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7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以来铁路押汇的倡导、困局和重生 被引量:1
1
作者 马陵合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4,共10页
在近代中国,铁路运输与近代金融不断融合,促进了国内商业市场的发展,铁路押汇自然被视为推动这种融合的重要载体。铁路押汇是以铁路为主体的金融业务,与一般意义上的押汇、票据贴既有联系,也有明显差异,其间存在官商、银行界与交通部门... 在近代中国,铁路运输与近代金融不断融合,促进了国内商业市场的发展,铁路押汇自然被视为推动这种融合的重要载体。铁路押汇是以铁路为主体的金融业务,与一般意义上的押汇、票据贴既有联系,也有明显差异,其间存在官商、银行界与交通部门的多元互动关系。在经历有关铁路押汇的深入讨论并付诸实施之后,因缺乏有效的制度基础,银行业务与铁路运输融合方式难以定型。银行业只能寄望于自身保障体系所支撑的商业票据来发展押汇类业务,逐渐放弃将铁路押汇作为独立业务的努力。当下的铁路提单金融化创新,则是新时代铁路押汇的重生,只是仍需要从法律和制度层面落实铁路提单的物权属性,实现铁路运输与押汇的深度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押汇 提单 物权属性 贴现票据
下载PDF
近代西方铁路技术向中国转移的 历史走向及其限度
2
作者 马陵合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194,共9页
近代西方铁路技术向中国转移,是在路权不完整的背景下,作为技术本体(或是供体)的西方列强与技术受体的中国之间的特殊历程。努力摆脱西方控制、实现技术自主化,是接受西方铁路技术的基本走向。受制路权的压力,加之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在... 近代西方铁路技术向中国转移,是在路权不完整的背景下,作为技术本体(或是供体)的西方列强与技术受体的中国之间的特殊历程。努力摆脱西方控制、实现技术自主化,是接受西方铁路技术的基本走向。受制路权的压力,加之中国工业基础薄弱,在追求铁路自主化的目标和发展路径上,表现出多重限度。在历史视野之下,技术具有明确的政治属性,甚至从属于政治权力。考察近代西方铁路技术向中国转移的历史进程及其成效,应以铁路的技术属性为基础,更应从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切入,探究铁路所蕴含的政治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技术 技术转移 历史走向
下载PDF
妥协与对抗:葫芦岛筑港引起的中英铁路债务交涉
3
作者 郭少伟 马陵合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7-54,共18页
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为构建独立自主的东北交通体系,张学良与铁道部共同制定葫芦岛筑港计划,以北宁铁路余利作为筑港经费,此举引起英方抗议。中英双方围绕铁路收入余利使用权问题展开多轮交涉,中方为推进筑港工程一度进行妥协,但英商... 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为构建独立自主的东北交通体系,张学良与铁道部共同制定葫芦岛筑港计划,以北宁铁路余利作为筑港经费,此举引起英方抗议。中英双方围绕铁路收入余利使用权问题展开多轮交涉,中方为推进筑港工程一度进行妥协,但英商中英公司并不满足,力图彻底解决铁路债务纠纷。中方为完成筑港的既定目标,未再理会英方抗议,遂按照计划开始动工。筑港交涉不仅反映出外国资本与中国近代交通事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还折射出抗日战争爆发前英国对华关系的调适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铁路史 葫芦岛港 北宁铁路 南京国民政府 东北地方政府 中英公司 铁路债务
下载PDF
晚清政府护侨兴商的尝试——以厦门保商局为例的分析
4
作者 谢皆刚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78-86,共9页
论文梳理了晚清时期厦门保商局的创建与推广历程,分析了晚清政府在护侨兴商方面的尝试及其成效。1899年,兴泉永道恽祖祁在厦门设立保商局,通过制定护侨章程,旨在吸引侨商返乡投资兴业,以应对内忧外患及经济凋敝的困境。然而,厦门保商局... 论文梳理了晚清时期厦门保商局的创建与推广历程,分析了晚清政府在护侨兴商方面的尝试及其成效。1899年,兴泉永道恽祖祁在厦门设立保商局,通过制定护侨章程,旨在吸引侨商返乡投资兴业,以应对内忧外患及经济凋敝的困境。然而,厦门保商局承袭了官场的诸多积弊,官员冗余、贪污浪费严重,护侨效果未达预期。面对内外压力,保商局虽多次整顿,但因未触及旧体制的根本症结,成效有限,最终为福建暨南局所取代。通过分析厦门保商局的筹建背景、推广过程及其护侨举措的成败得失,论文揭示了晚清护侨观念与体制转轨之艰难。厦门保商局的设立,标志着晚清政府开始在体制内建立专门机构来保护华侨权益,虽然未能充分发挥预期作用,但其为此后的侨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保商局 护侨 官督商办
下载PDF
《京奉铁路》相册中的人物影像
5
作者 陈哲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85,共2页
京奉铁路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铁路干线之一,它西迄北京,东至奉天(沈阳),干线长849.39公里,加上9条支路,共计长约1372公里。该路发轫于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1907年正式更名为京奉铁路,1912年北京至奉天全线通车,其间经历了30年之久的... 京奉铁路是近代中国最为重要的铁路干线之一,它西迄北京,东至奉天(沈阳),干线长849.39公里,加上9条支路,共计长约1372公里。该路发轫于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1907年正式更名为京奉铁路,1912年北京至奉天全线通车,其间经历了30年之久的漫长历程。中国铁道博物馆所收藏的一部拍摄于1919年的《京奉铁路》相册,为研究京奉铁路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奉铁路 铁路干线 奉天(沈阳) 相册 唐胥铁路
下载PDF
个碧石铁路股票
6
《云南档案》 2024年第2期8-8,共1页
