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争议点理论的司法价值、应用及其限度
1
作者 彭中礼 《公共治理研究》 2024年第3期87-98,共12页
起源于古希腊法庭辩论实践的争议点理论既是司法论辩制度的理论升华,也是司法技术的具体延伸。就当事人而言,找准案件争议点可以促使当事人尽快熟悉司法问题而使得法庭论辩更具有针对性;就法官而言,确定案件争议点有利于聚焦问题并找到... 起源于古希腊法庭辩论实践的争议点理论既是司法论辩制度的理论升华,也是司法技术的具体延伸。就当事人而言,找准案件争议点可以促使当事人尽快熟悉司法问题而使得法庭论辩更具有针对性;就法官而言,确定案件争议点有利于聚焦问题并找到纠纷解决的有效方法;就司法而言,争议点理论强调对具体案件核心、关键问题进行有效争辩和对话,有利于事实澄清和法律的正确适用。作为一种实践性较强的理论既需要从法理上进行审视,也需要从实践操作当中予以重点关切。从司法应用以及具体案例中分析,争议点理论忽视了观点多元的可能性,实践过程中争议点的提出缺乏强制回应力,而且由于能力差异各方对争议点的理解也会有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议点理论 司法价值 司法应用 可能限度
下载PDF
论协同性辩护理论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瑞华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1,共17页
在对独立辩护人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在将被告人辩护能力加以激活的前提下,有必要提出一种旨在对辩护律师与委托人关系进行重新调整的协同性辩护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辩护律师作为委托人辩护权的协助行使者,不应垄断这一诉讼权利的行使... 在对独立辩护人理论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在将被告人辩护能力加以激活的前提下,有必要提出一种旨在对辩护律师与委托人关系进行重新调整的协同性辩护理论。根据这一理论,辩护律师作为委托人辩护权的协助行使者,不应垄断这一诉讼权利的行使,而应在激活委托人辩护权的前提下,与其经过充分协商和讨论,形成协调一致的辩护思路,并确立各自在刑事辩护中的分工角色,最大限度地形成刑事辩护的合力,从而追求较为理想的辩护效果。假如我们接受了这一新的理论,那么,诸如被告人的阅卷权、辩护律师的告知和沟通义务、法庭上被告人与辩护律师席位的布局、辩护律师无效辩护的后果等一系列制度安排,都应被纳入辩护制度改革的议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辩护 自主性辩护 协同性辩护 委托代理关系 忠诚义务 有效辩护
下载PDF
大数据时代的智慧辩护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奋飞 朱梦妮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33,共12页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正在我国刑事司法空间内主导着全面而深远的变革。相较于法检系统面对这场时代潮流所进行的主动、全面的自我革新,智能科技虽在刑事辩护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技术与业务的交融协同有限,故...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智能科技正在我国刑事司法空间内主导着全面而深远的变革。相较于法检系统面对这场时代潮流所进行的主动、全面的自我革新,智能科技虽在刑事辩护领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技术与业务的交融协同有限,故总体上仍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实际上,刑事辩护可在大数据驱动下实现向智慧辩护的转型,包括改变律师工作方式,使之从办公自动化跨越为业务智能化;在卷宗审阅、证据审查判断、类案/关联法条推送、司法规律挖掘等工作中强化科技支撑成分,辅助律师作出辩护决策;以及重塑业务导向定位,积极开拓风险防控型业务领域。但在转型过程中,应注意在数据来源上另辟蹊径,在借鉴法院、检察院经验时因地制宜地作出调整,尤其是在法律与技术的融合中坚持住法律的主导地位,把握好智慧的根源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辩护 智慧辩护 大数据 人工智能 智慧司法
下载PDF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域外考察及本土建构 被引量:17
4
作者 唐芳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4期100-102,共3页
缺席审判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为实现被告人缺席庭审时公正和效益价值的双赢,西方法治国家均在本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详细而周延的缺席审判制度。但在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还处于立法缺失的无序状态,在刑事诉讼... 缺席审判制度是现代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为实现被告人缺席庭审时公正和效益价值的双赢,西方法治国家均在本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详细而周延的缺席审判制度。但在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还处于立法缺失的无序状态,在刑事诉讼法修改的背景下也未受到立法者的重视。基于对西方国家现行制度的考察,应立足中国国情,建构本土化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缺席审判 域外考察 本土建构
下载PDF
