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39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文月 姚志鹏 +1 位作者 于洋 葛毅强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我国是大豆消费和进口大国,推动大豆产业振兴、强化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对于保障我国粮饲安全意义重大。结合2016年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进口量等数据及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我国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刚性需求量大且长期依靠进口、平... 我国是大豆消费和进口大国,推动大豆产业振兴、强化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对于保障我国粮饲安全意义重大。结合2016年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产量、进口量等数据及相关研究进展,深入分析我国大豆产业所面临的刚性需求量大且长期依靠进口、平均单产水平低且种植面积受限、大豆进口面临潜在风险且不易疏解等形势挑战,简述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成效,系统分析了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面临的种质资源研究水平不高、原始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商业化育种体系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滞后等问题,并据此提出我国大豆种业科技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推动我国大豆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粮饲安全 产业现状 种业科技创新 问题短板 对策建议
下载PDF
中国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
2
作者 李玉萍 李光辉 +3 位作者 叶露 梁伟红 李娜 黄贵修 《热带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105-114,共10页
从热带作物产业在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等方面阐明其在我国农业系统中的地位;系统分析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在生产、贸易、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知识产权、品牌效应、... 从热带作物产业在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中国农业“走出去”等方面阐明其在我国农业系统中的地位;系统分析我国热带作物产业在生产、贸易、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知识产权、品牌效应、科技支撑、数字化转型升级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与成效,深入研判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实施品牌战略、完善产业经营体系、强化国际交流合作等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热带作物 产业发展 现状 策略
下载PDF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农产品流通模式的优化策略
3
作者 王世波 袁荧 +2 位作者 董妍 郑继兴 陈红梅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4-151,共8页
当前,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绿色农产品流通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正推动农产品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深刻变革,成为优化我国传统绿色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重要驱动力。相较于传统经济,数字经济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等显著特... 当前,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我国绿色农产品流通模式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正推动农产品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深刻变革,成为优化我国传统绿色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重要驱动力。相较于传统经济,数字经济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等显著特征,对我国绿色农产品流通模式影响深远。在该背景下,对我国绿色农产品流通模式进行优化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夯实绿色农产品流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绿色农产品流通数字化技术创新进程、加大绿色农产品流通数字化教育投入力度和提升绿色农产品流通数字化资源整合水平4个方面提出我国绿色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策略,以期能够拓宽绿色农产品流通渠道,推动绿色农产品流通业现代化发展,从而有利于提高我国绿色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绿色农产品 流通模式 优化策略
下载PDF
辽宁省种植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预测分析
4
作者 赵洪亮 陈思越 谢立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18-1828,共11页
构建以降碳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各个行业都做出一定的碳减排贡献。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碳源,而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种植业碳排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地利用和农田土壤利用两类碳源,采用... 构建以降碳为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需要各个行业都做出一定的碳减排贡献。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碳源,而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种植业碳排放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地利用和农田土壤利用两类碳源,采用因子系数法综合测算2003—2021年辽宁省种植业碳排放量,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模型)对辽宁省种植业碳排放进行影响因素分解,并根据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模型)对2022—2030年种植业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辽宁省种植业碳排放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于2013年达最高。农地利用中的主要碳源为化肥,农田土壤中的主要碳源为水稻;但玉米碳排放量增长较快,于2015年首次超过水稻。2)LMDI模型分解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水平是促进辽宁省种植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生产效率是抑制辽宁省种植业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总体为抑制效应,农业人口则为增加效应。3)在基准情景与低碳情景下,2022—2030年辽宁省种植业碳排放均呈下降趋势。最后,本文针对辽宁省种植业碳减排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短期来看,推进机械化升级的同时,对农业机械进行绿色升级;长期来看,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推广低碳种植技术,全面提升种植业绿色生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业 碳达峰 辽宁省 LMDI模型 STIRPAT模型 PLS回归
