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侯外庐青年观的历史发展及其对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启示
1
作者 崔存明 黄开宇 刘文忠 《北京青年研究》 2024年第3期99-110,共12页
侯外庐青年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伴随侯外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始终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侯外庐青年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包括青年使命观、青年学... 侯外庐青年观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伴随侯外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实践活动不断深化,始终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侯外庐青年观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包括青年使命观、青年学习观和青年培养观,其核心要义在于怎样培养青年、培养什么样的青年以及青年如何通过学习练就过硬本领。新时代青年要以侯外庐青年观为借鉴,加强自我修炼,知行结合,完成“自修修人的本分任务”;有强烈的使命感,做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继往开来,加强历史学习,以青年之力兴今日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外庐青年观 历史发展 新时代 青年成长 启示
下载PDF
我国青年群体就业属性、现状及特征
2
作者 唐代盛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34,共3页
青年就业是关系发展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本文从青年群体就业属性、就业现状和特征等方面对我国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本质属性进行了画像和基本判断,提出处理好消费与就业关系、STEM教育嵌入经管和文科学生专业教育、动态优... 青年就业是关系发展稳定和民生福祉的大事要事。本文从青年群体就业属性、就业现状和特征等方面对我国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本质属性进行了画像和基本判断,提出处理好消费与就业关系、STEM教育嵌入经管和文科学生专业教育、动态优化就业预期、通过创新解决青年就业等推动青年群体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属性 就业趋势 青年
下载PDF
新兴青年群体的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秦广强 林芸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灵活就业和新兴行业领域已成为新时期吸纳青年群体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就业形式、就业质量也面临一些挑战,对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一项面向北京市新兴青年群体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客观和主观... 灵活就业和新兴行业领域已成为新时期吸纳青年群体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就业形式、就业质量也面临一些挑战,对就业服务和劳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结合一项面向北京市新兴青年群体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客观和主观双重维度出发,构建新兴青年就业质量测算评价指标体系,并就该群体就业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新兴青年的整体就业质量状况一般且内部呈现明显分化,独立文艺青年、网络文化青年状况更优,而网约车司机、配送员等平台经济青年状况明显较差。以教育、工作经验(年龄)为代表的人力资本对新兴青年就业质量的客观维度(尤其是收入)有正向影响,但对于主观维度则无显著影响或具有负向影响。今后应采取更加精准的措施推动新兴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有效回应特定群体的利益诉求与发展权益,不断提升他们的就业获得感和受益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兴青年 就业质量 双重维度 内部分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口学前瞻与优化青年人口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穆光宗 侯梦舜 +3 位作者 尹书山 穆昱含 李旺 张雨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8,共24页
从当年梁启超发出历史呼号“少年强则国强”、李大钊提出“青春中华之创造”到如今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时代强音“青年强,则国家强”,显示了一脉相承的青少年与国家发展联系紧密的认识逻辑。本文回顾和界定了青年及青年人口学的内涵,认... 从当年梁启超发出历史呼号“少年强则国强”、李大钊提出“青春中华之创造”到如今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时代强音“青年强,则国家强”,显示了一脉相承的青少年与国家发展联系紧密的认识逻辑。本文回顾和界定了青年及青年人口学的内涵,认为青年可定义为“风险型人口”和“资源型人口”两大类,继而讨论了“青年强”的三重含义,即青年人口储备充足、青年人口素质卓越和青年人口红利丰厚,充分诠释了“青年强,则国家强”时代命题的深刻内涵。概言之,人尽其才则“青年强”,才尽其用则“国家强”。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视角阐述了我国青年人口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突出表现为:中国未来青年人口数量将长期处于缩减状态;青年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和思想素质都有待“提质增效”;就业不充分,青年人口红利没有被充分释放。因此,要优化青年人口发展、进一步增强青年力量,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强化青年人口储备、优化青年人口素质、极化青年人口红利、激发全人口活力。在人口负增长时代,建设适宜青年生存与发展的青年友好型社会极为必要,把解决青年问题作为解决低生育率等社会人口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青年人口学 少子化 青年人口储备 青年人口红利 健康储蓄 青年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党史视域下的少年儿童运动史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良驯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1,共11页
