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8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炉企业经营因素与生产因素的关联性分析
1
作者 张蓉 《工业加热》 CAS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电炉企业受到产出效率差异性的影响,电炉企业经营因素与生产因素的关联性多变,为了准确分析经营因素与生产各个因素的关联性。结合电炉生产企业经营过程的投入产出率,采用DEA分析方法分析相关指标;设计实证模型依据相关电炉企业的数据,... 电炉企业受到产出效率差异性的影响,电炉企业经营因素与生产因素的关联性多变,为了准确分析经营因素与生产各个因素的关联性。结合电炉生产企业经营过程的投入产出率,采用DEA分析方法分析相关指标;设计实证模型依据相关电炉企业的数据,计算各个生产因素与经营因素的相关性,完成电炉企业经营因素与相关生产因素的关联性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对于电炉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而言,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效率中的生产率、劳动成本、技术效率,产量与资本利润率呈波浪曲线规律变化,即经营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电炉企业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炉企业 经营规模 生产效率 关联性 生产率 技术效率 DEA方法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的煤矿企业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曹有勋 史卫平 +1 位作者 刘志钧 张晓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25,共10页
为定量地综合评价煤矿企业风险水平,并为煤矿企业风险管控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动态的风险评估方案。首先,结合煤矿事故的特点,根据系统性、全面性、能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着手,构建一个煤... 为定量地综合评价煤矿企业风险水平,并为煤矿企业风险管控和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动态的风险评估方案。首先,结合煤矿事故的特点,根据系统性、全面性、能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从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着手,构建一个煤矿企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提出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煤矿企业风险评估方法。最后,通过煤矿案例分析,利用数字化处理原始定性数据的手段,实现对煤矿工业整体风险水平的定量评估和分析。本文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案具有多重意义:第一,可用于同一煤矿同一时期的风险评估,以协助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第二,可以用于同一煤矿不同时期的风险评估,若按季度进行风险评估工作,可将各季度进行比较,追踪煤矿风险随时间的变化;第三,可用于不同煤矿之间风险对比分析,若应用于不同煤矿同一时期的风险评估工作,可对不同煤矿的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评比,以起到激励作用。此外,若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相应改变,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案也可应用于其他行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企业 风险评估 安全生产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判
下载PDF
加强煤质管理 实现提质增效 被引量:3
3
作者 孙庆芳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1期47-50,共4页
分析了煤质管理中存在的煤质管理体系不完善、原煤及商品煤管控不足等问题,针对济宁二号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煤炭质量不稳定的情况,提出了加强煤质管理的主要措施: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井下原煤质量管理力度;加强工作面质量控制力度,合... 分析了煤质管理中存在的煤质管理体系不完善、原煤及商品煤管控不足等问题,针对济宁二号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煤炭质量不稳定的情况,提出了加强煤质管理的主要措施: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大井下原煤质量管理力度;加强工作面质量控制力度,合理搭配开采,力保原煤质量稳定;开展井下大杂物专项整治和杂物事故教育活动;强化对商品煤质量动态管控;狠抓商品煤水分考核力度;强化外购煤配煤管理;开展“三零”工程;优化产品结构等。通过以上措施,降低了原煤和精煤含杂率,商品煤质量不断提高,树立了良好的质量品牌,实现了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管理 原煤质量 商品煤质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基于聚类算法的动力用煤资源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4
作者 谈鹏菲 顾承串 +2 位作者 詹润 吴基文 顾佳一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