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意图接修支线。为杜绝法国人争夺利权,个旧厂商自动集议,呈请批准修建由个旧至碧色寨,再至建水、石屏的铁路,即个碧石铁路。1913年,个碧铁路公司在蒙自成立。为节约资金并隔开与滇越铁路的直接连接,确定轨距为60厘... 滇越铁路通车后,法国意图接修支线。为杜绝法国人争夺利权,个旧厂商自动集议,呈请批准修建由个旧至碧色寨,再至建水、石屏的铁路,即个碧石铁路。1913年,个碧铁路公司在蒙自成立。为节约资金并隔开与滇越铁路的直接连接,确定轨距为60厘米寸轨。1915年,从个旧县经鸡街、蒙自县至碧色寨的路段开始动工建设,于1921年11月完成通车;鸡街至建水县一段,于1928年10月建成通车;1928年修筑从建水县至石屏县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越铁路 建水县 直接连接 石屏县 蒙自县 鸡街 个碧石铁路
下载PDF
清末民初铁路建设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辉 刘冲 颜色 《经济学报》 2014年第3期1-20,共20页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铁路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首先在县级水平上将清末民初的历史信息和现代经济指标以及地理特征匹配整合起来,然后通过考察"相邻县组",比较了铁路通过县与其邻县长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回归结果... 本文研究了清末民初铁路对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影响。我们首先在县级水平上将清末民初的历史信息和现代经济指标以及地理特征匹配整合起来,然后通过考察"相邻县组",比较了铁路通过县与其邻县长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回归结果表明:铁路通过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显著高于邻县约20%。我们进一步研究了产生差异的影响渠道,发现:有铁路通过的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更快,能吸引更多的外商资本,同时教育水平和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铁路建设 长期经济发展 影响渠道 “相邻县组”
下载PDF
京张铁路建造初期詹天佑遇到的难题分析——从《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来看
8
作者 刘虹岐 《湛江文学》 2024年第3期0244-0246,共3页
1905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司兼会办,主持修建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他在初期面临的难题是前所未有的。关于京张铁路的各种研究很多,但从使用的史料看,对于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的利用还不是很... 1905年,詹天佑被任命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司兼会办,主持修建第一条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干线铁路——京张铁路。他在初期面临的难题是前所未有的。关于京张铁路的各种研究很多,但从使用的史料看,对于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的利用还不是很充分。文章以《詹天佑日记书信文章选》为依据,对京张铁路建造初期詹天佑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张铁路 詹天佑 总工程司
下载PDF
铁路长大干线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地价函数法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有孝 林晓言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08-312,共5页
铁路长大干线作为连接多个城市群的陆路交通网骨干,对于促进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选择地价作为反映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指标,基于地价函数法,建立了铁路长大干线社会经济效益的定量评价模型,通过对... 铁路长大干线作为连接多个城市群的陆路交通网骨干,对于促进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选择地价作为反映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定量指标,基于地价函数法,建立了铁路长大干线社会经济效益的定量评价模型,通过对京九铁路的实证分析标定了参数,并预测了京沪高速铁路对沿线地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长大干线 城市地价 地价函数法 京九铁路 京沪高速铁路
下载PDF
论清末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两个促动因素 被引量:11
10
作者 马陵合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6-91,共6页
论清末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两个促动因素马陵合1911年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实行,引起大规模的保路风潮,进而导致武昌起义的爆发,这是人所共知的史实。然而,人们认识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时往往过多地论及其丧失国家利权和掠夺民族资产... 论清末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两个促动因素马陵合1911年铁路干线国有政策的实行,引起大规模的保路风潮,进而导致武昌起义的爆发,这是人所共知的史实。然而,人们认识铁路干线国有政策时往往过多地论及其丧失国家利权和掠夺民族资产阶级以及人民群众利益方面的影响,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宣怀 立宪派 铁路干线 收归国有 清政府 保路运动 湖广铁路借款 邮传部 汉阳铁厂 垄断资本集团
