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9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面设计的视觉语言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英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9期88-90,共3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思想文化的持续演变和民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赏析角度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平面设计在视觉语言中已难以契合当代潮流,公众更倾向于通过简洁的视觉元素传递信息。因此,视觉语言在平面设计领域的重要性越发凸... 近年来,随着我国思想文化的持续演变和民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赏析角度也在不断更新,传统的平面设计在视觉语言中已难以契合当代潮流,公众更倾向于通过简洁的视觉元素传递信息。因此,视觉语言在平面设计领域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平面设计领域,通常采用的视觉语言手段主要基于生物学原理,而非经过特殊处理的手段。从传播学角度来看,这些表达方式可以被划分为视觉语言和非视觉语言两大类,为了全面探索平面设计的视觉元素,有必要深入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不仅是构建思维和情绪的重要工具,也是连接实体与心灵的纽带,能够直接影响我们的认知过程,并作为一种信息传递工具,促进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语言 平面设计 自然要素 人文要素
下载PDF
《椒麻堂会》:地缘文化背景下川剧电影的舞台式表现研究
2
作者 申林 王钰玮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33-136,共4页
川剧与电影是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两种艺术。随着两种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二者进行融合并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川剧电影。《椒麻堂会》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特征,将舞台叙事和戏剧化人物加以结合,并利用影视技术重构了戏剧舞台的... 川剧与电影是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两种艺术。随着两种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二者进行融合并形成了新的艺术形态——川剧电影。《椒麻堂会》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特征,将舞台叙事和戏剧化人物加以结合,并利用影视技术重构了戏剧舞台的视觉效果,成功将两种艺术有机融合,成为川剧电影表现方式的一次创新。川剧电影融合两种艺术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电影技术为传统戏剧结构赋能,也为不同艺术形态的融合发展打开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文化 川剧电影 舞台式表现 《椒麻堂会》
下载PDF
戏曲电影彰显诗情的方法研究——以新世纪戏曲电影《红楼梦》《白蛇传·情》为例
3
作者 林琳 《艺术广角》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其打动或“抓住”观众的核心要素在于抒情诗化的戏曲表演及其展现的整体性视听美感。戏曲电影运用镜头语言表现中国戏曲程式性、节奏性和虚拟性等艺术特质,同时讲述和创造完整而独特的电影故事。新世纪以... 戏曲电影是中国特有的电影类型,其打动或“抓住”观众的核心要素在于抒情诗化的戏曲表演及其展现的整体性视听美感。戏曲电影运用镜头语言表现中国戏曲程式性、节奏性和虚拟性等艺术特质,同时讲述和创造完整而独特的电影故事。新世纪以来,戏曲电影的创作思路与表现空间日益开阔:在符合生活逻辑的前提下依循情感逻辑叙事;通过调度和蒙太奇等技术手段延展戏曲时空的自由度;运用富于变换的镜头语言构建主体意象模式、呈现戏曲表演的韵致;借助计算机动画等视听特效创造“超以象外”的意境。这使传统戏曲的诗情在符合当代人审美心理的视听表达中得以彰显,使中国戏曲之美被更加广泛地认知与传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抒情诗化 镜头语言
下载PDF
景情谐和:中国文艺片的镜头风格营造与中国美学意蕴表达
4
作者 康文钟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1,共7页
与《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里,1947)、《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生/王为一,1947)等带有强烈现实性、反思性的电影相比,《小城之春》(费穆,1948)这部聚焦家庭与情感伦理的影片在上映时却因被认为内容空洞无聊而遭到业界长期忽略。... 与《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郑君里,1947)、《八千里路云和月》(史东生/王为一,1947)等带有强烈现实性、反思性的电影相比,《小城之春》(费穆,1948)这部聚焦家庭与情感伦理的影片在上映时却因被认为内容空洞无聊而遭到业界长期忽略。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小城之春》中先锋性的视听语言(如长镜头、景深镜头等)、灰白影调对颓败残垣、压抑情感的记录,以及传递出的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才被重新发现。如今,技术手段与中国美学的结合,也让这部电影被认为是中国电影史上较为杰出的电影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城之春》 中国电影史 费穆 景深镜头 文艺片 视听语言 先锋性 郑君里
下载PDF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电影美术设计探析
5
作者 张合澐 《艺术科技》 2024年第7期136-138,共3页
