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4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玺文字美探析
1
作者 莫小不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94-105,共12页
古玺文字的美,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字构形的美和篆刻结字的美,是文字美的两个层面。通过分析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可更全面地理解古玺文字的构形美,包括丰富性美、象形性美、装饰性美、工致性美、简约性美以及联想性美。同时... 古玺文字的美,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字构形的美和篆刻结字的美,是文字美的两个层面。通过分析这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可更全面地理解古玺文字的构形美,包括丰富性美、象形性美、装饰性美、工致性美、简约性美以及联想性美。同时,古玺文字美也具备美学和传承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玺文字 构形 结字 审美
下载PDF
论齐白石篆刻中的用字来源与艺术化变形手法
2
作者 朱天曙 《中国书画》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齐白石印章研究中,学者多注意其印风的发展取法和印文内容的考察,对其用篆的来源和艺术化变形的方法还没有专门讨论。本文试图对齐白石印章中篆法的来源和具体作品中的字形取法问题作初步讨论。一、关于齐白石印章用字的来源。齐白石在... 齐白石印章研究中,学者多注意其印风的发展取法和印文内容的考察,对其用篆的来源和艺术化变形的方法还没有专门讨论。本文试图对齐白石印章中篆法的来源和具体作品中的字形取法问题作初步讨论。一、关于齐白石印章用字的来源。齐白石在篆法、章法和刀法上都突破了传统的格式,以极个性化的面貌“胆敢独造”。在印章用字上也不拘前人,虽然他也用前人篆法,但每每有其独到处。其在《看书》诗中说:“篆文许慎说后止,典故康熙篆后无。二者不能增一字,老夫长笑世人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法 齐白石 变形手法 印章 印风 用字 艺术化 个性化
下载PDF
石质“中国浙南红军十三军游击队”印
3
作者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5期F0004-F0004,共1页
此印边长3.4cm,最高5.5cm,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印面为正方形,朱红色,印身为白色,石质材料,略有通透感。印面刻有“中国浙南红军十三军游击队”字样,篆体字体。据史料记载,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当... 此印边长3.4cm,最高5.5cm,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印面为正方形,朱红色,印身为白色,石质材料,略有通透感。印面刻有“中国浙南红军十三军游击队”字样,篆体字体。据史料记载,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是当时中央军委列入正式序列的全国14支红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博物馆 浙南 印面 红军游击队 朱红色 史料记载 工农红军 通透感
下载PDF
从语文课本中走出来的篆刻集
4
作者 王军领 《中国书画》 2024年第5期134-134,共1页
由冯宝麟先生主编的《语文课里的篆学堂》出版了,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篆刻集。自元代以赵孟顺、吾衍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将文人治印变为自觉的纯粹艺术创作开始,以《集古印谱》为载体的印章流传使得篆刻审美观的萌生和发散得以加速掘... 由冯宝麟先生主编的《语文课里的篆学堂》出版了,这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篆刻集。自元代以赵孟顺、吾衍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将文人治印变为自觉的纯粹艺术创作开始,以《集古印谱》为载体的印章流传使得篆刻审美观的萌生和发散得以加速掘进,明清两代篆刻艺术的繁荣更是与印谱的流行和广泛传播密不可分。而文人情趣、文学意识与印章的结合,在宋李公麟《醉卧图诗帖》(画面中“墨戏”印)中便有清晰记载,也可佐证将诗文书画美学观引向篆刻的历史至少已逾千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篆刻艺术 赵孟 墨戏 文人士大夫 语文课本 集古印谱 李公麟 诗文书画
下载PDF
“长征印迹”全国大学生篆刻主题创作(上)
5