推进少年儿童运动史研究,需要关注少年儿童运动的概念、起源、主线、机制和经验等基础性理论问题研究。少年儿童运动史是党史的重要内容,在少年儿童运动史研究中,只有运用党史研究的学术范式,才能对少年儿童运动史的若干问题作出科学回... 推进少年儿童运动史研究,需要关注少年儿童运动的概念、起源、主线、机制和经验等基础性理论问题研究。少年儿童运动史是党史的重要内容,在少年儿童运动史研究中,只有运用党史研究的学术范式,才能对少年儿童运动史的若干问题作出科学回答。这就是说,要从党的群团工作角度界定少年儿童运动概念,从党的大历史观角度考察少年儿童运动的起始时间,把为党建功育人作为少年儿童运动的主线,着眼于党团队一体化育人链条构建少年儿童运动的运行机制,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总结少年儿童运动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先队 少年儿童运动 少年儿童运动史 党史研究
下载PDF
亚文化景观下当代青年城市漫游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2
6
作者 张爱红 吴元浩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不断挤压下,当代青年尝试在旅游空间中寻求自我安置,完成自我建构。从“特种兵式旅行”到“城市漫游”,青年旅行方式的演变为研究青年亚文化景观提供了独特视角。聚焦热衷城市漫游的当代青年,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不断挤压下,当代青年尝试在旅游空间中寻求自我安置,完成自我建构。从“特种兵式旅行”到“城市漫游”,青年旅行方式的演变为研究青年亚文化景观提供了独特视角。聚焦热衷城市漫游的当代青年,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式访谈的研究方法深入探寻当代青年参与城市漫游的行为逻辑及深层文化动机后发现:在媒介仪式的刺激下,空间嵌入的身体感知、时间禁锢的日常生活、内卷焦虑的无处安放与消费社会的理性需求是亚文化景观下当代青年城市漫游的主要动因。当代青年从快节奏的旅游方式到慢节奏城市漫游的亚文化转向,是其抽身繁复现实、回归本真生活的理性抒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文化 当代青年 城市漫游 实践逻辑
下载PDF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发展研究报告——纪念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30周年 被引量:4
7
作者 刘俊彦 何土凤 《广东青年研究》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30年来,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发起实施、发展建设、深化推进、持续发展、改革创新五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持续强化品牌项目,其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30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奉献、友...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实施30年来,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发起实施、发展建设、深化推进、持续发展、改革创新五个阶段。在此过程中,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持续强化品牌项目,其感召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30年来,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领文明建设新风尚;形成规模宏大的青年志愿者队伍,为青年健康成长构建新平台;加强规范化、法治化建设,推动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制度实现新发展;健全工作体系和创新组织动员方式,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探索新道路;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更加进取有为,为全球发展贡献青春新能量,取得伟大成就。新时代,青年志愿者行动要融入“国之大者”,汲取成功经验,强化数字赋能,聚焦文化育人,引领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青年发展 志愿服务 行动实施
下载PDF
社工机构介入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的行动逻辑与可持续发展策略——以安徽省X项目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志军 朱妍 《社会建设》 CSSCI 2024年第1期89-116,共28页
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需要多主体协同参与,包括由民政部门、基层社区、社区居民、高校等主体组成的人类行动者以及社区文化、公共空间、课程体系等非人类行动者,社工机构如何激活这一行动者网络依然有待讨论。本文以安徽省X项目为例,借鉴... 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需要多主体协同参与,包括由民政部门、基层社区、社区居民、高校等主体组成的人类行动者以及社区文化、公共空间、课程体系等非人类行动者,社工机构如何激活这一行动者网络依然有待讨论。本文以安徽省X项目为例,借鉴行动者网络理论的框架,从转译的不同阶段分析社工机构的行动逻辑:在问题呈现阶段确立共同行动目标与强制通行点;在利益赋予阶段协调各类行动者的关键利益;在征召阶段推动异质行动者的融合加入;在异议动员阶段构建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为了保障儿童友好型社区营造的可持续性,社工机构可采取的策略包括:通过调研评估挖掘社区特色的内源力、通过跨界融合吸纳异质行动者的加入、通过平台搭建畅通主体间的沟通渠道、通过充权赋能保障规划运营的自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友好型社区 社区营造 可持续发展 行动者网络理论
