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1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芬奇密码》的法律突围之路
1
作者 肖爱华 刘汉波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在2006年的《达·芬奇密码》诉讼案中,伦敦高院以观点复制没有侵犯原作著作权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这种只注意表达而忽略意义或功能的法律阐释并不充分。要想消除读者心中困惑,还丹·布朗以公道,必须对两部涉案作品进行互... 在2006年的《达·芬奇密码》诉讼案中,伦敦高院以观点复制没有侵犯原作著作权为由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这种只注意表达而忽略意义或功能的法律阐释并不充分。要想消除读者心中困惑,还丹·布朗以公道,必须对两部涉案作品进行互文性分析。《达·芬奇密码》的法律突围之路主要有:以想象补足史实、以密码编织故事、以游戏消解真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密码》 法律突围 互文性写作
下载PDF
浅析电影《别告诉她》中的华人家庭新形象
2
作者 王青青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8期169-171,共3页
由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执导的电影《别告诉她》,以跨文化的家庭情感冲突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女性碧莉得知奶奶患癌症晚期后回到中国与家人团聚的故事。电影选取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作为切入点,但在冲突之下,凸显的是中国文... 由美籍华裔导演王子逸执导的电影《别告诉她》,以跨文化的家庭情感冲突为背景,讲述了一名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女性碧莉得知奶奶患癌症晚期后回到中国与家人团聚的故事。电影选取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作为切入点,但在冲突之下,凸显的是中国文化最重视的家庭之爱,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国大家庭的新形象:一个由“孝”联结的离散型家庭;一个以“血缘”为纽带的互助型家庭;更是一个以“后代”为希望的成长型家庭。这种家庭结构不仅受到传统儒家“家”文化的影响,也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型 互助型 成长型 华人家庭形象
下载PDF
《狂鼓史》中的判官形象兼及该剧的多重视角与对话特征
3
作者 刘慧婵 李亦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2-87,共6页
判官察幽是徐渭《狂鼓史》杂剧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性人物,其在结构布局、人物塑造、揭示主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安排判官察幽引出故事,进而主导戏中戏的编排和评判,同时又让其在戏中戏里担任宾客角色,因而他既是全剧隐形的总导... 判官察幽是徐渭《狂鼓史》杂剧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性人物,其在结构布局、人物塑造、揭示主旨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作者安排判官察幽引出故事,进而主导戏中戏的编排和评判,同时又让其在戏中戏里担任宾客角色,因而他既是全剧隐形的总导演,又兼具判官与宾客两种身份。其双重身份赋予其双重视角与声音,剧作的精微内蕴经其提点而尽显无遗,并与全剧的主要角色与主导观念相辅相成、相映成趣,进一步彰显了该剧的对话性特征与复调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渭 《狂鼓史》 察幽 视角 对话
下载PDF
戏剧是叙述吗?——故事演示类被排除在叙述之外的历史与深层逻辑考察
4
作者 伏飞雄 陈亚玲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在西方主流叙述观念中,包括戏剧在内的故事演示类历来被排除在叙述范畴之外。简析其历史与原因会发现,西方理论家多把叙述者或叙述者的言语、文字表现性作为叙述判断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背后的逻辑,实为其叙述观念在媒介视野上的严重局... 在西方主流叙述观念中,包括戏剧在内的故事演示类历来被排除在叙述范畴之外。简析其历史与原因会发现,西方理论家多把叙述者或叙述者的言语、文字表现性作为叙述判断的基本标准。这个标准背后的逻辑,实为其叙述观念在媒介视野上的严重局限:语言,尤其文字中心主义。文字中心主义可追溯到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对戏剧(模仿)与叙述的区分。选择文字文本讨论这种区分,有其问题讨论手段的必要,但这种区分本身与他们所处时代的故事观念矛盾:故事表达并无媒介限制,故事与叙述近乎同义。其实,无论小说还是戏剧,都属于以符号传达叙述信息的故事。人类的早期故事形态,多以口述、仪式表演等形式展开。进一步分析还会发现,叙述局限于言语或文字视野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的逻辑,即艺术与生活的简单二元,这种二元观念又与“模仿说”合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判断 语言及文字中心主义 故事 艺术与生活二元
下载PDF
从悲剧形而上学到悲剧经验———汉娜·阿伦特的悲剧理论研究
5
作者 刘桂诚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3,共9页