作者 于振海 万嘉乐 +41 位作者 于佩 王珑融 王宇航 王炳淇 毛阳 王洪志 尤婷程 文莲心 方尹琳 史宇飞 仝昊 朱烁 任培之 任来贺 熊兵 刘开任 刘诗怡 刘定杰 刘春怀 刘梦真 刘湖江 左承祎 杨浩林 杜安康 孙海洋 任欣钰 孙迈 杜家航 李明 李海宁 王浩印 吴家宇 吴文斌 肖朝庆 吴蕖 宋荣斐 张子瑞 佟怡昆 张松禄 张涛 张富城 陈彤亮 《大学书法》 2024年第5期144-153,共10页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为了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大学书法》杂志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开展了“长征印迹”篆刻主题创作海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海内外115所高校268位同学的来稿,经专家评审遴...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为了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承和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大学书法》杂志面向全国在校大学生开展了“长征印迹”篆刻主题创作海选活动。本次活动共收到海内外115所高校268位同学的来稿,经专家评审遴选出91名同学进行命题创作。本次创作分为“伟大远征”和“革命豪情高于天”两大板块,内容涉及红军长征途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有关长征的诗词选句。作品主题鲜明,风格多样,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精神风貌,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创作 大学书法 长征精神 专家评审 青年学子 印迹 传承和弘扬 篆刻
下载PDF
当代主题印创作摭谈
6
作者 吴坐道 《中国书画》 2024年第6期126-127,共2页
所谓主题印创作,顾名思义就是聚焦于某个主题进行创作,传达作者思想、意趣和情感,形成组印,数量从十几到上百枚不等。常见的创作主题有心经、茶经、成语、吉语、苏轼十六赏心乐事、廿四诗品、二十四节气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诗词雅句... 所谓主题印创作,顾名思义就是聚焦于某个主题进行创作,传达作者思想、意趣和情感,形成组印,数量从十几到上百枚不等。常见的创作主题有心经、茶经、成语、吉语、苏轼十六赏心乐事、廿四诗品、二十四节气等人们喜闻乐见的内容。诗词雅句、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庆祝、纪念类的主题在印谱和展览中亦十分常见。主题印创作以人文加艺术的形式展现,赋予篆刻以新的文化内涵,以印表信,以印弘文,增加了金石篆刻的传播价值、学术内涵以及厚度和广度,对篆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作者思想 传播价值 学术内涵 创作主题 篆刻 人文历史
下载PDF
方介堪与20世纪鸟虫篆印之复兴
7
作者 余惟杰 《中国书画》 2024年第6期81-89,F0004,共10页
作为一代篆刻大家,方介堪以秦汉玉印与鸟虫篆印扬名于近代艺坛,而就对印坛贡献的独特性论之,则尤以其对鸟虫篆印的复兴之功为巨。鸟虫篆印最早可见于战国玺,兴盛于两汉,尔后则渐呈衰微之势,尽管明清之际的尚异好奇风气使得印人复有尝试... 作为一代篆刻大家,方介堪以秦汉玉印与鸟虫篆印扬名于近代艺坛,而就对印坛贡献的独特性论之,则尤以其对鸟虫篆印的复兴之功为巨。鸟虫篆印最早可见于战国玺,兴盛于两汉,尔后则渐呈衰微之势,尽管明清之际的尚异好奇风气使得印人复有尝试鸟虫篆与其他杂体篆入印,但大抵或凑合为多,聊备一体,又或务求奇诡,而滑于恶俗,往往被斥为谬妄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介堪 鸟虫篆印 明清之际 20世纪 独特性 汉玉印
下载PDF
崇“古”尚“浑”——由拓片题跋、篆刻边款看吴昌硕审美精神
8
作者 张方琨 《大学书法》 2024年第5期135-143,共9页
吴昌硕的艺术思想具有强烈的互通性,并普遍体现在书、画、印的创作当中。在其审美取向上,对“古”“浑”的崇尚尤为突出,且在篆刻边款以及拓片题跋中往往反复提及此类取向。“古”与“浑”的概念既包涵了人们对古器物损泐之美的理解,同... 吴昌硕的艺术思想具有强烈的互通性,并普遍体现在书、画、印的创作当中。在其审美取向上,对“古”“浑”的崇尚尤为突出,且在篆刻边款以及拓片题跋中往往反复提及此类取向。“古”与“浑”的概念既包涵了人们对古器物损泐之美的理解,同时也体现出文人在考究鼎彝碑版时对其艺术价值的重视。吴昌硕崇“古”尚“浑”的审美观推动着他创作思维的转变,由此发展出合乎时代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昌硕 篆刻边款 金石拓片 题跋
下载PDF
《承清馆印谱》印章考略
9
作者 郝长宁 《大学书法》 2024年第3期130-136,共7页
明代张灏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辑成《承清馆印谱》,从此汇集时人印谱进入大众的视野。汇集时人篆刻印谱集中了诸多印人作品,它远超过个人印谱的影响力,在印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毫无疑问,《承清馆印谱》具有时代的印记,因此透过《承清... 明代张灏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辑成《承清馆印谱》,从此汇集时人印谱进入大众的视野。汇集时人篆刻印谱集中了诸多印人作品,它远超过个人印谱的影响力,在印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毫无疑问,《承清馆印谱》具有时代的印记,因此透过《承清馆印谱》所载印章及对印文内容的考证亦可看到晚明时期的篆刻风貌及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灏 《承清馆印谱》 印章篆法 印文内容
下载PDF
论20世纪前期对秦印的接受
