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4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化调适 被引量:5
1
作者 印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2,共10页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策实践,指向了社会学持续关注的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公共资源下乡中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不仅在器物和组织两个层面展开,还集中体现在价值层面。在乡村振兴的积极案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形态表现为器物层面...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政策实践,指向了社会学持续关注的国家与农民关系问题。公共资源下乡中国家与农民之间的互动不仅在器物和组织两个层面展开,还集中体现在价值层面。在乡村振兴的积极案例中,国家与农民关系的新形态表现为器物层面上国家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组织层面上社会动员能力的提升,价值层面上农民国家认同感的强化。国家输入的公共资源只有以高度社会化的方式与农民互动时,农民才可能按照特定的行动逻辑将“国家”内化于心,国家权力才算实现了社会合法性的确认和再生产。为了实现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社会化调适,社会治理公共性的建设不应停留于权力运作的策略层面。国家应充分发掘、激活蕴藏于乡村社会中的本土资源,将自上而下输入的公共资源转化为推动乡村社会开展自主建设的内生要素。如此,公共资源的下乡才能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促成国家濡化能力在基层的再造,实现现代国家在社会中的扎根和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国家与农民关系 治理公共性 国家资源下乡 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社会合法性 社会认同
下载PDF
作为“成年新礼”的“间隔年”:过渡仪式、认同重构与主体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军 王勇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间隔年”(gap year)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新兴行为和社会心态,具有青少年“成年新礼”的特征,而“过渡礼仪”成为其重要的过程机制。“分隔礼仪”体现的是和先前世界的隔离,其核心要义是冲破理性化世界后的自主选择。在迷... “间隔年”(gap year)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的一种新兴行为和社会心态,具有青少年“成年新礼”的特征,而“过渡礼仪”成为其重要的过程机制。“分隔礼仪”体现的是和先前世界的隔离,其核心要义是冲破理性化世界后的自主选择。在迷茫与机遇、兴奋与惆怅并存的状态下,个人层面上极具张力的重大决定与社会层面充满道德意义的新仪式促成了新的自我认同的形成。“间隔年”及青年“认同重构”已不再属于“边缘仪式”的亚文化范畴,而是当今社会文化变迁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心态,标志着新的自我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隔年” “成年新礼” 过渡仪式 自我认同 主体实践
下载PDF
新“三位一体”: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以浙江省明市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爱玉 罗聪聪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6,共12页
过去40多年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遗留了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基于浙江省明市的案例能够发现,政府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价值目标,通过新“三位一体”的推动方式,实现了县域内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三位一体”是指政府... 过去40多年中国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遗留了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基于浙江省明市的案例能够发现,政府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价值目标,通过新“三位一体”的推动方式,实现了县域内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三位一体”是指政府发挥工业、土地和公共服务三位要素的一体化作用,缩小就业方式、居住环境、社会保障和生活品质等方面的城乡差距。县域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探究,有助于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反思城乡二元分析范式,从政府主导推动、兼顾农民主体地位角度去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农民关系,从而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统筹发展提供有益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三位一体” 县域城镇化 城乡融合 政府与农民关系
下载PDF
基层治理中的数字悬浮:内涵表征、形成机理及消解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水 区小兰 罗珞峻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8,共10页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外在嵌入型资源,在基层治理中具有纾解困境的潜力,但其应用并非尽善尽美,可能存在与基层治理场景难以深度契合的情况并滋生数字悬浮现象。此类现象表现为数字技术悬浮于基层工作、治理主体、群众诉求和治理过程之上,并... 数字技术作为一种外在嵌入型资源,在基层治理中具有纾解困境的潜力,但其应用并非尽善尽美,可能存在与基层治理场景难以深度契合的情况并滋生数字悬浮现象。此类现象表现为数字技术悬浮于基层工作、治理主体、群众诉求和治理过程之上,并由此引发包括增加治理主体的数字负担、浪费治理资源、数字治理内卷化和数字形式主义等在内的诸多困境。数字悬浮的产生在于:基层治理结构的科层化导致了管理模式僵硬,不利于灵活应用数字技术;诸多数字治理工具未能充分考虑基层实际需求,其在实践中难以发挥预期效果;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的数字素养不足,缺乏必要技能和知识来有效利用数字工具;传统治理方式的路径依赖阻碍了新技术的深度嵌入。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基于“结构工具主客体方式”的去悬浮化路径进行优化:优化基层治理结构,减少科层化带来的僵硬性;开发契合基层实际需求的数字治理工具;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治理主体和客体的数字素养;革新治理方式,建立更加高效、灵活的治理机制。通过科学的方法实现治理效能提升,促进数字技术与基层治理更深度的融合,使数字技术真正成为助力基层治理的赋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基层治理 数字悬浮 技术适配 治理要素
