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3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开放中两个苗寨的变迁——黔东南西江、金井苗寨调查报告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淑娉 龚佩华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10,共10页
1991年夏季,我们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作调查。这里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对人类学研究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我们选了地处苗岭山脉雷公山区的两个苗寨:一个是雷山县西江寨,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状态的深山农村;另一个是凯里市城区的金井村,... 1991年夏季,我们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作调查。这里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对人类学研究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我们选了地处苗岭山脉雷公山区的两个苗寨:一个是雷山县西江寨,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状态的深山农村;另一个是凯里市城区的金井村,受外来文化强烈冲出的开放社会。 比较研究两个苗族村寨,主要为了探讨体现苗族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不同文化接触引起的各种不同变化,改革开放给苗族人民带来的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苗寨 西江镇 鼓社 黔东南 凯里市 改革开放 雷山县 游方 调查报告
原文传递
反切表意文字是汉藏语系诸语言的新一代理想文字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庭硕 刘锋 潘盛之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汉藏语系诸语言,目前已有多种文字使用,这些文字互有优缺点。我们的任务在于综合比较现有各种文字的长处和短处,结合汉藏语系诸语言的特点,及其对匹配文字的要求,探索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新一代汉藏语系诸语言匹配文字的构拟。
关键词 汉藏语系 反切下字 拼音文字 标音 表意文字 语言 方言 汉字 反切上字 匹配文字
原文传递
中国双语教育的发展与问题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庆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22-128,共7页
一、引言 “双语教育”是指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语言和主体民族语言这两种语言的教育,是指少数民族语文和主体民族语文相结合的语文教学形式。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术语,但却强调了少数民族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一、引言 “双语教育”是指多民族国家或地区实行的少数民族语言和主体民族语言这两种语言的教育,是指少数民族语文和主体民族语文相结合的语文教学形式。马克思列宁主义虽然没有直接使用这两个术语,但却强调了少数民族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概括说来,就是:(1)少数民族学习主体民族的语言文字具有重要意义,但这种学习只能自觉自愿,不能勉强和强迫。(2)应该赞助、扶植少数民族使用并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19世纪以前,少数民族语言在传统教育体制中几乎没有任何地位。19世纪至20世纪初,出现了一些转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育 民族语文 发展与问题 民族学校 民族文字 民族教育 双语教学 少数民族语言 本民族语言 汉语文课
原文传递
论中华民族—多民族共同体 被引量:15
4
作者 欧潮泉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10,共10页
我国民族共同体一词,最先从俄文译过来。在人类历史上不仅有单一民族共同体,也有多民族共同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后者越来越多,这是趋势。多民族共同体较单一民族共同体松散,一般说来,它是由分布上的杂处相依,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文... 我国民族共同体一词,最先从俄文译过来。在人类历史上不仅有单一民族共同体,也有多民族共同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后者越来越多,这是趋势。多民族共同体较单一民族共同体松散,一般说来,它是由分布上的杂处相依,经济联系比较密切,文化语言的相互影响和参合,以及具有民族意识共同性的一些单一民族组成的共同体。杂处相依的民族分布是形成此类型民族共同体之基础,其次是经济上的密切联系,再次才是文化语言的互相影响和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少数民族 汉人 汉族 共同体 多民族 各民族 单一民族 匈奴 中华民族 蒙古人种
原文传递
苗族民居建筑文化特质刍议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先逵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59-67,共9页
地处黔东南以雷公山为主峰的苗岭山区,层峦迭嶂,坡大谷深、森林茂密,温湿多雨。我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就在这里。他们的住房至今仍保持着本民族特有的传统干栏建筑形态,尤以半干栏型制最为普遍和独特,它那风韵别致的建筑形象,多姿多彩的... 地处黔东南以雷公山为主峰的苗岭山区,层峦迭嶂,坡大谷深、森林茂密,温湿多雨。我国苗族最大的聚居区就在这里。他们的住房至今仍保持着本民族特有的传统干栏建筑形态,尤以半干栏型制最为普遍和独特,它那风韵别致的建筑形象,多姿多彩的空间环境,素朴粗矿的艺术风格,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的民族风情,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民族文化精神。 建筑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综合载体,它最忠实而坦诚地体现着特定的地域民族的价值观念,社会意识,审美理想,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特征。发掘这些更为深层的内涵性质是深化民居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苗族民居独具一格,它藏于深山未人识,开发这颗少数民族建筑文化明珠的价值无疑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人民 民居建筑文化 干栏建筑 苗家 苗寨 特质 堂屋 有机性 曲廊 中柱
