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2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马汉海权论在近代中国的本土化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涛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美国马汉海权论传入中国后,在近代重商主义思潮、传统海权观念、海洋局势及国际格局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经历了本土化建构的过程。清末,出现竞争利权和守土防御的海权思想,并扩展了海权的内涵,引申出领海主权和海域管辖权的含义。民国前期... 美国马汉海权论传入中国后,在近代重商主义思潮、传统海权观念、海洋局势及国际格局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经历了本土化建构的过程。清末,出现竞争利权和守土防御的海权思想,并扩展了海权的内涵,引申出领海主权和海域管辖权的含义。民国前期,海权论的本土化建构以“九一八事变”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海权主要用于维护领海主权和海洋权益;后一阶段,海权主要用于探讨列强海上军事实力的博弈。民国后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国人根据战争形势论述了海权与陆权、空权的关系,对马汉海权论进行了补充,从而形成了陆海空三者结合的海权理论。国人还根据新的海权理论,对本国海权建设建言献策,提出了以本土防御为中心,包括内外线互补、海陆空结合的海权建设战略,这为战后收回台湾岛和南海诸岛、恢复领海主权提供了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汉 海权论 理论本土化 领海主权 海洋权益
下载PDF
“拯救儿童运动”研究:历史、现状与趋势
2
作者 鲁运庚 《临沂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7-93,共17页
19世纪全球性的“拯救儿童运动”针对的是因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孤儿、流浪儿和不守法纪儿童问题,拯救儿童的思想涵盖了儿童生活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儿童的成长需要呵护,其越轨行为也应受到惩戒。“拯救儿童运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19世纪全球性的“拯救儿童运动”针对的是因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的孤儿、流浪儿和不守法纪儿童问题,拯救儿童的思想涵盖了儿童生活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儿童的成长需要呵护,其越轨行为也应受到惩戒。“拯救儿童运动”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将个人经历或机构活动编辑成册留存后世,成为“拯救儿童运动”的最早书写者。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以后,安东尼·普拉特《儿童拯救者》一书的出版,引发了学界对“拯救儿童运动”主体、动机和方式等问题的广泛讨论。七八十年代以后,“拯救儿童运动”研究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与之有关的各类活动相继成为研究主题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趋势使更多的研究者聚焦青少年法庭的功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 流浪儿 不守法纪儿童 拯救儿童运动 学术史
下载PDF
文明互鉴视角下鸦片战争前中美茶叶贸易及其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窦红双 范立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中美关系最初是由茶叶贸易发展起来的。从1784年“中国皇后号”自纽约首航抵达广州,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是中美两国初步建立直接贸易的时期。这一时期,华茶在输美货物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美茶叶贸易发展的过程也是中美两国文... 中美关系最初是由茶叶贸易发展起来的。从1784年“中国皇后号”自纽约首航抵达广州,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之前,是中美两国初步建立直接贸易的时期。这一时期,华茶在输美货物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中美茶叶贸易发展的过程也是中美两国文明交流互鉴的过程。在中美文明互鉴、相互交融的过程中,华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以高势能文化的姿态对美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当今时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互鉴 中美茶叶贸易 文化影响 现实意义
下载PDF
罗芳伯与西婆罗洲兰芳公司史事考论
4
作者 赵轶峰 《古代文明(中英文)》 CSSCI 2024年第3期140-155,160,共17页
18世纪后期,客家人罗芳伯等在西婆罗洲建立兰芳公司,前后维系一个世纪有余。本文考核相关史事,认为该公司不曾建元,罗芳伯并未称“大唐总长”,“兰芳大总制”不是兰芳公司自称,是荷兰殖民当局授予兰芳公司第六位“太哥”刘台二的头衔。... 18世纪后期,客家人罗芳伯等在西婆罗洲建立兰芳公司,前后维系一个世纪有余。本文考核相关史事,认为该公司不曾建元,罗芳伯并未称“大唐总长”,“兰芳大总制”不是兰芳公司自称,是荷兰殖民当局授予兰芳公司第六位“太哥”刘台二的头衔。罗香林对罗芳伯的研究有开辟之功,但也包含若干渲染、误判。兰芳公司及18、19世纪西婆罗洲的多家华人公司都曾被称为“共和”政权,着眼点在于其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功能,领导人由公众推举产生,共同体成员之间日常关系接近平等。虽然这些公司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共和国,但毕竟是中国民众迁徙到另一片土地之后,选择建立的具有共和、民主意味的政权体系。这种选择的基础包括中国传统村社组织和帮会传统,也涉及比较晚近在华南形成的“公司”新传统。移民婆罗洲的华人背后没有强大支持力量,仅以实现社区性生存与获得财富为目标,最终无法对抗荷印殖民当局的宰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芳公司 罗芳伯 婆罗洲 共和制 殖民主义