下载PDF
数字赋能粮食产业链韧性提升的生成机制与推进路径 被引量:1
5
作者 孙远太 王剑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54,共9页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产业链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核心,充分释放数字赋能效应推进粮食产业链韧性提升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式。理论上,数字赋能可以通过数字...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我国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产业链是粮食产业发展的核心,充分释放数字赋能效应推进粮食产业链韧性提升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方式。理论上,数字赋能可以通过数字集成化融合和数字资产化融合的双重融合、数字技术全域嵌入和深度嵌入的立体嵌入、数字技术工具性和价值理性驱动的主体赋能等三大机制,提升粮食产业链韧性。客观上,当前我国粮食产业链发展程度不高、数字化水平差异大,数字赋能粮食产业链韧性提升存在粮食产业链数据要素融合机制不健全、数字基础设施不完善、数字技术应用不深入、数字治理主体不清晰等现实困境。新时代,数字赋能为粮食产业链韧性提升提供了新的方向。为此,需要搭建粮食产业链数据融合机制,共建粮食产业链数字基础设施,高效应用粮食产业链数字技术,构建粮食产业链数字化多元协同治理机制,推动粮食产业链补链强链,以实现粮食产业链韧性提升,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赋能 粮食产业链 生成机制 现实困境 推进路径
下载PDF
海南省共同富裕水平、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2
6
作者 李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0-99,共10页
海南省共同富裕水平逐年提升,共同性水平高于富裕性水平。全省共同富裕水平差异是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及超变密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内差异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区域间东西部差异最大,中西部最小。全省及三大区域共... 海南省共同富裕水平逐年提升,共同性水平高于富裕性水平。全省共同富裕水平差异是区域内差异、区域间差异及超变密度综合作用的结果。区域内差异呈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特征;区域间东西部差异最大,中西部最小。全省及三大区域共同富裕呈现绝对差距提高、两极或多极分化出现的特征,同时,各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十分不稳定,在下年度较难维持同一水平,向上、向下及跨层转移的概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海南 共同富裕 区域差异
下载PDF
社区治理主体关系内卷化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宇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正式组织、自治组织及市场主体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着关系内卷化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来源于社区治理多主体性与治理目标意义共享性的矛盾、治理主体资源控制差异性与治理过程连续性互为掣肘、自治组织成员公利性身份与私立性需求的结... 正式组织、自治组织及市场主体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着关系内卷化的问题。这一问题主要来源于社区治理多主体性与治理目标意义共享性的矛盾、治理主体资源控制差异性与治理过程连续性互为掣肘、自治组织成员公利性身份与私立性需求的结构性张力。针对治理主体关系处理的实践困境,应当从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手段、治理评价等方面采取对策,促进多主体关系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治理主体 业主委员会 关系内卷化
下载PDF
风险治理视域下韧性乡村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前进路径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毅 许晨杨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共10页
韧性乡村建设聚焦于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乡村风险治理体系,对于提升乡村整体韧性能力、应对各种常态化风险挑战以及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从风险情境、制度结构以及理性行动三个维度探析韧性乡... 韧性乡村建设聚焦于常态与应急相结合的乡村风险治理体系,对于提升乡村整体韧性能力、应对各种常态化风险挑战以及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基于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从风险情境、制度结构以及理性行动三个维度探析韧性乡村建设的生成逻辑,并结合帕森斯AGIL功能模型从常态化风险治理机制的适应功能、乡村整体韧性的目标达成、多元化治理主体联动的整合协同以及数字技术赋能韧性乡村的模式维持四个方面提出韧性乡村建设的实践路径,厘清韧性乡村的常态化风险治理机制、目标导向、行动参与者以及良性运作手段等核心问题。面对常态化风险的冲击和干扰,韧性乡村建设通过采取理性行动、发挥多元化主体联动以及全周期风险治理的优势,提升乡村在经济、生态、文化等各方面的韧性能力,以应对各种常态化风险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乡村建设 风险治理 风险社会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几点思考
9
作者 张海东 吴依萍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9-68,共10页
