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07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代奇幻小说的界定与价值
1
作者 张方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作为一种新兴、独立的故事文体,现代奇幻小说与科幻小说一样属于幻想文学的一支,它最初在神话复苏与反理性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形成,并表现出独特的文学内涵与艺术价值。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代奇幻小说在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实绩,但与之... 作为一种新兴、独立的故事文体,现代奇幻小说与科幻小说一样属于幻想文学的一支,它最初在神话复苏与反理性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形成,并表现出独特的文学内涵与艺术价值。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代奇幻小说在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实绩,但与之相关的理论建构却始终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其文类界定与价值判断也尚缺乏一个相对客观的认知与评判。事实上,在对现代奇幻小说的文类边界进行判定时,既应追溯其源流,也应观采其发展。除此以外,现代奇幻小说的诞生与繁荣也喻示着现代文化的又一次转向,它在与流行文化合流的过程中既呈现出与以往小说作品大异其趣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为批判现代文明提供了新的路径与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奇幻小说 文类界定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时序共振”与“地域之令”——论彼得·阿克罗伊德小说中的空间复现书写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浩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111,F0003,共9页
彼得·阿克罗伊德作为当代伦敦心理地理学复兴运动的主要文化推手,在对伦敦城市地景进行文学制图式的想象性书写中,将其具有玄秘主义色彩的“时序共振”和“地域之令”哲学理念与空间叙事艺术深度融合,从而生成了对玄秘世界中虚构... 彼得·阿克罗伊德作为当代伦敦心理地理学复兴运动的主要文化推手,在对伦敦城市地景进行文学制图式的想象性书写中,将其具有玄秘主义色彩的“时序共振”和“地域之令”哲学理念与空间叙事艺术深度融合,从而生成了对玄秘世界中虚构和历史事件的空间复现表征,即对某一城市特定文化地理空间的反复书写模式。本文试图深入探讨这一空间叙事模式特征的主题意旨、审美效果以及深厚的文化内蕴。在其复现叙事中,特定的文化地理空间环境对其中人物精神和行为具有支配性作用,具体表现为相同事件超越不同时域在同一地域反复重现,从而赋予小说中特定的文化地理空间陌生与熟悉并置的玄秘主义色彩。由此,阿克罗伊德既积极呼应了现代主义空间写作的潮流,也继承并发展了英国视像派传统中空间想象的书写传统,昭示了文化地理空间和居民行为之间的玄秘关联,赋予了小说城市哥特空间的暗恐效果,绘制了一幅历史与现实耦合的玄秘城市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阿克罗伊德 时序共振 地域之令 空间复现
下载PDF
伦理正义与人的本质——论维多利亚惊悚小说的职业精英伦理叙事
3
作者 胡贝克 张玫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6-175,共10页
以伦理正义为核心内容的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在职业精英的职业伦理叙事层面,既摒弃了传统的职业伦理叙事模式,又与英国当时的主流伦理意识相悖,体现的是以马基雅维里为代表的“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质论观点和以边沁等人“以结果论善恶”的... 以伦理正义为核心内容的维多利亚惊悚小说在职业精英的职业伦理叙事层面,既摒弃了传统的职业伦理叙事模式,又与英国当时的主流伦理意识相悖,体现的是以马基雅维里为代表的“趋利避害”的人性本质论观点和以边沁等人“以结果论善恶”的功利主义伦理学道德行为评价准则,通过法律精英和医学精英的职业道德操行描写,抨击了资产阶级崇尚法制和崇尚科学的虚伪性,揭示出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下伦理正义的非公正性以及人的内在本质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多利亚惊悚小说 职业伦理叙事 伦理正义 人性
下载PDF
传统与文本喻指:亨利·盖茨美国非裔文学批评的理论视角
4
作者 段丽丽 陈后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5期73-81,共9页
鉴于黑人在美国的特殊经历,美国非裔文学批评无论将视角聚焦于传统还是文本都会引起较大争议,而亨利·盖茨的批评理论却始终围绕两者展开。一方面,他追溯黑人土语传统,确立非裔文本的语言喻指与非洲传统的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喻... 鉴于黑人在美国的特殊经历,美国非裔文学批评无论将视角聚焦于传统还是文本都会引起较大争议,而亨利·盖茨的批评理论却始终围绕两者展开。一方面,他追溯黑人土语传统,确立非裔文本的语言喻指与非洲传统的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喻指”和“表意”之间同一性中的差异性关系命名非裔文学理论,试图消解非裔文本与西方传统的对立。同时,在“保护传统的完整性”名义下,盖茨克服了把非裔文本隔离于当代批评理论大环境的片面做法。对传统与文本喻指以及两者关系的强调表明盖茨的美国非裔文学理论兼具历史批评和美学批评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文本喻指 亨利·路易斯·盖茨 美国非裔文学批评
