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的文化诠释 被引量:2
1
作者 何奇松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6-80,共5页
人们往往从德国争夺霸权、经济危机等方面来阐释德国在短短的20年就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本文试图从德国文化对此作一诠释。(一)日耳曼的神话、母题是世界毁灭:昭示德国敢拿整个民族作赌注把世界拖进毁灭;(二)浮士德文化和民族的不安全... 人们往往从德国争夺霸权、经济危机等方面来阐释德国在短短的20年就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本文试图从德国文化对此作一诠释。(一)日耳曼的神话、母题是世界毁灭:昭示德国敢拿整个民族作赌注把世界拖进毁灭;(二)浮士德文化和民族的不安全感:决定了德国“不可抑制的向远方发展的冲动”与采取极端手段维护自身安全;(三)德国善于把军事与经济力量、人与机器相结合,创造出现代化的军队和先进的军事理论:德国发动大战的物资和技术基础。但这些方面的内容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才会起作用,促使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离开了一定的条件,用这些方面的内容来谈德国发动世界大战,绝不是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世界大战 文化诠释 浮士德文化 军事理论 经济力量 日耳曼民族
下载PDF
浅谈19世纪初普鲁士军事改革及其启示
2
作者 安永庆 郑伟 王堃 《社科纵横》 2013年第1期142-144,共3页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普鲁士不得不进行军事改革。其中,军事统帅机构的改革,完善了指挥体制;兵役制度的改革,形成了以义务兵役制为基础的兵役制度,兵员数量、质量得到保证;人事和教育训练制度的改革,加强了军队的质量建设。改革与... 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失败后,普鲁士不得不进行军事改革。其中,军事统帅机构的改革,完善了指挥体制;兵役制度的改革,形成了以义务兵役制为基础的兵役制度,兵员数量、质量得到保证;人事和教育训练制度的改革,加强了军队的质量建设。改革与时俱进,落实在各项军事制度上,形成了适应时代特点的战略战术,为德意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给后人以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鲁士 军事改革 启示
下载PDF
随访德军散记
3
作者 王焕定 《政工导刊》 2015年第3期25-26,共2页
2014年12月8日至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代表团赴德国参加中德两军高级军官安全政策研讨班。我担任翻译随团出访,一路奔波的五天行程,对德军的感受真切而深刻。
关键词 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散记 随访 安全政策 政治工作 研讨班 代表团
下载PDF
试论王朝统一战争中俾斯麦军事战略思维
4
作者 李张兵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72-75,共4页
王朝统一战争中,俾斯麦军事战略思维目标是排除奥地利,力主普鲁士武力统一德意志,军事战略思维后盾是普鲁士雄厚国家实力,军事战略思维旗帜是民族思潮觉醒,军事战略思维手段是隔离外部势力干预。
关键词 王朝战争 俾斯麦 军事战略 民族统一
下载PDF
略论德意志帝国时期蒂尔皮茨的海军战略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义娟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41-44,51,共5页
蒂尔皮茨海军战略是以英国为直接目标,以"威慑理论"为基础的,他假设英国海军不会集中于北海,故而采取封锁北海的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德国于1898年、1900年通过了两个海军法案。无畏舰出现后,德国又于1906年、1908年和1... 蒂尔皮茨海军战略是以英国为直接目标,以"威慑理论"为基础的,他假设英国海军不会集中于北海,故而采取封锁北海的战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德国于1898年、1900年通过了两个海军法案。无畏舰出现后,德国又于1906年、1908年和1912年通过了三个补充性法案。然而,蒂尔皮茨战略本身却存在致命的弱点,并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加重了其财政负担,消弱了其陆上防卫能力,使其在政治上陷入了包围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蒂尔皮茨 海军战略 优缺点 影响
下载PDF
不列颠神盾 英国舰队区域防空导弹发展简史 被引量:1
6
作者 高智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48-55,共8页
英国曾经研制了世界上第一种舰队区域防空导弹——“海蛇”.为海军防空体系带来了一场革命。而取代“海蛇”的“海标枪”舰空导弹更代表了上世纪70年代世界舰空导弹的最高水平。然而,新世纪英国将不再研制新的舰队区域防空导弹,“海标... 英国曾经研制了世界上第一种舰队区域防空导弹——“海蛇”.为海军防空体系带来了一场革命。而取代“海蛇”的“海标枪”舰空导弹更代表了上世纪70年代世界舰空导弹的最高水平。然而,新世纪英国将不再研制新的舰队区域防空导弹,“海标枪”已成绝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舰队 防空导弹 发展简史 不列颠 舰空导弹 防空体系 70年代 高水平 世界
下载PDF
第三帝国直升机之梦
7
作者 选锋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0-67,共8页
