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香久与苔丝形象之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淑琴 张兰芳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93-196,共4页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与张贤亮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都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刻画了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落入生活困境的两位具有魅力、引人深思并富有诗性特质的女性形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苔丝形象仍然摇曳于世界文学画廊之中... 托马斯.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与张贤亮在《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都以饱蘸深情的笔触刻画了在特殊社会历史时期落入生活困境的两位具有魅力、引人深思并富有诗性特质的女性形象。一个多世纪过去了,苔丝形象仍然摇曳于世界文学画廊之中;尽管时空变换,黄香久独具风姿的形象仍然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熠熠生辉。她们在和谐、美丽、宁静的自然环境中,内心充盈着女性的浪漫情怀与欲望表达;在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她们的性格发生了扭曲与异化;在经历了生活的挫折与不幸后,她们仍然追求真挚爱情与灵魂的高贵。作者在作品中也将自己内心的苦闷进行了悲剧性的宣泄,体现了对女性命运的"了解之同情",突出了中西方文学中女性苦难命运的主题。作者在演绎女性悲剧人生的同时,从女性立场出发,对女性情感中的浪漫与感伤及女性生活的现实作了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阐述,从而印证了中西方作家共同的诗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代 《德伯家的苔丝》 苔丝 张贤亮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黄香久
下载PDF
中国在华俄侨文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3
2
作者 周青民 张福贵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0-174,共5页
中国的俄罗斯侨民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个新的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国内的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晚,却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学术进步,并从整体上呈现出自己的学术特征。然而,一些牵涉自身学术成长空间的学理问题尚待深入探究,研究者... 中国的俄罗斯侨民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一个新的有价值的研究领域。国内的相关研究虽起步较晚,却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学术进步,并从整体上呈现出自己的学术特征。然而,一些牵涉自身学术成长空间的学理问题尚待深入探究,研究者需要具备开阔多维的学术视野,在宏观环视、资料整理和重点解读的基础之上逐步走向多专业、多学科的全面而综合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华俄侨文学 李延龄 李萌 王亚民 现代文学
下载PDF
心理能量视角下的文学传播与社会和谐心理构建 被引量:4
3
作者 百里清风 李海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104,共4页
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即构建社会和谐心理)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实质内容。我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合理和有效的引导,必... 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即构建社会和谐心理)是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和实质内容。我国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社会生活急剧变化以及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了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合理和有效的引导,必然会严重影响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文学应充分发挥文学心理能量传播的基本功能,及时有效化解各种消极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使人们顺利完成心理上的调适,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结构,来奠定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能量 文学传播 和谐社会 和谐心理
下载PDF
身份认同中的种族、性别、民族国家话语——韩素音女性自传的跨文化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邓建华 彭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6-118,共3页