原文传递
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对我国西南民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黄才贵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94-96,116,共4页
鸟居龙藏博士(1870—1953)是奠定和发展日本民族学的先觉者。他的一生,对以日本为中心的周边诸民族的民族学调查研究,作了极为重要的工作。1902年至1903年,他曾到我国西南地区调查,至今已有90年。为了显扬鸟居龙藏的业绩,日本学者开展... 鸟居龙藏博士(1870—1953)是奠定和发展日本民族学的先觉者。他的一生,对以日本为中心的周边诸民族的民族学调查研究,作了极为重要的工作。1902年至1903年,他曾到我国西南地区调查,至今已有90年。为了显扬鸟居龙藏的业绩,日本学者开展了一系列的共同研究工作。笔者应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邀请为外来研究员,有机会参加了一些共同研究活动,现将鸟居博士的有关情况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居龙藏 我国西南 日本学者 苗族 民族学 先觉者 中国西南 调查研究 乌居龙藏 彝族
原文传递
《撮泰吉》文化现象溯源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世鹏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伐鼓鸣钲集市人,将军脸子跳新春,凭谁认得杨家将,看到三郎舌浪伸。”这是清代地方诗人余上泗吟咏土家族岁首冲傩的一首民俗诗。近几年来贵州发掘出的地戏和傩戏已不止土家一家,在汉、彝、苗、侗、仡佬等民族地区均有发现,其品种之多,... “伐鼓鸣钲集市人,将军脸子跳新春,凭谁认得杨家将,看到三郎舌浪伸。”这是清代地方诗人余上泗吟咏土家族岁首冲傩的一首民俗诗。近几年来贵州发掘出的地戏和傩戏已不止土家一家,在汉、彝、苗、侗、仡佬等民族地区均有发现,其品种之多,内容之广泛可谓精英纷呈,别有洞天 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瞩目。其中威宁盐仓区板底乡裸戛村的《撮泰吉》就象一粒脱颖而出的钻石,光泽耀人,成了研究者们的一个热点。不少人纷至沓来,窥秘探奇、阐幽发隐,并在许多书刊上相继发表了数十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调查和研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出源出于彝族原始宗教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文化 献酒 彝族先民 文化现象 五谷 笃慕 鸡蛋 狮子舞 邪祟 祝词
原文传递
黔东南苗族迁徙路线考 被引量:5
8
作者 吴一文 吴一方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7-82,共6页
本文以苗族民间文学、民族学、语言学资料为依据,充分结合有关汉文献研究认为,黔东南苗族从淮阳丘陵出发,经江汉一带,到达洞庭湖附近,一部分沿湘、滞、资水而上,到五岭西部,顺江而下或经陆路至都柳江下游,再溯江而上,到达黔东... 本文以苗族民间文学、民族学、语言学资料为依据,充分结合有关汉文献研究认为,黔东南苗族从淮阳丘陵出发,经江汉一带,到达洞庭湖附近,一部分沿湘、滞、资水而上,到五岭西部,顺江而下或经陆路至都柳江下游,再溯江而上,到达黔东南;一部分沿沉江、清水江而上,到达黔东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迁徙路线
原文传递
土家族哭嫁习俗起源探讨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运海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8-74,共7页
“哭嫁”是土家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做为一种婚俗有其形成的历史根源和传承的社会基础。本文试就此略述管见,求教于诸位行家同仁。 一 关于哭嫁习俗之起源,我国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主要观点有掠夺婚姻说和过渡婚姻说。前者认为... “哭嫁”是土家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做为一种婚俗有其形成的历史根源和传承的社会基础。本文试就此略述管见,求教于诸位行家同仁。 一 关于哭嫁习俗之起源,我国学术界众说纷纭。其中,主要观点有掠夺婚姻说和过渡婚姻说。前者认为哭嫁习俗起源于古代抢掠妇女时的哭喊挣扎;后者则认为哭嫁习俗起源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时期,妇女对从夫居婚的抵制反抗。此外,还有原始残余婚姻说、奴隶买卖婚姻说和封建包办婚姻说等等。笔者认为,任何习俗形成都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哭嫁习俗 土家族 掠夺婚 起源 包办婚姻 哭嫁歌 婚姻家庭制度 婚媾 买卖婚姻 婚姻习俗
原文传递
论民族教育概念的形成及其范畴 被引量:9
10
作者 丁虎生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1-97,共7页
“民族教育”一词,在我国实际上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狭义指我国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本文所讨论的是其狭义的一面。一个概念的形成,有它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少数民族教育的概念亦然。在我国这样... “民族教育”一词,在我国实际上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广义指整个中华民族的教育,狭义指我国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教育。本文所讨论的是其狭义的一面。一个概念的形成,有它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少数民族教育的概念亦然。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少数民族教育这一概念的范畴上取得共识,对办好民族教育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事业 多民族 边疆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 蒙藏教育 概念的形成 《教育杂志》 各民族 民族文化 回族
原文传递
汉民族对开发清水江少数民族林区的影响与作用(上)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有赓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8-55,共8页