为了快速、准确评价淮南煤田动力用煤资源的等级,达到合理开发利用优质动力用煤资源的目的,基于淮南煤田钻孔煤质大数据库,选取8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将煤的发热量、灰分、硫分、挥发分、软化温度和哈氏可磨性作为动力用煤资源质量评价的... 为了快速、准确评价淮南煤田动力用煤资源的等级,达到合理开发利用优质动力用煤资源的目的,基于淮南煤田钻孔煤质大数据库,选取8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将煤的发热量、灰分、硫分、挥发分、软化温度和哈氏可磨性作为动力用煤资源质量评价的基础指标。基于GIS平台,利用ISODATA算法对研究区动力用煤资源进行聚类,深入挖掘煤质数据信息。结合熵权法确定出每一簇类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法实现动力用煤资源优劣等级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田8煤层动力用煤资源聚类可分为三类,第二簇类动力用煤资源质量最好,其次为第三簇类,第一簇类质量相对较差。其中,第二簇类中优质煤占比最多,第三簇类以中质煤为主,第一簇类则以中质煤、低质煤为主。这为今后淮南煤田动力用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导,并拓展了煤田煤质数据库的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用煤 聚类分析 煤炭质量评价 综合指数法 淮南煤田
下载PDF
脱氨电解锰渣胶结膏体充填性能研究
5
作者 张文兴 邓强 金修齐 《贵州地质》 2024年第3期346-353,共8页
为降低电解锰渣(EMR)在矿井充填过程中氨氮浓度超标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展电解锰渣预处理脱氨氮及其胶结膏体试验。试验中,研究了水洗电解锰渣(WEMR)脱氨氮,EMR和WEMR分别加碱性调理剂预处理(EMRCa、WEMRCa)脱氨氮,以及EMR、WEMR和WEMRCa... 为降低电解锰渣(EMR)在矿井充填过程中氨氮浓度超标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展电解锰渣预处理脱氨氮及其胶结膏体试验。试验中,研究了水洗电解锰渣(WEMR)脱氨氮,EMR和WEMR分别加碱性调理剂预处理(EMRCa、WEMRCa)脱氨氮,以及EMR、WEMR和WEMRCa胶结膏体(EMR-GT、WEMR-GT、WEMRCa GT)对料浆流动性、膏体抗压强度和浸出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EMR相比,WEMRCa显著(P<0.05)降低电解锰渣溶出氨氮含量(降低99.91%)和锰含量(降低99.99%)。与EMR-GT2相比,WEMRCa-GT2料浆流动度达到203 mm,流动度提升约1.19倍;该充填膏体固化28 d后,抗压强度达到3.92 MPa,抗压强度提升约1.99倍,且浸出毒性氨氮和锰含量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中规定的第Ⅲ类标准限值。本研究电解锰渣单位处理成本为160.51元/t,可为大宗固废的减量化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氨电解锰渣 胶结膏体 流动度 抗压强度 浸出毒性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付丹丹 王向前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5-31,共7页
数字化转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并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2008—2021年我国煤炭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企业创新能力和内部控制质量的中介作用。... 数字化转型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并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2008—2021年我国煤炭业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究数字化转型对煤炭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企业创新能力和内部控制质量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创新能力和内部控制质量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政府要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企业也要加大数字化建设的投入,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高质量发展 煤炭业 创新能力 内部控制质量
下载PDF
碳中和地质技术及其煤炭低碳化应用前瞻 被引量:78
7
作者 桑树勋 袁亮 +5 位作者 刘世奇 韩思杰 郑司建 刘统 周效志 王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30-1451,共22页
概述了碳中和地质技术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碳中和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提出了碳中和地质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评述了关键碳中和地质技术的国内外进展,分析讨论和前瞻了碳中和地质技术在煤炭低碳化开发利用进程中的重要应用方向、应用模式和发展... 概述了碳中和地质技术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碳中和知识体系中的定位,提出了碳中和地质技术的概念和内涵,评述了关键碳中和地质技术的国内外进展,分析讨论和前瞻了碳中和地质技术在煤炭低碳化开发利用进程中的重要应用方向、应用模式和发展前景。已有研究工作表明:作为碳中和知识体系的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正在形成,在地球科学基本背景上碳中和相关学科群交叉融通形成了当前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和技术发展方向,碳中和地质技术是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交叉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生态地质与碳增汇技术、煤层中甲烷减排与资源化开发利用技术、化石能源低碳化开发利用地质技术、地热资源高效勘查与开发技术、新能源高效安全开发利用地质保障技术、矿化固碳地质技术和地球工程等构成了碳中和地质技术的当前核心内涵;以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大规模集群化部署与全流程技术、煤层甲烷接续高效抽采与低浓度瓦斯(含乏风瓦斯)利用技术、煤型关键金属探采选冶全流程技术、矿区生态地质修复重构与碳增汇技术、干热岩型地热地质新能源勘查开发利用技术、供能蓄能一体化水电和核