阿伦特通过对公共空间行动结果的不可预测性进行反思,并在海德格尔理论的影响下将行动者的死亡看作其本质的获得方式。阿伦特理论中借助死亡达到对行动者生活全部意义的理解隐含着强烈的悲剧形而上学色彩。阿伦特将公共空间的言说视为... 阿伦特通过对公共空间行动结果的不可预测性进行反思,并在海德格尔理论的影响下将行动者的死亡看作其本质的获得方式。阿伦特理论中借助死亡达到对行动者生活全部意义的理解隐含着强烈的悲剧形而上学色彩。阿伦特将公共空间的言说视为克服悲剧形而上学的方式,言说的戏剧性也将悲剧形而上学转向了悲剧经验。悲剧经验成为理解现代政治事件和政治经验的一种框架,其中布莱希特悲剧中的同情问题成为了阿伦特对当代政治经验的理解的关键例证。同时,阿伦特也将古希腊悲剧以视域融合的方式进行阐释,从而使其反过来成为理解当下政治现实的另一种经验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娜·阿伦特 悲剧 布莱希特 俄狄浦斯
下载PDF
雷蒙·威廉斯论悲剧与革命
6
作者 丁尔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83-87,共5页
《悲剧与革命》是雷蒙·威廉斯名著《现代悲剧》里的一个章节,2019年被浙江大学王杰教授收入由他主编的《现代悲剧理论研究手册》。这一文本的经典性固然与其作者在学界的崇高地位有关,但也离不开它本身所包含的真知灼见。不同于传... 《悲剧与革命》是雷蒙·威廉斯名著《现代悲剧》里的一个章节,2019年被浙江大学王杰教授收入由他主编的《现代悲剧理论研究手册》。这一文本的经典性固然与其作者在学界的崇高地位有关,但也离不开它本身所包含的真知灼见。不同于传统的悲剧理论家,威廉斯十分注重悲剧艺术与悲剧经验之间的紧密联系;他同时强调革命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不回避普遍存在的悲剧经验,而是把悲剧艺术当作改良社会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蒙·威廉斯 特里·伊格尔顿 悲剧 革命 乌托邦
下载PDF
张骏祥佚文《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考释
7
作者 李婷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3-97,共5页
署名“弓马示”的书评《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曾被认为是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所作,其实不然。根据笔名字面含义,查阅多种笔名录,兼以比较文章所涉专业领域等信息,研究发现真正的作者应是张骏祥。张骏祥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理论家和导演... 署名“弓马示”的书评《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曾被认为是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所作,其实不然。根据笔名字面含义,查阅多种笔名录,兼以比较文章所涉专业领域等信息,研究发现真正的作者应是张骏祥。张骏祥是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理论家和导演,他的评价能够鞭辟入里,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戏剧演出和诗歌朗诵都作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马示 张骏祥 李长之 《戏的念词与诗的朗诵》
下载PDF
存在主义视角下的莎士比亚戏剧研究
8
作者 房仪成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0期11-13,共3页
存在主义哲学起源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成为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想。作为非理性哲学的代表,存在主义观点在文学、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存在主义也是一种适合以自由艺术形式表达的哲学思想。因此,20世纪大量的戏剧... 存在主义哲学起源于19世纪,并在20世纪成为西方哲学的重要思想。作为非理性哲学的代表,存在主义观点在文学、美术、音乐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存在主义也是一种适合以自由艺术形式表达的哲学思想。因此,20世纪大量的戏剧与文学作品中或多或少都蕴含存在主义的观点,透过存在主义的视点便能把握其主旨。这一观点也反映在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的一些戏剧中,这些戏剧在戏剧冲突和情节的设计中隐含地思考了经典的存在主义哲学问题,如存在以及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以存在主义作为研究视角,主要运用海德格尔、萨特等哲学家的存在主义理论观点,通过对莎士比亚具体剧目的深入研究,探讨莎士比亚戏剧与现代哲学思潮的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主义 莎士比亚 自由选择 莎士比亚戏剧
下载PDF
戏曲、话剧与歌剧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9
作者 丁丁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0期43-45,共3页
