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作者

共找到2,088篇文章
< 1 2 10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传授经戒仪注诀·序次经法》论《老子想尔注》的诠释方法及特色
1
作者 杨名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通过《传授经戒仪注诀·序次经法》所列的三部道教经典序次及其引用《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的文字,以解释学的视野探讨《老子想尔注》的诠释方法及特色,认为其作为教内学道者升至修炼成仙阶段的必读经典,对《老子》的诠释在原则... 通过《传授经戒仪注诀·序次经法》所列的三部道教经典序次及其引用《上清太极隐注玉经宝诀》的文字,以解释学的视野探讨《老子想尔注》的诠释方法及特色,认为其作为教内学道者升至修炼成仙阶段的必读经典,对《老子》的诠释在原则、方法方面具有符合“解释者的历史处境所规定的”必然性和创造性,特别是“辞说切近,因物赋通”对信徒宗教体验既有无限开放性又有明确的神学导向,从而形成一部以神学思想诠释《老子》的道教经典,这正是《想尔注》最大的诠释特色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注诀》 《想尔注》 解释学视野 诠释方法 诠释特色
下载PDF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基本内容及其当代启示
2
作者 彭舸珺 陈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6-20,共5页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蕴含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也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理念。因此,深刻把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核心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在我们对待宗教、培...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蕴含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也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政教育理念。因此,深刻把握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核心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立足新时代,在我们对待宗教、培育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方面,《〈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都能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和借鉴。透过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的深入理解,我们能够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时俱进,始终秉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以人民为中心,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党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坚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深化思政教育,更好理解马克思的批判理念,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当代启示
下载PDF
从“无声之乐”到“寂照朗现”——玄佛视角下的支遁乐论思想研究
3
作者 王维 方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支遁作为东晋名僧,其乐论思想充满了以佛解玄、以玄合佛的味道。在支遁为晋哀帝陈明的政治见解中提出了“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乐论命题,他以玄学之“无”替换了般若之“空”,即以“无声”来指代佛学的“空寂”,在无生无造的佛学旨... 支遁作为东晋名僧,其乐论思想充满了以佛解玄、以玄合佛的味道。在支遁为晋哀帝陈明的政治见解中提出了“谐无声之乐,以自得为和”乐论命题,他以玄学之“无”替换了般若之“空”,即以“无声”来指代佛学的“空寂”,在无生无造的佛学旨趣中注入了“自得”适意的感性内蕴,其目的是用音乐审美所建构的内在秩序来实现现实政治的和谐稳定。在“以万声钟响,响一以持之”的观点中,支遁以钟声作喻,来说明圣人所持有的“空无”之心可以与超验精神相通并能够启发众生归于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遁 无声之乐 佛学 玄学
下载PDF
如何在社会调查中更好地测量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春泥 卢云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57,共32页
由于西方社会排他性强的聚会性宗教占主导地位,而中国排他性弱的混合宗教更为兴盛,故中国的社会调查运用宗派本位的西方宗教测量工具会遇到遗漏或错分信仰群体等问题。对此,本文从信仰归属、宗教实践、宗教组织成员资格三个维度及这三... 由于西方社会排他性强的聚会性宗教占主导地位,而中国排他性弱的混合宗教更为兴盛,故中国的社会调查运用宗派本位的西方宗教测量工具会遇到遗漏或错分信仰群体等问题。对此,本文从信仰归属、宗教实践、宗教组织成员资格三个维度及这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上提出中西宗教之差别对问卷调查的影响。通过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尝试神灵本位的信仰测量方案,以及将其分别与该调查前后两轮追踪调查的问卷设计和数据相比较,本文检验及展现了既有测量工具在采集中国人宗教信仰数据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宗教信仰社会测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宗教信仰 宗教性测量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下载PDF
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杨玲 李毅 张娟娟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3年第5期55-59,共5页
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SCL-90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得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 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研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通过SCL-90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得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良好,但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恐惧因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他们在总体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水平较高、消极情感较低;宗教信仰对少数民族大学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起积极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大学生 宗教信仰 心理健康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宗教性研究述评 被引量:8
6
作者 万明钢 杨宝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6-70,共5页