下载PDF
19世纪英国海洋小说中的自由贸易经济思想
5
作者 邓颖玲 李尧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4期72-82,共11页
19世纪的英国经历了深刻的经济形式变革,完成了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的转型。这一时期的英国海洋小说家们对这一经济变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通过创作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和文学再现。他们在创作时将抽象的自由贸易经济思想映射到小说人物... 19世纪的英国经历了深刻的经济形式变革,完成了从重商主义向自由贸易的转型。这一时期的英国海洋小说家们对这一经济变革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通过创作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和文学再现。他们在创作时将抽象的自由贸易经济思想映射到小说人物对其经济生活的主观体验中,从文学层面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自由贸易原则展开了对话。总体而言,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思想影响了该时期海洋小说的创作,而海洋小说的创作实践又反过来为英国思考自由贸易优势与弊端提供了文本场域与话语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海洋小说 自由贸易 经济思想
下载PDF
缘起与福地——赛珍珠传记中的“几个世界”与旅行书写
6
作者 姜德成 仪爱松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旅居中国近40年,也因此成就了她的职业写作生涯。以其传记《我的几个世界:个人回忆录》(My Several Worlds:A Personal Record)为研究文本,分析了赛珍珠旅居中国期间的活动轨迹及其漫游欧亚和... 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旅居中国近40年,也因此成就了她的职业写作生涯。以其传记《我的几个世界:个人回忆录》(My Several Worlds:A Personal Record)为研究文本,分析了赛珍珠旅居中国期间的活动轨迹及其漫游欧亚和返美后西部大旅行等出行经历,进一步阐释了其作品中关于“几个世界”的建构,可以为赛珍珠的旅行人生与旅行书写研究提供直接的文献佐证,对于把握其创作的源流、揭示文学世界的多元性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珍珠 回忆录 旅行书写 “几个世界”
下载PDF
探究潜意识记忆的抵抗机制——村上春树《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的森林意象分析
7
作者 关冰冰 杨炳菁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9-98,共10页
森林是村上春树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事物。在小说中,森林既是本色森林,也是村上小说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两部小说不仅存在着精神上的内在关联,而且森林也都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小... 森林是村上春树小说中经常出现的事物。在小说中,森林既是本色森林,也是村上小说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意象。村上春树的《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和《海边的卡夫卡》这两部小说不仅存在着精神上的内在关联,而且森林也都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小说中并承担了重要作用。两部小说中森林是主人公自身的一部分,所表现出的种种危险都是一种假象,象征的是阻挡人们探究被压制在潜意识中记忆的抵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春树 森林意象 抵抗机制 《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海边的卡夫卡》
下载PDF
露丝·杨的美中双重身份操演——论《接骨师之女》的身份流动性
8
作者 张春梅 王艳萍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4期59-66,共8页
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女主人公露丝·杨是典型的“ABC”,在美国化的道路上,她首先操演美国人的身份,抛弃自己的华人文化和身份,结果遭遇种族歧视,成为西方社会的边缘人、他者,陷入文化身份寻求的危机。为了走出... 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接骨师之女》的女主人公露丝·杨是典型的“ABC”,在美国化的道路上,她首先操演美国人的身份,抛弃自己的华人文化和身份,结果遭遇种族歧视,成为西方社会的边缘人、他者,陷入文化身份寻求的危机。为了走出人生低谷,在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同时,露丝转而寻根华裔文化,对自己的华裔身份进行操演,从而达成融合,重建美中双重文化身份。运用朱迪斯·巴特勒的身份操演理论分析《接骨师之女》,能清楚地看到,主人公露丝·杨从抛弃华人文化身份到建构美中双重文化身份的过程是社会建构下的族裔身份操演,它解构了身份的本质主义,体现了文化身份的流动性,有助于增进族裔和多元文化的大融合,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接骨师之女》 族裔身份 身份操演 身份的流动性
