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2篇文章
< 1 2 7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建立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黄京平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28-40,共13页
程序出罪的规模化现象,使我国不附条件不起诉欠缺正当性或正当性不足的特征突显。这必然影响规模化程序出罪的持久性、稳定性,也会形成轻微犯罪治理质效逐渐劣化的趋势。司法规范实际确定了具有相当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规则,及时... 程序出罪的规模化现象,使我国不附条件不起诉欠缺正当性或正当性不足的特征突显。这必然影响规模化程序出罪的持久性、稳定性,也会形成轻微犯罪治理质效逐渐劣化的趋势。司法规范实际确定了具有相当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规则,及时弥补了立法的缺陷,修正了规模化程序出罪正当性不足的偏差,也为建立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制度积累了经验。普遍意义的附条件程序出罪制度,应由附条件不启动刑事追诉程序和附条件终止刑事追诉程序构成,具体包含附条件不予立案、附条件撤销案件、附条件不起诉几种具体的程序出罪方式。以不同等级的附条件不起诉取代酌定不起诉、情节显著轻微不起诉,是建立普遍意义附条件不起诉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 程序出罪 不予立案 撤销案件 不起诉 刑罚替代措施 分层出罪 犯罪分层
下载PDF
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私法化改进
2
作者 潘文惠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7,共3页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本质是民事诉讼。尽管新《刑诉法解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做了修改与补充,但鉴于两种诉讼之间的本质区别,加上相关法律条文的缺失,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赔偿范围过窄、被害人权利保...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本质是民事诉讼。尽管新《刑诉法解释》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做了修改与补充,但鉴于两种诉讼之间的本质区别,加上相关法律条文的缺失,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赔偿范围过窄、被害人权利保障不足、民事诉讼过度依赖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过高等问题。改进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路径:首先,从新《刑诉法解释》入手,明确可以受理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件范围,并以实质标准加以规范。其次,应给予民事诉讼独立性,使受害者有权通过民事诉讼来获得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私法化 独立性
下载PDF
我国民事诉讼中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被引量:8
3
作者 胡胜 陈莺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5-151,共7页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尚未确立答辩失权制度,而现行的答辩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有违程序公正原则,降低庭审效率,不利于现行民事证据规则的推行。建立答辩失权制度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合理限制,有利于落实诉讼平等原则、避免举证混乱、... 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尚未确立答辩失权制度,而现行的答辩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如有违程序公正原则,降低庭审效率,不利于现行民事证据规则的推行。建立答辩失权制度是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合理限制,有利于落实诉讼平等原则、避免举证混乱、提高诉讼效益,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国外答辩失权制度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制度合理性,因此我国应当借鉴英美法系以答辩期间作为答辩权行使的法定要件的立法模式,构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同时也应注意保护被告的合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辩失权 诉讼突袭 程序公正 权利保护
下载PDF
“电子数据”概念之重述 被引量:10
4
作者 赵长江 李翠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67,共8页
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电子数据"这一全新形态的证据种类,但是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电子数据与相近似概念仍处于混用的状态。对电子数据概念的界定,应当准确界定"电子"与"数据"的内涵,并将之与其他理论... 新刑事诉讼法增加了"电子数据"这一全新形态的证据种类,但是在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中,电子数据与相近似概念仍处于混用的状态。对电子数据概念的界定,应当准确界定"电子"与"数据"的内涵,并将之与其他理论概念相区别。"电子数据"的完整概念可以表达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电子设备生成、存储、传输而成的,以电子形态存在的证明案件事实的数据(包括模拟数据与数字数据)。电子数据与电子证据没有区分的必要,电子数据包含计算机数据与数字数据,构成种属关系。电子数据与科学证据是交叉关系,只有科学分析型的电子数据才是科学证据,因此电子数据并非一律要进行司法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数据 电子证据 科学证据
下载PDF
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检视 被引量:70
5
作者 王春业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103,共10页
诉前程序是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必经程序。当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出现竞合时,应优先选择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以利于直击问题本身。在诉前程序中,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应重在对行政行为进行定性,... 诉前程序是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前置程序、必经程序。当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出现竞合时,应优先选择行政公益诉讼的诉前程序,以利于直击问题本身。在诉前程序中,检察机关向行政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应重在对行政行为进行定性,不必纠缠具体细节,这既节约成本,也给行政机关留有更多的处理空间。对诉前程序中行政机关是否"依法履行职责"要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行为本身与行为结果等方面综合权衡,并根据不同案件作具体处理。此外,对少数特殊案件,可以不经过诉前程序或采取特殊的诉前程序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前程序 行政公益诉讼 检察监督
