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 |
刘号
|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
2024 |
0 |
|
2
|
中国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瓶颈及解决的路径 |
魏芙蓉
于新恒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3
|
轻罪时代的犯罪治理方略 |
卢建平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214
|
|
4
|
积极刑法观视野下微罪扩张的后果及应对 |
梁云宝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0
|
|
5
|
论微罪体系的构建--以醉酒驾驶型危险驾驶罪研究为切入点 |
李翔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52
|
|
6
|
十八大以来党优化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宣传环境的战略举措 |
郭云
张泽一
|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7
|
单位犯罪的刑事政策转型与企业合规改革 |
孙国祥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2021 |
43
|
|
8
|
犯罪故意中的“明知” |
张明楷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2023 |
22
|
|
9
|
中国参政党参政能力的主要内容和建设原则 |
李志平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10
|
中国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特色 |
唐代望
|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11
|
从和谐到美丽: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伦理进路 |
刘丽娜
|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
2022 |
4
|
|
12
|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历史必然性 |
李权
|
《学术探索》
|
2019 |
5
|
|
13
|
论中国民主同盟性质的三次历史性转变 |
唐长久
|
《理论月刊》
|
2005 |
3
|
|
14
|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 |
李光胜
唐家州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2011 |
2
|
|
15
|
国际犯罪与国际不法行为关系透析 |
李海滢
|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6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意蕴、内涵、启示与当代建构 |
郭瑞
|
《学术探索》
|
2018 |
2
|
|
17
|
科技时代我国工人阶级主体地位的新阐释 |
许斗斗
宁杰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8
|
再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王红霞
|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
2018 |
2
|
|
19
|
论毛泽东的农村城市化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
夏凤珍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20
|
全球化与党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
吴云志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