作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戏剧形式,戏曲、话剧和歌剧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它们各具特色,但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和机遇。戏曲、话剧和歌剧作为重要的戏剧形式,既要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又要... 作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戏剧形式,戏曲、话剧和歌剧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积淀。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它们各具特色,但也面临着一些共同的挑战和机遇。戏曲、话剧和歌剧作为重要的戏剧形式,既要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又要创新发展,以满足时代的需要和观众的审美偏好。只有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戏曲、话剧和歌剧才能继续蓬勃发展,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戏剧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 话剧 歌剧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下载PDF
戏剧表演训练中演员表演能力提升的路径探寻
10
作者 袁颖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1期30-32,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化领域,以获得情感体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很多地区在一些重大节日都会创新节目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戏剧表演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多电视台将戏剧表演作为重点节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化领域,以获得情感体验,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很多地区在一些重大节日都会创新节目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戏剧表演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很多电视台将戏剧表演作为重点节目,并且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戏剧表演的发展时间较长,对演员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演员在正式演出前需要接受长期系统的训练,在训练中提高表演能力,掌握表演技巧,才能达到良好的舞台效果,给人们带来更好的表演体验。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戏剧演员表演能力的主要内涵,其次是戏剧演员提高表演能力的基本原则,最后是戏剧演员提升自身表演能力的具体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表演 表演能力 提升方法
下载PDF
《玩偶之家》中娜拉出走新探
11
作者 刘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6-9,共4页
关于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最后出走的探问大家众说纷纭,该文就娜拉出走后的出路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娜拉出走后既不会堕落,也不会回来,能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娜拉本身具有外柔内刚的性格,有忍... 关于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主人公娜拉最后出走的探问大家众说纷纭,该文就娜拉出走后的出路问题展开研究,认为娜拉出走后既不会堕落,也不会回来,能找到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娜拉本身具有外柔内刚的性格,有忍受辛劳、独立生活的能力;其二,娜拉有追求男女平等地位的思想及自尊自重的人格;其三,戏剧中另一人物形象--娜拉的老同学林丹太太的个人命运和经历强有力地暗示出娜拉出走后能寻求到一条全新的出路,做一个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人;其四,当时挪威女性解放运动的发展为娜拉成功出走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该文对戏剧中娜拉出走问题的探析对于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女性命运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拉 出走 独立自主 自立自强 林丹太太 《玩偶之家》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喜剧理论探析
12
作者 林彩斐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6期87-89,共3页
亚里士多德所提及俄瑞斯忒斯故事的喜剧版本反映出亚氏将思维惯性的打破作为喜剧性生成的基点。喜剧快感的生成则与求知的满足与观众在观看时暂时性的替代性满足相关。对喜剧性和喜剧快感的思考与亚氏本身的政治伦理思考密切相关,即强... 亚里士多德所提及俄瑞斯忒斯故事的喜剧版本反映出亚氏将思维惯性的打破作为喜剧性生成的基点。喜剧快感的生成则与求知的满足与观众在观看时暂时性的替代性满足相关。对喜剧性和喜剧快感的思考与亚氏本身的政治伦理思考密切相关,即强调行动力之重要性、塑造更好的公民个人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喜剧 喜剧性 喜剧快感 政治伦理
