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26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族“寻找”主题电影的内涵建构与叙事风格
1
作者 李孟真 《今传媒》 2024年第8期86-89,共4页
“寻找”是人类生命的重要主题,也是艺术作品所要阐释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寻找”一词的哲学内涵以及其他华语影像中的寻根、寻梦电影的分析,得出藏族“寻找”主题电影偏向于哲学意义上对“寻找”的阐释,强调个人思想上的独立... “寻找”是人类生命的重要主题,也是艺术作品所要阐释的重要主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寻找”一词的哲学内涵以及其他华语影像中的寻根、寻梦电影的分析,得出藏族“寻找”主题电影偏向于哲学意义上对“寻找”的阐释,强调个人思想上的独立以及精神家园的建立,并通过刻画人物情绪、全知视点表现精神空间以及藏地文化符号叙事,呈现其独有的纪实性叙事风格,在精神层面上发挥着独有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找” 藏族题材电影 叙事特征
下载PDF
早期侦探片(1912-1930):发展、传播、承袭
2
作者 张君玮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期132-135,共4页
侦探片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类型电影,《电影艺术词典》中的定义为:“以侦破错综复杂的犯罪案件为题材的故事片。”20世纪10年代中期,以意大利人A.E.罗乐与英国人林发为代表的外商引进侦探连集长片,很快便引发了侦探片在上海的风靡,作为... 侦探片是起源于西方的一种类型电影,《电影艺术词典》中的定义为:“以侦破错综复杂的犯罪案件为题材的故事片。”20世纪10年代中期,以意大利人A.E.罗乐与英国人林发为代表的外商引进侦探连集长片,很快便引发了侦探片在上海的风靡,作为一种通俗易懂且剧情十分猎奇的类型影片,侦探片深受时下观众喜爱。文章将探讨早期侦探片的引入发展与其作为一种传播载体在创作者与观众之间产生了怎样的联系,最后探讨早期中国本土侦探片的兴起及侦探片在中国电影整体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探片 类型电影 传播载体 中国电影
下载PDF
从质疑到重构:《俗女养成记》对“她题材”电视剧的新拓展
3
作者 余珊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88-93,共6页
近年来,盛极一时的“她题材”电视剧逐渐进入瓶颈期,暴露出人物模板化、情节模式化、结局理想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二元对立思想的影响,将女性独立建立在弱化异性的基础之上,试图通过取而代之完成对于父权社会的反抗,使其逐... 近年来,盛极一时的“她题材”电视剧逐渐进入瓶颈期,暴露出人物模板化、情节模式化、结局理想化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二元对立思想的影响,将女性独立建立在弱化异性的基础之上,试图通过取而代之完成对于父权社会的反抗,使其逐渐进入复仇爽剧的狭隘圈层;另一方面是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将女性议题作为吸引观众的噱头,通过放大困境、贩卖焦虑等失真方式创造极致环境,简化独立含义,又对经济能力进行过分标榜,致使女性群体再次被贴上物欲标签,沦为消费对象,引起众人反感。当“她题材”电视剧的口碑日益下滑时,《俗女养成记》则凭借一己之力创造收视奇迹。它通过质疑统一标准、模糊区别特征、重视成长过程、突出协作未来等方式另辟蹊径,为“她题材”电视剧开辟出新的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独立 “她题材” 电视剧 重构
下载PDF
试论北野武的暴力电影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立群 李果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94-96,69,共4页
本文介绍了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北野武的十部作品,同时从三个层次重点分析了作品的暴力风格。
关键词 北野武 暴力美学 人生哲理 东方式温情
下载PDF
《放牛班的春天》故事梗概 被引量:5
5
作者 高山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46-150,共5页
孩童时代的面孔,连同内心深处的情感对我们是如此珍贵,以至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时期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
关键词 电影评论 故事梗概 民族文化 法国 《放牛班的春天》
下载PDF
大众化狂欢与想象化社群——拉库马·希拉尼电影创作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付筱茵 周方元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第5期10-15,共6页
希拉尼作为宝莱坞在世界范围内最成功的商业喜剧导演,其创作的印度式"严肃喜剧"通过大众狂欢式的幽默感营造、带有现实隐喻色彩的想象化社群将严肃内涵裹挟在通俗的喜剧表述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范式。
关键词 严肃喜剧 想象化社群 “怪胎式英雄” “群氓团体”
下载PDF
谢晋电影叙事主题的再解读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小晶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57-160,共4页
谢晋电影始终是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主流叙事体的当然代表。但在这一基本特点之下,尽管叙事的情节链基本类似、具有明显的延续性,然而在情节链承担者的身份、地位、性别、及其互动关系和最终结局上,新时期创作却是对于50、60年代创作... 谢晋电影始终是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上主流叙事体的当然代表。但在这一基本特点之下,尽管叙事的情节链基本类似、具有明显的延续性,然而在情节链承担者的身份、地位、性别、及其互动关系和最终结局上,新时期创作却是对于50、60年代创作的彻底颠覆与置换,而这也许正是谢晋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真正价值和贡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电影 叙事主题 情节链
下载PDF