下载PDF
回到纠缠之中:现代国家的想象、反叛与辩证法——读《帝国的想象:文明、族群与未完成的共同体》
5
作者 王悦 《外国问题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152-156,共5页
梁展的新著《帝国的想象:文明、族群与未完成的共同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是一本奇特的书,其中布满了缠绕和纠结的藤蔓。所谓纠缠,此处是指两种或多种基本元素不可脱离、难分难解、相互影响、彼此缠绕的一种辩... 梁展的新著《帝国的想象:文明、族群与未完成的共同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3年)是一本奇特的书,其中布满了缠绕和纠结的藤蔓。所谓纠缠,此处是指两种或多种基本元素不可脱离、难分难解、相互影响、彼此缠绕的一种辩证状态。物理学上视之为诡异现象的状态,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生流变的社会现实中倒是常以悖论式的存在方式存在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联书店 悖论式 基本元素 物理学 辩证法 纠缠 共同体 想象
下载PDF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dea of the Hypothetical Magellanica Continent into China during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6
作者 FEI Jie 《Chinese Annals of Hist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4年第1期35-56,共22页
The idea of the hypothetical Magellanica Continent(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by the Jesuit missionaries during the seventeenth century.While not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it was affi... The idea of the hypothetical Magellanica Continent(Terra Australis Incognita)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by the Jesuit missionaries during the seventeenth century.While not accept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it was affirmed and transmitted to the public by a few Chinese scholars,including Feng Yingjing,Cheng Bai'er,Zhang Huang,Xiong Mingyu,Xiong Renlin,You Yi,Zhou Yuqi,Jie Xuan,Wang Honghan,and Ye Zipei.Most of them communicated closely with the Jesuit missionaries,and several even helped the missionaries compose the maps.The concept was updated progressively by Matteo Ricci,Giulio Aleni,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Francesco Sambiasi,and Ferdinand Verbiest.Chinese scholars copied the missionaries'relevant maps and textual introductions without much modification.However,they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advancements in the idea,and many of them circulated outdated knowledge.It was not until the middle-and late-nineteenth century that Chinese scholars reexamined the correctness of this hypothetical conti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ellanica Continent hypothetical Jesuit missionary Matteo Ricci world map
下载PDF
“人类世”可受掌控吗——对现代化方案的一种思考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颖 刘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0,共8页
于“人类世”中兴起的生态现代主义代表着一种乐观的现代化模式,相信“人类世”是可受掌控的,人类的掌控能够促成人类繁荣与世界生机勃勃。罗萨借由“不受掌控”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共鸣”为核心、更具现实性的现代化模式,坚信世界本就... 于“人类世”中兴起的生态现代主义代表着一种乐观的现代化模式,相信“人类世”是可受掌控的,人类的掌控能够促成人类繁荣与世界生机勃勃。罗萨借由“不受掌控”思想,提出了一种以“共鸣”为核心、更具现实性的现代化模式,坚信世界本就是不受掌控的,“全面掌控”会使得世界呈现出更为根本的不受掌控,这恰好印证了生态现代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但是,这两种现代化模式,既未能妥善回答“人类世”可否受掌控的议题,也未能引领人类走向美好未来。对此,人类需要基于对现代性的进一步反思,继续探寻“人类世”可否受掌控的谜底,创造出一种适应“人类世”的现代化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生态现代主义 罗萨 现代化 现代性
