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6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沈铁梅:迈向艺术的自由王国——谈父亲沈福存对我的艺术养成
1
作者 张之薇 沈铁梅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5期97-112,128,共17页
从“沈福存的女儿”到“沈铁梅的父亲”是沈福存^([1])和沈铁梅这对父女彼此身份的一次切换,而其间蕴含着两代戏曲人从京剧到川剧艺术血脉的赓续和跨越。“厉家班”^([2])出身的沈福存,是该班社自创办以来唯一的男旦。他从初入科时习老... 从“沈福存的女儿”到“沈铁梅的父亲”是沈福存^([1])和沈铁梅这对父女彼此身份的一次切换,而其间蕴含着两代戏曲人从京剧到川剧艺术血脉的赓续和跨越。“厉家班”^([2])出身的沈福存,是该班社自创办以来唯一的男旦。他从初入科时习老生,到青衣、小生两门抱,艺术才华初露锋芒之时,却因特殊时代的遭际导致自己痴迷的男旦艺术戛然而止,被迫改演老生。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男旦艺术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沈铁梅 沈福存 男旦 艺术才华 自由王国 班社 青衣
下载PDF
陈少云与海派京剧当代发展
2
作者 吴新苗 《福建艺术》 2024年第7期3-8,共6页
20世纪后20年,受到主客观环境的影响,传统戏曲艺术发展之路曲折顿挫,于低谷之中,从业者焦虑迷茫,理论家争鸣不休;进入新世纪,在非遗传承保护和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戏曲发展进入稳定期,但如何在有利政策加持下,营造健康的艺术... 20世纪后20年,受到主客观环境的影响,传统戏曲艺术发展之路曲折顿挫,于低谷之中,从业者焦虑迷茫,理论家争鸣不休;进入新世纪,在非遗传承保护和国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语境中,戏曲发展进入稳定期,但如何在有利政策加持下,营造健康的艺术生态,传承好艺术遗产,打造新的艺术经典,仍然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值此之际,回眸三四十年甚至近百年来戏曲艺术发展,隐然见到海派京剧似秦岭、太行般重峦叠幛,透而来,突现一座高峰立于群山之巅。这座高峰就是陈少云及其艺术的化身。陈少云创演了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佳品力作,使他成为当代麒派艺术和海派京剧的一面旗帜。因此,这座艺术高峰,昭示着陈少云的成功,更属于海派京剧的荣光,理应给戏曲界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戏曲艺术 陈少云 艺术经典 海派京剧 艺术遗产 艺术生态 人言人殊 艺术高峰
下载PDF
擦肩而过的对话——鲁迅和布莱希特对梅兰芳莫斯科之行及其戏剧表演解读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王元忠 王怡萱 《西部文艺研究》 2024年第1期58-64,共7页
1935年初梅兰芳的莫斯科之行及其京剧表演,引发了鲁迅和布莱希特两位中西现代文化名人的不同反应。鲁迅的态度是冷淡的,评价也基本是否定的,而布莱希特的态度却极为热烈,评价也甚是积极。鲁迅的反应有其个人经验的影响,但更多五四精神... 1935年初梅兰芳的莫斯科之行及其京剧表演,引发了鲁迅和布莱希特两位中西现代文化名人的不同反应。鲁迅的态度是冷淡的,评价也基本是否定的,而布莱希特的态度却极为热烈,评价也甚是积极。鲁迅的反应有其个人经验的影响,但更多五四精神启蒙文化立场的内在规约,布莱希特的反应有陌生化审视所生发的原因,但其现代实验戏剧探索的先在思考却无疑是更为内在的推动。两个人不同的反应,是个体差异所导致的结果,但也典型而生动地印证了接受美学所提倡的创造性接受的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布莱希特 梅兰芳 接受 创造性
下载PDF
京剧口头创腔传统与程砚秋的创腔原则及方法研究
4
作者 海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CSSCI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口传身授是京剧的基本传承方式。口头传承的灵活性与可变性形成京剧演唱及表演的“活口”传统,与这种口头传统相联系的便是京剧的口头创腔传统。口头创腔是京剧自晚清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唱腔创作传统。程砚秋是20世纪前期在唱腔创作... 口传身授是京剧的基本传承方式。口头传承的灵活性与可变性形成京剧演唱及表演的“活口”传统,与这种口头传统相联系的便是京剧的口头创腔传统。口头创腔是京剧自晚清到20世纪60年代前期的唱腔创作传统。程砚秋是20世纪前期在唱腔创作方面成就最突出的著名京剧旦角演员,他曾对京剧及创腔的原则和方法做过专门阐释。从京剧的口头创腔传统入手,以程砚秋的讲话整理稿《创腔经验随谈》及《戏场上的音乐》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程砚秋所阐述的京剧及戏曲创腔原则和方法的分析,进一步揭示京剧口头创腔的传统及其在京剧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口头创腔 程砚秋 演员 传承
下载PDF
文化自信,京剧何以一马当先
5
作者 李楠 《艺海》 2024年第6期3-7,共5页
