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龙院活捉张三郎鼓词》研究
1
作者 任思嘉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2-48,共7页
石印本《绘图新编乌龙院活捉张三郎鼓词》基本上按照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杀惜”的故事情节和叙事脉络改编而成,但它对小说又有多方面的丰富与发展。鼓词的改编基本上是本着世俗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原则进行的,改编者在编撰时增添了... 石印本《绘图新编乌龙院活捉张三郎鼓词》基本上按照小说《水浒传》中“宋江杀惜”的故事情节和叙事脉络改编而成,但它对小说又有多方面的丰富与发展。鼓词的改编基本上是本着世俗化、生活化、趣味化的原则进行的,改编者在编撰时增添了对生活细节的描述,强化了矛盾冲突,删减了小说中次要的情节和晦涩的文字,通过改动力求增强故事紧凑性、连贯性,并将人物塑造得善恶毕具、妍丑无遗,更贴近生活世俗。鼓词趋于通俗的改编迎合了平民阶层的审美观,归根结底是由于改编者自身的生存需求、鼓词艺术形式的特点要求以及民间文化的传播需求所驱动,改编虽存在一些不足,但其意义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院活捉张三郎 鼓词 水浒传
下载PDF
“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评书改编得与失
2
作者 聂家伟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9-84,共6页
《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由于其传奇性书写,不仅读者众多,很多更是被改编成评书作品。评书中,由于语体的改变和叙事结构的调整,使得改编后对话场景更加生动,故事线索更加清晰,而相关情节的扩... 《林海雪原》《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十七年红色经典”小说,由于其传奇性书写,不仅读者众多,很多更是被改编成评书作品。评书中,由于语体的改变和叙事结构的调整,使得改编后对话场景更加生动,故事线索更加清晰,而相关情节的扩充或删减也都服务于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渲染。但也存在改编后破坏主体效果、打乱叙事节奏、前后情节紊乱的问题。本文据此对“十七年红色红典”小说改编的得失与价值进行探讨,以期对“红色经典”小说的当代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经典 评书改编 语体 叙事 情节
下载PDF
流动视域下宝卷文献的校勘——基于《五圣宝卷》校勘实践的思考
3
作者 吕行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3,共8页
民俗语境下,宝卷文献以抄写为主要流传方式,呈现出“文无定本”的流动性,从而产生“一卷多版”“讹脱衍乙”“经典性缺失”等多重问题,为宝卷的校勘整理带来了重大挑战。《五圣宝卷》作为吴方言区至今流传的“活态”宝卷,是“文无定本... 民俗语境下,宝卷文献以抄写为主要流传方式,呈现出“文无定本”的流动性,从而产生“一卷多版”“讹脱衍乙”“经典性缺失”等多重问题,为宝卷的校勘整理带来了重大挑战。《五圣宝卷》作为吴方言区至今流传的“活态”宝卷,是“文无定本”的流动性宝卷文献的典型代表。对于这类文献的校勘,通常选择以“校法四例”为主要代表的传统古籍校勘方法。传统校勘方法对于同为“写本”的宝卷文献的校勘具有指导意义,却又因宝卷的文体特征展现出了不适配性。因此,要做好流动性宝卷文献的校勘工作,必须坚持“一版便还一版面貌”的原则,优先使用“校法四例”;同时,又要注意各法界限,协调配合运用,并以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众心理、历史文化等为校勘的辅助参照,最后形成“底本附校勘记”的校勘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卷文献 流动性 校勘 《五圣宝卷》
下载PDF
南词曲艺的创作与发展研究
4
作者 方炜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7期22-24,共3页
南词曲艺是闽北地区广泛流行的地方特色文化。它以其艺术特色,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爱和支持。而进入新时代,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南词曲艺文化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缩小。如何实现南词曲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 南词曲艺是闽北地区广泛流行的地方特色文化。它以其艺术特色,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喜爱和支持。而进入新时代,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南词曲艺文化的生存空间正在逐渐缩小。如何实现南词曲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南词曲艺的创作与发展,归纳和总结南词曲艺的创作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优化,以促进南词曲艺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词曲艺 艺术创作 文化传承 创新 文化特色
下载PDF
北石窟寺庙会及其演剧习俗考论
5
作者 柴慧霞 《陇东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38-42,共5页
现存于庆阳市北石窟寺第165窟内的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所立《原州彭阳县石窟寺盂兰盆会记》碑,记载了当年北石窟寺举行盂兰盆会的真实场景,是庆阳地区目前所见最早举办庙会的见证。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对北石窟寺庙会及戏台壁画... 现存于庆阳市北石窟寺第165窟内的北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所立《原州彭阳县石窟寺盂兰盆会记》碑,记载了当年北石窟寺举行盂兰盆会的真实场景,是庆阳地区目前所见最早举办庙会的见证。通过文献考证和田野调查,对北石窟寺庙会及戏台壁画演剧题记进行综合研究,以求梳理出这一地区的庙会及其演剧习俗演变的脉络和走向,进而探求庙会演剧与民俗文化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 北石窟寺 题记 演剧 民俗文化