下载PDF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历史转向及其后现代主义思考
13
作者 李晓红 王亚茜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172,共13页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受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致力于将女性主义理论与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相结合,解构电影中的女性与性别关系。90年代初期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迎来了从理论向历史的转变,女性主义电影史的大部分开创性工...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受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影响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致力于将女性主义理论与电影理论、文化研究相结合,解构电影中的女性与性别关系。90年代初期女性主义电影研究迎来了从理论向历史的转变,女性主义电影史的大部分开创性工作集中在电影制作的早期,即电影的默片时代,女性作为导演、编剧和制片人占据了掌控创意的重要位置。然而,有学者发现70年代的女性主义电影学者并没有在默片行业中发现这些杰出的女性,而是将她们的缺席视为性别歧视的产物。于是,“女性缺席”的理论立场与“女性在场”的经验证据形成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冲突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女性电影史研究者建议以实证研究为基础,积极探索历史过去的生产潜力与可能性,以此来构建女性电影人的历史文本的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默片时代女性电影人 历史转向 女性主义电影史 后现代主义
下载PDF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与四十年代延安戏剧改革运动 被引量:1
14
作者 柴建才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09-115,共7页
毛泽东是40年代延安戏剧改革运动的倡导者,他以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来指导延安时期的秦腔、平剧及秧歌剧改革为现实政治服务。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倡导的戏剧改革运动不仅正确处理了解放区文艺发展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而且有效解决了文艺为工... 毛泽东是40年代延安戏剧改革运动的倡导者,他以新民主主义文化观来指导延安时期的秦腔、平剧及秧歌剧改革为现实政治服务。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倡导的戏剧改革运动不仅正确处理了解放区文艺发展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而且有效解决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根本问题,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实践,为未来新中国戏剧现代戏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文化观 延安戏剧改革运动
下载PDF
从“同情说”到“净化论”——莱辛戏剧思想中的古今之争
15
作者 陈明珠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201,共9页
作为德国启蒙时代重要思想家、剧作家,戏剧的情感激发和道德功能是莱辛戏剧思想的核心关切。在《悲剧通信》时期,莱辛坚持颇具卢梭色彩的“同情说”,而到了《汉堡剧评》时期,则完全服膺于亚里士多德《诗术》的“净化论”。本文尝试梳理... 作为德国启蒙时代重要思想家、剧作家,戏剧的情感激发和道德功能是莱辛戏剧思想的核心关切。在《悲剧通信》时期,莱辛坚持颇具卢梭色彩的“同情说”,而到了《汉堡剧评》时期,则完全服膺于亚里士多德《诗术》的“净化论”。本文尝试梳理、分析和理解莱辛戏剧思想中从“同情说”到“净化论”这一今古之变,尤其侧重这一思想发展的特色所在,即在各种近现代观念掺杂的论辩逻辑背后,始终夹缠着莱辛对亚里士多德《诗术》的理解和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辛戏剧 亚里士多德《诗术》 同情说 净化论 古今之争
下载PDF
《一捧雪》秦腔改本的通俗化演变
16
作者 张兵 代伟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6-173,共8页
《一捧雪》秦腔改本是清中期以来戏曲花雅之争中花部诸腔逐渐压倒雅部昆曲背景下的产物。它的故事模式来源于李玉的传奇《一捧雪》,在内容情节基本遵依原本的情况下,为适应舞台演出和迎合观众审美趣味,《一捧雪》秦腔改本在剧本结构、... 《一捧雪》秦腔改本是清中期以来戏曲花雅之争中花部诸腔逐渐压倒雅部昆曲背景下的产物。它的故事模式来源于李玉的传奇《一捧雪》,在内容情节基本遵依原本的情况下,为适应舞台演出和迎合观众审美趣味,《一捧雪》秦腔改本在剧本结构、主题思想、语言艺术三个方面对传奇原本进行了通俗化改编,实现了向戏曲本质的皈依,成为传唱至今的优秀传统剧目。以《一捧雪》秦腔改本为研究对象,对考察清中期以后戏曲雅俗嬗变、戏曲走向以及花部诸腔的戏曲史地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捧雪》 传奇 秦腔改本 通俗化
