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艺术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当代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伟 冯超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29-38,共10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以人的进步和发展为前提的,没有人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艺术的教育和普及来完成的,这是我们阐...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以人的进步和发展为前提的,没有人的进步和发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实现人的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通过艺术的教育和普及来完成的,这是我们阐释艺术当代价值的目的所在。艺术的当代价值除了传统上的认识价值、教育价值和审美价值外,还表现为艺术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引领文化发展的文化价值;艺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新兴产业的经济价值;“艺术城建”和“艺术乡建”如火如荼展开的社会价值等。因此,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艺术工作,惟其如此,推进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 艺术价值 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
下载PDF
钧瓷意象美学的双重探索:一种现代性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洪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钧窑是北宋末年创烧的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以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享誉于世。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恢复性研烧,在原产地钧瓷工艺美学传承创新基础上,以“意境”学说为核心的钧瓷意象美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引发当代钧瓷工匠从材料、... 钧窑是北宋末年创烧的中国古代名窑之一,以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享誉于世。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过长期的恢复性研烧,在原产地钧瓷工艺美学传承创新基础上,以“意境”学说为核心的钧瓷意象美学理论体系逐渐形成,引发当代钧瓷工匠从材料、工艺等方面对钧瓷意象、意境美学现代性的探索;与此同时,许多慕名到钧瓷原产地的学院派艺术家,立足传统钧瓷工艺和材质,从艺术形式、学术思想等多元视角对传统的钧瓷意象美学现代性进行探索。两类探索并行不悖,一起构成钧瓷意象美学的现代性新内涵,推动了当代中国钧瓷窑变工艺和意象美学现代性的双重增长,为中国历史名窑的现代转型提供了新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钧瓷美学 窑变 意境学说 意象美学
下载PDF
数字时代艺术管理的变革、挑战与趋势
3
作者 张伟 耿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数字时代是指基于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艺术管理领域正发生着重要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从线性管理方式向网状结构赋能方式的变革,从机械管理阶段向创造管理阶段的变革,从艺术... 数字时代是指基于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以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时代。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艺术管理领域正发生着重要的变革。这主要体现在从线性管理方式向网状结构赋能方式的变革,从机械管理阶段向创造管理阶段的变革,从艺术家独立创作模式向集体创作模式的变革,从分工艺术生产模式向协同互动艺术生产模式的变革。艺术管理在数字时代面临艺术管理理论和艺术管理实践的挑战,反映到艺术管理上无疑扩大了艺术管理的研究内容与范畴,需要我们从更多的维度和视角深入思考艺术管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以及艺术生产、艺术产品和艺术传播等各个实践环节的问题。艺术管理发展的未来趋势是其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表现为艺术管理基本内容加速变化,组织结构更加灵活,管理流程更加智能化,特别是大数据的运用将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运营效率。数字时代艺术管理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调整传统的艺术管理模式,以应对数字化、智能化带来的新变化,这不仅是艺术管理在数字技术上的变革,更是艺术管理理念和实践逻辑的深层次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管理 数字时代 数字技术 艺术管理创新
下载PDF
演艺与科技融合下艺术管理的理念提升与策略创新
4
作者 王瑞光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伴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高新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演艺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重要的艺术活动和艺术现象,同时也对演艺管理提出了诸多课题,要求对其不断改革创新。当下,演艺管理活动中出现了管理对象的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演变,同时也在运行机... 伴随着以数字技术为主体的高新科技的发展和运用,演艺与科技的融合已成为重要的艺术活动和艺术现象,同时也对演艺管理提出了诸多课题,要求对其不断改革创新。当下,演艺管理活动中出现了管理对象的变化和管理方式的演变,同时也在运行机制管理、内容管理、人员管理、受众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瓶颈,对演艺管理造成困扰。推进演艺管理的健康发展,既要深化提升技术管理理念、内容管理理念、运营管理理念等,同时还要在管理策略上进行创新研究:促动艺术、科技与文化元素的融通;推进技术与人、环境内涵的互渗;统筹经济、技术与人力资源的共享;强化大众、市场与艺术属性的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艺管理 演艺与科技融合 艺术管理 管理创新
下载PDF
16世纪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中的物比较
5
