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5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几“说”案:中国古代承具之辩
1
作者 牛晓霆 张朔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
几与案是中国古代承具的重要品类之一。文章以古籍善本的文献记载为依据,通过研究画像石,墓葬壁画及文人画中的几案图像,探究以席为摆放中心、以床榻为摆放中心及以桌椅为摆放中心三段不同时期,几与案在形态特征、使用与陈设方式以及内... 几与案是中国古代承具的重要品类之一。文章以古籍善本的文献记载为依据,通过研究画像石,墓葬壁画及文人画中的几案图像,探究以席为摆放中心、以床榻为摆放中心及以桌椅为摆放中心三段不同时期,几与案在形态特征、使用与陈设方式以及内在含义上的异同,这对于中国古代几案设计匠意及文化内涵的研究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承具 几案同源 承物依合 承人依礼
下载PDF
勒柯克的新疆田野调查及其当代价值
2
作者 刘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73,共6页
20世纪初,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三次参与新疆田野考古。作为“他者”,勒柯克的研究立场与文化身份在其探险式田野调查与著作中时显时隐。在批判勒柯克考察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同时,肯定其多元文化、多民族文明互动的研究... 20世纪初,勒柯克(Albert Von Le Coq)三次参与新疆田野考古。作为“他者”,勒柯克的研究立场与文化身份在其探险式田野调查与著作中时显时隐。在批判勒柯克考察研究中“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同时,肯定其多元文化、多民族文明互动的研究取径,对揭示新疆美术史的内涵与当代价值,促成中国边疆艺术史与艺术研究的“本土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勒柯克 新疆田野调查 文化认同 当代价值
下载PDF
缔造国家视觉形象——新中国国徽设计考略
3
作者 黄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I0001,共6页
国徽设计是新中国设计界最辉煌与骄傲的成就之一,其诞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文章结合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史料,既对国徽设计背后的复杂历程进行钩沉,也对国徽设计团队多位参与者的文化归属、价值取向、方法实践等问题进行考察,揭示国... 国徽设计是新中国设计界最辉煌与骄傲的成就之一,其诞生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文章结合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史料,既对国徽设计背后的复杂历程进行钩沉,也对国徽设计团队多位参与者的文化归属、价值取向、方法实践等问题进行考察,揭示国徽设计蕴含的政治意象、时代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国徽与国家形象之间的紧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国徽设计 图式风格 时代特征
下载PDF
文化标识视域下温州非遗手工技艺的新时代价值——以“百工名城”文化标识项目为例
4
作者 陈瑶 《天工》 2024年第4期15-17,共3页
“百工名城”文化标识项目内含17种文化元素,其中大部分为传统非遗手工技艺类。在介绍温州非遗手工技艺的同时,通过举例的方式分析这些非遗手工技艺的时代价值。在“百工名城”文化标识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在培育、发展、创新、... “百工名城”文化标识项目内含17种文化元素,其中大部分为传统非遗手工技艺类。在介绍温州非遗手工技艺的同时,通过举例的方式分析这些非遗手工技艺的时代价值。在“百工名城”文化标识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思考如何在培育、发展、创新、提升这个依次递进的过程中,通过文旅深度融合,促进温州非遗手工技艺活态化传承,为文化艺术的发展开辟新路径,也为城市文旅IP打造提供新方向。在促进温州百工技艺开发、设计、创新的方向上,借助现代文旅发展新趋势,挖掘百工技艺的特点,推出具有“百工名城”形象IP的城市伴手礼、民俗故事、文化体验等互动形式,助力打造“千年商港·幸福温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标识 非遗手工技艺 时代价值 百工名城
下载PDF
非遗价值重构与认同模式的反思--彩砂坛城的仪式、静物与表演 被引量:1
5
作者 申华平 蒲子琛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39-145,共7页
“彩砂坛城”作为藏传佛教密宗仪轨之一,在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其文化价值被系统评估、重构并文本化,进入官方主流话语体系之中。原本属于封闭且私密的宗教仪式的彩砂坛城,逐步转化为一种面向公众的开放性展演。非遗的本... “彩砂坛城”作为藏传佛教密宗仪轨之一,在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其文化价值被系统评估、重构并文本化,进入官方主流话语体系之中。原本属于封闭且私密的宗教仪式的彩砂坛城,逐步转化为一种面向公众的开放性展演。非遗的本质涉及国家认同、地方文化、记忆传承、身份建构等关键主题。当非遗在不同“场域”和“语境”之中展演,不同观众基于个人视角和背景,产生不同的个体记忆,赋予非遗项目形态各异的文化认同和价值意义。本研究将通过不同主体在非遗“在场”中的话语、行动和博弈,呈现非遗作为一种公共项目如何被不同社会主体进行诠释、重构和符号化,分析在不同场域中非遗文化价值构建和认同机制的差异与矛盾,以及这些差异和矛盾产生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砂坛城 遗产价值 遗产实践 遗产思辨
下载PDF
见物·见人·见技:一个土家族吊脚楼工匠团队的人类学考察
6
