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0篇文章
< 1 2 10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戏剧化结构中的现实主义和悬疑叙事——以网剧《漫长的季节》为例
1
作者 马明杰 李百晓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1-87,共7页
近几年,悬疑剧热播。2023年播出的网剧《漫长的季节》以1997年、1998年、2016年三个时间段为叙事线索,使用典型化的符号表达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面相,包括20世纪90年代末国企改制的社会变迁、权力关系的变化、女性所处的“第二性”地位等... 近几年,悬疑剧热播。2023年播出的网剧《漫长的季节》以1997年、1998年、2016年三个时间段为叙事线索,使用典型化的符号表达时代的变迁和人性的面相,包括20世纪90年代末国企改制的社会变迁、权力关系的变化、女性所处的“第二性”地位等,体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剧作在寻找套牌车的“总悬念”之下,通过时空转场、音乐音响等视听手段来表达分悬念,强化了惊悚、恐怖和诡异的感觉,调动了观众的思维和推理能力。为此,该剧设计了戏剧化的结构,通过寻找套牌车这一贯穿剧作始终的线索,使现实主义和悬疑得到很好的融合,扩展了戏剧叙事的“一人一事”结构,从而具备了较大的信息空间。该剧恰当地使用东北方言强化了现实感、平衡悬疑的恐怖感,使用色彩呼应了剧作的主题、丰富了叙事的感性因素,为悬疑剧表达思想、吸引观众提供了优秀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长的季节》 戏剧化 现实主义 悬疑叙事
下载PDF
基于《梦华录》的古装电视剧女性受众传播策略研究
2
作者 常帅武 王利剑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18,共7页
古装电视剧《梦华录》2022年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立足于受众分析,从文本内容、宣发渠道、广告营销三个层面,剖析《梦华录》对女性受众主体的特别关注。在此基础上,反思内地改编古装影视剧的发展路线,总结改编古... 古装电视剧《梦华录》2022年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立足于受众分析,从文本内容、宣发渠道、广告营销三个层面,剖析《梦华录》对女性受众主体的特别关注。在此基础上,反思内地改编古装影视剧的发展路线,总结改编古装影视剧的商业化传播趋势,探析其受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梦华录》 女性受众 古装影视剧 改编影视剧 商业化
下载PDF
中国现实题材商业电影的符号化包装与奇观化叙事
3
作者 龚金平 《未来传播》 CSSCI 2024年第3期121-128,共8页
当前中国许多热门商业影片虽然源于新闻事件或具有现实感,但其创作方式和目标与传统现实主义却有显著区别。将这些影片置于大数据时代和消费社会语境下审视,它们可被视为“现实题材商业电影”,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针对观众现实焦虑,炒作... 当前中国许多热门商业影片虽然源于新闻事件或具有现实感,但其创作方式和目标与传统现实主义却有显著区别。将这些影片置于大数据时代和消费社会语境下审视,它们可被视为“现实题材商业电影”,呈现出这样的特点:针对观众现实焦虑,炒作社会热点;挖掘现实题材中的卖点和奇观性;以煽情或传奇方式缓解焦虑。这些影片将“现实主义”作为商业盈利的手段,但也反映了观众的消费心理,折射了现实主义作为电影美学特征的开放性,甚至拓展了“现实主义电影”的内涵,并能从中窥见时代人心的一些侧面,完成对现实更为迂回但也可能更为深刻的洞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题材商业电影 现实主义 创作逻辑 消费社会 消费心理
下载PDF
全媒体时代电影与观众关系的“衍化”与调适
4
作者 李建强 《未来传播》 CSSCI 2024年第3期97-105,134,共10页
在全媒体时代的应用场景下,电影、观众及两者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衍化”。从电影创作看,表现为题材、内容、类型以及形式建构的萎缩,思想、情感、灵感的消减,个性风格特色的削弱;从电影观众看,则表现为观赏需求日趋分化、“Z世代”开... 在全媒体时代的应用场景下,电影、观众及两者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衍化”。从电影创作看,表现为题材、内容、类型以及形式建构的萎缩,思想、情感、灵感的消减,个性风格特色的削弱;从电影观众看,则表现为观赏需求日趋分化、“Z世代”开始移情别恋、中老年观众愈发远离。而要消除这些“洐化”,需要电影创作和电影观众共同做出剧烈并持久的努力。对于前者而言心中不能没有观众,但切忌迁就和迎合;对于后者而言,消费迭代势在必行,需提防信息茧房。通过双向奔赴的交通和切实有效的调适,重新建立起密切而友好、互惠而互利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 电影与观众 “衍化”与调适
下载PDF
论网剧《开端》的非自然叙事特征
5
作者 黄思楠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6-70,共5页