作者 倪爱珍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的兴盛都始于16世纪前后,都以静物为表现对象,但又有所不同。从物的属性来看,博古图中的物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其主要功能经历了从宋代的正经补史到明代的雅文化象征再到清代的吉祥文化寓意的变迁;在西方... 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的兴盛都始于16世纪前后,都以静物为表现对象,但又有所不同。从物的属性来看,博古图中的物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其主要功能经历了从宋代的正经补史到明代的雅文化象征再到清代的吉祥文化寓意的变迁;在西方静物画发展史上具有节点意义的罗马静物画、荷兰静物画、夏尔丹静物画的繁荣都与特定时期物质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从物的审美来看,博古图因物喻志,以志为本,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比兴理论;静物画观物绘形,以物为本,使被忽视或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陌生、反常,体现了陌生化的审美追求。从物的感知来看,两者体现了中西文化中感物与观物两种不同的美学传统及其背后的感官倚重的不同。但由于艺术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所以两者的这些不同只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图 静物画 感物 观物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艺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6
作者 宋伟 王庆全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现代化历史语境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赋予”的辩证关系,因而,脱离现代化历史语境,就无法...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现代化历史语境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赋予”的辩证关系,因而,脱离现代化历史语境,就无法辩证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难以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或“现代性转换”。从文化哲学视域看,“创新自觉”需要“文化自觉”和“哲学自觉”,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与中国生命哲学智慧的会通融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高度契合的哲学基础与阐释视域。从现代性理论视域看,在20世纪现代性反思中,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成为补救西方现代性缺欠的重要思想资源,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为现代视域,重新阐释儒道美学的精神实质、生存智慧与审美境界,才可能赋予传统以现代意义,真正实现中华美学和艺术精神的现代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艺术精神 儒道互补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视域下艺术名词审定研究
7
作者 俞锋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9-103,I0003,共6页
“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艺术学领域同样要构建中国艺术学之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归根结底就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针对新调整的学科类别,进行艺术名词的审定规范与具体分类,统一术语,明确概念,提升学术研究的... “每个学科都要构建成体系的学科理论和概念”,艺术学领域同样要构建中国艺术学之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归根结底就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针对新调整的学科类别,进行艺术名词的审定规范与具体分类,统一术语,明确概念,提升学术研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描绘和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基石和学理柱梁,已经成为构建中国艺术学三大体系急需解决的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知识体系 艺术名词 术语规范
下载PDF
AIGC时代艺术普及和公众参与路径分析
8
作者 王文杰 王争耀 《晋阳学刊》 2024年第6期118-125,共8页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内容生产领域发生了由PGC到UGC再到当前AIGC的更迭。随着AI内容生成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艺术民主化作为民众全面介入、参与艺术的衡量尺度,其在AIGC时代下的进一步深化是AI生成技术在艺术与社会二者关系...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内容生产领域发生了由PGC到UGC再到当前AIGC的更迭。随着AI内容生成技术的发展与运用,艺术民主化作为民众全面介入、参与艺术的衡量尺度,其在AIGC时代下的进一步深化是AI生成技术在艺术与社会二者关系层面上的显著影响之一。文章将艺术民主化的内涵归纳为民众对艺术的创作权、享用权、艺术教育、艺术评鉴以及艺术社会参与文化多样性五个维度,不同维度之间相互联结相互影响。通过AI生成内容技术对不同维度的影响路径的分析与探究,综合性地论证了AIGC时代艺术民主化将迈向更具全面、整体、深入的发展进程,考量了AIGC相关技术对艺术民主化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艺术普及 公众参与 AI生成内容
下载PDF
观念与时尚——你怎么创造现代艺术
9
作者 廖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6,共4页
艺术突破的最好条件是驾驭历史潮流,完成现实赋予你的某种使命。艺术创造永远被不断变化的时代观念与审美潮流所引领,在既往的积累上前进,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好现代表达,创造出新一代的成就。我们当下处于思想和观念变革、技术升级和突破... 艺术突破的最好条件是驾驭历史潮流,完成现实赋予你的某种使命。艺术创造永远被不断变化的时代观念与审美潮流所引领,在既往的积累上前进,在传统的基础上做好现代表达,创造出新一代的成就。我们当下处于思想和观念变革、技术升级和突破的能量积聚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当代艺术要在复杂的世界环境和国内环境下,驾驭好历史潮流,实现新一代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突破 观念与时尚 方向与路径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传承创新研究论纲
10
作者 孙书文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0,共7页