介绍和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宗教性研究中,在宗教性的概念界定及其测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分歧与共识;比较了宗教性的心理结构理论与测量工具,对儿童和青少年宗教性的发展、宗教性的跨文化研究、家庭对宗教性的影响、宗教性的性别差异等方面... 介绍和分析了儿童青少年宗教性研究中,在宗教性的概念界定及其测量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分歧与共识;比较了宗教性的心理结构理论与测量工具,对儿童和青少年宗教性的发展、宗教性的跨文化研究、家庭对宗教性的影响、宗教性的性别差异等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概括了宗教性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可能的研究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宗教性 宗教心理
下载PDF
关于“民间信仰”、“民间宗教”与“新兴宗教”之我见 被引量:28
7
作者 郑志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2,共3页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以其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具有的重大促进意义,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担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以来,从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入手,首先对... 民间信仰作为中国社会研究的重要视角,以其对和谐社会建设所具有的重大促进意义,愈来愈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担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以来,从民间信仰与宗教的关系入手,首先对民间信仰与中国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外学者撰写的本组笔谈,就是一部分相关的阶段性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信仰 新兴宗教 民间宗教 民族文化 台湾省 “宗教” 制度形式 宗教形式 基督教
下载PDF
海外新儒家视野中的荀学——以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为中心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可涛 葛维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22-126,共5页
海外新儒家从不同视野对荀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中,对荀学进行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然而,由于视心性之学为中国文化本原,推崇孔孟为儒学正宗,使得他们对荀学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从而致使其荀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明... 海外新儒家从不同视野对荀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尤其是在中西比较文化视野中,对荀学进行价值重构和意义转换。然而,由于视心性之学为中国文化本原,推崇孔孟为儒学正宗,使得他们对荀学有着强烈的门户之见,从而致使其荀学研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新儒家 牟宗三 唐君毅 徐复观 苟学
下载PDF
论中国的政教分离与宗教界人士参政议政 被引量:4
9
作者 石亚洲 沈桂萍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34,共4页
宗教与国家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范畴。政教分离原则是现代宪政国家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世界各国对政教分离原则的理解与实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我国的政教分离也有自身特点。我国宗教界人士参政议政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公... 宗教与国家是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不同范畴。政教分离原则是现代宪政国家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世界各国对政教分离原则的理解与实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侧重,我国的政教分离也有自身特点。我国宗教界人士参政议政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二是作为宗教界代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宗教界人士参政议政是我国政治生活的特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政教分离原则 宗教界人士 参政议政
下载PDF
中国传统信仰与社会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荣明 代国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共5页
中国传统信仰是多样化的。有为社会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如所谓的"儒教";有为个人健康服务的生命信仰,如佛教和道教;还有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既为政治秩序服务也为个人生命服务的混合形态的信仰,如三一教。中国传统信仰的多样性表... 中国传统信仰是多样化的。有为社会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如所谓的"儒教";有为个人健康服务的生命信仰,如佛教和道教;还有介于上述二者之间既为政治秩序服务也为个人生命服务的混合形态的信仰,如三一教。中国传统信仰的多样性表明,在一个发达的文化系统中,信仰世界也像生物世界一样,存在一个多样化的系统,信仰多样性的原因在于社会本身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教 道教 佛教 三一教
下载PDF
中国农村宗教复兴与“宗教”的中国命运 被引量:32
11
作者 梁永佳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1-183,共23页
中国农村宗教复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出人意料"的现象之一。对此,学界提出了"传统的发明"、"国家—社会关系"、"宗教市场"三种解释模式。本文认为,解释中国农村宗教复兴,不能将宗教现象还原为&q... 中国农村宗教复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出人意料"的现象之一。对此,学界提出了"传统的发明"、"国家—社会关系"、"宗教市场"三种解释模式。本文认为,解释中国农村宗教复兴,不能将宗教现象还原为"政治"或"经济"等其他范畴,而应将之视为一种自成一类的事实,一种人的基本条件,同时应充分理解政治精英和知识精英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对"宗教"的塑造过程。中国农村的宗教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游离于这一塑造过程之外,因此,可能存在着尚不为学界所充分认识的社会机制,有着提供本土理论的潜力。本文认为,在世俗化理论和市场理论之外,应该尝试使用"礼物模式"探索这一社会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宗教复兴 宗教市场理论 精英与宗教 礼物模式
下载PDF
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伦理的现代审视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英杰 郑迅 《伦理学研究》 CSSCI 2008年第6期87-90,共4页
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作为文化原型,已化为民风民俗,进入当代民族民间文化生活。对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伦理的文化特性、道德选择及其精神内核的现代审视,必须坚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批判地发掘其当代价值。