作者 陈斯亮 乔杰 李晓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I0002,共8页
工匠团队在营造技艺使用、传承与创新上的主体作用未被充分认知。以一个土家族吊脚楼工匠团队为例,运用口述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人类学方法,分别从“物”—建筑表征、“人”—人员结构、“技”—技艺存续三个维度揭示该工匠团队在当代语... 工匠团队在营造技艺使用、传承与创新上的主体作用未被充分认知。以一个土家族吊脚楼工匠团队为例,运用口述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人类学方法,分别从“物”—建筑表征、“人”—人员结构、“技”—技艺存续三个维度揭示该工匠团队在当代语境下的变迁特征,以期为“见物见人见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研究提供地方性案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团队 营造技艺 吊脚楼 土家族 建筑人类学
下载PDF
王洪伟钧窑研究学术思想述评
7
作者 李成影 王一帆 +1 位作者 陈熳熳 艾少伟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17-23,共7页
在钧窑研究学术史上,王洪伟长期从社会学、考古学、艺术学等学科对钧窑进行跨学科研究,他首倡的钧窑学学科构想影响巨大。在研究方法上,王洪伟创造性地推动了钧窑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秉持真实、客观、科学的史学精神,运用现代性、全... 在钧窑研究学术史上,王洪伟长期从社会学、考古学、艺术学等学科对钧窑进行跨学科研究,他首倡的钧窑学学科构想影响巨大。在研究方法上,王洪伟创造性地推动了钧窑历史研究的方法论反思,秉持真实、客观、科学的史学精神,运用现代性、全球化、图像学、通史性、传播学等视角,展开钧窑历史及其现代转型的广泛研究,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揭示钧窑文化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在逻辑,显示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洪伟 钧窑史 钧窑学 理论自觉
下载PDF
空间与认知:儿童绘本中地图图像的叙事性设计 被引量:2
8
作者 景剑雄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8-182,共5页
本文将儿童地图绘本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的设计叙事手法进行解析,并探讨设计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提出场景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关联性认知、人物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引导性认知和事件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指向性认知,... 本文将儿童地图绘本中的场景、人物和事件的设计叙事手法进行解析,并探讨设计叙事与文学叙事的差异,提出场景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关联性认知、人物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引导性认知和事件的设计叙事手法建构空间的指向性认知,这三个培养儿童空间认知能力的设计叙事手法,为儿童绘本中地图叙事研究拓展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绘本 地图 空间认知能力 叙事性设计 设计叙事手法
下载PDF
设计秩序中的修辞
9
作者 王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2,I0002,共10页
设计秩序中的修辞被认为是感官评价的重要因素,但该理论的完整性严重缺失。视觉修辞和设计即修辞理论常以模糊的方式反复出现。修辞引入意义远大于其作为诠释功能的理解,导致相关研究难以深入。通过梳理设计问题演变与修辞学之间的关系... 设计秩序中的修辞被认为是感官评价的重要因素,但该理论的完整性严重缺失。视觉修辞和设计即修辞理论常以模糊的方式反复出现。修辞引入意义远大于其作为诠释功能的理解,导致相关研究难以深入。通过梳理设计问题演变与修辞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体验系统中设计与修辞关系的变化,为设计修辞的研究提供理论结构与焦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修辞 视觉修辞 体验 产品语言 四秩序理论
下载PDF
由电影《百鸟朝凤》看民间技艺的师徒传承及其礼俗
10
作者 杨传杰 唐家路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2,共6页
电影《百鸟朝凤》以师父焦三与徒弟天鸣之间的唢呐技艺传承为主线,通过收徒、传艺、经营等内容,不仅体现了民间艺人执着的价值追求、顽强的生命意识和匠心精神,同时,技艺传承过程中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择徒观念,言传身教、心领神会的... 电影《百鸟朝凤》以师父焦三与徒弟天鸣之间的唢呐技艺传承为主线,通过收徒、传艺、经营等内容,不仅体现了民间艺人执着的价值追求、顽强的生命意识和匠心精神,同时,技艺传承过程中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择徒观念,言传身教、心领神会的传艺方式,以及技艺传承的礼俗规范等,也深刻反映了民间文化的传承特征和性质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民间技艺 师徒传承 民间礼俗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国际视阈下的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
11
