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论与实践:醉酒驾驶出罪问题探析
1
作者 孙飘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56-60,共5页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的规制对象,实现了对公共安全这一法益更为有利的保护。但醉驾行为是否一律入罪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理论上,区分入罪论为目前主流观点,主张对部分醉驾行为进行出罪是基于对刑... 《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酒驾驶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的规制对象,实现了对公共安全这一法益更为有利的保护。但醉驾行为是否一律入罪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争议。理论上,区分入罪论为目前主流观点,主张对部分醉驾行为进行出罪是基于对刑法“但书”条款的考虑和限定抽象危险犯的解释。在司法实践中,醉驾的出罪路径依赖于对“但书”条款下“情节显著轻微”和违法阻却事由的适用,但不予定罪处罚的案例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酒驾驶 危险驾驶罪 抽象危险犯 出罪 但书
下载PDF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犯罪刑事立法及司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星 王芝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65-71,共7页
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这不仅阻滞了经济发展,甚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必须严加治理,尤其是刑事治理。因此,增设污染海洋罪,引入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这是解决我国海洋环境刑事立法... 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这不仅阻滞了经济发展,甚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必须严加治理,尤其是刑事治理。因此,增设污染海洋罪,引入因果关系推定原则,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之间的衔接,这是解决我国海洋环境刑事立法与司法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污染 污染海洋罪 因果关系推定
下载PDF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管制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晗璐 曾宪瑛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管制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各种恶性案件不断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这是经济市场失灵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文立足于政府管制理论,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释食... 管制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解决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各种恶性案件不断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这是经济市场失灵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表现。本文立足于政府管制理论,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解释食品安全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问题,重申市场自身调节的局限性,并由此得出政府进行适当管制的必要性,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管制 可竞争市场 食品安全 外部性 信息不对称
下载PDF
“口袋罪”适用之限制与实行行为定型化之提倡——基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视角 被引量:3
4
作者 崔志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93-103,共11页
在基于罪刑法定原则明确性要求的形式理性与基于危害后果的处罚必要性的实质理性之间,"口袋罪"选择了后者,是对罪刑法定"不得已"的背离。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口袋罪"进行同类解释的"相当... 在基于罪刑法定原则明确性要求的形式理性与基于危害后果的处罚必要性的实质理性之间,"口袋罪"选择了后者,是对罪刑法定"不得已"的背离。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口袋罪"进行同类解释的"相当性"见解属于基于事物本质的相似性而类比推理的类型化思维,但依然缺乏形式的制约,过度的类型化容易回溯至原先社会危害性统制一切的局面,并且"相当"与否也因人而异。基于对过度"类型化"的实质思维的限制,宜倡导实行行为"定型化"。定型是对类型的扬弃,是对过度类型化的修正,而非对类型的完全否弃,是"概念"思维与"类型"思维的融通与互补。立即废止"口袋罪"的现实可能性不大,但随着司法经验的积累,应当将一些具有普遍性的行为在立法上"定型化",成为具体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实行行为。在司法中需要对"公共"、具体危险、相当与否做出审慎、严格限定,这又需要司法理念的转变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袋罪” 类型化 实行行为定型化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下载PDF
“快闪”:潜在的群体性事件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媛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07-111,共5页
"快闪"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社会现象,它通过互联网的无国界传播,如风暴一般迅速席卷了全球并已在我国登陆。针对不同类型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对这种可能转化为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动员力,有必要提高警惕、积极应对,我们应当在... "快闪"是近几年新兴起的一种社会现象,它通过互联网的无国界传播,如风暴一般迅速席卷了全球并已在我国登陆。针对不同类型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对这种可能转化为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动员力,有必要提高警惕、积极应对,我们应当在法律的框架下对其进行合理疏导,防止其最终转化为群体性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闪 群体性事件 类型 合理疏导