关键词 湘西 少数民族 原始宗教 伦理文化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宗族复兴研究: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8
13
作者 戴五宏 张先清 《晋阳学刊》 CSSCI 2014年第2期9-14,共6页
作为当代中国一项日益突显的重大社会事实,宗族复兴吸引着诸多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化、城市化与全球化等新社会情境当中,宗族不再是同质化和统一性的实体,而... 作为当代中国一项日益突显的重大社会事实,宗族复兴吸引着诸多不同学科研究者的共同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通过梳理既有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化、城市化与全球化等新社会情境当中,宗族不再是同质化和统一性的实体,而是由大量纷繁的边界跨越与流动所建构的共同体,应当尝试引入"想象社群"的观点,来与"宗族复兴"的议题相结合,从而推动宗族研究取得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族复兴 回顾与反思 想象社群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宗教的类型及其价值引导 被引量:4
14
作者 贺彦凤 程守梅 董一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状况及其呈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可以把其归结为五种主要类型:信仰危机型;价值错位型;从众趋同型;心理求助型;国际渗透型。宗教并不能真正解决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唤起信教群众重新回归现... 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当代中国宗教的发展状况及其呈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可以把其归结为五种主要类型:信仰危机型;价值错位型;从众趋同型;心理求助型;国际渗透型。宗教并不能真正解决人们在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唤起信教群众重新回归现实生活的勇气,必须对他们的宗教信仰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引导的途径包括:文化心理的调适;正确理想信仰的确立;合理价值观的选择;人文关怀的重视;思想教育的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宗教 类型 价值引导
下载PDF
国外宗教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罗英 夏建中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及社会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近些年,国外关于宗教社会资本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国内研究还较少。笔者对国外宗教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其定义、类型、产生路径、影响因素及功能进...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生活及社会组织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建立社会资本的重要来源。近些年,国外关于宗教社会资本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国内研究还较少。笔者对国外宗教社会资本的主要理论内容,包括其定义、类型、产生路径、影响因素及功能进行了梳理,并反思国外宗教社会资本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希望借此来促进国内对宗教社会资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社会资本 宗教社会资本
下载PDF
宗教文化的身体解读 被引量:3
16
作者 范才清 邱招义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63,共5页
以人类学、宗教学相关理论对宗教文化中的身体进行发掘和考证。研究认为,宗教文化内含清晰的身体线索:宗教崇拜中的身体偶像经历了从自然灵魂崇拜阶段身体的缺位,向图腾灵物崇拜阶段的身体隐现,再到祖先崇拜阶段的身体显现的演进。宗教... 以人类学、宗教学相关理论对宗教文化中的身体进行发掘和考证。研究认为,宗教文化内含清晰的身体线索:宗教崇拜中的身体偶像经历了从自然灵魂崇拜阶段身体的缺位,向图腾灵物崇拜阶段的身体隐现,再到祖先崇拜阶段的身体显现的演进。宗教仪式曾经对体育活动占据全面的主导地位。体育的世俗化倾向和近代宗教对体育的适应性促进促成了附属于宗教仪式的竞技体育向独立竞技体育的迈进。宗教与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现代体育有"类宗教"回归甚至发展成新的崇拜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存续 宗教崇拜 宗教仪式 身体线索 “类宗教”回归
下载PDF
论藏族社会中的藏传佛教仪式及其社会功能 被引量:16
17
作者 钟玉英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8-142,共5页
仪式是“行动的宗教”在藏族社会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吸收了本教部分仪式的藏传佛教仪式对藏族个人和社会具有心理慰藉和社会整合功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调适的方面。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宗教仪式 社会功能 心理慰藉 社会调适
下载PDF
论“宗教经验”的概念、核心和特征 被引量:18
18
作者 彭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18-121,共4页
在宗教的四要素(宗教观念、宗教经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中,“宗教经验”是其结构性要素之一,是人们对宗教整体的感知和评价,包括感觉、知觉、印象、表象、感受、情绪和信仰等。文章认为“宗教体验”是“宗教经验”的核心部分。... 在宗教的四要素(宗教观念、宗教经验、宗教行为、宗教体制)中,“宗教经验”是其结构性要素之一,是人们对宗教整体的感知和评价,包括感觉、知觉、印象、表象、感受、情绪和信仰等。文章认为“宗教体验”是“宗教经验”的核心部分。“宗教体验”的实质是人类追寻终极价值时产生的“意义感受”,与审美体验一样具有日常经验中断、形象性和强烈的情感性三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经验 宗教体验 意义感受 审美体验 形象性
下载PDF
牟子儒佛道三教圆融思想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毛廷贵 唐峰陵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1-95,共5页
牟子以其《理惑论》通过"格义"方法,创造性地将佛教理论融入中国儒道理论之中,如解释佛教与儒家所推崇的圣贤、神明是没有区别的,调和佛教与儒家仁孝、礼仪生活的矛盾,并解释夷与夏、中与非中是相对的,特别是在处理生死与灵... 牟子以其《理惑论》通过"格义"方法,创造性地将佛教理论融入中国儒道理论之中,如解释佛教与儒家所推崇的圣贤、神明是没有区别的,调和佛教与儒家仁孝、礼仪生活的矛盾,并解释夷与夏、中与非中是相对的,特别是在处理生死与灵魂的论述上十分巧妙地说明佛与儒道的基调一致;此外,还以道释佛,在对早期道教的批判中弘扬佛法。牟子为儒佛道的圆融奠定了基础,也确定了历史上三教关系的基本格局,加速了佛教中国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子 《理惑论》 儒佛道 三教圆融
下载PDF
试论宗教对话的层次性、基本中介与普遍模式——三论21世纪基督宗教的对话形态 被引量:15
20
作者 段德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423-428,共6页
宗教对话不仅是一个关乎当代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而且还是一个关乎当代宗教和平乃至当代和平的大问题。为此 ,我们从学理上阐述宗教对话的层次性、基本中介和普遍模式 ,以及揭露希克宗教多元主义的要害在于宗教对话的“平面化”。
关键词 宗教对话 层次性 基本中介 普遍模式 平面化 21世纪 对话形态 文化 宗教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