目的:2023年暑期热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演绎了精彩纷呈的权谋博弈和人伦悲剧,蕴含华夏民族的心理变迁和精神内涵,被誉为东方神话史诗,而鲜明又和谐的美术设计为这部巨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分析影片的场景塑造、道具设... 目的:2023年暑期热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演绎了精彩纷呈的权谋博弈和人伦悲剧,蕴含华夏民族的心理变迁和精神内涵,被誉为东方神话史诗,而鲜明又和谐的美术设计为这部巨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分析影片的场景塑造、道具设计和角色服装造型,冀望为现代影视美术设计提供启发和借鉴。方法:文章采用视觉分析法,结合相关学术文章、导演访谈、美术指导采访、幕后纪录片等,了解导演和美术指导的创作理念,分析《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里人间、妖界和仙界三个美学体系中的场景、道具和服饰,探析影片的东方美学风格。结果:《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通过布景等叙事手段描绘出龙德殿的邪气、鹿台的妖气以及昆仑山的仙气,同时通过契合角色身份及场景的各种道具,如武器、乐器等,以更具象化的形式诠释王权、神权、人情,并在服饰中融入商王、妲己、神仙等角色的属性和情感。结论:影片以虚实相生、古今交融的表现方式将东方美学和当代视觉技术完美结合,精心雕琢人物、道具和场景,赋予了神话故事更深刻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电影美术 东方美学 场景塑造 道具设计 服装造型
下载PDF
歌舞片中歌舞场景的空间叙事——以《如果·爱》为例
6
作者 黄梦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4期143-147,共5页
空间叙事是后台歌舞片的歌舞场景塑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歌舞场景参与影片叙事是否得当,主要取决于创作者对现实空间与歌舞场景的处理。本文以21世纪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后台歌舞片之一《如果·爱》为例,分析歌舞场景内套层空间、心理... 空间叙事是后台歌舞片的歌舞场景塑造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歌舞场景参与影片叙事是否得当,主要取决于创作者对现实空间与歌舞场景的处理。本文以21世纪以来最具代表性的后台歌舞片之一《如果·爱》为例,分析歌舞场景内套层空间、心理空间、意象空间在影片中的呈现方式与作用,同时结合叙事时空的组合方式阐释不同空间进入歌舞场景的方式,总结歌舞场景的空间叙事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场景 空间 时空组合
下载PDF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价值批判 被引量:18
7
作者 周建军 陈一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87,共3页
20世纪末本世纪初,真人秀节目在东西方电视荧屏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新颖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颠覆了纪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内容充满了刺激与诱惑,也使得亿万观众沉浸其中,如痴如醉。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结合... 20世纪末本世纪初,真人秀节目在东西方电视荧屏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新颖的电视娱乐节目形态,颠覆了纪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内容充满了刺激与诱惑,也使得亿万观众沉浸其中,如痴如醉。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结合文化批判理论对其进行了分析。本文并不反对真人秀节目在电视上出现,但认为应该提醒公众注意这种节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复制,对伦理和道德底线的挑战和弥漫其中的商业气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人秀 传播 文化 意识形态 伦理
下载PDF
“戏”“影”叙事:《太行故乡情》呈现的艺术性和价值意蕴研究
8
作者 张超 王建华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07-112,共6页
电影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艺术品,而戏曲是中华民族独有的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瑰宝,二者充分结合,既有利于戏曲借助电影的剧本和拍摄技术得以传播,也有利于电影剧情因为融入戏曲元素显得剧本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为多样。豫剧电影《... 电影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艺术品,而戏曲是中华民族独有的颇具代表性的艺术瑰宝,二者充分结合,既有利于戏曲借助电影的剧本和拍摄技术得以传播,也有利于电影剧情因为融入戏曲元素显得剧本情节更加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更为多样。豫剧电影《太行故乡情》以军转干部徐刚一心扑在村集体致富上,为了生养自己十八年的大石岩村尽快摆脱贫困,实现乡村振兴和长远健康发展,不辞辛苦、克服重重困难去规划和实践的感人事迹。本文阐述了“戏曲+电影”结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剧中主人公老支书由于虚荣心作祟而引发诸多冲突点和后期“不再拆台、听从指挥、形成合力”的喜人局面,找准讲透该部戏剧电影整体结构表现的艺术性和价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太行故乡情 乡村振兴 艺术性 价值意蕴
下载PDF
当下中国艺术电影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选择 被引量:8
9
作者 丁亚平 王婷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77-86,共10页
近年来,无论是文本的拓展,还是形式的创新,中国艺术电影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成为一股新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电影前进的脚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艺术电影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从国产艺术电影的谱系出发,梳理其近年来的发展脉络,可... 近年来,无论是文本的拓展,还是形式的创新,中国艺术电影都有了长足的进展,成为一股新的力量,推动着中国电影前进的脚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日渐成熟,艺术电影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从国产艺术电影的谱系出发,梳理其近年来的发展脉络,可以从中管窥中国艺术电影正在面临的多重困境。在当今日益发展和变化的新语境下,中国艺术电影如何被受众“看到”和“主动选择”,如何更好地处理艺术电影、艺术电影观众和艺术影院的关系,以找寻到它面向未来的可行之路,是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电影 商业电影 艺术影院 观众 艺术电影发展策略