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新发展阶段具有全新的特征,表现在城市化、全球化、工业化、老龄化、市场经济新进程等多个方面。这些特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流动,塑造了社会流动的新格局。高... 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新发展阶段具有全新的特征,表现在城市化、全球化、工业化、老龄化、市场经济新进程等多个方面。这些特征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流动,塑造了社会流动的新格局。高水平的社会流动是社会活力的源泉。在影响社会流动的因素发生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分析社会流动的机制变化及其新趋势,并寻求理论解释,对于探讨进一步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的举措具有重要意义。为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亟需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消除跨地域流动障碍,打破体制壁垒,扫清先赋性、结构性障碍,促进社会代际流动,实现各社会阶层的和谐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社会流动 社会活力 新型生产关系
下载PDF
论长寿内卷化
10
作者 刘燕舞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72,共13页
进入长寿时代后,农村老年人在其高龄阶段的生命历程中,会遭遇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伴随其机体衰退,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坠入巨大的生活风险之中。结合中国传统的老龄观,通过对“内卷化”这一概念的辨析和创造性转化,可以构建“长寿内卷化”... 进入长寿时代后,农村老年人在其高龄阶段的生命历程中,会遭遇各种负性生活事件。伴随其机体衰退,他们会不可避免地坠入巨大的生活风险之中。结合中国传统的老龄观,通过对“内卷化”这一概念的辨析和创造性转化,可以构建“长寿内卷化”的概念,以理解当前农村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状态。当高龄老年人的生命历程步入内卷点之后,其寿命虽然仍然在延长,但由于各种负性生命事件的发生和影响,生命质量却开始下滑,与理想状态相反的是,这段生命历程将持续进入病寿、苦寿、辱寿等单一存在或同时并存的生活风险状态;当这一曲线下滑至接近生命质量轴的交叉点时,它意味着高龄老年人生命主动或被动的终结。支撑从长寿内卷化到生活风险发生的机制是,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社会压力通过环状结构的新家庭结构形式向高龄老年人转移。秉持积极老龄观,加强政策干预,实现长寿去内卷化,是长寿时代所必需面对的重要议题。作为一个分析性概念的“长寿内卷化”,不仅对理解当前农村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具有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将来也同样适用于分析城市高龄老年人的生活风险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内卷化 农村高龄老年人 生活风险 长寿红利 长寿风险 社会压力转移 新家庭结构 家风建设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社会向度”
11
作者 田毅鹏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5,共11页
所谓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社会向度”,主要是指从社会的视角出发,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而由此建构起来的以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及实践模式。以社会建设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向度”,在中国式现代化“五... 所谓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社会向度”,主要是指从社会的视角出发,以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而由此建构起来的以社会建设、社会治理和社会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及实践模式。以社会建设为核心内容的“社会向度”,在中国式现代化“五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主要包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强调发展的均衡性、健全社会治理体系等方面。在中国式现代化推进的“社会向度”的实践中,我们必须要处理好“社会向度”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向度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社会发展中秩序与活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政策前瞻性与现实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升级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向度 社会建设 社会活力 城乡融合
下载PDF
营造“包容性空间”:国际化社区的治理策略研究
12
作者 武艳华 张志华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7-108,共12页
营造包容性空间,构建包容性社会,加快推进空间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是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目标。基于江苏省南京市Q社区的空间营造案例,从社区空间营造策略的视角出发,剖析国际化社区如何营造包容性空间。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基于中国居民与外... 营造包容性空间,构建包容性社会,加快推进空间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是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目标。基于江苏省南京市Q社区的空间营造案例,从社区空间营造策略的视角出发,剖析国际化社区如何营造包容性空间。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基于中国居民与外籍人士的空间服务需求,运用多元参与、互动协商、文化治理等软性手段,通过建设人与居住地、社会、自然相融合的表征的包容性空间,组织温度、服务与文化协同相融的包容性空间的实践,构筑开放、包容与共享的包容性空间的表征等方式营造包容性空间。在营造包容性空间的过程中,基层政府空间营造行动的关键策略是采用“分型管理、内育外引”的主体包容策略、“内外兼修、空间包容”的技术包容策略、“多元网格、协商自治”的制度包容策略及“制度共融、成果共享”的结果包容策略,其根本目标在于打造国际化社区的治理共同体。包容性空间的治理技术对优化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提升居民的参与水平与再造国际化社区秩序有积极效应,但亦潜藏多主体协同失序、政社关系掣肘、族群关系区隔、文化不稳定及包容性制度偏差等失灵风险。因此,基层政府需厚植多主体合作的治理机制、经营包容性空间的“适度性”,以利于国际化社区善治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化社区 包容性空间 包容策略 治理效能 失灵风险