下载PDF
“创伤性”文化记忆与“疗愈式”文学想象
9
作者 张晓红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159,F0002,176,共11页
本文以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的《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和德国作家施林克的《生死朗读》为研究对象,探究创伤运作机制下关于纳粹大屠杀历史的文学想象性呈现。创伤理论建基于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学,重点观照集体无意识下的历史访问模式或强迫症... 本文以美国犹太作家辛格的《冤家,一个爱情故事》和德国作家施林克的《生死朗读》为研究对象,探究创伤运作机制下关于纳粹大屠杀历史的文学想象性呈现。创伤理论建基于精神分析学和社会学,重点观照集体无意识下的历史访问模式或强迫症式个体记忆机制,可为我们理解历史与现实、记忆与遗忘、沉默与发声、创伤与创造等多重纠葛关系提供新视角、新方法和新洞见。两部作品书写个体在历史灾难中遭受的身体和精神创伤,揭示了大屠杀浩劫中犹太民族和德国民族经受的创伤效应。关于纳粹大屠杀的创伤书写既是个体表达,又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建构。两部作品从不同视角和维度检视和反思后大屠杀时代美德社会心理与文化思潮,尤其是美国犹太人的身份焦虑、美国社会进步式和悲剧式叙事、德国人的集体耻辱,以及欧美文化对传统宗教和道德哲学的普遍怀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面对宗教、政治、文化仇恨和冲突造成的种种个体和集体创伤,不同文化群体之间进行谈判、对话、磋商和合作,这可能是最审慎、最可取、最富建设性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创伤 怀疑主义 大屠杀文学 《冤家 一个爱情故事》 《生死朗读》
下载PDF
《克兰福德镇》的情感结构与共同体建构
10
作者 李春风 满莉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2期85-88,共4页
《克兰福德镇》是盖斯凯尔夫人最具代表性的乡村题材小说,体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社会转型的焦虑感。《克兰福德镇》小说文本建构了村镇这个固定空间,以传统文化和情感为纽带,关联成稳定的人类群体。在此固定空间生活的家族、村民结成小规... 《克兰福德镇》是盖斯凯尔夫人最具代表性的乡村题材小说,体现了维多利亚时期社会转型的焦虑感。《克兰福德镇》小说文本建构了村镇这个固定空间,以传统文化和情感为纽带,关联成稳定的人类群体。在此固定空间生活的家族、村民结成小规模的“共同体”,他们的共同行为和价值观促进了集体的情感认同和安全感。在《克兰福德镇》中,盖斯凯尔夫人将构建共同体心灵纽带的情感浸润在所有活动中,关注个人与共同体的关系,体察共同体的情感体系,虚实相间地绘制现实生活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兰福德镇》 共同体 情感结构
下载PDF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中的非人类叙事
11
作者 曾艳兵 鲁珂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3,共9页
近年来非人类叙事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前沿话题。20世纪最杰出的预言和寓言作家卡夫卡,不仅是人类叙事的卓越代表,也是非人类叙事的探险者和领路人。卡夫卡的非人类叙事主要涉及他的中短篇小说。卡夫卡的非人类叙事主要通过动物叙... 近年来非人类叙事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和前沿话题。20世纪最杰出的预言和寓言作家卡夫卡,不仅是人类叙事的卓越代表,也是非人类叙事的探险者和领路人。卡夫卡的非人类叙事主要涉及他的中短篇小说。卡夫卡的非人类叙事主要通过动物叙事来完成,变形叙事也是卡夫卡的重要叙事方式和手段,物叙事则是卡夫卡的卓越创造和独特贡献。鉴于以往我们对卡夫卡的人类叙事作品关注和研究较多,对非人类叙事作品重视和研究尚显不足,尤其对这类作品的叙事特征和价值研究不够,因此,集中探讨和分析卡夫卡的非人类叙事艺术无疑丰富和拓展了有关卡夫卡的研究领域,对于叙事学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夫卡 非人类叙事 动物叙事 变形叙事 物叙事
下载PDF
男性气质的老年危机与意义协商——《凡人》老年男性身体研究
12
作者 郭国良 赵莹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3,共10页
菲利普·罗斯在《凡人》中结合性别视角书写老年。身体是性别与年龄的共同载体,小说通过叙写主人公凡人“衰退”与“抗衰”的身体经验与身体实践,呈现了老年男性面临的多重男性气质危机。凡人的身心困境不仅来自老龄化本身,更源自... 菲利普·罗斯在《凡人》中结合性别视角书写老年。身体是性别与年龄的共同载体,小说通过叙写主人公凡人“衰退”与“抗衰”的身体经验与身体实践,呈现了老年男性面临的多重男性气质危机。凡人的身心困境不仅来自老龄化本身,更源自现代性别与年龄文化建构的影响,植根于将“老”等同于身体之否定的现代知识权力结构。男性气质危机的深化促使凡人经历了曲折的自我发现过程,通过对自我的关怀,他得以超越衰退与抗衰的二元老年身体建构,脱离了“唯身体”的性别-年龄认知,转而关注与他人的联结及对自身的反思,开始寻求男性气质更具包容性、反思性和内在转向的老龄化意义协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利普·罗斯 《凡人》 男性气质 老龄化 老年男性身体