下载PDF
新时期青年优先发展理论与公共政策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程 《青年发展论坛》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青年优先发展是指立足于党的薪火世代相传和国家繁荣昌盛的战略高度,赋予青年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分配过程中的相对优先位置,在制定法律法规、公共政策与配置公共资源时优先和充分照顾青年利益关切,推动青年实现积极、全面和高质... 青年优先发展是指立足于党的薪火世代相传和国家繁荣昌盛的战略高度,赋予青年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分配过程中的相对优先位置,在制定法律法规、公共政策与配置公共资源时优先和充分照顾青年利益关切,推动青年实现积极、全面和高质量发展,并实现青年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推动青年优先发展的必要性依据在于青年工作的战略意义、青年发展的风险与收益、青年的“社会脆弱性”、青年问题与社会问题的互为同构性,其现实性依据在于青年发展的不充分性、不全面性与不平衡性。在现实资源约束之下,要优先解决青年发展中的战略性问题、青年时期的核心发展诉求、青年发展中的短板问题。为此,需要构建多元化的政策形成主体、科学化的政策形成过程、系统化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动态化的政策实施监测与调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优先发展 问题预防范式 积极发展范式 社会正义范式 公共政策
下载PDF
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的创新机制研究——以高中“青马工程”为分析对象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士桢 马彬 《青年探索》 CSSCI 2024年第3期15-24,共10页
加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和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高中“青马工程”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方法,有效弥补了“青马工程”实施以来在覆盖范围与衔接培养等方面的... 加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是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业和推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必然之举。高中“青马工程”作为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系统方法,有效弥补了“青马工程”实施以来在覆盖范围与衔接培养等方面的不足,真正实现了党、团、队育人一体化机制。其背后的理论意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青少年发展观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遵循,根本任务在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永续传承。要推动高中“青马工程”的实践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领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发挥组织与协调优势,创新培养平台与课程内容;完善保障机制建设,强化校社协同培育;统筹好青少年个体与国家发展的辩证关系,发挥其政治引领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马克思主义信仰 高中“青马工程” 政治引领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青年价值观塑造:机制、话语、风险与应对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文旭 温煜明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新技术,其过程赋能与信息互联特性使得青年价值观塑造过程呈现新样态,即从“单一场域”向“复合场域”转型。基于算法的人工智能,通过收集、分析和挖掘有关青年群体的信息与数据,进而对青年价值... 人工智能作为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新技术,其过程赋能与信息互联特性使得青年价值观塑造过程呈现新样态,即从“单一场域”向“复合场域”转型。基于算法的人工智能,通过收集、分析和挖掘有关青年群体的信息与数据,进而对青年价值观塑造产生多维影响。青年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会受到人工智能技术逻辑与话语权力影响。人工智能嵌入青年价值观塑造过程引发了深刻变革,也带来了潜在风险,须以防治并进的理念有效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青年价值观 话语权力 技术 传播
下载PDF
青年发展视角下新时代青年人口的性别差异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陆杰华 冯雨欣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教育投入不断增加、计划生育政策演化调整和思想文化向现代化跃迁的宏观背景下,本研究基于青年发展视角探究了新时代青年人口在教育、就业、婚育、健康等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和两性青年面临的差异化挑战,并由此引出... 在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教育投入不断增加、计划生育政策演化调整和思想文化向现代化跃迁的宏观背景下,本研究基于青年发展视角探究了新时代青年人口在教育、就业、婚育、健康等领域存在的性别差异和两性青年面临的差异化挑战,并由此引出有关青年性别研究的进一步学理思考,提出下一步研究应重点聚焦性别比失衡引致的社会风险、释放青年性别红利、低生育率背后隐藏的青年发展困境以及促进两性青年充分均衡发展的相关公共政策,以期促进青年人口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发展 青年人口 性别平等 性别差异