网剧《开端》建构了“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剧中时间的循环倒流打破了现实世界的界限,实现永恒的时间圈与破坏形式逻辑的交叉,超越性的空间使得实体在物理上实现不同本体领域的互动。在非自然的物理时空结构中,人物反复直面公交车爆炸... 网剧《开端》建构了“不可能的故事世界”。剧中时间的循环倒流打破了现实世界的界限,实现永恒的时间圈与破坏形式逻辑的交叉,超越性的空间使得实体在物理上实现不同本体领域的互动。在非自然的物理时空结构中,人物反复直面公交车爆炸这一事件,呈现幻听、闪回等多种创伤症候。之所以接受者与该剧中的人物产生喜怒哀乐的共鸣,但又能拉开创伤距离,是因为创作者采用了游戏动画式叙述、弹幕式叙述等跨界叙事方式,既增强了网剧的悬疑性,又能引起接受者的移情认同机制与现实社会间的情感斗争,直至将目光指向人性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端》 非自然叙事 循环时空 创伤表现 跨界叙事
下载PDF
电视剧《琅琊榜》中悲剧意蕴的生成机制探析
6
作者 李宁馨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1-75,共5页
电视剧《琅琊榜》聚焦中国文化性质与悲剧意识的本土形态,在以昭雪真相和复仇明志为主线的同时挖掘出多层次多种类的悲剧意识。从情节、人物与环境等构成要素出发,深入挖掘电视剧《琅琊榜》悲剧意蕴的生成机制,为以感情纠缠或权位之争... 电视剧《琅琊榜》聚焦中国文化性质与悲剧意识的本土形态,在以昭雪真相和复仇明志为主线的同时挖掘出多层次多种类的悲剧意识。从情节、人物与环境等构成要素出发,深入挖掘电视剧《琅琊榜》悲剧意蕴的生成机制,为以感情纠缠或权位之争为主线的古装电视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与借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琅琊榜》 悲剧性 悲剧意识 冲突 空间
下载PDF
张艺谋影片女性意识浅议 被引量:6
7
作者 薛中军 肖国栋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3-88,共6页
张艺谋影片的女性意识 ,其真实的意义是“超性别”的。它通过女性创世纪的那种博大之爱的诠释 ,通过“女性神话”的展现 ,力图实现一种人类的自我总结、启蒙、发现 ,最终走向文化人类学的历史目标。张艺谋的影片同所有艺术品一样 ,产生... 张艺谋影片的女性意识 ,其真实的意义是“超性别”的。它通过女性创世纪的那种博大之爱的诠释 ,通过“女性神话”的展现 ,力图实现一种人类的自我总结、启蒙、发现 ,最终走向文化人类学的历史目标。张艺谋的影片同所有艺术品一样 ,产生于一定的文化背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艺谋 女性意识 '女性神话' 文化人类学 自然属性 电影 女性特征 女性价值 女性发展
下载PDF
李玉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关系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袁萍 叶楠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红颜》、《苹果》、《观音山》可谓是李玉的女性主义电影三部曲。这三部电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女性一生中所扮演的三个角色——女儿、妻子、母亲。《红颜》表现了僵持的母女关系;《苹果》展示了妻子与母亲的角色转换;《观音山》... 《红颜》、《苹果》、《观音山》可谓是李玉的女性主义电影三部曲。这三部电影分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女性一生中所扮演的三个角色——女儿、妻子、母亲。《红颜》表现了僵持的母女关系;《苹果》展示了妻子与母亲的角色转换;《观音山》反映了女性角色的轮回。这三个角色在男性意识下衍发出微妙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玉 电影 女性角色 关系
下载PDF
当下台湾电影的成长故事、“同志”文化与殖民记忆 被引量:5
9
作者 陈林侠 宁成凤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10年第4期87-94,共8页
近来的台湾电影把成长者大多限定在边缘的弱势群体,其成长挫折无关乎社会缺陷,并以主观情感的宣泄回避社会成长的理性禁锢。电影中大量出现的"同志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指向青年亚文化,不仅以"跨地域"的方式获得... 近来的台湾电影把成长者大多限定在边缘的弱势群体,其成长挫折无关乎社会缺陷,并以主观情感的宣泄回避社会成长的理性禁锢。电影中大量出现的"同志现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指向青年亚文化,不仅以"跨地域"的方式获得数量增长,而且因"全球化"打上了流行文化的烙印,透露出中立而无关痛痒的消费逻辑。台湾电影对日本存在或愤怒或亲近态度,恰恰证明了难以磨灭的殖民记忆。这种矛盾的表述具有自我挣扎的文化意味,在当下语境中向过去殖民者争取平等身份,正是由于过去存在显见的不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成长故事 “同志现象” 殖民记忆
下载PDF
张艺谋的电影艺术谋略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中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4-39,共6页
色彩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是一种人化了的意象性地建构现代“神话”的艺术符号,这种形式化的电影语言不仅是人物性格的需要,是他营造现代“神话”的底色,而且具有一种生命精神、人文关怀和民族魂魄的张扬。从张艺谋的审美选择的动态过... 色彩在张艺谋的电影艺术中,是一种人化了的意象性地建构现代“神话”的艺术符号,这种形式化的电影语言不仅是人物性格的需要,是他营造现代“神话”的底色,而且具有一种生命精神、人文关怀和民族魂魄的张扬。从张艺谋的审美选择的动态过程来看,这又体现出某种走向生活原点,向自然的特征,同时,这种艺术走向又与传统和西方文化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符号 张艺谋 电影艺术 人文关怀 民族精神
