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疏离与妥协——鲁迅日记中关于年的意识 |
韩大强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6
|
|
2
|
鲁迅青年观的嬗变及其对《两地书》创作的影响 |
韩雪松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8 |
4
|
|
3
|
《两地书》:文化市场运作中诞生的一部奇书 |
甘智钢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4
|
|
4
|
徐志摩致奥格顿英文书信的发现及其价值 |
刘洪涛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5
|
从会馆走出的狂人——从日记看鲁迅与浙东人际关系网络 |
吴辰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6
|
称谓情感的二度隐退——《两地书》的编辑与英译 |
曾文华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7
|
作为文学研究方法的现代作家书信考释 |
袁洪权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1 |
3
|
|
8
|
恋母:《儿子与情人》中伦理生态的异化 |
周志高
|
《社科纵横》
|
2012 |
4
|
|
9
|
鲁迅1936年2月9日致姚克的书信考释 |
葛涛
石祥
|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0
|
关于署名鲁迅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
朱正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11
|
1929年5月25日鲁迅日记漏记相关文事考释 |
袁洪权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2
|
曾与鲁迅通信并寄稿求教的杨树华考释 |
韦良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3
|
朱熹佚书二通考 |
彭国忠
|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
2006 |
2
|
|
14
|
王瑶关于《鲁迅作品论集》书信三通释读 |
宫立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5
|
树欲静而风不止——从1936年鲁迅的处境与心态看《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事件 |
彭冠龙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6
|
《胡适留学日记》和《吴宓日记》中的美国形象 |
向忆秋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2
|
|
17
|
努力的徒劳与徒劳的努力——从日记看“五四”退潮之初鲁迅的日常生活 |
刘克敌
|
《泰山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8
|
泰山诗与中国诗——读《全泰山诗》 |
魏建
|
《泰山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9
|
论现代作家日记的文学史价值 |
张高杰
|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1
|
|
20
|
自我与他者:不乐观的叙事——《狂人日记》别读 |
雷霖
|
《怀化学院学报》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