下载PDF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社会的经济”分析框架——以北大荒国有农场体制变迁为例
13
作者 王春光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5-84,共10页
农垦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农场的企业化改革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的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它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经济学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等相关视角看待... 农垦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有农场的企业化改革趋势越来越明显。这样的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是可行的,它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经济学从现代农业经营体制等相关视角看待农场改革,而社会学更多的是从社区治理和公共服务等角度去分析国有农场企业化问题。不论从现实还是历史来看,国有农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综合体,经济分析范式和社区治理范式都不足以有效透视这种综合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社会的经济”分析框架尝试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对北大荒国有农场深度的案例调查和分析,更全面地认识国有农场的“前世今生”,把握其发展演变逻辑,找出北大荒国有农场改革发展难题背后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原因,为下一步农垦发展探索新的可能性,并由此提出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构筑新的农业与社会关联性这一发展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国有农场 “社会的经济” 城乡二元体制 再社会化
下载PDF
雄安新区缩小与北京公共服务差距的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14
作者 柳天恩 田梦颖 孙雨薇 《区域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6,共10页
雄安新区缩小与北京公共服务差距,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前提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推进共同富裕、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七年来,雄安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 雄安新区缩小与北京公共服务差距,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前提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本质要求,在推进共同富裕、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发挥着引领带动作用。七年来,雄安新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教育、医疗、社保、就业、住房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然而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雄安新区与北京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存在资源分布不均衡、北京功能疏解有阻力、雄安自身供给能力不足、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难题。建议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从优化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完善承接配套政策体系、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几个方面着手,率先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动态扩大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公共服务 区域协调
下载PDF
学习型城市建设:全球实践及其启示
15
作者 原珂 孔坤 孙宏伟 《兰州学刊》 CSSCI 2024年第5期76-88,共13页
学习型城市在国外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积累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且可资借鉴的运作模式与经验。通过对以项目为依托的欧洲经济论模式、以技术为依托的北美智能论模式、以政府为依托的东亚关系论模式和以基本发展为依托的非洲理念论模... 学习型城市在国外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积累并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且可资借鉴的运作模式与经验。通过对以项目为依托的欧洲经济论模式、以技术为依托的北美智能论模式、以政府为依托的东亚关系论模式和以基本发展为依托的非洲理念论模式等不同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系统引介与分析,提炼其对新时代中国学习型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经验借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契合本土实际的推进策略:培育“学习文化”,营造全社会学习氛围;加强学习型社区建设,推进居民终身学习;创造更多学习机会,扩大教育共享范畴;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拓宽多元化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相关协同制度与联动保障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型城市 学习型社区 终身学习 可持续发展 城市治理
下载PDF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数字化陷阱”
16