下载PDF
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评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乐 受中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66-67,共2页
电影作为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媒介,也曾为我们记录了那些在体育与奥林匹克精神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幕幕。这其中就有以记录我国首次参加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人刘长春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该片从史实出发,重点刻画了刘长... 电影作为记录人类历史的重要媒介,也曾为我们记录了那些在体育与奥林匹克精神传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幕幕。这其中就有以记录我国首次参加现代奥运会的第一人刘长春的电影——《一个人的奥林匹克》,该片从史实出发,重点刻画了刘长春那融于血脉的民族精神,那诠释着顽强拼搏、永不言弃、重在参与、虽败犹荣的奥林匹克精神。影片以浓重的悲剧色彩,向世界展示了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电影 《一个人的奥林匹克》 爱国 民族精神
下载PDF
事件电影:《集结号》 被引量:11
12
作者 贾磊磊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7,共4页
五年前,本刊曾组织专家对影片《英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认为从占有市场的意义看,《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参见本刊2003年第2期第5页"主持人导语")。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五年来国产... 五年前,本刊曾组织专家对影片《英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认为从占有市场的意义看,《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参见本刊2003年第2期第5页"主持人导语")。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五年来国产大片在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同时,自《英雄》开始的国产大片重形式轻内容、在人文内蕴乃至价值取向上的弱失却也越来越遭人诟病,许多人甚至因此对国产电影的前景深表忧虑……终于,2007年的岁末我们等来了《集结号》!正如贾磊磊所指出的:"《集结号》不仅仅是一部在经济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影片,而且也是一部在意识形态导向上积极的影片,同时还是一部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普世价值的影片。"电影《集结号》显现了中国商业大片一种新的成熟的形态。也就是说,经过整整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由《英雄》发轫的中国商业大片创作,以《集结号》为标志开始进入成熟期。从这个意义上看,把《集结号》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道路的又一块里程碑也应该是不过分的。为此,本刊特约请五位专家以此为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对读者朋友的思考和研究有所启迪和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中国商业 成熟期 产业化道路 《英雄》 事件 国产电影 电影市场
下载PDF
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尚伟 赵毅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06-209,共4页
本文分析了中国电视文化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指出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合理配置是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的逻辑内核。以此为基础 ,作者提出了一个比较性的、动态的“中国电视文化现代化”
关键词 电视制度 电视现代化 中国 电视文化 现代性 后现代性 电视认知 电视审美
下载PDF
《集结号》:对于20世纪中国历史的凭吊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颐武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10,共4页
