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7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吉林市满族秧歌人才培养策略
1
作者 马娜 蒋明 《当代音乐》 2024年第1期183-185,共3页
吉林市满族秧歌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承载着深厚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地方文化的象征,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但在多元文化浪潮中,吉林市的满族秧歌艺术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挑战,亟需新的发展动力和传承路径,... 吉林市满族秧歌作为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承载着深厚民族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地方文化的象征,更是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但在多元文化浪潮中,吉林市的满族秧歌艺术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挑战,亟需新的发展动力和传承路径,破解制约吉林市满族秧歌传承与创新的瓶颈。因此,探讨新时代下吉林市满族秧歌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对于推动地方经济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构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秧歌 文化自信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基于田野调查的昌黎地秧歌创新实践再研究
2
作者 王泓方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昌黎地秧歌因历史变革发展跌宕起伏,为促进昌黎地秧歌更好地创新发展,笔者通过查阅昌黎文化馆历史资料、访谈当地艺人、亲自参与创新实践等田野实践,对昌黎地秧歌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田野调查领悟到昌黎地秧歌真正存在的社会... 昌黎地秧歌因历史变革发展跌宕起伏,为促进昌黎地秧歌更好地创新发展,笔者通过查阅昌黎文化馆历史资料、访谈当地艺人、亲自参与创新实践等田野实践,对昌黎地秧歌的创新发展有了新的认识。通过田野调查领悟到昌黎地秧歌真正存在的社会价值意义。当今历史条件下国家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激发年轻人对优秀文化创新实践再研究的工作热情,为昌黎地秧歌与民间优秀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昌黎地秧歌 田野调查分析 创新 实践
下载PDF
山东海阳秧歌艺术特性探究
3
作者 杨起帆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期106-108,共3页
海阳秧歌因流传于山东海阳及周边地区而得名,是山东省如今最为出名的三大秧歌之一。海阳县邻近黄海,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表演风格可用豪放、古朴这两个词来形容,其中以海阳秧歌最具民众基础。海阳秧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有道具舞蹈,还... 海阳秧歌因流传于山东海阳及周边地区而得名,是山东省如今最为出名的三大秧歌之一。海阳县邻近黄海,民间艺术形式多样,表演风格可用豪放、古朴这两个词来形容,其中以海阳秧歌最具民众基础。海阳秧歌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仅有道具舞蹈,还有民间小戏,其中的角色大多为大夫、花鼓、货郎等,载歌载舞,表演形式非常灵活,常用的道具有伞、鼓等多种,但又不同于常规用法,以大夫的伞为例,需要与拂尘相配合,快节奏可给予观者以力量美,慢节奏可给予观者以造型美,或洒脱奔放,或气势恢宏,在节奏与气息方面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海阳秧歌 艺术特性 表演风格
下载PDF
本溪全堡寸跷秧歌服饰的数字化创新
4
作者 王嘉怡 张迪 周洋 《网印工业》 2024年第9期79-81,共3页
本溪全堡寸跷秧歌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舞蹈,其独特的服饰是这一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传统民俗服... 本溪全堡寸跷秧歌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俗舞蹈,其独特的服饰是这一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丰富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逐渐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创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传统民俗服饰的传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研究探讨了本溪全堡寸跷秧歌服饰的数字化创新,旨在揭示数字技术在传统民俗服饰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堡寸跷秧歌 数字化创新 传统服饰 技术应用
下载PDF
“两创”理念下秦皇岛优秀传统文化昌黎地秧歌创新传承研究
5
作者 石媛莹 《黄河之声》 2024年第11期181-184,共4页