《无鸟的夏天》描述的是一个混血女性在为自己寻求固定身份的过程之中丧失自我的故事;这部女性自传揭示了作者所受到的压抑,是在种族话语、性别话语和民族国家话语的彼此纠结、互为影响的状态下发生作用的,一种话语所丧失的力量,会由其... 《无鸟的夏天》描述的是一个混血女性在为自己寻求固定身份的过程之中丧失自我的故事;这部女性自传揭示了作者所受到的压抑,是在种族话语、性别话语和民族国家话语的彼此纠结、互为影响的状态下发生作用的,一种话语所丧失的力量,会由其他话语补足并支撑其地位。而作为新女性的韩素音丧失自我的深层原因,正在于她对自我身份的内在焦虑以及对固定身份的寻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鸟的夏天》 女性自传 身份认同 种族话语 性别话语 民族国家话语
下载PDF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与世界文学观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洪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73,共6页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  中国学者从1927年撰述世界文学通史类著作至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展现了深具特色的世界文学观:有"排中"的世界文学史,也有中国文学包含其中的世界文学史,后者更有利于呈现世界文学的整体面貌;在后一类世界文学史著述中,"中国文学"的位置有多种体现方式。中国的世界文学史类著述强调东西方文学的二元对立,以及东方文学对世界文学的贡献;在世界文学史动力理论的探讨上,中国学者提供了阶级论、人性论、世界主义三种有价值的模式;中国学者撰述的世界文学通史,其构成因素基本上只取那些在国别文学中"享有世界声誉的优秀作品",而国际间对此却有更丰富、深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学史 东方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文学 世界文学观
下载PDF
张爱玲小说中服饰符号意蕴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贺玉庆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2-115,共4页
对服饰天生痴迷的张爱玲,善于吸收传统服饰描写的经验,并大胆注入现代元素,巧妙运用隐喻象征的手法,使笔下的服饰由平常的物象变为内涵丰富的符号。这些服饰符码不仅传达出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和命运,也成了作者认识世界、解读人生的钥匙。
关键词 张爱玲 符号 服饰 色彩 图案
下载PDF
“第三王国”的理想——《皇帝与加利利人》与《叛教者尤利安》比较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武晓霞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5-110,126,共7页
罗马皇帝尤利安一直为不同时代的作家和研究者所关注。19世纪下半叶,关于尤利安的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当属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历史剧《皇帝与加利利人》和俄国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叛教者尤利安》。两部作品在人物的塑造、语言... 罗马皇帝尤利安一直为不同时代的作家和研究者所关注。19世纪下半叶,关于尤利安的最重要的文学作品当属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历史剧《皇帝与加利利人》和俄国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叛教者尤利安》。两部作品在人物的塑造、语言、象征手法以及关于"第三王国"的思想等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将其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两位作家对于历史、政治、宗教、哲学等问题的不同观点和探索历程,进而揭示两部作品的深刻哲学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卜生 梅列日科夫斯基 尤利安 第三王国
下载PDF
形态差别与文化渊源:中西诗歌爱情主题探究 被引量:3
8
作者 代迅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3-98,共6页
中国诗歌传统主题是忠君爱国 ,西方诗歌以爱情为中心。西方诗歌的这种爱情传统和骑士文学有直接联系 ,中国“诗言志”的政治抒情传统严重限制了爱情诗的发展空间。西方诗歌中体现为对爱情大胆率真的歌唱 ,包含有强烈的性爱因素。中国诗... 中国诗歌传统主题是忠君爱国 ,西方诗歌以爱情为中心。西方诗歌的这种爱情传统和骑士文学有直接联系 ,中国“诗言志”的政治抒情传统严重限制了爱情诗的发展空间。西方诗歌中体现为对爱情大胆率真的歌唱 ,包含有强烈的性爱因素。中国诗歌通常不能大胆地袒露男女之爱的欲与情 ,情感较为理性化和逻辑化。中西诗歌爱情主题的不同形态包含着中西文化的深刻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诗歌 西方诗歌 爱情主题
下载PDF
近二十年来古典文学主题学研究法述要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琳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43-147,共5页
近20年来,古典文学主题学研究的日趋活跃,是古典文学研究长期累积、力求新变以及学术多元化的体现。其研究方法可分以下几类:1)以特定主题人物为核心的主题学研究。2)以特定情节单元为核心的主题学研究。3)以特定意象为核心的主题学研究... 近20年来,古典文学主题学研究的日趋活跃,是古典文学研究长期累积、力求新变以及学术多元化的体现。其研究方法可分以下几类:1)以特定主题人物为核心的主题学研究。2)以特定情节单元为核心的主题学研究。3)以特定意象为核心的主题学研究。4)以纯粹母题为核心的主题学研究。主题学研究法的特点表现为:研究思路的开阔以及研究范畴的扩展。另外研究范畴由叙事文学为主向叙事、抒情兼重的扩展,其标志为一系列有关意象主题史演变研究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学 中国古典文学 研究法
下载PDF
论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兴起时期的黑暗意识 被引量:3
10
作者 凌建娥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6-39,共4页
