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6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传说的当代传承与景观生产研究:以白蛇传传说峨眉山白龙洞景观变迁为例
1
作者 余红艳 孟媛媛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传说与景观具有互为生产的内在机制,景观变迁直接影响着传说的叙事与传播。峨眉山漫长的佛道相争历史与白蛇传传说的信仰变迁及核心情节演化高度契合,并为白龙洞景观走进白蛇传传说奠定了重要的信仰基础。峨眉山白龙洞是白蛇传传说中白... 传说与景观具有互为生产的内在机制,景观变迁直接影响着传说的叙事与传播。峨眉山漫长的佛道相争历史与白蛇传传说的信仰变迁及核心情节演化高度契合,并为白龙洞景观走进白蛇传传说奠定了重要的信仰基础。峨眉山白龙洞是白蛇传传说中白蛇修仙情节的重要景观,其景观叙事经历了从连环洞到白龙洞的景观命名,从白龙洞到白龙寺的景观迁移。峨眉山信仰变迁致使白蛇传传说及其核心景观逐步走向淡化与遗忘,较大程度地影响了白蛇传传说在峨眉山及其周边的当代传承,同时也充分体现了信仰主导下的白蛇传传说峨眉山当代景观生产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传说 峨眉山 白龙洞 景观叙事 景观生产
下载PDF
文化旅行与大德五身妈祖之形成
2
作者 石中华 胡碟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4期93-99,共7页
在中国传统的妈祖文化研究中,妈祖是一位有着真人事迹名叫林默娘的女性,以保佑沿海地区渔民而著名,但在部分地区,妈祖却有着其他名字或者被其他有着同样文化概念的传奇女性替换,汕尾大德妈祖宫的“五身妈祖”石像便是其中极为特殊的雕... 在中国传统的妈祖文化研究中,妈祖是一位有着真人事迹名叫林默娘的女性,以保佑沿海地区渔民而著名,但在部分地区,妈祖却有着其他名字或者被其他有着同样文化概念的传奇女性替换,汕尾大德妈祖宫的“五身妈祖”石像便是其中极为特殊的雕像。“五身妈祖”石像由五位传奇女性组成,除大妈祖林默娘外,其余四位中的三位都是在当地民间传说中真实存在的人物,与大妈祖经历极为相似。这与妈祖文化自福建莆田湄洲岛发源后,在其文化旅行和传播中,显示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变通性,积极融入当地文化并作出了创造性转化有关。此外,妈祖文化旅行还在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发展地方特色文旅、充当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使者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妈祖 五身妈祖 文化旅行 文化传播
下载PDF
卫礼贤《中国民间童话》的百年传播与影响
3
作者 牛金格 《国际汉学》 CSSCI 2024年第1期46-54,151,共10页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翻译、编纂的《中国民间童话》是一部将中国童话故事系统译介到德语世界的奠基之作。其百年传播历经问世之初的盛况、第三帝国时期的式微、东西德时期的辉煌和新世纪的风靡,彰显了传播与接受的时代特点和深层历史文化动...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翻译、编纂的《中国民间童话》是一部将中国童话故事系统译介到德语世界的奠基之作。其百年传播历经问世之初的盛况、第三帝国时期的式微、东西德时期的辉煌和新世纪的风靡,彰显了传播与接受的时代特点和深层历史文化动因;其版本数量之巨,改编创作之多,创造了德语图书的出版神话,堪称中国文学德译史上的现象级作品,彰显出中国故事与时俱进的民族生命力和共情共性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礼贤 《中国民间童话》德文版 中国童话传播
下载PDF
欧阳修《泷冈阡表》碑传说的流传演变与文化阐释
4
作者 程宇静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欧阳修《泷冈阡表》碑传说的故事重心自南宋以来经历了志异、褒文、旌孝三个阶段的流传演变,逐渐形成了欧阳修送碑、龙王借碑、鲁直檄龙、灵龟托碑、朱圈碑文等动人情节。情节呈现出不断传奇化、具体化、世俗化、伦理化的趋势和特点。... 欧阳修《泷冈阡表》碑传说的故事重心自南宋以来经历了志异、褒文、旌孝三个阶段的流传演变,逐渐形成了欧阳修送碑、龙王借碑、鲁直檄龙、灵龟托碑、朱圈碑文等动人情节。情节呈现出不断传奇化、具体化、世俗化、伦理化的趋势和特点。碑石、碑文、作者以及孝的伦理价值观念共同构成了该传说的物质内核与精神内核。该传说主要流传于江西中部吉安市及江西北部鄱阳湖一带。其经久不绝、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是《泷冈阡表》文中“至孝”的观念警动人心,感天动地,贴合了民众的价值追求。《泷冈阡表》碑传说的传播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由“亲亲”而“仁民”而“爱物”,这一“孝”的扩大过程对建设“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都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泷冈阡表》碑 传说 流传演变 文化阐释
下载PDF
从“英雄之旅”解读山东民间故事《舜耕历山下》
5
作者 何杰 杨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7期5-10,共6页