性别与历史叙事的消解及重建——论严歌苓的小说与电影改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晶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7年第6期33-37,共5页
近年来,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小说作品屡屡被搬上屏幕,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宏大的历史叙事、独特的女性视角是严歌苓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之一,其作品从女性视角解读复杂历史社会背景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并运用女性主义叙事理论和技巧,启... 近年来,旅美作家严歌苓的小说作品屡屡被搬上屏幕,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宏大的历史叙事、独特的女性视角是严歌苓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色之一,其作品从女性视角解读复杂历史社会背景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并运用女性主义叙事理论和技巧,启发人们对女性世界的重新审视和关注。不过,在经过电影改编后,存在于原著中的女性意识往往被消解,这些以女性个体在历史洪流中沉浮为主题的小说,被传统的大众主流意识所解构;被商业电影的"高概念"的情节主线所取代,以求大多数观众的理解与接受。本文重点分析《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归来》三部电影作品的改编,论述了在电影改编中,小说在主题、叙述视角、女性与历史意识等方面发生的改变及其背后商业、社会与文化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叙事消解与重建 社会历史叙事 高概念
下载PDF
城市形象宣传片话语建构策略的架构理论透视——以《杭州申亚宣传片》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滢 张薇 《喀什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57-64,共8页
通过城市宣传片来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城市形象,是一项长期的跨学科的系统工程。笔者尝试从架构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角度,以MIP隐喻识别法对以《杭州申亚宣传片》为例的杭州城市宣传片进行描述性分析,探究宣传片的架构模式及认... 通过城市宣传片来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城市形象,是一项长期的跨学科的系统工程。笔者尝试从架构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角度,以MIP隐喻识别法对以《杭州申亚宣传片》为例的杭州城市宣传片进行描述性分析,探究宣传片的架构模式及认知理据。研究发现,《杭州申亚宣传片》为宣扬其“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主题,采取了以下自上而下、从抽象到具体的架构模式,即“杭州亚运会主题—深层架构—表层架构—多模态表达”,从而建构出杭州“和谐、现代、智能、文明”的城市形象,以期为未来其它体育赛事宣传片的设计和创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运会 宣传片 架构 概念隐喻 多模态
下载PDF
论电影中普遍性追求及其实现途径——以《大话西游》系列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海燕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47-149,共3页
作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电影对于普遍性的追求从时间长度有三个方面的界定,短期来看是票房,中期来看是获奖,长期来看是成为经典,达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视为实现了普遍性。电影实现其普遍性的主要途径是题材、价值观和审美形式,通过对这三... 作为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电影对于普遍性的追求从时间长度有三个方面的界定,短期来看是票房,中期来看是获奖,长期来看是成为经典,达到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视为实现了普遍性。电影实现其普遍性的主要途径是题材、价值观和审美形式,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与审视,可以判断出电影实现普遍性的理由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 普遍性 界定 途径
下载PDF
科幻亚类型“美国式科幻片”新论
11
作者 聂欣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8-115,共8页
“美国式科幻片”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也可简称为“美式科幻片”。这个概念是说在美国制作的科幻片中有一部分与一般科幻片不同。传统科幻片一般都会把对于科技发展的不祥后果,或者说某种形式的焦虑与反思,作为故事的核心主题;美式科幻... “美国式科幻片”是一个新提出的概念,也可简称为“美式科幻片”。这个概念是说在美国制作的科幻片中有一部分与一般科幻片不同。传统科幻片一般都会把对于科技发展的不祥后果,或者说某种形式的焦虑与反思,作为故事的核心主题;美式科幻片却把科技与使用科技的人分开,其批判的矛头大多指向掌握权力的人,而不是科技发展本身。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与美国的科技发展的乐观主义、哲学思潮中的实用主义,以及在国际政治关系中谋求霸权的帝国主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片 美国式科幻片 类型电影 科技
下载PDF
红娘与道丽娜--中西两位喜剧人物形象对比
12
作者 才可 《戏剧之家》 2024年第3期26-28,共3页
喜剧文学在中国元明时代与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的时代都一度蔚然成风,喜剧文学在文化消费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主要表现在一些喜剧人物形象的深入人心。中国元代著名的爱情喜剧《西厢记》塑造了“红娘”这样一位助人为善、颇具机智与胆... 喜剧文学在中国元明时代与欧洲古典主义文学的时代都一度蔚然成风,喜剧文学在文化消费市场上的影响力逐渐扩大,主要表现在一些喜剧人物形象的深入人心。中国元代著名的爱情喜剧《西厢记》塑造了“红娘”这样一位助人为善、颇具机智与胆略的女仆形象,而在300多年后,喜剧大师莫里哀《伪君子》问世,女佣人道丽娜也成为法国读者喜爱的文学形象。纵观两位喜剧题材中的女仆形象,存在很多相似之处,又有一定差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娘 道丽娜 《西厢记》 《伪君子》 喜剧