审判中心主义场域下刑事辩护制度的再造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卫东 司楠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31,共7页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重大改革任务,因其涉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而倍受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势必对相关诉讼职能、结构与司法制度提... "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是我国司法改革中的重大改革任务,因其涉及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司法公正与权威而倍受关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势必对相关诉讼职能、结构与司法制度提出新的要求,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辩护制度的完善,自然也是审判中心主义得以实现的本质要求。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需要在深刻理解"审判中心主义"内涵的基础上,适应全新司法场域的要求,按照覆盖范围全程化、运行模式协作化、主体权利保障化和职能效用实质化的构型,进行全新再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辩护制度 “四化”构型 再造
下载PDF
进步与不足:新刑事诉讼法技术侦查措施规定之反思 被引量:19
6
作者 李明 《时代法学》 2013年第1期59-66,共8页
在新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技术侦查措施有重要意义。其进步之处是体现了重罪原则、人权保护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和必要性原则。其不足的地方是概念不清,条件范围不明确,适用程序模糊,缺乏明确的监督救济程序,对隐藏身份及控制下交付的秘密侦... 在新刑事诉讼法中规定技术侦查措施有重要意义。其进步之处是体现了重罪原则、人权保护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和必要性原则。其不足的地方是概念不清,条件范围不明确,适用程序模糊,缺乏明确的监督救济程序,对隐藏身份及控制下交付的秘密侦查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有关技术侦查措施所获得证据庭外核实的规定不足。要坚持合目的性、手段节制原则、程序法定原则。同时,要通过司法解释明确适用程序、救济程序和监督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技术侦查 秘密侦查
下载PDF
刑事回避制度研究——以回避人员为切入点 被引量:2
7
作者 江雁飞 徐彬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33-336,共4页
刑事回避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具体制度,其不仅对保障司法公正,防止徇私舞弊,枉法裁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当事人各方免受不公正对待,对保证裁判权威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并不很完善,文章以回避人员为... 刑事回避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具体制度,其不仅对保障司法公正,防止徇私舞弊,枉法裁判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使当事人各方免受不公正对待,对保证裁判权威性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我国现行回避制度并不很完善,文章以回避人员为切入点进行论述,提出了完善构想,以期完善这一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回避 回避人员 完善
下载PDF
刑事辩护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涂龙科 吕雨桐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0年第6期82-92,共11页
从2017年全国范围内15437份刑事判决书采集的数据显示,我国不同地区刑事案件辩护率差距明显,在不同审级、不同案件类型中被告人委托辩护的主观意愿存在差异,且特定类型案件指定辩护需求显著。从相关性分析来看,经济发展状况、公民受教... 从2017年全国范围内15437份刑事判决书采集的数据显示,我国不同地区刑事案件辩护率差距明显,在不同审级、不同案件类型中被告人委托辩护的主观意愿存在差异,且特定类型案件指定辩护需求显著。从相关性分析来看,经济发展状况、公民受教育程度和律师分布情况都会对该地区的委托辩护率和指定辩护率产生影响。在目前辩护资源分布不均、法律援助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形下,可以通过完善值班律师制度,优化指定辩护指派标准,规范法律援助律师管理,提升法律援助质量等方式,在扩大辩护覆盖范围的同时,确保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得到实质性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委托辩护 指定辩护 辩护率 实证
下载PDF
论侦查权的控制路径 被引量:3
9
作者 胡廷松 《时代法学》 2013年第1期52-58,共7页
侦查权失控现象由立法纵容、检察监督乏力、司法审查制度缺失、辩护权虚无等原因造成。可以在现有司法体制下通过完善具体制度而实现对侦查权的有效控制:应重视和完善立法对侦查权的源头控制,应坚持和落实检察机关对侦查权的过程监督,... 侦查权失控现象由立法纵容、检察监督乏力、司法审查制度缺失、辩护权虚无等原因造成。可以在现有司法体制下通过完善具体制度而实现对侦查权的有效控制:应重视和完善立法对侦查权的源头控制,应坚持和落实检察机关对侦查权的过程监督,应保障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同程制约,应建立适当的司法审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查权 检察监督 辩护权 司法审查
下载PDF
法治视野下的律师辩护权——兼评高法刑诉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50条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粤兴 《时代法学》 2013年第1期47-51,58,共6页