贵州省黔东南的清水江流域,是苗族和侗族同胞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自然资源以林业资源最为丰富,在贵州的五大林区中,雄踞榜首。自明清至民国,凡三四百年间,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社会的迅速发展,始终与林业资源的开发情况密切相关。在开... 贵州省黔东南的清水江流域,是苗族和侗族同胞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自然资源以林业资源最为丰富,在贵州的五大林区中,雄踞榜首。自明清至民国,凡三四百年间,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社会的迅速发展,始终与林业资源的开发情况密切相关。在开发林业资源的过程中,汉族的商人、林农、及手工业者,都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 林区 木商 影响与作用 苗族 山林 少数民族 茅坪 木材贸易 汉民族
原文传递
加快开发梵净山旅游区 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政银 庄勇 王仕佐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5-81,共7页
一、丰富的梵净山地区旅游资源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贵州印江、江口、松桃3县交界处,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使它闻名于世,它那如诗如画的山和水还养育着众多的苗、土家、侗、仡佬等族儿女,孕育着... 一、丰富的梵净山地区旅游资源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位于贵州印江、江口、松桃3县交界处,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使它闻名于世,它那如诗如画的山和水还养育着众多的苗、土家、侗、仡佬等族儿女,孕育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令海内外游客如痴如醉,流连忘返。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因此决定了梵净山将是黔东旅游的中心和国家级旅游热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梵净山 民族地区社会发展 快开 江口县 铜仁地区 旅游资源 旅游区 旅游业 宗教 系统效应
原文传递
从考古资料论贵州汉代的交通与文化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合荣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关键词 贵州 交通线 考古资料 文化遗存 汉墓 石室墓 砖室墓 省博物馆 土坑墓 汉文化
原文传递
屯堡人述略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昌文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33-136,共4页
从贵阳沿着滇黔公路西行,在平坝县天龙镇、安顺县大西桥及安顺城、幺铺等地,可常见到那身着长袍、大袖衣、拴围腰、系长带、头缠白帕,圆型的发髻坠于脑后,佩带耳柱(环)的妇女。这种衣着和头饰特殊的人,尤为引人注目。有认为是少数民族的... 从贵阳沿着滇黔公路西行,在平坝县天龙镇、安顺县大西桥及安顺城、幺铺等地,可常见到那身着长袍、大袖衣、拴围腰、系长带、头缠白帕,圆型的发髻坠于脑后,佩带耳柱(环)的妇女。这种衣着和头饰特殊的人,尤为引人注目。有认为是少数民族的,也有具体地把她们作为苗族的一支而称为“凤头苗”的。当知道她们确实是保持明代装束俗称屯堡人的汉族时,都深为惊奇,并普遍认为,生活在经济繁华、交通发达地区的汉人,文化上又独具特色,这种特殊的人们共同体像福建省惠安妇女一样,在国内实为罕见。蒙古族和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居于统治地位的民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屯堡人 安顺地戏 平坝县 安顺县 凤头 汉人 屯军 凤阳 头饰 跳花
原文传递
“羁縻政策”述论 被引量:7
15
作者 龚荫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90-97,共8页
何谓“羁縻政策”?《史记》载:说“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索隐》引《汉官仪》解释:“羁,马络头也;縻,牛紖也。《汉官仪》云,‘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封建统治者的“羁縻政策” 比方说法是不对... 何谓“羁縻政策”?《史记》载:说“盖闻天子之于夷狄也,其义羁縻勿绝而已。”《索隐》引《汉官仪》解释:“羁,马络头也;縻,牛紖也。《汉官仪》云,‘马云羁,牛云縻’,言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封建统治者的“羁縻政策” 比方说法是不对的,有歧视、侮辱之意。其政策的实际意义是: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的统治,是通过少数民族的酋领来实现,即封建朝廷封授少数民族酋领一个职官称号,仍由他们世领其地,世长其民,朝廷不过问其内部事务,只要表示臣服就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羁縻政策 南宁州 羁縻州 太守 君长 州刺史 都督府 述论 民族地区 县令
原文传递
论百越地名及其文化蕴意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锦芳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78-88,共11页
In this arte, the author applies the geheral principles of toponymy,the philolgy and the basic linguistic theories. to analyse and compare the plaec names of Baiyue, the Baiyue language with The place names of the Zhu... In this arte, the author applies the geheral principles of toponymy,the philolgy and the basic linguistic theories. to analyse and compare the plaec names of Baiyue, the Baiyue language with The place names of the Zhuangs and Dongs and their languages. The author gives the proofs with various historic materials, legends, ethnology and archaeology,makes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s on the Baiyue place names before and in Qin Dynasty, sorts out, classfies and explains them and, according to these evidences, the author discusses some heat problems in the Baiyue history and the Baiyue nationality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IYUE PLACE NAMES CULTURE