10
作者 王海宇 《大学书法》 2024年第3期137-145,共9页
秦印作为古代印章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后世广泛研究。在20世纪前期,学界对秦印的研究尤为突出。20世纪前期,学界对秦印的理解呈现出由模糊、不成熟走向完整、成熟的趋势,一些学者受到前人错误认识的影响,以至于对秦印和秦印风格的理解... 秦印作为古代印章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后世广泛研究。在20世纪前期,学界对秦印的研究尤为突出。20世纪前期,学界对秦印的理解呈现出由模糊、不成熟走向完整、成熟的趋势,一些学者受到前人错误认识的影响,以至于对秦印和秦印风格的理解失之偏颇。但到了20世纪上半叶,随着大量秦印的出土,一些学者敏锐地发现了前人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此外,印人们在篆刻实践中,对秦印愈来愈了解,对创作秦印风格的印章也趋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印 20世纪前期 理解 认知
下载PDF
明清印学中“意”的兴起与嬗变——以周应愿《印说》的开拓性为中心
11
作者 随文豪 《大学书法》 202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中国绘画艺术的意境自宋代文人画的繁荣而逐渐明晰,诗书画印的结合奠定了文人画基石,这种鲜明的艺术特点,直接影响了明代印学的崛起。而印论中“写意”思想的滋生与宋代以降文人画有着不可或缺的关联,其中,周应愿《印说》当是明代印论... 中国绘画艺术的意境自宋代文人画的繁荣而逐渐明晰,诗书画印的结合奠定了文人画基石,这种鲜明的艺术特点,直接影响了明代印学的崛起。而印论中“写意”思想的滋生与宋代以降文人画有着不可或缺的关联,其中,周应愿《印说》当是明代印论中“写意”思想提出的关键。此后,明清印论对“意”的吸收,也拓展了“意”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的美学范畴和审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说》 书卷气 嬗变
下载PDF
空间表达:白文古玺边框的形式研究
12
作者 刘一泽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4年第1期31-33,共3页
古玺是先秦时期的玺印统称,分为朱文与白文两个部分。此文章主要阐述白文古玺边框的形式美价值,进而将白文边框分为细文细框、无框、工洁边框。形式美具体体现在空间、线条质感和边框变化三个方面,并且突出了整方印的虚实变化、空间性... 古玺是先秦时期的玺印统称,分为朱文与白文两个部分。此文章主要阐述白文古玺边框的形式美价值,进而将白文边框分为细文细框、无框、工洁边框。形式美具体体现在空间、线条质感和边框变化三个方面,并且突出了整方印的虚实变化、空间性、节奏性等其他艺术美的体现。本文分类整理其边框的美感和与正文的关系,考究古玺边框的使用空间以及在印章艺术上形式美的体现和价值,促进了古玺印使用的多样性,探究其边框中的不同形态不同组合关系,以寻求其边框与正文的和谐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玺 边框 形式美
下载PDF
印学研究的思考方法与实践路径
13
作者 陈国成 《大学书法》 2024年第3期64-67,共4页
印学研究包括印学理论研究和篆刻实践研究两大块,所谓的“思考方法”主要指印学理论研究,而“实践路径”则与篆刻实践有关。文章分三个部分阐述:一、印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印学研究的思考方法;三、印学研究的实践路径。结论:... 印学研究包括印学理论研究和篆刻实践研究两大块,所谓的“思考方法”主要指印学理论研究,而“实践路径”则与篆刻实践有关。文章分三个部分阐述:一、印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印学研究的思考方法;三、印学研究的实践路径。结论:印学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成熟和繁盛,许多重要的核心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研究的队伍不够强大,成果数量不多且不成体系,印学研究选题容易、机会较多;印学研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法和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学研究 思考方法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李国良篆刻作品 燕系玺印对当代篆刻创作的启示
14
作者 李国良 《书画艺术》 2024年第4期62-66,共5页
印学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了国人以丰富的情感,印学所呈现的图义就是一部中国的思想史、文化史、艺术史。篆刻的“金石之美”给予了观众感性的愉悦,视觉的美感。孔子提出“尽善尽美”,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
关键词 篆刻作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印学 尽善尽美 当代篆刻 艺术史 李国良 丰富的情感
下载PDF
当代中国篆刻创作的几个特征
15