胡净波教授从中西方两种音乐文化视角对京剧艺术内核进行剖析。其主要结论:一是京剧必须姓京;二是京剧的出新要有边界;三是呼吁尽快研究、建立适合当代生活的新“程式化”。
关键词 现代京剧 艺术元素 文化维度 出新意识 程式化
下载PDF
京剧服饰图纹发展脉络研究
6
作者 顾丽 《化纤与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13-15,共3页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服饰是传统戏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图案纹样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所呈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服饰是传统戏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所蕴含的图案纹样是我国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京剧服饰图纹是对戏曲人物形象和表演动作进行高度概括后呈现在服装上的艺术形象,它能够将人物形象进行形象化。文章以京剧服饰图纹作为切入点,对其发展脉络进行研究,明确京剧服饰图纹的发展过程以及文化内涵,并探讨其艺术价值以及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的影响,旨在为京剧服饰图纹在现代设计中更好地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服饰 图纹 现代艺术设计
下载PDF
首个女子现代京剧团体——坤班奎德社的创建背景、班社管理与演剧内容特色辨析
7
作者 刘欣 陈伟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42-148,共7页
晚清民国以来,戏剧因时代变迁与观众审美而产生变革。从戏曲班社团体的角度来看,全部由女伶组成的专门从事戏曲改良的演出团体——奎德社,是清末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坤班社。奎德社是杨韵谱等人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影响的历史背景下,受到... 晚清民国以来,戏剧因时代变迁与观众审美而产生变革。从戏曲班社团体的角度来看,全部由女伶组成的专门从事戏曲改良的演出团体——奎德社,是清末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坤班社。奎德社是杨韵谱等人在资产阶级民主思潮影响的历史背景下,受到新戏与文明戏的启发所建立起来的。奎德社的人员组织架构、内部管理、人才培养、收入分配特色、上演的剧目、演剧的内容等,都在当时开创了班社管理的先河。奎德社在杨韵谱的正确带领下所公演的时装新戏曾风靡一时,演出的剧目紧随时代思潮,反映社会现实,这些不同主题的文明新戏,激发爱国热情、弘扬革命精神,期望达到移风易俗、挽救世风、教育民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德社 坤班 杨韵谱 班社管理模式 演剧内容
下载PDF
城市音乐人类学视角下广州京剧的生存空间与发展
8
作者 陈华丽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2期62-66,共5页
城市音乐研究在音乐人类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州是一个以粤语为母语的城市,广州京剧在粤语语境中生根发芽,其不仅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与丰富的案例。本文以广州地区的... 城市音乐研究在音乐人类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州是一个以粤语为母语的城市,广州京剧在粤语语境中生根发芽,其不仅为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与丰富的案例。本文以广州地区的京剧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存、传承和发展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音乐人类学 广州京剧 生存空间 传承发展 粤语语境
下载PDF
梅兰芳故居的历史变迁——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
9
作者 张玲玲 吕硕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68,共3页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坐落着一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漆红的大门上悬挂着由邓小平亲自题写的“梅兰芳纪念馆”牌匾。这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承载着梅兰芳人生最后的十余年时光,也见证了北京城百余年的风雨变迁。一、朝迁市变:从王府... 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坐落着一座古朴的北京四合院,漆红的大门上悬挂着由邓小平亲自题写的“梅兰芳纪念馆”牌匾。这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居,承载着梅兰芳人生最后的十余年时光,也见证了北京城百余年的风雨变迁。一、朝迁市变:从王府马厩到名人寓所梅兰芳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曾是庆亲王奕劻府邸的一部分,用作马厩,亦供马倌居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故居 北京四合院 北京市西城区 奕劻 京剧大师 纪念馆 历史变迁 北京城
