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疏离与妥协——鲁迅日记中关于年的意识 被引量:6
1
作者 韩大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3,共8页
20世纪初叶政府以融人世界现代化的名义,对传统民间节日尤其旧历年进行改造,出现了中国各阶层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碰撞与分化。民国政府推行了“实行新历、废除旧历”的节庆体系的系列改造运动。作为时代思想先锋的知识分子们既响应... 20世纪初叶政府以融人世界现代化的名义,对传统民间节日尤其旧历年进行改造,出现了中国各阶层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碰撞与分化。民国政府推行了“实行新历、废除旧历”的节庆体系的系列改造运动。作为时代思想先锋的知识分子们既响应政府的号召,力行新历法,又在行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日记 意识 妥协 疏离 20世纪初叶 民国政府 民间节日 思想观念
下载PDF
鲁迅青年观的嬗变及其对《两地书》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韩雪松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98-105,共8页
鲁迅一贯无私地爱护和帮助青年,勤于奖掖,甘于牺牲,但其1926年至1927年致许广平的原信中,却有大量对青年进行批判和贬斥的语句。这些语句在写进《两地书》时几乎都被扩增和强化,其批评的程度加剧,披露的细节更多,谴责的语气变强。此种... 鲁迅一贯无私地爱护和帮助青年,勤于奖掖,甘于牺牲,但其1926年至1927年致许广平的原信中,却有大量对青年进行批判和贬斥的语句。这些语句在写进《两地书》时几乎都被扩增和强化,其批评的程度加剧,披露的细节更多,谴责的语气变强。此种变化一方面是鲁迅"进化论"观念的"瓦解"而非"轰毁",因为鲁迅写原信时并没有对青年"无条件地敬畏",创作《两地书》时更是不再秉持"幼者本位"的思想,不再坚信"青年必胜于老年",他对青年群体是辩证分析、区别对待的;另一方面是鲁迅于20世纪30年代初笃信"梯子之论",以被踩踏、被利用、被抛弃的梯子自比,对青年群体逐渐抱有私心重、城府深的负面印象,这种青年观念使他在《两地书》创作中论及青年时心存芥蒂,因此言辞激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青年观 进化论 “轰毁” 许广平 “梯子之论” 《两地书》 书信体文学
下载PDF
《两地书》:文化市场运作中诞生的一部奇书 被引量:4
3
作者 甘智钢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史 《两地书》 市场运作 公开出版 中国现代文化 北新书局 许广平 思想界
下载PDF
徐志摩致奥格顿英文书信的发现及其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洪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徐志摩1921-1924年间给剑桥学者奥格顿的六封英文书信最近被笔者在加拿大麦马士德大学奥格顿档案中发现。这些书信透露了徐志摩与剑桥著名语言学学者、基础英语运动创始人奥格顿交往的许多重要细节,其中有:徐志摩曾向中国学界介绍奥格... 徐志摩1921-1924年间给剑桥学者奥格顿的六封英文书信最近被笔者在加拿大麦马士德大学奥格顿档案中发现。这些书信透露了徐志摩与剑桥著名语言学学者、基础英语运动创始人奥格顿交往的许多重要细节,其中有:徐志摩曾向中国学界介绍奥格顿和理查兹的最新语言学研究成果;奥格顿和罗素曾邀请梁启超和胡适为“心理学、哲学与科学方法国际文库”丛书撰写介绍中国思想的著作,后来将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英译本收入此丛书出版;徐志摩通过奥格顿为松坡图书馆选购英文书籍等。书信还流露了徐志摩在遭遇丧亲与失恋的双重打击下的苦闷情绪。这些信息对于徐志摩在剑桥时期的生活、感情研究有重要的资料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志摩 奥格顿 剑桥交游 书信
下载PDF
从会馆走出的狂人——从日记看鲁迅与浙东人际关系网络 被引量:3
5
作者 吴辰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1-93,共13页
竹内好发现了1909年到1918年,尤其是1912年到1918年的会馆时期(这个时期实际上延续到1919年,鲁迅正式搬出山会邑馆),作为鲁迅"罪的自觉"和"文学的自觉"的"无"的原点意义。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在这"隐默"的十年里,鲁迅绝少著... 竹内好发现了1909年到1918年,尤其是1912年到1918年的会馆时期(这个时期实际上延续到1919年,鲁迅正式搬出山会邑馆),作为鲁迅"罪的自觉"和"文学的自觉"的"无"的原点意义。正如研究者所指出的,在这"隐默"的十年里,鲁迅绝少著述的背后,隐藏的是来自于"对民众的可启蒙性及中国变革之可能性的绝望"的"对民族危亡的忧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关系网络 鲁迅 会馆 文学的自觉 浙东 日记 狂人 民族危亡
下载PDF
称谓情感的二度隐退——《两地书》的编辑与英译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文华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62,共8页