下载PDF
在下沉中突围:“引才大战”中青年博士反向择业的空间意涵——以W市“紫云英”引才活动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宗友 丁京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5-103,111,共10页
当前全国多地正在兴起“引才大战”,相较于大城市人才集聚带来的内卷化,许多青年博士开始选择下沉中小城市“反向择业”。通过对W市“紫云英”引才活动的深入考察,基于“空间图景-空间行动-生活空间”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由于中小城市... 当前全国多地正在兴起“引才大战”,相较于大城市人才集聚带来的内卷化,许多青年博士开始选择下沉中小城市“反向择业”。通过对W市“紫云英”引才活动的深入考察,基于“空间图景-空间行动-生活空间”的理论分析框架发现,由于中小城市区位条件改善与就业环境的营造、青年博士对职业发展与自身能力的权衡、将社会不确定性风险转化为对未来的确定性预期等因素,共同构成其反向择业的空间动力机制。综合来看,青年博士反向择业并非受“躺平”心态的消极影响,而是一种“在下沉中突围”的理性选择,能够促进区域间高学历人才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优化博士生培养与教育路径的空间分流、凸显青年博士探寻自主成长空间的先锋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才大战 青年博士 反向择业 空间动力
下载PDF
“一直在路上”:城市青年极端通勤的困局与破局之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克松 罗亮 李泓桥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单程超60分钟的极端通勤对青年群体成长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制约影响日益增大。本研究基于对30名城市青年的深度访谈,描摹了城市青年极端通勤的画像,揭示城市青年因极端通勤引发的时间恐慌与焦虑、身心俱疲的...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单程超60分钟的极端通勤对青年群体成长与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制约影响日益增大。本研究基于对30名城市青年的深度访谈,描摹了城市青年极端通勤的画像,揭示城市青年因极端通勤引发的时间恐慌与焦虑、身心俱疲的亚健康状态、“生存即生活”的低品质生活状况、通勤交通风险增大及疲于应付的负面工作状态。本研究通过解析从业岗位跨区性流动、高消费与低收入矛盾、城市功能分区的失调、公共服务匹配性欠缺等通勤困局成因,提出更新城市建设理念共筑青年友好之城、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力促职住平衡、改善城市规划打造功能混合区、完善交通接驳体系提升公共交通运力、加大社会服务关注青年身心健康等破局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青年 极端通勤 青年发展型城市 青年友好型城市
下载PDF
返乡青年治村的实践逻辑与空间再生产 被引量:1
15
作者 闵兢 黄慧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9,共10页
本文以质性访谈材料为基础,以“空间—实践”的双向建构为分析框架,探讨了兼具强责任认知与治理能力的返乡青年治理乡村的实践逻辑及其具体实践对乡村空间的再生产结果。研究发现,返乡青年作为城市与乡村双重空间的实践者,既有先赋性“... 本文以质性访谈材料为基础,以“空间—实践”的双向建构为分析框架,探讨了兼具强责任认知与治理能力的返乡青年治理乡村的实践逻辑及其具体实践对乡村空间的再生产结果。研究发现,返乡青年作为城市与乡村双重空间的实践者,既有先赋性“乡土基因”赋予其对于乡土文化的高度自觉,也受到现代性城市对其个体文明的开化,从而在实践中表现出对乡土文明的亲和与对现代性追寻的双重面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返乡青年以“反思性实践者”的身份,积极回应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张力,将行政权力及资源要素人格化地导入乡村治理实践中,对传统乡村的生计空间、生态空间与生活空间开展了全景式的现代性重构,成为乡村治理中的“乡村新权威”,为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提供了主体性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乡村治理 实践 空间再生产
下载PDF
青年群体为何流行治愈系文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潘泽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86,共3页
焦虑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心理状态。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矛盾性,引发人们的失落感、不安全感、恐惧感、孤独感和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感,催生了精神内耗。与此同时,网络平台日益扩大的“网晒”文化与自媒体的焦虑贩卖导致焦虑传播链条延伸... 焦虑成为现代人常见的心理状态。现代社会的不确定性、矛盾性,引发人们的失落感、不安全感、恐惧感、孤独感和对未来不确定的焦虑感,催生了精神内耗。与此同时,网络平台日益扩大的“网晒”文化与自媒体的焦虑贩卖导致焦虑传播链条延伸。面对焦虑“黑洞”,年轻人没有选择逃避,人们通过希塔疗愈、色彩疗愈、水晶疗愈、塔罗疗愈、艺术疗愈等各种手段,进行自我治愈。治愈文化的出现,是人们面对焦虑采取的一种自我治愈行为,是一种新型符号化表意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治愈文化 青年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探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芜为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党和国家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给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基于“大思政课”背景,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实践具有辅导员身份、职能和发展变革诉求的大逻辑,具备辅导员供优课、能上课和讲道理核心功能的大价... 