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地质工程保障技术、太阳辐射管理前沿技术探索为代表,关键碳中和地质技术已取得重要进展;CCUS将成为低排放燃煤发电、煤转化、煤制氢、煤制特种燃料、煤基材料等煤炭低碳洁净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的关键,煤炭基地或煤矿区CCUS以煤基CO_(2)源、煤系CO_(2)地质碳汇、CO_(2)矿化固定与采空区充填封存为技术特色且具有紧迫需求;从原位煤层气高效勘探开发、煤矿瓦斯井下-地面协同高效抽采、关闭矿井瓦斯高效抽采到低浓度和乏风瓦斯高效利用,煤层甲烷高效抽采利用与减排综合技术应用模式将得到快速发展和推广;通过覆岩变形控制与地表植被生态系统保持、水资源与区域生态系统保护、采动裂隙与温室气体大气排放控制、数字矿山与节能提效等方式发展和应用绿色智慧矿山地质保障技术,实现煤炭生产过程减碳;应用煤矿区生态修复与碳增汇技术,实现煤矸石处置与减污降碳协同、塌陷区治理与碳增汇、土地整治利用与增汇固碳;加快应用和发展煤系共伴生资源共探共采与碳减排技术,实现煤系气、煤型关键金属高效勘查开发利用突破,对服务我国低碳洁净高效安全新能源体系构建和实现源头减碳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地质技术 煤炭低碳化 概念与内涵 关键进展 应用模式
下载PDF
新田煤矿选煤厂无烟煤加工优质冶金烧结煤的经济效益分析
8
作者 申雷丹 聂丹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5期47-49,共3页
阐述了烧结用煤灰分增加对钢铁企业生产的影响,并对新田煤矿选煤厂利用现有选煤工艺,多出优质烧结用煤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提出多出烧结煤有利于无烟煤资源的更合理利用,同时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选煤厂 无烟煤 末精煤 高炉喷吹 冶金烧结 洗选加工
下载PDF
安全管理系统在选煤厂的应用
9
作者 冯志刚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2期76-79,共4页
阐述了中煤洗选公司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系统,整合了安全培训素材,实现培训积分与刷脸验证;实现了作业风险线上交底审批,提高了职工风险管控意识,将每项作业的每个风险进行管控,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能力;实现了职工积分制,职工积分直接关联到... 阐述了中煤洗选公司通过建立安全管理系统,整合了安全培训素材,实现培训积分与刷脸验证;实现了作业风险线上交底审批,提高了职工风险管控意识,将每项作业的每个风险进行管控,强化现场安全管理能力;实现了职工积分制,职工积分直接关联到班组长积分,推动班组内部主动安全管理,不仅在管理人员检查中扣分,更增加了职工主动上报问题的加分项,发动全员查、治隐患,真正实现安全工作全员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煤厂 安全管理 安全培训 风险管控 安全生产责任制 APP
下载PDF
中国煤炭利用效率评价及与经济增长脱钩分析 被引量:41
10
作者 车亮亮 韩雪 +1 位作者 赵良仕 武春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10,共7页
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解决资源环境多重挑战的共识方案。我国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能源的绿色发展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推动我国能源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作为我国能源的主体地... 绿色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各国解决资源环境多重挑战的共识方案。我国绿色发展的关键在于能源的绿色发展问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推动我国能源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作为我国能源的主体地位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因此,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意义重大。针对当前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测度存在的问题,选取各地区每年煤炭消费量作为衡量能源投入的指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作为人力投入,能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与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之和作为资本投入,第二产业增加值作为期望产出,煤炭资源碳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构建了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2000-2012年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进行煤炭资源利用效率评价,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总体水平不高,平均效率值仅为0.269;四大区域按照煤炭利用效率均值高低排序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且中、西部地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重点提升这类地区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是提高全国整体效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我国年均GDP增速远大于能源强度的下降速度,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但对于能源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挂钩"问题则未引起足够重视,只有在实现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脱钩的同时也要让经济发展与能源利用效率不脱钩,才能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基于上述认知引入脱钩理论,分别用煤炭消费和煤炭利用效率的GDP弹性系数来分析我国及各地区煤炭消费、煤炭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研究表明:国家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上取得一定成效,但限于当前产业结构现状,技术和管理水平,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有限;我国及大部分地区的煤炭消费、煤炭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已由绝对挂钩转变为绝对脱钩状态,并且地区间脱钩程度的差距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利用效率 效率评价 煤炭消费 脱钩理论 SBM模型