下载PDF
中小规模养殖户高质量发展适应性措施采纳与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闫振宇 裴梦晓 徐家鹏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8-374,共7页
中小规模养殖户能否及时调整生产行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不仅关系到生猪产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众多养殖主体的生计问题。本文基于对陕西省305家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的实地调研,从高效、安全、绿色3个维度阐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中小规模养殖户能否及时调整生产行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不仅关系到生猪产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关系到众多养殖主体的生计问题。本文基于对陕西省305家中小规模生猪养殖户的实地调研,从高效、安全、绿色3个维度阐释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并对适应性措施进行分类,采用Double-Hurdle模型对养殖户采纳决策与采纳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88.85%的中小规模户能够积极采纳措施来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户均采纳9项,偏好选择投入成本低、操作简单且具有明显收益的措施;适应能力中,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丰富的养殖户倾向于采纳适应性措施;心理资本及金融资本丰富、政府监管严格、养殖规模略大、政策认识水平高的农户,适应性措施采纳程度高,年龄偏大的养殖户采纳程度低。本文有助于清晰刻画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规模养殖户的行为特征,为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中小规模 养殖户 适应性措施 生猪
下载PDF
河南省种业企业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
6
作者 王静 张微 +4 位作者 杜涛 李柯 郭海源 陈士博 孟俊杰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9期32-34,共3页
种业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种业企业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主力军。针对种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河南省24家种业企业实地调研,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种业发展中心有关专家座谈交流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摸清河南省种业企业发展家底,从... 种业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种业企业是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主力军。针对种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河南省24家种业企业实地调研,与河南省农业农村厅、河南种业发展中心有关专家座谈交流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摸清河南省种业企业发展家底,从企业布阵发展、强化科企合作、人才引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业企业 现状调查 主要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安定镇农桑特色产业发展优势、问题及建议
7
作者 何艳琳 陈山山 +3 位作者 钱保印 刘迎吉 胡文娟 王春芳 《中国市场》 2024年第22期20-23,共4页
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桑产业,形成乡村特色产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好政策助力大兴区安定镇农桑特色产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但还存在着产业一直未形成规模、市场应对能力较差、劳动力逐年转移、现有人... 北京市大兴区安定镇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农桑产业,形成乡村特色产业,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好政策助力大兴区安定镇农桑特色产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但还存在着产业一直未形成规模、市场应对能力较差、劳动力逐年转移、现有人员素质偏低、特色民俗村拆除、产业断裂以及二产加工、生产场地难批复等问题。针对目前大兴区安定镇农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急需从发展集体经济,促进收益提升;提升应对能力,改善收益水平;促进农文旅融合,提升镇吸引力;培育产业人才,树典型促发展;不破不立抓机会,实现新发展五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以促进镇内农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定镇 农桑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 农文旅融合
下载PDF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五) 我国老旧蔬菜设施现状、问题及改造提升对策建议 被引量:3
8
作者 冷杨 孙周平 +5 位作者 魏晓明 别之龙 王克健 夏宏义 曹堃 周泽宇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共5页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现代设施农业,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设施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对老旧设施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缺乏系统梳理,对如何破解改造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提升改造对策缺乏系统研究。通过调研我国主要设施蔬菜产区,... 目前我国正在加快建设现代设施农业,推进老旧蔬菜设施改造升级,促进设施蔬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对老旧设施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缺乏系统梳理,对如何破解改造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提升改造对策缺乏系统研究。通过调研我国主要设施蔬菜产区,总结老旧设施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推进改造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明确工作重点、优化设施结构、完善工作机制、增强条件保障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蔬菜设施 改造提升 对策
