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说与史迹:故事眼光下史学的转向——“古史辨”对中国现代史学的推动(一) |
罗志田
|
《文史哲》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夷夏东西:从多元到一统的重要过渡阶段 |
栾丰实
王芬
|
《文史哲》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林家有先生与孙中山研究 |
赵立彬
谷小水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本位史学理论的形与神 |
刘开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5
|
梁启超的变局观念与史家自觉——以《李鸿章》为中心的考察 |
李恭忠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6
|
论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学人的东北“学术戍边” |
张丹丹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中国史学话语权与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
尤学工
刘明慧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訄书·清儒》的学术史与思想史二重奏 |
刘奕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回顾与省思:2023年近代社会史研究扫描 |
赵晓阳
|
《晋阳学刊》
|
2024 |
0 |
|
10
|
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23年年会综述 |
吴玲
|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2024 |
0 |
|
11
|
步平和他的日本朋友圈——为了中日历史“和解”的奋斗者 |
徐志民
|
《北方论丛》
|
2024 |
0 |
|
12
|
运河学研究历史成果的新高度 |
多洛肯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3
|
重访章学诚及其弟子史致光 |
张峰
孙泽涵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4
|
以最好的精神产品回报社会——《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后记 |
陈其泰
|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5
|
《国语》的叙事及其蕴含的道德史观(上) |
蒋重跃
黄越
|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6
|
从对立到融通:经史关系研究的视角转换与范式重构 |
黄海涛
|
《长春大学学报》
|
2024 |
0 |
|
17
|
从“作册”到“内史”--中国上古史官体制的前缘和演化 |
乔治忠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8
|
论学术研究的研究性从课题选择、学术旨趣到研究态度 |
王嘉川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19
|
试论两种相互矛盾的海昏侯刘贺形象及其成因 |
胡祥琴
袁梦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20
|
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的中国近代史探究——评《中国近代史》 |
安晓颖
|
《中国教育学刊》
|
202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