下载PDF
清代子弟书与其他民间曲种分野——以《绝红柳》褒贬意境为例
6
作者 耿柳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3年第1期109-114,共6页
清代子弟书《绝红柳》是一篇非常独特的作品。其对清代流行的多种曲艺表演形式有所描写,又涉猎较多清代民俗,是研究清代曲艺及民俗的珍贵资料。后人解读此曲多评价其为揭露关东书曲艺人郭维屏的种种缺点,实与本曲作者表达的褒贬之意相... 清代子弟书《绝红柳》是一篇非常独特的作品。其对清代流行的多种曲艺表演形式有所描写,又涉猎较多清代民俗,是研究清代曲艺及民俗的珍贵资料。后人解读此曲多评价其为揭露关东书曲艺人郭维屏的种种缺点,实与本曲作者表达的褒贬之意相悖。曲中所述为郭维屏虽然演出子弟书的文词雅致,技艺很高,但观众却不买账,还被嘲讽挖苦。相反其他曲种的民间艺人根植民间,取长补短,繁衍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弟书 大鼓 俗文学 《绝红柳》 韩小窗
下载PDF
民间书会研究述评
7
作者 李亚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93-96,共4页
从目前的相关文献看,涉及民间书会的研究主要有三大类型:一是关于民间书会的相关新闻报道和书会所在地区的政府、文化部门发布的通知通告、宣传资料、相关介绍、信息汇编整理等,这一类型文献所占比例大,内容庞杂。二是亲身参与过民间书... 从目前的相关文献看,涉及民间书会的研究主要有三大类型:一是关于民间书会的相关新闻报道和书会所在地区的政府、文化部门发布的通知通告、宣传资料、相关介绍、信息汇编整理等,这一类型文献所占比例大,内容庞杂。二是亲身参与过民间书会的人士的游记、散记、回忆性的记述文章,其中包括摄影师拍摄的民间书会的现场留影和相关记述的说明性文字,这一类文献资料数量约占到总文献数量的五分之一。三是以学术研究的立场来研究民间书会,并按照学术研究的相关要求撰写的具有较强学理性的文章和著作。这类文献较之前两个类型具有学术自觉,其观照目的是进行相关的学理性探讨,学术价值也更大。其内容主要集中在统计学调查研究、曲艺本体研究、民俗学研究、价值及保护传承以及书会起源考证研究等几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书会 研究述评 曲艺艺术
下载PDF
《鏡笏緣》彈詞版本、作者及創作考
8
作者 陸文萱 《戏曲与俗文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82-192,共11页
清代彈詞《鏡笏緣》,含《虎螭鏡》《賜笏樓》兩种,天津圖書館、浙江圖書館有藏,天圖所藏爲謄清稿本。據稿本,可知作者味閑主人爲清代嘉道間浙江嘉善人張心淵(1789~1860)。此書叙李鴻及其三子故事。李鴻的原型是中唐宰相李絳,此書乃作者... 清代彈詞《鏡笏緣》,含《虎螭鏡》《賜笏樓》兩种,天津圖書館、浙江圖書館有藏,天圖所藏爲謄清稿本。據稿本,可知作者味閑主人爲清代嘉道間浙江嘉善人張心淵(1789~1860)。此書叙李鴻及其三子故事。李鴻的原型是中唐宰相李絳,此書乃作者不合於時、有志難伸的遣興之作,其中體現了張氏主張教化的彈詞批評觀念和直抒性情的俗文學創作理念。清乾隆中期至道光末年,女作家是彈詞創作的主力軍,張氏此作,别具一格,有助於對彈詞藝術成就更全面的認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彈詞 《虎螭鏡》 《賜笏樓》 張心淵
下载PDF
昭通唱书的源流史及其唱本分析
9
作者 陈蛟龙 《民族音乐》 2023年第4期60-62,共3页
昭通唱书是流传于昭通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曲艺,目前常见的老唱本有《鹦哥记》《柳荫记》《卖花记》《蟒蛇记》等约三十种,其主要唱腔为七字句。昭通唱书传承历史悠久,至迟在清朝末年已在昭通农村广为流行,其历史传承源头极有可能是宋元... 昭通唱书是流传于昭通汉族民间的一种传统曲艺,目前常见的老唱本有《鹦哥记》《柳荫记》《卖花记》《蟒蛇记》等约三十种,其主要唱腔为七字句。昭通唱书传承历史悠久,至迟在清朝末年已在昭通农村广为流行,其历史传承源头极有可能是宋元说唱词话,而非明清宝卷,亦非北方流行的鼓词。昭通唱书对中原汉族移民史、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播史以及宋元说唱词话、明清宝卷的发展演变史等研究具有重要印证和参考价值,对昭通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书 种类 题材 源流史 价值
下载PDF
宋“转踏”与“缠达”及二者之关系考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晓兰 赵建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70,共6页
“转踏”与“缠达”是兴盛于北宋时期的两种重要曲艺形式。二者均对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二者各自的体式特点和渊源流变,并分析比较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纠正了历来将二者视为一... “转踏”与“缠达”是兴盛于北宋时期的两种重要曲艺形式。二者均对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二者各自的体式特点和渊源流变,并分析比较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纠正了历来将二者视为一物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艺 转踏 调笑转踏 缠达 唱赚
下载PDF
相声语言中的会话含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龙千红 罗孝智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S1期106-111,共6页
认为相声语言的笑料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会话含义。根据H·P·Grice的会话的合作原则中的会话含义理论。
关键词 相声 会话含义 效果
下载PDF
从佛曲到俗曲:莲花落的嬗变 被引量:5
12