下载PDF
试论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女性空间权利的拓展
10
作者 王玮娜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本文通过分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女性的独立空间,探索女性可能享有的空间权利。通过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文分析,从自然空间、梦想空间和私人空间三个方面检验电影中赋予女性的空间权利,并指出现实中女性空间权利的受限。借由分析文化... 本文通过分析宫崎骏动画电影中女性的独立空间,探索女性可能享有的空间权利。通过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文分析,从自然空间、梦想空间和私人空间三个方面检验电影中赋予女性的空间权利,并指出现实中女性空间权利的受限。借由分析文化消费的建构性意义,说明充满想象的动画电影世界如何超越现实,模糊过去与未来的界限,由此激发女性塑造不同生活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崎骏 女性空间 空间权利 文化消费
下载PDF
从舞台到银幕——“十七年”戏曲艺术片对三大矛盾的处理 被引量:10
11
作者 燕俊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25,共15页
无论从电影类型学的角度还是民族电影独立性的角度,戏曲艺术片对于中国电影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十七年”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戏曲艺术片在这一时期形成独立的民族歌舞电影样式并且达到创作高峰,本文探讨了“十七年”中... 无论从电影类型学的角度还是民族电影独立性的角度,戏曲艺术片对于中国电影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十七年”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下,戏曲艺术片在这一时期形成独立的民族歌舞电影样式并且达到创作高峰,本文探讨了“十七年”中国的戏曲艺术片对三大矛盾的处理问题进行考察,试图理出一条戏曲与电影相互转换、结合的清晰脉络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民族电影 电影类型 中国电影 民族歌舞 舞台 创作 清晰 样式 独立
下载PDF
传统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延伸与消解:基于戏曲电影的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婧文 《艺术传播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113-122,共10页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富有代表性的门类,电影则以其现代媒介身份在现代社会中作用于人与事物的加速延伸。基于“戏曲电影”视角的观察,有助于我们对传统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传承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戏曲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延伸,首先是现...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中富有代表性的门类,电影则以其现代媒介身份在现代社会中作用于人与事物的加速延伸。基于“戏曲电影”视角的观察,有助于我们对传统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传承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戏曲艺术在现代媒介中的延伸,首先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化需求,是一种外在生活模式和内在心理需求的延伸;其次也是传统艺术传承的自觉需求,是传统艺术在环境、媒介和审美三个维度上的延伸。但是,这种延伸可能过度,并由此带来传统戏曲的消解。这种消解实质上是传统戏曲在现代媒介中的异化,是传统戏曲的符号化、内容化和非艺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艺术传承 文化延伸 现代媒介 传统消解
下载PDF
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梅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130,共4页
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矛盾的纽结,其注重承接旧传统,强调本土文化脉络的赓续,却因过于强调传统文化陷入保守主义,在自我约束中失去创作活力。实际上,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纽结关系,将根据文化视角的转变而自行解除。... 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存在矛盾的纽结,其注重承接旧传统,强调本土文化脉络的赓续,却因过于强调传统文化陷入保守主义,在自我约束中失去创作活力。实际上,戏曲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纽结关系,将根据文化视角的转变而自行解除。在开放的文化视角下,戏曲电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通过呈现人情事理、承袭审美规范、复现话语制式达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则可通过跨媒介的手段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电影 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创新 跨媒介
下载PDF
好莱坞歌舞片影像叙事的复调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颜胤盛 晚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104,共6页
通过影像现实与歌舞虚拟交替相融的叙事形态和了无痕迹的交叉剪辑,好莱坞歌舞片成功建构了歌舞类型电影叙事复调化新语态。从电影叙事学角度出发,将歌舞片置于电影历史沿革中探寻其叙事手法、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逐步呈现复调... 通过影像现实与歌舞虚拟交替相融的叙事形态和了无痕迹的交叉剪辑,好莱坞歌舞片成功建构了歌舞类型电影叙事复调化新语态。从电影叙事学角度出发,将歌舞片置于电影历史沿革中探寻其叙事手法、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逐步呈现复调化现象的过程,探析其平面、立体、多线条、多维度的复调思维叙事方式在电影中的运用,试图诠释歌舞叙事系统的构建,窥探典型歌舞类电影的特点,力求总结出好莱坞歌舞片影像叙事复调化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莱坞歌舞片 复调叙事 歌舞影像