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在兴起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量的黑色意象,极力渲染黑夜和黑色感觉。本文认为这种强烈的黑暗意识是女性意识在二十世纪新一轮觉醒的必然表达,黑色和黑夜所具有的既肯定又否定的意义在建构女性话语、女性诗学原则的同... 当代中美女性诗歌在兴起时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大量的黑色意象,极力渲染黑夜和黑色感觉。本文认为这种强烈的黑暗意识是女性意识在二十世纪新一轮觉醒的必然表达,黑色和黑夜所具有的既肯定又否定的意义在建构女性话语、女性诗学原则的同时又成功地解构了男权文学传统中关于美、关于女性、关于生命的神话,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具有相当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诗歌 黑暗意识 女性意识
下载PDF
文学地理学批评的对象和性质 被引量:8
11
作者 曾大兴 《临沂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63-69,共7页
文学地理学批评,又称"地理批评",是一种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同时兼顾文本创作与传播的地理环境的文学批评实践。文学地理学批评与生态批评、环境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批评有联系,也有区别。文学地... 文学地理学批评,又称"地理批评",是一种运用文学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文本分析为主,同时兼顾文本创作与传播的地理环境的文学批评实践。文学地理学批评与生态批评、环境批评和后现代主义的空间批评有联系,也有区别。文学地理学批评应遵循"以文本分析为重点""以人为主体""时空结合""有限还原"和"环境干预"等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地理学批评 对象 性质 原则
下载PDF
国内俄汉语界社会性别歧视研究探微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民权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4,9,共5页
国内俄语界与汉语界对语言中的社会性别歧视研究各具特点,在称谓形式不对等、词义褒贬上的差异、词序所反映的尊卑观念、汉语中的"女"字偏旁、社会性别歧视产生成因等方面初见成效,彰显出一定的本土化研究成就,但同时也存在... 国内俄语界与汉语界对语言中的社会性别歧视研究各具特点,在称谓形式不对等、词义褒贬上的差异、词序所反映的尊卑观念、汉语中的"女"字偏旁、社会性别歧视产生成因等方面初见成效,彰显出一定的本土化研究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研究力量较为薄弱、过分注重对女性的歧视而忽视了对男性的歧视研究、俄语与汉语的社会性别歧视跨文化对比研究尚显不足、基于社会性别歧视的研究过分强调性别差异而忽视了其同一性的研究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俄语界 汉语界 社会性别歧视研究 存在问题
下载PDF
“译文学”之于比较文学的作用与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向远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0-158,共9页
比较文学不能仅限于"文学关系"的研究,不能只满足于"跨"的边际性、边界性或边境性,还要找到得以立足的特定文本,那就是"译文"。为此,就不能像一些欧洲学者那样把"翻译研究兴盛"与"比较文... 比较文学不能仅限于"文学关系"的研究,不能只满足于"跨"的边际性、边界性或边境性,还要找到得以立足的特定文本,那就是"译文"。为此,就不能像一些欧洲学者那样把"翻译研究兴盛"与"比较文学衰亡"合为一谈,要把翻译研究与比较文学联通起来,把"译文学"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纳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中,使之与"译介学"并立。只有这样,比较文学才能拥有"译文"这种属于自己的"比较的文学",才能克服边际性、中介性的关系研究所造成的比较文学的"比较文化"化倾向,才能在有限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研究资源逐渐减少的情况下,为今后的比较文学研究提供无穷无尽的研究文本资源,从而打消比较文学学科危机论和学科衰亡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文学 翻译文学 翻译学 译文学
下载PDF
俗语与白话:全球化中的语言突围——但丁《论俗语》与中国、印度白话文学观之比较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世永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2-114,共3页
但丁提倡用俗语写作,打破了拉丁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与中国白话文学打破文言统治、印度虔诚派打破梵文统治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论俗语》与白话文学观不仅维护了民族语言的独立生存权,而且提倡作家的世俗体验与人文关怀,富有人间情怀... 但丁提倡用俗语写作,打破了拉丁文一统天下的局面,这与中国白话文学打破文言统治、印度虔诚派打破梵文统治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论俗语》与白话文学观不仅维护了民族语言的独立生存权,而且提倡作家的世俗体验与人文关怀,富有人间情怀,并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指出了作家摒弃"独白"、与阅读者对话的重要意义,对今天的文学与美学理论也不无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但丁 俗语写作 中国白话文学 印度虔诚文学时期
下载PDF
夏中义的文献—发生学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兴华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7-82,共16页
