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释名》声训看汉代人的思维特征及其文化背景 |
刘兴均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7
|
|
2
|
刘熙《释名》“一韵之转”方法论考略 |
吴泽顺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3
|
《释名》“或曰”疏证 |
魏宇文
王彦坤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4
|
《释名》互训例辨 |
陈建初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01 |
3
|
|
5
|
从《释名》同实异名例看刘熙的词汇观 |
刘中富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9 |
3
|
|
6
|
《释名》的声训与推原 |
郝士宏
|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3
|
|
7
|
《释名》直陈例说 |
陈建初
|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8
|
论王念孙对戴震学术的继承与发展——以《广雅疏证》为例的考察 |
徐道彬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9
|
《释名》中的“同字为训” |
许征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9 |
2
|
|
10
|
《释名》声训的民俗学价值 |
左林霞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1
|
论《释名》的方言研究 |
华学诚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12
|
《释名》性质新论 |
刘中富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09 |
1
|
|
13
|
《释名》词语探源 |
李茂康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02 |
1
|
|
14
|
《释名》声训引郑考——兼论《释名》的作者问题 |
吴泽顺
|
《励耘语言学刊》
|
2005 |
1
|
|
15
|
《释名》研究历程及争鸣 |
王闰吉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1
|
|
16
|
《说文》对《尔雅》的超越——以训释对象、训释术语和编排体例为例 |
路越
|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7
|
对《释名》的再认识 |
罗湘英
|
《池州师专学报》
|
2001 |
2
|
|
18
|
论《释名》的性质 |
王闰吉
|
《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
2002 |
2
|
|
19
|
《释名》的编排及其义训特点探析 |
蔡菲菲
王文
|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0
|
《释名》对假借字的利用 |
刘青松
|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2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