下载PDF
收路与保路:清末川路风潮中的盛宣怀和四川官商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南生 熊元彬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4-220,共7页
在清末铁路风潮中,盛宣怀被四川官商指责为"卖国奴"。其实,四川官商们原本是支持铁路国有的,只是当盛宣怀要求速查川路倒账时,他们惧怕会危及到自身的既得利益,因而才煽动民众,以举借外债、聘用洋工程师等为借口,在《蜀报》... 在清末铁路风潮中,盛宣怀被四川官商指责为"卖国奴"。其实,四川官商们原本是支持铁路国有的,只是当盛宣怀要求速查川路倒账时,他们惧怕会危及到自身的既得利益,因而才煽动民众,以举借外债、聘用洋工程师等为借口,在《蜀报》上攻击参与四国铁路借款签押的盛宣怀为"卖国奴"。随着舆论一波接一波的发展,盛宣怀"卖国"几乎凝固为难以撼动的"事实"。实际上,在财政极为匮乏但又必须速建铁路,以及在人才不济但又急需高技术工程师的大背景下,盛宣怀所倡导的铁路借款和聘用洋工程师等是较为符合国情省情与川路路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宣怀 四川官商 铁路建设
下载PDF
论袁世凯与关内外铁路的收还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全有 申彦玲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125-131,共7页
学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谓"翻案式"研究的日渐萧条而颇显岑寂。因此,重建史实至为关键。以关内外铁路的收还为例,作为督办回收大臣,袁世凯在国内国际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英、俄谈判回收事宜,最终达成了... 学界对于袁世凯的研究,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谓"翻案式"研究的日渐萧条而颇显岑寂。因此,重建史实至为关键。以关内外铁路的收还为例,作为督办回收大臣,袁世凯在国内国际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英、俄谈判回收事宜,最终达成了有利于我方的协议并顺利完成了接收。此路的谈判回收与之后的良好经营不仅使袁世凯声誉日隆,且为其在清末政坛的崛起提供了经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胡燏棻 关内外铁路 利权回收
下载PDF
线性交通遗产的旅游化适应性再利用路径探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庆雷 何晶晶 李芳 《开封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21-27,67,共8页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交通设施的本初功能逐渐弱化甚至丧失。遗产化、旅游化可以实现其功能的演化,为其开创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因此遗产化、旅游化成为其存在方式的重要选择。线性交通遗产以道路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形态上的线性、空间上... 随着时代的发展,部分交通设施的本初功能逐渐弱化甚至丧失。遗产化、旅游化可以实现其功能的演化,为其开创一个新的生命周期,因此遗产化、旅游化成为其存在方式的重要选择。线性交通遗产以道路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形态上的线性、空间上的跨界性、内涵上的多样性、本质上的文化性、遗存上的残缺性等特征。应坚持发展精神经济、体验经济、创意经济、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将适应性再利用作为基本方向,综合考虑其原有用途、文化遗产价值和休闲旅游功能,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之路。在这一过程中,要推进沿线地方政府的深度合作,培育市场主体,建设旅游节点,开辟特色文化旅游线路,创新文化展示手段,设计特色体验项目,同时要注重遗产廊道保护,为线性交通遗产充分发挥文化、教育、旅游、环保的作用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遗产 线性 跨界 资源群 旅游化 适应性再利用
下载PDF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满铁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金玲 刘素范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67-71,共5页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在“九·一八”事变前就扶持各种反动势力 ,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 ,满铁的经营危机加快了“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步伐 ,成为引发“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 ;满铁... 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 ,在“九·一八”事变前就扶持各种反动势力 ,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侵略 ,满铁的经营危机加快了“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步伐 ,成为引发“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 ;满铁直接参与了“九·一八”事变 ,为日本关东军提供军需军运 ,致使中国全东北沦陷。“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军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的严重步骤 ,也使满铁攫取东北铁路权益的侵略活动达到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铁 “九·一八”事变 东北铁路