律师的辩护权是律师群体的一项重要职业权利。尽管在中国没有被列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在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中被明确为基本人权。在刑事诉讼结构中,控辩双方力量相对均衡才能有效保障法官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判。刑诉法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 律师的辩护权是律师群体的一项重要职业权利。尽管在中国没有被列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在一系列国际法律文件中被明确为基本人权。在刑事诉讼结构中,控辩双方力量相对均衡才能有效保障法官作出客观公正的裁判。刑诉法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第250条虽对律师辩护权进行了规范,但该条第2款的规定仍有四点不当之处,包括违背控辩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基本要求,不符合正义的基本要求,超越法律的规定,损害律师群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师辩护权 公诉权 刑事诉讼结构 司法解释 正义
下载PDF
试论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性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渝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我国法律援助制度体现了国家和社会对公民、社会组织基本法律权利的维护和保障,它无可争议地具有国家参与性、社会性、公平性的特征。
关键词 法律援助 权利 社会 诉讼
下载PDF
比较法视野中的强制辩护制度及其借鉴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化鹏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46-50,54,共6页
刑事案件的辩护率较低且逐年下降,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容忽视的现实,辩护律师的缺位导致控辩力量失衡,使得对抗制庭审模式无法有效地运行,更不利于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要突破这一困境,路径之一就是将比较法视野中的"强制辩护"... 刑事案件的辩护率较低且逐年下降,是我国司法实践中不容忽视的现实,辩护律师的缺位导致控辩力量失衡,使得对抗制庭审模式无法有效地运行,更不利于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要突破这一困境,路径之一就是将比较法视野中的"强制辩护"制度引入我国。对特定的案件和特殊的被告人,在刑事案件的庭审中,必须有辩护人参与诉讼,无论是被告人自行选任或是法院为其强制指定,有助于维护被告人在诉讼中的各项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辩护 被告人 权利 诉讼平衡
下载PDF
再论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写在新《律师法》施行一周年之际 被引量:2
13
作者 武圣涛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05-108,共4页
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2007年的新《律师法》虽加强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地位与作用,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仍存在一些立法缺陷及实践困局。这些因素极大地降低了律师参与刑事辩护工作的积极性,执业风险过大已成为刑事辩护律师的最大心理... 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2007年的新《律师法》虽加强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地位与作用,但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仍存在一些立法缺陷及实践困局。这些因素极大地降低了律师参与刑事辩护工作的积极性,执业风险过大已成为刑事辩护律师的最大心理担忧。因此,切实地改善刑事辩护律师执业环境,加大立法制度重构,应成为破解律师刑事辩护制度困局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辩护制度 立法缺陷 律师法
下载PDF
刑事案件诉讼代理人阅卷许可制度的规范与保障
14
作者 项谷 姜伟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4年第6期70-76,共7页
诉讼代理人在审查起诉阶段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应当以检察机关许可为前提。建立诉讼代理人阅卷许可制度必须坚持以许可为一般、以不许可为例外的原则,充分保障诉讼代理人的阅卷权利。检察机关应当规范许可条件,既要防止诉讼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在审查起诉阶段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应当以检察机关许可为前提。建立诉讼代理人阅卷许可制度必须坚持以许可为一般、以不许可为例外的原则,充分保障诉讼代理人的阅卷权利。检察机关应当规范许可条件,既要防止诉讼代理人利用阅卷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又要防止检察机关执法随意化,还要保证诉讼效率。在许可程序上要建立阅卷申请的"分级分权"审批机制,还要建立"审查加复核"的救济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案件 诉讼代理人 阅卷许可 规范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下的判后答疑制度
15
作者 陶婷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8期46-49,共4页