下载PDF
山东省高校食品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琳琳 《德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37-41,48,共6页
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始于2007年4月,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凝练,建成了食品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学科建设平台,开展了学科研究基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营造学科氛围,凝练学科方向2007年4月17日,经济管理系召开了2007年度科研工... 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始于2007年4月,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凝练,建成了食品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的学科建设平台,开展了学科研究基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营造学科氛围,凝练学科方向2007年4月17日,经济管理系召开了2007年度科研工作会议,标志着我系学科建设的起步。2009年4月6日,全系召开了2009年度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会议。会议上通过了《经济管理系科研与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全系科研与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管理 研究基地建设 人文社科研究 学科建设工作 建设平台 人文社会科学 学科研究成果 建设管理 产业经济研究 暂行办法
下载PDF
危险驾驶罪立法修正的解读与评析
7
作者 敦宁 宋亚亚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8-83,共6页
《刑法修正案(九)》对危险驾驶罪进行了修正,将从事校车业务或旅客运输中的严重超载、超速行为和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行为纳入了规制范围。从强化法益保护的角度来讲,这一举措是具有正当性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危险驾... 《刑法修正案(九)》对危险驾驶罪进行了修正,将从事校车业务或旅客运输中的严重超载、超速行为和违规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行为纳入了规制范围。从强化法益保护的角度来讲,这一举措是具有正当性的。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危险驾驶罪的规制范围依然较为狭窄,以及法定刑的设置还欠缺合理性。因此,应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完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驾驶罪 “双超” 危险化学品 “毒驾” 法定刑
下载PDF
对危险驾驶入罪的质疑
8
作者 胡成胜 《社科纵横》 2011年第6期71-72,80,共3页
近年来,醉驾飙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导致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呼声四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此类危险行为纳入犯罪。危险驾驶入罪有悖刑法的迫不得已性、与刑法的机能相冲突并且不具有实际可执行性。建议在不修... 近年来,醉驾飙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导致增设危险驾驶罪的呼声四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此类危险行为纳入犯罪。危险驾驶入罪有悖刑法的迫不得已性、与刑法的机能相冲突并且不具有实际可执行性。建议在不修改现行刑法的前提下,努力寻找其他路径来遏制此类危险行为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驾驶 刑法的不得已原则 刑法的机能 对策
下载PDF
比较法视域下交通肇事罪量刑的若干思考
9
作者 杨晓丽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交通肇事罪是日常多发犯罪之一,社会危险性较大,研究本罪的量刑对于增加公众的交通安全知识,加强驾驶人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诸多学者对交通肇事罪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发生的案例,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以及与相... 交通肇事罪是日常多发犯罪之一,社会危险性较大,研究本罪的量刑对于增加公众的交通安全知识,加强驾驶人社会责任意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诸多学者对交通肇事罪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近发生的案例,对交通肇事罪的认定以及与相关犯罪的区分进行简单的探讨,并就交通肇事罪中自首的认定问题加以重点阐明,另对现阶段在我国设立危险驾驶罪作了简要的分析,最后对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司法走向进行了瞻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肇事罪 认定 自首 危险驾驶行为
下载PDF
论业务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处罚
10
作者 陈晨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8-62,共5页
我国《刑法》对业务过失与普通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处罚规定不相同,前者的处罚明显轻于后者,存在刑罚设置失衡的问题。基于理论、理念、实践三方面依据,加重业务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处罚,是贯彻罪刑责相适应原则的体现。除此之外... 我国《刑法》对业务过失与普通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处罚规定不相同,前者的处罚明显轻于后者,存在刑罚设置失衡的问题。基于理论、理念、实践三方面依据,加重业务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处罚,是贯彻罪刑责相适应原则的体现。除此之外,还应当完善刑种设置,重视非刑罚处罚措施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 业务过失 差异性 加重
下载PDF