下载PDF
抚顺矿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11
作者 苏斌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6期84-87,共4页
抚顺矿区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煤炭资源逐渐减少,特别是国家“保城限采”后,大量城下压煤无法开采,煤炭可采储量锐减。为了克服企业困难,经过多年反复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一个围绕煤炭和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具有科学性、循... 抚顺矿区随着开采年限的增加,煤炭资源逐渐减少,特别是国家“保城限采”后,大量城下压煤无法开采,煤炭可采储量锐减。为了克服企业困难,经过多年反复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逐渐形成一个围绕煤炭和油页岩综合开发利用为核心,具有科学性、循环性、增值性的循环经济模式,并不断发展壮大。抚顺这个百年老矿区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其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经验说明,循环经济是煤炭企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矿区 油页岩 循环经济 转产转型 产业链
下载PDF
煤矿煤质管理及洗选精益对标创效实践
12
作者 曹升玲 张微静 侯玉亭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9期84-87,共4页
介绍了南屯煤矿推行煤质及洗选精益对标创效管理,从井下源头、生产过程、管理机制入手,实施源头规划设计提资源回采率、过程管控精益生产稳煤质、洗选加工增精煤降煤泥、管理考核机制提效果等管理手段,形成了以指标结果为导向的精益生... 介绍了南屯煤矿推行煤质及洗选精益对标创效管理,从井下源头、生产过程、管理机制入手,实施源头规划设计提资源回采率、过程管控精益生产稳煤质、洗选加工增精煤降煤泥、管理考核机制提效果等管理手段,形成了以指标结果为导向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化利用水平和生产效率,优化了管控流程,加快了管理机制创新力,而且从根本上缓解了矿井资源匮乏、煤质变差的难题,助推了企业管理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洗选 精益对标 回采率 精煤 煤泥
下载PDF
基于标准差椭圆法的中岭煤矿集中开采区地表形变时空演化分析
13
作者 安全 李亮 +2 位作者 黄广才 韦瑾 邢愿 《贵州地质》 2024年第3期310-317,共8页
为更进一步掌握煤矿开采区因地下采煤活动诱发的地表变形程度及其多年时空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和时空分布格局对煤矿开采强度大的矿区人民科学的规避潜在地质灾害、矿山安全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了覆盖研究区的... 为更进一步掌握煤矿开采区因地下采煤活动诱发的地表变形程度及其多年时空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和时空分布格局对煤矿开采强度大的矿区人民科学的规避潜在地质灾害、矿山安全生产等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选取了覆盖研究区的2007—2010年12景ALOS PALSAR L波段与170景2014—2021年Sentinel-1A C波段雷达影像变形数据基于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研究矿区地表LOS向(Line of sight,LOS)形变时序变化与时空演化特征。监测结果表明:(1)监测区2007—2021年以来形变速率最大年出现在2014—2015年,最大沉降变形速率为-102.72 mm/y,形变主要集中分布在监测区北部、相对沉降速率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由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可知监测区地表相对沉降形变中心空间上在观测期间(2007—2021年)整体往北东方向移动了447.52 m,形变中心有朝着北东方向扩大、演化的趋势。结论:本文利用标准差椭圆方法成功模拟了监测区地表多年变形空间演变格局,研究结果可为多年煤矿开采地区进一步掌握其地表变形区分布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AS-InSAR 地质灾害 标准差椭圆方法 时空演化 矿区形变
下载PDF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简析及建议
14
作者 张晋波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6期88-90,共3页
我国特定的资源禀赋条件决定着煤炭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主体能源地位。在国家“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保障能源资源安全,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的特点,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向“多元化、高端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煤炭 清洁利用 煤电 煤化工
下载PDF
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在国有煤炭企业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15