五年前,本刊曾组织专家对影片《英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认为从占有市场的意义看,《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参见本刊2003年第2期第5页"主持人导语")。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五年来国产... 五年前,本刊曾组织专家对影片《英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认为从占有市场的意义看,《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参见本刊2003年第2期第5页"主持人导语")。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五年来国产大片在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同时,自《英雄》开始的国产大片重形式轻内容、在人文内蕴乃至价值取向上的弱失却也越来越遭人诟病,许多人甚至因此对国产电影的前景深表忧虑……终于,2007年的岁末我们等来了《集结号》!正如贾磊磊所指出的:"《集结号》不仅仅是一部在经济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影片,而且也是一部在意识形态导向上积极的影片,同时还是一部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普世价值的影片。"电影《集结号》显现了中国商业大片一种新的成熟的形态。也就是说,经过整整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由《英雄》发轫的中国商业大片创作,以《集结号》为标志开始进入成熟期。从这个意义上看,把《集结号》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道路的又一块里程碑也应该是不过分的。为此,本刊特约请五位专家以此为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对读者朋友的思考和研究有所启迪和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历史 电影市场 文化现象 电影发展 社会思潮 中国电影 电影产业 贺岁片
下载PDF
学术性影评媒体化场域:流变、困境及突围路径 被引量:4
15
作者 高亚林 陈吉德 《未来传播》 CSSCI 2022年第1期112-117,共6页
学术性影评作为电影评论的话语标识,考察其场域流变可窥见相关主体对批评话语权力、影评文化资本的争斗与掠夺,亦可镜鉴当今媒体化场域视阈下,网络影评对学术性影评权力分化致其专业权威与功能意义失衡之事实。为摆脱现实困境,学术性影... 学术性影评作为电影评论的话语标识,考察其场域流变可窥见相关主体对批评话语权力、影评文化资本的争斗与掠夺,亦可镜鉴当今媒体化场域视阈下,网络影评对学术性影评权力分化致其专业权威与功能意义失衡之事实。为摆脱现实困境,学术性影评可从空间、主体、话语等方面寻求突围路径,譬如重构影评场域、重塑主体身份、调适话语惯习等,这对提高学术性影评场域自主性和维持影评文化场的话语秩序深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化场域 学术性影评 困境 突围路径
下载PDF
命名与修辞: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元问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谱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2-112,共11页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 "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具有深厚传统的电影准类型,其概念的合理性在社会文化转型时期遭遇了质疑。同时,一系列新的概念随着社会变迁被生产出来,分析其背后的知识转型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当下新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意义十分重要。当前少数民族电影文化的发展正以"去历史化"的惯性经历着话语嬗变,但现实政治将重新激活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传统,并对未来的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化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电影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母语电影 民族电影
下载PDF
跨地域语境中台湾电影的台湾形象建构与迁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晓灵 张高杰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6-94,共9页
跨地域语境下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是中国形象的区域性建构与想象。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总是置身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化三角"模式中,并以一个相对于"父"的... 跨地域语境下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是中国形象的区域性建构与想象。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总是置身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化三角"模式中,并以一个相对于"父"的"子"形象被加以建构和塑模。台湾历史性地纠结于我性的祖国之"母"、"宰制之父"(清政府和国民党当局)和"传统之父"与他性的"殖民之父"(日本)和"西方之父"(美国)所形成的文化"夹缝"中,表现为悲情"弃子"和现代"游子"的演变。台湾形象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浓郁的文化乡愁和历史的无家焦虑之间的冲突,凸显了中国国家形象中最为纠结和最为繁复的特殊景观,昭示了想象和建构的艰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地域语境 台湾电影 悲情“弃子” 现代“游子” “文化三角”模式