下载PDF
如何理解“梅兰芳”
10
作者 刘祯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9期84-93,I0004,共11页
谈梅兰芳表演艺术或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核心是梅兰芳,那么梅兰芳是谁,怎么理解“梅兰芳”,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判断,这种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关乎对梅兰芳的评价和对中国戏曲的理解。在笔者看来,“梅兰芳”一词起码有三层含义,即梅兰... 谈梅兰芳表演艺术或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核心是梅兰芳,那么梅兰芳是谁,怎么理解“梅兰芳”,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认识和判断,这种不同的认识和判断,关乎对梅兰芳的评价和对中国戏曲的理解。在笔者看来,“梅兰芳”一词起码有三层含义,即梅兰芳个体(单数)、梅兰芳集体(复数)、梅兰芳象征。梅兰芳个体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本义梅兰芳,或者狭义梅兰芳,是梅兰芳本我;而梅兰芳集体就是复数梅兰芳,这个集体大于“梅党”,梅兰芳是个体的,也是非个体的,个体与集体是对立的统一;梅兰芳象征亦即代表性,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梅兰芳集体(复数) 表演体系 徐兰沅 齐如山
下载PDF
论作为“思想者”之梅兰芳
11
作者 刘祯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5期40-54,共15页
梅兰芳作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曾创作并演出多部经典之作,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与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不懈的艺术追求,以及高超的艺术审美、深厚的文化素养乃至超卓的思想识见都密不可分。梅兰芳是一位思想者,“思想”是其创作出世纪... 梅兰芳作为一代京剧艺术大师,曾创作并演出多部经典之作,他之所以能取得这些成就,与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不懈的艺术追求,以及高超的艺术审美、深厚的文化素养乃至超卓的思想识见都密不可分。梅兰芳是一位思想者,“思想”是其创作出世纪艺术典范和取得非凡成就的根本原因。不能理解“思想者”梅兰芳,就无法完全理解梅兰芳的艺术及其表演艺术体系。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作为“思想者”的梅兰芳:其一,梅兰芳的艺术思想不仅体现于表演中,更贯穿于其戏曲创作的全过程;其二,文化自觉是梅兰芳之时代担当的思想理性升华;其三,“移步不换形”是梅兰芳戏曲改革思想的重要表达;其四,《舞台生活四十年》作为口述史,是一部有着明确、系统的戏曲发展和革新思想的艺术实践总结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 梅兰芳 文化自觉 移步不换形 《舞台生活四十年》
下载PDF
吴小如述学文体与京剧批评理论的建构——以“传”为考勘
12
作者 姜岩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24年第5期20-29,共10页
吴小如是京剧票友、评剧人士,又是文化学者、大学教师,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戏曲活动中,一个突出成就是自觉开展广泛而独到的京剧批评,建构以“传”为中心的理论谱系,具体包括批判“不传”、勉励“传人”、号召“真传”三个维度,由此打开了... 吴小如是京剧票友、评剧人士,又是文化学者、大学教师,在其半个多世纪的戏曲活动中,一个突出成就是自觉开展广泛而独到的京剧批评,建构以“传”为中心的理论谱系,具体包括批判“不传”、勉励“传人”、号召“真传”三个维度,由此打开了“传”所蕴含的丰富的张力空间。据此,他还创造了若干戏曲研究的新术语,使“旧剧”跳出新旧分立的二元逻辑,转而向内开拓“传”之路径,而剧评、伶评等文章“小道”也成为吴氏最具代表性的“述学文体”。吴小如的京剧批评及其理论化,折射出20世纪30年代以降,传统戏曲现代化转型的整体思潮,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今日戏曲传承与创新必须直面的理论遗产与历史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小如 “传”之理论 述学文体 京剧批评 京剧学人
下载PDF
现代京剧《老阿姨》:追逐光的人,最终成为了光
13
作者 钟信玉 《影剧新作》 2024年第3期14-18,共5页
