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国现代黄河诗歌中的苦难抒情 |
吕亚斐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2
|
论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爱情抒写 |
邓招华
李亚辉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3
|
宗白华的小诗与禅宗文化的关系 |
哈迎飞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3
|
|
4
|
情感与欲望之间——论“花儿”情歌的基本文化特征 |
阿进录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5
|
死亡的子宫——穆旦《诗八首》解读 |
胡彦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
3
|
|
6
|
浅谈蒙古族的祝赞词 |
满珂
|
《青海民族研究》
|
2002 |
5
|
|
7
|
李商隐爱情诗女性形象神化倾向及其对诗风的影响 |
蔡燕
张西虎
|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
|
2003 |
5
|
|
8
|
论打油诗 |
王宜早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
2004 |
1
|
|
9
|
艾青与欧美诗歌 |
顾国柱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
2002 |
1
|
|
10
|
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中的“青春写作”特征 |
王元中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1
|
|
11
|
论徐志摩诗歌的古典浪漫主义精神 |
孙书平
|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
2008 |
1
|
|
12
|
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比较论 |
于沐阳
|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3
|
从爱情诗的创作看闻一多的“文化国家主义” |
魏家文
王冉
|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
14
|
论西北回族民间叙事诗的“三美”精神 |
刘继辉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5
|
漂泊者“真心真血的流露”——浅谈杨骚二十年代漂泊南洋的创作 |
李小平
|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6
|
论郭沫若早期诗歌中抒情主体的变迁 |
吕鹏娟
|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
2008 |
0 |
|
17
|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
何家兴
|
《北方论丛》
|
2021 |
0 |
|
18
|
论汪光房诗歌的主题意蕴与诗美特征——以诗集《我给青春一个吻》为例 |
张治国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9
|
诗教传统与中国现代新诗鉴赏——《百年新诗百篇导读》导言 |
马超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20
|
爱情的想象与恋爱的告白——“湖畔”与“新月”情诗比较论 |
陈国恩
|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