下载PDF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构建整体性的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 被引量:5
9
作者 赵俊超 张云华 张诩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构建一套整体性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是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需要,是避免不同品类农产品保障任务相互冲突、顾此失彼的需要,是利用农产品品类间功能替代关系扩大政策选择空间的需要,是... 构建一套整体性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是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的需要,是避免不同品类农产品保障任务相互冲突、顾此失彼的需要,是利用农产品品类间功能替代关系扩大政策选择空间的需要,是设置合理精准任务目标引导保供政策实施的需要。构建国家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战略应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聚焦国家食物营养安全,根据不同农产品品类的功能作用差异,建立分层次的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体系,聚焦重点品类,强化要素支撑,完善市场机制,优化进口布局,保障重要农产品充足、持续、稳价、高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农产品 整体性 供给保障战略 分层次保障体系 大农业观 大食物观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目标任务、转型挑战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晶 李天祥 《学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7,共13页
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国家大局为根本,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是让14亿多人吃饱吃好的粮食安全,是全体人民共享共建的粮食安全,是物质... 保障粮食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国家大局为根本,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指引,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是让14亿多人吃饱吃好的粮食安全,是全体人民共享共建的粮食安全,是物质发展与倡导节约相结合的粮食安全,是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可持续的粮食安全,是合作共赢、贡献世界的粮食安全。面对内外部多重转型压力和挑战,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下的粮食安全,需要树立大农业观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践行共享观和责任观,完善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和科技观,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农食系统绿色转型;推进系统论和全局论,促进全链条节粮降损;倡导开放观和共赢观,积极参与国际粮食合作与粮农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粮食安全 大食物观 新质生产力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淮河流域谷物生产水足迹及用水效率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激宇 刘嘉铭 张士云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1-382,共12页
为研究淮河流域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类粮食作物生产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淮河及沂-沭-泗水系的3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谷物生产、水资源、气候等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 为研究淮河流域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类粮食作物生产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以淮河及沂-沭-泗水系的35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谷物生产、水资源、气候等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空间杜宾模型,对流域谷物生产水足迹强度进行测度以反映其用水效率,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9年淮河流域谷物生产水足迹逐渐趋于稳定,谷物生产水足迹强度整体下降82.86%。水足迹强度空间集聚显著,集聚状态逐渐稳定。社会经济条件、农业生产投入、农业生产条件、自然条件与资源禀赋对谷物生产水足迹强度影响显著。淮河流域谷物生产用水总量整体增加,用水效率总体不断提升。淮河流域谷物生产用水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效率较高的区域为淮河干流下游及沂-沭-泗水系,效率较低的区域为淮河干流安徽段。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的提升能促进谷物生产用水效率的提升,城镇化水平、化肥施用量、年日照时长、年平均气温等因素的提升则会对其产生抑制作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年平均气温等因素通过要素流动、技术转移等产生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水足迹 谷物生产 用水效率 时空演变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国家粮食安全: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与践行路径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箫轲 陈杰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2-62,共11页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走科技强国之路。新质生产力具备高质量、高效能与可持续等特征,具有智能管理优化、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平衡维护的潜力,可有效对接粮食安全战略需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安全顶层设...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需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走科技强国之路。新质生产力具备高质量、高效能与可持续等特征,具有智能管理优化、资源循环利用与生态平衡维护的潜力,可有效对接粮食安全战略需求。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安全顶层设计和运行探索,实现粮食的增产增效和质量安全,是新时代推动农业现代化和粮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安全的价值逻辑主要体现在创新驱动增产、绿色转型提效和产业升级发展等方面,但当前仍面临技术集成缓慢、绿色技术成本高、政策脱节和农业人才流失等问题。对此,需融合前沿技术、推广绿色实践、强化政策支持、提升人力资本,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更为强大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粮食安全 农业发展 创新驱动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大国粮食安全保障——兼论“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可山 刘华 《改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82,共13页