原文传递
论彝族古代文明的起源 被引量:7
17
作者 易谋远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15,共10页
关于彝族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我在两篇拙文中曾分别谈到:(一)彝族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属于祖国北方古戎狄部的昆夷之苗裔。昆夷希慕遮的第29世裔孙武洛撮,当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酋长。从武洛撮开始,在彝族血缘内出现了统治等级和被统治等级... 关于彝族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我在两篇拙文中曾分别谈到:(一)彝族是以黄帝为始祖的属于祖国北方古戎狄部的昆夷之苗裔。昆夷希慕遮的第29世裔孙武洛撮,当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酋长。从武洛撮开始,在彝族血缘内出现了统治等级和被统治等级,产生了家长奴隶制,正孕育着奴隶社会。(二)到希慕遮的第31世裔孙笃慕时,彝族历史已踏进文明时代的门槛。与阶级社会的产生相适应,彝族也形成为文明民族,并始建了以笃慕为首的彝族史上第一个本民族的统一政权——蜀国。(三)武洛撮即“蜀王”蚕丛,笃幕与“帝蜀”的杜字也是同一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先民 笃慕 杜宇 古代文明 氏族部落 民族 起源 蜀族 成都平原 彝人
原文传递
寨桩·集会所·鼓楼——侗族鼓楼发生发展过程之我见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昌鸣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3-79,共7页
造型优美的侗寨鼓楼,因其在侗族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对鼓楼的性质和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于鼓楼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则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有鉴于此,笔者试图结合民族学及建筑学资料对鼓... 造型优美的侗寨鼓楼,因其在侗族传统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而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对鼓楼的性质和作用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但对于鼓楼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则尚未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有鉴于此,笔者试图结合民族学及建筑学资料对鼓楼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一推测,以就教了诸位先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楼 集会所 侗族 村寨 寨神 杉树 发生发展 遮荫树 杉木 象征
原文传递
骆越之“骆”义何在 被引量:6
19
作者 谷因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4-132,共9页
越族是我国先秦和秦汉时期活动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因其部落众多,故史有“百越”之谓。 骆越是越族一支,分布在“今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其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和... 越族是我国先秦和秦汉时期活动于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一个古老族群,因其部落众多,故史有“百越”之谓。 骆越是越族一支,分布在“今广西西部和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和海南岛以及越南北部。”其名称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南越列传》和桓宽《盐铁论·地广篇》,但都只称“骆”而不及“越”。到班固《汉书·贾捐之传》始称“骆越”。这说明“骆”是骆越的前称之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马 骆越人 崖壁画 布依族 “白马” 图腾 骆人 “悬棺葬” 画马 越族
原文传递
布依族农耕文化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承旺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99-106,共8页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稻作农耕民族。这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气候、土壤、水流及地形地貌等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布依族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方向。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耕作、建筑、饮食、服饰、交往,乃至语... 布依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稻作农耕民族。这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有着密切关系,气候、土壤、水流及地形地貌等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布依族文化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方向。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耕作、建筑、饮食、服饰、交往,乃至语言和性格、观念等,几乎无不打上地域的烙印。长期以来,布依族地区一直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中。就在这种自然经济条件下,布依族以自己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家庭手工业技术,创造了丰富而灿烂的物质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地区 自然地理条件 稻作农耕 农耕文化 历史演变 自然地理环境 农奴 劳动生产方式 安顺 夜郎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