通过对《两地书》书信原文和上海青光书局1933年版《鲁迅与景宋的通信:两地书》及其英译本书信的称谓进行对照,发现编辑出版后《两地书》的称呼与署名在类别、形式及情感强度上都不及原信。英译本中北平—上海通信中所有的昵称、爱称被... 通过对《两地书》书信原文和上海青光书局1933年版《鲁迅与景宋的通信:两地书》及其英译本书信的称谓进行对照,发现编辑出版后《两地书》的称呼与署名在类别、形式及情感强度上都不及原信。英译本中北平—上海通信中所有的昵称、爱称被换成英文缩略语,语言形式的转换及中英称谓的文化差异造成了英译本《两地书》情感意蕴及文化内涵的再度减退。当今读者要想一睹《两地书》中许鲁二人真情原貌,阅读原信已成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地书》 称呼 署名 情感隐退 原信 编辑出版 英译
下载PDF
作为文学研究方法的现代作家书信考释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洪权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1期88-93,共6页
现代作家书信的史料价值在于其“直接的史料”性质。有学术价值的作家书信对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文学创作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文学史的叙述。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作家书信考释中会遇到很多看似常见... 现代作家书信的史料价值在于其“直接的史料”性质。有学术价值的作家书信对了解作家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文学创作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时甚至可以改变文学史的叙述。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性工作,作家书信考释中会遇到很多看似常见实际上很关紧的学术问题,比如较为繁难的时间考订和收信人考辨往往是判断作家书信文史价值的前提。同时,要格外注意作家书信中的文史细节与现代文学(思想)史之间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学史料 书信考释 时间考订
下载PDF
恋母:《儿子与情人》中伦理生态的异化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志高 《社科纵横》 2012年第3期110-112,118,共4页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背景,叙述了煤矿工人莫瑞尔一家的日常生活,艺术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并造成人性的异化。伦理生态的破坏给莫瑞尔家庭成员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困顿,使夫妻反目、父... 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以英国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为背景,叙述了煤矿工人莫瑞尔一家的日常生活,艺术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并造成人性的异化。伦理生态的破坏给莫瑞尔家庭成员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困顿,使夫妻反目、父子成仇、母子畸恋,伦理纲常遭受僭越破坏,保罗更是在异化中迷失了自己。通过小说的艺术呈现,劳伦斯揭示了造成人性与伦理异化的原因,并尝试探索解救人类出路:从生活的激情和生命洪流中追求灵与肉完美结合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子与情人 恋母 伦理生态 异化
下载PDF
鲁迅1936年2月9日致姚克的书信考释 被引量:1
9
作者 葛涛 石祥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4-21,共8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鲁迅全集》收录了鲁迅在1936年2月9日致姚克的一封信,内容如下:莘农先生:前日挂号寄奉王君信,想已达。日本在上海演奏者系西洋音乐其指挥姓近卫为禁中侍卫之意又原是公爵故误传为宫中古乐其实非也。专此布...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鲁迅全集》收录了鲁迅在1936年2月9日致姚克的一封信,内容如下:莘农先生:前日挂号寄奉王君信,想已达。日本在上海演奏者系西洋音乐其指挥姓近卫为禁中侍卫之意又原是公爵故误传为宫中古乐其实非也。专此布达并颂春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音乐会 工部局 穆索尔斯基 阿甫夏洛穆夫 《图画展览会》 木管乐器 交响曲 《鲁迅全集》 贝多芬 莫扎特 节目单
下载PDF
关于署名鲁迅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正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48,共8页