该文以故事原型“英雄之旅”为框架解读了山东民间故事《舜耕历山下》,从英雄之旅的启程、启蒙和回归三个阶段分析了舜的故事背后的心理和文化含义,探讨了舜如何从一个不受父母待见的“流浪者”,经历各种挫折和考验,成为受人爱戴的国君... 该文以故事原型“英雄之旅”为框架解读了山东民间故事《舜耕历山下》,从英雄之旅的启程、启蒙和回归三个阶段分析了舜的故事背后的心理和文化含义,探讨了舜如何从一个不受父母待见的“流浪者”,经历各种挫折和考验,成为受人爱戴的国君。在孔孟之乡山东,舜的故事被民众所喜爱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舜的人物形象与当地文化非常契合,反映了当地人所推崇的价值观,如“内圣外王”;另一方面,舜的故事包含了人类心灵成长的共同模式,例如,超越局限获得成长,成为自己的“国君”。英雄之旅,既可以看作是人与外部达成和谐,也可以看作人突破内心的阻碍获得心灵的自由。“英雄之旅”让我们看到生命具有相似性,我们可以向英雄学习如何应对逆境,并从英雄身上获取强大的精神力量,勇敢地迎接人生的挑战,发掘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雄之旅 民间故事 虞舜 心理原型 个人成长 心理教育
下载PDF
多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视野下的蒙古族《格斯尔》名物词汇研究——以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为中心
6
作者 董晓荣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174,共9页
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了很多门类的物质文化词汇,如器具、服饰、建筑、家具、饮食、宗教等。这些物质文化词汇充分反映了藏族史诗《格萨尔》流传到蒙古族地区后的地方化现象,这将为格萨尔学研究提供可贵的文献... 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出现了很多门类的物质文化词汇,如器具、服饰、建筑、家具、饮食、宗教等。这些物质文化词汇充分反映了藏族史诗《格萨尔》流传到蒙古族地区后的地方化现象,这将为格萨尔学研究提供可贵的文献依据。本文通过对蒙古族清代北京木刻本《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中蒙古族、藏族及西域文化特色的名物词汇进行分析,认为藏族史诗《格萨尔》在蒙古族地区流传发展过程中,其在保留一部分原有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纳外来文化,从中可以清晰地显现出多种文化的交流与交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传》 名物词汇 多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下载PDF
瓦氏夫人传说与中华民族认同 被引量:1
7
作者 熊威 黄欣琳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第8期98-103,共6页
明朝嘉靖年间,瓦氏夫人带领壮族士兵远赴东南沿海抗倭,彰显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围绕瓦氏夫人的壮举,衍生出诸多民间传说,并融入到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深刻影响着壮族人民的道德情感、节日仪式和风俗习惯。瓦氏夫人传说不仅是各... 明朝嘉靖年间,瓦氏夫人带领壮族士兵远赴东南沿海抗倭,彰显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围绕瓦氏夫人的壮举,衍生出诸多民间传说,并融入到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之中,深刻影响着壮族人民的道德情感、节日仪式和风俗习惯。瓦氏夫人传说不仅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案例,也是当下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重要文化资源。结合文献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梳理瓦氏夫人传说的流传与发展,展现瓦氏夫人传说中蕴含的民族认同元素,探讨其与中华民族认同的内在关系,发掘民间文学的时代价值,以期推动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夯实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氏夫人传说 民间文学 民族认同 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孟姜女故事的流变与地域习俗——以江西广昌“孟戏”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张芳霖 吴承游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101,共9页