直升机是人类飞天梦想的又一产品。在直升机的发展史上,德国人曾经一度落后于世界的潮流,但是随着一战结束后德国航空工业和军队重建的开始,这种新型飞行器很快成为德国航空人士创造纪录的利器。从世界上第一架真正具备实用性的Fw61... 直升机是人类飞天梦想的又一产品。在直升机的发展史上,德国人曾经一度落后于世界的潮流,但是随着一战结束后德国航空工业和军队重建的开始,这种新型飞行器很快成为德国航空人士创造纪录的利器。从世界上第一架真正具备实用性的Fw61到世界上最早的拥有自卫武装并且最早飞越英吉利海峡的Fa223;从并列双旋翼的F1265到反潜直升机的鼻祖FI282……德国的设计天才们创造了一个个精品。尤其安东·弗莱特纳和福克两位设计大师之间的精彩较量,成为这一时期最华彩的乐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潜直升机 纳粹德国 旋翼 帝国 航空工业 英吉利海峡 发展史
下载PDF
现代空中反潜先驱 纳粹德国FL282型直升机秘史
8
作者 宝丁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0-73,共4页
弗莱特纳的F1282被公认为二战德国直升机的“技术最高峰”,也是德军往大战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直升机,F1282尤其被视作是舰载及反潜直升机的先驱。
关键词 反潜直升机 纳粹德国 秘史 空中 二战 德军
下载PDF
裘法祖:仁者仁医 被引量:2
9
《科学中国人》 2005年第7期30-31,共2页
裘法祖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科学家。浙江杭州人。1939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获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同济医科大学教授、名誉校长。50年代对晚期血吸虫病和肝炎后... 裘法祖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科学家。浙江杭州人。1939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获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同济医科大学教授、名誉校长。50年代对晚期血吸虫病和肝炎后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创建了“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有效地治疗了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70年代在我国最早开展从动物实验到临床的肝移植研究。近年致力于胆道流体力学与胆结石成因的研究,自体外牛胆汁中研制培育出“体外培育牛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85年 纳粹德国 德国政府 手术台 犹太人
下载PDF
试析德国“闪电战”在二战初大行其道的原因
10
作者 白献竞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42-44,共3页
二战初期,法西斯德国用"闪电战"突袭其他国家,屡屡获胜,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其暂时取胜的原因。
关键词 德国 二战初期 “闪电战” 空袭
下载PDF
纳粹德国“排犹”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
11
作者 张彦明 《商情》 2014年第20期352-352,共1页
众所周知,1939年-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 众所周知,1939年-1945年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进行的规模最大的全球性战争。战争最高潮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有19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交战双方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国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与以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组成的轴心国集团。战火遍及欧洲、亚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战双方同时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开战斗。这是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法西斯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以德国法西斯主义最为严重。尤其表现在纳粹党对犹太人推行的种族灭绝政策。本课题就是根据国外和国内的研究情况,探讨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德国推行“排犹”政策的原因,反犹政策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德国 “排犹” 演变
下载PDF
战略大师纵论最富于争议的纳粹将领——骄阳武士利德尔·哈特点评隆美尔
12
作者 利德尔·哈特 赵楚(翻译/评述)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2-77,共6页
此文为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名著《纳粹将道》正文第一部《希特勒的将军们》的第五篇,也是全书的第五章。二战欧洲战场战事刚结束,为深入研究二战欧洲战场的作战经验和教训,以及搜集和保存作战资料,西欧盟军军事当局曾正式特... 此文为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名著《纳粹将道》正文第一部《希特勒的将军们》的第五篇,也是全书的第五章。二战欧洲战场战事刚结束,为深入研究二战欧洲战场的作战经验和教训,以及搜集和保存作战资料,西欧盟军军事当局曾正式特邀利德尔·哈特与当时在押的德军负责作战计划和指挥的高级将领谈话,试图在“记忆褪色之前?深入到敌方的内心世界,获取“山那边”的真实图景。由于这一特殊而独特的经历,利德尔·哈特运用与德军将领的“第一时间”接触所得的材料,撰写了本书。为读者更好地了解20世纪世界战略大家们的学术思想和成果,本刊副主编赵楚先生亲自节选翻译此书部分章节,供国内专业工作者和广大读者参考,敬请读者朋友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将领 哈特 纳粹 隆美尔 武士 纵论 大师 欧洲战场 作战经验 20世纪