本文从上海左翼文学的"两个口号"的论战谈起,具体呈现了鲁迅在这一论战中的复杂态度。分析了鲁迅的《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特别是冯雪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对此文的影响予以了新的评价。
关键词 鲁迅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冯雪峰 托派
下载PDF
1929年5月25日鲁迅日记漏记相关文事考释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洪权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91,共7页
对比《鲁迅全集》中的日记和书信,会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鲁迅在记日记时,有些事情也是选择性的记录,而有的事情则只能在书信中对熟悉的人或者亲密的人加以说明。所以,有时候结合着日记再去反观书信,会有另外一种收获。据鲁迅的日记,我... 对比《鲁迅全集》中的日记和书信,会发现一个明显的问题:鲁迅在记日记时,有些事情也是选择性的记录,而有的事情则只能在书信中对熟悉的人或者亲密的人加以说明。所以,有时候结合着日记再去反观书信,会有另外一种收获。据鲁迅的日记,我们得知鲁迅在去南方工作和生活后还有两次"北平之行",时间分别在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日记 考释 《鲁迅全集》 书信 选择性
下载PDF
曾与鲁迅通信并寄稿求教的杨树华考释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良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3-67,共5页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十六卷的“日记”里,关于杨树华的信息集中于1927年2月至6月间。依次为2月17日“得霁野信,附杨树华信,一日发”,2月22日“复杨树华信”,2月27日“以照片一枚寄杨树华”,3月24日“下午得杨... 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鲁迅全集》第十六卷的“日记”里,关于杨树华的信息集中于1927年2月至6月间。依次为2月17日“得霁野信,附杨树华信,一日发”,2月22日“复杨树华信”,2月27日“以照片一枚寄杨树华”,3月24日“下午得杨树华信及照片一枚,二十日汕头发”,5月20日“得杨树华信并文稿数篇,《友中月刊》一本,五日汕头发”,6月3日“上午寄杨树华信并《中国小说史略》一本,且还其稿”㈣,6月23日“得杨树华信,十六日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全集》 杨树 《中国小说史略》 人民文学出版社 考释 通信 1927年 信息集中
下载PDF
朱熹佚书二通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国忠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2期14-17,共4页
《凤墅残帖释文》中有朱熹书信二通,为各种朱子著作所未收,乃其佚文。它们分别作于淳熙六年(1179) 八月和冬天,均系致其弟子刘清之之书。此二通书信,对研究朱子的生平事迹,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朱熹 佚书 刘清之 淳熙六年 生平事迹
下载PDF
王瑶关于《鲁迅作品论集》书信三通释读 被引量:1
14
作者 宫立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4-98,共5页
本文结合《王瑶年谱》《王瑶著译年表》等相关史料,对新出现的王瑶致王永昌、李文兵三通书信略作钩沉,梳理《鲁迅作品论集》的出版过程。
关键词 王瑶 书信 《鲁迅作品论集》 版本
下载PDF
树欲静而风不止——从1936年鲁迅的处境与心态看《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事件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冠龙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91,共8页
根据1936年鲁迅的特殊处境和心态,可以跳出已有研究成果对《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事件的两种猜测,提出第三种可能性,即鲁迅的本意是认为根本不必要回信,回信这一行为是多此一举。在这一观点下,鲁迅在该事件过程中的很多细节可以得到重新阐... 根据1936年鲁迅的特殊处境和心态,可以跳出已有研究成果对《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事件的两种猜测,提出第三种可能性,即鲁迅的本意是认为根本不必要回信,回信这一行为是多此一举。在这一观点下,鲁迅在该事件过程中的很多细节可以得到重新阐释,并为我们理解1936年的鲁迅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托洛斯基派的信》 鲁迅 托派
下载PDF
《胡适留学日记》和《吴宓日记》中的美国形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向忆秋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42-47,共6页
