共同性 ,也有特殊性。主导的推理类型不同是希腊逻辑、印度因明、中国逻辑三者彼此有别的重要方面。本文认为 ,推类是中国逻辑的主导推理类型。推类是以类同为依据的推理 ,有类比推理的逻辑性质 ,有重内容、轻形式的特征。推类以及推类成为中国逻辑主导的推理类型 ,是先秦文化制约的结果。所以 ,对推类的理解与说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逻辑 推类 类同 文化诠释
下载PDF
20世纪逻辑学在中国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清田 郭桥 曾昭式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30,共9页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进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 ,对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2 0世纪初期输入的西方逻辑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西方逻辑输入后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 ,并使这... 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进入中国的西方逻辑学 ,对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2 0世纪初期输入的西方逻辑就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传统逻辑和现代逻辑。西方逻辑输入后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 ,并使这种变革进入哲学、史学、教育、科学等诸多领域 ,从而对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起了一定作用。本文的有关研究 ,对我们正确认识逻辑学的价值、发挥该门科学的作用 ,以推进中国当前的新文化建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西方逻辑学 文化影响 思维方式 中国
下载PDF
如何对待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晓芒 郑立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40,共6页
在研究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持有三个理念:一是"温情与敬意"的态度;二是"时代意见"与"历史意见"的统一;三是"决定论"与"互动论"的融贯。通过严谨而认真的研究,增强对... 在研究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持有三个理念:一是"温情与敬意"的态度;二是"时代意见"与"历史意见"的统一;三是"决定论"与"互动论"的融贯。通过严谨而认真的研究,增强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理论原则、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了解,增强对传统思维方法论意义、文化认同意义的感受,不断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逻辑思想 比较研究 文化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