下载PDF
近代犹太史学范式演变研究
8
作者 刘山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1-40,共10页
19世纪受犹太文化危机和近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影响,隐匿于历史长河的犹太史学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并成为近代西方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犹太史学作为近代西方史学新出现的一个分支,经文化史、宗教史、民族史和社团民族史等几种不同史... 19世纪受犹太文化危机和近代西方史学发展的影响,隐匿于历史长河的犹太史学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并成为近代西方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犹太史学作为近代西方史学新出现的一个分支,经文化史、宗教史、民族史和社团民族史等几种不同史学范式的发展后,逐渐走向成熟。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它既反映了近代西方史学发展,同时又形成了一些与主流学界不同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近代犹太史学知识分子对犹太政治解放的诉求上,而犹太史学范式的演变又对德国犹太社会、德国学术以及后来犹太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史学 犹太科学运动 近代犹太史学 史学范式
下载PDF
“原生地”问题与甘蔗的起源及播迁
9
作者 周圆辉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4年第3期189-196,共8页
甘蔗起源于何地,学界主要有南太平洋说、印度说和多元说3种观点。未有定论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界对甘蔗“起源地”概念有起源地、原产地、原生地等不同理解所致。比较而言,“原生地”既可以在广义上指甘蔗的“亲本种”起源地,即发源地,也... 甘蔗起源于何地,学界主要有南太平洋说、印度说和多元说3种观点。未有定论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界对甘蔗“起源地”概念有起源地、原产地、原生地等不同理解所致。比较而言,“原生地”既可以在广义上指甘蔗的“亲本种”起源地,即发源地,也可以在狭义上指甘蔗四大古老“中间类型”所形成的种植圈,因此更能体现甘蔗的起源与传播。采取“原生地”的概念,参考当代中西方植物学家在甘蔗遗传基因方面的推论,放眼世界考辩古代文献中有关甘蔗原生地的信息,可以发现甘蔗的原地生具有多源性,以巴布亚新几内亚岛为中心的南太平洋群岛地区、印度和中国均是其原生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原生地 起源
下载PDF
中国中心观的由来及其发展——柯文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14
10
作者 周武 李德英 戴东阳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42,共11页
柯文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家 ,曾任威尔斯利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 ,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他的著作《中国与基督教》、《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在中国发现历史》和《历史三调》等均在世界中国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 柯文教授是美国著名的中国学家 ,曾任威尔斯利学院历史系主任、教授 ,现为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他的著作《中国与基督教》、《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在中国发现历史》和《历史三调》等均在世界中国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他提出的“中国中心观”更深刻地影响了美国中国近世史研究的整体走向。今年 5月初 ,柯文教授在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接受了我们长达 4个多小时的采访 ,整个访谈主要围绕柯文教授的治学生涯展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心观 现代性 历史三调
下载PDF
世界近代史断限问题新探 被引量:9
11
作者 许永璋 于兆兴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5-60,72,共7页
历史时期的划分不同于社会形态的演变。世界近代史不能同资本主义史画等号。划分历史时期 ,应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依据 ,同时也要考虑到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况。世界近代史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它的上限可以定... 历史时期的划分不同于社会形态的演变。世界近代史不能同资本主义史画等号。划分历史时期 ,应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依据 ,同时也要考虑到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情况。世界近代史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发展的历史。它的上限可以定在 1 8世纪 60年代 ,下限可以定在 2 0世纪 40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近代史 上限 下限
下载PDF
论“奥克塔维亚·希尔制度”——19世纪后期英国改善贫民住房的一种努力 被引量:9
12
作者 梅雪芹 郭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88,共8页