现代京剧《老阿姨》讲述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同志追逐信仰、奋斗终身的感人事迹。“甘祖昌不当将军当农民的事迹”成为很多红色教育的重要题材,而当年跟随甘将军回到乡村,一同建设家乡的这位将军夫人,不仅以乡村教师的身份给农... 现代京剧《老阿姨》讲述了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同志追逐信仰、奋斗终身的感人事迹。“甘祖昌不当将军当农民的事迹”成为很多红色教育的重要题材,而当年跟随甘将军回到乡村,一同建设家乡的这位将军夫人,不仅以乡村教师的身份给农村孩子送去知识与希望,更是在退休后的数十年继续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关心下一代努力奔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现代京剧 奋斗终身 甘祖昌 关心下一代 全国道德模范 排忧解难 追逐
下载PDF
吉林艺术学院晋京汇报演出在北京人民剧场隆重举行
14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2024年7月17日,炫彩青春——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京剧未来之星助推培训”阶段性成果展演暨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建院10周年晋京汇报演出在北京人民剧场隆重上演。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吉林艺术学院主办,演出单位为吉林艺术... 2024年7月17日,炫彩青春——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京剧未来之星助推培训”阶段性成果展演暨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建院10周年晋京汇报演出在北京人民剧场隆重上演。本次活动由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吉林艺术学院主办,演出单位为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京剧艺术 人民剧场 汇报演出 阶段性成果 吉林艺术学院 未来之星 基金会 京剧
下载PDF
节选三国,“臻”酌戏韵 评上海京剧院“三国·戏”系列演出
15
作者 王培雷 《上海戏剧》 2024年第4期12-14,共3页
整个七月,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和上海天气一样火热,每个周末的两个晚上,由上海京剧院策划的“三国·戏”系列演出,加载着上京过往积累的戏码、演员及流派以及配搭由全国延请的名角儿,为繁复纷呈的历史叙事添砖加瓦。三国戏向来是传统... 整个七月,上海天蟾逸夫舞台和上海天气一样火热,每个周末的两个晚上,由上海京剧院策划的“三国·戏”系列演出,加载着上京过往积累的戏码、演员及流派以及配搭由全国延请的名角儿,为繁复纷呈的历史叙事添砖加瓦。三国戏向来是传统京剧中剧目构建最为完整亦最考验演员唱做功底与互动搭配的序列,其所脱胎的《三国演义》故事本身已经富含各样不同复杂面向的人性拉锯,每一单出戏中,兼有承上启下的角色对应行动趣旨。情义冲突强烈如《捉放曹》《失·空·斩》,角色细腻如《龙凤呈祥》,功架大赏似《长坂坡》《铁笼山》,类似“番外篇”、具有强烈现代戏剧意识的《春闺梦》等,都是京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京剧院 捉放曹 名角儿 三国戏 传统京剧 《春闺梦》 历史叙事 《龙凤呈祥》
下载PDF
梅兰芳表演艺术的美学指归
16
作者 林观星 《粤海风》 2024年第4期51-63,共13页
梅兰芳表演体系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中国京剧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而梅兰芳表演艺术美学的重点在于将古典歌舞、绘画、诗学等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精神”“诗画精神”“抽象写意美学”“古典艺术美学观”相融会。梅兰芳... 梅兰芳表演体系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为中国京剧的改革与创新奠定了坚实的艺术基础,而梅兰芳表演艺术美学的重点在于将古典歌舞、绘画、诗学等中国传统美学的“生命精神”“诗画精神”“抽象写意美学”“古典艺术美学观”相融会。梅兰芳将中国美学精神化用为舞台表演中的“程式化”“虚拟性”“意境化”手法,高度融会并创造出“剑谱”“舞谱”“53式手势语言”等程式化语言的京剧表演美学思想。本文着眼于对梅兰芳表演艺术与中国美学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研,从“生命精神”“气氲生动”“戏画合一”三个层面详细探讨梅兰芳表演艺术美学思想,这对新时代戏曲艺术的发展与承传创新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与现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表演艺术美学 抽象写意美学 古典艺术美学观 生命精神 诗画精神 戏画合一
下载PDF
现代戏曲文体的一个完美案例——再论《曹操与杨修》
17