下载PDF
《山楂树之恋》:身体的诗学与语言的诗学
13
作者 安燕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15-119,共5页
将《山楂树之恋》的美学风格解读为中国传统诗学"怨而不怒"、"思无邪"的含蓄蕴藉的精神。从人物崇高与美的内涵探讨其与中国诗学情感的构建关系;从身体意识形态的两种结构——身体的姿态模式和身体的力比多模式,推... 将《山楂树之恋》的美学风格解读为中国传统诗学"怨而不怒"、"思无邪"的含蓄蕴藉的精神。从人物崇高与美的内涵探讨其与中国诗学情感的构建关系;从身体意识形态的两种结构——身体的姿态模式和身体的力比多模式,推导出身体作为叙事的符号,是如何成为重建"中国韵味"与"中国情感"的修辞学,并通过集体性记忆的"致幻性"功能表述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乡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中国诗学 崇高 身体 文化寻根
下载PDF
论《卧虎藏龙》的“人文武侠”理想
14
作者 王长城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127-131,共5页
华裔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让西方人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武侠电影。影片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将武侠电影从感官层面提升到了文化与人文的层面,将武侠与人文关怀兼容并蓄,从而建立一个新型的武侠电影叙事模式。这种"人文武侠"的... 华裔导演李安的《卧虎藏龙》让西方人重新认识了中国的武侠电影。影片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将武侠电影从感官层面提升到了文化与人文的层面,将武侠与人文关怀兼容并蓄,从而建立一个新型的武侠电影叙事模式。这种"人文武侠"的叙事模式,为中国武侠电影的转型带来了新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虎藏龙》 人文武侠 李安 新阶段
下载PDF
冯治昆《无极》副导演的无极梦
15
作者 戴诚 张悦(摄影) 《大观周刊》 2006年第5期10-11,共2页
2006年1月14日,一身黑色装扮的冯治昆出现在新昆明电影院《无极》的首映场上。与任何一个对《无极》和陈凯歌充满热情期待的FANS一样普通,在他身上,很难找出一丝与电影有关的标记.更难以把他与《无极》的副导演联系起来。而对于一... 2006年1月14日,一身黑色装扮的冯治昆出现在新昆明电影院《无极》的首映场上。与任何一个对《无极》和陈凯歌充满热情期待的FANS一样普通,在他身上,很难找出一丝与电影有关的标记.更难以把他与《无极》的副导演联系起来。而对于一个影片的幕后主创人员来说,事隔经年才真正面对自己曾经的结果,会是怎样一种心情?“这是我目前参与的第一部大制作影片.又是和陈凯歌这样的大导演合作。首映场当然很激动,也很忐忑,很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演 FANS 电影院 凯歌 影片 冯治昆
下载PDF
科幻电影中的未来
16
作者 田松 《科学中国人》 2003年第2期33-35,共3页
对于机器的怕与爱 中国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文明的演进正表现为工具的发展。在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有一个经典镜头:原始人类的一根骨头被扔上天空,落下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一架航天飞机。不同时期的工具,... 对于机器的怕与爱 中国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文明的演进正表现为工具的发展。在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有一个经典镜头:原始人类的一根骨头被扔上天空,落下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一架航天飞机。不同时期的工具,构成了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个台阶。 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它使人类拥有了更为强大的控制物质世界的能力,使人类开拓了自身的生存空间,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幻电影 时间机器 题材 上帝
下载PDF
香港电影的北进想象——观看2007年度港产合拍片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远婴 丁宁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3,共6页
本文通过对2007年港产合拍片的梳理,分析本年度港产合拍片在叙事、空间、人物身份等方面的新变化,认为不再纠葛于"身份"的港产合拍片再次遭遇了"身份"的尴尬:诸多作品在港片和国产片之间游移不定,淡化本岛生活记忆... 本文通过对2007年港产合拍片的梳理,分析本年度港产合拍片在叙事、空间、人物身份等方面的新变化,认为不再纠葛于"身份"的港产合拍片再次遭遇了"身份"的尴尬:诸多作品在港片和国产片之间游移不定,淡化本岛生活记忆,追随内地文化理念,香港形象渐渐模糊。"港片不港"成为了许多被昔日经典香港电影培养了观影经验的内地观众的普遍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产合拍片 叙事转向 空间 身份位移
下载PDF
《英雄》:新世纪的隐喻 被引量:23
18
作者 张颐武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5,共5页
关键词 《英雄》 隐喻 21世纪 张艺谋 消费主义 唯美性 强者哲学 暴力美学 叙事模式 武侠片
下载PDF
中国电影的后情感时代——《英雄》启示录 被引量:22
19
作者 王一川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中国 电影 后情感时代 《英雄》 后情感主义 情感主义 张艺谋 武侠片
下载PDF
台湾武侠电影片目考(1967-1969年)
20
作者 许兴阳 《科教文汇》 2016年第32期156-158,共3页
1960年代末期,台湾出台打压武侠电影拍摄、放映、发行的政策,但仍出现一个相关高潮。1967-1969年间,约有103部武侠电影出现。片目的整理改善了该时间段台湾武侠电影较为薄弱的局面,利于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台湾地区 武侠电影 片目 历史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