作者 王泓凯 张烈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96,共7页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梳理了WOS数据库中的国际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相关文献,并对其发文量趋势、核心作者、核心国家、核心机构、出版物双图叠加、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聚类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 本研究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梳理了WOS数据库中的国际博物馆交互设计研究相关文献,并对其发文量趋势、核心作者、核心国家、核心机构、出版物双图叠加、文献共被引、关键词聚类等进行了可视化分析。通过这些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国外博物馆交互设计的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分析结果可以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交互设计 WOS CITESPACE 知识图谱
下载PDF
论交叉学科设计学的核心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旸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3,共7页
设计思维的相关理论对设计学科的各个领域,甚至其它学科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关于创造力的研究为设计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设计思维是否能够代表设计的特殊性呢?本文首先阐述了设计思维理论提出的背景,接着从设计学科... 设计思维的相关理论对设计学科的各个领域,甚至其它学科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知心理学关于创造力的研究为设计研究带来了重要的启示。设计思维是否能够代表设计的特殊性呢?本文首先阐述了设计思维理论提出的背景,接着从设计学科的综合性来说明学科内核的重要性,再通过举例来具体化设计过程中的要点,以此展现设计思维在实践中的具体反映,最后以“伪装者”这一比喻来揭示设计实践与其“产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学科 创造力研究 实践 设计过程
下载PDF
城市公园如何构建儿童能力提升的户外活动场地?——以新加坡森林漫步区为例
13
作者 徐慧博 吴松涛 文师鹏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0-196,共7页
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是儿童进行户外活动、与朋辈互动、亲近自然的重要场地。随着我国三孩、“双减”政策的实施,我国儿童能力提升的活动场地的需求缺口会更大。本文基于儿童能力提升的设计原则对新加坡森林漫步区进行分析,剖析了其面向领... 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是儿童进行户外活动、与朋辈互动、亲近自然的重要场地。随着我国三孩、“双减”政策的实施,我国儿童能力提升的活动场地的需求缺口会更大。本文基于儿童能力提升的设计原则对新加坡森林漫步区进行分析,剖析了其面向领导力、合作力、探索力为核心的儿童能力提升体系设计,总结其在保证儿童安全基础上能力提升理念介入、能力培养体系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提升设计 儿童活动场地 城市公园 新加坡
下载PDF
“活生生”的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的本质形态考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栋宁 朱钧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基由“他者”的介入,数字媒体艺术显露出“因他而在”的“活生生”特性,颠覆了传统艺术“作品与作者”的静态样貌,构建起“作者—亲历者—作品”的数字虚拟世界。考察数字媒体艺术“他者性”“身体场”“诗性”特征,解蔽其“活性”基由... 基由“他者”的介入,数字媒体艺术显露出“因他而在”的“活生生”特性,颠覆了传统艺术“作品与作者”的静态样貌,构建起“作者—亲历者—作品”的数字虚拟世界。考察数字媒体艺术“他者性”“身体场”“诗性”特征,解蔽其“活性”基由、动力机制与形态范式,澄明其本质形态的概念判定,是数字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迫切之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艺术 他者性 身体场 诗性
下载PDF
宋金瓷枕中执莲童子形象卮论
15
作者 唐宇婷 蔡伟 曹春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100,共8页
瓷枕作为民俗文化与传统工艺联姻的宁馨儿,其诞生之肇便与用者关系甚切,相较于其他器类,其承载的世俗文化更耐人寻味。宋金时期,瓷枕的烧造达到了鼎盛,执莲童子作为瓷枕中的一种代表性题材,得到了广泛运用。执莲童子与磨喝乐、化生关系... 瓷枕作为民俗文化与传统工艺联姻的宁馨儿,其诞生之肇便与用者关系甚切,相较于其他器类,其承载的世俗文化更耐人寻味。宋金时期,瓷枕的烧造达到了鼎盛,执莲童子作为瓷枕中的一种代表性题材,得到了广泛运用。执莲童子与磨喝乐、化生关系甚切,与妇女求子催生有关,表达了祈子宜男的愿景。文章通过阐释执莲童子与磨喝乐、化生的联系,溯回原境,观风察俗,探索宋金瓷枕中执莲童子形象背后的深层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枕 执莲童子 磨喝乐 化生
下载PDF
认知,与创意同行——基于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调研体系”的教学思考
16
作者 马媛媛 周美汛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5-189,共5页