奥克塔维亚·希尔是 1 9世纪英国的慈善家和女性环境主义者 ,更是一位杰出的住房改革家。鉴于伦敦贫民区肮脏、拥挤的状况 ,她修建了低成本、低租金的廉价实用住房 ,租给贫困者 ,并亲自实施经营管理 ,与房客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帮... 奥克塔维亚·希尔是 1 9世纪英国的慈善家和女性环境主义者 ,更是一位杰出的住房改革家。鉴于伦敦贫民区肮脏、拥挤的状况 ,她修建了低成本、低租金的廉价实用住房 ,租给贫困者 ,并亲自实施经营管理 ,与房客建立良好的私人关系、帮助房客养成卫生习惯和自助精神、教育房客提高社区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 ,调动各方积极因素 ,整治环境 ,开辟公共空间 ,改善城市普通居民的生活条件。与当时英国政府解决住房问题的政策法规和实际举措相比 ,希尔的改革具有更为特殊的价值 :她以私人经营的方式 ,把政府的政策落到了实处 ,而且通过人性化管理 ,帮助贫困者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弥补了国家政策和政府管理的不足。希尔的改革受到广泛赞扬 ,1 881年被英国“慈善组织协会”誉为“奥克塔维亚·希尔制度” ,在英国和爱尔兰推广 ,并且传播到欧洲大陆和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塔维亚·希尔制度 住房改革 环境保护
下载PDF
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中西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个交汇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爽 石庆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2,共8页
对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所做的比较研究表明 ,这两个在时间与空间上都相距甚远的制度之间 ,存在许多令人惊异的共性。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 ,科举制度只不过是古代中国传统的考试任职制度的一个变体 ,而... 对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与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所做的比较研究表明 ,这两个在时间与空间上都相距甚远的制度之间 ,存在许多令人惊异的共性。从历史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 ,科举制度只不过是古代中国传统的考试任职制度的一个变体 ,而公务员制度则完全是西方国家在近现代才出现的一个新生事物 ;但是 ,就通过改变某一阶层的社会地位与政治角色而言 ,这两项制度都在政治层面上促进了权力的集中。随着某种集权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在行政层面上 ,权力的下移也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中国 近现代 西方国家 科举制度 公务员制度 政治 行政
下载PDF
国际资本对日俄战争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景彦 朱海燕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7年第4期117-121,共5页
日俄战争充分反映了国际资本势力向外扩张过程中的激烈争夺程度,战争双方均得到不同国家资本势力的支持和同情,从而使其具有强烈的国际色彩。日俄战前,两国仍处于资本阵营中的"二流地位"。因此,两国发生大型军事冲突时,仅仅... 日俄战争充分反映了国际资本势力向外扩张过程中的激烈争夺程度,战争双方均得到不同国家资本势力的支持和同情,从而使其具有强烈的国际色彩。日俄战前,两国仍处于资本阵营中的"二流地位"。因此,两国发生大型军事冲突时,仅仅依靠其本国的经济力量很难支撑长期的战争,这就为其他外国资本势力影响日俄战争提供了机会。在战争过程中及其和平谈判问题上,国际资本势力的运作都对日俄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资本 日本 俄国 战争 贷款
下载PDF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知识界的思考——以《东方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郑大华 郭辉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9-78,共10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战)的爆发引起了中国知识界对中国自身的强烈思考,《东方杂志》对此有大量的报道,以《东方杂志》的报道为中心进行考察,可见在欧战的三个阶段,引起国人的思考各异。而国人此时的思考都不脱"爱国"二字,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战)的爆发引起了中国知识界对中国自身的强烈思考,《东方杂志》对此有大量的报道,以《东方杂志》的报道为中心进行考察,可见在欧战的三个阶段,引起国人的思考各异。而国人此时的思考都不脱"爱国"二字,欧战引起的国人的思考都是针对中国问题,可将此思考视为国人的"爱国三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知识界 《东方杂志》
下载PDF
从赞助人到近代版权制度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非非 单世联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8-136,共9页
人类的文化生产活动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运行体制中进行的,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文化赞助人和赞助模式。本文通过对文化赞助人概念的辨析和文化赞助模式的分类研究,讨论了赞助人对于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不同赞助模... 人类的文化生产活动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运行体制中进行的,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文化赞助人和赞助模式。本文通过对文化赞助人概念的辨析和文化赞助模式的分类研究,讨论了赞助人对于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不同赞助模式的形成背景和内涵特征,由此来分析在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主流赞助制度由私人赞助向市场体制赞助的转变过程中,文化产品商品属性的确立以及文化市场的形成过程,新的文化中介商和文化消费群体的出现,以及文化生产者身份、地位及其物质与人身保障制度的变革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在市场赞助模式形成过程中近代版权制度的萌芽及其最终形成与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产 赞助人 文化市场 近代版权制度