遵循“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整理、挖掘、阐发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中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文艺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价值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对于新时代文艺繁荣有... 遵循“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整理、挖掘、阐发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中的丰富内涵,分析其在中国社会现代化、文艺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构建中国特色的文艺价值理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对于新时代文艺繁荣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文艺价值的视角看,当前文艺作品尚存在着价值尺度失范的现象;创作者层面,一些文艺创作者卷入功名利禄的追逐;理念层面,未能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中国当代的文艺价值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80年末、90年代初较为繁盛,已有成果从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的哲学基础、结构特点、理论体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已有成果梳理的较多,系统研究、研究的体系性与深度尚嫌不足;与新的时代结合,立足于对传统文艺价值思想进行现代传承创新的研究成果不多见。中国传统文论中有丰富的文艺价值创造思想,富含积极入世、勇于探取社会人生的艺术献身精神,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中华美学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当前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批评有重要借鉴作用,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民本位观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文艺良知与责任的文艺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文质兼美”的精品意识。同时,要在研究中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与其他民族文艺思想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艺价值思想 传承 创新
下载PDF
论文艺审美关系的特点和本质
11
作者 薛永武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6-121,共6页
文艺审美关系既涉及文艺审美主体,也涉及审美客体。深入探讨文艺审美关系,对于我们了解审美主体的特点和本质,正确理解和把握文艺作品的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艺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与文艺作品所形成的审美关系,具有主体性、客观性... 文艺审美关系既涉及文艺审美主体,也涉及审美客体。深入探讨文艺审美关系,对于我们了解审美主体的特点和本质,正确理解和把握文艺作品的价值,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艺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与文艺作品所形成的审美关系,具有主体性、客观性和审美性三个特点。文艺审美关系的本质主要表现为审美主体与审美本质的实践确证、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共生性、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统一性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 审美关系 实践确证 共生性
下载PDF
人工智能对艺术创作的变革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于婉莹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4,共5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跃性发展对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它通过模仿人类的认知过程,完成类似于人类的艺术创作表达,进而促使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进行重新定义,并从道德伦理、观念、意识、哲学等方面再次思考艺术的价值内涵,重新构建...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跃性发展对当代艺术创作产生了变革性影响。它通过模仿人类的认知过程,完成类似于人类的艺术创作表达,进而促使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进行重新定义,并从道德伦理、观念、意识、哲学等方面再次思考艺术的价值内涵,重新构建艺术创作的话语体系。在这一过程中,艺术与技术的关系将被重塑,艺术家与人工智能建立起新型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AI) 生成式人工智能 艺术创作 话语体系 AI绘画
下载PDF
困境与变革:“双减”之下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研究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星 李昕婕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4,共8页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艺术“新课标”的出台,中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呈现新的变革趋向。本文选取五个不同地域的学校,以教师、家长和学生分别为调查对象,从师资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学业评价四重维度对当下中国中小学艺术教育...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落地,艺术“新课标”的出台,中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呈现新的变革趋向。本文选取五个不同地域的学校,以教师、家长和学生分别为调查对象,从师资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学业评价四重维度对当下中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进程进行全方位透视,为中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提供可资参照的实证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教育 教育改革 中小学教育 双减 课程改革
下载PDF
从“视觉沉浸”到“数据沉浸”:数字展览的价值特点与迭代趋势——以“纽约的生活肖像”城市数字展为研究个案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红 闫涵 唐佳玥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7-193,共7页
随虚拟展示、数字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数字展览数量大幅增多,内容主题、呈现形态不断拓展。数字展览已不满足提供“视觉沉浸”,开始深度挖掘展览相关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可视化、多感官体验、强交互设计等向“数据沉浸”阶段进发。... 随虚拟展示、数字交互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外数字展览数量大幅增多,内容主题、呈现形态不断拓展。数字展览已不满足提供“视觉沉浸”,开始深度挖掘展览相关数据资源,通过数据可视化、多感官体验、强交互设计等向“数据沉浸”阶段进发。本文由“纽约的生活肖像”城市数字展个案出发,试归纳数字展览的价值特点,并对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展览 沉浸式展览 数据可视化 城市展 趋势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建设——“两个结合”的重要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彭吉象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理论思想,包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离不开马克思...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结合”理论思想,包括“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对我们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也离不开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建构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同样需要做到“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此同时,还离不开学习与借鉴世界各国艺术理论的优秀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 中国艺术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借鉴外国艺术理论