调研是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设计院校都会开设必修的“设计调研”课程。本文以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设计调研”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将调研的方法和设计思维融入设计教育全流程的积极意义,旨在为国内... 调研是设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设计院校都会开设必修的“设计调研”课程。本文以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设计调研”教学体系为研究对象,探讨将调研的方法和设计思维融入设计教育全流程的积极意义,旨在为国内设计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份有价值的研究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 设计调研体系 过程日志
下载PDF
从“很美”到“很设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旭光 《湖南包装》 2024年第3期I0002-I0002,共1页
美感是不是评价设计品的尺度?曾经是!设计曾经因为以审美为目的,所以和“美工”“装潢”之间有直接的联系,被认为是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这或许可以说明为什么设计教育在学科体制中经常被放在美术学院——设计通常在大众心目中是美化生... 美感是不是评价设计品的尺度?曾经是!设计曾经因为以审美为目的,所以和“美工”“装潢”之间有直接的联系,被认为是美化生活的一种方式,这或许可以说明为什么设计教育在学科体制中经常被放在美术学院——设计通常在大众心目中是美化生活之“术”,也是布置、装饰、装潢、装帧等行为的总称。但设计并不满足于审美,它还承担着更重要的使命,因而,摆脱非功利性的审美,实现更多的价值是这个时代对设计的期待,成功的设计的尺度不仅仅是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功利性 学科体制 评价设计 美化生活 美工 美术学院 装潢 审美
下载PDF
陶瓷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津 孔令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101,共5页
陶瓷艺术作为一门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展现出崭新的活力。其独特的质感和瑰丽的色彩,不仅为室内空间增添了艺术氛围,更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文章将深入探讨陶瓷艺术与现代室内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陶瓷... 陶瓷艺术作为一门古老而精湛的工艺,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展现出崭新的活力。其独特的质感和瑰丽的色彩,不仅为室内空间增添了艺术氛围,更为设计师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元素。文章将深入探讨陶瓷艺术与现代室内设计之间的紧密联系,分析陶瓷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所体现的独特价值,以及其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通过对这一古老工艺的现代诠释,期望能够为室内设计领域注入新的灵感与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 现代室内空间设计 应用
下载PDF
物象与意象:渝东南少数民族土陶图式分类阐述——以石鸡坨土陶为例
19
作者 方梦琪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110,共5页
文章将多民族聚居地武陵山片区的渝东南传统土陶图式分为了“物象”与“意象”两大类。前者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从器物的造型角度对土陶进行分型图式分析,以黔江石鸡坨土陶为样品对象,对土陶资源进行梳理、定位和分类;后者是抽象的认知结... 文章将多民族聚居地武陵山片区的渝东南传统土陶图式分为了“物象”与“意象”两大类。前者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从器物的造型角度对土陶进行分型图式分析,以黔江石鸡坨土陶为样品对象,对土陶资源进行梳理、定位和分类;后者是抽象的认知结构,从“行为”和“精神”角度对土陶文化产生的外核与内核引导因素进行阐述,从而分析渝东南少数民族土陶生成外在形式的内在逻辑。同时,为少数民族土陶领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为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民族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图式 物象 意象 石鸡坨土陶 认知结构
下载PDF
整合之维:关于主题性工作坊设计教学模式的建构
20
作者 丁雅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3-189,I0003,共8页
当下新文科建设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之一,是探讨与实验即有现代课程学理支持,具有一定交叉性与综合性,又能体现特点及形成优势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本文以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新课程模式建构为例,讨论如何建构系列性主题设计工作... 当下新文科建设对设计教育提出的要求之一,是探讨与实验即有现代课程学理支持,具有一定交叉性与综合性,又能体现特点及形成优势的课程结构与教学模式。本文以安徽艺术学院设计学院的新课程模式建构为例,讨论如何建构系列性主题设计工作坊教学框架,并以地域资源作为整合途径,展开一系列教研实验,编撰与实施了有效的教案文本与作业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 课程结构 工作坊 主题性 地域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