作者 杨海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在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场景中,大量数字技术应用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可能会提高城市社区治理效率,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大量数字技术引入城市社区场景,而没有重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相互融合,那么它将可能... 在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场景中,大量数字技术应用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可能会提高城市社区治理效率,但如果只是简单地将大量数字技术引入城市社区场景,而没有重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相互融合,那么它将可能会使各种社区力量和社区组织陷入各种类型“数字化陷阱”。具体而言,城市社区居民可能面临的“数字化陷阱”是“数字残缺”;社区管理力量可能面临的“数字化陷阱”是“数字错位”;社区市场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可能面临的“数字化陷阱”是“数字失败”。唯有高度重视各种类型“数字化陷阱”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才能保证当代中国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的顺利进行,才能真正改善城市社区环境和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治理 数字化治理 数字化陷阱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县域城乡融合:理论逻辑、指标构建与实现路径
17
作者 吕宛青 肖钊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22-133,共12页
县域城乡融合作为和美中国建设中的“历史性—空间化”范畴,对破解城乡结构性难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立足县域城乡融合的理论逻辑与发展演进,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内涵、评价指标、融合困顿与... 县域城乡融合作为和美中国建设中的“历史性—空间化”范畴,对破解城乡结构性难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立足县域城乡融合的理论逻辑与发展演进,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互动内涵、评价指标、融合困顿与实现路径进行考察。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与县域城乡融合存在密切互动,需考虑人口、经济、社会、空间和生态融合的多维融合评价,融合实践中仍存在多重困顿,需从优化机制完善体制、夯实产业提升治理、数字经济新质赋能三方面探索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城乡融合 治理现代化 县域
下载PDF
西双版纳湖南移民的流动与区域社会协同发展研究
18
作者 王欣 朱泳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60-67,共8页
“新流动性范式”下的移民研究关注移民流动过程中往返于输出地和移居地之间的动态现象和实践经验,以及在此过程中拓展出的多重社会关系,特别聚焦于群体与个人的情感体验、文化认同与责任观念。20世纪50—60年代因支援边疆建设而迁移至... “新流动性范式”下的移民研究关注移民流动过程中往返于输出地和移居地之间的动态现象和实践经验,以及在此过程中拓展出的多重社会关系,特别聚焦于群体与个人的情感体验、文化认同与责任观念。20世纪50—60年代因支援边疆建设而迁移至云南西双版纳的湖南移民,以及21世纪以来受经济驱动而自发流入西双版纳的湖南新移民,在教育、社会组织与祭祖文化等方面以一种流动性的方式,选择性地往返于云南与湖南老家之间。这些流动性实践及其所产生的更大范围内的社会网络连接与文化互动,是移民对于输出地和输入地“同时参与”的时空拓展结果,对边疆与内地的区域社会协同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流动性范式 教育实践 湖南商会 回乡祭祖 湖南移民
下载PDF
社会资本框架下基层社会治理的网络化转型
19
作者 邵力 董之晓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2,19,共1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其中基层的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过程中,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面向。本文通过梳理D市Z县的“法治小院”和“人民调解中心”依托数字化治理“一网统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其中基层的县域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过程中,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面向。本文通过梳理D市Z县的“法治小院”和“人民调解中心”依托数字化治理“一网统管”平台运作的实践逻辑,探讨了从网格化管理到“民-社-政”网络化治理的“三赢”体系。这一研究揭示了社会资本视域下,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转型中社会网络、互惠、规范和信任之间的内涵转变。这些转变形成了传统熟人关系社会网络转为制度化社会连接网络、传统双主体互惠转为多主体互惠、非正式规范转为技术性制度性的正式规范、特殊信任转为普遍信任的新型社会资本。这一转型明确了社会资本融合推动数字化社会治理的可行性,提升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构建了新的善治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基层社会治理 网格化 网络化 “一网统管”平台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合村并居中乡土文脉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
作者 韩秀兰 《未来与发展》 2024年第7期12-16,共5页
合村并居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合村并居对村落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优化了村民居住条件、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村落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可能会被拆除或改变,导致村落独特的文化面临消亡。文章探究了... 合村并居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合村并居对村落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优化了村民居住条件、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村落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可能会被拆除或改变,导致村落独特的文化面临消亡。文章探究了合村并居对村落空间结构及乡土文脉的影响,分析了青岛莱西市沟东新村在合村并居中乡土文脉的传承与发展现状,由此引发对乡村文脉传承与发展路径的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合村并居 乡土文脉 传承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