下载PDF
小詹姆斯·提普特瑞的“隐性”创作与“她科幻”书写
13
作者 叶冬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47,共5页
小詹姆斯·提普特瑞是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崛起的一大批女性科幻作家的代表,推动了科幻小说由“黄金时代”向“新浪潮”和“后新浪潮”时代转进。她以传奇性的人生经历、“隐性”的科幻创作和独特的“她科幻”理念,在科幻作家中独... 小詹姆斯·提普特瑞是20世纪60至70年代美国崛起的一大批女性科幻作家的代表,推动了科幻小说由“黄金时代”向“新浪潮”和“后新浪潮”时代转进。她以传奇性的人生经历、“隐性”的科幻创作和独特的“她科幻”理念,在科幻作家中独树一帜;她对“她者”逃离,或“性别消融”的未来社会的描绘,被人们称为女性主义最危险的“寓言”,也是对男权社会最骄傲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詹姆斯·提普特瑞 女性主义 科幻文学 “隐性”创作 “她科幻”
下载PDF
文艺中的真理——间谍小说、幽灵书写与闪烁主体
14
作者 姜宇辉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4期24-38,I0001,I0002,共17页
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自古至今向来是聚讼纷争的主题。在当今这个数字合成异常兴盛的时代,这个问题再度引发我们深思。要对此进行回应,首先要突破真与假之间的二元对立,进而将其纳入到复杂的互渗、交织和转化的动态关联中。文学创作尤其是... 艺术与真理的关系,自古至今向来是聚讼纷争的主题。在当今这个数字合成异常兴盛的时代,这个问题再度引发我们深思。要对此进行回应,首先要突破真与假之间的二元对立,进而将其纳入到复杂的互渗、交织和转化的动态关联中。文学创作尤其是间谍小说为审视此种关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线索。以勒卡雷为代表的当代间谍小说,不仅深刻延续了克拉考尔等学者所阐释的对空洞现实的诊视,更是围绕背叛这个要点引发我们重思主体性与自由这个根本的主题。结合海德格尔晚期对无基和离基的思辨,以及德里达对幽灵书写的阐发,我们试图将间谍小说中所塑造的背叛性主体视作数字时代见证真理、探索自由的未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 间谍小说 勒卡雷 海德格尔 幽灵书写 背叛 闪烁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西方犯罪小说研究的三个转变
15
作者 郭恋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5,共10页
犯罪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章通过对21世纪之前以及近期犯罪小说研究的三个转变呈现西方犯罪小说批评研究趋势,同时展现犯罪小说与世界文学关系的新变。这三个转变依次为:尽管世界经典文... 犯罪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章通过对21世纪之前以及近期犯罪小说研究的三个转变呈现西方犯罪小说批评研究趋势,同时展现犯罪小说与世界文学关系的新变。这三个转变依次为:尽管世界经典文学对类型小说的排斥依然存在,新旧世纪之交犯罪小说创作及其研究已进入世界文学研究的视野;其后,“作为世界文学的犯罪小说”概念取得合法性,世界文学研究开始全面接受这一类型并指引其研究方向;近期,加强犯罪叙事个体文本研究以证明其所具有的经典性,从而突破犯罪小说的研究定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当下犯罪小说研究这一类型自源头就具备跨国性和世界性特征,这充分证明了犯罪小说所具有的世界文学属性和自我更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小说研究 世界文学 类型的流动性 文本细读 全球维度
下载PDF
美帝国的政治疯狂与精神分裂症——戈尔·维达尔《华盛顿特区》的权力欲望解析
16
作者 代显梅 徐瀛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美国现代小说家戈尔·维达尔在其小说《华盛顿特区》中以犀利的文笔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描绘了一幅幅权钱交易的骇人画面,挑开了美国政治文明的虚伪面纱,使我们得以目睹貌似普世的美国民主价值观的本质,为理解当今美国政府的内政与... 美国现代小说家戈尔·维达尔在其小说《华盛顿特区》中以犀利的文笔和深刻的政治洞察力描绘了一幅幅权钱交易的骇人画面,挑开了美国政治文明的虚伪面纱,使我们得以目睹貌似普世的美国民主价值观的本质,为理解当今美国政府的内政与外交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通过剖析小说主人公克莱·奥弗伯里及其岳父的政治形象造假、权力欲望对亲情的伤害,以及他们为了摆脱仕途隐患串通医生制造的“精神分裂症”事件,揭示美国政客疯狂的权力欲望对家庭与个人造成的毁灭性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戈尔·维达尔 《华盛顿特区》 政治疯狂 精神分裂症 权力欲望
下载PDF
论《喧哗与骚动》中声音书写的叙事功能
17