新疆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和新动向 被引量:3
11
作者 白海娟 屈耀伦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第6期75-79,共5页
新疆暴力恐怖犯罪一直是危害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09年的"7.5"事件扩大了暴力恐怖犯罪的影响,恐怖组织趁势在内地其他城市又策划了数起暴力恐怖活动,形成了带有"新疆色彩"的暴力恐怖犯罪。公安部认定的四个恐... 新疆暴力恐怖犯罪一直是危害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09年的"7.5"事件扩大了暴力恐怖犯罪的影响,恐怖组织趁势在内地其他城市又策划了数起暴力恐怖活动,形成了带有"新疆色彩"的暴力恐怖犯罪。公安部认定的四个恐怖组织在新疆实施了多起暴力恐怖犯罪,与国际上的其他恐怖主义犯罪相比较,这些犯罪活动有其自身特征,其因新疆历史、地理位置因素和宗教信仰因素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外在和内在本质特征。而在近几年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些恐怖组织所策划的犯罪活动又呈现出一些新的动向。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民族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严控恐怖主义犯罪分子出境接受学习或者逃窜。司法部门应严格执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严厉打击暴力恐怖主义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暴力恐怖犯罪 特点 新动向 对策
下载PDF
以公交车纵火、爆炸方式报复社会型犯罪的成因及防控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冬妮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44-47,共4页
以公交车纵火、爆炸方式报复社会型犯罪的行为特征、心理表现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引发个体产生该类犯罪的原因包括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较偏离正常的个体需要结构、狭隘认知和偏执性格、生理疾病困扰等多元化因素。通过加强对高风险... 以公交车纵火、爆炸方式报复社会型犯罪的行为特征、心理表现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引发个体产生该类犯罪的原因包括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较偏离正常的个体需要结构、狭隘认知和偏执性格、生理疾病困扰等多元化因素。通过加强对高风险个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家庭治疗、完善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增强公众防范意识和能力、加强重点公共区域的安全防范等防控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车纵火 爆炸方式 报复社会型犯罪 多元化成因
下载PDF
盗窃窨井盖行为罪名适用再构造
13
作者 周践祚 高勇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77-82,共6页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刑法分则中是作为具体危险犯而存在的,但法条原文对该罪犯罪构成语焉不详,以致在适用中颇具“口袋罪”的性质,故有必要对该罪的构成要件进行解释以便准确适用。该罪在“危险方法”方面应当与放火罪等四罪具...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刑法分则中是作为具体危险犯而存在的,但法条原文对该罪犯罪构成语焉不详,以致在适用中颇具“口袋罪”的性质,故有必要对该罪的构成要件进行解释以便准确适用。该罪在“危险方法”方面应当与放火罪等四罪具有相当性,“危害”指形成具体危险而非抽象危险,“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且多数人的生命、身体安全。盗窃窨井盖的行为不具有与放火罪等四罪在行为特征方面的相当性,无论发生在何处、盗窃数量多少,均不会对不特定且多数人的生命、身体安全造成持续且不特定的扩大性危害。对于盗窃窨井盖的行为,应当区分具体情形分别认定为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过失致人死亡、过失致人重伤、盗窃、破坏交通设施、故意毁坏财物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盗窃窨井盖 具体危险 公共安全
下载PDF
高空抛物危害公共安全的刑法规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致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第12期60-64,共5页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高空抛物单独定罪,使得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高空抛物刑法规范体系中的定位发生转变。既往的司法实践中,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制高空抛物行为存在误用情形,危及作为底线正义的罪刑法定原则。在...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高空抛物单独定罪,使得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高空抛物刑法规范体系中的定位发生转变。既往的司法实践中,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规制高空抛物行为存在误用情形,危及作为底线正义的罪刑法定原则。在立法和司法双重因素的推动下,高空抛物行为被认定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更加审慎,对公共安全的法益应作限缩解释,并藉此对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高空抛物行为类型进行限定,同时坚持具体危险的个案认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抛物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公共安全 法益
下载PDF
运输毒品罪的司法检视与完善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嘉明 《湘南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41-46,共6页
对173份运输毒品罪刑事判决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司法实践中运输毒品罪呈现出量刑缺乏综合考察、重刑主义倾向明显和既遂标准过于提前等特点,亟待完善解决。这与不合理的立法设置、以数量决定运输毒品罪刑罚、对传统重刑主义过度依赖有... 对173份运输毒品罪刑事判决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司法实践中运输毒品罪呈现出量刑缺乏综合考察、重刑主义倾向明显和既遂标准过于提前等特点,亟待完善解决。这与不合理的立法设置、以数量决定运输毒品罪刑罚、对传统重刑主义过度依赖有关。单设运输毒品罪、重新配置刑罚、贯彻“数量加情节”量刑原则、限缩解释运输毒品行为、合理确定既遂标准等可有效纠正实践中运输毒品罪重刑化、扩大化的乱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输毒品罪 司法适用 完善路径