孟姜女故事作为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而其流传的形式也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在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一带即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民间戏曲,俗称广昌"孟戏"。作为一种文化范本的孟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 孟姜女故事作为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说之一,源远流长,而其流传的形式也是因地而异、因时而变。在江西省广昌县甘竹镇一带即流传着以孟姜女哭长城为题材的民间戏曲,俗称广昌"孟戏"。作为一种文化范本的孟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流传演变至今仍生生不息,体现了文化传承演变的本土化过程以及文化范本的功能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姜女 故事 地域习俗 广昌 孟戏
下载PDF
“白蛇传”传说的景观叙事与语言叙事 被引量:12
9
作者 余红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2,共6页
"白蛇传"传说对西湖、金山寺等地域景观的话语建构,拓展了传说流播的空间,丰富并建构了景观新的文化符号,提升了地域景观的社会知名度。杭州对雷峰塔的重建起到了连接历史、唤醒记忆、诱发传说讲述的叙事功能,镇江对"法... "白蛇传"传说对西湖、金山寺等地域景观的话语建构,拓展了传说流播的空间,丰富并建构了景观新的文化符号,提升了地域景观的社会知名度。杭州对雷峰塔的重建起到了连接历史、唤醒记忆、诱发传说讲述的叙事功能,镇江对"法海洞"的命名则充分展现了地域依据传说对现实景观进行重构的编码过程,它们共同以景观叙事的方式创造性地拓展了语言叙事的功能,扩大了"白蛇传"传说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影响。传说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地域景观的话语建构,地域又以传说景观为依托,对现实景观进行创造性的符号编码,景观叙事与语言叙事的互动逻辑,不断以"发明传统"的方式延续和强化传说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传说 景观叙事 语言叙事 发明传统 文化符号 文化传承
下载PDF
网络叙事媒介与《白蛇传》的故事建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池永文 孙正国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69,共6页
网络叙事媒介本质上是一种多媒介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类叙事的新媒介形态。它对传统媒介的消解与融合,使其在故事建构中成为最有力量的叙事媒介。从故事时间来看,网络叙事媒介对《白蛇传》故事时间所作的... 网络叙事媒介本质上是一种多媒介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类叙事的新媒介形态。它对传统媒介的消解与融合,使其在故事建构中成为最有力量的叙事媒介。从故事时间来看,网络叙事媒介对《白蛇传》故事时间所作的塑造与表达体现了多维性时间的存在形态;从故事空间来看,网络媒介实现了对现实实在的超越;从故事讲述者的角度看,故事讲述者匍匐于技术之下,一切故事的构拟都只是技术的一种演绎。同时,故事建构过程也呈现了网络叙事媒介的虚拟性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叙事媒介 《白蛇传》 故事时间 故事空间 故事讲述者 虚拟性局限
下载PDF
裕固族民间文学(故事)搜集、整理及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卫国 杨万寿 《河西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2-34,共3页
对裕固族民间文学故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近百年来时断时续地进行着。在近20年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较为详尽地梳理已搜集、整理的裕固民间文学故事文本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了在整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理的基本原则和研... 对裕固族民间文学故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近百年来时断时续地进行着。在近20年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较为详尽地梳理已搜集、整理的裕固民间文学故事文本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发现了在整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理的基本原则和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全面整理和研究裕固族民间文学理清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裕固族 民间文学 整理 研究
下载PDF
《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的方法论探索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守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9-123,共5页