作者 邹晓春 沈文凡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78,共4页
莲花落,又称莲花闹,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最初源于佛教僧侣募化时所唱的佛曲。时光流转,莲花落在民间得以广泛传播。时至今日,除西藏和新疆两地之外,中国的其他省份皆有莲花落的踪迹。其中诸多与当地戏曲艺... 莲花落,又称莲花闹,是中国传统曲艺的一种,其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最初源于佛教僧侣募化时所唱的佛曲。时光流转,莲花落在民间得以广泛传播。时至今日,除西藏和新疆两地之外,中国的其他省份皆有莲花落的踪迹。其中诸多与当地戏曲艺术相互借鉴,融为一体,嬗变为新兴的曲艺艺术。在中国戏曲的长河中,时而闪烁着莲花落璀璨的光芒,为中国戏曲多样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花落 佛曲 乞丐
下载PDF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与清代北京曲艺业的发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苗怀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8-112,共5页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与清代北京曲艺业的发展苗怀明清代公案侠义小说是清代中后期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合流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产生于北京,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迅速传遍全国,风行海内,成为清末民初流行最广的一类小说。它... 清代公案侠义小说的繁荣与清代北京曲艺业的发展苗怀明清代公案侠义小说是清代中后期公案小说和侠义小说合流后所产生的一种新型小说,它产生于北京,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迅速传遍全国,风行海内,成为清末民初流行最广的一类小说。它的产生和繁荣是多种文化因素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义小说 《施公案》 清代北京 《三侠五义》 公案侠义戏 公案小说 曲艺形式 《小五义》 《龙图公案》 侠客形象
下载PDF
清代书场弹词之基本特征及其衰落原因 被引量:7
14
作者 盛志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4,共5页
清代书场弹词的特征、风格的形成及其最后衰落的命运都与其特定的表演方式、表演场所及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书场弹词商业化娱乐的本质决定了其媚俗前提下的文本、文学特征;不同的表演场所形成了书场弹词判然有别的雅、俗品格。随着书... 清代书场弹词的特征、风格的形成及其最后衰落的命运都与其特定的表演方式、表演场所及生存环境有密切关系。书场弹词商业化娱乐的本质决定了其媚俗前提下的文本、文学特征;不同的表演场所形成了书场弹词判然有别的雅、俗品格。随着书场的繁荣和日益专业化,书场弹词逐渐变成了偏重舞台技艺的曲艺,客观上造成了弹词唱本文学的衰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场 书场弹词 特征 风格
下载PDF
罪恶与清官:说唱词话中的包公 被引量:1
15
作者 伊维德 吴冠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7,共11页
源自宋人包拯的包公这一文学角色,在1250至1450年间曾出现于各体通俗文学作品中。二十世纪以来,有关包公的话本、杂剧和戏文广为人知,屡经探讨。而关于包公的词话直到1967年始在嘉定附近发现,这些词话影印出版之初曾引起过相当的轰动,... 源自宋人包拯的包公这一文学角色,在1250至1450年间曾出现于各体通俗文学作品中。二十世纪以来,有关包公的话本、杂剧和戏文广为人知,屡经探讨。而关于包公的词话直到1967年始在嘉定附近发现,这些词话影印出版之初曾引起过相当的轰动,很多出版物应运而生,但初始的热情消退后,新发现的词话对之后包公故事发展演变的论述影响甚微。词话未受到充分关注虽部分缘于其数量较少,但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学界将它们作为较话本、杂剧晚出而缺乏独创性的作品。但有证据显示,现存的话本和杂剧作品常常是晚出的改定本,而词话则相对较早且无明显改订痕迹,我们至少应该将词话视作话本、杂剧同期之作,而非晚于它们。在不少情况下,词话很可能系杂剧之源,而非相反。与通过明代宦官机构钟鼓司传留下来的不温不火的杂剧文本相比,相当一部分词话大胆批判了一个权势和罪恶相伴的世界,它们非常关心包公审判的权力和自主性等问题,而没有一味地赞颂皇帝的统治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公 词话 罪恶 清官 杂剧
下载PDF
曲艺是离人民大众最近的艺术——也谈“大曲艺观” 被引量:4
16
作者 管若松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20-22,26,共4页
曲艺(或曰说唱艺术),是离人民大众最近的艺术,她轻巧灵便,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走到哪里都能把欢声笑语送到哪里,无需任何装饰打扮,也是最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之一。曲艺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与其他艺术品种一样,面临着大挑战、... 曲艺(或曰说唱艺术),是离人民大众最近的艺术,她轻巧灵便,短小精悍,形式多样,走到哪里都能把欢声笑语送到哪里,无需任何装饰打扮,也是最深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之一。曲艺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与其他艺术品种一样,面临着大挑战、大竞争、大分化的局面。曲艺工作者一定要放宽视野,扩大发展思路;拓宽领域,扩大艺术影响力;培育土壤,扩大生活空间。树立"大曲艺观",以曲艺深厚的艺术底蕴,来影响、辐射甚至渗透进其他艺术门类的文学创作和表现样式,让曲艺的基因在其他艺术门类中得到延伸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大曲艺观 轴心 辐射 拓展 文化发展 艺术创作