文献—发生学是夏中义创立的学术—思想史研究方法,其基本步骤是首先在文献层面发现各种学术"症候",再沉潜到价值层面去探寻其赖以发生的心理根源,并据此展现学术贡献与学人灵魂间的关系。它奠基于夏中义相关的学术积累,催化... 文献—发生学是夏中义创立的学术—思想史研究方法,其基本步骤是首先在文献层面发现各种学术"症候",再沉潜到价值层面去探寻其赖以发生的心理根源,并据此展现学术贡献与学人灵魂间的关系。它奠基于夏中义相关的学术积累,催化于内心的使命意识,生成于百年文论史案的研究实践,定型于方法论层面的系统阐述。文献—发生学方法不单给史案研究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工具,还为中西交汇时代将西学与中国经验的有机融合提供了一种示范。这种"以文读心"的方法,将科学分析与人本精神结合起来,不仅体现了21世纪学术研究中的新思路与新导向,而且在扭转空疏学风上具有特殊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中义 文献-发生学方法 模型与示范 应用效果 萌动与生成
下载PDF
论文学景观 被引量:22
16
作者 曾大兴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42-47,共6页
文学景观是文学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文学景观是指那些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文学景观可以分为虚拟性文学景观和实体性文学景观,实体性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现实生活中留下的景观,中国实体性文学景观具有多重价值。论文探讨了文... 文学景观是文学地理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文学景观是指那些与文学密切相关的景观。文学景观可以分为虚拟性文学景观和实体性文学景观,实体性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现实生活中留下的景观,中国实体性文学景观具有多重价值。论文探讨了文学景观的定义、类型、意义和价值,初步梳理了中国境内著名文学景观之地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景观 定义 类型 意义 价值 地理分布
下载PDF
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解读:《红字》中的海丝特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海蓉 《巢湖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4-110,共7页
本文运用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对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海丝特进行了剖析,以拉康的无意识的三个级别中的两个即想象级、符号级阐释了海丝特的心理发展过程,认为这一过程在人物的社会心理上是她从自我认证... 本文运用拉康的后结构主义精神分析理论对美国作家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人物———海丝特进行了剖析,以拉康的无意识的三个级别中的两个即想象级、符号级阐释了海丝特的心理发展过程,认为这一过程在人物的社会心理上是她从自我认证这个虚构的统一的自足世界到最终接受社会法权,向大写的他者屈服,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他人的认同,受到符号和社会检验的过程。最终她的心理发展从想象级进入了符号级。从一个独特的视域展现了人物性格与心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想象级 符号级 凝视 大的他者 菲勒斯
下载PDF
哲学视域下的中西性别理论与女性文学批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纯菲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7-163,共7页
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 从哲学维度研究性别问题,着眼点在于研究男女两性社会身份的相互关系问题。西方奠基于理性与感性二元界分的哲学思维,使男性获得被崇尚的理性身份,女性则随着感性身份的被定义而被摒出"中心"的地位,成为两性对立关系中男性主体的"他者";中国哲学的有机整体性思维,规定了男女两性的一体性取向及相依相生的关系。但在中国人伦本体性文化体系中,哲学同时又是伦理哲学或哲学伦理学,伦理学的男尊女卑序位观念获得哲学的合法性认可,女性由此被置于两性构成性关系中的"卑下"的处境。中西女性文学与批评基于各自性别哲学而展开,呈现各自的特色。因此,中国女性文学批评民族主体性建构,应重视性别哲学维度的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哲学 中西比较 女性文学批评
下载PDF
解构批评与意义生产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诗人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43-50,共8页
西方解构主义思想对结构主义的突破,不仅仅打破了文本的神话,让文本的意义可以无限度地向结构之外延伸。同时,解构主义思想家们把文本概念扩展到广义的社会性文本概念时,意义生产就指向了更为宽泛的领域。让社会文本化,也即由各种叙事... 西方解构主义思想对结构主义的突破,不仅仅打破了文本的神话,让文本的意义可以无限度地向结构之外延伸。同时,解构主义思想家们把文本概念扩展到广义的社会性文本概念时,意义生产就指向了更为宽泛的领域。让社会文本化,也即由各种叙事建构起来的社会大文本,成为了值得解读的对象。而理论话语也就成为了实现意义生产的重要武器。解构批评影响之下,一大批相关的思想话语出现,它们成为进一步解放结构化意义的思维工具,也成为破解现时代话语修辞术的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批评 意义生产 修辞话语 文本理论
下载PDF
俄汉存在句语用层面对比分析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军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10-14,共5页
本文借助词典释义,确定了研究对象为俄汉语中具有共同义素"存在"的动词,对该类动词参与构成的存在句的信息结构的组成要素,从其表达及分布情况两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相应结论,即俄汉语存在句皆为主题句。
关键词 存在句 语用特点 主题句 俄汉对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