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了系统性的保护和创新性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重视,被保护,被创新,激发了内在的文化活力,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 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推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了系统性的保护和创新性地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近二十年来,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重视,被保护,被创新,激发了内在的文化活力,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彰显出了自身的文化魅力和艺术色彩。在此背景下,秦皇岛地区珍贵的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也在不断的文化创新和文艺创作实践中获得了新生的力量。本文以“两创”理念为指导,对昌黎地秧歌的新时代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创” 昌黎地秧歌 创新 策略
下载PDF
地域性特征与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成 被引量:7
6
作者 梁欣 徐波 张碧 《戏剧之家》 2014年第4期256-256,共1页
地域性特征与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域性特征指导着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成,反转过来,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又是地域性特征的具体体现。二者是最佳的艺术辩证关系。研究探讨二者这种艺术辩证关系,无论是对东北地域... 地域性特征与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地域性特征指导着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成,反转过来,东北秧歌的舞蹈风格又是地域性特征的具体体现。二者是最佳的艺术辩证关系。研究探讨二者这种艺术辩证关系,无论是对东北地域性文化还是对东北秧歌舞蹈的提升与深化、繁荣与发展,都具有理性思辨与艺术实践的双重价值。本文以地域性特征的重要意义、东北秧歌舞蹈的地域风格、地域性特征与地域性舞蹈风格的关系为三大理论层面,对地域性特征与东北秧歌舞蹈风格的形成的关系这一重要命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 特征 东北 秧歌 风格 形成 意义 关系
下载PDF
健身秧歌文化的流变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路凤萍 朱科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7-40,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健身秧歌文化流变进行分析。结论:健身秧歌在我国文化长河的流变过程中,历经了从民俗体育文化到全民健身文化再到区域特色全民健身文化的三种基本文化形态。区域特色全民健身文化的腾飞将是健身秧歌事业发展的新目标。
关键词 群众体育 健身秧歌 秧歌文化
下载PDF
“原生型”胶州秧歌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72-76,共5页
"原生型"胶州秧歌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有代表性的地域民间舞蹈文化,与其它秧歌一样植根于农耕文化,但同时又受到港口文化的影响,并体现了齐文化的遗存。此外,它还具有节庆娱乐功能、熏陶教育功能和经济收益功能。
关键词 “原生型” 胶州秧歌 文化 文化功能
下载PDF
晋北踢鼓子秧歌当代形态转换研究——从“踢鼓子秧歌进课堂”谈传承与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建新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2年第3期40-46,共7页
踢鼓子秧歌是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西省内的专家学者就致力于相关风格舞蹈作品的创作,以及教材建设和教学推广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踢鼓子秧歌没能在艺术院校得到很好的普及。本文通过对踢鼓子秧歌当代... 踢鼓子秧歌是山西省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西省内的专家学者就致力于相关风格舞蹈作品的创作,以及教材建设和教学推广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踢鼓子秧歌没能在艺术院校得到很好的普及。本文通过对踢鼓子秧歌当代形态转换的现状调查与历史分析,来传承与保护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北 踢鼓子秧歌 当代形态 进课堂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史学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籍玉新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8-92,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史学特征与地域文化风格进行分析,揭示其文化价值的新趋向,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区域体育文化提供参考。得出结论:在现代化背景下,东北大秧歌的文化价值重构途径有三个,一是为健身...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东北大秧歌的文化史学特征与地域文化风格进行分析,揭示其文化价值的新趋向,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区域体育文化提供参考。得出结论:在现代化背景下,东北大秧歌的文化价值重构途径有三个,一是为健身秧歌提供项目内容和群众基础,二是传承传播地域文化、提升地域文化品牌,三是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积累文化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东北大秧歌 东北地区 文化史学