《胡适留学日记》和《吴宓日记》(1917-1924)是20世纪早期旅美留学生日记的两类典型代表。前者建构了一个"进步"的文明国形象,后者则构造了一个"堕落"的种族主义美国形象。胡适和吴宓日记中大相径庭的美国形象与他... 《胡适留学日记》和《吴宓日记》(1917-1924)是20世纪早期旅美留学生日记的两类典型代表。前者建构了一个"进步"的文明国形象,后者则构造了一个"堕落"的种族主义美国形象。胡适和吴宓日记中大相径庭的美国形象与他们的文化心态紧密相关。两者分别体现了20世纪早期旅美留学生"异"痴迷或"异"排斥的典型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吴宓 美国形象
下载PDF
努力的徒劳与徒劳的努力——从日记看“五四”退潮之初鲁迅的日常生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克敌 《泰山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20-25,共6页
五四时期的鲁迅,曾因开始白话小说创作以及与《新青年》同人的交往,暂时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绝望状态。但五四后期,随着《新青年》诸人政治倾向不同而导致的分裂,鲁迅再次陷入困惑与彷徨。从对该时期鲁迅日记的分析入手,借鉴"西马... 五四时期的鲁迅,曾因开始白话小说创作以及与《新青年》同人的交往,暂时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绝望状态。但五四后期,随着《新青年》诸人政治倾向不同而导致的分裂,鲁迅再次陷入困惑与彷徨。从对该时期鲁迅日记的分析入手,借鉴"西马"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通过对该时期鲁迅日常生活的研究,探寻鲁迅为避免再次回到内心的黑暗状态而作的种种努力,以加深了解这一时期鲁迅精神世界变迁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日记 日常生活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下载PDF
泰山诗与中国诗——读《全泰山诗》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建 《泰山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47-49,共3页
自古至今,关于泰山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能够找到的到底有多少呢?这一直是一个迷。于是,编一部完整的泰山诗成了千百年来文人们的一个梦想。今天,集先秦至当今一万六千多首诗作的《全泰山诗》出版了!我们不仅要祝贺作者袁爱国先生... 自古至今,关于泰山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能够找到的到底有多少呢?这一直是一个迷。于是,编一部完整的泰山诗成了千百年来文人们的一个梦想。今天,集先秦至当今一万六千多首诗作的《全泰山诗》出版了!我们不仅要祝贺作者袁爱国先生完成了这一项功德无量的巨大文献工程,更要祝贺千百年来文人们的梦想成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中国 《全泰山诗》 诗歌 文学作品
下载PDF
论现代作家日记的文学史价值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高杰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08-111,共4页
现代作家日记具有重要的文学史研究价值。它能够帮助我们探索作家内心深处的各种动向,直观把握作家微妙的创作心理和思想的发展流变。它亦能够帮助我们厘清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还作品以本来面目。作家日记与创作之间还可能存在互文关系... 现代作家日记具有重要的文学史研究价值。它能够帮助我们探索作家内心深处的各种动向,直观把握作家微妙的创作心理和思想的发展流变。它亦能够帮助我们厘清作品创作的来龙去脉,还作品以本来面目。作家日记与创作之间还可能存在互文关系,我们只有把作品放回到这种互文网络中才能对其文学内涵作出合理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作家日记 文学史 创作心理 互文性
下载PDF
自我与他者:不乐观的叙事——《狂人日记》别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霖 《怀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02-104,共3页
从个体性的角度着重探讨狂人形象与文本主题的生成与背离,既狂人形象内蕴的推进过程是如何一步步瓦解其自身,并试图获得疯子形象意义的新的理论归宿即在传统的文化道德空间,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个体独立性的难以承担,或者说,作为个体... 从个体性的角度着重探讨狂人形象与文本主题的生成与背离,既狂人形象内蕴的推进过程是如何一步步瓦解其自身,并试图获得疯子形象意义的新的理论归宿即在传统的文化道德空间,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个体独立性的难以承担,或者说,作为个体精神独立依存的道德空间的难以产生,并以此使之真正成为解读鲁迅其它小说的思维原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解与背离 个体独立性 道德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