下载PDF
从《百鸟朝凤》看传统文化的传承困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冰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42-144,共3页
吴天明导演留下的最后作品《百鸟朝凤》,主题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影片塑造了黄河边上新老两代艺人焦三爷和游天鸣对唢呐的真诚热爱并艰难传承的点点滴滴,折射出唢呐等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在人心浮躁的时代、西方文化强势注入的环境... 吴天明导演留下的最后作品《百鸟朝凤》,主题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影片塑造了黄河边上新老两代艺人焦三爷和游天鸣对唢呐的真诚热爱并艰难传承的点点滴滴,折射出唢呐等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在人心浮躁的时代、西方文化强势注入的环境下的艰难传承并难掩逐渐没落之势,展现了唢呐艺术在传承中面临着人们意识淡薄、外来文化艺术冲击、传统市场萎缩、传统文化艺人断层等诸多方面的困境,这是给观众留下的时代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天明 《百鸟朝凤》 传统文化传承 困境
下载PDF
纪录片创作要有“兴奋点”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冷冶夫 《新闻记者》 CSSCI 2004年第1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兴奋点 素材 安排 编导 故事情节 纪录片创作
下载PDF
“根系于一地的公共情感”的再现与认知——从洛特曼电影符号学视角走进桑塔格导演电影《应许之地》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59-66,78,共9页
国内学界对洛特曼的电影符号学思想的研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缺少从其理论跨文化旅行的主体间性的"对话"角度深入发掘其思想遗产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我们发现,美国作家桑塔格在跨国艺术交往的活动中间接"遇见&qu... 国内学界对洛特曼的电影符号学思想的研究是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尤其缺少从其理论跨文化旅行的主体间性的"对话"角度深入发掘其思想遗产的传播与接受的研究。我们发现,美国作家桑塔格在跨国艺术交往的活动中间接"遇见"一代符号学大师洛特曼,虽然她没有在电影批评散文的写作中引介和评述他的理论,但在其投笔从影的电影艺术实践中,她有意识或无意识展开对洛特曼的回应及对洛特曼电影语言观和电影艺术本文观的修正与发展。本文从"电影语言"、"电影眼睛"、"电影叙事"和"电影艺术本文"等电影符号学的基本概念入手,揭示纪录片《应许之地》如何体现桑塔格的电影批评思想与洛特曼的电影符号学理论的相通之处,指出,桑塔格对洛特曼电影符号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表现为三方面:一、提升洛特曼的电影艺术本文的多语性为其独特的新现实主义的"散文电影";二、促发电影符号学理论革新向文化语境和意识形态纵深转向;三、补充结构主义电影符号学思想的抒情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特曼 电影符号学 桑塔格 《应许之地》 再现 认知
下载PDF
影视交汇视域下的香港电影新浪潮源起论——以探寻“香港身份”为中心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晓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6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香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香港电影新浪潮源于电视新浪潮,因为后者带给前者的"写实性",使其区别于当时脱离现实的片厂电影。此观点值得商榷。在电视新浪潮之前,电影工业内的先锋导演已有了"写实性"的探索。那么相... 香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香港电影新浪潮源于电视新浪潮,因为后者带给前者的"写实性",使其区别于当时脱离现实的片厂电影。此观点值得商榷。在电视新浪潮之前,电影工业内的先锋导演已有了"写实性"的探索。那么相对于电影工业的先锋探索,电视新浪潮到底"新"在哪里?两者与电影新浪潮又有何关联?笔者以"香港身份"的探寻为核心,通过比较"认同"与"认异"在电影先锋探索潮与电视新浪潮中的嬗变,对上述问题做出解答。据此,提出审视香港电影新浪潮源起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浪潮 本土化 现代性 先锋探索 身份建构
下载PDF
电影《百鸟朝凤》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顾春芳 《中国文艺评论》 2016年第7期4-7,共4页
朱自清先生在他著名的散文《背影》中回忆二十岁时离家上学,父亲把自己送上火车后,费事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去,为了在对面月台给自己购买几个橘子的往事。朱自清写道:'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 朱自清先生在他著名的散文《背影》中回忆二十岁时离家上学,父亲把自己送上火车后,费事地穿过铁道,跳下去又爬上去,为了在对面月台给自己购买几个橘子的往事。朱自清写道:'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文章结尾说:'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鸟朝凤 朱自清先生 文化主体 历史感 影像语言 文章结尾 强势话语 传统叙事 院线 艺术层面
下载PDF
《百鸟朝凤》:当下中国传统情节电影的绝唱及其营销之道 被引量:5
20
作者 袁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22,共3页
现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对电影市场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快速的更新换代导致电影文化的泡沫化现象,这样的"文化快餐"霸占了各大院线的大部分排片,带给观众感官刺激和欢声笑语的电影越来越多,而引发人生思考、具有深刻内涵的电影,却越来越少。
关键词 营销之道 百鸟朝凤 两代人 院线 泡沫化 感官刺激 文艺片 娱乐形式 乡村邮递员 贾樟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