下载PDF
东北秧歌的发展与传承方向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毛毅刚 矫祯玉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80-80,共1页
东北秧歌历史悠久,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论述了东北秧歌的发展及存在问题,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东北秧歌传承的方向,以为进一步开发东北秧歌服务。
关键词 东北秧歌 发展 传承
下载PDF
东北秧歌的民俗风情和风格特征的分析与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侯丽娟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32-134,共3页
"东北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非其它艺术形式可比。它起源于上古的人类劳作,成熟于插秧和耕田等劳动生活。其"哏、俏、稳、浪、颤"的艺术表现风格,将东北人民热情... "东北秧歌"是中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非其它艺术形式可比。它起源于上古的人类劳作,成熟于插秧和耕田等劳动生活。其"哏、俏、稳、浪、颤"的艺术表现风格,将东北人民热情质朴、刚柔并济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着重分析与研究了东北秧歌的民俗风情和风格特征,以探索东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风情 风格特征 稳相 走相
下载PDF
论陕北秧歌的社会文化功能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1-74,共4页
陕北秧歌作为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的活态存在,承载着陕北人民关于劳动、生活、娱乐等丰富的历史性记忆,是陕北文化和历史发展集体记忆的主要载体。陕北秧歌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发挥着弘扬历史文化、教化伦理道德、传承民俗风情的多重... 陕北秧歌作为当地民众日常生活的活态存在,承载着陕北人民关于劳动、生活、娱乐等丰富的历史性记忆,是陕北文化和历史发展集体记忆的主要载体。陕北秧歌以其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发挥着弘扬历史文化、教化伦理道德、传承民俗风情的多重社会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秧歌 多元熔铸 日常教化 活态传承
下载PDF
陕北秧歌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晓旭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1-83,共3页
陕北秧歌是陕北地区民间的一种群体性的大型歌舞艺术,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延安时期开展的"新秧歌运动"使陕北秧歌迅速传播到全国。陕北秧歌的歌舞形式孕育出了中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极大地影响... 陕北秧歌是陕北地区民间的一种群体性的大型歌舞艺术,具有独特的表演形式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延安时期开展的"新秧歌运动"使陕北秧歌迅速传播到全国。陕北秧歌的歌舞形式孕育出了中国第一部民族新歌剧《白毛女》,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歌舞剧的形式和发展,因而在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秧歌 发展进程 艺术特点
下载PDF
陕北秧歌鼓舞艺术阐释 被引量:3
15
作者 薛晓旭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03-105,共3页
陕北鼓舞是陕北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腰鼓、胸鼓、蹩鼓等多种类型,角色有男有女,参加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在表演形式上分行进鼓、场地鼓等形式。音乐伴奏一般有锣鼓伴奏、唢呐伴奏、舞者自身击鼓伴奏。表演时场面宏大,动作刚劲有力... 陕北鼓舞是陕北秧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腰鼓、胸鼓、蹩鼓等多种类型,角色有男有女,参加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在表演形式上分行进鼓、场地鼓等形式。音乐伴奏一般有锣鼓伴奏、唢呐伴奏、舞者自身击鼓伴奏。表演时场面宏大,动作刚劲有力,它们虽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却有着共同的特征,集中表现出陕北人民欢快豪迈和质朴憨厚的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秧歌 鼓舞艺术 表演形式 动作
下载PDF
东北秧歌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内在关联 被引量:6
16
作者 平原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48-49,共2页
民间舞是历经时间磨洗的文化结晶,是人的生命意识最直接、最自然、最原始、最热烈的表达。东北秧歌在表演艺术上具有独特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秧歌舞蹈的艺术形式阐释了东北文化的多元性、移民性、包容性和兼容性,同时反映了东北人民... 民间舞是历经时间磨洗的文化结晶,是人的生命意识最直接、最自然、最原始、最热烈的表达。东北秧歌在表演艺术上具有独特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秧歌舞蹈的艺术形式阐释了东北文化的多元性、移民性、包容性和兼容性,同时反映了东北人民的共同情感和群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秧歌 地域文化 多元性 包容性