下载PDF
和而不同:哈贝马斯主体间性观照下的法庭辩论模式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荷 张丽萍 詹王镇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9,共7页
针对当前有关律师辩论的讨论,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观为切入点,从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观点出发,着重对理性辩论模式进行法律语言学建构。根据哈氏对理性交往的参与者应具有的角色关系的阐释,归纳出理性辩论的基本特点,找到... 针对当前有关律师辩论的讨论,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观为切入点,从哈贝马斯的主体间性观点出发,着重对理性辩论模式进行法律语言学建构。根据哈氏对理性交往的参与者应具有的角色关系的阐释,归纳出理性辩论的基本特点,找到这些特点在话语层面的反映与实现。接着以平等自由的言语角色关系如何在话语中实现为例,对本文的模型进行语料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间性 理性辩论 律师 社会符号观 法庭话语
下载PDF
反诉制度相关问题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世新 聂明根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62-163,共2页
关键词 反诉制度 诉讼程序 本诉 诉讼特点 二审程序 强制性反诉
下载PDF
程序正义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 被引量:55
8
作者 赵旭东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8-94,共7页
程序正义是一种法律理念 ,即任何法律决定必须经过正当的程序 ,而这种程序的正当性体现为特定的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和法律授权所作出的与程序有关的行为。程序正义的标准最值得注意的是程序规范的严格遵守和主体评价两个方面。既不能以实... 程序正义是一种法律理念 ,即任何法律决定必须经过正当的程序 ,而这种程序的正当性体现为特定的主体根据法律规定和法律授权所作出的与程序有关的行为。程序正义的标准最值得注意的是程序规范的严格遵守和主体评价两个方面。既不能以实体的正义作为参照去评判程序的正义 ,也不能以程序的正义作为基准去决定实体的正义 ,实质正义才是唯一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正义 法律理念 实质正义 实体正义 司法程序
下载PDF
谈诉讼经济原则 被引量:8
9
作者 牟逍媛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诉讼经济 当事人 民事诉讼法 诉讼主体 法律效益 诉讼和解 诉讼机制 诉讼中 诉讼成本 简易程序
下载PDF
试论我国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存废 被引量:16
10
作者 宋豫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112,共7页
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增设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集中规定在第40条,学界对此大加肯认,有学者建议应该修改完善。经过分析与考证后发现,其实不然,应该删除第40条的规定,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交由完善后的我国夫妻共同财... 我国2001年修正后的《婚姻法》增设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集中规定在第40条,学界对此大加肯认,有学者建议应该修改完善。经过分析与考证后发现,其实不然,应该删除第40条的规定,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价值和功能交由完善后的我国夫妻共同财产制予以彰显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婚经济补偿 家务劳动 删除法条
下载PDF
远程庭审有哪些优势与不足 被引量:32
11
作者 熊秋红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00-101,共2页
在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中,远程庭审有一定的用武之地。但在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审理中,由于开庭审理对于防范冤假错案有着极其重要的把关作用,因此不能以远程审理替代开庭审理。
关键词 远程庭审 司法体制 开庭审理
下载PDF
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实践反思与制度完善——以“诉讼参加”理论为切入点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如巧 徐亚梅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114-121,共8页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设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并没有完成立法赋予的重要使命。从司法实践现状来看,该制度所遭遇的困境主要在于法院对该制度适用的排斥、对适格第三人界定的混乱,以及与其他第三人制度适用上的混淆。要摆脱这一困境...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设的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并没有完成立法赋予的重要使命。从司法实践现状来看,该制度所遭遇的困境主要在于法院对该制度适用的排斥、对适格第三人界定的混乱,以及与其他第三人制度适用上的混淆。要摆脱这一困境,除了切实重视该种诉讼形式在减少恶意和虚假诉讼以及保护第三人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准确界定可提起该诉的适格主体之外,以诉讼参加理论为切入点,对与该诉相关的诉讼告知制度、法院职权通知制度加以完善亦颇为必要。此外,将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其他第三人制度加以辨析与协调亦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撤销之诉 诉讼参加 民事诉讼 恶意诉讼 虚假诉讼
下载PDF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制度比较研究——基于特别隐私权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维俭 梅文娟 《天中学刊》 2015年第1期56-65,共10页
未成年人刑事不公开审判,作为公开审判原则之例外原则,已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遍确立,但各国之间相关立法的具体规定存在不少差异。基于未成年人特别隐私权的理论视角,聚焦于未成年人刑事不公开审判的年龄时点、案件范围、判决宣告和媒体... 未成年人刑事不公开审判,作为公开审判原则之例外原则,已在世界范围内得以普遍确立,但各国之间相关立法的具体规定存在不少差异。基于未成年人特别隐私权的理论视角,聚焦于未成年人刑事不公开审判的年龄时点、案件范围、判决宣告和媒体报道等争议问题,对中外各国的相关立法例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国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不公开审判制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不公开审判 特别隐私权 比较研究 价值权衡
下载PDF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诉前程序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雅妮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6期180-187,共8页