党和国家推动“大思政课”建设给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基于“大思政课”背景,推进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实践具有辅导员身份、职能和发展变革诉求的大逻辑,具备辅导员供优课、能上课和讲道理核心功能的大价值,需要辅导员重在落实、基于事实和成在课改行动力的大担当。倡导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绝非推动专职辅导员兼职化的历史性倒退,也不是促使专职辅导员专任教师化的转型,而是试图创设一种融辅导员“干部+教师”双重身份、“工作+教育”双重职能和“职称+职务”双重晋升于一体的途径和方法,形成有利于辅导员潜下心来育人、静下心来教育教学的制度环境,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辅导员队伍,使他们真正成长为学生心目中具有“大先生”情怀、教育家精神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思政课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 双重身份
下载PDF
新时代共青团服务力的基本内涵及其提升路径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永涛 《青年探索》 CSSCI 2024年第2期76-87,共12页
共青团服务力在共青团能力建设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文章从学理上对共青团服务力这个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共青团服务力包括服务资源整合力、服务创新力、服务成效力、服务转化力,指共青团调动整合资源以满足青年需求并服务大局的... 共青团服务力在共青团能力建设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文章从学理上对共青团服务力这个概念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解析,共青团服务力包括服务资源整合力、服务创新力、服务成效力、服务转化力,指共青团调动整合资源以满足青年需求并服务大局的能力。通过共青团在就业创业、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婚恋生育这四大领域的青年服务工作来分析新时代共青团服务力的发展。新时代以来共青团服务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然而面对青年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共青团服务力仍存在供需不匹配、资源有限、部分团干部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基于此,应从坚持党的领导、构建团青互动机制、强化基层团组织力量等方面提升共青团服务力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共青团 服务力
下载PDF
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逻辑、风险与政策保障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建设 张扬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4,共10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一重要指示突显了青年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返乡青年具有年龄、知识等方面的优势,给老龄化严重的乡村治理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人力资源。对返乡青年的关注...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一重要指示突显了青年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返乡青年具有年龄、知识等方面的优势,给老龄化严重的乡村治理干部队伍注入了新的人力资源。对返乡青年的关注不能仅局限于就业创业方面,帮助其嵌入乡村生活并积极参与村务治理,让其在乡村治理中留得下、待得住、干得好,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和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同样意义重大。通过文献综述、质性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从乡土情感、就业创业、优化干部结构、文化传承等维度梳理了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的内在逻辑,从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能力、道德和融入难度等方面系统分析了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的风险,并从价值宣传、能力培训、强化问责、加强组织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返乡青年嵌入村务治理的政策保障机制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返乡青年 乡村治理 村干部 监督问责 基层组织建设
下载PDF
党管青年工作原则的实施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良驯 《青年发展论坛》 2024年第1期13-15,共3页
党管青年工作原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6月26日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提出的一个具有统揽性、标志性意义的青年工作重大原则。这个重大原则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青年工作发生的深刻变革,充分表明了青年工作是党要亲自抓。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青年 党管青年 青年工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