作者 黄晓燕 张哲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在《喧哗与骚动》中,声音成为福克纳糅合南方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审美旨趣的艺术手段,或具象化演绎不同情节或场景,或抽象化建构主题及文化意蕴,以多元形式作用于人物设定、故事架构与主题表达,具有独特的叙事表意功能。话语声音的内在... 在《喧哗与骚动》中,声音成为福克纳糅合南方文学传统与现代主义审美旨趣的艺术手段,或具象化演绎不同情节或场景,或抽象化建构主题及文化意蕴,以多元形式作用于人物设定、故事架构与主题表达,具有独特的叙事表意功能。话语声音的内在音色与外界声音的心理导向为塑造人物的个性特质、意识情绪与认知特征提供行之有效的感知路径。特定声音信号与意象在情节演变过程中发挥预示功能,重构故事时序、影响叙事节奏,协同宏观叙事声音创设时空美学。福克纳采用“个人型声音”言说时代变迁中特殊群体的精神生态与生存境遇,以人文关怀的情感立场书写生存与发展母题,彰显其明晰的南方身份印记及对历史、宗教与社会文化问题的批判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声音书写 叙事功能
下载PDF
科幻写作教学的三个要素——兼论“科幻”与“文学”的关系
18
作者 王瑶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77,共7页
“科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本文从科幻写作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三个要素,即“点子”“世界架构”和“解说”入手,尝试对该问题展开初步探讨。这些讨论旨在打破“科幻”与“文学”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当... “科幻”与“文学”之间的关系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本文从科幻写作教学中最值得关注的三个要素,即“点子”“世界架构”和“解说”入手,尝试对该问题展开初步探讨。这些讨论旨在打破“科幻”与“文学”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当下及未来的科幻写作,需要持续探索如何摆脱围绕善恶正邪展开的陈旧故事套路,更需要对于人类正在经历的变革与危机,展开更严肃、更深刻、更有新意的论述。而文学如何超越自恋、书写他者,如何有效回应我们面前的复杂现实和紧迫危机,依旧是一个充满挑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写作 点子 世界架构 解说
下载PDF
小说诗学:从“文化书写”到“书写文化”
19
作者 王威廉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113,共9页
“文化书写”是指小说对一个社会空间中的文化形态进行呈现,在许多小说中体现为对民俗风情的展示,这种传统书写往往将文化表现为一种恒定的状态,而忽视了文化在时代、生活中的变迁,尤其会低估个体对置身其中的文化的能动性乃至反向塑形... “文化书写”是指小说对一个社会空间中的文化形态进行呈现,在许多小说中体现为对民俗风情的展示,这种传统书写往往将文化表现为一种恒定的状态,而忽视了文化在时代、生活中的变迁,尤其会低估个体对置身其中的文化的能动性乃至反向塑形能力。这容易令人把“文化”理解为一种教条化的知识结论,但事实上文化跟人的命运具有不可分割性。“书写文化”就是对写作者精神主体自觉的强调,让写作结合个体的生命体验,反思自我置身其中的文化模式,把地方性经验置放到全人类的视野中去考量与思辨,这样才更能“深描”出文化的内质。由此,小说可以被看成是生命主体借助虚构去介入社会文化的一种精神实践,这种实践让文化获得生机并不断生成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书写 书写文化 小说诗学 文学人类学
下载PDF
托尼·莫里森《家》的叙事策略探析
20
作者 张楠 岳婧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0-102,107,共4页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在叙事艺术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与深度。作者摒弃传统线性叙事,采用非线性、多层次多视角的叙事手法,通过主人公弗兰克·莫尼及其妹妹茜的视角,以回忆、梦境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展开故事,展现他们逃离种...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家》在叙事艺术上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与深度。作者摒弃传统线性叙事,采用非线性、多层次多视角的叙事手法,通过主人公弗兰克·莫尼及其妹妹茜的视角,以回忆、梦境和现实交织的方式展开故事,展现他们逃离种族压迫后的精神回归之旅。莫里森运用细腻的心理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度挖掘黑人个体的身份认同危机、家庭关系的复杂纠葛以及对家园的追寻渴望。小说中的叙述时空交错,人物内心世界与外部社会环境相互映照,揭示了美国社会历史的深刻烙印和黑人群体的精神创伤。同时,通过对“家”这一主题的反复吟唱,莫里森探讨了家园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归宿,更是心灵救赎与文化记忆的载体。这种叙事策略赋予作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充分体现了莫里森卓越的叙事才能和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家》 多视角叙事 非线性叙事 象征与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