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传统造纸技艺在戏剧文化中的运用与传承 被引量:2
1
作者 陈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28-I0029,共2页
中国传统造纸技艺源远流长,自东汉逐渐演变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造纸工艺。这种古老而精湛的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纸的深刻理解和造纸艺术的非凡智慧。同时,独特的工艺和材料也为古代文人提供了高质量的书写媒介。然而,这种技术并... 中国传统造纸技艺源远流长,自东汉逐渐演变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造纸工艺。这种古老而精湛的技艺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纸的深刻理解和造纸艺术的非凡智慧。同时,独特的工艺和材料也为古代文人提供了高质量的书写媒介。然而,这种技术并不局限于书法和绘画,在戏剧文化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造纸技艺的特点及其在戏剧文化中的历史应用及当代应用,以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传统是如何在戏剧艺术中得到体现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工艺 精湛的技艺 戏剧艺术 当代应用 传统造纸技艺 古代文人 传承 源远流长
下载PDF
城市的新景观、诗学隐喻与修辞语言——论小说、舞台剧和电视剧《繁花》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志毅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68-74,115,共8页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上海的城市空间,被认为是最好的表现上海的“城市小说”,舞台剧、电视剧《繁花》则通过舞台和影像直观地展现了上海的城市新景观。在舞台剧《繁花》中,导演马俊丰运用转台、多演区、多... 金宇澄的小说《繁花》采取了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表现上海的城市空间,被认为是最好的表现上海的“城市小说”,舞台剧、电视剧《繁花》则通过舞台和影像直观地展现了上海的城市新景观。在舞台剧《繁花》中,导演马俊丰运用转台、多演区、多媒体等手段来展示舞台的假定性、空间性和意象性。电视剧《繁花》则拍出了20世纪80年代,尤其是90年代后的上海这个魔都的魅力。导演王家卫没有完全按照小说、舞台剧的散点式来结构,而是围绕着阿宝的焦点展开叙述,因此将电视剧《繁花》拍成了电影,或者说上升到了电影的高度。这也可以说是电视剧《繁花》的美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篇小说 舞台剧 电视剧 《繁花》 城市新景观
下载PDF
斩宵小,济世道——评浙昆《壮哉少年》
3
作者 谢雍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1,91,共6页
浙昆的《壮哉少年》对话经典,寻绎经典作品内涵的舞台新密码,张扬昆曲传统的人文关怀。全剧以裴舜卿为主角,重新阐发李慧娘鬼魂复仇的故事,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交织中凸显思想性、传奇性和趣味性,青年的热血与悲壮、佞臣的奸诈与专横... 浙昆的《壮哉少年》对话经典,寻绎经典作品内涵的舞台新密码,张扬昆曲传统的人文关怀。全剧以裴舜卿为主角,重新阐发李慧娘鬼魂复仇的故事,在历史真实和艺术虚构的交织中凸显思想性、传奇性和趣味性,青年的热血与悲壮、佞臣的奸诈与专横,在舞台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充满道义和人性的光芒。全剧关注大众审美趣味,好看、通俗,富于诗意,呈现出鲜明的浙派风格。主演王恒涛脱颖而出,唱做念表形神兼备,本工、反串兼擅,为该戏增光添彩。新时代戏曲创作步入多元化格局,戏曲经典作品的多维阐释拓宽了戏曲创作边界,从方法论上为戏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参考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侠义 传奇性 浙派风格 人文关怀
下载PDF
充满悖论的“大先生”——中国戏剧中“鲁迅形象”的生成谱系
4
作者 于小植 沙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5,共7页
中国戏剧中的“鲁迅形象”是剧作家基于自己对鲁迅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剧本创作,而后演员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展示和表现出的“鲁迅形象”,由于借助了声音媒介和视觉媒介,采用了不同的叙事方法、呈现方式以及传播渠道,因而中国戏剧中的“鲁迅... 中国戏剧中的“鲁迅形象”是剧作家基于自己对鲁迅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剧本创作,而后演员以戏剧表演的方式展示和表现出的“鲁迅形象”,由于借助了声音媒介和视觉媒介,采用了不同的叙事方法、呈现方式以及传播渠道,因而中国戏剧中的“鲁迅形象”发生在一个全新的艺术空间中,呈现出与文学作品、文学史、回忆录等载体中的“鲁迅形象”不尽相同的特质。梳理中国戏剧中“鲁迅形象”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与鲁迅本体间相互印证或彼此割裂的关系,探究形象变化的内在动因和外在依据,分析戏剧的叙事模式、视觉范式、逻辑内核与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文化语境、中国现当代文化思想变迁、知识分子地位、创作者心态的密切关联,能够进一步拓展鲁迅研究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戏剧 民族魂 启蒙者 革命者