方法论的突破对学术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吸取和改进芬兰学派以历史地理方法深入考察民间故事,对母题、类型解析的集中尝试、故事生活史的追寻及口头文学表演理论在故事学领域的实践等方面,交叉运用多种方... 方法论的突破对学术境界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吸取和改进芬兰学派以历史地理方法深入考察民间故事,对母题、类型解析的集中尝试、故事生活史的追寻及口头文学表演理论在故事学领域的实践等方面,交叉运用多种方法,开拓了故事学方法论上的学术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类型研究 历史地理方法 口头文学表演理论
下载PDF
汉水、天汉、天水——论织女传说的形成 被引量:33
13
作者 赵逵夫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故事的孕育阶段,“汉”或曰“天汉”便同“牵牛”、“织女”联系在一起,以后便成为这个传说故事的要素之一。“汉”、“云汉,”实际上是由汉水而来。秦人发祥于汉水上游,《史记.秦本纪》中说:“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 《牛郎织女》的传说在故事的孕育阶段,“汉”或曰“天汉”便同“牵牛”、“织女”联系在一起,以后便成为这个传说故事的要素之一。“汉”、“云汉,”实际上是由汉水而来。秦人发祥于汉水上游,《史记.秦本纪》中说:“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大业为秦人始祖。据此,同汉水联系的织女,是由以织出名的秦人远祖女修而来。“牵牛”、“织女”由星名转变为传说故事中的人物,也最早见于睡虎地发现的秦简中。《三辅黄图》中载秦始皇并天下之后“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南渡以法牵牛,”同样反映了秦民族对牵牛织女传说的群体记忆。很早以来西和、礼县、天水一带浓厚的乞巧风俗,正说明了织女传说同秦文化的关系。天水地名的得名也与“汉水”、“天汉”有关。发源于嶓冢山的汉水本一直东流,经略阳、沔县,同发源于陕西宁羌的沔水合流,至湖北入长江。大约在西汉时地理变化,在略阳附近改而南流。今人皆以陕西宁羌的嶓冢山为《尚书.禹贡》中嶓冢山,实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水 天汉 天水 秦文化 织女 乞巧风俗 牛郎织女传说
下载PDF
试论刘三姐文化符号的多民族文化认同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伟龙 尹素娥 《创新》 2012年第3期106-110,128,共5页
从多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刘三姐文化现象,探讨刘三姐文化符号对于多民族认同的作用、价值与意义,以及这个文化符号在多民族文化认同构建中的历史与变化是新时期刘三姐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实际需要。刘三姐的多民族文化认同不但没有导致... 从多民族文化认同的角度研究刘三姐文化现象,探讨刘三姐文化符号对于多民族认同的作用、价值与意义,以及这个文化符号在多民族文化认同构建中的历史与变化是新时期刘三姐文化研究的深入和实际需要。刘三姐的多民族文化认同不但没有导致民族文化个性和差异的泯灭,还为多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相互信任与包容的文化心理,这不仅为广西也为其他多民族地区和国家解决民族矛盾与冲突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三姐 文化符号 多民族认同
下载PDF
民间故事结构性夸张构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高群 《江淮论坛》 CSSCI 2012年第4期172-176,171,共6页
结构性夸张构式参与语篇生成,是承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的修辞元素,控制着语篇叙述路向,使之定型为特定样态。其下位类型封闭性夸张构式与开放性夸张构式都起到支撑语篇结构,影响语篇生成全过程的作用。因为母题链的参与,情节单元多... 结构性夸张构式参与语篇生成,是承担语篇结构框架支持功能的修辞元素,控制着语篇叙述路向,使之定型为特定样态。其下位类型封闭性夸张构式与开放性夸张构式都起到支撑语篇结构,影响语篇生成全过程的作用。因为母题链的参与,情节单元多寡不定,叙述长度增加等因素影响,结构性夸张构式与词汇、句子层面的夸张有很大不同,更多地表现为修辞诗学层面的叙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结构性夸张构式 广义修辞学
下载PDF
白蛇传研究的百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5
16
作者 高艳芳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57,共7页