下载PDF
全国艺术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大数据分析(2019—2023)
16
作者 吴卫 李黎俊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9-196,共8页
对近五年全国艺术学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关于研究方法使用频次、使用时间、学科相关度等特征,为未来研究方法的把握与运用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在检索范围内,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仍占主导,随着艺术学... 对近五年全国艺术学博士学位论文中研究方法进行大数据分析,总结关于研究方法使用频次、使用时间、学科相关度等特征,为未来研究方法的把握与运用提供科学指导。结果表明,在检索范围内,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仍占主导,随着艺术学研究的深入,部分新兴研究方法日渐走高,跨学科研究法等将成为未来研究方法新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方法 大数据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百年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知识谱系和方法论反思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石磊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脱胎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发端于海外博物馆鉴藏体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起步探索期到二战后的发展鼎盛期再到8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时期,历经艺术史的学科危机和新旧艺术史的分野,多元开放的艺术史格局逐渐形成... 英语世界的中国艺术史研究脱胎于西方艺术史研究,发端于海外博物馆鉴藏体系。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起步探索期到二战后的发展鼎盛期再到80年代以后的多元化时期,历经艺术史的学科危机和新旧艺术史的分野,多元开放的艺术史格局逐渐形成。百年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从风格分析、图像阐释、原境分析到艺术社会史,生成了一整套成熟的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自21世纪以来,跨文化、空间转向、全球艺术史与多元文化的新趋势出现。本文回溯了英语世界中国艺术史研究的知识谱系、发展分期和方法论的演变,旨在从学理层面宏观把握其脉络走向,为当下尚处于探索阶段的中国本土艺术史学科的话语体系建构和方法论创新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世界 海外中国艺术史 知识谱系 方法论
下载PDF
关于新时期美术教育和创作的思考
18
作者 章文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4,I0012,共4页
2022年,教育部颁布最新版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原来的“美术学”调整为“美术与书法”,这一调整引发全国各专业院校积极调整学科建设思路,思考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美术教育和创作中至少有四点值得我们重视:一、研究经典、夯... 2022年,教育部颁布最新版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原来的“美术学”调整为“美术与书法”,这一调整引发全国各专业院校积极调整学科建设思路,思考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美术教育和创作中至少有四点值得我们重视:一、研究经典、夯实基础;二、注重实践、艺理双修;三、扎根本土,创造精品;四、国际视野,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学科调整 美术教育 艺术创作
下载PDF
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生态结构和实践路径
19
作者 孟凡行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24-34,共11页
中华传统艺术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演化,形成了系统性的生态结构。这一结构主要由原生态和现生态、内生态和外生态以及本生态和衍生态等维度构成。借助生态视角考察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可见... 中华传统艺术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演化,形成了系统性的生态结构。这一结构主要由原生态和现生态、内生态和外生态以及本生态和衍生态等维度构成。借助生态视角考察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可见中华传统艺术在生产、消费、教育、保护和传播五大实践领域均取得了一定成效,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助力使传统艺术传承事业出现不少繁荣场景。但若想实现传统艺术可持续发展的愿景,仍需要对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理由、评价依据及实践向度等问题作进一步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传统艺术 当代传承 生态结构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对话式对“画”:动画艺术治疗中的影像诗学
20
作者 朱蘅初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5-200,共6页
动画治疗在科技与艺术的整合中绵延出了精神医疗、心理咨商、社会教育等诸多应用。本文通过接近动画影像中的生命叙事发现动画治疗能够培养个案关于问题的话语意识,在影像叙事的体验中发展出多元视角。其影像诗学的哲思特质在跨领域的... 动画治疗在科技与艺术的整合中绵延出了精神医疗、心理咨商、社会教育等诸多应用。本文通过接近动画影像中的生命叙事发现动画治疗能够培养个案关于问题的话语意识,在影像叙事的体验中发展出多元视角。其影像诗学的哲思特质在跨领域的文化视野中开启了非语言沟通的疗愈之旅,成为一种沉浸式视听语言场域中的思想对“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治疗 影像叙事 视听语言 隐喻符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