下载PDF
柯润璞论元杂剧的剧场性艺术特征及翻译策略
5
作者 范方俊 范宁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4,共8页
长期以来,由于西方汉学界对中国戏曲缺乏足够的认知以及译介方式的问题,致使西方世界对中国戏曲形成了很深的误解。西方当代汉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力图改变这种误解,美国学者柯润璞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他在其研究中国戏曲的权威性著作《... 长期以来,由于西方汉学界对中国戏曲缺乏足够的认知以及译介方式的问题,致使西方世界对中国戏曲形成了很深的误解。西方当代汉学界的一些有识之士力图改变这种误解,美国学者柯润璞就是其中一位代表。他在其研究中国戏曲的权威性著作《忽必烈汗时期的中国剧场》中,不仅力图还原元杂剧的“剧场性”艺术特征,而且特别附上他本人全文翻译的三部元杂剧《李逵负荆》《魔合罗》和《潇湘雨》,用以说明元杂剧的“剧场”性质和特点。其中,柯氏尤其看重《潇湘雨》一剧,认为它是反映元杂剧“剧场性”艺术特征的最佳代表,主要体现为虚拟性的舞台表演、叙述韵文的灵活运用和“大团圆”结局及其另类处理。同时,他在翻译时忠于原文的完整翻译与跨文化转化的策略,对包括元杂剧在内的中国戏曲在西方世界的传播,作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润璞 元杂剧 剧场性 艺术特征 翻译策略
下载PDF
昆剧《诗宴·唐才子传》的主题意蕴与审美意象
6
作者 李志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6,共5页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的《诗宴·唐才子传》是一部案头场上兼善的昆剧作品,在主题未更改的前提下艺术质量经打磨不断提升。《诗宴·唐才子传》在主题意蕴上,通过三个维度阐释了富有哲理性的“如何相逢”;在审美意象上,主要... 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创作的《诗宴·唐才子传》是一部案头场上兼善的昆剧作品,在主题未更改的前提下艺术质量经打磨不断提升。《诗宴·唐才子传》在主题意蕴上,通过三个维度阐释了富有哲理性的“如何相逢”;在审美意象上,主要表现为凉秋冷冬,而在此意象之下,该作品揭示的是人生勇敢向前的正确取向和优秀诗作皆是诗人心血之凝结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剧 《诗宴》 《唐才子传》 审美
下载PDF
戏剧评论话语的评价维度与主体性建构
7
作者 顾春芳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48-56,共9页
作为理论形态的戏剧评论话语是一个民族和国家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思想资源。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是一个包蕴着中国人哲学、智慧及美学思想的,且具备足够生命力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所包含的话语形态、理论观点、批评方式、批评标准是中国... 作为理论形态的戏剧评论话语是一个民族和国家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和思想资源。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是一个包蕴着中国人哲学、智慧及美学思想的,且具备足够生命力的思想体系,这一体系所包含的话语形态、理论观点、批评方式、批评标准是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和评论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中国戏剧评论话语体系应从话语形态、话语生态、话语主体、知识体系、话语主导、话语受众、媒介传播、评价标准、价值理性以及实践影响十个维度进行主体性建构,做到历史和美学的统一、整体和局部的统一、传统和现代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评论话语 思想遗产 评价维度 体系建构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从高原向高峰抵进——新时代戏剧艺术发展概览
8
作者 宋宝珍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7期45-55,I0002,I0003,共13页