作者 魏广君 《书画艺术》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各种原因,中国书法和篆刻在民国以来的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像文字、文学一样,被一种激进主义的改造潮流所裹挟,而是表现出很强的传统延续性以及在此延续性前提之下的风格样式的变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门的打开,书... 由于历史与政治的各种原因,中国书法和篆刻在民国以来的很长时间里并没有像文字、文学一样,被一种激进主义的改造潮流所裹挟,而是表现出很强的传统延续性以及在此延续性前提之下的风格样式的变迁。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国门的打开,书法篆刻从业者之于传统文化的陌生和疏离,“千年未有之变局”才算真正地到来。所以,从一个长时段的宏观历史的角度来说,当代篆刻是不可说的,因为我们都是“局中人”。不过,“局中人”又不能不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篆刻 风格样式 局中人 篆刻创作 激进主义 当代篆刻 长时段 民国以来
下载PDF
近现代莆仙书画家作品选粹 郑季昌篆刻
16
作者 文寿 《莆田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郑季昌(1909—2000),名永龄,自号浔阳居士,福建莆田城内(今荔城区)前埭人。少年时即移居涵江延宁街,后以民间代写书信和刻印为生。书法师从前清秀才康诰,真、草、篆、隶俱佳,尤精小楷,又工篆刻。作品早年入选北京荣宝斋举办的中国书画... 郑季昌(1909—2000),名永龄,自号浔阳居士,福建莆田城内(今荔城区)前埭人。少年时即移居涵江延宁街,后以民间代写书信和刻印为生。书法师从前清秀才康诰,真、草、篆、隶俱佳,尤精小楷,又工篆刻。作品早年入选北京荣宝斋举办的中国书画展。曾任莆田市书法家协会理事、涵江区书法家协会顾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家协会 福建莆田 篆刻 小楷 涵江区 荔城区 郑季 莆田市
下载PDF
刘永清篆刻作品 刘永清篆刻创作的艺术特征
17
作者 许雄志 《书画艺术》 2024年第3期63-67,共5页
我曾对一位篆刻界的朋友戏谑说,你如果与刘永清不熟悉,很难从他的身材上去与他所治之印产生关联。永清的篆刻创作,有三个突出的艺术特征。一是其刀感;二是其章法;三是其硕大的印面。论用刀,永清腕力之强,胜于常人。
关键词 篆刻作品 篆刻创作 刘永清 艺术 特征
下载PDF
东汉摩崖石刻对隶书创作的影响
18
作者 田野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3期55-60,共6页
东汉时期的摩崖石刻顺应山势雕刻,呈现出风格多样而不拘一格的特点,充满了随性自由的美感。这些石刻作为汉代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研究东汉摩崖石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隶书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征。... 东汉时期的摩崖石刻顺应山势雕刻,呈现出风格多样而不拘一格的特点,充满了随性自由的美感。这些石刻作为汉代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具有丰富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研究东汉摩崖石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隶书的发展历程及其艺术特征。本文通过对东汉摩崖石刻作品的分析,揭示其在艺术风格、技法传承等方面的独特之处,进一步探讨其对隶书发展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摩崖石刻 隶书创作 艺术特点
下载PDF
寓妙趣横生于浑厚古朴之中—浅谈对汉代官印的理解
19
作者 郭霍达 《天工》 2024年第19期23-25,共3页
“印者,信也。”印章作为人与人交接上的信用凭证,在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封建社会典章制度的逐步完备,印面形制、刀法、字法以及章法的革新,使汉代官印体系趋于成熟,总体艺术风格... “印者,信也。”印章作为人与人交接上的信用凭证,在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封建社会典章制度的逐步完备,印面形制、刀法、字法以及章法的革新,使汉代官印体系趋于成熟,总体艺术风格浑厚古朴、端庄凝重、平正自然,但细细品味,亦不乏虚实相生、主从相佐的审美意趣,将印章艺术推向了第一个发展高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官印 古朴 意趣
下载PDF
国图藏《春秋左传注疏》印章拾遗
20
作者 王少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8-218,共1页
国家图书馆藏有南宋刘叔刚所刻《春秋左传注疏》,此书残存29卷,书中印章累累,递藏有绪。从钤印可知,此书由宋入明至清传于今。其中“史氏家传翰院收藏书画图章”“皇次子章”“养正书屋珍藏”“皇二子”四印,或有讲述不清,时有混淆者,... 国家图书馆藏有南宋刘叔刚所刻《春秋左传注疏》,此书残存29卷,书中印章累累,递藏有绪。从钤印可知,此书由宋入明至清传于今。其中“史氏家传翰院收藏书画图章”“皇次子章”“养正书屋珍藏”“皇二子”四印,或有讲述不清,时有混淆者,故于此拾遗补缺,使之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春秋左传注 印章 拾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