下载PDF
“帝国”的末日之路 纳粹党卫军第2装甲师战史简编
13
作者 刘栋 林诚谦 《国际展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72-79,共8页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党卫队第2装甲师“帝国师”是希特勒手中的一张王牌。从大战初期的闪击西欧,南袭巴尔干,入侵苏联直到纳粹最后战败,这支部队为希特勒的侵略战争效尽了犬马之劳。但是,不管“帝国师”曾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战绩,它...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党卫队第2装甲师“帝国师”是希特勒手中的一张王牌。从大战初期的闪击西欧,南袭巴尔干,入侵苏联直到纳粹最后战败,这支部队为希特勒的侵略战争效尽了犬马之劳。但是,不管“帝国师”曾取得过多么辉煌的战绩,它终究只是纳粹党邪恶的爪牙,在正义力量的面前,“帝国师”不可避免地走上了毁灭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党卫军 装甲师 简编 战史 帝国 二战时期 纳粹德国 侵略战争 希特勒 国师
下载PDF
二战苏军利用“蝴蝶迷彩”成功干扰德军战机
14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I0003-I0003,共1页
1942年冬天,苏军正与纳粹德军鏖战,苏联高层几乎每天都要在克里姆林宫召开军事会议。有—天,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会议上抛出了一个将军们意想不到的议题:伪装。
关键词 德军 苏军 战机 干扰 成功 蝴蝶 利用 二战
下载PDF
二战英雄坦克:一辆KV2挡住德军装甲师两天
15
作者 屠晨昕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I0003-I0003,共1页
1945年的西线,奥迪·墨菲孤身一人躲在废弃的M-10坦克歼击车里,不停打冷枪,还用无线电引导后方炮火轰击周边的德军。据说,此战德军死伤240多人。 墨菲的传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呼叫后方炮火,而像电影《狂怒》里通讯中断困... 1945年的西线,奥迪·墨菲孤身一人躲在废弃的M-10坦克歼击车里,不停打冷枪,还用无线电引导后方炮火轰击周边的德军。据说,此战德军死伤240多人。 墨菲的传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呼叫后方炮火,而像电影《狂怒》里通讯中断困守坦克面对大批步兵,其实要难得多。不过,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就出现过这样的英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坦克歼击车 德军 英雄 装甲师 二战 南京保卫战 1937年 中国军队
下载PDF
德军IV号坦克
16
作者 何源 《国际展望》 2002年第9期72-75,共4页
Ⅳ号坦克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持续生产的坦克,同时它也是产量最多的一种。自开战到终战期间,Ⅳ号坦克几乎无处不在,从波兰、法国、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北非到苏联平原都有它作战的踪迹。虽然Ⅳ号坦克的名气不及虎I... Ⅳ号坦克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唯一持续生产的坦克,同时它也是产量最多的一种。自开战到终战期间,Ⅳ号坦克几乎无处不在,从波兰、法国、意大利、巴尔干半岛、北非到苏联平原都有它作战的踪迹。虽然Ⅳ号坦克的名气不及虎I或黑豹来得响亮,但是它的地位却是无法取代的。以Ⅳ号坦克底盘的所制造的各式车辆构成了德军装甲部队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坦克 底盘 武器系统 第二次世界大战 军事史
下载PDF
法国败降与德国对外战略的转变
17
作者 杜明才 吴振刚 《佳木斯师专学报》 1991年第4期64-68,共5页
1940年6月,纳粹德国击败了法国,并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这样,在西欧只有英国一个大国继续从事反对德国的斗争了。而且,英国在遭受敦刻尔克撤退的损失后,国力衰微。如此情形,德国应一鼓作气消灭英国,然而事实是,法国败降后,德... 1940年6月,纳粹德国击败了法国,并迫使其签订停战协定,这样,在西欧只有英国一个大国继续从事反对德国的斗争了。而且,英国在遭受敦刻尔克撤退的损失后,国力衰微。如此情形,德国应一鼓作气消灭英国,然而事实是,法国败降后,德国的对外战略已从西线打击英国转移到东线进攻苏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粹德国 对外战略 法国 1940年 停战协定 英国
下载PDF
“支座”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地中海护航作战始末
18
作者 周明 《国际展望》 2002年第21期64-69,共6页
此次护航作战关系到马耳他岛的存亡,继而关系到北非战场的胜败,因此双方都倾囊而出,开始了一场异常激烈的护航保交作战。
关键词 "支座"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 地中海护航作战
下载PDF
Anne Frank: The Commemoration of Individual Experiences of the Holocaust
19
作者 Rudi Hartman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16年第9期542-554,共13页