下载PDF
历史灾难与影像记忆:《金陵十三钗》与南京大屠杀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玉括 杨月凤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02-109,共8页
作为特定的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不容置疑,许多电影工作者尝试以影像的形式再现这段人间灾难。以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为例,从历史灾难与影像记忆的角度,对比分析其视角选择与影视改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观,反思南京大屠杀... 作为特定的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不容置疑,许多电影工作者尝试以影像的形式再现这段人间灾难。以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为例,从历史灾难与影像记忆的角度,对比分析其视角选择与影视改编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观,反思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灾难及其艺术再现,希冀更好地铭记这段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历史灾难 影像记忆
下载PDF
电影工业美学视域下中国科幻电影新论 被引量:17
19
作者 陈旭光 薛精华 《未来传播》 CSSCI 2022年第2期64-71,121,共9页
对技术的持续强调和介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故事世界使科幻电影具有独特的想象力美学,同时也使电影工业美学原则成为其内在要求。从工业角度来看,科幻电影需要依托一定的科技水平构造虚拟自洽的世界,并且以高超的技术水准真实地呈现出来... 对技术的持续强调和介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故事世界使科幻电影具有独特的想象力美学,同时也使电影工业美学原则成为其内在要求。从工业角度来看,科幻电影需要依托一定的科技水平构造虚拟自洽的世界,并且以高超的技术水准真实地呈现出来。由于科幻作品中表现的技术必须在现实已有的最尖端科技基础上更进一步,科幻作品中的技术想象便与现实技术构成了复杂的互文关系。重工业美学与中度工业美学的分型将会是形成健康合理的科幻工业体系的首要需求。从美学角度看,科幻电影想象力内核与现实的联系程度形成了不同的想象力层级,科幻电影的创作需要在科幻的话语体系与类型范式内反映最大多数观众的审美需求,探索出适合中国文化的美学风格和文化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工业美学 中国科幻电影 电影工业美学分层 电影技术 科幻美学
下载PDF
《集结号》再思考 被引量:10
20
作者 饶曙光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1,共4页
五年前,本刊曾组织专家对影片《英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认为从占有市场的意义看,《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参见本刊2003年第2期第5页"主持人导语")。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五年来国产... 五年前,本刊曾组织专家对影片《英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并认为从占有市场的意义看,《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上的一块里程碑"(参见本刊2003年第2期第5页"主持人导语")。实践证明这个判断是正确的,五年来国产大片在电影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同时,自《英雄》开始的国产大片重形式轻内容、在人文内蕴乃至价值取向上的弱失却也越来越遭人诟病,许多人甚至因此对国产电影的前景深表忧虑……终于,2007年的岁末我们等来了《集结号》!正如贾磊磊所指出的:"《集结号》不仅仅是一部在经济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影片,而且也是一部在意识形态导向上积极的影片,同时还是一部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普世价值的影片。"电影《集结号》显现了中国商业大片一种新的成熟的形态。也就是说,经过整整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由《英雄》发轫的中国商业大片创作,以《集结号》为标志开始进入成熟期。从这个意义上看,把《集结号》作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道路的又一块里程碑也应该是不过分的。为此,本刊特约请五位专家以此为题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对读者朋友的思考和研究有所启迪和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体育馆 冯小刚 导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