白蛇传研究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个缩影,它承接了五四之际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范式,又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研究的人类学传统,无论在本体论还是方法论层面,都堪称经典个案。综观白蛇传的百年研究史,可以大略归纳为有六个方面的收获... 白蛇传研究是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一个缩影,它承接了五四之际中国文学研究的新范式,又开启了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研究的人类学传统,无论在本体论还是方法论层面,都堪称经典个案。综观白蛇传的百年研究史,可以大略归纳为有六个方面的收获:源流研究、关系研究、整体文化研究、个别作品研究、比较研究和媒介研究。这些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广泛,展现了学科综合与学科自主意识,折射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多学科进入的源流研究阶段、民间文学学科的个案研究阶段和学科综合的方法论阶段。白蛇传研究的成果也存在明显局限,即过分的重复性源流研究,而缺乏深度的个案研究成果。这种局限,根源上在于学科视野单一,以及系统性、前沿性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研究 百年回顾 反思 学科综合
下载PDF
多民族母语文学跨语际传播的困境与新路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晓峰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际在场与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不在场,使各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不在场的在场"的情形,从而指涉了整体意义的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不在场。中... 当代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实际在场与在中国文学史书写中的不在场,使各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公共空间中呈现出"不在场的在场"的情形,从而指涉了整体意义的多民族母语文学在"中国文学"中的不在场。中外文学的单边译入与各民族母语文学译出的艰难也不对称。穿越汉语直接进入世界文学语境与更多的作家作品更自觉地通过汉译进入中国文学公共空间的两种跨语际、跨文化、跨国际传播行为的出现,已经成为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母语文学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在场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对认识中国当代文学的真实面貌并使多民族母语文学进入其间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语文学 不在场的在场 单边译入 文化洼地效应 跨语际跨文化
下载PDF
鲧禹治水传说新探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0-45,共6页
论文认为,“鲧堙洪水”与“共工振水”实际上是同一史实分化出的不同传说。推测其历史背景是处于黄河中游(今山西芮城地区)的鲧部落堵塞了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共水,引发黄河下游的决口改道,受害最严重的祝融部落西攻鲧并流放了他。... 论文认为,“鲧堙洪水”与“共工振水”实际上是同一史实分化出的不同传说。推测其历史背景是处于黄河中游(今山西芮城地区)的鲧部落堵塞了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共水,引发黄河下游的决口改道,受害最严重的祝融部落西攻鲧并流放了他。禹凭借他特殊的身份协调了上下游的关系。正是在治水的过程中,诞生了第一个能够控制黄河中下游的国家政权——夏王朝。上古时期中原国家政权与霸主的交替大多与黄河中下游各势力集团的争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治水 共工 神话 祝融 夏王朝 民间传说
下载PDF
韩湘子仙事演变考 被引量:4
19
作者 党芳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8-140,共3页
韩湘子是八仙人物之一,历史上也实有其人,他是通过道教的造神方式而名列仙班的,起于唐五代,形成于宋。
关键词 韩湘子 造神方式 <<酉阳杂俎>> <<仙传拾遗>>
下载PDF
民间叙事传统的转变——从廪君到向王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继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93,共6页
廪君叙事与向王叙事代表了不同时代土家族民众的文化认同。明清之际,廪君叙事主角逐渐被向王天子取代,而向王叙事中也糅合了廪君的事迹,并大量出现在民间地方志书中,但志书中概略的记载,远不能反映民间活态的向王传说。这种地方文化精... 廪君叙事与向王叙事代表了不同时代土家族民众的文化认同。明清之际,廪君叙事主角逐渐被向王天子取代,而向王叙事中也糅合了廪君的事迹,并大量出现在民间地方志书中,但志书中概略的记载,远不能反映民间活态的向王传说。这种地方文化精英所做的带有一定目的或由于受到某种局限而做的有“剪裁”的记录及廪君叙事渐被向王叙事取代,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此期土家族地区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文化碰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叙事传统 地方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