自《检察公益诉讼解释》实施以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已成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把“利器”。遗憾的是,由于立法与司法解释的缺位,使得检、法两家对于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否应当履行诉前程序、如何履行诉前程... 自《检察公益诉讼解释》实施以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已成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一把“利器”。遗憾的是,由于立法与司法解释的缺位,使得检、法两家对于检察机关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是否应当履行诉前程序、如何履行诉前程序以及未履行诉前程序时的处理方式等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对358份一审裁判文书的分析,明确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履行诉前程序的必要性,并对检察机关履行诉前程序应注意的具体问题进行研究,就成为完善我国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检察机关 诉前程序
下载PDF
程序法定原则与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英辉 罗海敏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22-25,36,共5页
由于刑事诉讼涉及公民一系列重要权利,程序法定原则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对刑事诉讼程序提出要求,这不仅是诉讼公正理念的体现,也是诉讼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外国有关程序法定原则的立法及适用情况相比,... 由于刑事诉讼涉及公民一系列重要权利,程序法定原则作为现代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对刑事诉讼程序提出要求,这不仅是诉讼公正理念的体现,也是诉讼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与外国有关程序法定原则的立法及适用情况相比,我国在程序法定原则的贯彻、实施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法定原则 立法 司法 刑事诉讼法
下载PDF
审执分离视角下案外人异议制度的变革 被引量:11
16
作者 毋爱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43-49,共7页
在"审执分离"第二次改革浪潮背景下,2007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区分了实体性执行救济和程序性执行救济,确立了"案外人异议前置、异议之诉后置"的案外人异议制度。不过,经过实践检验,"案外人异议前置、异议之... 在"审执分离"第二次改革浪潮背景下,2007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区分了实体性执行救济和程序性执行救济,确立了"案外人异议前置、异议之诉后置"的案外人异议制度。不过,经过实践检验,"案外人异议前置、异议之诉后置"双阶结构带来了程序保障无法与权利救济相对称的现象。基于此,要深化"审执分立"改革,必须设立独立的执行裁决庭,在此基础上构建独立的案外人异议之诉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外人异议制度 审执分离 案外人异议之诉
下载PDF
论消费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 被引量:6
17
作者 谢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6,共7页
消费公益诉讼起诉资格,是公益诉讼理论的难点,也是学界讨论最为激烈的领域。《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赋予"法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以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然学界对此的认识分歧仍较大。如何界定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 消费公益诉讼起诉资格,是公益诉讼理论的难点,也是学界讨论最为激烈的领域。《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赋予"法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以提起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然学界对此的认识分歧仍较大。如何界定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在当事人适格理论之诉的利益说基础上,厘定消费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认定模式,并构建与其相适应的配套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公益诉讼 起诉主体 原告资格 代表人诉讼
下载PDF
逮捕条件的证明规则——以侦查阶段审查批准逮捕程序为视角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琳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08,共12页
侦查阶段的逮捕环节是一个三方参与的特殊程序。因为审查逮捕时侦查行为尚未终结,所以逮捕环节有着不同于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证明规则。逮捕环节的证明对象就是逮捕的三个实体性要件,即事实要件、刑罚要件、社会危险性要件。事实... 侦查阶段的逮捕环节是一个三方参与的特殊程序。因为审查逮捕时侦查行为尚未终结,所以逮捕环节有着不同于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的证明规则。逮捕环节的证明对象就是逮捕的三个实体性要件,即事实要件、刑罚要件、社会危险性要件。事实要件和刑罚要件的证明具有紧密的联系,应达到清楚可信的证明标准,侦查机关承担举证责任,在证明方法上属于自由证明;对于社会危险性要件的证明应允许品格证据和倾向性证据的准入,应达到合理根据的证明标准,举证责任由侦查机关承担,在证明方法上也属于自由证明。对于逮捕三要件的证明规则的分别阐述,有利于逮捕制度逐步走向诉讼化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逮捕程序 事实要件 社会危险性要件 证明标准
下载PDF
当庭宣判制度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马强 《法学论坛》 2001年第6期70-77,共8页
当庭宣判是公开审判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目前 ,审判实践中普遍存在当庭宣判率不高的现象。本文对当庭宣判的内涵及价值、导致当庭宣判率低下的原因作了分析 。
关键词 当庭宣判 适用 改革
下载PDF
起诉状主义下庭前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红兴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8-106,共9页
起诉方式、公诉审查与庭前准备程序作为庭前程序系统三要素密切相关,其中任何要素的变革都将对其它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刑事公诉方式存在的严重缺陷,在未来的修法过程中,起诉状主义理应成为我们的合理选择。以系统论为指导,考... 起诉方式、公诉审查与庭前准备程序作为庭前程序系统三要素密切相关,其中任何要素的变革都将对其它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由于我国刑事公诉方式存在的严重缺陷,在未来的修法过程中,起诉状主义理应成为我们的合理选择。以系统论为指导,考察中外法治实践的经验与教训,重视起诉状主义对公诉审查程序及庭前准备程序的影响,构建起诉状主义下庭前程序协调运行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诉状主义 公诉审查 庭前准备 协调运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