进入新时代以来,戏剧工作者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戏剧作品[1],由艺术高原向艺术高峰不断抵进。在历史剧创作中,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历史文献,出现了一批以古代历史和文人贤士为素材的戏剧,以此赓续优秀传统,弘扬民... 进入新时代以来,戏剧工作者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戏剧作品[1],由艺术高原向艺术高峰不断抵进。在历史剧创作中,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历史文献,出现了一批以古代历史和文人贤士为素材的戏剧,以此赓续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知古鉴今,推陈出新。在红色历史、革命题材戏剧创作中,表现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卓绝历程,塑造人民英雄。在现实题材戏剧创作中,以一大批主题性艺术作品书写当代传奇,追求现实诗意。在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中,有效实现了从文学到戏剧的转型,取得了良好的剧场效益。此外,“新空间”“云演艺”,科技赋能戏剧,在剧场艺术的呈现与传播途径的延展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戏剧创作 主题性 科技赋能
下载PDF
论中国戏剧和影视评论话语的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9
作者 顾春芳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20-39,共20页
作为理论形态的艺术评论话语体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建构中国戏剧和影视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问题是进行学术讨论的前提,而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一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宗旨、规划和框架则是重中之重... 作为理论形态的艺术评论话语体系是一个民族和国家非常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建构中国戏剧和影视评论话语自主知识体系的可能性和可行性问题是进行学术讨论的前提,而在此基础上提出这一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宗旨、规划和框架则是重中之重。当下的重点是:为中国特色戏剧和影视话语体系的建构,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寻找到更切实际的“中国方案”;为中国特色戏剧和影视评论话语体系规划纵深拓殖的学术版图;为学术共同体的合理分工与高效生产提供隐性资源;同时为提升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效能贡献战略性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和影视学 评论话语 中国式现代化 自主知识体系 阐释学
下载PDF
前表现性与演员的在场——巴尔巴戏剧人类学的一种现象学解读
10
作者 李丽 《荆楚学刊》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受阿尔托等后现代戏剧家表演本体的观念影响,巴尔巴将对表演情境中演员的社会文化行为和生理行为的研究命名为一门崭新学科:戏剧人类学。他指出戏剧人类学研究的是这些舞台行为的前表现性。前表现性属于巴尔巴表演层级理论的主要研究对... 受阿尔托等后现代戏剧家表演本体的观念影响,巴尔巴将对表演情境中演员的社会文化行为和生理行为的研究命名为一门崭新学科:戏剧人类学。他指出戏剧人类学研究的是这些舞台行为的前表现性。前表现性属于巴尔巴表演层级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与胡塞尔提到的前摄、原初意识高度契合,通过前表现性的前摄与表演过程的滞留一同组建一段当下的时间意识结构,现象学地完成了表演组织的逻辑构型。何为前表现性?在剥离了对东西方戏剧表演原则、戏剧类型的标签化判断之后,巴尔巴还原了超越演员的表演传统、文化、观念、性别、个性特征的为所有表演者共有的底层逻辑,即前表现性。这是在表演之前就存在的原始的、普遍的存在状态,演员就是要用戏剧的方式使这个原始的层级活动起来,实现演员的生命之舞——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尼奥·巴尔巴 前表现性 演员在场 现象学 前摄 原初意识 戏剧理论
下载PDF
出版如何创制革命文艺新经典——以根据地解放区《白毛女》为例
11
作者 吴永贵 王为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6-21,共6页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与解放区,革命文艺经典的建构普遍采用“创制新经典”的路径,《白毛女》便是典型代表之一。在众多参与建构的力量之中,图书出版是容易被人忽略却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立足于文本生产、修订再版、改编演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与解放区,革命文艺经典的建构普遍采用“创制新经典”的路径,《白毛女》便是典型代表之一。在众多参与建构的力量之中,图书出版是容易被人忽略却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本文立足于文本生产、修订再版、改编演绎、丛书运作等4个出版运作维度,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歌剧《白毛女》如何在政治权力的直接作用下被“定制”为革命文艺经典的过程,剖析政治权力、出版运作与经典建构之间的内源连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经典 《白毛女》 出版史 根据地解放区 政治动员