判后答疑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解决大量涉诉信访案件的司法政策,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短期内有助于降低申诉、上访率。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在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行判后答疑制度之后,判后答疑制度已在全国各级法院陆续试行。但是因其固... 判后答疑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解决大量涉诉信访案件的司法政策,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中,短期内有助于降低申诉、上访率。自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在全国法院系统大力推行判后答疑制度之后,判后答疑制度已在全国各级法院陆续试行。但是因其固有的缺陷和功能弊端,长期坚持判后答疑会有损于司法权威。司法机关应将司法制度创新的重心由诉讼外的司法政策转移到诉讼内的制度完善上来,通过充分利用判前说理制度、心证公开制度等来增强判决的可接受性,才能真正使当事人服判息讼,案结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诉信访 判后答疑 判前说理 心证公开 判决的可接受性
下载PDF
交叉询问——辩护职能的基石
16
作者 梁艳 郝晓玲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8-71,共4页
交叉询问是落实保护刑事被告质证权的重要装置,是当事人主义模式中具有特色的诉讼制度。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加强了控辩职能,庭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化,如何在刑事庭审中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已经成为我国... 交叉询问是落实保护刑事被告质证权的重要装置,是当事人主义模式中具有特色的诉讼制度。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加强了控辩职能,庭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化,如何在刑事庭审中对证人进行交叉询问,已经成为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文章分析了交叉询问对辩护职能的价值,对我国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现状、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革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交叉询问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询问 辩护职能 现状 完善
下载PDF
公安机关负责人调任检察长后的回避:价值、障碍与对策
17
作者 李辞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4-68,共5页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乃至审判机关人员间的任职交流,在我国并不鲜见。对于普通公安、司法人员间任职交流所产生的回避问题,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已经作了规定,而对于承办案件侦查活动之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在案件的审查起诉阶段调任同级检...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乃至审判机关人员间的任职交流,在我国并不鲜见。对于普通公安、司法人员间任职交流所产生的回避问题,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已经作了规定,而对于承办案件侦查活动之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在案件的审查起诉阶段调任同级检察机关任检察长后,其是否应当在审查起诉阶段回避的问题,立法与司法解释上的规范尚付阙如。由于我国刑事回避制度设计上的纰漏,当前对公安机关负责人调任检察长后的回避存在程序适用上的障碍,应在立法上明确侦查机关、检察机关的回避申请权告知义务,确立对驳回回避申请决定的异议听证制度,设置办案机关的集体回避制度,对违反回避制度的司法行为实施宣告无效的程序性制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 集体回避 程序正义 司法官职务序列
下载PDF
有关法律规避的几个问题
18
作者 黄建湖 《理论月刊》 2006年第12期97-99,共3页
法律规避,又称法律欺诈,是指当事人故意变更某种连接因素之归属关系,以逃避本应适用的准据法之强行性或禁止性规定,从而使对自己有利的法律得以适用的行为。本文拟撷取法律规避中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
关键词 法律规避 主观要件 对象 效力
下载PDF
刑事缺席审判中被告人权利的保护
19
作者 林国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9期30-31,共2页
刑事缺席审判在及时打击犯罪,提高诉讼效率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但由于缺席审判时被告人不在庭审现场,其权利很容易被忽视和侵犯。因此,我国在确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时,应注重对缺席被告人庭审权利的保障。
关键词 缺席审判 被告人 权利 保护
下载PDF
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的立法缺陷及完善
20
作者 张学辉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8-29,共2页
调查取证权是律师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是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律师调查取证权的实现步履维艰,遭遇到各种障碍.建议采取措施完善辩护律师调查取证权.
关键词 辩护律师 调查取证权 缺陷 完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