下载PDF
《奥本海默》:诺兰导演风格再体现
17
作者 朱繁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9期168-171,共4页
作为克里斯托弗·诺兰在传记电影方面的首次大胆尝试,《奥本海默》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罗伯特·奥本海默与原子弹密切相关的一生。在这部电影中,诺兰以其独特的时空叙事手法、隐喻性的细节暗示和巧妙的主题呈现,体现了诺兰作为... 作为克里斯托弗·诺兰在传记电影方面的首次大胆尝试,《奥本海默》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了罗伯特·奥本海默与原子弹密切相关的一生。在这部电影中,诺兰以其独特的时空叙事手法、隐喻性的细节暗示和巧妙的主题呈现,体现了诺兰作为电影创作者的独特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托弗·诺兰 《奥本海默》 导演艺术 电影叙事
下载PDF
马烽、孙谦的电影文学创作与改编
18
作者 张莉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电影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板块,是树立文化自信、传达爱国主义精神、输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之下,晋绥作家马烽、孙谦的电影文学创作与改编有突出贡献。他们的作品对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产生了重要影响。马烽... 电影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板块,是树立文化自信、传达爱国主义精神、输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之下,晋绥作家马烽、孙谦的电影文学创作与改编有突出贡献。他们的作品对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借鉴产生了重要影响。马烽、孙谦的电影文学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他们的作品不仅仅反映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近,也展现了对现实主义的坚守和对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烽 孙谦 电影文学 主旋律电影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影视剧本创作中的应用探究
19
作者 王振威 《新闻研究导刊》 2024年第19期284-288,共5页
文章采用综合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影视剧本创作领域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挑战与反思。通过分析OpenAI的Chat GPT等先进人工智能工具在自然语言处理、角色建模与情节构建、市场研究与观众分析等方面的具体运用,揭... 文章采用综合分析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影视剧本创作领域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挑战与反思。通过分析OpenAI的Chat GPT等先进人工智能工具在自然语言处理、角色建模与情节构建、市场研究与观众分析等方面的具体运用,揭示人工智能如何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生成能力,为剧本创作注入活力。研究发现,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辅助编剧快速构思情节、塑造立体角色,还能精准分析市场需求,促进内容的个性化定制,优化观众的互动体验。同时,文章探讨人工智能在影视剧本创作中面临的伦理和道德挑战,以及人机协作的未来趋势。最后得出结论,人工智能在剧本创作中具有显著提高创作效率、激发创意灵感及优化内容策略的潜力,但同时也面临创意同质化、情感表达缺失及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促进人机协作、加强伦理规范建设、培养编剧与人工智能融合能力等建议,以期在保障剧本原创性与情感深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利用人工智能优势。希望文章能为影视行业从业者提供有效整合人工智能与剧本创作实践的指导,促进技术与艺术和谐共生。未来的剧本创作应是人与人工智能共同探索创意边界的过程,既要发挥人工智能高效与精准的优势,又要坚守人文关怀与艺术创新,推动影视内容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AI 影视剧本创作
下载PDF
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剧本自动生成与优化技术
20
作者 邓杨 高坤 +1 位作者 廖宁 陈怡然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2期232-234,共3页
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生成式对抗网络(GAN)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广泛应用于图像合成、文本生成等任务。GAN在各个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本文研究基于GAN的剧本自动生成与优化技术,旨在实现自动化剧本创作和提升剧本质量。
关键词 图像合成 剧本创作 生成式对抗网络 文本生成 深度学习技术 自动生成与优化 自动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