下载PDF
中西戏剧“曲唱体”与“对话体”的叙事比较
12
作者 欧阳江琳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3期61-70,共10页
中西戏剧语言及其运作形式互不相同,中国戏曲以“曲唱”为中心,西方话剧以人物“对话”为主要手段。依据戏剧语言的双重属性,在文本语言层面上,中西戏剧无论是“曲”还是“话”,都属于诗歌语言形态,形成了诗性叙事传统。二者皆表现为深... 中西戏剧语言及其运作形式互不相同,中国戏曲以“曲唱”为中心,西方话剧以人物“对话”为主要手段。依据戏剧语言的双重属性,在文本语言层面上,中西戏剧无论是“曲”还是“话”,都属于诗歌语言形态,形成了诗性叙事传统。二者皆表现为深层义的隐喻叙事,积淀出诗体语言与角色话语相适应的规则。在口头语言层面上,中西戏剧因“唱”“说”的声音媒介不同,话语功能与语言速率各自有异,这导致中国戏曲叙事内容倾向艺术化、娱乐化,叙事节奏偏慢,西方戏剧侧重故事本位叙述,叙事节奏偏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戏剧 曲唱体 对话体 戏剧语言 戏剧叙事
下载PDF
论冯小青归真剧的生命整合心理书写
13
作者 王馨蔓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74-82,共9页
明清之际,有多部对冯小青本事加以敷演的戏曲剧作,剧中称小青之魂归仙界为“返真”、“归真”。借助归真剧,艺术家表达着对生命存在的深层理解。从生命整合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归真剧的最终境界是回归生命本源的状态,是人与自性合一,人物... 明清之际,有多部对冯小青本事加以敷演的戏曲剧作,剧中称小青之魂归仙界为“返真”、“归真”。借助归真剧,艺术家表达着对生命存在的深层理解。从生命整合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归真剧的最终境界是回归生命本源的状态,是人与自性合一,人物的“归真”是在生命本源层统摄下打通生命不同层次间的壁垒,对生命之来处与去处加以解释的过程。这一过程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小青本身有慧根,形成与生命本源的本质一致;二是人物形象上,以大妇与小青为对比,在生命层次的不同中诠释历经磨难而能守真的意义;三是以菩萨仙尼为度化接引者,用意象化的方法引导小青超脱生命的轮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小青归真剧 生命整合心理 生命层次 意象化 生命本源
下载PDF
论历史剧
14
作者 汤晨光 《艺海》 2024年第5期7-12,共6页
历史剧是用戏剧的形式表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历史剧就是过去时的政治剧,因而具有政治性。历史剧和历史是部分相交的两个集合,两者相互大于对方。历史以史实大于历史剧,历史剧以文学性和生动的细节及内心描写大于历史。历史剧作家是通... 历史剧是用戏剧的形式表现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历史剧就是过去时的政治剧,因而具有政治性。历史剧和历史是部分相交的两个集合,两者相互大于对方。历史以史实大于历史剧,历史剧以文学性和生动的细节及内心描写大于历史。历史剧作家是通俗的业余的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可以成为完整的历史剧作家。历史剧在创作和接受上都和现实存在联系,其主题的产生和对主题的理解都有赖于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剧 历史 政治 现实
下载PDF
如何鉴赏音乐剧?——从高校艺术教育谈起
15
作者 吴靓 《戏剧之家》 2024年第7期10-12,共3页
针对如何有效地引导高校学生开展音乐剧的鉴赏与审美活动,笔者从厘清音乐剧的概念、特征与属性入手,梳理赏析的角度,并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关键词 美育 音乐剧 《猫》 流行文化
下载PDF
情境体验剧“又见”系列的艺术表达和美学融合
16
作者 潘晓曦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1期3-6,共4页
王潮歌导演创作的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和《又见敦煌》三部作品组成国内“又见”系列,作为文旅融合演艺项目,该系列演出在艺术表达手法和美学风格融合等方面呈现出深邃和创新共融的独特舞台模式。本文从“又见”系列项... 王潮歌导演创作的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又见五台山》和《又见敦煌》三部作品组成国内“又见”系列,作为文旅融合演艺项目,该系列演出在艺术表达手法和美学风格融合等方面呈现出深邃和创新共融的独特舞台模式。本文从“又见”系列项目文本、舞台和美学概念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为文旅融合演艺创作提供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体验剧 “又见”系列