Holocaust memorial sites rarely tell the story of individual fates but rather give attention to the main or larger population groups that were the focus of persecution and extermination during the Nazi Germany twelve ... Holocaust memorial sites rarely tell the story of individual fates but rather give attention to the main or larger population groups that were the focus of persecution and extermination during the Nazi Germany twelve years of terror in Europe 1933-45. This essay takes a closer look at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exemptions of the prevailing memory culture at Holocaust memorials: the sites and events highlighting Anne Frank and her short life in troubled times. Over the past years millions of travel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have shown a genuine interest in learning about the life world of their young heroine thus creating what has been termed Anne Frank Tourism. In 2014, 1.2 million people visited the Anne Frank House in Amsterdam: the museum and educational center, the place in hiding where she wrote her now famous and widely read diary. Several other sites connected to the life path of Anne Frank, from her birth place in Frankfurt to the Bergen-Belsen Concentration Camp where her life prematurely ended, have also become part of the mostly young tourists' search for Anne Frank's life and legacy. With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Anne Frank related sites the management of some of the locales has become more problematic which is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a several museums, centers and historic sites. On a more general note, it is argued here that in recent years the more group oriented commemoration practices at Holocaust sites have given way to a trend of putting individual faces to the victims of the Holocaust. It was, in particular, novels, films and TV productions about the Holocaust that emphasized individual life paths and events and enticed visitation to more personalized sites. Steven Spielberg's popular movie Schindler's List, for example, contributed to "Schindler tourism", a form of special interest tourism in Krakow. More and more Holocaust memorial sites have also started to honor outstanding individuals or small groups in resistance and opposition to Nazi Germany. Examples of this are the fighters of the 1943 uprising at the Sobibor death camp and the courageous student members of the "White Rose" in Munich who stood up to the powers of the time and were executed. In the concluding part the question will be raised of what is the proper approach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fate of the victims of Nazi Germany: A personalized approach or a greater focus on an explanation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cies behind the rule of terror which may contribute to the visitors'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a complex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e Frank tourism Holocaust memorials individual experiences
下载PDF
响彻列宁格勒的《第七交响乐》
20
作者 梁贵明 李贵中 《国防科技》 2006年第1期87-88,共2页
关键词 列宁格勒 交响乐 思想准备 苏联 希特勒 德军 袭击 纳粹 指挥 战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