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争议点理论的司法价值、应用及其限度 |
彭中礼
|
《公共治理研究》
|
2024 |
0 |
|
2
|
论协同性辩护理论 |
陈瑞华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6
|
|
3
|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辩护 |
李奋飞
朱梦妮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9
|
|
4
|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域外考察及本土建构 |
唐芳
|
《社会科学家》
CSSCI
|
2007 |
17
|
|
5
|
审判中心主义场域下刑事辩护制度的再造 |
陈卫东
司楠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8
|
|
6
|
进步与不足:新刑事诉讼法技术侦查措施规定之反思 |
李明
|
《时代法学》
|
2013 |
19
|
|
7
|
刑事回避制度研究——以回避人员为切入点 |
江雁飞
徐彬
|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8
|
刑事辩护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涂龙科
吕雨桐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2020 |
5
|
|
9
|
论侦查权的控制路径 |
胡廷松
|
《时代法学》
|
2013 |
3
|
|
10
|
法治视野下的律师辩护权——兼评高法刑诉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50条 |
曾粤兴
|
《时代法学》
|
2013 |
2
|
|
11
|
试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性质 |
张渝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
2002 |
1
|
|
12
|
比较法视野中的强制辩护制度及其借鉴 |
魏化鹏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3
|
再论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写在新《律师法》施行一周年之际 |
武圣涛
|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9 |
2
|
|
14
|
刑事案件诉讼代理人阅卷许可制度的规范与保障 |
项谷
姜伟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
2014 |
0 |
|
15
|
中国语境下的判后答疑制度 |
陶婷
|
《学术探索》
CSSCI
|
2014 |
0 |
|
16
|
交叉询问——辩护职能的基石 |
梁艳
郝晓玲
|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7
|
公安机关负责人调任检察长后的回避:价值、障碍与对策 |
李辞
|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18
|
有关法律规避的几个问题 |
黄建湖
|
《理论月刊》
|
2006 |
0 |
|
19
|
刑事缺席审判中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
林国强
|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08 |
0 |
|
20
|
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
张学辉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
200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