下载PDF
泸州玄滩薅秧歌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晓娜 陈学燕 《民族音乐》 2013年第3期10-12,共3页
泸州,古称“江阳”,别称“酒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而玄滩镇位于泸州市北部泸县的东北部,是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重点镇。玄滩镇人杰地灵,钟林毓秀,历史文化积淀和底蕴十分丰厚,现代文明程度极为高尚,这里的人民勤劳朴... 泸州,古称“江阳”,别称“酒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东南部。而玄滩镇位于泸州市北部泸县的东北部,是首批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和重点镇。玄滩镇人杰地灵,钟林毓秀,历史文化积淀和底蕴十分丰厚,现代文明程度极为高尚,这里的人民勤劳朴实、热情好客。玄滩的地势北面高南面低,所以无法大面积的使用机器,全靠农民亲自下地劳作,在这种条件下,久而久之这里的山歌就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独特风格,玄滩民歌中的薅秧歌正是在这样的沃土里生存发展和传承的。薅秧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其内容大多是表达人民热爱劳作、热爱生活和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反映生活情趣的民间歌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州市 秧歌 调查 小城镇建设 文化积淀 文明程度 独特风格 生存发展
下载PDF
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与创造中变化、发展——以太谷秧歌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新力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课题来源与简介太谷秧歌是由太谷的乡土小戏曲慢慢发展起来的,民间编排的歌舞、戏曲、小曲经过传承与发展形成现如今的综合艺术。太谷秧歌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谷秧歌融合幽默诙谐的太谷方言的神韵、婉转动听的旋... 课题来源与简介太谷秧歌是由太谷的乡土小戏曲慢慢发展起来的,民间编排的歌舞、戏曲、小曲经过传承与发展形成现如今的综合艺术。太谷秧歌早在2008年就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太谷秧歌融合幽默诙谐的太谷方言的神韵、婉转动听的旋律、多姿多彩的表演形式、明丽鲜活的艺术风格,得到了人们的追捧与喜爱。2015年以来,山西省太谷县以太谷秧歌为传承艺术重点,创作出能够代表太谷当地艺术特色的作品,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种发展秧歌艺术、传承秧歌艺术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秧歌 非物质文化遗产 课题来源 幽默诙谐 传承艺术 传承与发展 艺术风格 山西省太谷县
下载PDF
陇东秧歌动作符号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芳 《陇东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05-107,共3页
陇东秧歌是陇东社火中的表演形式之一,又名"徒手秧歌"。陇东秧歌双臂的"甩、缠、抻",腿部的"跨、颠、颤"以及全身的"拧、扭、晃"等动作是农耕文化与高原生产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它承载着高原人... 陇东秧歌是陇东社火中的表演形式之一,又名"徒手秧歌"。陇东秧歌双臂的"甩、缠、抻",腿部的"跨、颠、颤"以及全身的"拧、扭、晃"等动作是农耕文化与高原生产生活相结合的产物,它承载着高原人民生产劳动的快乐、热爱生活的激情、繁衍生息的欢畅、坚忍不拔的气概以及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追求,体现出黄土高原汉民族审美心理和生命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秧歌 动作符号 生产劳动 农耕文化
下载PDF
陕北秧歌传承保护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薛宇 《体育文化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5,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陕北秧歌起源、发展、传承保护进行分析研究。结论:陕北秧歌是植根于陕北文化的一项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其产生与原始宗教崇拜、祭祀礼仪、民间祈神活动有着重要的关系。陕北秧歌主要包括传统神会秧歌、民...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陕北秧歌起源、发展、传承保护进行分析研究。结论:陕北秧歌是植根于陕北文化的一项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其产生与原始宗教崇拜、祭祀礼仪、民间祈神活动有着重要的关系。陕北秧歌主要包括传统神会秧歌、民间大秧歌、新秧歌以及健身秧歌几种形式,这几种秧歌形式是以叠加方式存的,其发展不是以后一种取代前一种的形式,而是共同存在,相互影响的;陕北秧歌的传承保护应该提倡"活态"保护的原则,积极加强民间保护的力度,提倡大众积极参与秧歌运动,进行健身活动,为陕北秧歌的传承与保护开创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陕北秧歌 传承 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