农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大国粮食安全保障需要通过生产力的跃升解决未来“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问题。必须基于大国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实际状况,结合农业产业特性和粮食安全保障的要求,重构农... 农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大国粮食安全保障需要通过生产力的跃升解决未来“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问题。必须基于大国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实际状况,结合农业产业特性和粮食安全保障的要求,重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新时代大国粮食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对耕地和种子、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大国粮食安全需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补齐发展中的短板,促进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发生质的跃升,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构建保障大国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为此,要不断深化、拓展和提升农业劳动对象,以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对农业劳动资料进行适宜性、革命性改造,打通农业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解决“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问题的关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新质生产力 粮食安全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2023年马铃薯市场形势回顾和2024年展望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向阳 张晶 +5 位作者 程国栋 迟亮 杨璐 沙德剑 边文波 吴建寨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2023年中国马铃薯市场行情具有薯价前期高企、后期同比偏低、年度价格处于近10年最高位等3个显著特点,预计2024年马铃薯市场价格将总体低于2023年水平。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仍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工水平亟待提高和区域公用品牌保护... 2023年中国马铃薯市场行情具有薯价前期高企、后期同比偏低、年度价格处于近10年最高位等3个显著特点,预计2024年马铃薯市场价格将总体低于2023年水平。目前,中国马铃薯产业仍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加工水平亟待提高和区域公用品牌保护不足等值得关注的问题。建议各地实施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加快全产业链深度开发以及强化区域公用品牌保护,着力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进一步提档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市场形势 展望
下载PDF
优化大豆生产布局以提升大豆产业竞争力
15
作者 李国祥 《中国国情国力》 2024年第7期51-56,共6页
本文着重指出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意义重大,然而当前面临进口规模大、自给率低等严峻问题,提升大豆竞争力成为关键。通过分析发现,大豆竞争力在国际上存在单产和成本价格收益的差距,国内不同地区单产和扩种情况也差异明显。为此,提出提升... 本文着重指出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意义重大,然而当前面临进口规模大、自给率低等严峻问题,提升大豆竞争力成为关键。通过分析发现,大豆竞争力在国际上存在单产和成本价格收益的差距,国内不同地区单产和扩种情况也差异明显。为此,提出提升国内大豆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包括多管齐下优化生产布局、强化科技创新与农村改革、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等,以提升大豆单产和市场化成本收益率,增强产业韧性,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竞争力 生产布局 单产水平 成本价格 农村改革
下载PDF
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水平测度及动态演进 被引量:2
16
作者 左秀平 叶林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1,共14页
分析粮食体系韧性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抵抗能力、适应调整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粮食体系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熵值法、Moran’s I指数、Kernel核密度、空间Markov链、Dagum基尼系... 分析粮食体系韧性理论内涵的基础上,从风险抵抗能力、适应调整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粮食体系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采用熵值法、Moran’s I指数、Kernel核密度、空间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对中国粮食体系韧性进行测度与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提升明显,但整体水平较低,粮食主销区粮食体系韧性较高;中国粮食体系韧性分维度指数值从高到低依次是风险抵抗能力、创新转型能力和适应调整能力。中国粮食体系韧性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多数省份位于高—高集聚区和低—低集聚区,空间集聚程度逐渐降低。中国粮食体系韧性水平在波动中上升,具有一定的梯度效应,但极化效应较弱;相邻地区空间滞后水平的提升能够增加本地区向上转移的概率。中国粮食体系韧性的区域差异明显但存在一定的收敛趋势,组间差异及超变密度是粮食体系韧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体系韧性 创新转型能力 区域差异
下载PDF
提升辽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对策建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瑾 潘荣光 +1 位作者 王昕 隋国民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4,共2页