下载PDF
神话原型心理剧:半结构化的荣格取向艺术治疗
17
作者 赵丹凤 李雅琪 《艺术家》 2024年第3期141-143,共3页
神话原型心理剧是在瑞士荣格心理分析师Allan Guggenbuehl的神话心理剧的基础上引入了神话原型卡,进而创立的一个干预模式和程序。神话心理剧是一种融入意象和故事的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技术。它以故事为媒介,帮助处于压力和危机情况下... 神话原型心理剧是在瑞士荣格心理分析师Allan Guggenbuehl的神话心理剧的基础上引入了神话原型卡,进而创立的一个干预模式和程序。神话心理剧是一种融入意象和故事的心理治疗与危机干预技术。它以故事为媒介,帮助处于压力和危机情况下的人们处理情绪问题,走出心理危机。原型是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类从祖先那里遗传来的先天知识存在于集体无意识之中。原型代表了作为集体无意识一部分的普遍模式和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心理剧 神话原型 半结构化 心理危机 荣格 干预模式 危机干预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德格藏戏的传承实践及当代价值
18
作者 春燕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1期141-146,共6页
德格藏戏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艺术价值。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出发,论述其历史源流、发展现状、流派特色、传统剧目及演出形式,并深入阐述德格藏戏传统表演艺术的社会功能和当代价值。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格藏戏 传承实践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沉浸式戏剧空间叙事策略及创新发展——以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为例
19
作者 冯玲 《艺术评鉴》 2024年第12期153-158,共6页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是基于清代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集《浮生六记》改编的国内首个沉浸式昆曲项目,其通过独特的空间叙事策略和浸入式的感官体验,成功将古典园林和百戏之祖昆曲双遗联袂,探索“传统戏剧+沉浸式演艺”的当代表达... 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是基于清代苏州文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集《浮生六记》改编的国内首个沉浸式昆曲项目,其通过独特的空间叙事策略和浸入式的感官体验,成功将古典园林和百戏之祖昆曲双遗联袂,探索“传统戏剧+沉浸式演艺”的当代表达,彰显中国人“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诗意生活美学,堪称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案例。文章主要探讨昆曲《浮生六记》园林版在空间还原与剧情体验、场景氛围与情感交流,以及空间转换与观演参与等维度的叙事策略,并对沉浸式空间建构下戏曲表演的良性发展,提出内容深耕、形式回归,以及业态融合等维度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戏剧 昆曲 《浮生六记》园林版 空间叙事策略
下载PDF
音乐剧中美声演唱的运用分析--以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经典歌曲《想想我》为例
20
作者 马丹 《艺术评鉴》 2024年第3期164-169,共6页
在音乐表演中,美声演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吐字清晰等特点,能够在声乐表演中呈现出独特的音乐表现力。本文简单梳理了音乐剧美声演唱的发展历史,并以《歌剧魅影》中的经典曲目《想想我》为例,对其创作背... 在音乐表演中,美声演唱作为声乐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吐字清晰等特点,能够在声乐表演中呈现出独特的音乐表现力。本文简单梳理了音乐剧美声演唱的发展历史,并以《歌剧魅影》中的经典曲目《想想我》为例,对其创作背景、剧情和音乐构成等进行全面介绍。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想想我》的创作特点,涵盖了音乐设计、作曲技巧等方面。同时,特别关注该曲目在美声演唱方面的应用,包括混声与流行唱法的结合、气息运用、咬字处理,以及良性声带闭合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剧 美声演唱 《歌剧魅影》 《想想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