作者 李慧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3期49-52,57,共5页
国有煤炭企业作为国家能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三项制度改革的问题与挑战。部分煤炭企业通过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探索企业员工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 国有煤炭企业作为国家能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三项制度改革的问题与挑战。部分煤炭企业通过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探索企业员工差异化薪酬分配办法,建立健全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推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等模式,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1]。近年来,阿米巴管理模式在国内部分国有企业的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介绍了阿米巴管理体系的内涵、体系架构以及在国有煤炭企业的应用方法,论述了该管理模式在国有煤炭企业应用的可行性及潜在的应用效果[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 国有煤炭企业 应用 可行性研究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煤炭变革的技术路径 被引量:41
16
作者 陈浮 王思遥 +3 位作者 于昊辰 陈润 杨永均 陆诗建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52-1461,共10页
碳中和目标下传统能源体系面临根本性变革,煤炭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如何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煤炭行业发展的责任。为此,从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出发,明确煤炭在未来能源体系下不同情景(可控保底、优化保底、核心保底)弹... 碳中和目标下传统能源体系面临根本性变革,煤炭作为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如何引领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是煤炭行业发展的责任。为此,从碳中和目标的客观要求出发,明确煤炭在未来能源体系下不同情景(可控保底、优化保底、核心保底)弹性安全区间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厘清煤炭资源全过程碳足迹,探索不同技术路径下煤炭技术变革和创新发展的可行性;最后,提出顺应碳中和愿景目标要求的未来煤炭行业颠覆式变革技术路径,并探讨2条技术路径的优劣性。结果表明:①煤炭在未来能源体系下仍可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保底安全能源不可或缺。在核心保底、优化保底和可控保底等3种情景弹性安全区间中分别占61.5%,47.1%,43.5%;②2019年煤炭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为71.3亿t,其中,发电和供热环节占56.1%,钢铁冶炼占26.6%,煤化工环节占8.1%。推行零碳高效发电、终端电气化和煤制绿氢是煤炭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技术变革之首选;③探讨了UCG-IGCC-CCUS发电技术和UCG-H_(2)-CCUS制绿氢技术变革的可行性,与超超临界燃煤和IGCC发电相比,UCG-IGCC-CCUS虽发电煤耗上升,但可实现零排放。与其他制氢技术相比,UCG-H_(2)-CCUS制绿氢技术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且可实现近零排放。这些技术将成为煤炭安全、高效、绿色、零碳变革的必由之路,为碳中和目标下煤炭行业创新发展和技术变革提供科学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煤炭产业 全生命周期评价 技术变革 CO_(2)捕集与封存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煤炭安全区间与绿色低碳技术路径 被引量:175
17
作者 刘峰 郭林峰 赵路正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5,共15页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原料,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今后较长时期内,特别是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中还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兜底保障作用。作为“双碳”目标的主战场,能源产业的减碳、降碳是我国“双碳”工作的重点方向。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禀赋现状,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基础上,降低煤炭消费总量及其消费过程中的碳排放强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当前,“双碳”目标已对煤炭行业整体技术布局和攻关方向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煤炭行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需要用系统思维谋划、从多个方面统筹未来煤炭科技发展路径,全面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向纵深发展。以科学定“量”、绿色提“质”、创新领“路”为纲,探索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的技术路径。