下载PDF
“内发原生”模式: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实为明万历九年 被引量:17
17
作者 许苏民 《河北学刊》 2003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在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冲击—反应”论的西方模式与“侵略—革命”论的苏联模式占据主要地位,而以明清之际为开端、强调中华民族历史创造活动之主体性的“早期启蒙”模式则长期受到冷落。本文旨在接着... 在20世纪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冲击—反应”论的西方模式与“侵略—革命”论的苏联模式占据主要地位,而以明清之际为开端、强调中华民族历史创造活动之主体性的“早期启蒙”模式则长期受到冷落。本文旨在接着侯外庐的“早期启蒙说”往下讲,汲取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早期启蒙思想的大量研究成果,确立中国近代化之路的“内发原生”模式,试图将晚明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万历九年(1581年)确定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并认为,这一突破不仅将改变中国近代史的叙事方式,而且有助于突破世界近代史研究领域占统治地位的“一元扩散”的西方话语模式,确立现代性因素“多元发生”的新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早期启蒙说 内发原生模式 世界近代史 多元发生 一元扩散
下载PDF
转型社会下近代社会阶层结构的衍变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英兰 吕涛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2-138,共7页
中国近代社会处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作为社会结构核心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现在其于清朝晚期的裂变和民国时期的异化。同时,在这种裂变与异化中,社会阶层演变呈现出特殊的时代特点。
关键词 转型社会 阶层结构 衍变特点
下载PDF
“公民”观念的输入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从“citizen”的汉语对译词谈起 被引量:9
19
作者 万齐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6,共5页
"公民"是英文"citizen"的汉语对译词。在西方不同的历史阶段,"citizen"具有不同的内涵,其身份直到17、18世纪才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被赋予明确的近代色彩。18世纪中期,"citizen"一词最早被... "公民"是英文"citizen"的汉语对译词。在西方不同的历史阶段,"citizen"具有不同的内涵,其身份直到17、18世纪才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被赋予明确的近代色彩。18世纪中期,"citizen"一词最早被丁韪良翻译为"人民",其内涵与古汉语义相去甚远,不仅指平民、百姓,君主、官员也属"人民"之列。"人民"不仅是承当义务的主体,同时也拥有广泛的权利。丁韪良译定之"人民"为知识界普遍接受。此后,又出现了多个表达"citizen"含义的汉语词汇,其中以"国民"、"公民"较为常见,它们在康有为、梁启超等学者的著述中获得新的诠释和透彻阐述。"citizen"的引入及其传播、翻新,对于近代中国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厘清个人、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起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IZEN 人民 国民 公民 传播 翻新
下载PDF
试论汉萨同盟的历史影响和衰亡原因 被引量:6
20
作者 金志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97,共7页
汉萨同盟是德国北部城市组建的社会经济同盟,在欧洲中世纪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汉萨同盟曾积极地促进了西、北欧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发展,改善了该地区的商贸环境,但同时汉萨同盟也是阻碍德国政治和经济统一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对相关... 汉萨同盟是德国北部城市组建的社会经济同盟,在欧洲中世纪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汉萨同盟曾积极地促进了西、北欧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发展,改善了该地区的商贸环境,但同时汉萨同盟也是阻碍德国政治和经济统一的主要因素之一,并对相关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十五世纪中叶是汉萨同盟发展历史上的转折点,随着欧洲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和同盟内部利益冲突的加剧,汉萨同盟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任何可能性。十七世纪下半叶,汉萨同盟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萨同盟 历史影响 衰亡原因 德国 社会经济同盟 经济发展 十五世纪中叶 城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