下载PDF
论醉酒型危险驾驶罪的量刑规范化问题
16
作者 郭玉川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75-78,共4页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是公众所关注的案件,实现量刑的公正、均衡非常重要。但由于该罪立法上的特点,导致在司法工作中量刑出现畸轻畸重的情况。因此,实现该罪的量刑规范化非常必要。应合理设置该罪的量刑基点、基准刑,并适当确定从重、从轻...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是公众所关注的案件,实现量刑的公正、均衡非常重要。但由于该罪立法上的特点,导致在司法工作中量刑出现畸轻畸重的情况。因此,实现该罪的量刑规范化非常必要。应合理设置该罪的量刑基点、基准刑,并适当确定从重、从轻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酒型危险驾驶罪 量刑规范化 基准刑
下载PDF
国外食品安全的刑法保护及对我国的启示
17
作者 祝小茗 王犁潮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4-19,共6页
食品安全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更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世界各国针对食品安全犯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创新。即使在食品安全制度相对健全的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世界各国都加大了打击力度。通过比较与研究他国经验,启... 食品安全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更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世界各国针对食品安全犯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创新。即使在食品安全制度相对健全的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层出不穷,世界各国都加大了打击力度。通过比较与研究他国经验,启示我国应树立食品消费者至上的食品安全法律控制理念,借鉴执行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最终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刑事立法 行政监管 国外经验 现实启示
下载PDF
妨害安全驾驶罪:准抽象危险犯之反思
18
作者 马卫军 王贤玉 《武陵学刊》 2023年第4期61-70,共10页
要厘清妨害安全驾驶罪所存在的危险的性质,应提倡“形式+实质”标准说以区分危险犯的两种类型。妨害安全驾驶罪不是抽象危险犯,“抽象危险犯说”在当代刑法语境下面临刑法谦抑性要求、责任主义原则等多方诘难,若主张本罪成立抽象危险犯... 要厘清妨害安全驾驶罪所存在的危险的性质,应提倡“形式+实质”标准说以区分危险犯的两种类型。妨害安全驾驶罪不是抽象危险犯,“抽象危险犯说”在当代刑法语境下面临刑法谦抑性要求、责任主义原则等多方诘难,若主张本罪成立抽象危险犯,则有不当扩大处罚范围之嫌。妨害安全驾驶罪更非准抽象危险犯,准抽象危险犯的概念本身尚有可疑之处,“准抽象危险犯说”也不能合理解释本罪“危及公共安全”要件,况且以刑制罪的思路存在方法论上的缺陷。应当认为,妨害安全驾驶罪属于具体危险犯。申言之,“危及公共安全”系较低程度的具体危险,判定妨害安全驾驶罪的具体危险应坚持“情境论”,利用法条竞合理论即可解决本罪与相邻法条的关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妨害安全驾驶罪 抽象危险犯 准抽象危险犯 具体危险犯
下载PDF
国外食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19
作者 祝小茗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42-46,共5页
食品安全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更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犯罪都加大了打击力度。通过比较与研究他国经验,我国应树立食品消费者至上的食品安全法律控制理念,借鉴执行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 食品安全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更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世界各国对食品安全犯罪都加大了打击力度。通过比较与研究他国经验,我国应树立食品消费者至上的食品安全法律控制理念,借鉴执行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优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度,最终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犯罪 刑事立法 行政监管 公共安全
下载PDF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涉疫情中的适用
20
作者 袁帅 纪小菊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53-58,共6页
认定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相关犯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能否适用、何种情形下适用以及如何适用,是刑事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的难题。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符合犯罪故意理论的基本涵义,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体现了过失犯罪故... 认定抗拒疫情防控措施相关犯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能否适用、何种情形下适用以及如何适用,是刑事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的难题。适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符合犯罪故意理论的基本涵义,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体现了过失犯罪故意化的趋势,也是风险防控和法益保护的需要。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适用相对严格责任和推定过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风险社会 过失犯罪故意化 相对严格责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