下载PDF
文艺生态学视野下的河曲二人台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忠严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1,共4页
二人台是流传在晋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和张家口一带的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艺术,它的形成发展深受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方言土语的影响。河曲二人台产生于交通闭塞、偏僻落后的自然环境中,其内容多取材于民... 二人台是流传在晋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和张家口一带的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艺术,它的形成发展深受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方言土语的影响。河曲二人台产生于交通闭塞、偏僻落后的自然环境中,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植根于当地的地域文化土壤中,演唱的是劳动人民中间的事,听起来亲切动人,极易引起群众的共鸣。从文艺生态学的角度对河曲二人台这一民间演唱艺术以及蕴藏其中的民众情感,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揭示二人台产生、发展、传承流变的根源及其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曲 二人台 文艺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构建完整的中国农民形象——赵本山1995—2000年系列小品解读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开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6期20-25,共6页
传统中国文化作品充满了对农民负面形象的构建,而1995—2000年间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连续推出的六个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喜剧小品却从正面入手,充分展示了中国农民形象的阳光面,重塑了一系列正面的农民形象,在中国文化作品... 传统中国文化作品充满了对农民负面形象的构建,而1995—2000年间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连续推出的六个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喜剧小品却从正面入手,充分展示了中国农民形象的阳光面,重塑了一系列正面的农民形象,在中国文化作品中独树一帜。这些小品中突出的语言和文化策略——幽默、依附性、颠覆性和对农民生活的美化也使我们对中国农民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本山 中国农民形象 大众文化 话语能力 文化策略 语言策略
下载PDF
浅议韩小窗子弟书的艺术特色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祖荫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8-82,共5页
韩小窗是子弟书发展史上成就最高与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他与罗松窗等人一起奠定和完善了子弟书的形式和体制。他的作品大都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创造。他在言情、写景和叙事方面既继承了俗文学的传统 ,又注意从诗词中汲取养分 ,使其作品至... 韩小窗是子弟书发展史上成就最高与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他与罗松窗等人一起奠定和完善了子弟书的形式和体制。他的作品大都是对传统题材的再创造。他在言情、写景和叙事方面既继承了俗文学的传统 ,又注意从诗词中汲取养分 ,使其作品至今仍以各种曲艺形式传唱不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结构 句子形式 少数民族文学 艺术特色 韩小窗 子弟书 满族 说唱文学 京韵大鼓
下载PDF
相声幽默的关联理论阐释 被引量:11
20
作者 崔佳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4年第8期132-135,共4页
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而关联理论对此艺术形式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运用关联理论基本原理 ,分别从话语的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话语的明说与暗含以及听话人对话语的加工努力三个层面对相声片段进行分析 ,可以看... 相声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而关联理论对此艺术形式所产生的幽默效果具有极强的解释力。运用关联理论基本原理 ,分别从话语的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话语的明说与暗含以及听话人对话语的加工努力三个层面对相声片段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在相声诸多幽默创作手段中 ,相声演员故意违背听众的认知环境从而造成出人意料的效果是相声幽默创作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对相声片段的分析 ,本文旨在探索其语言的关联性本质和幽默的产生 ,同时为相声创作在其语言关联性方面提出一些见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声 幽默 关联理论 艺术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