阐述了开展煤炭安全区间研究的现实紧迫性,分析安全区间上下限影响因素,提出煤炭安全区间需要研究的科学命题;结合世界主要煤炭生产消费国家的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布局和国内低碳科技发展动态,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煤炭绿色低碳科技发展历程,阐述了煤炭工业开拓前进、发展改革、洁净煤技术框架建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高质量发展等5个阶段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的理论、技术和工业应用等方面的进展,提出了双碳背景下我国煤炭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短板与科技攻关需求;围绕技术升级、低碳融合、颠覆突破、负碳固碳等4种类型,提出了智能绿色开采、清洁低碳利用、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矿区生态修复+碳汇、矿井空间开发利用、绿氢(电)与煤炭转化融合、煤与生物质/废弃物协同利用、地热资源利用、井下流态化开采与转化一体化、煤基高能燃料合成、先进煤基碳素材料制备、深部原位CO_(2)与CH_(4)制氢、煤矿采空区/残采区/关闭矿井封存CO_(2)、CO_(2)驱油驱气、CO_(2)电化学催化转化捕集、CO_(2)矿化利用等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攻关方向,为新形势下煤炭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相关科技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对引导煤炭行业顺应能源革命新形势、满足行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抓住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调整新机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煤炭安全区间 科技创新 绿色低碳技术 负碳固碳 技术路线
下载PDF
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平衡性研究 被引量:41
18
作者 李志军 刘海燕 刘继生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39-846,共8页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国家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的根本需要,也是满足农村居民精...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国家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提出了城乡统筹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的根本需要,也是满足农村居民精神文明与健康的需要,对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空间扩展、资源共享和生存环境的优化等方面也有重大意义。文章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指数模型,分析了中国各省区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于村庄人口、村庄面积、地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之间的不平衡和滞后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这种不平衡性和滞后性进行了原因剖析,并借鉴国外农村基础设施的相关建设经验,提出推进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投入 不平衡性 指数模型
下载PDF
2002~2003年我国煤矿死亡事故统计分析 被引量:54
19
作者 刘亮 刘毅 刘明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76,共4页
对 2 0 0 2~ 2 0 0 3年全国煤矿死亡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从分月的统计中发现管理对事故的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事故的死亡人数和发生次数两个方面出发 ,发现就全国而言煤矿事故的控制重点是瓦斯和顶板 。
关键词 统计分析 顶板事故 瓦斯事故 管理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下山东省人地关系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2
20
作者 程钰 任建兰 徐成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1-127,共7页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生态环境建设,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一,人地关系协调研究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命题。以具有中国缩影之称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人口大省与... "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生态环境建设,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一,人地关系协调研究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命题。以具有中国缩影之称的经济大省、工业大省、人口大省与资源大省山东省为例,构建协调度、耦合度、响应度模型,探讨山东省人地关系演进趋势,并识别人地关系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11991-2012年山东省人类活动强度呈逐步上升趋势,由0.410上升至0.819,资源环境水平呈小幅度波动下降趋势,由0.736下降至0.537;2人类活动强度与资源环境水平的协调度基本在0.959以上,属于高水平协调,由磨合阶段向高水平耦合阶段演变;3资源环境水平对人类活动强度的响应具有对应性和连续性,始终表现出负效应特征,但胁迫效应幅度逐年缩小,回归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和区域开发效率是胁迫效应逐年缩小的主要驱动因素。研究为人地关系演进趋势及其驱动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人地关系 演进趋势 驱动因素 山东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