下载PDF
京汉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兴起 被引量:12
15
作者 田伯伏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91-96,共6页
20世纪初 ,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石家庄作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 ,成为华北物资转运的枢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 ,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 ,迅速发展成为华北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本文重点考察铁路对石家庄城市兴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 20世纪初 ,京汉铁路和正太铁路相继建成通车。石家庄作为两条铁路的交汇点 ,成为华北物资转运的枢纽。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 ,石家庄由一个小村庄 ,迅速发展成为华北著名的工商业城市。本文重点考察铁路对石家庄城市兴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铁路枢纽地位使石家庄迅速成为货物转运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带动了石家庄人口的聚集和商业的繁荣 ;促进了石家庄近代工业的起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石家庄 兴起
下载PDF
刘铭传与台湾铁路近代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九如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9-94,共6页
刘铭传从御侮图强的目的出发 ,力主修筑台湾铁路 ,妥善解决资金短缺和技术力量不足的难题。台湾铁路的兴筑 ,便利了台湾的交通 ,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传播了近代化观念。
关键词 刘铭传 近代化 台湾省 铁路建设 资金 社会环境
下载PDF
中国铁路史研究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10
17
作者 崔罡 崔啸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8-21,共14页
迄今为止,中国铁路史研究可被分为四个阶段:1835年至1906年为酝酿阶段;1906年至1954年为研究范式的基本确立与第一次繁荣阶段;1950年代至1980年为研究的分化和相对沉寂阶段;1980年至今为分化的进一步加剧和铁路社会史的繁荣阶段。中国... 迄今为止,中国铁路史研究可被分为四个阶段:1835年至1906年为酝酿阶段;1906年至1954年为研究范式的基本确立与第一次繁荣阶段;1950年代至1980年为研究的分化和相对沉寂阶段;1980年至今为分化的进一步加剧和铁路社会史的繁荣阶段。中国铁路史研究最突出的特征是历史学者与铁路人之间在问题意识上的分化,由此产生了"厚古薄今"和"内外隔绝"的两大特点,并导致了"纵通不足"和"横通不足"两大不足。在下一步的研究中,应当以"探析中国铁路与中国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为核心问题,以"铁路的载运能力和国家社会的需求之间的双向互动"为研究对象,以共和国铁路史为重点时段,在中国高铁史、中国铁路思想史、中国铁路技术史和中国铁路通史等领域寻求突破。南开大学、苏州大学和西南交通大学等三大铁路史研究团队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铁路史 中国铁路史研究 历史学者 铁路人 中国高铁史 中国铁路思想史 中国铁路技术史 中国铁路通史
下载PDF
清末华北铁路与经济变迁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宝晓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2-106,共5页
关键词 华北铁路 清朝末期 中国 经济变迁 “与民争利”现象
下载PDF
李鸿章与中国早期铁路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志华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3期72-77,共6页
李鸿章做为晚清政府重臣,清末倡办洋务运动和最早主张兴建铁路的最主要代表人物,其在政治上的表现已有不少论述,在此不论。本文试就当中国酝酿兴建铁路,中国大地第一条铁路的出现,中国人兴建第一条铁路时期,李鸿章的思想认识发展... 李鸿章做为晚清政府重臣,清末倡办洋务运动和最早主张兴建铁路的最主要代表人物,其在政治上的表现已有不少论述,在此不论。本文试就当中国酝酿兴建铁路,中国大地第一条铁路的出现,中国人兴建第一条铁路时期,李鸿章的思想认识发展变化轨迹,略谈几点看法。一铁路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铁路 清政府 思想认识 西方列强 顽固派 地位和作用 郭嵩焘 铁路改革 社会进步
下载PDF
论清政府对西套蒙古问题的解决 被引量:2
20
作者 黑龙 成崇德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7,共5页
西套蒙古,亦称阿拉善蒙古,实为被噶尔丹击败逃至西套地区的厄鲁特蒙古。他们被夹于清朝与准噶尔两大势力之间,处境窘迫。清廷认为西套蒙古是噶尔丹部属,应由噶尔丹收归,并就此与噶尔丹长期交涉,成为双方关系的一个焦点。由于清朝政府对... 西套蒙古,亦称阿拉善蒙古,实为被噶尔丹击败逃至西套地区的厄鲁特蒙古。他们被夹于清朝与准噶尔两大势力之间,处境窘迫。清廷认为西套蒙古是噶尔丹部属,应由噶尔丹收归,并就此与噶尔丹长期交涉,成为双方关系的一个焦点。由于清朝政府对西套蒙古的战略地位缺乏足够认识,致使西套蒙古投附清朝经历了异常曲折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套蒙古 清政府 噶尔丹 交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