作者 吕效平 《南大戏剧论丛》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现代戏曲文体以现代世纪的世界观为基础,它与以“中世纪”信仰为基础的三个古典戏曲文体(杂剧、传奇、古典地方戏)在人物描写、情节艺术和有无悲剧意识方面有着不同的文体原则。本文分析了现代京剧《曹操与杨修》在人性描写、“行动整... 现代戏曲文体以现代世纪的世界观为基础,它与以“中世纪”信仰为基础的三个古典戏曲文体(杂剧、传奇、古典地方戏)在人物描写、情节艺术和有无悲剧意识方面有着不同的文体原则。本文分析了现代京剧《曹操与杨修》在人性描写、“行动整一性”和悲剧性三个方面的成就,认为它是现代戏曲文体的一个完美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戏曲 中世纪 现代世纪 文体 行动整一 悲剧
下载PDF
京剧武生身段表演与角色塑造的关系研究
18
作者 杨炳旭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5期42-44,共3页
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其包括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根据舞台角色形象,包括生、旦、净、末、丑等行当,武生属于其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京剧武生有长靠以及短打等表演机制,在京剧表演过程中,武生角色的塑造主要依靠... 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其包括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根据舞台角色形象,包括生、旦、净、末、丑等行当,武生属于其中十分重要的角色,京剧武生有长靠以及短打等表演机制,在京剧表演过程中,武生角色的塑造主要依靠武生表演者将自身身段表演与舞台角色塑造进行结合,才能够将武生角色完美表现出来。本文从京剧武生流派概论入手,分析京剧表演中武生身段表演与角色塑造的关系,最后指出京剧武生身段表演与角色塑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 武生 身段表演 角色塑造 关系
下载PDF
纪念梅兰芳诞辰130周年
19
《民主与科学》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本书约7万字,萃选梅兰芳经典演出戏单约180张,图文并茂,基本勾勒出梅兰芳一生演剧的概况。从市场上看,以梅兰芳为专题的戏单,迄今尚未见到结集出版,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所收录的戏单,以梅兰芳舞台演出为经纬,其中不乏可称... 本书约7万字,萃选梅兰芳经典演出戏单约180张,图文并茂,基本勾勒出梅兰芳一生演剧的概况。从市场上看,以梅兰芳为专题的戏单,迄今尚未见到结集出版,该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本书所收录的戏单,以梅兰芳舞台演出为经纬,其中不乏可称为精品、珍品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演出 梅兰芳 结集出版 戏单 图文并茂
下载PDF
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在戏剧中的运用——以林兆华《赵氏孤儿》为例
20
作者 蔡铭真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期16-18,共3页
当下,构建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成为重中之重,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述戏剧故事更成为戏剧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对于戏剧民族化,不仅是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传统文化、美学在戏剧方面的再现。导演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哲学当代性的体... 当下,构建民族风格的戏剧艺术成为重中之重,如何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讲述戏剧故事更成为戏剧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对于戏剧民族化,不仅是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展,也是传统文化、美学在戏剧方面的再现。导演对于传统文化、思想、哲学当代性的体现,也是戏剧民族化的体现之一。中国传统美学滋养了东方哲学观念,包括人生智慧,为导演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林兆华导演的创作强调“顿悟”“直觉”“自由”“整体性”,而这些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渗透出东方禅意。在他的作品中,他创造了一个独具中国美学特色的舞台,传达了我们来自东方的哲学理念,植根于自己的土壤,讲述了古今中外的戏剧故事。本文立足于中国传统美学,以林兆华导演的《赵氏孤儿》为例,探讨中国传统美学特征在戏剧中的呈现和表达,包括整体性思维在戏剧意象中的表达以及人文意识在戏剧观念上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美学 林兆华 《赵氏孤儿》 导演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