辽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国家重要粮仓和战略后备基地,是北粮南运的重要枢纽,粮食生产有优势、有潜力,但也面临优质资源短缺、稳产能力不强、产业融合不够、北粮南运交通运输体系还不完善、港口粮食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需落实... 辽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是国家重要粮仓和战略后备基地,是北粮南运的重要枢纽,粮食生产有优势、有潜力,但也面临优质资源短缺、稳产能力不强、产业融合不够、北粮南运交通运输体系还不完善、港口粮食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需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做好粮食储备,推动粮食加工转化,建设粮食加工产业强省,畅通运粮通道,提升保障粮食安全能力,切实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粮食安全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主产区粮食生产减污降碳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畅 柳圩 马国巍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7-367,共11页
基于2002—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主产区粮食生产减污降碳综合效益及其时空演化。结果表明:2002—2021年粮食主产区综合效益指数由0.388提高至0.878,整体为... 基于2002—2021年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与Dagum基尼系数,实证分析主产区粮食生产减污降碳综合效益及其时空演化。结果表明:2002—2021年粮食主产区综合效益指数由0.388提高至0.878,整体为上升态势;主产区综合效益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核心障碍因素存在由粮食产出效率与粮食产出水平向粮食生产投入集约化水平与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集中的转变过程;总体差异水平未出现进一步缓解的趋势,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样本期贡献率均值为56.89%,东西部间差异最大,东部、中部地区区域内的基尼系数水平也存在上升趋势,说明缓解区域内差异同样不容忽视。据此,建议切实提高资源投入集约化程度,统筹协调各区域综合效益均衡发展,建立绿色粮食生产体系,强化绿色低碳收益,进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粮食生产 熵权TOPSIS法 时空演化
下载PDF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产粮第一大省单产提升中的应用
19
作者 王炳春 《黑龙江粮食》 2024年第1期12-14,共3页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最好的灌溉施肥技术,符合现代农业总体发展趋势。现阶段要深刻理解抓好单产提升的重要性,粮食综合产能主要靠单产提升。单产提升试点示范涉及产粮第一大省多个大豆玉米生产县,要在“居安”基础上“思危... “水肥一体化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最好的灌溉施肥技术,符合现代农业总体发展趋势。现阶段要深刻理解抓好单产提升的重要性,粮食综合产能主要靠单产提升。单产提升试点示范涉及产粮第一大省多个大豆玉米生产县,要在“居安”基础上“思危”,提升粮食综合产能靠“稳面积”基础上“提单产”。作为产粮第一大省,在单产提升中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和支持、积极传播推广、完善并优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因地制宜做好分类指导工作,科学合理构建灌溉系统和制定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粮第一大省 水肥一体化 单产提升
下载PDF
基于地貌分区的湖北省粮食生产格局与耕地资源匹配关系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俊峰 丁建成 +1 位作者 翁煜炜 张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48-1765,共18页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与区域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为粮食生产布局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匹配度和LMDI模型等研究湖北省1990—2020年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耕地资...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与区域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为粮食生产布局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匹配度和LMDI模型等研究湖北省1990—2020年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结果】1990—2020年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产量占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步调整为11.2%、30.6%、26.2%、32.0%。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粮食作物生产集中度及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粮食生产向鄂中岗地集中的趋势明显,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大豆生产则向江汉平原集中。湖北省粮食播种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37和14.63 km,但鄂中岗地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则向西南移动。近30年来,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重心的平均空间距离为6.20、3.35、10.57、6.82 km,变动一致性平均指数分别为0.49、0.44、0.40、0.27。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且有增加趋势,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不平衡指数为正,鄂中岗地与鄂东丘陵不平衡指数为负。近30年各地貌区粮食产量变化的耕地数量效应与结构效应为负,耕地集约效应和质量效应为正,其中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对鄂东丘陵粮食生产的减量作用达到309.70万t,而复种指数变化对鄂中岗地粮食生产的增量作用达到300.46万t。【结论】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耕地质量效应和耕地结构效应的增量作用正在减弱,数量效应的减量作用在增强,湖北省面临优质耕地减少的种植风险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产量风险。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长期处于不匹配状态,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应充分考虑不同地貌区自然地理和耕地资源禀赋特征,推动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空变化 地貌分区 耕地资源 匹配性 湖北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